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52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工业工程学科是对系统进行设计、设置和改善,以提高生产或服务系统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学科。
人因工程学是通过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来达到提高系统生产率,保证人健康、安全、舒适工作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从工程的角度掌握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人及其与机具、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了解和认识。
目标2: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并能从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设计、工作安排、环境布置等提出科学的建议和要求。
目标3:为人-机-环境系统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作业者获得舒适,健康、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力求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
并为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人因工程学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生活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它致力于为工程技术设计者提供人的各种理论参数和要求,建立合理可行的人-机-环境系统,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1)了解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人因工程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了解人生理及心理特点,了解作业环境、人机界面和场所、人因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3)掌握作业环境构成要素,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环境测定方法、环境评价方法;(4)了解人的体力工作特点,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作业时的氧耗动态,劳体力工作负荷及其评定,动强度分级标准。
作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作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作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认为作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作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1.1 偏重课外知识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偏重课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课堂授课的内容。
这样的作业虽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却使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程度下降。
1.2 疲惫的身体学生在做作业时需要长时间的坐着,如果没有间断的休息,很容易出现肌肉疲劳、手麻和腰背痛等身体不适的问题。
这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3 带来压力学生需要完成许多作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
这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工作量,还给学生带来了压力。
1.4 学生作弊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作业可能会成为他们作弊的途径。
这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或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可能会抄袭或者找到答案。
这样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作业教育的公正性。
1.5 需要家长的帮助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时,会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这可能会让孩子自己不去思考问题,而是寄希望于家长的帮助。
这种作业方式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2.1 作业结构单一一些作业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如填空,选择题,练习册等,这样的作业形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当学生在作业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会从而降低学生对该学科的热情。
2.2 忽视知识创新许多作业内容较为死板,仅仅是对知识的单向输出。
没有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思考或者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深化和创新。
这样,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基础上,而不能发展到深层次的思考。
2.3 缺乏任务感一些学生完成作业往往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非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种作业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任务感知能力,长期下来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不利。
三、解决方案3.1 增加和巩固课程内容老师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在课外时间,学生需要及时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以保证学科的掌握程度。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亦称劳动代谢、 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体 力劳动是使能量代谢量亢进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用AR表示), 不仅包 括活动代谢率, 也包括基础代谢率与安静代谢率, 所 以活动代谢率(用MR表示)应为
三种产能过程可概括于图5 - 1中, 其一般特性列 于表5 - 1。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图5 - 1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 表5 - 1 三种产能过程的一般特性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在肝、 肾内部又合成为糖原。 在食物营养充足地合理
条件下, 经过休息, 可以较快的合成为糖原。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虽然糖酸解时1g分子葡萄糖只能合成2g分子ATP, 但糖酵解的速度比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快32倍, 所以是 高速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 乳酸系列需耗用大量葡萄 糖才能合成少量的ATP, 在体内糖原含量有限的条件 下, 这种产能方式不经济。 此外, 目前还认为乳酸是 一种致疲劳性物质, 所以乳酸系列提供能量的过程不 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劳动时, 能量需求速度较快, 相应ATP 的分解也必须加快, 但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 此时,
则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提供能量, 故称为乳
酸系列: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人体作业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按照疲劳的积累状况,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工作开始时,由于神经调节系统的“一时性协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和建立,造成呼吸循环器官及四肢的调节迟缓,人体的工作能力没有 完全被激发出来,处于克服人体惰性的状态,这时不会产生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疲劳产生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疲劳;否则由于疲劳的过度积累, 会导致人体暂时丧失工作能力,严重时容易引起作业者的身心损伤。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疲劳的积累过程可用“容器”模式来说明。操作者的疲劳受很多因素影响, 最典型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人体逐渐适应工作条件,人体活动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并能持续较长时 间。只要工作强度不太高,这一阶段不会产生疲劳。
四、作业疲劳的积累
工作适 应期
最佳工 作期
疲劳期
疲劳过度 积累期
持续较长时间工作,伴随疲劳感增强,导致个体工作效率下降,出现 了工作兴奋性降低等待征。这一阶段中,疲劳将不断积累。进入这一 阶段的时间依据劳动强度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别。
恢复
• 工作节奏:单调、重复、枯燥等
疲
• 环境条件:照明、气候、噪声、温度等
• 生理心理:工作强度、工作持续时间等
劳
• 身体素质:力量、耐力、健康状况等
• 营养、睡眠等
《安Hale Waihona Puke 人机工程》《安全人机工程》
劳动中的劳动力工作强度
劳动中的劳动力工作强度劳动力工作强度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工人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压力的程度。
它是评价劳动者劳动负荷与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劳动中的劳动力工作强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工作强度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工作强度过大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而长时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则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头晕头痛等问题。
此外,过重的工作负荷还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为了减轻工作强度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企业应该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
此外,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装备和设施,加强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注和培训,都是有效的措施。
二、工作强度对劳动者工作质量的影响工作强度过大也会对劳动者的工作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当工作负荷超过个人承受能力时,劳动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错误率增加。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过度集中压缩工作时间。
此外,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工作强度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工作强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
当劳动者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时,容易出现工作不愉快、工作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强度,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倡员工相互合作和支持,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解决劳动中的劳动力工作强度的方法为了解决劳动中的劳动力工作强度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任务的适度和合理性。
其次,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全部资料归纳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x]1.广义: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2.狭义: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宜措施和政策以达到目标的过程.3.从期限看,长期计划[5年以上]、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1年以内](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Y]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费用规划(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1.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2.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一)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Y]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做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敢为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Y)多选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1.书面资料2.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一)岗位规范1.概念: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作业治疗评定方法(一)
作业治疗评定方法(一)作业治疗评定方法1. 什么是作业治疗评定?作业治疗评定是一种评估个体完成日常活动、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能力和技能的方法。
它帮助评估者了解个体在执行特定任务时面临的挑战,并确定个体所需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2. 作业治疗评定的目的作业治疗评定旨在: - 评估个体的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料、家务劳动、社交互动等; - 评估个体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功能表现;- 确定个体的优势和需要,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指导。
3. 常用的作业治疗评定方法3.1 手功能评定手功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手部肌肉协调性、力量、灵活性、敏感度和精细动作能力等。
常用的手功能评定工具包括: - 握力计:用于评估握物的力度; - 皮肤敏感度测试:评估个体对不同刺激物的感觉反应; - 精细动作测试:测试个体的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2 日常生活技能评定日常生活技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自我照料、家务劳动和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功能表现。
常用的日常生活技能评定工具包括: - 作业性评定量表(COPM):评定个体对日常生活活动的满意度和重要性; - 耐力和疲劳评定:评估个体完成长时间活动的能力和疲劳程度; - 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评定):评估个体自我照料、转移、洗浴、进食和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3.3 学习和工作能力评定学习和工作能力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功能表现。
常用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评定工具包括: - 学业评定:包括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评估; - 工作能力评定:评估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认知和技能表现; - 功能性工作评定:评估个体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4. 评定过程和结果分析作业治疗评定的过程包括评估者与个体的面谈、观察和使用评定工具进行测试。
评定结果将根据评定工具的分数、个体的反应和评估者的观察进行综合分析。
评定过程和结果分析的目标是: - 了解个体的功能和能力水平;- 确定个体的需求和优势; - 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15.工效学
人机系统目标的建立与功能分析 4.1.4 功能分配:根据人与机器的特性进行功能分配 在建设方面: 机器比人强 在连续性方面: 机器优于人 在接受信息和记忆方面: 人优于机器 在运算方面: 机器高与人类 在智能方面: 人优于机器 4.1.5 分配原则: 分给人的: 图形识别、信息的归纳、推理、判断决策 分给机器:单一、重复、长时间的大功率的作业、高 速度的作业、恶劣条件下的作业等
电镀
5
检验
成 品 库
B
1
2
床
3
钻床
4
磨床
5
检验
4.2.1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 坐姿的特点 上肢最大可及范围 为一个立体空间
– 平面作业范围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坐位空间的尺寸设计 设计原则 工作台的高度尺寸
坐位空间的尺寸设计要求高的作业
3.1.4 微气候的改善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改进生产工艺 保健措施 生产组织 低温作业环境 采暖与保暖 适当提高负荷 个体保护 热辐射取暖
3.2 环境照明
视觉与照明的关系 照明对供销、质量、安全、人的情绪、视力、健康等均 有影响 工效学研究: 光的物理特性 视觉特性分析 照明的人为控制 照明系统的改善
宽裕种类及宽裕率 说 明 更换 不 良 工 具 、加 油 、 清 扫 设 备等 无 规 律 活 动, 是 不 可 避 免 的宽裕。但准备作业例外。
工 厂 宽 裕 率 的 参 考 值
不 可 避 免 的 宽 裕
作业宽裕 3 % ~ 5 % (普 通 3 % ) 疲劳宽裕:
特 种 作 业 : 30% 以 上 ; 因 疲 劳 而 使 作 业 时 间 延 迟 以 及 疲劳而 的宽裕。 作 业 : 20% ~30% ; 作 业 : 10% ~20% ; 作 业 : 5% ~10% ; 特 作 业 : 0% ~5% 宽 裕 3% ~5% 3% 上 而 等 , 、 、 的宽裕 及 等
疲劳宽放率计算
疲劳宽放率计算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产生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有时并伴有疲劳主观症状的现象,称为作业疲劳,简称疲劳。
理论上将疲劳分为四种,但在实际企业操作过程中,仅仅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疲劳,另一种是生理疲劳。
本文将就生理疲劳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疲劳宽放率。
这里所说的疲劳宽放的定义是:休息时间/(休息时间+作业时间)。
计算方法介绍:一般人可以连续劳动480min,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是16.75 kJ/min。
如果超出此能量界限,则须用机体的能量贮备,面作业后要通过休息以补充能量贮备。
标准能量贮备为100.47 kJ。
若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16.75 kJ/min。
故将16.75 kJ/min的能量消耗称为耐力水平。
工间休息是指作业一段时间后,停下来的休息。
及时插入工间休息,可使操作者消除疲劳,及时恢复作业能力。
由耐力水平定义来推导疲劳计算公式。
推导过程:假设:总时间为t小时(包括作业时间tw与工间休息时间tr两部分),员工的基础代谢为B,相对代谢率为RMR,疲劳宽放率为x推导:作业时间tw = t ×(1 - x)休息时间tr = t × x则作业时与工间休息时每分钟平均能量消耗为16.75时最符合效率,即:[(RMR+1.2)×B×S×tw+1.2×B×S×tr]÷t÷60=16.75[(RMR+1.2)×B×S×t×(1-x)+1.2×B×S×t×x]÷t =16.75×60求x,得x=1+1.2/RMR -16.75/(RMR·B·S)由上述推导过程可得出疲劳宽放率的计算公式为:疲劳宽放率=1+1.2/RMR -1005/(RMR·B·S)式中RMR为作业时的相对代谢率,B为基础代谢率,S为人体表面积由标准能量贮备为100.47 kJ定义得出最佳作业间隔公式:连续作业时间(分钟)=100.47 /[(RMR+1.2)BS / 60-16.75]每次休息时间(分钟)=100.47 /[16.75-1.2BS / 60]式中RMR为作业时的相对代谢率,B为基础代谢率,S为人体表面积下面举例说明。
人因工程第四章课件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
性别对体力劳动作业能力,由于生理差异极大, 一般男性的心脏每博最大输出量、肺的最大通气 量等均较女性大,故男性的作业能力也较同年龄 阶段的女性强。但对脑力劳动,智力的高低和效 率却与性别关系不大。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通常是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多而复杂,除了作业者个体差 异之外,还受环境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大致可归纳为: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 和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等四种。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 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的身材、年龄、性别、
健康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异。对体力劳动者,在25~ 35岁以后,心血管功能和肺活量下降,氧上限逐渐降低, 作业能力也相应减弱。但在同一年龄阶段内,身材大小 与作业能力的关系远比实际年龄更为重要。对脑力劳动 者,智力发育似乎要到20岁左右才能达到完善程度,而 20~30(或40)岁可能是脑力劳动效率最高的阶段, 其后则逐渐减退,且与身材无关。
maruhongyciteducn第三节第三节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合理确定休息制度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email
人因工程第四章课件
目录
第一节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第三节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候(温度、湿度、风速等)。它们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 动的作业能力均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或是直接的,或 是间接的,影响的程度视环境因素呈现的状况,以及该 状况维持时间的长短而异。如空气被长期污染,可导致 呼吸系统障碍或病变。肺通气量下降会直接影响体力劳 动的作业能力,而使机体健康水平下降,间接影响作业 能力。
降低作业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降低作业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各产业工作环境和设备配置得到有效改善,极大提高了作业能力,但是在很多领域仍然需要人工的参与,而且有许多作业强度大的作业分工仍需要人来完成。
举个例子,我国制造业虽然正逐步向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大量人工作业,绝大多数机器设备必须依靠劳动者来操纵使用,零件的加工和生产很大一部分还需依靠劳动者进行手工操作。
除此之外,各产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作业环境差和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疲劳感。
近几年,由于《劳动法》的贯彻实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者因作业时间长而造成的作业疲劳,疲劳作业引起的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有所下降,但还是时有发生。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人因为疲劳作业,发生安全事故,有人还因此成为残疾。
国内外很多学者就如何避免疲劳作业作了很多研究。
尤其是随着人机工程学理论的日益成熟,人在系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而人-机-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的行为模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作环节和最后结果,因此人成为作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与此同时,由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非常多的影响因素会对劳动者造成包括视觉、听觉、身体、记忆、情绪等疲劳感,而作业疲劳将直接导致作业能力低下、事故频繁发生等一系列负面表现。
由此造成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加重了劳动者的心理负担,对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好的影响,因此全面发掘并避免引起疲劳的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者的疲劳感成为各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从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后,安全高效地工作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共同追求目标。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和指导思想下提出来的,本文通过发掘疲劳的影响因素,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提出降低作业疲劳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的疲劳感,提高作业效能,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因工程
3.1 作业能力
作业能力是指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生理特征,可以从作业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 产和质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流水线作业,作业能力可用劳动 生产率来表示. 脑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仪表监视、汽车、飞机的驾驶等, 作业能力可用误动作率,感受性、视觉反应时间等为衡量标 准.
管理工程 安全工程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保护学 环境医学 环境卫生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监测学
1.5、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实测法 实验法 询问法
模拟和模型 实测法 测试法 实验法
图示 观察法 实验法 模型法
询问法 分析法
测试法 观察法 分析法 模拟模型法 图示模型法
二、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重要考 虑因素,无论是设备、工具设计,作业环境 设计,还是作业量及作业方式的安排都要考 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1)生产工具是否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 (2)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强度大小合理制定 作业时间。 (3)现代企业是集体协作的行为,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 体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制度。 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 活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熟练效应: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变 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2.1、人的生理特征
二、肌肉、骨骼与供能系统
2.骨骼系统
1.肌肉组织
骨及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可分成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肌肉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关节:功能主要在于它可以使人的 肢体有可能作屈伸、环绕和旋转 肌肉收缩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运动。 等长收缩等形式。前两种是实现人体 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它们是动力性的, 3.人体活动供能 总称为动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则是静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 力性收缩。 化或酵解来实现。新陈代谢。 人体有三个功能系统: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疲劳定义(劳动卫生学)
疲劳在劳动卫生学中,疲劳一般是指因过度劳累 (体力或脑力劳动) 而引起的一种劳动能力下降现象,具体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工作差错率增多,并伴有主观感觉疲乏、无力等。
换言之,疲劳是机体处于警觉和睡眠两个极端情况之间的一个中间机能状态,是许多生理变化的最后结果。
严重疲劳可出现生理功能失调或紊乱。
但是,要给疲劳下一个准确而完整的定义,目前仍有困难,因为对疲劳产生的机理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
关于疲劳产生的机理,学说很多。
①认为是由于体力活动时能量代谢产物——乳酸和二氧化碳的蓄积使肌肉发生疲劳。
②认为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减弱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发展的结果,而抑制和疲劳都能降低某些器官系统的活动水平。
③认为疲劳的发生取决于机体物质消耗、恢复、抑制三个过程消长的结果,如消耗过程增长至一定程度,而得不到相应的恢复,代谢平衡失调,即产生疲劳。
④把疲劳分成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两方面来进行探讨,认为肌肉疲劳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个是营养物质的消耗和废物的蓄积,另一个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传入神经冲动抑制了主管运动的大脑中枢,而精神疲劳则被看作是机体生理功能状态的改变,这涉及到复杂的神经生理学范畴,比如网状激活系统的机能状况,反馈控制、传入感觉系统、边缘系统的活动水平,抑制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的参与以及激素的影响,等等。
无论哪一种学说都有其一定的根据,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疲劳的发生既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也有整体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的改变。
疲劳是一种暂时性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它警告机体(或器官)需要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的一种积极过程,如疲劳得不到及时消除,发展下去可造成疲劳蓄积,对健康和劳动能力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害。
产生疲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劳动强度过大,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工作体位不正,操作频率过快,精神过度紧张,技术不熟练,工作单调,睡眠不足,消极的工作情绪,年少或年老,病后体力衰弱,以及环境中的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采光照明不当等都是疲劳产生的原因。
学业负担给中学生带来的十大危害
学业负担给中学生带来的十大危害1. 健康问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学生缺乏锻炼和休息时间,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疲劳、失眠、焦虑和抑郁。
健康问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学生缺乏锻炼和休息时间,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疲劳、失眠、焦虑和抑郁。
2. 社交障碍:过多的课业压力使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朋友和家人交流,导致社交能力受到影响,并可能产生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过多的课业压力使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朋友和家人交流,导致社交能力受到影响,并可能产生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3. 兴趣丧失:过度关注学业,中学生往往忽视了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这不利于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兴趣丧失:过度关注学业,中学生往往忽视了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这不利于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4. 缺乏睡眠:为了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复,中学生常常熬夜或睡眠时间不足,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缺乏睡眠:为了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复习,中学生常常熬夜或睡眠时间不足,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5. 降低研究效率:长时间的研究和压力可能导致中学生的研究效率降低,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
降低学习效率:长时间的学习和压力可能导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
6. 家庭关系紧张:学业负担过重会增加中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争吵和冲突,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矛盾。
家庭关系紧张:学业负担过重会增加中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争吵和冲突,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矛盾。
7. 缺乏创造力: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和繁重的学业负担,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能受到限制和压抑。
缺乏创造力: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和繁重的学业负担,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能受到限制和压抑。
8. 自我价值感下降:由于追求学业的压力,中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负面影响。
自我价值感下降:由于追求学业的压力,中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负面影响。
作业疲劳测试方法
作业疲劳测试方法一、观察法。
咱就说这观察法可简单又直接啦。
你就瞅着干活的人呗。
要是他开始频繁打哈欠,那嘴巴张得老大,像个小黑洞似的,这可能就是疲劳的信号哦。
还有啊,眼睛老是眯着,就跟睁不开似的,或者眼神变得呆呆的,没什么光彩,这就像是身体在喊“我累啦”。
再看他的动作,本来很麻利的,现在变得慢吞吞的,就像小蜗牛在爬。
比如说在流水线上,平时一分钟能装10个零件,现在几分钟才装一个,那很可能就是疲劳在捣乱啦。
而且啊,姿势也会变呢。
本来坐得笔直的,现在就像个软面条一样瘫在椅子上,这也是疲劳的一种表现呢。
二、生理指标测试法。
这生理指标测试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啦。
像心率就是个很明显的指标哦。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是比较平稳的。
要是一个人在作业的时候,心率突然比平时快了好多,就像小鼓敲得比平常急了,那可能就是疲劳啦。
还有血压,血压要是波动很大,忽高忽低的,这也说明身体可能有点吃不消啦。
另外呢,咱们还可以看看皮肤的电反应。
要是皮肤电导率变低了,就好像皮肤也变得懒洋洋的,这也是疲劳的一个小提示哦。
不过这些生理指标测试可能需要一些小仪器来帮忙,就像心率带、血压计之类的。
三、主观评定法。
这个主观评定法呢,就是让干活的人自己说说感受啦。
你可以给他一个小问卷,上面有一些问题,像“你现在感觉有多累呀,从1到10分打个分呗”,要是他打了个7分以上,那肯定是挺累的啦。
或者问他“你现在还能集中精力干活吗?”如果他回答得犹犹豫豫的,那很可能就是疲劳影响了他的注意力。
还有就是让他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比如说“我感觉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重”,这一听就是疲劳的症状嘛。
这种方法特别有人情味,就像是朋友之间互相倾诉一样,让干活的人有机会把自己的疲劳感说出来。
四、作业能力测试法。
作业能力测试法也挺好玩的呢。
比如说有个工人平时能搬50斤的东西,现在让他搬同样的东西,他却觉得特别吃力,可能只能搬30斤了,这就说明他的作业能力下降了,很可能是疲劳在捣鬼。
什么是疲劳,引起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疲劳,引起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2)全身疲劳主要是由于全身参加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致,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疲倦、运作迟缓、反应迟钝、错误增加、作业能力下降等。
(3)智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所引起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嗜
睡或失眠等。
这种疲劳与对某项工作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厌倦感不易区别。
(4)技术性疲劳常见于需要脑力体力并重且精神紧张的作业,如驾驶员、报务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等,这种疲劳与前两种疲劳无本质上的差别。
人机工程学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机工程学旨在优化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舒适地完成各种任务。
然而,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人类往往会出现疲劳现象,这对于人机工程学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业能力与疲劳关系的研究人机工程学人一直在研究人类的作业能力与疲劳之间的关系。
作业能力是指人们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
疲劳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后的生理和心理累积反应。
研究表明,人类的作业能力与疲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人们长时间进行一项任务时,他们往往会出现疲劳感。
疲劳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作业能力。
而高效的人机界面设计和任务安排可以有效地减轻人们的疲劳感,提高他们的作业能力。
减轻疲劳的策略人机工程学人通过研究和实践,给出了一些减轻疲劳的策略,旨在提高人们的作业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 任务分解和时间安排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合理安排时间。
人们在完成一个小任务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以缓解疲劳感。
2. 布置适当的休息环境人机工程学人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休息环境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提供舒适的座椅、照明和温度控制设备,以及放松的音乐和氛围等。
3. 提高任务的可控性和自主性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
例如,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使用什么工具、掌握什么工作节奏等。
4. 使用人机界面设计减轻疲劳人机工程学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人机界面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使用大字体、清晰的图标和直观的操作方式,减少人们对屏幕的注视时间,从而减少眼睛的疲劳。
5.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人机工程学人还可以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来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例如,鼓励人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