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施肥重技巧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种植历史上,大豆种植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大豆的高质高产在农业领域中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成分,因此想要提升大豆的产量,还是要从施肥做起。
本文将围绕大豆生长的实际特点,总结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关键词:大豆;可惜施肥;技术大豆施肥与其生长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在对大豆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一要注重施肥的程序,依照合理的程序逐环节地合理施肥;二是要把握住大豆生长的关键点,针对重点问题施展有效的施肥技巧。
大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的充足营养,又要发挥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因此在任何一个生长时期施加氮肥都不应该影响到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同时也要做到氮磷钾肥与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一、大豆的生长特性要想探究大豆的施肥技巧,首先要对其养分吸收与营养积累的特性展开研究。
(一)大豆的营养特性1.大豆养分积累大豆全生育周期一般为90-130天,因品种、种植区域及播种时期而有所不同。
幼苗期到分枝期是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营养供给充足就会表现为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和茎杆粗壮。
开花期到鼓粒期既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又是主要养分吸收的高峰期。
在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的分配中,子粒占33.4%,叶片与叶柄占31.8%,茎与荚壳占34.5%。
2.大豆养分吸收量大豆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平均算来,每100公斤大豆大约需要吸收氮8-10公斤,磷2-3公斤,钾3-6公斤。
此外还有钙、镁、硫以及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
3.共生固氮的特性大豆与其根瘤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会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并接受光合作用的产物逐渐发育,同时吸收环境中的氮成分,这种共生固氮体系会为大豆的生长提供的主要氮源。
但是共生固氮作用并不能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的氮需求,因此仍然需要施加氮肥。
(二)大豆的需肥特点氮磷钾是大豆生长的主要需求元素。
氮肥是大豆正常生长并维持高产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大豆种植技术和肥料使用

大豆种植技术和肥料使用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肥料使用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大豆种植技术
1.选地:大豆喜欢温暖、湿润、透气、肥沃的土壤,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力较高的土地种植。
2.施肥:大豆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应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生长期间进行追肥。
3.控制病虫害:大豆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
4.适时浇水:大豆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发育,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
二、肥料使用
1.基础施肥:在大豆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可选用有机肥、复合肥等,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2.追肥:大豆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应在生长期间进行追肥,以保证生长发育和产量。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营养的方法,可在大豆生长期间进行,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4.有机肥使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
大豆种植技术和肥料使用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大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大豆施肥技术

大豆施肥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5年第5期张志周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产总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
在栽培过程中如果做不好施肥工作即影响大豆质量及产量同时降低经济效益,下面将大豆施肥方法介绍如下:一、施肥技术1. 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方法如果在苗期发现缺微量元素时,则应采叶面喷洒(又叫根外追肥)的方法。
如缺钼元素时,用0.1%钼酸深液在大豆开花前喷洒,喷施600~750kg/hm2。
钼肥的施用方法有2种:一是拌种。
用钼酸铵20~30g,先加少量温水,使之充分深解后,再加水1.0~2.5kg,制成1%~2%的深液,用喷雾器喷在50kg种子上,边喷雾边搅拌,待搅拌均匀、深液全被种子吸收阴干后即可播种。
二是喷洒。
在大豆开花期进行喷洒,一般50kg水加钼酸铵2~25g,制成溶液,喷施375~450kg/hm2。
锌、锰肥宜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或农家肥时混合施用,锌肥一般用硫酸锌15~30kg/hm2,锰肥一般用硫酸锰2~4kg/hm2。
硼肥可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用硼砂4.5~7.5kg/hm2(但不要离种子太近,以防烧苗)。
硼肥与锌、锰肥也可在苗期、花荚期作喷施用,喷施浓度为0.1%~0.2%,一般喷施2次效果较好。
2.基肥的施用方法通过多年试验,大豆基肥的施用量为磷酸二铵225kg/hm2、尿素75 kg/hm2、生物钾肥30 kg/hm2,其中钾肥也可施用磷酸钾150 kg/hm2。
将施肥总量的2/3破垄夹肥深施;将施肥总量的1/3施于种下5~6cm处。
这种分期分层施用化肥的方法有三大好处:(1)克服了因施肥量大而造成的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的现象,提高保苗率50%以上。
(2)1/3量施于种下5~6cm处,既不烧种,又能保证前期幼苗对养分的需要;2/3量破垄夹肥深施能保证大豆后期不脱肥,又减少了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3)可以合理地增加化肥用量,延长供肥时间,能更好地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淮北地区大豆平衡施肥技术

钼 是根瘤 菌 固氮不 可 缺 少 的元 素 , 钼 时 , 豆 根瘤 缺 大 发育不 良, 根瘤少 且 很 小 , 固氮 能 力很 弱 。硼 也能 促 进 大
1.% , 时期需磷 虽少 , 磷素 营养 十分重 要 ; 花期 到 34 这 但 开 鼓粒 期 是 吸磷 的高 峰 期 , 5.% ; 粒 期 到 成 熟 期 为 为 19 鼓
3 . % 。大 豆对磷 的 吸收 比较 平稳 , 生 长发 育 的 中后 期 47 在 也需要 一定 的磷素 。
施 肥 参政 。
关键词 : 北地 区; 豆; 淮 大 平衡 施 肥
中 图 分类 号
s6 . 55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3 0 0 0 9 0 0 7— 7 1 2 1 )9— 8— 1 f
大 豆的一 生需要 吸收 多种营养 元素 , 主要是 氮 、 、 磷 钾 三要素 , 次 是 钙 、 、 等 。 同时 也 需 要 少 量 的微 量 元 其 镁 硫
豆根瘤 的形成 , 高其 固氮能力 。因此在生 产上 常提 倡施 提
用硼、 钼肥 。
2 生产 现状
.
情 况下 , 根瘤 菌 的固 氮作 用 , 不 能 满 足大 豆 对 氮素 只靠 是 的需 要 的 , 须施用 氮肥 , 还必 才能提 高大 豆的产量 。 12 大豆 对磷 的吸收 . 大豆 也是需 磷较 多 的作 物 。出苗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施肥技术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施肥技术摘要: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对肥料的施用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掌握施肥的时机,并且有针对性的施肥,才能保证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增加收入。
关键词:轮作;直根系;根瘤菌固氮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89—11 大豆的生长特点1.1 大豆的根系特点(1)大豆的根系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廇组成。
约78%的根系集中在深0~20cm及植株四周0~5cm的范围内。
(2)苗期,根系生长中心,绝对量增加缓慢分枝期开始,根系的生长加速,鼓粒期达到高峰,属直线增长阶段。
(3)鼓粒期至叶片发黄,根系增长很少,最后停止增长,属于减缓至停止增长期。
(4)叶片发黄以后,根系衰老,属有效根的下降期。
1.2 大豆的分枝特点主茎的每个节上均着生有一个腋芽,下部的发育成分枝,中上部的发育成花序。
分枝的发生与与出叶间存在n~4的规律。
(1)主茎型大豆:主茎发达,不分枝或少分枝,分枝数一般不超过2个,以主茎结荚为主。
(2)中间型大豆:主茎较坚韧,一般有3~4个分枝,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3)分枝型大豆:主茎坚韧,分枝力强,分枝上的荚数占主茎荚数的比例大。
1.3 大豆的单叶特点子叶节上部节产生,由一个短叶柄、二枚托叶和一个近卵圆形的叶片组成,单叶对生复叶:单叶节以上所有节长出的叶均为复叶,是典型的完全叶,由两枚托叶,一个叶柄和三个卵形小叶片组成。
先出叶:发生在每个侧枝基部,也是成对着生的单叶,无叶柄、无叶枕,1mm左右。
1.4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大豆在花芽分化时期,分枝也生长,此期也称为分枝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迅速。
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部分,主根长为株高的5~7倍。
固氮能力增加,约有半数供植株利用。
轮作连作重茬减产20%~30%。
2 大豆的种植技术2.1 轮作增产大豆轮作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土壤养分。
大豆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

大豆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在大豆丰产栽培技术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
应根据大豆营养特性为其合理施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一、大豆的营养特性(一)大豆对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大豆对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依其类型、品种以及所处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大豆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N∶P∶K为1∶(0.17~0.23)∶(0.39~0.41)。
由此可见,大豆需氮很多。
但其可通过根瘤固氮,一般可从大气中获取5~7.5kg/亩,为大豆需氮量的40%~60%。
此外,大豆根系吸收磷、钾的能力较强,一般并非特别缺磷、缺钾的土壤种植大豆都能满足其需要。
不过,欲达到高产、稳产则必须注意增施肥料。
(二)大豆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大豆的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至鼓粒期、成熟期。
大豆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始花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阶段(始花至终花),生殖生长阶段。
大豆在分枝期、开花期为吸收氮素的两个高峰期,鼓粒期后渐缓。
大豆对磷的吸收,只是到结荚至鼓粒期才大幅度增长。
大豆对钾的需要集中在前期,分枝期吸钾较多,随后递减。
(1)大豆的氮素营养大豆含氮量高,籽粒中含氮量一般为6.23%~6.59%,高者可达7.1%,茎秆含氮1.93%比禾本科作物茎秆高1.3~3倍。
大豆所需的氮素有三种来源:一是来自土壤,二是取自肥料,三是根瘤固氮。
因此,大豆氮素营养较其他作物复杂。
大豆的共生固氮作用是在根瘤中类菌体内进行的。
根瘤固氮需要以下条件:①需要由大豆植株提供糖类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氨的受体。
②需要大豆植株的光合产物及能量。
每固定1g氮,需要氧化15~20g糖类,每产生1mol的氨需15mol的ATP。
③需要大豆植株提供充足的磷和钾素。
④需要大豆植株提供给根瘤中固氮酶所需的钼和铁等营养元素。
⑤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
最适土温20~24∶,土壤pH5.7~7.1。
大豆与根瘤菌结成微妙的共生相互关系,它们的代谢过程也紧密相连。
大豆施肥管理技术

追肥施用
追肥施用是指在生长期间根据大豆生长需求,适时补充营养的一种施肥方式。
追肥的种类和施用量应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来确定,一般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如尿素、磷酸二 铵等。
追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条施、穴施和喷施三种,条施和穴施是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或与土壤混合后 进行沟施或穴施;喷施则是将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叶片表面。
种肥施用
种肥施用是指在播种时将肥料施入土壤 中,为大豆种子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 其发芽和幼苗生长。
种肥的种类和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 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以速效性肥料为主, 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种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条施和穴施 两种,条施是将肥料施在播种行的 两侧,与种子保持一定距离;穴施 则是将肥料施在播种穴的底部或与 种子混合施用。
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 从而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施肥还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02
大豆需肥规律
大豆生长阶段与养分需求
01
02
03
营养生长期
大豆在营养生长期需要吸 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 促进根系和叶片的生长。
加强大豆施肥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总结词
加强技术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
详细描述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和方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政府和农业 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施肥中遇到的问题。
THANKS
感谢看
施肥时期与次数
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需肥 规律,合理安排施肥时期 和次数,确保养分供应。
大豆需肥特点及施肥要点

·111·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1 大豆需肥特点大豆的一生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其次是钙、镁、硫等。
同时也需要少量微量元素,如钼、硼、锰、铜等。
当大豆所需的必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导致大豆的异常和不良生长,导致大豆营养平衡失调赢钱生理病害二减产。
了解大豆的需肥特点,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1.1 大豆对氮的吸收大豆是需氮较多的作物。
因为种子内蛋白质含量很高,而氮素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量不同,出苗到开花期吸氮量占大豆一生吸氮总量的20%:开花期到鼓粒期为54.6%;鼓粒期到成熟期为25%。
大豆与其他作物不同,根部着生根瘤,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共给大豆氮素营养。
所以有人认为,种大豆不必施氮肥。
但是试验证明,根瘤菌固定的氮素一般情况下,只能满足大豆所需氮素20~50%。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高达70~80%。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只靠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不能满足大豆对氮素的需要的,还必须施用氮肥,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1.2 大豆对磷的吸收、大豆也是需磷较多的作物出苗到开花期五氧化二磷占大豆一生吸磷总量的13.4%,这时期需磷虽少,但磷素营养十分重要:开花期到鼓粒期是吸磷的高峰期,为51.9%:鼓粒期到成熟期为34.7%。
大豆对磷的吸收比较平稳,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也需要一定的磷素。
1.3 大豆对钾的吸收大豆从出苗期到开花期吸收的氧化钾占大豆一生吸钾总量的32.2%:开花期到鼓粒期为61.5%;鼓粒期到成熟期只为5.8%。
可见大豆从出苗到开花结荚期对钾的吸收占90%,所以钾肥应做基肥或种肥使用。
1.4 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大豆除了大量营养元素外,还需要铁、铜、锰、硼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大豆所需微量元素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决定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种大豆,最溶于缺锰;石灰性土壤上易缺铁;与此相反,大豆缺钼常发生在pH值低于6的酸性土壤上;泥炭土、腐殖质含量极高的低洼地易缺铜。
简析大豆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大豆是喜肥的作物,在大豆种植中,必须根据大豆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的施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
本文对大豆的需肥规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施肥技术,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大豆中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等,加工后制成的食品和油料深受人们的欢迎,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因此,我国的大豆种植一直保持较大规模,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始终高涨。
但在大豆种植中存在一些误区,许多大豆种植者管理粗放,不施肥或施肥量过少,导致大豆的产量无法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了解大豆的需肥规律,积极推广大豆施肥技术,对大豆种植和提高产量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大豆需肥规律大豆对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的需求比较大,满足大豆对养分的需求,是大豆种植与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过多年的大豆种植实践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大豆,需要为大豆植株提供氮元素6公斤左右,磷元素1.5公斤左右,钾元素2.7公斤左右。
由于大豆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可以从空气和土壤中吸收部分氮素,为大豆的生长补充了一定的营养。
大豆根部可以固氮,因此,可以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否则会对根瘤菌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但处于幼苗期的大豆植株,其根部还未形成根瘤,没有固氮能力,所以,此时可以追施适量氮肥,有利于幼苗的良好生长。
施入适当的磷肥,可以促进大豆植株根瘤的发育,使大豆良好生长,增强其抗病和抗逆能力。
在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低于每公斤15毫克时,就必须施入磷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
而钾肥具有促进茎秆强壮的作用,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倒性。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钾含量比较充足,在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后,可以免施或少施钾肥。
大豆对钙有较多的需要,钙元素有利于植株吸收磷和铵态氮。
大豆对铜、铁、锌、锰、硼和钼等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比较多。
在大豆幼苗期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性比较差,而进入始花期以后,大豆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盛花期,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幅度增加,在结荚期达到需肥的高峰。
重茬大豆获高产有技法

刘 松 涛
生 长 ,严 重 者 可 造 成 大 豆 籽 粒 留有 残 毒, 降低质量 , 响出口。 影 六、 调控技法 重迎茬大豆植株较正茬矮小 , 系 根 发育不 良, 吸收能力弱 。应用生根粉 可 以促进根系发育 ,减缓根部病虫危害 ; 施用药 肥兼用 型种衣剂 可 以兼 有防病 虫、 健植 株的作用 ; 施用有机 微复肥 和 叶面追肥可 以补充养分的不足 , 促进 植 株健康生长发育剂 、 叶喷剂 、 解剂 、 缓 专用 肥 , 有 的效果很好 , 可以通 过试验后选用 。 七、 防病治虫 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胞囊线虫 、 根 腐病和疫霉病等 。 这几种土传病虫害主 要在大豆生 育前期危害。 根部受害的植
养元素的要求 , 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 良 复使 用普施 特等残效 期长 的豆 田除草 重 ,重迎茬种植还加重 了大豆 紫斑病 、 好的环境条件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 尤 剂 , 杂草增强 了抗药性 , 使 又增加 了土 黑斑病 、 蚜虫 、 食心虫 的危害 。 其是在 中下等肥力 条件下增 产效果 日 壤残毒 , 致使化 学除草对 恶性 杂草 的效 ( 者单位 :5 10 黑龙江省肇 东 作 1 10
、
有 机 质 含 量要 达 到 8 以上 ,一 般 6 7 % 6 平方米施 10 ~ 5 0千克 , 00 1 0 结合伏秋 整 地一次施入 。有些地块硼 、 钼等微量元 素不足 , 必要 补充 。施用化肥宜通过 有 土壤或作物营养诊断 ,实行专用肥 、 配 方施肥 、 平衡施肥。 四、 当密植 适 大豆重迎茬种植 , 由于病虫危 害以 及营养不 良容易 出现死苗 、 病株 、 弱苗 , 减少 田间绿色面积 。改进种植方式 、 适 当加 大播量 , 理分布群 体 , 以提 高 合 可 大豆产量 。一般情况下 , 重迎茬大 豆可 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 8 1 %。目前较 %~ 0 好 的种 植方 式有 垄 上双 行精 量 点播 , “ 三垄 ” 栽培方式 , 窄行密植等技术 。适 时早播 、 浅播 , 充分利用积温创高产 。 五、 科学除草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豆类农作物。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适宜品种选用适宜生态环境和耕作方式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所在。
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地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选用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我国适合种植的大豆品种较多,有优良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黑龙江大豆21、吉大豆1号、育红豆等。
二、土壤肥力调整技术大豆在施肥上主要注意适度施氮、磷、钾肥,一定要注意平衡,不可“三多一少”。
大豆对氮肥需求较大,施氮肥要适量少用,过度施肥容易导致盲目生长,影响营养品质。
磷肥是大豆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施磷肥要根据土壤磷素水平适量施用。
钾肥也相当重要,一定要注意供应,避免产量降低或衰退。
三、科学种植技术1.深耕深松:大豆是渐进根系作物,耕深有利于根系透气、供水、供肥。
2.合理密植:大豆采用密植可提高亩产,但过于密植容易造成营养竞争,影响有效穗数和产量。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情况,密度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品种、生态环境条件合理选择。
3.及时整地、整枝:在大豆出土至4-5个叶期时适当进行整地,每次整地应留下约3-4厘米深薄层土。
整枝可以增加照射面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整枝要在3-5节上完成,每株留2-3个主要枝条,留下的花枝要有大量肉质叶片才有可能发育壮大。
4.科学灌溉:大豆需要适度水分,但不宜过多,一般需要坚持干旱热带晒提高、湿润低温凉透口腔原则,秋季大豆的田间水分含量应维持在60-70%。
5.田间整体管理:及时清除地里杂草,稀薄病虫繁殖,注意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
避免农药草甘膦、拖把醚苯基会削弱大豆根系增加发根困境,影响产量。
四、适宜收获期在大豆成熟期时,直接割草或撇豆容易导致大豆丢粒、弄脱、破损,影响产量。
要在大豆籽粒黄色变化时,夜间露点时收割,把握好收割时机,保证收割期间干燥,有利于保持籽粒品质。
豆类施肥方式

豆类施肥方式
1.基肥:基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主要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
一般在播种前,将有机肥和磷钾肥平铺在土壤表面,然后深翻一次,混合均匀,提高土壤肥力。
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2000公斤,磷钾肥15-20公斤。
2.种肥:种肥是促进大豆早期生长和发芽的重要措施,主要以氮磷钾复合肥为
主。
一般在播种时,在每个穴位中撒入少量的复合肥,然后覆盖土壤即可。
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公斤。
3.追肥:追肥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主要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一般在分枝期到开花初期进行一次追肥,有利于增加分枝数和花荚数。
在土壤比较肥沃,基肥和种肥充足,大豆生长健壮时,不必追肥,以免造成徒长倒伏。
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公斤。
4.叶面肥:叶面肥是增强大豆抗逆能力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方法,主要以过磷酸
钙和磷酸二氢钾为主。
一般在结荚期开始时,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叶面肥,连续喷2-3次,有利于果实膨大和增加油分。
每亩用过磷酸钙1.5-2公斤或磷酸二氢钾0.2-0.3公斤兑水50-60公斤。
浅析大豆的施肥技术

浅析大豆的施肥技术作者:崔显强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摘要:营养元素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大豆的营养特点、各种肥料元素的性质和作用,掌握科学的施用技术。
大豆的施肥技术不仅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还影响肥料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科学施肥,既能节约投入成本,又能增加大豆单产,使大豆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效益增加。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大豆施肥技术。
关键词:大豆;施肥;技术一、大豆营养特性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
每生产相同数量的大豆籽粒,吸收的养分量与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需吸收氮(N)7.0-9.5kg、磷(P2O5)1.3-1.9kg、钾(K2O)2.5-3.7kg。
其中以需氮最多,其次是钾,同时还需要充足的硫、铜、钼、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大豆所需的氮一部分来自大豆本身根瘤固定的氮,一部分来自土壤和肥料。
在苗期,大豆吸收的氮仅占总量的4%,开花结荚期对氮的吸收量增大,占总量的19%,结荚及鼓粒期对氮的吸收量更大,占总量的70%左右,鼓粒期以后,对氮素的吸收基本停止。
总之,结荚期是大豆吸收氮、磷、钾养分最多的时期,吸收非常快,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大豆易出现脱肥现象。
二、大豆的需肥规律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3.5千克、有效钾3.2千克,三者大致比例为2:1:1,比小麦、玉米都高。
大豆不同生育期需肥量有较大差异,开花至鼓粒期是需肥的高峰期,占总需肥量的50-60%,开花前和鼓粒后需要的养分逐渐减少。
根瘤固定的氮素约占总需量的50%左右,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才能满足大豆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
大豆对氮素吸收很多,氮素来自土壤和肥料中,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根瘤菌能满足大豆所需氮素的1/2-2/3左右。
三、大豆施肥的技术大豆施肥的技术应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营养的需要,同时还要了解种植土壤含养分及植物吸收能力。
试论大豆和芸豆的施肥技术

根 瘤 菌 在 豆 类 作 物 生 长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相 对 于 但 其 他 豆 科 作 物 , 豆 根 瘤 菌 不 仅 形 成 较 晚 , 且 数 量 也 芸 而 较 少 。 因 此 , 使 根 系提 早 形 成 更 多 的 根 瘤 , 以 进 行 为 可 人工接种根瘤菌 。
・
9-
肥 。测 土 配 方 施肥 。 3 1 底 肥 . 每 公 顷施 有 机 肥 ( 机 质 含 量 8 以 上 )5 以上 , 有 % l吨
4 芸豆施肥技术
4 1 基 肥 .
基 肥 的 施 用 方 法 一 般 结 合 整 地 做 畦 施 用 。先 撒 施 有 机 肥 及 用 作 基 肥 的过 磷 酸 钙 、 木 灰 等 化 肥 , 后 翻 草 然 土 。芸 的 基 肥 宜 用 迟 效 性 的 腐 熟 堆 肥 , 宜 用 太 多 氮 不 肥做种 肥 , 以防止烂种 。蔓生芸豆 一般每6 7 6 平方米施 入 腐 熟 的 有 机 肥 3 0 - 4 0 公 斤 , 磷 酸 钙 5 ~6 公 00 00 过 0 0
斤 , 元复合肥3 公斤 , 三 0 尿素1 公斤 , 5 草木灰1 0 5 公斤 , 过 磷酸钙5公斤 。 0
4 2 追 肥 .
结 合 整 地 一次 施 入 。 3 2 种 肥 . 化肥做种肥 , 根据测 土配 方结 果施肥 。一般 中等肥 力地 块 , 顷施尿 素 4 ~5 k 、 酸二铵 10 10 g 公 0 5g 磷 0 - 5k 、 氯化钾 4 -6 k 、 0 0 g 土壤磷 素活化 剂7 5 . A斤或4 %大豆 5 专 用 肥 3 0 g 用 大 豆 根 瘤 菌 0 2 k 拌 种 。种 肥 深 施 于 0k , .5 g 种下 4 厘米 处 , ~5 占种肥 使用量 的4 %, 0 第二层施 于种 下8 5 ~1厘米 处, 占种肥使用量的6 %。 1 根 际 追 肥 .. 在 大豆生 长较弱 时 , 遍地铲后 趟前追施 氮肥 , 二 每 公 顷 追 施 尿 素 3 ~7 k , 肥 后 立 即 中耕 培 土 。 5 0 g追
种植大豆能用什么化肥

种植大豆能用什么化肥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大豆要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选择合适的化肥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大豆种植的化肥,并介绍其施肥原则和注意事项。
1. 氮肥:大豆对氮肥的需求较高,适量供应氮肥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氮肥有化学合成氮肥和有机氮肥两种类型。
1.1 化学合成氮肥:常用的化学合成氮肥有尿素、铵态氮和硝态氮。
尿素是一种含氮量高、价格相对较低的氮肥,适用于大豆的肥料需求。
但在施用尿素时需注意,尿素需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铵态氮,方可被作物吸收;此外,大豆缺铁,施尿素会加重缺铁症状。
1.2 有机氮肥:有机氮肥包括动物粪肥、绿肥和复合有机氮肥等。
有机氮肥中的氮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因此不会像化学合成氮肥那样容易流失,且能改善土壤结构。
2. 磷肥:磷素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根系生长和花芽伸长有重要影响。
磷肥有磷酸二铵、磷酸三铵、复合磷肥等。
2.1 磷酸二铵:磷酸二铵是一种常用的缓释磷肥,能有效提供大豆生长所需的磷素。
其在土壤中缓慢溶解,供应周期较长,可减少磷肥的流失。
2.2 磷酸三铵:磷酸三铵是一种速效磷肥,能够快速为作物提供磷素,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发育。
2.3 复合磷肥:复合磷肥是指多种磷肥成分混合而成的产品,能够提供多种不同形态的磷素,丰富大豆的营养供给。
3. 钾肥:钾肥对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着重要作用。
钾肥有氯化钾、磷酸钾、硫酸钾等。
3.1 氯化钾:氯化钾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在土壤中易溶解,能够快速为大豆供应钾元素。
3.2 磷酸钾:磷酸钾是一种中性肥料,既能提供磷素,又能提供钾元素,有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3.3 硫酸钾:硫酸钾能够提供硫和钾元素,对大豆的生长具有积极效果。
同时,硫酸钾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4. 微量元素肥料:大豆对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较高。
较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硼肥、锌肥、铜肥和锰肥等。
复播滴灌大豆的施肥方法

复播滴灌大豆的施肥方法说实话复播滴灌大豆的施肥方法,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很多方法,最早的时候就是一股脑儿地把肥料撒在地里。
可是到后来发现,大豆的长势并不是很好。
后来我就明白了,复播滴灌大豆施肥可不能这么随便。
在我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基肥是很关键的。
一般我会选用有机肥配上一些复合肥作为基肥。
就像我们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基肥就是大豆生长的基础。
把有机肥均匀地撒在地里,再撒上复合肥,然后进行翻耕,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这样大豆的根系才能在一个肥沃的环境里开始生长。
接下来就是滴灌追肥这个环节了。
滴灌追肥呢,就像给人输液一样,得一点一点地供应营养。
我会选用尿素还有一些含钾和磷的水溶性肥料。
在大豆生长的初期,我不敢放太多的肥料,因为就像小孩子吃东西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得慢慢来。
这个时候我会少放一点尿素,比如一亩地就放个两三斤左右。
然后随着大豆生长,逐渐增加肥料的用量。
不过这里我也犯过错。
有一次我中间没有注意调节肥料的浓度,结果差点把大豆给烧死了。
肥料浓度太高了,就像人喝了太浓的盐水,是受不了的。
所以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把肥料稀释好。
在开花结荚期的时候,大豆对磷和钾的需求增加了。
这个时候我的做法是增加钾肥和磷肥的比例。
比如说把钾肥的用量增加到一亩地五六斤,磷肥也相应地增加一些。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施肥的周期。
按照经验来说大概每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追一次肥比较合适。
但是也得根据实际的天气和土壤状况调整,如果那段时间下雨比较多,土壤本身肥沃度就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变化,那施肥的时间和量就得重新确定,不过具体怎么确定我还在不断摸索。
这个时候我就会小心地多观察大豆的叶子,如果叶子有点发黄,我就觉得可能是肥料不够了,得提前施肥。
反正复播滴灌大豆施肥就是一个边观察边调整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施肥重技巧
给大豆科学施肥要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重施底肥,配合施用种肥,适时合理追肥。
一、增施经过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每公顷大豆田宜施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有机肥20000千克以上,或纯农家肥1000千克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1次施入。
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
一般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36千克、五氧化二磷46~92千克、氧化钾30~60千克,施用时折合成所用化肥的实际用量。
同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公顷施用硫酸锌15~30千克。
三、施肥方法宜科学。
科学施肥即分层施肥,也就是基肥深施,种肥浅施。
分层施肥适宜的分配比例为底肥占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种肥占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
1、底肥。
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量做底肥,施于种下8~12厘米。
一般与有机肥一起结合秋翻整地一次施入。
2、种肥。
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量和部分中微量元素肥料做种肥,施于种下3~5厘米。
切忌大豆种与氮、磷、钾化肥同施,
以免烧种。
但钼是大豆固氮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施用钼肥效果好。
通常钼肥宜作拌种用,1千克种子拌钼酸铵2克,方法是用温水(水和种子的比例为1:2)在盆里把钼酸铵化开、搅匀,然后把豆种倒入,拌匀即可,亦可结合拌农药时拌入。
3、追肥。
①根部追肥。
是指大豆开花结荚期,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当底肥和种肥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要求,大豆植株长势较弱时,每公顷可追施尿素50~75千克,过磷酸钙75~150千克。
必要时每公顷可配施硫酸钾75千克左右。
追肥方法:多采用铲完最后一遍地时,将肥料均匀地施于豆株一侧,追肥时注意不要碰到叶片上,也不要紧靠近根部,然后进行趟地覆土。
②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
在土壤供给养分充足时,也可使用。
在大豆开花始期或鼓粒初期,每公顷用5~7.5千克尿素和1~1.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0千克,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显著。
大豆对缺锌敏感,通常应在花期喷施,一般用0.2%硫酸锌水溶液,方法是按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锌100克对水50千克,搅匀,然后选择在无风的下午喷施,隔1周再喷1次。
注意浓度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