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孕育机遇_有能力才有机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孕育机遇有能力才有机会

记者:柳建云、谢绮珊/广州日报/2008-10-20

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正给全球经济和社会格局带来新的历史转折,中国经济怎么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转轨国家,中国如何继续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发展自己?昨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界智囊组织“经济50人论坛”在京城展开一番纵论。

文/记者柳建云、谢绮珊

昨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吴敬琏、樊纲等数十名当前中国知名的主流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在总结改革三十年成果的同时,重点就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面临的挑战话题各抒己见。

专家们对欧美政府救市均表示肯定。正如会议主持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所说,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观点都是惊人的一致。虽然对救市手段存有分歧,但专家们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机遇。

判断

中国改革方向不会改变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要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第二个阶段将蔓延到信贷危机,第三阶段引发实体经济萎缩。当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

经济学家许善达认为: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金融危机解决了,经济发展仍因消费支付能力下降而缺乏经济动力。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储蓄率较高,如何将高储蓄转化成有效的消费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指出:中国储蓄率过高在短时间难以控制,当前出口萎缩就应拉动内需。

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我国改革开放是在全球化体系中发展起来的,当前世界金融体系出了毛病,我们应当向前看。”

樊纲说,这场危机可能改变的是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仍是相对最好的经济制度。中国改革方向不会改变。

应对

只有全球化才能发展自己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娟指出:历史上多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解决的出路是进一步全球化。出问题的国家要求助于相对较好的经济体,最后的结果是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

“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考察,就会发现中国第一次走进了全球化。如果过去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今天就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博源基金会总裁何迪说。

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要保持经济增长,但不是保出口,而是要保内需。最重要的是刺激国内消费。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如果美国次贷危机使本国GDP下降,进口急剧萎缩,将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影响。现在这个危机还在蔓延。从短期看,提高居民收入才是正确方向。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全球金融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发行货币的人可以不受监管。而中国全球化层次较低,有待提高。只有通过全球化才能发展自己。

李扬认为:如何抓住机遇,中国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如何平衡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机构主导的金融体系。二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必须要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应该高度重视。四是更加突出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五是要积极推进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但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受约束的货币体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这次危机在战术上我们会有些损失,但是在战略上是50年甚至百年未遇的大机遇。解决这个危机以后,一定会带来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重组。现在国际惯例发生了问题,正是我们诉求利益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要求放进新体系中。

展望

有能力的国家才有机会

樊纲认为,危机同时也是机会,但对于有能力的国家才是机会。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怎么发展自己?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中国的地位。

这次机会能不能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指出:“中国目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由于出口下降有可能造成的生产过剩问题;二是股市和房市的非理性波动;三是当前经济增长减缓。现在要启动内需,要稳定金融,让市场健康发展。改革得以推进,才能够在危机中抓住机会。”

经济学家郑新立认为:面对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将面临三个机遇:一是以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二是利用中国美元外汇储备,走出去并购,引入人才、技术创新,解决中国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购买国外企业的资源勘探权、开发权解决中国资源瓶颈。三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如何保增长

记者:宋华/深圳商报/2008-10-20

全球金融动荡,主要国家央行纷纷注资救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动荡是否结束?各国央行注入的大量资金是否能够挽救衰退的经济?对中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之际该如何应对?在周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上,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如何看待长短期趋势

目前,欧美各国央行先后注入数万亿资金来救市,全球金融危机是否能够就此止步?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看法谨慎。他说,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出现了五次冲击波。据有关研究机构称,还会有三次冲击波,可能明后年出现的冲击波还要严重。“现在采取了一些措施,可以缓解当前的矛盾,但不会最终解决其矛盾。美国现在出现的问题是长期赤字累积的矛盾。”郑新立补充说。

中金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要走三个阶段,我们正在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第二个阶段就是蔓延到信贷危机。第三阶段是实体经济萎缩。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指出,现在国际经济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但必须非常清醒、冷静地认识到,有几个趋势是不但没有变化,可能还会延续的: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化,可能政府的角色会有些调整,但是整体的趋势是没有变的;二是全球化趋势还会继续发展,继续深化;三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基本状况没有变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清醒地看到这些中长期的趋势,在防范当前的经济危机中真正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说坚持改革,坚持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刘鹤强调。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表示,尽管全球发生了危机,但市场经济仍是相对最好的经济制度。这不会因为危机而改变,危机可能要改变政府的作用。“我们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我们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因为此次危机而改变”。

其次,樊纲指出,全球化永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类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次的问题不在于全球化,在于全球治理结构出了问题,包括货币。“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且我们只有通过全球化才能发展自己,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2、中国机遇何在

“这次危机在战术上我们会有些损失,但是在战略上这是我们50年甚至百年未遇的大机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在解决这个危机以后,一定会造成全世界整个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重组或是重新洗牌、重建,这正是实现我们利益诉求的时候了。”

他指出,目前危机暴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球经济体系缺乏一个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就几个国家为主,而且对这几个国家没有约束,它可以自己印钞票。第二、在资金全球化流动的时候,没有一个全球化的监管体系。第三、这个体系基本是发达国家的,但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实力非常强。“在新的体系构建里,我们诉求应该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汤敏强调。

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认为,全球的金融格局特别是它的游戏规则可能要发生变化,最近法国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七国的首脑一起坐下来讨论新的制度,但是他没有邀请发展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