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情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行为:努力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教学模式: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关心父母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通过各种方式读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孝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学习二十四孝故事: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悠久历史,并将其继承发扬。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开展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的讨论活动,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歌曲《跪羊图》。)
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羊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羊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羊。)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开宗明义章》和《三才章》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学习“开宗明义”一词,理解意思。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天子和为官的人如何尽他们的孝道,他们是怎样尽孝的。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指名读。
5.逐句讲解:
(1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解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2)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解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
深奥的道理呢?
(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解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解释: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5)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解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
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解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三才章》
(1)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解释:曾子以为保全身体,善养父母,就算尽了孝道。自听了孔子所讲的五等孝道以后,不由得惊叹赞美说:‘嗳呀!孝道就有这样大的关系?’孔子听见曾子赞叹,知道曾子对于他所讲的五孝,已有领悟。所以又说:‘你知道这个孝道的本源,是从甚么地分取法来的?它是取法于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
(2)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解释:人生天地之间,当效法天经地义以为常道,而实践力行。但是爱亲之心,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知者甚少。惟有圣明的元首,效法天之明,教民出作入息,夙兴夜寐。利用地之宜,教民耕种五谷,生产孝养。以上法则,都是顺乎天地自然之理,以治理天下。这种教化,既合乎民众的心理,自然民众都乐意听从,所以教化不待警戒而自成。政治不待严厉而自治。’
(3)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
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解释:先代圣王,见教育可以辅助政治,化民成俗,所以他先以身作则,倡导博爱,使民众效法他的博爱精神先爱其亲,所以莫有遗弃其亲的人。宣扬道德和仁义,以感化民众,民众自然会兴起力行。对人对事,先实行敬谨和谦让,以为天下民众的表率,民众自会效法他的敬让,不会发生争端。诱导民众以礼乐教化,民众自然就相亲相敬,和平相处。再晓示民众,使知为善当有庆赏,作恶当受刑罚,民众自然晓得禁令的严重性而不敢违犯法纪了。’
(4)《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解释:孔子引诗经小雅篇节南山章的这一段话,是说明周朝有显耀的一位姓尹的太师官,他仅是三公之一,尚且能为民众景慕和瞻仰如此,如果身为国家元首,以身作则,那天下的民众还能不爱戴和尊敬吗?
6.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7.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师: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尽孝,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多么尊贵或多么卑微,对父母的孝心是永远不能忘的。因为父母生养了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走出第一步路……所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二十四孝里的一个故事《杨香救父》。
1、听老师讲故事。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许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听了这些故事以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父母长辈给予我们那么多的爱与关心,如果我们也能多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倾注一些爱,那么他们一定会很欣慰的。既然大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