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一)

合集下载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

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

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

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

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

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引言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新理论的出现不仅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解释和指导,对于我国外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启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基石之一。

它认为,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如下:1.找准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该优先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通过分析我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找到我国可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产业,并进一步加强其竞争力。

2.加强国内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该注重加强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启示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和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对我国外贸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1.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区域贸易、辐射周边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的便捷性和效率。

2.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效率。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规模。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启示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已经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演变为全球价值链的扩展和分工。

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如下启示:1.加强产业链的参与和优化。

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参与到更高层次的产业链中,提高我国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21世纪初
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 国际贸易新理论提出新的挑战。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下的贸易理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 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 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等手 段获得市场份额,从而在国 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 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 现象。该理论认为,即使两 个国家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 平相同,由于需求偏好、规 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业 内贸易仍然会存在。
产品差异
新贸易理论强调产品差异,认为这是导致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品差异可以是质量、设计、品牌形象、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 异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产品。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模型框架
垄断竞争模型
在新贸易理论中,市场结构被假设为 垄断竞争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每个 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可以影响 市场的价格和产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 容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基本假设
01
不完全竞争市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新贸易理论则假设市场
是不完全竞争的。
02 03
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认为,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源自场结构中,由于存在规模经济 ,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会导致专业化生产和 国际贸易的产生。
区域经济一体化 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实现将促进区域内各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从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 发展和贸易的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国 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 面临着贸易逆差、技术落后 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整 和结构转型等手段来改善其 国际竞争力。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这就是人文贸易主义。

在人文贸易主义价值的影响下,新的贸易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人文贸易主义可能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工具来使用,但总体上讲它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本文通过阐述人文贸易主义的内涵和表现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应采取的对策。

一、问题提出纵观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以人对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占有作为指导思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都是依照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即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换取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获取相应的利益。

短期内这种贸易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丰裕要素禀赋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国际交换克服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贸易模式最少存在三个缺陷:第一,有些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效应,过度利用自然要素禀赋。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所说:“国际贸易的初衷是为了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但并不等于贸易越多越好,贸易不能超过一个国家的资源条件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利益是在宽松的环保要求下获得的,或一味追求比较经济利益,结果很可能是付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这些代价经常是经济利益远远不能弥补的。

”第二,有些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且不稳定。

而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出口技术含量高、价格弹性小、有上升趋势的产品。

这种交易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将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第三,有些国家打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幌子制定各种苛刻的贸易壁垒。

如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质量标准等来限制进口;有些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采取非法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不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不顾员工身体状况、随意加班加点、克扣员工工资。

SA8000与WRAP的比较

SA8000与WRAP的比较

SA8000与WRAP的比较作者:孙训爽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第8期■孙训爽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标准,很多企业在出口时被强制要求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验证,否则将被取消订单。

同时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了WRAP认证标准,论文介绍了SA8000与WRAP。

继而将SA8000与WRAP做了对比,我国纺织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这两大标准均要被采用,本文提出从规范工作时长、禁用童工、健全社会保障、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几个方面来改善劳工标准。

希望对我国企业的对外营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SA8000与WRAP两大标准产生的概述SA8000即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是1997年10月份公布的全球第一个有关生产中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各种规模的公司。

是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得公约》制定和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劳工权利、劳动环境和条件为宗旨,以工厂水平管理、专家认证、共同牵涉程序、公开报告为主要架构的社会责任体系,SA8000有九项内容,SA8000确立的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规制企业管理,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终实现每个工人无论其所处地域都能拥有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认证证书,以表明由其生产或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企业履行了公认的社会责任,在组织运营中也完全遵照了社会公德并切实地保障了劳工的正当权益。

实行生产过程全程“道德生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版SA8000标准中将言语凌辱纳入了“惩戒性措施”,这是在更高层次上保护了员工的人格尊严,同时更深层次地抵制了对劳工的歧视。

设在美国纽约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SA8000国际统一认证机构。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指的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贸易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拓展。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也日益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其相对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配置状况来制定国际贸易策略,从而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和合作性,认为通过贸易的互补和分工,各国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通过考虑企业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等因素,对国际贸易中的非价格竞争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产品差异化能够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国际价值链理论国际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价值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生产要素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再配置。

在国际价值链体系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相对优势,在全球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际价值链理论突出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和配置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分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配置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分工理论强调了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

国际分工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宏观视角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全球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一)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研究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2.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及其启示4.论非关税壁垒下的我国农产品出口5.后危机时代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6.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7.避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8.调整我国出口补贴政策应对反补贴摩擦9.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10.中国家具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1.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2.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13.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4.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5.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6.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外商在安徽省的投资现状及对策18.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19.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20.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2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2.国外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与对策-24.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2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26.反倾销(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27.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28.后配额时代纺织业贸易发展前景分析29.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30.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与重新定位31.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现状与原因分析32.试论我国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角色33.试论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能力的对策建议34.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35.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现状及我国的对策36.浅谈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3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38.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39.植物检验检疫与出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40.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财政补贴手段的运用41.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42.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趋势与我国反补贴制度的完善4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如何应对新贸易壁垒——吴晓芳44.国际环境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5.中国进口贸易政策调整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46.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7.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48.国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49.反倾销对国内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50.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51.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52.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性风险53.国外对华反倾销发展态势及应对措施54.绿色壁垒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55.中国企业应对特保措施的对策分析56.美国专利壁垒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的因应之道57.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退税问题58.出口退税新机制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59.市场经济地位与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60.普惠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61.SPS措施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62.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63.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64.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65.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探析66.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效应67.产业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68.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69.“比较优势陷阱”评析70.区域经济一体化非传统理论评析7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述评7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73.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思考7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7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效应探析76.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77.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在中国的适应性78.幼稚产业的标准79.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中国的应用80.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经验研究述评81.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82.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启示8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特色84.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85.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86.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87.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88.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89.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90.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评析91.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92.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93.贸易救济制度研究(三)国际服务贸易研究94.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95.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96.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比较97.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98.中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研究99.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0.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01.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102.论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103.论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策略选择104.完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105.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06.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力分析107.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08.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109.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110.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111.服务贸易中自由化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112.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分析113.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114.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115.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沿海地区为例116.“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17.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118.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及其结构分析119.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120.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121.安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122.中国承接服务业外包比较优势分析123.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服务业的促进效应研究124.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模式分析125.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126.中印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对比分析127.江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128.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SWOT分析与战略对策129.安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与对策130.离岸服务外包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分析131.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对策132.(四)国际贸易实务研究133.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及对策134.国际海运服务贸易市场与我国海洋运输业135.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防范136.论信用证欺诈例外与第三方欺诈137.信用证独立性的欺诈例外与违法例外138.论信用证交易中严格相符的条件139.如何避免提单“过期”及其收汇风险140.国内信用证为何遭遇冷落141.空运方式下的信用证风险防范142.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143.试论我国海上保险中的委付制度144.海运提单的风险和防范措施145.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救济方法146.反信用证欺诈的对策研究147.无单放货研究148.无船承运业务若干问题研究149.如何保证EDI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真实性150.外贸出口谨防商标侵权151.L/C项下的押汇与议付152.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指标探讨153.延期付款信用证的风险154.倒签提单及收货人的权益保护155.浅议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技巧156.货运代理提单对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关系的影响157.信用证保证人责任及其免除158.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的风险与防范159.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其预防160.浅议可转让信用证对第二受益人的保障161.假远期信用证融资及应注意问题162.浅谈进口业务中对卖方风险的规避163.出口报价方法研究164.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探析165.论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单据作假问题166.浅谈违约救济条款在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实务中的适用167.FOB术语在中国外贸实务中的应用对策分析168.信用证欺诈及其例外原则的研究169.保险利益原则及海上保险利益的转移170.最新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发展变化及其应用策略171.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比较分析和策略探究172.跟单信用证当事人权利义务风险浅析——基于UCP600视角下173.论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自我防范措施17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创新(五)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研究175.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176.跨国公司价值链模块化经营理念实践及其启示177.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178.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179.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战略研究180.国际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181.全球化制造条件下的价值链优化18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影响183.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效应分析184.国际投资中市场进入策略的选择185.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分析186.国际投资结构调整取向与我国的利用外资方略187.国际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188.外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89.外国服务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90.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191.外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以沿海地区为例192.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现状及前景展望193.外资对其在华合资企业的控制研究194.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研究195.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与开发(R&D)的现状、影响与对策196.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公民”行为研究197.我国企业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19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199.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及对策200.跨国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201.我国企业国际化中营销渠道的构建202.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203.中外企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204.美、日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205.知识产权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206.我国报关行业的发展研究207.我国出口加工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208.安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9.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210.我国企业国外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1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212.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213.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214.论国际贸易中的售后服务215.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216.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217.BOT投资与西部地区引进外资218.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非均衡增长研究219.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分析220.FDI的区位分布、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21.FDI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22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22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22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225.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226.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情况227.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228.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22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230.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231.安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232.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区位选择分析233.贸易转型对贸易竞争优势影响探析234.中国企业国际品牌培育模式分析235.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机遇与挑战分析236.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237.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绩效分析238.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39.我国利用FDI的负面影响与对策分析240.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241.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242.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243.跨国公司R&D投资对东道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244.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影响245.浅析中国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246.外商投资在中国不均衡分布的分析247.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248.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249.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竞争力提升研究250.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251.FDI对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影响252.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253.安徽省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六)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54.WTO后过渡期国外零售企业投资战略研究255.区域经济一体化与WTO多边贸易体制256.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257.WTO框架下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研究258.WTO背景下政府管理职能的战略转变259.中国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研究260.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261.WTO框架下中国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研究26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263.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及其存在问题探讨264.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265.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26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267.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比较研究。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解答 (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1.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2.2014年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

”3.“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

4.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着眼于打通内陆开放、(向西开放)通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

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6.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贝。

”7.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8.2015年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丝路基金、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自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9.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

10.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1.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围家构成军事威胁。

”1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国际贸易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国际贸易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国际贸易正方辩手观点,国际贸易对我们的关注至关重要。

首先,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共赢。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贸易使每个国家都能分享其他国家的繁荣,而不是依赖自己的繁荣。

”这表明了国际贸易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分享彼此的技术和文化成果,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

例如,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再者,国际贸易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福利。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商品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

正如大卫·李嘉图所说,“贸易使商品变得更加便宜,这对每个国家的居民都是一种好处。

”。

最后,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全球和平与稳定。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之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从而降低了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

正如约翰·肯尼迪所说,“贸易的武器比武器更有力量,可以促进和平与稳定。

”。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对我们的关注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提高消费者福利,促进全球和平与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国际贸易,努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国际贸易并非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首先,国际贸易可能导致本国产业的衰退。

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可能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逐渐衰退。

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不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为了迎合国际市场需求,一些国家可能过度开发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出口木材和矿产资源,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再者,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

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关于贸易发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大,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而国家间越相似,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是否应该推行国际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国际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国际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
国际贸易应该推行。

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扩大市场空间,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全球自由贸易是最有效的经济增长引擎。

”国际贸易可以让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国际贸易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反方观点:
国际贸易不应该推行。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剧贫富差距,
对环境造成破坏,削弱国家的自主权和安全性。

正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自由贸易并非总是对每个人都有利,它可能导致一些人失业,加剧社会不平等。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文化侵蚀,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利又有弊。

因此,在推行国际贸
易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国际贸易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所谓新贸易理论观点,简单的说来就是“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认为“进口会带来经济增长,但出口也会带来经济增长”。

新贸易理论主要阐述了如下三个观点:简单的说来就是不管进口还是出口,都会导致经济的增长。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被许多国家采纳并实施,当然不乏有过度推崇之嫌。

虽然新贸易理论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却不能就此断言自由贸易在各国应用必然获得成功,这也是它的缺陷之一。

事实上,贸易保护是必须的,但是绝对地取消贸易则是不现实的。

因此,关于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孰优孰劣,存在着争论,一时难分胜负。

因此,我们看到尽管自由贸易一直占据着上风,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将会越来越少,贸易形式也将日益丰富。

1、贸易使得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需求量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引起收入变化。

需求量变化,引起进口。

2、贸易使得本国商品的价格更便宜,更吸引外国顾客。

3、贸易会刺激国内产业发展。

一方面,贸易的推动促进了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甚至替代品可以比较便宜地销售到本国市场。

2、对于一国而言,开放程度与贸易收益密切相关,每一种开放的结果,都伴随着机会成本的损失,最终决定着贸易政策的利益。

1、当一国面临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这两种贸易模式的选择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样的商品适合自由贸易,什么样的商品适合保护贸易。

3、关税和配额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面对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之时,国家需要考虑综合性的策略。

比如:关税并不总是阻碍进口的,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兼用情况下,贸易自由化水平反而更高。

因此,即使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仍然需要在对外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好心办坏事”。

美国一个富人可以到中国买走两架飞机,富人的钱包鼓了,一般百姓的荷包缩了,两头皆大欢喜,很好!可是,假如有十亿百姓也拿出几千万购买某种特殊产品,那就麻烦了,美国商人的荷包一样会大大缩水。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重要支撑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经济质量。

但由于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也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

为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我国对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适度调整,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提升产品出口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内需主导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是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外贸由大幅超前增长向与国民经济平衡增长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导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出现了大幅超前增长。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及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向上来,成为新时期我国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人文贸易主义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人文贸易主义

发 展 观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 然 人 闭关 锁 国 的局 面 , 并 不等 于 贸 发 展 , 种新 的价 值取 向正 在 国 虽 但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贸易主 义可 能会 被一 些 国家作 易 越 多 越 好 , 易 不 能 超 过 一 个 际 贸 易领 域 内悄然 形 成 ,即人 文 贸 为 贸易 保护 工 具 来 使用 , 总 体 国家 的资源 条件 或生 态环 境 的承 贸 易主 义 。 文 贸 易主 义 强 调 国 但 人 如 上讲 它反 映 了国际 贸易 发展 的大 载 能 力 。 果一 个 国家或 地 区 的 际 贸易活 动 不仅应 重视 人类 赖 以 趋 势 。 文 通过 阐述 人 文 贸易 主 比较 利益 是 在宽松 的环保 要求 下 生存 的环 境 问题 , 本 而且 应 关 注人 义 的 内涵和 表现 以及 其对 国际贸 获 得 的 , 一味 追 求 比较 经 济 利 类 社会 发 展 过程 中 的其 他 问题 。 或 结 易 的影 响 , 出 了我 国在 这 一 价 益 , 果 很可 能 是 付 出惨 重 的 生 本 文 将 就 人 文 贸 易 主 义 的 内 涵 、 提 值 取 向下应 采 取 的 对 策 。 态 环 境代 价 , 些 代 价经 常 是 经 特 征、 响 等作一 些探 讨 , 后提 这 影 最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资 源 瓶 颈 。 是 业 为 了获 得竞 争 优 势 , 取非 法 前在 19 年基础上平均减排 5 。 但 采 90 . 2
从 长 期来 看 , 种 贸 易模 式 最 少 竞 争手 段 打击 竞 争 对手 , 生产 但 他们 却 反而要 求低 收入 国家 承 这 如 存在 三个 缺 陷 :
假 冒伪 劣商 品 , 损害 消费 者利 益 , 担 更 多 的环 保 责任 。又 如 , 国 我

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

论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引言国际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等经典概念,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贸易理论逐渐兴起。

本文将概述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贡献。

1. 新贸易理论1.1 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新贸易理论把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的效应纳入贸易模型,认为这些因素可以解释贸易模式中的特殊化现象。

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效应。

而产业集聚则是指相关产业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这些因素使得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导致贸易的发生。

1.2 增长型贸易模型传统的贸易理论很大程度上是静态的,即只关注资源配置和贸易模式的变化,而忽略了经济增长的因素。

而增长型贸易模型则将经济增长与贸易模式相结合,认为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模型强调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且说明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播,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1.3 产品差异化和国际竞争新贸易理论注意到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差异。

传统理论通常认为产品同质化是充分竞争市场的结果,但事实上,许多产品存在差异化特征。

新贸易理论指出,产品差异化与创新和品牌效应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和标准的制定来实现市场垄断,从而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2. 对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对国际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2.1 贸易政策的优化基于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国际贸易政策可以更加精确地制定。

传统的贸易理论主要依赖于比较优势理论,而新贸易理论的存在使得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模式和贸易效应。

因此,贸易政策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新贸易理论关注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效应,这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新理论

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新理论

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新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管理领域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个趋势下,我们需要开发新的理论体系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国际贸易和管理的发展。

下面将探讨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的新理论。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一种对国际贸易和管理的新视角。

传统上,人们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即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然而,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价值创造并非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边界内,而是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现代生产和供应链已经越来越分散化和全球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及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环节,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全球价值链。

因此,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掌握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积极参与和组织全球化的生产和供应网络。

二、数字化经济理论数字化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生产、交流和交易的经济活动。

数字化经济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国际贸易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经济理论认为,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交易方式,也改变了国际贸易和管理的规则和机制。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国际贸易的边界变得模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打破了地理限制。

另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益。

三、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管理理论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和管理环境中,如何推动和管理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上,创新管理主要关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管理也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思考。

创新管理理论认为,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

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推动和管理创新,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023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考试多选题库及答案(共53题)1、多项选择题:3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实际举措。

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构建党()的国家监察体系。

A、统一指挥B、全面覆盖C、整体协同D、权威高效参考答案:A,B,D2、多项选择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下一步,要以()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开展。

A、解决突出社会问题B、解决突出环境问题C、改善环境质量D、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参考答案:B,C,D3、单项选择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要把推广典型经验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A、社会化B、便民化C、市场化D、制度化参考答案:B4、单项选择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围绕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对金融案件实行()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金融审判体系。

A、指定B、辖区C、集中D、专属参考答案:C5、单项选择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要认真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按照高质量开展的要求,对照国际先进规则,以()为核心,以防控风险为底线,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A、理论创新B、科技创新C、制度创新D、文化创新参考答案:C6、单项选择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要坚持建立()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新”在何处——对保罗·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评析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新”在何处——对保罗·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评析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新在何处对保罗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评析乌兰吴高娃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摘要新贸易理论以新的视野审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不仅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创新而且做出了更符合当今国际贸易现实的结论
《 望 减少 的年 代 》 1 8 期 ( 9 8年 ) 《 理 和 贸 易 》 1 9 、地 ( 90 年 )《 、 流行 国际 主 义 》 1 9 ( 9 6年 ) 《 条 经 济 学 的 回 、萧 归 》( 9 9 年 ) 19 、《国 际 经 济 学 》( 0 0 年 ,与 20
是认 为 : 任何 一 个 国家 , 论 它 的经 济力 量 是 强 是 不

对 利益” 和 大卫 , 说 李嘉 图 的“ 比较 利 益 ” 之 外 , 说 还 有 马歇尔 等人 对这 两 种 学说 的新 古 典模 型化 努 力 。 他们 通过 探讨 国际 分工形 成 的原 因和进行 分工 的依 据, 论证 了国际分工 和 国际 贸易 的利 益 , 倡导实 行 自
M a. 2 r Oll Vo. o 1 41 N .2
第4 1卷 第 2期
国际贸易新理论 的“ 在何处 新"
— —
对保 罗 ・ 鲁格 曼 “ 贸 易理论 ” 克 新 的评 析
乌 兰 ,吴 高 娃
( 蒙古 师 范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内 10 2
由贸易 。


贸 易 理 论 的 发 展 历 程
国际 贸易是 商 品生产 和商 品交换 发 展 的必然 结 果 。随着商 品 的跨 国界 流 动 和 国 际 贸 易 的 纵 深 发 展 , 生 了解释 国际 贸 易 活 动 规律 的 国际 贸 易 理论 产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价值理论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价值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3-03-10〔作者简介〕曹新(1958-),男,湖南涟源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经济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价值理论研究曹 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价值;比较利益;国际竞争 〔摘 要〕亚当・斯密、李嘉图、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于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仍有现实意义,但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国内价值的形成不同,国际价值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应高度重视非劳动要素在国际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贸易政策的制定,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比较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新的、更高要求的国际分工模式。

〔中图分类号〕F 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3)04-0052-0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特点:第一,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第二,国际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下降,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上升,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贸易迅速增长;第三,跨国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占主导地位;第四,国际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实践中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同时,国际贸易的实践对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理论最早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其主要理论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也就是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金银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所取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运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一)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这就是人文贸易主义。

在人文贸易主义价值的影响下,新的贸易可持续发展观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人文贸易主义可能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工具来使用,但总体上讲它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本文通过阐述人文贸易主义的内涵和表现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应采取的对策。

一、问题提出纵观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以人对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占有作为指导思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都是依照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即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换取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获取相应的利益。

短期内这种贸易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丰裕要素禀赋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国际交换克服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贸易模式最少存在三个缺陷:第一,有些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效应,过度利用自然要素禀赋。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所说:“国际贸易的初衷是为了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但并不等于贸易越多越好,贸易不能超过一个国家的资源条件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利益是在宽松的环保要求下获得的,或一味追求比较经济利益,结果很可能是付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这些代价经常是经济利益远远不能弥补的。

”第二,有些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且不稳定。

而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出口技术含量高、价格弹性小、有上升趋势的产品。

这种交易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将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第三,有些国家打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幌子制定各种苛刻的贸易壁垒。

如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质量标准等来限制进口;有些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采取非法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不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不顾员工身体状况、随意加班加点、克扣员工工资。

这些都扭曲了贸易的本来面目,妨碍国际贸易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人文贸易主义。

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国际贸易活动不仅应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应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本文将就人文贸易主义的内涵、特征、影响等作一些探讨,最后提出我国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人文贸易主义的内涵及特征(一)人文贸易主义内涵第一,人文贸易是“人与人平等”的贸易。

以“人人平等”为伦理基础,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关系。

如果不同个体或群体无视对方的利益,形成对立和反抗,最终将破坏人与人平等的贸易关系。

例如,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组织报道,目前收入水平较高国家基本上都未能兑现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做出的承诺,即到2012年之前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排5.2%。

但他们却反而要求低收入国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又如,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出口大国,扮演着另人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价廉物美,产品遍及全球,另一方面却背负了“倾销”的恶名,但自己却承受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

美国研究人员指出,14%的中国废气是由生产出口到美国的货品所造成的,但美国却是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这些都表明“人人平等”的贸易关系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真正实现。

第二,人文贸易是“人与地平等”的贸易。

以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为伦理基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地平等的贸易强调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大于或等于因贸易带来环境污染的治理费;贸易不能超过自然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应有利于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是最有争议的焦点,有的国家乱挖滥采、无休止地开采自然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国家通过对外投资,把夕阳产业转移到外国;有的国家为了节约成本,大量排放没有处理的污水和废气。

这些最有可能导致地球失去自然恢复能力,人与自然的不和睦相处。

第三,人文贸易是“人与天平等”的贸易。

以“人天合一”为伦理基础,着眼于人类与整个大自然(社会和生态)的平等关系,达到人与社会、生态的协调共进、和谐发展。

“人天合一”的贸易关系是人文贸易的最高层次,但是有些人却对它不屑一顾,结果得到严厉的报复。

例如,国际社会将濒危物种的贸易列为非法贸易,但这种贸易禁而不止。

非法物种贸易严重破坏国际生态多样性,加速濒危物种灭绝,生态多样化遭破坏,造成生态失衡。

又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多出口农产品,加重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造成土地自然肥力衰减、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

而且,由于只注重那些市场价值高的物种,对不具商业价值的物种或忽略或消除,使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趋于简单,生态调节功能衰退。

(二)人文贸易主义的特征第一,在贸易过程中追求新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丹·麦多斯教授,他于1970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中认为:以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加速耗竭和污染程度的逐渐加深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属于指数增长型,不可持久。

人文贸易主义追求的可持续贸易模式应该是超越自我的、高层次的贸易模式。

它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既强调贸易行为的“公平和公正”,又强调贸易过程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在贸易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世界贸易也由此进入环保时代。

WTO根据1994年4月15日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以此来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反补贴协议》等文件中都规定了与环保有关的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两批共5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审核方面的标准,后来又陆续颁布了术语、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方面的标准。

第三,在贸易过程中追求非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环境、经济、福利、代内与代际公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属于非贸易利益。

追求非贸易利益使得知识产权、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成为焦点,并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追求非贸易利益的盛行使得发达成员渴望将所谓“人文贸易”和非贸易利益“合法”引入WTO体系。

比如,非贸易利益关注之所以成为问题,是由于提出者企图将非贸易利益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即违反非贸易利益条款者可予以经济制裁。

三、人文贸易主义的表现在当代国际贸易价值的新领域,人文贸易主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文贸易主义表现为“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国际贸易能够增加社会财富,但是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

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如果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或以生态环境代价发展对外贸易,“延时”的补偿成本将逐步兑现,贸易可持续性将受到挑战。

贸易与生态的和谐要求自然资源要合理、有节制地利用,而不是掠夺式开发;生产过程要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将污染排放;环境成本内在化,推行绿色贸易,避免环境恶化和污染国际转移等。

2.人文贸易主义表现为“贸易过程和结果”的和谐。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不计自然环境的经济投入基础之上的,暗含着自然资源不受限制的假设,没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

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过程、商品的转移过程和商品的消费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随着人们对非贸易利益日益重视,在贸易发展过程中,贸易活动成本最终必须包括为维护和弥补自然环境的人、财、物投入,通过把这些环境成本内在化使国际贸易达到社会总财富最大化。

这就要求贸易主体的整体角色定位要从“经济人”向“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三位一体过渡。

3.人文贸易主义表现为“国家之间、国内外同行之间、企业主与员工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国家之间的和谐指各国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拆除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和谐发展的平台;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和谐指企业贸易行为要考虑行业的整体利益,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拆台,扰乱贸易秩序,国内外竞争对手之间应树立“双赢”或“多赢”的理念;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指要考虑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能不顾员工身体状况,随意加班加点、克扣员工工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指要考虑消费者的价值最大化,不能只顾企业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安全和感受。

4.人文贸易主义表现为“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和谐。

贸易道德规范和谐是指不同国家的贸易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通过贸易资源应该高度整合,达到优化配置;贸易行为规范和谐指企业运筹得当,竞争行为规范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即贸易从业者应该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不能只求最大最快地占领国外市场而恨不得一刀将对手斩于马下,一家企业占领整个国际市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必须注重社会责任。

外贸从业者要符合国际道德规范,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在注重自身发展、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生态环境等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