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告别与惊愕-优秀教学设计

告别与惊愕-优秀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辞别〞与“惊愕〞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创设
1. 简介海顿,谈话导入。
2. 播放?小夜曲?,学生听赏。
二、协同探索
1.介绍海顿,初步了解海顿。
2.讲解故事。
播放音乐?辞别交响曲?第五乐章。
听故事。
听赏乐曲片段。
哼唱主题音乐。
画旋律线。
3. 讲解?辞别交响曲?曲名的由来
组织演唱旋律
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电子教案
科 目
音乐
班 级
四1-四4
上课时间
课题
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 听赏?辞别交想曲?,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内容。
2. 听赏?惊愕交想曲?了解音乐内容,并能用打击乐器参与。
3.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材分析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父,出生于南方靠近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本课主要是了解音乐家海顿的故事,以及?“惊愕〞交响曲?的由来。并听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四十五〔“辞别〞〕交响曲?第四、五乐章选段,?小夜曲?第二乐章。
听故事,知道曲名的由来
演唱表现,反复演唱主题。
三、练习反应
2.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提高
1. 学生自主了解音乐家小档案中的信息。
2. 按要求复述故事情节
3. 师生道别,随音乐出课室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1”告别“与”惊愕“ |湘艺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1”告别“与”惊愕“  |湘艺版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活动,感受交响音乐丰富的表现力;2、熟悉音乐主题,并能哼唱音乐主题;3、通过欣赏《“惊愕”》,感受力度强弱的变化,从而学习力度术语并掌握其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感受交响音乐的表现力,学习力度术语并掌握其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图片显示喜怒哀乐的表情,请学生上台表演2、过渡:老师引入“惊吓”(惊愕)一词,回归课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让人感到“惊愕”的乐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初听音乐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中哪个部分让你感受到“惊愕”?2、简述“惊愕”交响曲创作的故事3、复听音乐主题,“惊愕”交响曲中音乐的强弱表现是怎样体现的?4、学习力度术语⑴板书节奏训练图并标注力度记号,请学生用肢体表现强弱⑵再次聆听音乐主题,随音乐用声势将乐曲中强弱表现出来5、学唱音乐主题⑴随琴跟唱,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来表现力度的变化⑵熟悉旋律后,要求学生在演唱遇到极强音时用声势动作辅助表现6、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完成以下题目⑴乐曲开始的力度是();乐曲进入结尾的力度是()。

①p(弱)②mf(中强)③ff(很强)⑵这首乐曲最显著的力度变化是()。

①渐强②由弱突强③渐弱三、回顾内容,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欣赏《“惊愕”交响曲》,学习了力度记号,感受到了交响曲的丰富的表现力。

四、板书《“惊愕”交响曲》1、2/4∣x x x x∣x x x ∣Ppp2、2/4∣x x x x∣x x ∣ ff。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
愕”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更强,不屑于学习普通的儿童歌曲,本课正好符合学生的特点,本课将在生动的讲故事环节将难懂的交响乐介绍给学生,在有趣的律动游戏中让学生会运用力度记号,本课时对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给与表现的的机会,本课将是学生喜欢上交响乐的开始。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能简要说出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能认真听赏《惊愕》和《告别》,初步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熟悉音乐主题,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能参与音乐活动,了解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音乐家海顿生平介绍,听赏《惊愕》和《告别》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学唱《惊愕》主旋律简谱。

最新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告别”与“惊愕”湘艺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告别”与“惊愕”湘艺版优选教学课件
17.有人背后称赞你,被你无意听到或者有人转告你。 18.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小时候爬过的那颗树以及和自己爬过树的伙伴。
19.有几个朋友,无论空间距离远近,你们之间的感觉是那样的: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 20.和老朋友信物挂碍地度过一个怀旧的下午。
21.闹些小矛盾之后与老朋友和解,丢失不起的最后并没有失去。 22.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有一个忘年交,是那种在你觉得幼稚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大的忘年交;在你觉得你自己老气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小的忘年交。
欣赏音乐小故事
公爵们为什么会惊愕呢? 海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想一想原因哦! 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评一评自己的表演!
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让人无顾及四季的美景.有人说,在这座城市中很难看到星星,因为它太渺小了.其实不然,只是你没有这份心情,身边的灯红酒绿让你视他而不见。 我常常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想着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一幕幕。这个城市见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望着那些星星。默默地看着星星在流泪?是不是寂寞的人都喜欢看星星?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儿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花开时节,有赏花的心情。 2.瓜果应季,喜欢瓜果的人牙好、胃口好。
3.感受春天的微风轻抚最初萌芽的青草和树叶,把稚嫩的清香散播到四面八方。 4.酷热的夏天,享受一场豪雨和随之而来的凉爽、清新、草木苍翠。 5.在秋天火一样的红叶面前停下脚步,体味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
23.有一个异性死党,你们不谈性,而且彼此的配偶相信你们。 24.循规蹈矩久了,脱离常规去做一件事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5.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有了好的结果,但那只是花了你些许力气而不是经过了千辛万苦。实际上,来得容易的成功会给你更多的快乐。 26.在父母三十周年结婚纪念日,你发现你们生活的称呼司正在全线放映经典 爱情片,你买到两张豪华包厢的电影票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7.看着婴儿天天成长,不但呈现新气象,仿佛你一直屹立在玫瑰树前,凝视花朵的开放。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这部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海顿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交响曲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海顿的作品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他们对交响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知道《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作者海顿及他的作品风格。

2.能够听懂并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交响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基本知识及作品风格。

2.教学难点:对《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介绍海顿及其作品风格。

2.示范法:播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4.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交响曲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乐谱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部作品。

简要介绍交响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顿的作品风格。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等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教学设计1、“告别”与“惊愕”教学目标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3.培养学生对古典交响乐的兴趣及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你们都认识哪些音乐家呢?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讨论说出。

二、新课教学:(一)听赏《告别》交响曲1、师:今天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就是海顿。

关于海顿,你们了解多少呢?(播放幻灯片,看海顿简介)那么海顿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慈祥的音乐家”。

(看幻灯片)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

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行。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

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

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

最后只留下了包括海顿在内的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

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2、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3、请同学们交流(乐曲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小)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教案一. 教材分析《告别与惊愕》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出告别时的依依难舍和突然的惊愕情绪。

本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歌曲演绎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告别与惊愕》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理解歌曲情感,正确表达歌曲意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3.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音乐交流,共同提高音乐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告别与惊愕》的旋律、歌词和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告别与惊愕》,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歌曲操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和歌词。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他们正确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音乐表达情感。

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心得,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欣赏,通常也可以说成是“听赏”,它是在单纯的“听”的层次上更深一步的加入了“赏”,即思索。

在本课中,通过欣赏海顿的《“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让学生简单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从关于海顿的文字叙述中,以读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海顿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告别”与“惊愕”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课中,虽然是以音乐欣赏的形式出现的,但无论从它的课程内容,还是按新课程所特别强调的审美体验的角度,都给我们的音乐教学设计了一个很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调动学生参与的平台。

【学情分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作的活动能力增强。

可通过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乐器演奏及音乐创作活动的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从而培养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听赏《“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打击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小夜曲》,初步认识海顿。

二、新课教学:(一)听赏《告别》交响曲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艾斯台哈齐公爵的宫廷乐长。

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

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四十五交响曲》。

四年级教学上册音乐教案3告别及惊愕第九十四交响曲湘教版

四年级教学上册音乐教案3告别及惊愕第九十四交响曲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讶”)交响曲》教课目的一、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赏识,在音乐中初步感觉交响乐气概弘大的表现力及海顿音乐作品的独到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经过“敲一敲”、“比一比”、“听一听”,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

三、知识与技术:在听赏海顿的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讶)》的活动中,熟习音乐主题,能用打击乐器或能发作声响的各样动作参加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初步感觉交响乐的表现力。

学情剖析四年级的学生仍是喜爱唱唱跳跳,对音乐知识和赏识课不是很感兴趣。

本课赏识的海顿的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力度有着亲密联系,整个作品使劲度变化来表现音乐,显现了海顿作品的独到魅力。

导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制了小路具,让学生在“敲一敲”、“听一听”、“比一比”的活动中,感受力度的不一样,认识常使劲度记号,为更好的赏识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经过频频的倾听,让学生熟习音乐主题,并能用打击乐器或能发作声响的各样动作,参加表现音乐的力度变化。

要点难点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

能用打击乐器或能发作声响的各样动作参加表现音乐的力度变化。

教课过程铺垫导入:(准备自制小路具)“敲一敲”、“听一听”、“比一比”1、请几位学生登台“敲一敲”,大家听听,声音个有什么不一样?(引作声音的强、弱)2、请一位学生,以小路具表现声音的强弱,从强到弱挨次摆列。

(引卖力度术语与力度记号)3、师敲击节奏,让学生听听,声音的强弱是如何变化的?(引卖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第1 页学生随老师拍击节奏,感觉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

(设计企图:指引学生认识力度记号,用直观的教具及拍手拍桌子、拍肩来感觉不一样的强弱力度,并用打节奏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为新课欣赏做铺垫。

)(二)新课教课过渡语:力度,用语言来说是很苍白,抽象的,也难以理解,只有在音乐中,我们才能更形象、详细地感觉到力度的表现力。

1、倾听《第九十四交响曲》片段听完后,说说感觉。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交响曲的魅力,特别是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材通过介绍该乐章的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他们对该乐章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能够欣赏并分析该乐章的音乐风格,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欣赏并分析该乐章的音乐风格,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章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章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4.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

2.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3.投影仪:用于展示乐章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4.教学PPT:包含乐章的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设备播放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提问学生对交响乐的认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乐章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对乐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乐章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告别与惊愕》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情感表达的钢琴曲,旋律优美动人,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作品,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对新的音乐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音乐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音乐家的事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学会演唱《告别与惊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告别与惊愕》这首歌曲,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

2.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的事迹。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奏《告别与惊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采用练习法,学生跟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家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告别与惊愕》的钢琴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介绍贝多芬:教师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3.学习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告别与惊愕》,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掌握歌曲的旋律。

4.歌曲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5.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提高音乐表现力。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家的贡献和歌曲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告别与惊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告别与惊愕》的歌曲,观察其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3课告别与惊愕湘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3课告别与惊愕湘教版
(课件)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评论或修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听《惊愕交响曲》
同桌交流
谈谈自己的感受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随着钢琴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随着力度的变化,乐段的结尾突强,唱出惊愕的效果。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综合

告别 与惊愕 交响曲 教案

告别 与惊愕 交响曲 教案

“告别”与“惊愕”教案【教学目标】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3.培养学生对古典交响乐的兴趣及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你们都认识哪些音乐家呢?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讨论说出。

二、新课教学:(一)听赏《告别》交响曲1、师:今天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就是海顿。

关于海顿,你们了解多少呢?(播放幻灯片,看海顿简介)那么海顿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慈祥的音乐家”。

(看幻灯片)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

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行。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

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

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

最后只留下了包括海顿在内的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

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2、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3、请同学们交流(乐曲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小)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优质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优质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课(音乐家故事)“告别”与“惊愕”》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海顿(1732-1809),世界著名音乐大师, 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一个贫穷的家庭,27岁 时担任艾斯台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任职达30 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乐,68首弦乐 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20部歌剧、13 部弥撒曲和4部清唱剧等。
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听众席上的绅士、淑女们也开始昏昏欲睡。
整个乐队爆发出强烈的合奏,似惊雷响起,那些 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 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
年轻时的海顿担任埃斯台哈 奇公爵的宫廷乐长,和乐师们一 起,常年住在公爵家里。天长日 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 敢言归。
怎么才能让公爵明白乐手们 思乡的心情?聪明的海顿想到了 一个绝妙的办法……
一天晚上,公爵和亲朋在大厅 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乐师们的演奏……
奏着奏着,有乐师轻轻吹灭为 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悄悄退 场了。
奏着奏着,又有乐师退场了。 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 静静地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 悄地离开了……
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 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 员——回家。
他的音乐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极大 影响,对于交响乐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 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音乐大师海顿才华横溢,名扬世界,粉丝遍地 ,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绅士、淑女、社会名流慕 名而至,音乐会热闹非凡。
然而,很多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 ,却常常打起了瞌睡,这让乐队的乐师们很不高兴 。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 。

“告别”与“惊愕”

“告别”与“惊愕”

欣赏《惊愕》教学目标:1、能简要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海顿的生平和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生问好!2、谈话:“音乐之都”大家听说过吗?在哪里?去过吗?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音乐之都——维也纳”旅行,愿意吗?请大家跟随摄像机镜头,开始我们愉快的旅行吧!(媒体播放维也纳视频)3、谈话:你觉得维也纳美吗?说说你的体会。

4、谈话:去维也纳旅行,导游通常会这样说:维也纳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传说中的金色大厅。

这里到处伫立着音乐家的雕像: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音乐神童——莫扎特;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还有被誉为乐圣、交响乐之王的贝多芬;以及海顿、勃拉姆斯、车尔尼、韦伯恩等等。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认识他们中的一位——海顿。

(板书:走近海顿)二、欣赏《惊愕交响曲》1、初识海顿谈话: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短文。

谈话:你觉得海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音乐作品数量巨大,而且件件是精品,精美音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故事,体会他的音乐。

2、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谈话:音乐大师海顿才华横溢,名扬世界,粉丝遍地,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绅士、淑女、社会名流慕名而至,音乐会热闹非凡。

谈话:然而,很多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这让乐队的乐师们很不高兴。

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

你们想听吗?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扮演那些昏昏欲睡的绅士淑女,教师扮指挥,我们一起重温200年前的精彩一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徐倩
【教材版本】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
【教学内容】
以《海顿的故事》为主线组织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的节选片段,感受交响乐的表现力以及乐曲的力度变化。

【教学目标】
1、在听音乐家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生平简介。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受交响乐的表现力。

3、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记住常用的力度记号。

【教学难点】
了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

师: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
生:学生讨论说出。

二、新课教学: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

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

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

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

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

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请同学们交流回答。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惊愕》交响曲,你们猜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你听了就知道了。

1、欣赏《惊愕》交响曲(片段)
师:原来这位作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

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

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

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

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

3、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4、哼唱主题
5、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随着钢琴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随着力度的变化,乐段的结尾突强,唱出惊愕的效果。

6、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7、了解力度术语
8、再次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思考:《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也采用了变奏的手法。

有的改变了节奏,有的改变了音区,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调式……你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吗?这个乐章最有变化的表现手段是什么?节奏?旋律?还是力度?
8、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1、介绍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

2、表现力度。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生平成就和交响曲的含义。

四、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音乐家海顿的两首交响曲,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有关于海顿的事迹呢?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海顿的作品和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音乐家海顿
——交响乐之父
作品力度
第四十五交响曲
《告别》弱(P)
第九十四交响曲
《惊愕》很弱(PP)——很强(ff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提示,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听赏兴趣。

无聊的交响乐也能静下心来听赏了,音乐知识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为孩子们今后的感受和鉴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生的听赏兴趣,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这堂听赏课,孩子们参与是非常积极的,在对力度的表现上也是非常的有兴趣。

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