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的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度;发展背景及历程;影响因素[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不断地发展创新,并不断地适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多元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在当前很是重要。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当中国正遭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外国人也在看中国人的笑话,但,一些先进人士却不忘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为了中国人的幸福而不断努力。马克思主义最初作为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中的一种,随着西学东渐和国人的留学运动而传入中国。从19世纪晚期至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主要内容侧重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途径来自日文的翻译和传译,主要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完成。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就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中国事业的发展,当然,中国人也不是生搬硬套、照搬照抄,中国人要求实事求是,要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符合,让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变成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设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对历史、政治、经济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有多
大呢?我想,这个问题得通过实际调查来得出结论。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及诞生的标志,产生的背景分为客观条件:经济社会条件、阶级基础、理论来源;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首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发生),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力要求。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克思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
展起来。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它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危险,不少中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但最终无果。直到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把它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它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的民族形式。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围绕这两大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这个重构的理论体系中,有一种最为根本的东西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中国人一种内在的、本已的力量,是中国人内在的运思方式。在以后,希望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发展的更好。
在以前的讲课中,常常被问到:你有什么信仰?我的回答是:我信马克思主义。我想,这样的回答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介绍,我想问:现在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了多少?我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的信还是只是一种淡淡的符号?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我想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后,并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新的认识时,才能真正谈得上信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青年一直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
了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语)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仍然是时代的主要特点,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这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然而,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的确还有许多不适应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理论难题。只有建立在大学生心理认同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实效性、可行性,才能不断提高各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现在,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多元化的渗透;封建落后文化及社会邪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发展实际的不协调;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缺乏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正在不断地影响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大学是一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方,学校应该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理念,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我想到那时,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