二甲双胍的研究进展概述
二甲双胍抗菌研究报告
二甲双胍抗菌研究报告
以下是一份关于二甲双胍抗菌研究的报告摘要:
摘要: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抗菌活性。
本研究旨在评估二甲双胍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本研究评估了二甲双胍对多种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二甲双胍对菌落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细菌增殖实验和蛋白质表达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对所有测试的病原菌都表现出抗菌活性。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从1 μg/mL到32 μg/mL不等,具体取决于菌株的不同。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二甲双胍导致菌落形态的改变,包括菌体尺寸的减小和表面的粗糙化。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菌落的增殖,并影响细菌的蛋白质表达。
结论:
本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多种常见病原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并提示其可能通过改变菌落形态、抑制菌落增殖和影响细菌蛋白质
表达来实现其抗菌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二甲双胍的抗菌机制,并为其在临床上作为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原的合成,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等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
下面是对二甲双胍临床研究的总结。
1.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显著。
多个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这种降糖效果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输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实现的。
2.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功能。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提高胰岛β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3.二甲双胍对体重控制有积极作用。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该药物能够减少胃肠道的吸收葡萄糖,抑制脂肪的合成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导致的。
因此,二甲双胍也被用作治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之一4.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病的保护效果。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凝集等方式来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不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
5.二甲双胍的副作用较少。
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常见的轻度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可通过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来减轻。
但须注意在用药期间对肝肾功能进行监测,以及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作为一种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它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调节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
然而,每个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和病情不同,因此二甲双胍的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二甲双胍潜在用途研究进展
1 二 甲双胍 抗肿瘤 作 用
以往 的研 究 表 明 ,T2DM 除 了能 够 导 致 患 者 其 他 系统 疾 病 以 外 ,还 可 能 与 乳 腺 癌 、肾癌 、肺 癌 、肝 癌 、前 列腺 癌 等恶 性 肿瘤 的发 生 和 发 展 有着 密 切 联 系 _3 J,DM 患 者 的肿瘤 发 病率 要 明显 高 于非 DM 患 者 [ ]。2001年 ,Schneider等 将 2组 高 糖 喂 养 的 仓 鼠接 受胰 腺致 癌 物 N.亚 硝基 双胺 治疗 ,42周后 发 现对 照组 中 50%的仓 鼠 发生 恶 性 病 变 ,而 MF喂养 的实 验组 无 一例 发生 。这 是 首次 发现 MF具 有 抗肿 瘤 的可能 性 。随 后 Evans等 l10]发 表 的一 篇 流 行 病 学报 告 中发现 服用 MF的 DM 患者 与服 用其 他 降糖 药治疗 的患者 相 比 ,癌 症 风 险显 著 降低 。这 一 结 果 得到 了肿 瘤学 领域 的关 注 。此后 ,大 量研 究 与 流 行 病学调 查显 示 MF对癌症 的预 防或 治疗 有 着 积极 的 效 果 [11-121。Thakkar等 [” 研 究 证 实 了相 对 于 其 他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2009 2006
二甲双胍是所有新诊断患者的首选用药,在超重肥胖患者中更被 推荐为唯一首选——NICE
二甲双胍是贯穿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ADA/EASD
2005 2004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IDF 欧盟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2型糖尿病儿童
2002 二甲双胍能预防糖耐量受损(IGT)向糖尿病的转化——NIDDK的DPP
PI 姓名
冯波教授 胡仁明教授 刘志民教授
苏青教授 郎江明教授 陈定宇教授
李焱教授
中国研究-5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使HbA1c降低1.8%
平均日剂量 mg SD
1405.0 400.5
基线HbA1c平均值(%)(SD) 8.50(0.839)
16周时HbA1c平均值 %
6.66
1421.7 337.1
8.38(0.847)
6.65
1446.5 386.6
8.26(0.767)
6.48
8.38(0.822)
6.58
77.5%* 中国研究-6
81.1%*
75.0%* *:达标率
二甲双胍在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1
Ito H, et al. Nutr Metab Lond . 2010 Nov 12; 7: 83.
Salpeter SR,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Apr 14; 4 : CD002967.
荟萃分析——研究结果
乳酸酸中毒 荟萃分析-3
Salpeter SR,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Apr 14; 4 : CD002967.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在该药物的研发过
程中,释放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程度,为药
物的制剂和使用提供依据。
释放度实验一般分为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个部分。
体外实验主要通过离体溶出试验
来模拟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过程。
而体内实验则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
和吸收情况。
在体外实验方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离体溶出装置。
一般常用的溶出仪有旋转鼓法、流通池法和流体振荡法等。
根据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离体溶出装置。
然后,将药物样品放置在装置中,放入相应的模拟体液中。
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旋转或流动等
方法,模拟胃肠道中的溶出过程,观察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在体内实验方面,可以选择小鼠、大鼠或猴子等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制备药物的
悬浊液或溶液,并按照一定的剂量给予动物口服。
然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采集
动物的血样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质谱法等分析方法,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
根据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曲线。
通过分析
这些曲线,可以评估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
并据此完善药物的制剂工艺和用药规范,确
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18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1期·综述·参考文献[1] 苏雅,夏黎明,祝永福,等.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7):38-40,42.[2] 唐晓琴. 中医调护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缓解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28.[3] 罗志芹,焦杰,年伟艳,等. 温灸联合中医五行音乐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 天津护理,2015,23(2):155-157.[4] 张永慧,林丽珠.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85-489.[5] 于颖,柯小娥,李洁,等. 传统中医疗法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6] 王海明,李柏. 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吉林中医药,2015,35(2):214-216.[7] 侯恩存,陆运鑫,林梅英,等. 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06-108.[8] 张永慧. 恶性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型临床研究.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9] 陆云,屈惠琴,朱勤芬. 中医护理在缓解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95-96.[10] 张涛,夏黎明.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4):24-25.[11] 林允照,顾华,沈健,等.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 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796-799,802.[12] 罗苑玲,程锡芳,余玲玲.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广东医学,2015,21(16):2476-2478.[13] 王梅芳,姚晚侠. 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51-657.[14] 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 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 Meta 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14,(13):1524-1528,1537.[15] 吴奕帆,侯黎莉,顾芬,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93-698.[16] 陈建楠,徐国君,郭慧芳,等. 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12):1139-1142.糖尿病(DM)是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异常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高血糖水平是由于胰岛素作用缺陷和(或)胰岛素分泌缺失所致。
二甲双胍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1、二甲双胍的研发史 2、二甲双胍的药学特性 3、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进展
二甲双胍的觉察及历史
1、中世纪,山羊豆,又称法国紫丁香,富含胍类成分,可削减尿糖; 2、1920-1950年,先后开发出先后开发了苯乙双胍、丁双胍及二甲双胍; 3、1957年,二甲双胍首次应用于临床; 4、1970s,苯乙双胍在大多数国家退出市场,二甲双胍因其很少发生乳酸酸
1、改善脂质代谢。二甲双胍在治疗T2DM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脂质代谢,降低 血浆TG、TC及LDL-C,对HDL-C转变不明显。 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谱。NAFLD是一种与IR和遗传易感亲密相 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转变生活方式以及减轻体重、改善IR仍是NAFLD的 首选治疗。当患者存在明显的肝损害 (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 功能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等状况, 可安全使用ACEI、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 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以及他汀类等药物, 以降低血压和防治糖脂代谢紊 乱及动脉硬化。
Endocrinology 2023. [12]郭延勋,马士崟.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3年4月第42卷第4期 J Int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 泌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年7月第43卷第7期 Chin J Obstet Gynecol,July 2023,Vol.43, No.7 [2]帮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与避
二甲双胍在PCOS的应用〔三〕
4、Metformin appears to ameliorate atherogenic markers,including inflammatory molecules and AGEs.Ameliorating AGEg may be exerted directly on the pathways of AGE synthesis and clearance.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二甲双胍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其机制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新生等途径改善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展现出潜在的作用,通过影响代谢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等方式抑制肿瘤生长。
二甲双胍还具有其他一些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等,并有相关的机制研究支持。
展望方面,未来可以深入探究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广泛发展。
通过总结本文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二甲双胍、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糖尿病、肿瘤、治疗、展望、总结1. 引言1.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可能对肿瘤等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对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通过促进肝葡萄糖释放、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
在肿瘤治疗方面,二甲双胍被发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二甲双胍还可能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细胞代谢等机制,发挥其他药理作用,例如抗衰老、抗炎症等。
深入研究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有助于拓展其临床应用领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的治疗作用包括:1. 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血糖水平,尤其是在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显著。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作用
研究二甲双胍对AMPK的影响,分析AMPK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中的重要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 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 作用
x二甲双胍概述
01
起源与历史
二甲双胍最初由法国医生发现并使用 于临床。
02
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抑制糖异 生和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来降低血糖 。
03
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AMPK与二甲双胍关系研究背景
AMPK的发现
AMPK的发现为研究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AMPK的作用
AMPK在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凋亡及自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甲双胍对AMPK的影响
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发挥降糖作用。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中AMPK的核心作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研发缓释片剂型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缓释片剂能够使药物在体内持续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了解该片剂在体内的药物释放情况,为优化缓释片剂的配方和工艺提供参考。
我们需要准备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样品。
将所需的药物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辅料和助剂。
然后,利用压片机将混合物压制成片剂,并通过开发适合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缓释片剂。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释放度实验。
将制备好的二甲双胍缓释片剂放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入适当的介质中,如生理盐水或模拟胃肠液中。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将容器放入振荡器中进行振荡。
振荡的目的是模拟人体的消化环境,加速药物的释放过程。
在振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定期取出一定量的样品,通过分析仪器对药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二甲双胍的浓度。
通过对取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二甲双胍缓释片剂的释放度曲线。
释放度曲线能够反映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情况,帮助我们了解片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
在分析样品的过程中,还可以测定二甲双胍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溶出速率是指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片剂中溶出的速度,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片剂中溶出的总量。
通过释放度实验,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二甲双胍缓释片剂的质量,并优化其配方和工艺。
这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片剂的体内释放动力学和药效学,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依据的依据。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有降血糖作 用, 还有抗 肿 瘤 的生 物效 应。流 行病 学 资料 显
示 , 甲 双胍 能 降低 肿 瘤 的 发 病 率 和 病 死 率 … 。体 外研 究 证 二 明 二 甲双 胍 能通 过 激 活 L B / MP K 1A K通 路 , 抑 制 肿 瘤 细 J来 胞 生长 , 导 肿 瘤 细 胞 细 胞 周 期 停 滞 及 细 胞 凋 亡 J 体 内研 诱 。
化 疗药物合 用时可增强化 疗的敏 感性 , 除肿瘤 干细胞 , 清 激
活肿 瘤 免 疫 。二 甲 双胍 还 能 抑 制 未 折 叠 蛋 白质 应 答 ( no- ufl
ddpoe sos , P , 使 肿 瘤 细 胞 发 生 凋 亡 。 二 甲双 e rt nr pneU R)促 i e
ci E C K l / D 2复 合 体 活 性 , 而 阻 止 细 胞 从 G n 从 。期 进 入 S
核细胞 内与细胞能量代谢有 关的激酶 ,M K的活性 受细胞 中 AP
能 量 变化 的 调 节 , 细 胞 处 于 能 量 缺 乏 或 应 激 状 态 时 , M / 当 A P
A P比 值 升 高 。 导 A P 活 化 。研 究 发 现 , 甲 双 胍 能 T 诱 MK 二
使 D A断裂成 小片断, N 导致细胞凋亡 。
2 降低循环 中的胰 岛素和 I F Gs
高胰 岛素血症 、 岛素抵 抗及细胞膜上胰 岛素 受体 表达 胰 异常可 能导致 细胞增 殖、 凋亡异常 ,导致肿 瘤发 生。I F 是 Gs
一
6 激活免疫系统
肿 瘤 抗 原 经 抗 原 提 呈 细胞 加 工 和 处 理 后 , 激 活 C 8 能 D
T淋 巴细胞 , 而在肿瘤免疫过程 中, 巴细胞起 着关键性 的 T淋
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陶雪龙恩武熊堉蒋敏童荣生边原吴行伟来源:《中国药房》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抑郁症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方法:对二甲双胍与T2DM及抑郁症的联系、二甲双胍的抗抑郁机制及其抗抑郁作用的人群和剂量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其治疗T2DM的安全性好,并可通过抗糖尿病、抗炎、抗氧化、直接修复受损的海马结构等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
二甲双胍治疗抑郁症的反应性与性别密切相关;其用于改善抑郁症的剂量与治疗T2DM相当,但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国内尚未开展对二甲双胍抗抑郁的大型队列研究。
因此,对于二甲双胍改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抗抑郁效果及应用,仍需进一步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二甲双胍;抑郁症;2型糖尿病;抗抑郁机制中图分类号 R969.3;R971+.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07-0885-06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之一。
临床上传统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
然而,这些抗抑郁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有一些局限性,如单胺类药物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才能产生治疗反应。
研究表明,谷氨酸能药物(如拉莫三嗪、利鲁唑)可以产生更快、更持久的抗抑郁效果,但这些药物疗效有限,在20%~30%的抑郁症患者中会出现耐药性[2]。
另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易导致患者代谢异常[如体质量增加、高血糖、高空腹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和脂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糖尿病[3]。
因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选择常规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可能对T2DM控制不利,亟需探寻新的药物或方法来治疗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抑郁症合并T2DM患者。
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数据库统计,2018年CRC 有180万新发病例和88.1万死亡病例[1]。
目前CRC 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因此,亟待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CRC 提高治疗效果。
CRC 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因素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包括吸烟、饮酒、遗传因素、肥胖及糖尿病等。
2型糖尿病是罹患CRC 的独立危险因素[2]。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低成本、易耐受及安全性强等优点,越来越被关注。
它除了可以降血糖外,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以及延缓肿瘤进展等[3]。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CRC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在治疗CRC 上有一定的作用[4]。
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个月后与未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CRC 发病风险降低了12%[5]。
此外,CRC 的发病风险可随着二甲双胍使用剂量的累积而逐渐降低[6]。
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与CRC 关系的荟萃分析提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降低了25%[7]。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CRC 发病风险外,还可显著改善CRC 患者的预后。
Deng 等[8]研究发现,口服二甲双胍的CR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 =0.73,95%CI :0.63~0.84)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0.60,95%CI :0.50~0.73)均显著提高。
另有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降糖药联合化疗组,二甲双胍联合化疗后的CRC 患者总体生存期延长了14个月[9,10]。
Ng 等[11]认为二甲双胍还可降低CRC 的复发率(HR =0.65,95%CI :0.56~0.76),延缓肿瘤进展。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131018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131018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一、研究背景和目的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二、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2.2 受试者选择标准2.3 随机分组与盲法2.4 治疗方案2.5 测量指标2.6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三、研究结果3.1 受试者基线特征3.2 组间比较结果3.3 主要终点指标结果3.4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5 安全性评价结果四、讨论4.1 结果解读4.2 与其他研究对比4.3 研究局限性4.4 给予临床实践的启示五、结论附件:附件1:研究方案附件2:受试者信息表附件3:数据分析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临床试验:指在人体进行的、为评价一种或多种人类用医疗产品的性能(包括疗效和安全性)与/或为了获得关于人类用医疗产品的新指南、新效应和/或新反应模式的有关数据而进行的研究。
2、盲法:试验者对实验条件的本质和预期影响未予以明确的知情。
3、随机分组: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按照一定的随机方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对照组,以减少干预因素的影响。
:::附件:附件1:研究方案附件2:受试者信息表附件3:数据分析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临床试验:指在人体进行的、为评价一种或多种人类用医疗产品的性能(包括疗效和安全性)与/或为了获得关于人类用医疗产品的新指南、新效应和/或新反应模式的有关数据而进行的研究。
2、盲法:试验者对实验条件的本质和预期影响未予以明确的知情。
3、随机分组: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按照一定的随机方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对照组,以减少干预因素的影响。
:::。
二甲双胍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ma l s t u d i e s a n d b a s i c f o u n d a t i o n[ J ] . A n n P l a s t S u r g , 1 9 9 7 , 3 8
( 6 ) : 5 5 3— 6 2 .
Z a mi e r o ws k i D S. Al l oa f m s p o n g e s m' e n o t e q u a l i n v a c u u m d r e s s -
r g , 1 9 9 3. 9 6 ( 9 ) : 4 8 8— 9 2 .
Mo r y k wa s M J ,Ar g e n t a L C, S h e ho n — B r o wn E I , e t 1. a Va c u u m— a s —
s i s t e d c l o s u r e : a n e w me t h o d f o r w o u n d c o n t r o l a n d t r e a t me n t : a n i -
参 考 文献
[ 1 ] 裘华德 , 宋久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M] . 2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 2 ] F l e i s c h ma n n W, S t r e c k e r W, B o m b e l l i M, c t a 1 . V a c u u m s e a l i n g a s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o f t t i s s u e d a m a g e i n o p e n f r a c t u r e s [ J ] . U n f a l l c h i r u -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 引言1.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
二甲双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减少肠道吸收葡萄糖、促进葡萄糖利用等。
通过这些作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少体重和脂肪堆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等。
二甲双胍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深化了人们对该药物的认识,促进了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
二甲双胍不仅在糖尿病、肥胖治疗中有显著效果,还显示出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0字】2. 正文2.1 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生成、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糖代谢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 提高葡萄糖利用: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体内能量代谢。
3. 抑制脂肪生成: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脂肪合成酶的活性和促进脂肪酸氧化等途径,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合成和储存,有助于减轻肥胖和改善脂质代谢。
4.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胰岛素阻抗,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
二甲双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综合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挖掘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二甲双胍的机制研究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其机制研究已经得到广泛关注。
二甲双胍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研究概况
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研究概况胰岛素抵抗是由于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导致的一种代谢疾病。
它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肥胖症等疾病的主要共同基础。
目前,许多医学研究都着眼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疗法,以期治疗上述疾病。
一、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研究进展1.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它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2. 胰岛素感受器增强剂胰岛素感受器增强剂是一种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他们可以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3.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改善脂肪代谢,从而减少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4.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可被肠道菌群分解消化的食物成分,可以影响血糖和血脂水平。
他们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减缓肠道内其他物质的吸收。
5. 生物类似物生物类似物是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品,其作用与人体胰岛素基本相同。
通过增加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生物类似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胰岛素抵抗药物研究的局限性1. 化学药物有副作用二甲双胍等化学药物治疗糖尿病可以引起腹泻、厌食、乏力等副作用。
因此,人们需要谨慎使用这些药物。
2. 调节饮食和运动好于药物调节饮食和适量运动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
大多数患者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和其他的生活方式改变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3. 研究不够深入目前,关于胰岛素抵抗研究还有很多未知的知识点,例如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药物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疗程等。
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确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三、结论总的来说,胰岛素抵抗是许多代谢疾病的基础,治疗胰岛素抵抗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虽然目前药物治疗已经有了显著进展,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调节饮食和运动仍然是最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其降糖效果肯定,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价格适中,因而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还有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调节血脂、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还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破坏的防治、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不良反应方面,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酸中毒,但发生率极低。
关键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二甲双胍作用机制:①通过抑制糖异生和减少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酸的摄取。
②增加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
二甲双胍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胰岛素。
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来降糖;在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运输来降糖。
③通过抑制肠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小肠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2.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大致高括为两类2.1延缓糖尿病发生和降糖作用2.1.1延缓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发生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调节能力已经遭到破坏,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这部分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和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长[1]。
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延缓作用首先被证实,它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
2.1.2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强而有效,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达1.5%-2.0%。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主要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肝糖原的输出以及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一系列依赖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机制拮抗血糖,最终减低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缓解糖毒性和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双胍在PCOS的应用(三)
1、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mpensatory hyperinsulinaemia ar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PCOS phenotype, the therapeutic challenge has been expanded to insulin sensitising agents. 2、Metformi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sulin sensitiser drug to treat wome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COS. 3、The plausible mechanisms of metformin’s action include the amelioration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he liver and direct effects on ovarian steroidogenesis 4、Metformin appears to ameliorate atherogenic markers,including inflammatory molecules and AGEs.Ameliorating AGEg may be exerted directly on the pathways of AGE synthesis and clearance.
[1]赵欢欢.二甲双胍50年进程[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10月第35卷第10期.
二甲双胍的药学特性(一)
适应症 用法用量 禁忌症 不良反应 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T2DM,对肥胖者有减重作用,亦可缓 解高胰岛素血症。 0.25g-0.5g起始,po qd/bid/tid,日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2g。 过敏;DKA;心衰心梗;DM合并严重并发症;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酗 酒者、妊娠期;哺乳期。 低血糖(少见);体重减轻;乳酸酸中毒;头痛;胃肠道;减少维生素 B12吸收,但贫血少见。 与SU、胰岛素合用,协同降糖;可加强抗凝药作用;可加强加压素的升压 作用;与利尿剂、糖皮质激素、CCB、甲状腺制剂等合用可减弱本药效果; 可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与酒精合用,酒精可增强本药对乳酸代谢的影 响,易导致乳酸酸中毒。
相互作用
[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M].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2014:950-952
二甲双胍的药学特性(二)
接上表 本品可降低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增加 肌肉、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 ;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及储存, 降低TC、TG水平。 本品非缓释制剂主要由小肠吸收,缓释制剂由胃肠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 合,以原形随尿液经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药物蓄积)。T½约 1.7-4.5h,。
1、改善脂质代谢。二甲双胍在治疗T2DM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脂质代谢,降低 血浆TG、TC及LDL-C,对HDL-C改变不明显。
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谱。NAFLD是一种与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
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减轻体重、改善IR仍是NAFLD的 首选治疗。当患者存在明显的肝损害 (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
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指南推荐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理如下; 1、二甲双胍目前已被证实可以降低血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和胰岛素抵抗(IR)(尤其是肝脏和肌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主要
以TG、TC和LDL-C为主),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二甲双胍可直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流量。
[1]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2014.
二甲双胍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糖尿病可能是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的 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肿 瘤发病风险及病死率。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 酶(AMPK)通路,而AMPK通路的激活除了影响代谢外,还可能抑制肿瘤的 发生与发展。目前认为其主要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 1、胰岛素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因此下调胰岛素水平可以间接抑制肿瘤细 胞生长,二甲双胍可降低胰岛素水平; 2、二甲双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激活AMPK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增生; 3、二甲双胍明显阻滞了肿瘤干细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 可以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其还能抑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
[6]蔡晓波,陆伦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解析[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年11月22日. [7]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8]杨昱,刘超.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年2月第30卷第2期 Chin J Endocrinol Metab, February 2014, Vol. 30, No.2. [9]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年7月第43卷第7期 Chin J Obstet Gynecol,July 2008,Vol.43,No.7 [10]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与避孕.2015年4月第35卷 第4期 April 2015,Vol.35, No.4. [11]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2014.
二甲双胍在PCOS的应用(二)
IR是PCOS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胰岛素血症一方面通过增加卵巢雄激素的产 生, 导致高雄激素血症; 另一方面是导致PCOS代谢异常改变的中心环节。目前
人们对二甲双胍在PCOS治疗中的认识已经大为扩展,在原有改善IR和减重作用
的基础上,该药对子宫内膜功能、高雄激素血症、月经周期及排卵功能均有改 善作用。对于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或代谢综合征且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无效
二甲双胍在PCOS的应用(一)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常
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征、卵巢多囊样表现等 ,同时可伴有肥
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是T2DM、心脑血管病和子宫内膜 癌发病的高危因素。PCOS患者罹患T2DM几率较正常人群升高5~10倍。
[1]母义明,纪立农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年8月第22卷第8期.Chin J Diabetes,August 2014,Vol.22,No.8. [2]郭延勋,马士崟.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5年4月第42卷第4期
J Int Oncol,April 2015,Vol.42,No.4.
升高GLP-1的水平
[1]母义明,纪立农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年8月第22卷第8期.Chin J Diabetes,August 2014,Vol.22,No.8.
二甲双胍在保护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机理
包括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中国 SPREAD研究等在内的 研究都表明,二甲双胍可带来心血管获益。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2013美
二甲双胍的临床 应用进展
主要内容:
1、二甲双胍的研发史 2、二甲双胍的药学特性
3、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进展
二甲双胍的发现及历史
1、中世纪,山羊豆,又称法国紫丁香,富含胍类成分,可减少尿糖; 2、1920-1950年,先后开发出先后开发了苯乙双胍、丁双胍及二甲双胍; 3、1957年,二甲双胍首次应用于临床; 4、1970s,苯乙双胍在大多数国家退出市场,二甲双胍因其很少发生乳酸酸 中毒而仍在临床使用; 5、1995年,二甲双胍在美国批准上市; 6、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进一步明确了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 物治疗的基石; 7、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同发 布新共识,指出二甲双胍是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 8、总之,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中的经典用药之一,也是被多国指南推荐 的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普遍。
[1]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2]杨昱,刘超.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年2月第30卷第2期 Chin J Endocrinol Metab, February 2014, Vol. 30, No.2.
的PCOS患者,建议加用二甲双胍。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年7月第43卷第7期 Chin J Obstet Gynecol,July 2008,Vol.43,No.7 [2]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与避孕.2015年4月第35卷第4期 April 2015,Vol.35, No.4.
4、可能降低T2DM患者肿瘤的发生风险 已明确的药物作用
最基础的药物作用
降糖:T2DM
二甲双胍在降糖方面的作用机理
抑制肝脏糖异生 降低FPG
提高肌肉、脂肪 对葡萄糖 的利用降低PPG
减少小肠内 葡萄糖的吸收源自二甲双胍改善IS,提高 β 细胞 对血糖的应答
减少ATP合成 激活AMPK 减少脂肪合成 减轻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