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癫狂的辨证论治
癫狂(心系病证)-中医内科学(精华)
(二)《难经·五十九难》等叙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 床表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 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 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 仆。”《难经·二十难》: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的记载。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指出:“邪哭使魂 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 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备急千金要方·风癫第五》则认为:“癫邪……或 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 笑,或眠做沟渠,噉食粪秽,或裸体露体,或昼夜游 走,或嗔骂无度……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 药并主之。”嗔(chen抻,“恨怒”义)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肝阳暴张,肝胆气逆 忿郁恼怒,郁怒伤肝
化火灼津
痰火扰心
狂证
若癫狂病久,痰浊留恋不祛,势必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即有导致瘀血的 可能,故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曾提出本病为“气血凝滞脑气”所 致,有其独到见解。
(二)病变脏器主要在心、肝;与脾有密切关系。
心主神明,情志思维活动之中心,若痰气郁结,上扰清窍,蒙蔽心神;或痰火互结, 上扰心神,神不守舍,神志逆乱;均能使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而致精神错乱,神 志失常的癫狂发生。 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情志的刺激尤易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郁结或肝阳暴张,生痰或化火,产生了导致癫狂的病理因素。 此外,脾主运化,若思虑伤脾,则脾虚气结;或肝旺克脾,脾气不伸,运化无权, 亦能生痰。 总之,由于肝、脾气机郁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生痰化火,从而产生了气、痰、 火等病理因素,以致上逆扰心,蒙蔽心神,发为癫狂,故本证的病变脏器主要在心、 肝,与脾有密切关系。 (三)病理性质初起属实,病久多虚或虚实夹杂。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癫狂
狂病
痰火扰心
主症:起病急骤,突然狂暴无知,两 目怒视,面红目赤,言语杂乱,不避亲 疏。
兼次症:性情急躁,或毁屋打人,或 哭笑无常,头痛失眠,渴喜冷饮,便秘 尿赤。
舌脉: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滑 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 方解:生铁落-重镇降逆;
胆南星、贝母、陈皮-清涤痰浊; 菖蒲、远志、茯神、朱砂-宣窍安神; 麦冬、玄参、连翘-养阴清热。 加减:痰火壅盛而苔黄腻者-礞石滚痰丸; 谵语尿黄者-当归龙荟丸。
辨证:肝气不疏,气郁痰阻,蒙蔽神明。 治疗:疏肝解郁,化痰开窍,少佐养心 安神。配合心理疏导。 处方:柴胡9g 白芍9g 竹茹12g 远志6g 胆南星 4.5g茯神9g 枣仁9g 丹参9g 甘草6g 神曲12g 用法:3剂,水诊断? • 简述癫狂的病因病机要点。
越,皆属于火”。 • 朱丹溪首先提出“痰迷神窍”说。 ➢ 范围
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性精神病、 有精神失常症状者等病。
病因病机
➢ 阴阳失调 ➢ 情志抑郁 ➢ 痰气上扰 ➢ 气血凝滞
主要病机-气、痰、火、瘀导致阴阳失调, 心神被扰,神机逆乱;其发病也与先天禀赋和 体质强弱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以心神受损为主;癫属虚,狂属实,亦有虚实 夹杂。
➢ 鉴别诊断 • 痫病 痫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 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为特征的发作性 鉴别,易与癫狂相鉴别。 • 脏躁 脏躁好发于妇人,症见悲伤欲哭、 数欠伸、像如神灵所作,但可自制,一般不 会伤及他人,与癫狂的神志异常不同。 • 谵语、郑声 谵语是因阳明实热或温邪入 于营血,热邪扰乱神明,而出现神志不清, 胡言乱语的重证;郑声是指疾病晚期,心气 内损,精神散乱而出现神识不清,不能自主, 语言重复,语声低怯,断续重复而语不成句 的危重征象,须与癫狂区别。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癫病的分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癫病的分证论治癫病的分证论治属于中西医助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的一部分,希望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肝郁气滞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中以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川芎开肝经血郁;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宜开心窍;本证多见于癫痫初期,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解郁;若肝失疏泄,气滞而致血瘀,出现胁下胀痛明显,舌有瘀点、瘀斑,可加川栋子、姜黄、丹参行气活血止痛;若兼有肝木太旺,克伐脾土,出现纳差食少,腹胀等症状时,当加用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以健脾益气;若肝气犯胃,出现嗳气频作,胸脘满闷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以平肝和胃降逆;·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方药:加味导痰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用二陈汤理气调中,燥湿祛痰;加枳壳、南星、生姜即导痰汤祛风涤痰;黄芩、黄连、竹沥清心热,泻心火;瓜蒌、桔梗顺气化痰;人参、大枣和中健脾:以防攻伐太过;乌梅收敛生津,以防疏泄太过;可加入郁金、石菖蒲、苍术以加强理气解郁醒神;若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因药性猛悍,自当慎用;若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理气豁痰,宜窍散结;先以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以四七汤加胆南星、郁金、石菖蒲之类,以行气化痰;若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者,此痰郁化热,痰热交蒸,干扰心神所致,宜清化痰热,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取黄连清心火,白金丸手少阴药,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病已;若神昏意乱,动手毁物,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论治;·心脾两虚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养心汤健脾养心安神,即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川芎、当归养心血;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神;更有肉桂引诸药人心经,以奏养心安神之功;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解诸郁结,调节气机,使气畅血通,郁解神复,取其“气血流通即是补”之义;·气阴两虚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治法:益气养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药: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以四君子补中健脾益气;久病及肾,耗伤肾阴,阴虚火旺,故用大补阴丸以盐黄柏、盐知母、酒蒸熟地、龟板、猪脊髓和蜜为丸,盐汤送下,滋阴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猪脊髓,取其能通肾命,阳生阴长,肾命相通,共奏滋阴降火,使之阴阳得其平,神机自复而向愈;除上述治疗外,单味药如桑寄生、洋金花、马钱子、黄芫花、大戟、水牛角、地龙治疗精神病进行临床观察,亦取得一定疗效,也有用针灸的疗法均有一定效果;但对单味剧毒药如洋金花、马钱子等应慎用为宜;此外,移情易性等精神疗法也不失为治疗癫病的有效方法;如防止环境的恶性刺激,这对保持患者智力、活跃情绪、增加社会接触和消除被隔离感有益;。
癫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
癫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癫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发表时间:2013-08-15T15:07:12.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肖佳实[导读] 本证属虚实夹杂之证,邪未去而正已伤,治时当以扶正祛邪兼顾,但更应重视扶正,不可妄用催吐之法,以免更伤正气。
肖佳实(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163114)【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401-02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为特征。
多由禀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1.1.1 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性格内向,遇有人事拂意,意志不遂,则易七情内伤,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蒙蔽心窍而发为本病。
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病史。
如若禀赋素足,体质健壮,阴平阳秘,性格活泼开朗之人,虽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暂的情志失畅,并不易发本病。
1.1.2 情志内伤精神紧张刺激,忧思郁结,或气郁不行,气滞湿郁,痰气交结上蒙清窍;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蒙蔽心神脑窍均可发为本病。
此外情志失节,所愿不遂,突受惊恐以及其它情志过极,可成为癫病发作的诱发因素。
1.2 病机 1.2.1 发病起病多缓慢,呈渐进发展。
1.2.2 病位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脾,亦可涉及肾。
1.2.3 病性属阴证、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主要表现在心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气滞、痰阻。
2 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癫病的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疗当根据气滞、痰浊之偏重,而应用理气开郁、化痰开窍之法;中期以虚实夹杂居多,治疗则当扶正祛邪;后期多正虚,或心血不足,或心脾两虚,故治疗又当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法。
2.2 分证论治 2.2.1 痰气郁结证候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呆痴,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胸闷叹息,忧虑多疑,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内科学--癫狂
七、病因病机
1.阴阳失调 历代医家认为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癫狂的主要发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不能相互维系,以致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机逆乱而发癫狂。 。
七、病因病机
2.情志抑郁 怒伤肝,恐伤肾,喜伤心,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肝肾阴虚则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扰乱心神; 或肝肾阴虚致水不涵木,阴虚阳亢,生热生风,炼液为痰,痰火上扰,神机逆乱而发癫狂; 或思虑过度,损及心脾,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无所主。
九、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医学心悟》。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星、贝母、橘红等清涤痰浊;菖蒲、远志、茯神、辰砂宣窍安神;麦冬、玄参、连翘养阴清热。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者,加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谵语发狂,便秘尿黄者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或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荡涤秽浊,清泻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甚者酌加龙虎丸劫夺痰火;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化痰安神。若火势渐衰而痰浊留恋,神志不清,其状如癫,即可按癫病论治。
七、病因病机
3.痰气上扰 因思虑过度,损及心脾,脾失健运而聚湿生痰; 或因肝气郁结,乘于脾土,运化无权而生痰涎,痰随气逆,蒙蔽心窍,逆乱神明而发癫狂。
七、病因病机
4.气血凝滞 七情所伤,气郁渐至血凝,或因外伤以致血瘀,气血凝滞则导致脑气凝滞,使脏腑化生的气血不能正常充养元神之府,或血瘀阻滞脉络,气血不能上荣脑髓,则可造成神机逆乱发为癫狂。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狂病 1.痰火扰心 主症:起病急骤,突然狂暴无知,两目怒视,面红目赤,言语杂乱,骂詈叫号,不避亲疏。 兼次症:性情急躁,或毁物打人,或哭笑无常;头痛失眠,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舌象:舌质红绛,苔多黄腻。 脉象:弦滑数。 分析:五志化火,鼓动阳明痰热,上扰清窍,故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阳明独盛,扰乱心神,神机逆乱,症见突然狂暴无知,言语杂乱,骂詈不避亲疏,毁物打人;热盛于内,故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绛,苔黄腻,脉弦而滑数,皆属痰火壅盛,且有伤阴之势;以火属阳,阳主动,故起病急骤而狂暴不休。
中医内科--癫狂
三圣散(《儒门事亲》):防风、瓜蒂、 藜芦 苏合香丸(《局方》):苏合香、乳香、 青木香、冰片、丁香、麝香、香附、安息 香、犀角、白术、朱砂 苏合香丸(《局方》):麝香、安息香、 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香附、筚 拨、诃子、朱砂、白术、犀角、苏合香油、 冰片、乳香
四七汤(《局方》引《易简方》):半夏、 茯苓、苏叶、厚朴、生姜、大枣;本方源 于《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加大枣)。 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陈皮、半 夏、甘草、竹茹、枳实、生姜; 宋,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茯苓、大枣 白金丸(《外科全生方》):白矾、郁金
2、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 忧郁恼怒─肝失疏泄─肝郁气滞。 忧思劳倦─耗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失养。 2)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痰湿内生,肝郁脾 虚─气滞痰结。 3)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乏源─心脾两 虚。
癫病的病因以忧思劳倦,恼怒惊恐等情 志内伤为主,或伴有先天禀赋不足,导 致肝郁气滞,肝郁脾虚,痰气郁结,久 之并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进而使脏 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发为癫病。
癫狂属于精神情志疾病,需要与 痴呆、郁证、癫痫、脏燥、谵妄 等疾病相鉴别
1)癫痫: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双目上视,口 吐涎沫,四肢抽搐,呈间断发作性,常因突发 昏仆而伤及自己,脑电图异常。 2)脏燥:多发于女性,主症悲伤欲哭,可以自 制,一般不会伤及自己或他人。 3)谵妄:属于热病之重症,由于热盛,入于营 血,扰乱神明,出现神志障碍。 4)郑声:疾病晚期,心气亏虚,精神散乱,而 出现神志不清,语言错乱、重复,声音低怯, 属于临危之象。
狂病 1)以突然狂乱奔走,呼号詈骂,哭笑无常,躁 扰不宁,不避亲疏,不避水火,逾垣上屋,登高 而歌,弃衣而走为其临床特点。 2)患者既往多有情志内伤,或有郁病,失眠之 病史及家族史而突发本病。 3)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 见,女性好发本病。 4)头颅CT等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癫狂的辨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癫狂的辨证论治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
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
均以青壮年罹患者多。
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以癫狂并称。
一、辨证要点1.区分癫证与狂证之不同癫证初期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少与人交往,喜静恶动。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思维障碍,情绪低下,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下降,直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进一步发展,病情更甚者,可出现淡漠不知,喃喃自语,终日闭户,不知饥饱。
狂证初期以情绪高涨为主,多见兴奋话多,夜不寐,好外走,喜冷饮,喜动恶静。
病情进一步发展,渐至频繁外走,气力倍增,刚暴易怒,登高而歌,自高贤,自尊贵,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呼号骂詈,不避水火,不避亲疏的严重症状。
癫狂至晚期,正气大亏,邪气犹存,临床极为难治。
2.辨病性虚实初病属实,久病则多虚实夹杂。
癫为气郁、痰阻、血瘀,久延则脾气心血亏耗。
狂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二、治疗原则本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当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泄)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滋阴养血,调整阴阳。
三、证治分类1.痰火扰神证起病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发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愈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证机概要:五志化火,痰随火升,痰热上扰清窍,神明昏乱。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代表方:生铁落饮加减。
本方清心泻火,涤痰醒神,适用于痰热上扰,窍蒙神昏之证。
常用药:龙胆草、黄连、连翘清泻心肝实火;胆星、贝母、橘红、竹茹清涤痰浊;石菖蒲、远志、茯神宣窍安神;生铁落、朱砂镇心宁神;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养心血,固心阴,活瘀血,以防火热伤阴之弊。
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逐痰泻火,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若阳明腑热,大便燥结,舌苔黄燥,脉实大者,可暂用小承气汤,以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烦热渴饮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生地清热生津;久病面色晦滞,狂躁不安,行为乖异,舌质青紫有瘀斑,脉沉弦者,此为瘀热阻窍,可酌加丹皮、赤芍、大黄、桃仁、水蛭;若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主之,以化痰安神。
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13章癫狂
二、病因病机
外因
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阴阳失调 气血亏虚
扰乱心神 (易产生气、火、痰、瘀)
七情损伤 ☹五志过极化火
郁火上乘 心神被扰 炼液成痰 痰火上扰 耗伤气阴 心神不安
☹忧思郁怒
肝郁乘脾 心脾气结
日 久
津聚成痰 痰气上扰 气虚亏虚 脑气不通
蒙蔽 心神 心神失养 心窍被蒙
头部外伤 癫狂病久
气血凝滞
《难经•五十九难》:叙述了癫与狂的不同表现。 “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 也,自居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 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 了进一步的探讨,强调了心气虚,血气少对本病发 生的重要性。 金元时期:对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朱丹溪认为“癫属阴,狂属阳”,明确指出其 病机“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疗上提出采用 吐法。 ☻刘河间认为是“心火旺,肾水衰”。
注意:癫与狂很难截然开,两者可互相转化。
痰郁化火
癫
狂
郁火宣泄,痰气留滞
癫证应注意区分痰气、气血 亏虚主次以及抑郁、呆滞症状之 轻重。 狂证应区分痰火、阴虚的主 次。
2、辅助检查 部分病人有异常的表现,如5-羟色胺、 锂降低,染色体异常等,但大多数患者缺 乏这方面的表现。
3、治疗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发作期 缓解期 癫 豁痰解郁 补益心脾,解郁化痰 狂 荡涤痰火 调整阴阳,滋阴降火 活血化瘀 ☻精神调摄,移情易性
三、类证鉴别
1、癫狂与郁证 癫狂为精神错乱,失去自制能力,神志不清。 郁证为感觉异常,自制力差,神志尚清。 2、癫狂与痴呆 癫狂属于精神错乱。 痴呆属于智能障碍。
四、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辨明癫与狂之区别。 主要询问起病的形式及症状。大率癫证为 阴,起病相对缓慢,以精神活动抑制为主,常 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言,消极悲观 等;狂证为阳,起病往往急骤,以精神活动兴 奋为主,多见狂躁不安,狂妄自大,甚而伤人 等。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癫狂(癫证和狂证)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而言。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周期性精神病等。
临床辨证以实证为多,病属心肝及脾胃。
癫证表现为抑郁状态,因痰气郁结所致,治当理气化痰;病久心脾两虚,当补益心脾。
狂证表现为兴奋状态,因痰火上犹所致,治当清火涤痰;病久火盛伤阴者,当滋阴降火。
按语:(1)本病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病初正气未虚,痰浊较甚,可用催吐或泻下法以祛痰,如龙虎丸、控涎丹、或大黄、芒硝、芦荟、芫花等。
(2)痰闭心窍,可用开窍法,痰气郁结者,用苏合香丸;痰火炽盛,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
(3)如患者舌质呈不同程度的紫色,精神症状呈周期性加重,有血瘀指征者,均可酌配调气祛瘀活血法。
癫证的辨证分型(1)痰气郁结证:病机:气郁痰结,神志被蒙。
症状:抑郁痴呆、神情淡漠,语无伦次、或悲或泣、妄见妄闻、多疑妄想、不知秽洁、动作离奇。
舌苔薄白腻、脉象弦细、或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例方:顺气导痰汤。
药用:制半夏、陈皮、胆南星、朱茯苓、香附、枳实、矾郁金、石菖蒲。
偏于气郁者加沉香、厚朴花、佛手片。
痰浊蒙心者加远志、川贝。
痰郁化热者酌加黄连、天竺黄。
气血瘀阻者加桃仁、红花、乳香、丹参。
(二)心脾亏虚证病机:心睥两虚,神失所养。
症状:神志错乱、精神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
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脾养心,安神定志。
例方:养心汤。
药用:党参、白术、当归、丹参、熟地、茯神、远志、炒酸枣仁、石菖蒲。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
血虚脏躁加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神失安宁加磁石,龙齿,珍珠母。
病久脾肾阳虚加黑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熟地、仙灵脾。
狂证的辨证分型(1)痰火蒙心证:病机:火炽痰壅,心神失主。
症状: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面赤多怒,或歌或笑,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涤痰镇心,泻肝清火。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癫狂
1.病因
(1)因于气:情志所伤,气自内乱而气逆、气滞、气结、气乱,发为癫狂。(2)因于火:肝胆郁火、阳明热盛之火、痰火,上扰神明,而发癫狂。(3)因于痰:思虑太过伤脾,失运生痰,结成痰热。痰湿、痰火上蒙发病。(4)因于瘀:气滞而瘀,或气虚而瘀,或邪热入里煎熬,瘀阻脑窍而病。(5)因于虚:先天不足及后天失养,心血虚,遇惊骇悲恐,阴阳失调而病。
3.案例三 心脾两虚证
(1)案例导入:马某,女,20岁。2004年8月2日就诊。患者因2002年升学落榜而发病,当时精神抑郁,沉默痴呆,西药治疗2年未效。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精神恍惚,神魂颠倒,其父领来诊治。其父代诉:纳呆,易惊。观其面白无华,消瘦,时悲伤欲哭,沉默少语,时独自喃喃私语。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而厚,中间苔黄,脉沉。
处方:柴胡15g,香附15g,郁金15g,当归15g,清半夏10g,茯苓25g,竹茹15g,枳实15g,远志15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甘草10g。连服10剂。三诊:神志如常,情绪稳定,见心慌气短,乏力汗出,脉沉细,乃心脾两虚,拟补养心脾:党参20g,当归20g,清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5g,炒酸枣仁15g,浮小麦30g,菖蒲15g,甘草10g。服20剂,精神转好,1年后随访,如常人。
【学术沿革】
1.病名及发病特点
癫狂出自于《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篇》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其作极,已而烦心。”“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后世延用“癫狂”之名。
2.发病及治疗渊源
(1)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认为火邪扰心、阳明失调及情志因素可导致癫狂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解》又云:“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灵枢·癫狂》又有“得之忧饥”、“得之大怒”、“得之有所大喜”等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以节食和服生铁落治疗。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3.癫狂
常 用 药:
加 减:
痰热瘀结证 常用药及加减
火盛阴伤证
症状: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药及加减:
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癫狂梦醒汤加减。本方重在调畅气血,豁痰化瘀,适用于气血郁滞,痰热瘀结之证。
半夏、胆南星、陈皮——理气豁痰; 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 桃仁、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蕴热者——黄连、黄芩以清之; 有蓄血内结者——大黄廑虫丸,以祛瘀生新, 攻逐蓄血; 不饥不食者——白金丸,以化顽痰,祛恶血。
常用药:
人参、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 香附、神曲、苍术、茯苓——醒脾化湿; 当归、川芎——养心补血; 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安神。
加 减:
心气耗伤,营血内亏——淮小麦、大枣清心润燥安神; 气阴两虚——太子参、麦冬; 神气恍惚,心悸易惊——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病久脾肾阳虚——肉桂、附子、巴戟天、仙茅、 仙灵脾等温补肾阳。
3
2、临床表现
《素问·病能论》云:“……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使之服生铁落为饮”。为了观察病情变化,首创“治癫疾者常与之居”的护理方法,至今也有实用意义。
01
清·王清任则提出从瘀论治。 【概 述 文献摘要】
02
3、治疗
【概 述 文献摘要】
01
02
《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丹溪心法·癫狂》篇说:“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
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痰郁气结,蒙蔽神窍。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前方以疏肝气、解郁结为主,用于肝郁脾虚证;后方涤痰开窍见长,用于痰浊蒙蔽心窍证。
【癫狂】中医内科学
2.痰热瘀结
主证:情绪躁扰不安、恼怒多言。 兼次证:面色晦滞,胸胁满痛,头痛心悸;或呆滞
少语,妄想离奇多端;或妇人经期腹痛,经血紫 暗。舌象: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 象:细弦、弦数,或沉弦而迟。 病机要点:痰结日深,血气凝滞,痰瘀热阻塞脑窍。
治法:行气活血,祛痰开窍。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加减:
3.痴呆:痴呆以智能低下为突出表现,以神志呆 滞.愚笨迟钝为主要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 严重时也有脏臭不辨、危险不知等情况。
三、相关检查
讲义上写的癫证与 狂证的诊断标准可供 参考。如果是从事精 神病专科的医生必须 熟悉这些内容。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癫与狂:癫的病理因素以痰气为主,表现为 精神抑郁,沉默寡言,或喃喃独语,语无伦次, 表情淡漠、呆滞,或喜怒无常,不辨臭秽、险 恶,不知自尊;狂证的病理因素以痰火为主, 表现为喧扰打骂,狂躁不宁,两目努视,骂詈 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毁物伤人,气力超常。
2.辨虚实:临床上以实证为主,久病缓解期可出 现虚证。
二、治疗原则 :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 基本原则。癫证发作时的治疗以豁痰 解郁开窍为主,狂证发作时的治疗以 涤痰泻火开窍为主;未发时癫证宜补 益心脾,解郁化痰,狂证宜调整阴阳, 滋阴降火。
三、分证论治
癫证
1.痰气郁结
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 兼次证:心烦不寐张,时而躁狂。 兼次证:烦躁不眠,精神疲惫,形瘦面红,
心悸健忘,五心烦热。舌象:舌质红,少 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病机要点:郁热耗津伤液,阴虚火旺,神明 受扰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加减:
其它治法
针刺疗法: 泻下疗法: 饥饿疗法: 心理疗法:
癫狂(心系病证)-中医内科学(精华)
(三)金元时期对癫狂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认为:“肾水主志,而水 火相反,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又说:“…… 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也,……肝实则多怒而狂。”在《骂詈》 中提出其治法:“此阳有余,阴不足,三承气汤加当归、姜枣, 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候微缓,以三圣散吐之,后用凉隔散、 洗心散、黄连解毒汤调之。”指出:“吐出痰涎宿物,一扫而 愈。”
意欲不遂 积忧久虑
忧愁思虑 损伤心脾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心脾气结 脾失健运
痰气郁结 上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 神志被蒙
癫证
狂证
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忿郁恼怒,郁怒伤肝,使肝阳暴张, 肝胆气逆,化火灼津而成,痰火蓄结于阳明,使阳明热盛,火 炽痰壅,上扰心神,神明逆乱而发为狂证。狂证主要是因火炽 痰壅而致,火属阳,阳主动,故其发病较急,症状表现躁狂。
癫病与狂病的鉴别表
病名
癫病
狂病
临床特征 沉静独处,语言支离,畏见生人, 或哭或笑,声低气怯,抑郁性精神 失常。
躁动狂乱,气力倍常,骂詈叫号, 声音高亢,兴奋性精神失常。
基本病机 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脏腑 心脾为主
心肝为主
病理属性 属阴
属阳
4.狂病与蓄血发狂的鉴别:蓄血发狂为 瘀热交互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 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 特征。不同于狂病突然喜怒无常,狂乱 奔走为主症。
在治疗方面,《素问·病能论篇》指出:“有病怒狂 者……生于阳也,……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 《灵枢·癫狂》提出了针灸治疗本证的方法。
(二)《难经·五十九难》等叙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 床表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 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 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 仆。”《难经·二十难》: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的记载。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2021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癫狂的辨证论治
2021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癫狂的辨证论治
一、癫狂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精神失常疾患。
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辨证论治的考点:
【模拟演练】
1.患者,女,36岁,近日表情淡漠,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言语无序,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应选用何方进行治疗:
A.养心汤合越鞠丸
B.癫狂梦醒汤
C.生铁落饮
D.逍遥散合涤痰汤
E.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1.【答案】A。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三章-脑系疾病-癫证的辨证论治的知识点。
(2)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钝、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患者近日表情淡漠,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言语无序,故辨病为癫证。
心悸,肢体困乏,脉细弱无力,辨证为心脾两虚。
应健脾养心,解郁安神。
故选用养心汤合越鞠丸(A对)。
癫狂梦醒汤用于痰热瘀结的狂证(B错)。
生铁落饮用于痰火扰神的狂证(C错)。
逍遥散合涤痰汤用于痰气郁结的癫证(D错)。
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用于火盛伤阴的狂证(E对)。
故本题选A。
中医关于“癫狂”的病因及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癫狂”的病因及治则治法
癫狂的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察赋异常相关,这些因素损及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衡,“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火热扰窍,神明错乱而发狂;痰气郁结,蒙蔽脑窍,或心肝脾虚,神明失养而发癫。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禀赋异常,或胎儿在母腹中有所大惊,胎气被扰,升降失调,阴阳失衡,致使元神虚损,生后一有所触,则气机逆乱,而发为本病。
本病有一定的家族性,故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类似发病史。
2.情志所伤
恼怒郁愤,肝郁不解,气郁痰结,或血行凝滞,气血不能上荣脑髓,神机失用,或肝郁化火,火窜逆乱,心神被扰,或情志过激,勃然大怒,引动肝胆木火,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或猝受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窍,神明无由自主,神志逆乱,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膏粱之品,损伤脾胃,酿成痰浊,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或贪杯好饮,素有内湿,郁而化热,充斥胃肠,腑热上冲,扰动元神而发病。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癫狂痴呆》云:“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闭
经络,格塞心窍。
”
二、治则治法
1.癫证与狂证治疗总以调整阴阳为主要原则,以平为期。
初期多以实邪为主,治当理气解郁泻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滋阴养血,调整阴阳。
2.明·吴昆《医方考·癫狂》云:“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
”同时,移情易性,加强护理,既是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发生意外的必要措施。
中医临床实战笔记——癫狂的治疗
中医临床实战笔记——癫狂的治疗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
癫证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
医者多以镇静安神治之,但往往效果不显。
我在临床上应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经验与同行交流学习。
病例1:王某,女, 24岁,工人。
主诉:病情由其母代述。
该患者因与他人吵架,心情整天闷闷不乐,喜怒无常,不思饮食,常喃喃自语,遇熟人人不闻不问,毫无表情。
在某精神病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
刻诊:病人神志痴呆,目光直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无语,时有痴笑自语,语无伦次,面色晦暗,舌质黯红,苔腻,脉弦涩。
辨证:肝气郁结,气滞血淤。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淤。
处方:癫狂梦醒汤加减。
桃仁40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半夏15克,大腹皮15克,青皮15克,桑皮15克,陈皮15克,炒苏子20克,石菖蒲15克,郁金15克,大黄20克,甘草25克。
六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神志有时清醒,食欲增加,能认亲人,但睡眠不佳。
守前方加夜交藤25克,枣仁15克,六剂。
三诊: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食欲及睡眠均改善。
嘱服归脾丸,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
服药月余,诸症消失,恢复正常,随访至2年后未复发。
病例2:郭某,男, 27岁,农民。
主诉:病情由家属代述。
患者一年前盖房子时不慎从房上跌下,摔伤头部。
摔伤时头痛、头晕, 10天后,突然发病,狂躁妄动,詈骂不避亲疏,胡言乱语,打人毁物,夜不安眠。
某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病”。
至来诊时,病情时轻时重。
刻诊:病人狂躁不安,语无伦次,声音嘶哑,两目发暗,舌质紫黯,苔腻,脉细涩。
辨证:血淤扰心,气血失调,神志逆乱。
治法:活血祛淤,养心宁神。
处方:癫狂梦醒汤加减。
桃仁40克,青皮15克,桑皮15克,大腹皮15克,苏子20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枣仁15克,远志15克,柏子仁15克,大黄15克,甘草20克。
癫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癫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为特征。
多由薯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范围】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抑郁型、躁狂抑郁症的抑郁型大致相当于本病。
凡此诸病出现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性格内向,遇有人事拂意,意志不遂,则易七情内伤,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蒙蔽心窍而发为本病。
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病史。
如若禀赋素足,体质健壮,阴平阳秘,性格活泼开朗之人,虽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暂的情志失畅,并不易发本病。
2.情志内伤精神紧张刺激,忧思郁结,或气郁不行,气滞湿郁,痰气交结上蒙清窍;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蒙蔽心神脑窍均可发为本病。
此外情志失节,所愿不遂,突受惊恐以及其它情志过极,可成为癫病发作的诱发因素。
3.饮食失节嗜食肥甘膏粱,一方面可化生痰浊,内伏于心,另一方面损伤脾胃,水谷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内盛,若遇情志不遂,痰浊与气滞相搏,阻蔽神明而发为本病。
二、病机1.发病起病多缓慢,呈渐进发展。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脾,亦可涉及肾。
3.病性属阴证、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主要表现在心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气滞、痰阻。
4.病势本病初起可表现为实证,但可转为虚实夹杂证,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更伤,致心脾及肾损伤,表现以虚证为主。
5.病机转化初期主要由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滞;进而木克脾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聚生痰浊;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
久病则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致邪未去而正已伤,气虚而痰瘀互结。
日久不愈,伤及肝肾,病机复杂,病体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有精神抑郁,多疑多虑,或焦急胆怯,自语少动,或悲郁善哭,呆痴等性格和行为异常表现。
2.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
3.有家族史。
4.排除药物原因导致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整理:第十三节痫病
第十三节痫病痫病-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
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癎”,俗称“羊癎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定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方歌一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方歌二《医学心悟》定痫丸,天麻胆星贝夏陈,远茯丹麦僵蚕蝎,琥珀菖朱草姜沥。
2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涤痰汤:涤痰温胆参菖星(人参、菖蒲、胆南星)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归丸:方歌一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方歌二狗兔归了山,牛鱼陆地迁(枸杞子、菟丝子、龟胶、山药,牛膝、山萸肉、鹿角胶、地黄)天王补心丹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砂味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三参:人、丹、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癫狂的辨证论治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
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
均以青壮年罹患者多。
因二
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以癫狂并称。
一、辨证要点
1.区分癫证与狂证之不同
癫证初期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少与人交往,喜静恶动。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思维障碍,情绪低下,沉
默寡言,学习成绩下降,直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进一步发展,病
情更甚者,可出现淡漠不知,喃喃自语,终日闭户,不知饥饱。
狂证
初期以情绪高涨为主,多见兴奋话多,夜不寐,好外走,喜冷饮,喜
动恶静。
病情进一步发展,渐至频繁外走,气力倍增,刚暴易怒,登
高而歌,自高贤,自尊贵,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呼号骂詈,不避水火,
不避亲疏的严重症状。
癫狂至晚期,正气大亏,邪气犹存,临床极为
难治。
2.辨病性虚实
初病属实,久病则多虚实夹杂。
癫为气郁、痰阻、血瘀,久延则
脾气心血亏耗。
狂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
而致阴虚火旺。
二、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当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泄)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滋阴养血,调整阴阳。
三、证治分类
1.痰火扰神证
起病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发狂乱
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愈常,不
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证机概要:五志化火,痰随火升,痰热上扰清窍,神明昏乱。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代表方:生铁落饮加减。
本方清心泻火,涤痰醒神,适用于痰热
上扰,窍蒙神昏之证。
常用药:龙胆草、黄连、连翘清泻心肝实火;胆星、贝母、橘红、竹茹清涤痰浊;石菖蒲、远志、茯神宣窍安神;生铁落、朱砂镇心宁神;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养心血,固心阴,活瘀血,以防火热伤阴之弊。
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逐痰泻火,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若阳明腑热,大便燥结,舌苔黄燥,脉实大者,
可暂用小承气汤,以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烦热渴饮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生地清热生津;久病面色晦滞,狂躁不安,行为乖异,舌质青紫有瘀斑,脉沉弦者,此为瘀热阻窍,可酌加丹皮、赤芍、大黄、桃仁、水蛭;若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
合朱砂安神丸主之,以化痰安神。
2.痰热瘀结证
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多言不序,恼怒
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
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
证机概要:气郁痰结,血气凝滞,瘀热互结,神窍被塞。
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代表方:癫狂梦醒汤加减。
本方重在调畅气血,豁痰化瘀,适用
于气血郁滞,痰热瘀结之证。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陈皮理气豁痰;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桃仁、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蕴热者,加黄连、黄芩以清之;有蓄血内结者,加服大黄蛰虫丸,以祛瘀生新,攻逐蓄血;不饥不食者,加白金丸,以化顽痰,祛恶血。
3.火盛阴伤证
癫狂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较缓,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但
有疲惫之象,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形瘦,面红而秽,口干便难,舌
尖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证机概要:心肝郁火,或阳明腑热久羁,耗津伤液,心肾失调,
阴虚火旺,神明受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代表方: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前方重在滋阴降火,安神宁心,适用于心中烦躁,惊悸不寐等阴虚火旺之证;后方偏于滋养肾阴,
镇惊安神,适用于悸惕不安,反应迟钝等心肾不足之证。
常用药:川黄连、黄芩清心泻火,生地黄、麦冬、玄参、阿胶、
生白芍滋阴养血,共奏泻南补北之用;人参、茯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生龙齿、琥珀、朱砂镇心安神。
痰火未平,舌苔黄腻,质红,加胆南星、天竺黄;心火亢盛者,加朱砂安神丸;睡不安稳者,加孔圣枕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