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

合集下载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是指中医的师徒关系,徒弟向师傅学习并继承知识、文化、技艺等,并且具有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师承。

也就是说师徒传授的关系或学习并继承。

下面是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体会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体会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体会作者:钱忠权关键词: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体会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因为它不仅有着浩翰的古代医学文献和蕴藏在民间中许多单方、验方,而且还有现今老中医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老中医多数已年迈体弱,力不从心,继承整理工作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我们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肩上。

如何真实地反映出老中医经验的精华,保持其本来面目,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这是当前振兴中医,认真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问题。

几年来,笔者在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方面做了一点工作,体会如下。

1注重特色当代名老中医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有许多经验是属于家传、师授或亲身摸索而得,往往是论不见经传,发前人所未发,对这些问题,都要有大概的了解,才能掌握其学术源流,整理时就不易偏差。

同时,每位老中医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就是说各有专长。

就拿骨伤科来说,流派众多,各有千秋,无论是用药还是手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必须在继承好的前提下,将其精华方面的特色加以阐述,整理成文,这是掌握老中医特色的一个关键问题。

2积累资料整理老中医经验不凭道听途说和个人的印象去整理,应在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后去整理,这样才不致走样,使人从中得到真髓。

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必须做到二点,首先,必须诚心拜师,虚心向老中医学习,只有这样,老中医才能把自己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予以传授;其次,还要有好学精神,在随师临证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多,即多听、多看、多记、多问、多思。

多听:要多听老中医自己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他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点。

多看:在临证中对老中医的病历、处方论文、著述要多看,细心观察老中医辨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从中掌握其规律。

多记:对老中医平常授课的内容、讲座、医案等都要认真记录,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在此基础上再分门别类,加工整理。

多问: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其实质。

赵洪岳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赵洪岳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19,V o l .27N o .14郁,气郁血液不达四末,四末不得濡养,再加上中风后血脉瘀阻,瘀血阻络,故左侧手足冷㊂加枳实㊁炒莱菔子增强疏肝行气之功效,同时加少量赤芍活血化瘀㊂自拟调和肝脾方中,香附㊁砂仁疏肝理气,化湿醒脾,调和肝脾;柴胡疏肝解郁;香附为气中血药,以行气为主兼活血,可通利三焦气机,亦可助柴胡增强疏肝理气之功;当归㊁白芍养血柔肝;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炒薏苡仁健脾补气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肝脾同治;陈皮㊁半夏理气健脾化痰;远志㊁首乌藤宁志安神,首乌藤的用量须在30g 以上方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合欢皮㊁合欢花解郁活血,宁志安神;生麦芽护胃;玫瑰花健脾疏肝,活血养血止痛㊂诸药合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肝脾同调,兼见活血止痛的功效㊂3 展望基于自拟调和肝脾方治疗脑卒中后不寐的临床效果,可为日后申请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条件㊂初步设想:课题可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设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自拟调和肝脾方与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该病的疗效,初步形成可供推广㊁疗效确切的脑卒中后不寐的临床应用方案,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药开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㊂创新点:从中医病因病机学㊁治疗学㊁方药学等方面深入探讨抑木扶土㊁疏肝解郁健脾㊁肝脾同调法,对于完善中医病机和肝脾同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㊂该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自拟调和肝脾方治疗脑卒中后不寐肝脾不调证,并且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初步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不寐肝脾不调证提供新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MU R R A YCJ ,L O P E ZAD .M e a s u r i n g t h e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d i s e a s e [J ].N E n gl JM e d ,2013,369(5):448-457.[2]K I M W H ,J U N G H Y ,C H O IH Y ,e t a l .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i n s o m n i a a n dh e a l t h -r e l a t e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u n i t s a t 1m o n t ha f t e r s t r o k e [J ].JP s y c h o s o m R e s ,2017(96):10-14.[3]张晓玲,官俏兵.脑卒中患者的失眠问题调查[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5):324-325.(收稿日期:2018-12-26)赵洪岳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郭姗姗(山东省淄博市萌水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255318)ʌ摘要ɔ 赵洪岳临证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思想,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有较深的研究㊂本文将笔者跟师临证时收集的临床医案及经验心得进行整理,对赵洪岳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传承经验,启迪后学,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优势㊂ʌ关键词ɔ 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赵洪岳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19.1405 赵洪岳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对患者认真负责,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2013年被评为 淄博市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 ,2014年11月被评为 山东省基层名中医 ㊂赵洪岳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潜心研习,勤求古训,博采众家,师古不泥古,医技合璧,借古鉴今㊂其在工作中奉行‘大医精诚“中的 精 诚 二字,治学以恒,态度严谨,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并重㊂辨证时讲究理㊁法㊁方㊁药相互应对,又能知常达变,从理论上扩大思路,多途径寻求治法,重视病因病机,复合立方,复合治法,井而有序,条理分明㊂本文将笔者跟师临证时收集的临床医案及经验心得进行整理总结,以传承经验,启迪后学,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优势㊂1 临床中强调整体观整体观是中医的整体思维方法,强调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人与生存环境㊁自然环境㊁社会环境的普遍联系性㊂辨证不仅要注意病因㊁病机和病位,同时还要因时㊁因地㊁因人而异㊂人体是多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㊁气血㊁津液使人体内外上下㊁脏腑㊁官窍㊁四肢百骸等形体组织彼此连接沟通,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㊂人的社会存在㊁政治地位㊁经济条件㊁人际关系都是分析病情㊁诊断病证的依据㊂同时强调疾病与气候的密切关系,人在自然中必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四时气候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人的生理变化, 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 ,当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时,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㊂古方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量小力宏㊂古方有经方和时方之分,赵洪岳老师在临证时9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7月第27卷第14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19,V o l.27N o.14多经方和时方并重㊂如阳虚外感,发汗太过,汗出不止,赵洪岳老师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表止汗㊂如1例76岁女性患者,因外感发热后过用退热药物,出现恶寒,汗出不止,多处求治多以发散风热为治疗原则,均无效㊂赵洪岳老师诊察后,发现患者素体阳虚,发汗太过,导致表证未解,表阳已虚,漏汗不止,治以解表扶阳,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龙骨㊁牡蛎,患者服药3剂后恶寒㊁汗出明显好转㊂又如胃下垂常见于身体瘦弱之人,一方面神疲气短,中气下陷;另一方面胃脘痞满,气结不降㊂赵洪岳老师常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升阳举陷㊂如1例患者胃部胀满2年余,体弱消瘦,全身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胃部胀满,无反酸㊁嗳气,饭后加重,舌质淡嫩㊁苔薄白,脉细软,钡餐透视示:胃下垂,浅表性胃炎㊂赵洪岳老师诊断为痞满,治宜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患者服药1周后病情好转㊂赵洪岳老师临床用药时常在党参㊁黄芪等补气药中佐以柴胡㊁升麻益气升陷,因柴胡除益气升阳㊁举陷外,又可助少阳之气升发㊂2药物配伍严格,注重药对的使用经过30年的临床磨砺,赵洪岳老师临证时不仅能迅速㊁准确地确定病位,辨别证候,还能通过患者舌脉的微小变化,判断一些潜在的病变因素,及时给予恰当处理,避免传变㊂赵洪岳老师对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作用了如指掌,处方用药时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力求以最精的药物㊁最小的用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㊂笔者跟随赵洪岳老师门诊期间,发现其处方简洁,一般用药为9~12味,处方用药严格遵守中医理论,反对以西医理论指导用药㊂他的处方看似简明,实则用意深厚,一味药物常常体现多重功效,如治疗鼻炎时用白芷,既能通窍,又能除湿排脓;治疗肺热咳嗽时用薏苡仁,既能排脓,又可健脾;治疗胃病时用炒酸枣仁,既能养肝㊁宁心,又可醒脾㊂此外,赵洪岳老师认为对药的选择一定要针对病机,常将药对应用于寒热不调㊁虚实并见㊁升降失调㊁开合失司的病证中㊂如寒热药物组合麻黄与石膏,治疗肺热咳嗽;黄连与木香,治疗下利腹痛,里急后重;升降组合桔梗与枳壳,治疗咳嗽;收散组合白芍与柴胡,治疗肝胆脾胃病㊂3师古法,求创新,自行组方疗效确切赵洪岳老师根据临床经验,自拟益脾止泻散[1],功效为益气健脾止泻,应用于小儿泻泄㊂组成:炒山药㊁土炒白术各30g,炒白扁豆20g,炒鸡内金10g,炒车前子15g,各研细末,混合均匀,以蜜水调服㊂用法:1岁以内服用0.5~1g,1~2岁服用1~2g,每日3次,空腹服用㊂方中山药味甘性平,入脾㊁肺㊁肾三经,具有补脾益肾㊁渗湿止泻之功;白术补脾燥湿,利水止泻;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止泻;三药合用,补而不峻㊁不滞,能补㊁能运㊁能渗㊁能化㊂配鸡内金,消积导滞,以助脾胃运化;配车前子可以利小便,实大便㊂五药合用,共奏益脾止泻之功㊂方中药物均经炒制,气味芳香,研细末,用蜜水调服易被小儿接受,蜂蜜有补脾之功,小儿服后无不良反应,且能增进食欲㊂如1例2岁女童,腹泻半个月,经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来诊㊂患儿腹泻,每日3~4次,质稀,伴有黏液,完谷不化,镜检:脓球(+),腹胀,纳差㊂服上方2d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1周后大便成形,泻止,饮食增加㊂随访半年,无复发㊂另拟桑杏蝉贝汤[2],采用疏风清热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㊂药物组成:霜桑叶6~10g,炒杏仁6~10g,蝉蜕6~10g,浙贝母6~10g,北沙参6~15g,炒栀子6~ 10g,生甘草6~10g㊂表证明显者,加荆芥㊁薄荷㊁牛蒡子各10g;头痛㊁头胀者,加白菊花㊁蔓荆子各10g;咽喉肿痛者,加北豆根10g,连翘15g;咳嗽重者,加桔梗10g,百部15g;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加瓜蒌15g;声音嘶哑者,加胖大海10g;肝火旺者,加青黛6g,蛤粉15g;兼湿邪者,加滑石粉10g,薏苡仁15g;肺阴不足者,加生地黄10g,麦冬10g;淋巴滤泡增生者,加桃仁10g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㊁中㊁晚分服,儿童用量酌减,忌食辛辣㊁烟酒㊂方中霜桑叶轻清发散,疏散风热,清肺止咳;炒杏仁宣肺下气,润燥止咳,一升一降,调节肺气;蝉蜕疏散风热,加强桑叶疏散风热之效,兼有祛风止痒㊁解痉之功,用之喉痒㊁痉咳可去;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炒栀子苦寒清降,清心肺三焦之火;北沙参甘凉,补肺阴,清肺火,润肺止咳;生甘草清火润肺利咽,调和诸药㊂全方共奏疏风散热㊁润燥止咳兼化痰散结之功㊂4小结通过3年的跟师学习,笔者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将赵洪岳老师学术思路与临床诊疗特色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将进一步收集整理赵洪岳老师临床诊疗的宝贵经验,以便后人学习借鉴,让赵洪岳老师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㊂参考文献[1]赵洪岳,杨兰芳.益脾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30例[J].陕西中医,1999,20(7):318.[2]赵洪岳,杨兰芳.自拟桑杏蝉贝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21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33-34.(收稿日期:2018-12-21)01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7月第27卷第14期。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做为边远地区的中医工作者,要向全国名老中医学习条件有限,比较困难。

考取了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中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医理论和提高临床能力的机会。

该项目的主要方法是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

笔者就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1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容1.1 医德医风祖国医学非常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大医精诚”,精是医疗技术精湛;诚就是对医德医风的要求,没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

名老中医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师,这也是中医工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主要方面。

焦树德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他对中医药事业非常热爱,有强烈地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自信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患者时,焦树德老师经常激动地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此类疾病中医文献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医治疗疗效好,而且安全”。

焦树德已八十三岁高龄,身体不太好,每天限制挂号,但当碰到外地患者就诊时,就格外放宽,给予其极大的方便。

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我,当自己面对繁忙的门诊工作,面对等待的患者,也毫无怨言,认真耐心地诊治每位患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治学方法名老中医的成功经验,和他们严谨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他们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很深的造诣,传统文化底蕴很深,中医理论根基扎实。

在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上都下了一番苦功夫,熟谙原文,旁及各家,他们对中医经典思想的熟悉把握程度,是中青年中医所不及的。

所以青年中医工作者要在读经典上补课,临床工作之余,多挤时间研读经典著作,养成读经典研修各家中医著作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和不懈,同时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加大积累,不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学以致用,带着临床问题去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闪光点,找创新点。

查锦屏副主任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心悟

查锦屏副主任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心悟

韩加强老师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心悟固镇县中医院糖尿病科张宽龙于1年前拜韩加强主治中医师为师,主要从事消渴病及脾胃病的学习总结。

韩老师从医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固镇县名老中医,运用中医方法对消渴病的研究造诣颇深。

在消渴病治疗领域积累了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擅长中医、中西医治疗消渴病、消渴病痹症、消渴病肾病等疾病。

本人随韩加强主治中医师进行临床诊疗, 学习临证诊疗理念和方法。

试对韩加强主治中医师诊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作初步探讨和总结, 现报告如下: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高古渊微,但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的哲学思想。

祖国医学正是将医学实践知识与哲学方法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医工作者,必须牢牢地掌握它的理论核心,在医疗、科研、教学中善于运用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实质。

二、统领全局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统领全局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的哲学思想,这一基本观点,使中医学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

同时也形成了中医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时的独特的思维方法:即从宏观的、联系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人体生理和病理,用整体调节的方法去协调阴阳,以达恢复机体平衡,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整体系统观和辩证恒动观是中医学术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医学的理论特色。

人体的生命现象和所进行的功能活动,无不包含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都无时无刻不处在‘阴静阳躁’,‘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运动规律之中,从而促进了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气化的能动作用,推动了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说明藏象学说体现了祖国医学在生理上的系统观、整体观和方法上的辩证思维理论特点。

三、审察要仔细辨证要严密辨证必求于本,而本就是八纲,就是脏腑,不论疾病如何复杂或如何简单,都要辨清寒热、虚实、阴阳、表里以明确病性;辨清脏腑所病,而落实病位所在;只有这样,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才不致引入歧途。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老中医作为中医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弘扬国粹、服务人民的使命。

本文以一位资深老中医为例,对其看病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老中医简介该老中医,男,80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他曾任某知名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现任某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疾病,尤其对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

三、看病经验总结1. 医德高尚,关爱患者该老中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对待患者热情周到,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关心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他常说:“医生是患者的贴心人,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2.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他不仅精通中医理论,还熟悉西医知识,能够将中西医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疗方案。

3. 辨证论治,灵活施治老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

他善于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地域等因素,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注重预防,养生保健老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他注重养生保健,教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他还针对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养生建议。

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创新。

他关注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四、具体病例分析以下为该老中医诊疗的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患有慢性胃炎多年。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该老中医在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诊断为慢性胃炎。

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陈家礼老中医祖籍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师从朱良春先生,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山西省名中医。

临床40余年来,致力于教学、临床、科研事业,成果颇丰。

在学术上崇尚经典学派,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又学古不泥,与时俱进,为中医事业默默奋斗。

40年如一日,勤读书,多临床。

侍诊中,感受到陈老不仅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工作、生活中和蔼可亲,作风严谨,一丝不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年的侍诊和学习,不仅看到了陈老对中医事业的孜孜一求,更是感受到陈老扎实的中医内涵和独特的诊疗技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是对陈老学术渊源的概述。

陈老不仅吸纳了《内经》中对脾胃有关生理、病理以及与其他脏腑关系方面的学说,且对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等其他医家关于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归纳,并按照各医家的学说特点,指出要深刻理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饯行脾胃论思想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第二方面是对陈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跟师学习三年,随诊和整理陈老病案,认为陈老学术思想:一是脾统四脏,脾旺不受邪。

二是审病问诊重脾胃。

三是诊法合参重舌诊。

四是治病崇脾治。

五是善用调气,燮理中焦。

临床上从问诊到治疗总不离脾胃。

如“脾统四脏”,治病崇脾。

陈老特别推崇李东垣之说:“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

认为脾胃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临证时从机体的整体观出发,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以脾胃为本,脾统四脏,治病当崇脾治,注重脾胃中气,处处以运脾和胃为法度,调补脾胃,顾护脾胃。

诊病辨证重脾胃。

陈老受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学术思想影响,在脏腑辨证中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诊疗体系。

四诊合参重舌诊。

陈老指出舌象是疾病的一种比较敏感体征,“舌为脾胃之外侯,苔受胃气所熏蒸”,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开窍于口,从舌诊即可辨脾胃。

在用药上,陈老认为凡脾胃虚弱,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或起居失宜,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则寒、热、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内蕴,往往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气虚气滞、阴虚夹湿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临床善以对药处理;认为利用药引的功效,即可以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又可以照顾兼病兼症、固护正气、降低毒性、矫除药物异味等;在制方用药上灵活加减升麻、柴胡、苍术、羌活、人参(或党参),升脾胃之阳,燮理中焦,扭转枢机。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郓城县中医医院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

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

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

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三界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效果良好。 乌蛇荣皮汤治疗银屑病、荨麻疹、顽固性痤疮性 瘢痕、脚气病、顽固性单纯性奇痒、斑秃等病疗效 可靠。 引火汤加乌梅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失眠、皮肤 干燥症、糖尿病疗效好。
高山流水治疗感冒后长期高热不退、小便 不利、风疹、加过敏煎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东方红治疗月经过多疗效好。
第十七页,共63页。
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义 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时咳 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 嗽,咯痰(ɡē tán)少,咳嗽时右侧胸部 仍有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 服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 日2次,舌淡苔薄。
第十八页,共63页。
处方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 应用(yìngyòng)心得
2021/11/8
第一页,共63页。
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 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 今天仍被弟子们传承并 广泛应用到临床,拯黎 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 安。在其学术思想指导 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 践,我们取得了满意 (mǎnyì)的疗效,现就临 床应用心得总结如下:
第十五页,共63页。
3剂 加水5000ml,文 火煮至600ml,分早晚 二次,每次100ml,红 参加(cānjiā)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 服三天停四天。
每七日一剂 第十六页,共63页。
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十 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诊时 ,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8剂, 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时咳多, 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嗽,咯 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但停药后纳可 ;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心热消失,大便 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zhuàngtài)良好。
第二十二页,共63页。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一名老专家,多年来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心得,今天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中医药的治疗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因此,我在接诊患者时,首先要了解其病情以及身体的整体状况,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及仔细观察,找出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药讲究“治未病”,即在没有病症出现时,要进行预防和
调理,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因此,我建议大家要注重平时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可以采用中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同样的病症可能因不同的体质而有
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要选择专业的中医药医师进行诊断和开方,避免盲目使用。

总之,中医药是一门非常宝贵的传统医学,它强调综合治疗,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状况,对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有非常好的疗效。

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医药文化,积极采用中医药治疗,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白成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白成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白成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因文章篇幅太长分五个部分介绍此分享第一部分:中文摘要:鲁西北大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此地涌现出众多的地方中医人才,白成振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白成振老师精通内、妇科,特别是治疗妇科疾病专长。

此文较完整的发掘出聊城市名老中医白成振老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精髓,以指导目前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关键词:白成振中医内科学术思想治疗经验中医药正文:白成振老师是山东省冠县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

老师出身中医世家,禀承家训,矢志医道,业医至今40余载,长期从事基层临床工作,他学识渊博,勤于实践,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严谨精炼,经方时方,择善从之,融会贯通,灵活达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古不泥,敢于创新,临证胆大心细,屡起沉疴大疾,疗效显著,活人无数。

他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擅长以中医诊治内科及妇科疾病,并形成较完整的临证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汇总、整理如下。

一.学术思想:(一).苍生大医,医者仁心恩师白成振,年近花甲,从医40余载为了人民卫生健康事业。

几十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寒暑,始终默默无闻地根植于临床一线。

白师为人耿直,一生别无他求,唯与草木病人为友,大地为伴,风风雨雨几十年,世事盛衰变迁多异,唯有仁术中医事业不忘,名利对恩师而言不知是何物,病患健康长寿,是白师一大快活。

白老师一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始终坚守“药少,价廉,快、准”的行医准则,始终坚持“宁愿自己闲,不愿患者把病恋”的理念。

一切为临床有效是举。

不迷信名人大家,国医圣手,不拘一家一派,经方、时方、验方、单方、偏方,唯效是举。

要做杂家,不做专家,要做校医,不做名医,坚持实践第一,疗效为上。

白师认为:技能无年龄、职位高低之分。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白成振老师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解难释疑、临证指迷,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具体落实,从教学过程的跟踪到出师总结,老师都躬亲力行,使我不但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老师的崇高医德更加钦佩。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中医师承是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文1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2024年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2024年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2024年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作为一名中医药的老中医,我有幸见证了中医药的发展与繁荣,也经历了中医药的荣辱起伏。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中,中医药的传统智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

我深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医学领域也在进步,我们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我在2024年使用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1. 个体化治疗: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引下,我更加注意到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体质、不同疾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用药方案。

因此,在用药上,我更加注重对患者的详细了解和全面观察,以便给予个性化的药物组方和治疗方案。

2. 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我早已认识到中西医疗法的互补性和优势。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在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结合中医药的个体化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并结合西药的快速有效,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3. 注重预防为主:我一直倡导“治未病”的理念,即通过健康管理、调养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024年,我进一步推广并应用了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患者体质的不平衡和隐性疾病,提前进行干预和调理,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4.强调中药配合针灸推拿的疗效:中医药的特点之一就是“药食同源”,即通过食物和草药的调理来治疗疾病。

在2024年,我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中药与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的结合应用。

这种综合疗法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自愈能力和康复过程。

5.研究并运用新型中药:传统中药植物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

在2024年,我积极参与新型中药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新型中药往往有着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我尝试使用某些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效果。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中医药的老中医,我在2024年不断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推广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中医药,在实践中积累并传承中医药的宝贵经验,努力为患者们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简介: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在诊疗实践中,注重西医诊断与中医特色治疗的密切结合,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善于辨别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

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等疑难杂症,与临床兢兢业业,对科研认真严肃,于教学治学严谨。

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简述如下:一、主张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认为清代名医徐灵胎《兰台轨范》关于“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经验是切合实际的,指出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要着眼于提高疗效,所以治疗不少顽疾获良好效果。

二、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可偏废;尤其喜用、善用真武汤合生脉饮以治疗心功能不全;苓桂术甘汤合补心丹治疗心悸;调胃承气汤合益气活血方以治疗心肌梗塞;四逆散合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等。

三、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

认为气血乖常乃人身疾患之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气滞、血瘀之嫌,活血通瘀、疏畅脉络,常可起沉疴大证的作用。

尤其心脑血管病,不能只从风、火、痰、虚立论,还应着意于瘀上。

四、重视芳香温通治法的应用。

认为多种疾病,包括心脉痹阻及血脉不通,每与寒凝气滞有关,芳香温通以开窍醒神复脉,有别于清热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等,而以辛温、甘温或苦温药物如苏合香丸、菖蒲丸及哭来笑去散治疗,常可取得显著效果。

自创复脉汤(党参、黄芪、肉桂、干姜、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净麻黄、细辛、制附子、炙甘草)治疗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缓慢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效果很好。

五、主张现代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

他在临床中体验到古方可以治今病,认为古人经验确有真知灼见,强调中西医取长补短结合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效验,可以补不足。

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有所创新,阐明理论,是时代赋予今人的使命,应当珍惜和负责。

六、付老师在临床诊病时也喜用、善用气药,且坦言其处方用药每每受到传统哲学启迪,如从董仲舒的重视元气,领悟到元气作为生化动力的泉源,虽禀受于先天,但尤赖后天脾胃之气的荣养才能滋生、充足,因而重视调补脾胃气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调中益气汤”等是其常用方剂,根据临床辨证,方中生黄芪一味,可从12克用至60克。

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所学所悟与他人交流,互相促进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4、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 周围血管疾病以“瘀”论治。 痛为血瘀;久病入络之血为之血瘀;污秽之血为之血
瘀;离经之血为之血瘀。 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始见“瘀血”病
名,并为之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和十余首活血化瘀方 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者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又云:“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素问·三部九侯论篇》“必先去其血脉, 而后调之。”因此我在治疗此病的总则即遵循《素 问·调经论篇》的“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 络。”
之。”曾子对此解释的十分准 确,“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忠恕就是“仁”,忠就 是中心,把心放于正中,故孔 子告诉子贡:“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恕 就是如心,将心比心,孔子告 诉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这就是恕。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忠和恕是统一的,忠是从正面讲的,恕是从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5、中华文化是学好中医的前提

生物
土壤
空气
温度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5、中华文化是学好中医的前提
水几于道,“道”由“水”而生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
兮,似万物之宗。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地度篇》 《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3、精、气、神为生命之源
“精者先天之本”,不少疾病的发生与“精”有 着明显关系
治病时遵循《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用药时要补 精血、壮元阳、充骨气、达血脉。否则,脏腑衰 弱,脉络不和,病情加重
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病机为:肾阳虚,脾阳虚, 肺气不充,心气不足,阳气不能达四末,精血不 能濡养肌肤,致使肌肤枯槁发生坏疽或溃疡;若 寒湿聚于内瘀久化热,热则肉腐成为湿坏疽。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孔子在《中庸》中云:“天命之谓道,率性之
为道,修道之为教……” 《内经》中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灵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 以内经概况,应为治病遵循的法则。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孔子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 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
体会
总结报告内容
一、 “十一五”课题完成 过程的回顾
二、 传承工作的体会
三、 关于中医传承的建议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老子:“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可道,非常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关于中医传承的建议
1. 中医本科大专院校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基础教 育
2. 做好对中医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做出全方 位调查
3. 中医的医和中医的药不能截然分开 . 4.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很重要 5.扩大中医传承范围
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工作中的举例
1.弱与强的辨证 2.有与无的辨证 3.治大国者如同烹小鲜 4.水的哲学
1
善利 老子认为 “水”和 “道”的基 本特征是善 利万物
2
不争
若说“善利” 是水德的基本 特征,那么 “不争”就是 水德道更高境 界
3
处下 “处下”是 “不争”重要 表现形式
反面讲的。忠恕思想就是和谐思想。 作为医者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关系的人,“医者,意也。”医既要调 和社会,又得调和医患,同时还需调和疾病, 医更应调和自己。 本人认为,为医者要仁术,需以仁的思想来 对待患者,即所谓和谐就是平衡,具体到医 学,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