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又称皮肤水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猪只常见的疾病。

水肿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48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

水肿病的发生会给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水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探讨。

一、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1. 遗传水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品种的仔猪更容易患病。

一般来说,长毛猪更容易发生水肿病,而短毛猪较少患病。

2. 动物交叉传染仔猪水肿病病原体可以通过仔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一旦场内有仔猪患病,容易导致其他仔猪感染,加重疾病的传播。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肿病的发生。

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畅、粪便清理不及时等会增加水肿病的发生风险。

4. 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造成水肿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供应不足、饮水不干净等都会增加仔猪患水肿病的可能性。

二、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1. 严格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水肿病的发生,首先要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

饲料要保持新鲜,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舍内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

饲养者还需定期清理粪便和保持通风。

2. 注重疫苗接种仔猪水肿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控制。

在仔猪出生后不久,就应该进行水肿病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 饲料营养均衡有关研究表明,饲料的营养不均衡也会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饲养者应该注意饲料的合理配比,确保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

4. 个体照顾仔猪水肿病首先发生在刚出生的仔猪身上,饲养者应该随时观察仔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蔓延。

5. 防治有关病虫害一些外来病虫害也可能会传播水肿病,因此饲养者应该注意对猪圈的消毒和卫生,保持猪圈干净和无病虫害。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

饲养者应重视水肿病的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水肿病的发生风险,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防治仔猪水肿病又叫浮肿病、肠毒血症、胃水肿,主要危害断奶前后的仔猪。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橛和麻痹。

剖检可见胃壁和肠系膜水肿,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

1、流行病学。

主要为带菌母猪传给仔猪,呈地方流行性,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秋季。

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常见于身壮、生长快的小猪,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体温39-40℃,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吐白沫,症前1-2天有轻度腹泻,后便秘。

心跳初快而浅,后慢而深。

常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游泳动作,呻吟,站立拱腰,发抖,行走时四肢无力,前肢麻痹站不稳,后肢麻痹不能站,盲目前进或圆圈运动。

病程短的数小时,一般1-2天,长的1周以上。

死亡率90%左右。

3、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脸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

胃内充满食物,粘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有时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使粘膜与肌层分离,水肿严重的可达2-3厘米,严重时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

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胸腔、心包积液、肾包膜水肿,液体在空气中暴露呈胶冻样。

膀胱粘膜也轻度出血。

4、防治措施。

对断奶仔猪应注意饲养管理,饲料不要突然改变。

对曾发过本病的猪群,在断奶前20天的仔猪,每千克用0.1%亚硒硝酸钠1-1.5毫升,肌注,次日减半再注1次,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对断奶仔猪,在饲料中拌加土霉素,每千克体重5-20毫克,或呋喃唑酮5-10毫克,疗效可达97%。

对病猪用50%葡萄糖10-50毫升、5%氯化钙5-10毫升、甘露醇每千克体重2克、10安钠咖2-5毫升静注。

或口服利尿素,每千克体重0.5-10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注。

猪水肿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水肿病的预防及治疗

等。 建议 在 公 、 母猪和 6 0天 以前 的仔 猪饲 料 中添加 . 最好 在疑 似 饲 料 质量
有 问题 的所 有饲 料 中添加 。囵 ( 山东 东平 县 畜牧 局 2 7 1 5 0 0 刘 明菊 )
一 + - + 一 + - + 一 - - + 一- + 一 — ・ - 卜一 — + 一 - — ・ } 一 一 + 一 — ・ 卜一 — 卜 — ■ 一一 - - + 一 — — + 一
症。 本病 发 病突 然 。 头部 肿胀 , 运 动失 调 ,出现 神经 症状 、惊厥 和 麻痹 , 胃 壁、 肠 系膜 和全身 水肿 。 病程短 . 发病 率低 , 死 亡率 高 1 . 发病病原 本 病 是 由一 定 血 清 型 的 溶 血 性 大 肠 杆 菌 产 生 的毒 素 引起 的 。主要 血 清 型为 0 2 、 0 8 、
饲料 雪变危害和防雪措 旋
口 1 , J 料霉变 的 危害 表 现为: ①改变
饲料 的 营 养成 分 ② 降低 动物
已经 加过 的粉 料 . 因为加 工过 的粉料

方 面 无法 了解 其 原料 的 质量 状 况 .
对 养分 的 利 用 ③ 产 生 霉 菌毒 素 , 诱
发 多种动物 疾 病 。 ④ 组 织 器官 ( 肾脏 、
而不 影 响 营养吸 收 的霉 菌吸 附剂 , 目 前 市 面 上 相 对 比 较 好 的 有 加 强 型 霉
消安 、 腾骏 霉 消安 、 百安明 、 脱 霉 素
是 非 常重要 的 一项 管理 。 ① 选择 好 的 原料 . 凡是 发 霉 的饲料 不 管价格 有 多
便 宜, 都 不应 购进 , 否则会 因小 失 大 ,
状。 死亡 率甚 高 。 成 年猪 呈 隐性 感染 .

仔猪水肿病防治

仔猪水肿病防治

仔猪水肿病防治汇报人:日期:•仔猪水肿病概述•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预防措施与方案制定目录•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总结与展望01仔猪水肿病概述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

定义致病菌感染、饲养环境差、应激因素等。

发病原因定义与发病原因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通过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

流行特点与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浅快,后期共济失调,四肢无力,摇摆不稳,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昏迷不醒而死。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胃壁显著水肿,常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肠系膜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02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仔猪水肿病典型症状包括眼睑、颜面、颈部等处水肿,以及运动失调、惊厥等神经症状。

观察临床症状剖检病死猪,可见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以及脑膜充血、脑实质变软等病变。

检查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出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采集患病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水平。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检测病原细菌相关基因片段。

030201实验室检测方法猪瘟也可导致仔猪出现水肿症状,但猪瘟病原为病毒,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瘟鉴别猪链球菌病也可引起仔猪水肿,但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关节和脑部,可通过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链球菌病鉴别猪肺疫可导致仔猪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与水肿病症状有所区别,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肺疫鉴别与其他相似疾病鉴别03预防措施与方案制定选购种猪时,要选择健康、无疫病的种猪,从根本上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选择健康种猪保持猪舍内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只。
病例分析
病例一:某养殖场发现一群仔猪出现眼睑水肿、四肢无力等症状,经诊断为仔猪水 肿病。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二:某农户家中养的一窝仔猪出现类似病例一的症状,但由于未能及时诊断和 治疗,导致病情恶化,部分仔猪死亡。
通过以上两个病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为养殖户提供 参考和指导。

分娩管理
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减少 应激因素,避免突然改变环境

治疗措施
及时诊断
一旦发现仔猪出现水肿 症状,应立即进行诊断 ,确诊后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
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
抗生素、利尿剂等。
补充营养
给予仔猪高营养饲料, 增强其抵抗力。
隔离饲养
将患病仔猪隔离饲养, 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猪
治疗性用药
对于已感染水肿病的仔猪,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 物、利尿剂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遵循兽医指导,避免滥用药物导致 耐药性的产生。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诊断方法
近年来,对于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 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 诊断仔猪是否患有水肿病。
04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仔猪水肿病的疫苗主要有单价或 多价疫苗,可有效提高仔猪免疫力, 预防水肿病的发生。
接种方法
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方式进行疫 苗接种,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
接种时间
建议在仔猪出生后1-2周内完成疫苗 接种,确保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足够 的免疫力。

猪水肿病综合的防治技术

猪水肿病综合的防治技术
流行特点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02
疾病识别与诊断
临床识别
01
02
03
特征性症状
猪水肿病的主要特征是眼 睑和面部肿胀,有的出现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惊 厥等。
发病群体
多发于断奶后的仔猪,特 别是断奶后1-2周的仔猪 。
病程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长的可达7天。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
对病死猪进行细菌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原菌。
血清学诊断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猪是否感染了水肿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水肿病鉴别
在猪水肿病发病期间,也要注意与传染 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等其他疾病引起 的水肿相区别。
VS
与其他神经性疾病鉴别
在出现神经症状时,要注意与伪狂犬病、 链球菌性脑炎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区别 。
病因和诱因
病因
本病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导致猪肠道吸收水分障碍,从 而引发水肿。
诱因
本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此外,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突然改变等也可能会诱发本病。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3周的猪,成年猪很少发生。
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粪便、饲 料、饮水等传播。
03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猪水肿病,目前有单价或多价灭活苗可供选择,以提供免疫 保护。
接种时间
建议在断奶前后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以尽早产生免疫力。
接种方法
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饲养
实施严格的隔离饲养制度 ,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交 叉感染。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7天至1个月龄的仔猪上。

本文将从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发生原因仔猪水肿病是由于仔猪体内水分代谢失调引起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母猪营养不良:母猪缺乏足够的营养,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水肿病易发。

2. 环境不良:仔猪生活环境潮湿、温度过低或过高,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疾病。

3. 母仔分离压力:母仔分离过程中,仔猪受到较大压力,抵抗力下降易得病。

4. 饲养管理不当:饲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或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仔猪患病的风险。

二、症状表现仔猪水肿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 体重下降:仔猪水肿病会导致仔猪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2. 水肿:仔猪全身或部分部位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四肢、腹部等处肿胀。

3. 呼吸困难:仔猪病情重时,会有呼吸困难、喘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防治措施针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饲养管理: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干燥、清洁,适度调节温度和通风,避免环境变化过大。

2. 合理饲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配方,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3. 预防注射:根据疫情情况,及时进行仔猪必要的预防注射,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4. 饮水管理:保证仔猪饮水的干净和无污染,定期清洗水槽,避免细菌感染。

5. 增强抵抗力:给予仔猪适宜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其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病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识。
交流与分享
组织养殖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 防治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共同进 步。
奖励与激励
对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并取得良好效 果的养殖户给予奖励和激励,激发 其积极性。
05
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通过严格控制饲料营 养比例、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预防了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案例二
某散养户,采用中草药方剂拌料饲喂 ,显著降低了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
防治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未及时对病猪采取隔离 和治疗措施,导致疫情扩散,防治效果 不佳。
VS

案例二
某散养户,未能坚持使用预防性药物,仅 在出现疫情后才采取治疗措施,防治效果 有限。
案例对防治策略的启示
启示一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增强仔猪抵抗力。
启示三
选择合适的预防性药物,并坚持使用 ,以提高防治效果。
启示二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病因与流行病学
病因
主要病因是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 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并在肠道内大量 繁殖,产生毒素,导致仔猪中毒。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主要感染 4-5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 高。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四肢无力,共济失调 ,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仔猪水肿病的概述 • 预防措施 • 治疗措施 • 防治策略 • 案例分析
01
仔猪水肿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怎样治猪水肿病

怎样治猪水肿病

怎样治猪水肿病猪水肿病是一种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也叫“肠毒血病”或“小猪摇摆症”,由于猪肠道里有溶血性大肠杆菌,在饲料过于单纯,品质过于低劣,突然改变饲料,加之天气突然变化机体抵抗力减弱时,使肠道中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易产毒素,引起中毒,而发生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的秋末冬初(9~11月份)发病最多,每年的春季也常多见,大部分是在生长快、膘情好的猪只身上发生,病猪都是8~10周龄,体重约在10~20公斤,主要发生于30龄后的断乳仔猪,而且肥胖的仔猪最易发生,患病常常是突然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

(一)病状本病多突然发病,病初期精神委顿,食欲不振,行走不稳,不灵活,体温不高,眼脸、面颊和下颌部出现水肿,严重时四肢和躯干部都发生水肿,眼结膜高度充血,用手指按压如面团,其皮肤常感觉过敏,触之尖叫。

伏卧呈睡眠状,全身震颤,鼻端干燥,肌肉紧张,皮肤暗红色,后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嘴触地,前肢跪地,后肢站立或不能站立,四肢伸直,全身抽搐,扬头吸气,低土呼气,口流粘液,有的舌头麻痹外伸或鼻盘歪斜,四肢前后摆动,呈游水状,尔后挣扎死之。

(二)防治方法1、治疗(1)用赤小豆500克,大蒜6个,生姜10片,商陆15克,水煎灌服。

(2)用中药:用贯众、金银花各30克,陈皮、枳壳各15克,甘草5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投服。

此方为体重10公斤猪的用量。

茯苓皮30克,大腹皮30克,陈皮12克,桑白皮15克,生姜皮12克,桂枝10克,苍术30克,白术30克,煎水内服,连服2剂。

(3)病早期投盐类泻剂,以排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产物。

每天用硫酸钠(或硫酸镁)20克,大黄末5克,分两次服,此为体重20公斤左右的病猪用量。

(4)西药:按体重每公斤用土霉素40毫克内服,每天两次,连服5天。

2、预防减少断奶仔猪的饲喂量,待1~2周后再逐渐增加到正常喂量。

①秋末冬初天气变化异常,要注意断乳仔猪的保温工作,做到不让其突然受凉受冻。

仔猪水肿病的防控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防控措施

新农村2023.10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中发生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

水肿是其特征性病变,以仔猪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皮下和胃壁等部位水肿最为常见,在饲养管理不善的猪场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节。

加强饲养管理,科学调配饲料,适时断奶保健,强化免疫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坚持消毒灭源,减少应激反应,可有效防控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发病原因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一种血液毒素引起的一种神经综合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

传播途径以带菌母猪传播仔猪为主,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环境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群,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多发,瘦小仔猪则很少发生,一般哺乳期感染过黄白痢的仔猪,因体内已产生抗体,断奶后不易发病;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与猪场管理水平、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应激反应、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1)饲料营养不均衡,蛋白质含量过高在断奶前后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消化能力较弱,消化酶分泌少,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而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成为溶血性大肠杆菌良好的培养基,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产生的毒素积聚体内,导致代谢循环功能失常紊乱,出现全身水肿症状。

(2)应激反应强烈,肠道菌群失调受断奶、气候变化、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影响,可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导致一些生长速度快、摄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多的仔猪更仔猪水肿病的防控措施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杨果平33易发病,并加重症状。

(3)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合理,饲料不卫生、发霉变质等;环境卫生条件差,如粪便处理不及时,圈舍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消毒不彻底等,导致猪体滋生大量病菌、累积毒素,也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水肿是其特征性病变,常见于仔猪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水肿,重者可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及腹部皮下等部位;通常在敏感猪群中,往往可见一头或几头出现明显水肿症状即死亡,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也有长达7天以上者,病死率90%左右。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常见于出生2-7天的仔猪。

病猪的全身均有浮肿,尤以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胸腹腔为多见。

本文将主要介绍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发生原因:
1. 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对母猪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疗,导致乳汁质量差,仔猪在吮吸乳汁时摄入了较多水分。

2.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下,猪舍空气湿度大,仔猪能耗增加,进食减少,造成水分摄入不足。

3. 哺乳秩序紊乱:在仔猪密集饲养的环境中,强势仔猪会抢夺较多的乳汁,导致弱仔猪乳汁摄入不足。

4. 仔猪吸食污染物:在饲料、水源或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例如霉变饲料、大肠杆菌等,仔猪摄入后引起水肿病。

5. 高产种母猪:高产种母猪在哺乳期需提供较高的营养,而部分母猪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乳汁质量下降。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哺乳秩序、饲料水源及母猪遗传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做好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养猪中如何有效防治猪水肿病

养猪中如何有效防治猪水肿病
使用高效消毒剂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消灭 病菌。
增加免疫力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兽医专家的防治建议
及时诊断
对于出现水肿症状的猪,及时诊断, 确诊是否为猪水肿病。
使用敏感药物
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快速有效 地控制病情。
跟踪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跟踪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为缓解猪的营养不良,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的 抵抗力。
纠正电解质失衡
由于猪水肿病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因此需要对猪进行电解质纠 正。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对猪的影响,有助于预防和 治疗猪水肿病。
中药治疗
利水渗湿
使用中药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等,以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病猪的血清抗体水平,以确定是否感染过该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
如猪瘟、猪丹毒等类似疾病,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进行鉴 别。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的鉴别
如营养不良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等,需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进行 鉴别。
04
猪水肿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应激因素
01
减少环境应激
在猪运输、转栏等过程中,尽量 减少应激因素,如保持安静、避 免拥挤等。
02
合理安排猪舍布局
03
预防接种应激反应
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等因素 ,合理安排猪舍布局,使猪群之 间保持和谐关系。
在接种疫苗时,可以采取适当的 措施,如缓慢注射、口服镇静剂 等,以减少应激反应。
05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其他并发症 的出现。

猪水肿病的预防

猪水肿病的预防

猪水肿病的预防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疾病概述•病因与病理•诊断与鉴别•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案例分析目录01疾病概述•猪水肿病是一种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头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多发生于仔猪,且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有关。

疾病定义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病死率较低。

急性型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基本正常,但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皮肤苍白,肌肉震颤,四肢抽搐,最后因急性心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病猪表现为消瘦、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且常伴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疾病类型与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不久的仔猪,且多在春秋季节发生。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如吃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等。

此外,应激因素如气候变化、转栏、运输等也可能诱发该病。

疾病分布与传播02病因与病理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可能导致肠道感染,进而引发水肿病。

细菌性病因寄生虫性病因饲养管理不当如蛔虫、鞭虫等,这些寄生虫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条件。

例如饲料突然更换、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能引发猪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水肿病。

03病因分析0201细菌或寄生虫通过猪的口腔进入肠道,寄生在肠道黏膜上。

感染阶段细菌或寄生虫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下降,猪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发病阶段肠道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肠壁肿胀,大量水分被吸收进肠壁,引起水肿。

水肿阶段病理过程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猪的眼部、面部、颈部和腹部等部位。

症状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随后出现水肿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猪死亡。

病变部位与症状03诊断与鉴别水肿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脸部、眼睑、口部等部位水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诊断方法观察临床症状通过采集病猪的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及病情。

进行实验室检测水肿病需要与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猪瘟、猪肺疫等。

怎样防治仔猪水肿病

怎样防治仔猪水肿病

怎样防治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仔猪机体吸收后引起的病症。

症状1、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完全停食,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起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

病猪肌肉震颤抽搐,叫声嘶哑,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行走时四肢无力、摇摆不稳,站立时背部弓起、发抖。

2、病猪水肿常见于眼睑,头盖部,颊部,有时波及到颈部和腹部皮下。

3、特征性病理变化:(1)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水肿发生在肌肉层和粘膜之间,切面呈胶冻样。

(2)结肠系膜及大肠壁也发生水肿。

(3)淋巴水肿,充血,出血。

防治1、不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猪。

2、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和饲养方法;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应激现象的发生。

3、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纤维素含量,在饲料中合理添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日粮硒保持0.3-0.4mg/kg水平,维生素E保持50-200mg/kg水平。

4、饲料中添加2%的有机酸能有效预防本病。

有机酸可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肠道菌的繁殖,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5、预防性的投服盐类泻剂排除肠道内的致病细菌及毒素。

并使用利尿强心的药物――速尿,同时减少日粮的15-25%3-5天,对于及早发现的病猪可肌肉注射磺胺甲五氧嘧啶或乳酸环丙杀星。

- 1 -。

猪的疾病 猪水肿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水肿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水肿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疾病,又名猪胃肠水肿。

一般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血清型常见的是O139:K82(B),02:K(L)、08、O38和O141等菌株。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本病在我国较多地区有所发生,死亡率较高,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损失。

二、病原: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是中等大小(0.4~O.7µm×2~3µm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

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所有的菌株能迅速分解包括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

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

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柠檬酸盐。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有其特殊的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血清型较为复杂,根据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荚膜抗原(K)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现已知O抗原有173种,H抗原64种,K抗原103种。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08:K25:H9,08:K88,0166:H27等。

近些年,菌毛抗原也用于血清型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987P,现分别命名为F4、F5、F6。

在引起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2004-12-20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毒血症,这些大肠杆菌可产生一种侵入血流并破坏血管壁的外毒素,因为胃黏膜下和结肠系膜的水肿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因此将该病称为水肿病,该病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腹泻病。

一、流行病学本病从发病季节上看,一般3~5月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少,9~10月又有回升,即春秋季节易发。

从发病年龄和体况上看,主要发生断奶前后,体重在8~15k g,以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而且同窝生长健壮的仔猪易发。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低于30%,但病死率却高达80%~90%。

二、发病原因1、溶血性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2、仔猪不健全的消化系统刚刚断乳的仔猪,由于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这就使仔猪消化生理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也就容易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由肠道吸收,引发了水肿病的发生。

3、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当前,在饲料界有的厂家追求高蛋白质的精饲料,致使饲料蛋白质居高不下。

但是,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道绒毛缩短,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会破坏肠道内微生素菌群,使其失调,给致病性大肠杆菌创造了良好的增殖环境,致使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4、应激反应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及饲料改变等,这些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根据应激反应原理,机体在受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也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仔猪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鼻孔翻白、心跳加快、水肿等。

以下从疾病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疾病的发生原因仔猪水肿病是由米克罗博物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感染方式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受伤口进入机体。

米克罗博物体常常存在于猪圈内的各种污物中,如粪便、尿液、饲料等,因此猪圈的卫生情况对于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二、疾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猪圈的清洁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保持圈内地面、墙面和天花板的清洁。

同时,经常更换猪圈内的饲料和水源,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 控制猪的密度:仔猪密度过高,容易使呼吸道受到感染。

因此,在猪圈内应适量控制饲养数量,保证猪的舒适空间和呼吸机会。

3. 增加饲料营养成分: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C和能量等营养成分,以增强仔猪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从而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4. 注重猪的健康管理: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患病的猪,需要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在猪圈内传播。

一旦发现仔猪出现水肿症状,应立即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注射药物或口服药物,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而定。

1. 注射药物:主要药物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等,以抗菌疗法为主。

注射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根据猪体重和病情进行调整。

2.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主要有红霉素、林可霉素等,以及强化维生素C等补充剂。

口服药物需要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服用时间进行使用。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仔猪,可以采用维生素C和牛磺酸的联合治疗,以加快其康复速度。

总之,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是关键。

只有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猪群密度、增加饲料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猪水肿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猪水肿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猪水肿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猪水肿病的概述 猪水肿病的病因分析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的案例分析 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评估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猪水肿病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猪水肿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只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 症状:猪只突然死亡,尸体肿胀,皮肤发绀,口鼻流出泡沫,腹部胀大, 肠管充满气体和水分。 病因: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定期测量猪只的体重和体 长
记录猪只的死亡率和发病 率
对猪只进行血液和尿液检 测,评估其健康状况
对猪只的饲料和饮水进行 监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对猪只的饲养环境和管理 方式进行评估,确保其适 宜性和科学性
提高防治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 生
加强猪场的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传 播
病因探讨:可能与饲料、环境、疾 病等因素有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分析:猪只出现水肿、呼吸困 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调整饲 料配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案例的防治经验和教训
案例背景:某养猪场发生猪水肿病,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消毒、隔离病猪、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等 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减少损失 教训:忽视预防工作,导致疫情爆发,造成严重损失
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 疗病猪
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加强猪场的防疫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侵 入
THANK YOU
汇报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养猪场出现猪水肿病, 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2004-12-20
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毒血症,这些大肠杆菌可产生一种侵入血流并破坏血管壁的外毒素,因为胃黏膜下和结肠系膜的水肿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因此将该病称为水肿病,该病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腹泻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从发病季节上看,一般3~5月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少,9~10月又有回升,即春秋季节易发。

从发病年龄和体况上看,主要发生断奶前后,体重在8~15k g,以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而且同窝生长健壮的仔猪易发。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低于30%,但病死率却高达80%~90%。

二、发病原因
1、溶血性大肠杆菌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2、仔猪不健全的消化系统
刚刚断乳的仔猪,由于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这就使仔猪消化生理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也就容易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由肠道吸收,引发了水肿病的发生。

3、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
当前,在饲料界有的厂家追求高蛋白质的精饲料,致使饲料蛋白质居高不下。

但是,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道绒毛缩短,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会破坏肠道内微生素菌群,使其失调,给致病性大肠杆菌创造了良好的增殖环境,致使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4、应激反应
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及饲料改变等,这些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根据应激反应原理,机体在受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也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5、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
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
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

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肝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道正常P H值和菌群体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
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6、季节因素
本病一般多发于气温多变、阴雨潮湿的4~5月及9~10月,由于冷热交替频繁,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致使本菌在肠内大量增殖,产生肠毒素,并经吸收后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水肿。

7、母源抗体消失
仔猪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天。

三、临诊症状
1、最急性型
本型少见,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

多数见不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仅在1~2h。

2、急性型
本型多见,常为急性发病,有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高到40.5℃,最高达到41℃,死前体温下降。

有的大便干燥或腹泻,有的出现尿闭现象。

行走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无目的乱冲撞或转圈运动,有的两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卧,突然向前猛跃。

不能站立或爬行,强迫行走时,四肢乱蹬。

皮肤感官敏感,触之惊叫,声音嘶哑。

有时发生呕吐,皮肤有水波动感。

后期反应迟钝,皮肤常出现红斑,腹部有臌气现象,卧地不起,呈昏迷状态。

其主要特征是:眼睑严重水肿,颜面、颈部、头部发“胖”或水肿,其次是神经扰乱,共济失调,病程一般12~24h。

3、慢性型
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

病初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

病程一般2~4天或更长。

四、剖检病变
最急性型变化不明显或不见病变。

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

主要剖检病变是胃壁显著水肿,特别是胃大弯部、喷门部和胃底部,严重水肿。

切面有清朗无色至黄色渗出液,或呈胶冻状,水肿厚度有的达2~3c m。

结肠肠系膜也明显水肿,整个肠壁呈凉粉样,肠系膜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眼睑水肿明显,结膜苍白或瘀血。

额部、颌下、后颈、股前等皮下也有水肿,胸腔、腹腔、心包有不同程度的积液,混有纤维蛋白。

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水肿和不同程度增大。

有的病例无明显水肿,却见有明显出血性肠炎。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对发病猪群,采取隔离治疗,未发病的健康猪实行预防投药。

呋喃唑酮每头按0.25g计算,与饲料混喂,1天1次,效果很好。

(2)注意饲养管理条件的突然改变。

特别是从普通饲料突然改变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饲料;管理方式要注意圈养的仔猪出窝后不能突然散养,因运动加强会导致抵抗力下降。

(3)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断奶不要太突然,更换饲料要两料逐渐减加,并防止饲料单一和蛋白质含量过高,同时适当添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特别是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可于断奶前注射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复合针剂,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4)猪舍、运动场、用具要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干燥卫生。

2、治疗
一般在神经症状出现前或症状较轻时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在肠道中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并非细菌本身所致,目前世界上尚无这种生物毒素的解毒药。

因此,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治疗可能太晚,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处在疾病潜伏期和具有病源性大肠杆菌的同窝仔猪采用抗菌药物或其他相应措施,以控制或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防止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在一窝仔猪中,—旦出现病猪,必须对全窝仔猪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首先要缓解脑水肿,以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抗菌、解毒、利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