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知识形成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习得阶段 (2)保持阶段 (3)提取阶段
(1)习得阶段:
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输入的新内容与原 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作用的两种方式:同化与顺应。 同化:新的学习内容被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新内容被原认 知结构同化。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
A、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自学回答:对数学学习有什么影响?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表征系统阶 段: 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符号性表征 强调理解的作用。 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强调学习过程 (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 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形成 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 供现成的知识。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 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顺应: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必 须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以适应新内容的过程。 (对应的教学阶段:复习与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2)保持阶段: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建立与原 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相应的教学阶段: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3)提取阶段:
解决有新情境的数学问题,完善数学认知 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相应的教学阶段: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按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有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
初中数学学习工作自我总结8篇
初中数学学习工作自我总结8篇篇1一、背景概述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科目。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锻炼。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我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方法、成效以及自我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工作。
二、学习经历及过程在初中阶段,我始终将数学学习作为日常学习的重要部分。
我对数学科目的态度是严谨而积极的,对待每一次课程都全力以赴。
在学习过程中,我遵循了以下步骤和方法:1. 课前预习。
通过预览教材,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学习。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随老师的思路,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3. 课后复习。
及时回顾课堂内容,巩固知识点,并做相关练习题加以实践。
4. 参与小组研讨。
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和解题技巧,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此外,我还参加了数学辅导班和数学竞赛活动,通过这些途径,我得以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数学能力。
三、学习方法及成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形成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重视基础。
我深知任何高楼大厦的建造都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因此我在学习数学时始终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我在学习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
3. 实践应用。
我努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4. 错题集整理。
我定期整理错题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我在数学成绩上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多次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四、自我反思及改进虽然我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足:1. 学习时间管理。
有时我会因为过于沉迷于数学题海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平衡各科学习。
2. 创新思维不足。
有效数学课堂从读懂学生开始——顾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发的思考
有效数学课堂从读懂学生开始——顾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引发的思考摘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是有效课堂教学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读懂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贴近学生的思维和困惑点,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读懂学生学习起点刘加霞教授指出: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仅仅解读好教材、读懂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学情、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找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连接点,才能教给他们需要的知识;读懂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才能真正成为有生命、有效的课堂。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如何直面学生的学情,顾志能老师做了很好的诠释,他超越教材直指数学本质,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如何真正读懂学生,实现有效教学。
一、找准学生学习起点,精准切入展开教学。
奥苏泊尔提出:“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只有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程度,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并精准切入,课堂教学才能更有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片断一:师:你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了解?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肯定是180°。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
生:我测量过。
生:我在书本上看到过。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三角形内角和180°”,这个事情你们相信吗?确定吗?师:请看,这个三角形内角和几度?(学生齐答180°)师:老师在这个三角形中加一条线,再把它这样移开,现在出现了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几度?怎样确定它们的内角和度数?(见图1)生:量一量。
……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上课前学生已经知道相关的内容和结论,这样的课,该怎么上?“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对于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内角和180°”这个结论在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得知,并且对这个结论孩子们已经深信不疑。
第四章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认知结构
学习者通过教师所激发起来的心理结构作用与外 界数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知识结构.----内 化了的数学理论;内化了的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 的积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数学技能的应用背景和 条件的概括). 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外在的数学知识结构 和学习者内在的心理结构.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把人类总体数学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 的过程. 知识结构: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数学知识结构是以最基本 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出发点逻辑地组织起来的. 认识结构:人在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 象,注意,记忆)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情感,意志,能力兴趣). 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习者观念的全部 内容.包括学习者头脑里的全部已有的知识,而且还有这些 知识的内部组织形式.
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并概括成系统合理安排复习借助直观形象和语言的作用加强数学记忆在发展中巩固知识数学迁移的一般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学习的迁移
第四章 数学学习过程
我们一般所说的学习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 的,也就是说,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一种 心理活动。对人类来说,学习是“知识经验的获得 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动机与数学学习 兴趣与数学学习 情感与数学学习 意志与数学学习 性格与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原则
动力性原则 遵循渐进原则 独立思考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4、博学详说,由博返约;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 8、获取反馈信息,纠正学习中的差错。
数学学习过程
天天好心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呢?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高感性认识,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议、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循源而学”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
第3期2024年5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3May 2024[收稿日期]2024-04-01[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实践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项目编号:202150001901A)。
[作者简介]李方红(1986-),男,重庆彭水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数学学科大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循源而学”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李方红(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 400013)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体悟数学的价值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三大待解难题。
解决之道在于让学生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爱上数学,“循源而学”应运而生。
它倡导顺着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源”与“流”而学,其核心内容包括循数学发展之源而学、循人生成长之源而学、循生存生活之源而学,体现为从数学学习走向人生成长、从人生成长走向完整生活,这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本“源”与“流”,是系列内化与外化、专与博、立己与达人、出发与归宿、基础与发展的自然生长、生发、生态过程。
“情境与问题、体验与实践、关联与综合、拓展与长程、创造与成长”是“循源而学”的五大设计与实施要义。
[关键词]循源而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3-0151-06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3 023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所有学问的灵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概述本教材共包含九个单元,涵盖以下主题:1、定位;2、退位减法(20以内);3、图形组合;4、100以内数字的认知;5、人民币的认识;6、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7、时间的认知;8、规律探索;9、统计学基础。
二、教学关键点与挑战1、100以内数字的认知。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三、教材设计理念本教材依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规定教学内容,结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编排。
教材结构旨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适应儿童年龄特征,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也保留了以往教材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在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和“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概念,能熟练数数100以内,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字,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能用数字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并进行基本的估算和交流。
(2)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计算100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加减,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解题策略,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活情境,培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能力,能用口头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6)掌握时间的读写,知道1小时等于____分钟,培养珍惜时间的观念。
(7)发现并理解给定图形或数列中的简单规律,培养对数学美的感知。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能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收集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图表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9)在数学学习中体验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精选5篇)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篇1探索小学数学的深度:我的学习与发现一、背景介绍作为一名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小学教师,我一直渴望深入探究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选择了《小学数学教与学》这本书作为我的学习伴侣。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我首先通过阅读理解了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开始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还积极参加了在线讨论,与其他数学教师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三、深度体验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引导下,我深入体验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逐渐明白,数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逻辑和推理,更在于如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收获感悟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总结,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
我期待未来的学习之旅,我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数学的无限可能。
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篇2以下是一份小学数学读书学习心得,供您参考:数学学习,从量变到质变读本学期数学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是自然科学,它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是其他任何科学所不能提供的。
纵观整个教材,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学习领域。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认知和综合三个阶段。
感知是指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感知和辨识,比如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数学对象的形状、大小等属性。
在认知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对数学对象进行了解和认知,形成了对数学对象的初步认识。
在综合阶段,学生通过类比、比较等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新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对象的认识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向认识数学的道路。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展示出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和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榜样,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学习的七个步骤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的七个步骤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学习,就能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数学学习的七个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第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是理解基本概念。
我们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字、运算符和数学符号等。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能够建立起对整个数学体系的认识和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掌握基本运算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掌握基本运算。
数学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基本运算符号,并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一些常见的计算技巧,如各种算术公式和特殊计算方法等。
第三步:学习解题方法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解题。
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列方程、建立模型以及使用图形等方式,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学习解题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第四步:做大量习题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方式。
我们需要做大量的习题,以帮助我们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做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基本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做习题还能训练我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第五步:积累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我们需要学会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和分析等方法,去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思想,提升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关注数学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我们需要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和作用。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心得感悟5篇
数学学习心得感悟1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
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
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首先要放正心态。
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
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
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
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
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
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荷兰数学家弗
来 登塔 尔 把 数 学学 习看 做 一种 活 动 。他反 复 强 调 : “ 学 习数 学 唯一 正确 的方 法是 实行再 创 造 , 也就 是 由 学 生 本人 把 要 学 的东 西 自己去发 现 或 创造 出来 , 教 师 的任 务是 引导 和帮 助学 生去 进行 这种 再创 造 的工
学 科 教 学 探 索
从 经 历 知 识 形 成 过 程 谈数 学 教学 的 有 效性
杜 晓 红
( 张家 1 : 3 市桥西 区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 张家 1 3 0 7 5 0 0 0 )
摘 要: 在 小学数 学教 学中 , 让 学生经历数 学知识形成 的再认 识、 再创造过程 , 可激发 学 习热情 , 深刻认识与 掌握数 学知识 , 提 升教 学的有效性。 但数 学教 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 程不是教 学 目标 , 而是提 高学 习效果的一种教
点,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信息和研究资源 。
案例 二 : “ 分数 的初 步认 识 ” 。
探索圆周长的过程并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积累数 学活 动经 验 。本 节课 的教学 目标 是 :① 在观 察、 测量 、 讨论 等 活动 中经历探 索 圆的周 长公 式 的过
“ 分数” 是传 统教材 和课 标教 材都 十分 重视 的 内
方法 一 :
团
方
一
4个 月饼 平 均 分 成 2份 , 怎 样公 平 ?选 择 哪种
合适 ?
O O 0 0
oO。
o
团
\O O O O
学 生从这 里理 解 了平均 分 的含 义 。接着 让学 生
方法 三 :
数学的学习原理
数学的学习原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学习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理性严密的学科,它的学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习原理,并给出一些学习数学的实用方法。
一、数学学习的认知原理数学的学习需要基于一定的认知原理,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可以遵循以下认知原理:1. 大脑的计算能力大脑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工具,了解大脑的计算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大脑进行数学学习。
大脑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会通过认知过程进行信息的处理和转化。
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2. 悉知结构与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是一个由概念组成的体系,建立数学概念的正确认知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要善于运用悉知结构,将各个数学概念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3. 理性思维与推理能力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应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可以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此外,数学的学习也需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数学学习的实践原理数学学习不仅依赖于认知原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学习的实践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题目练习与习题解析在数学学习中,大量的题目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解决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理解概念并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需要及时进行思考和解决,通过习题解析来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2. 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当我们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时,数学学习将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和巩固阶段。
准备阶段
是指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前对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准备。
这个阶段包括
了对数学基本概念的预习和了解,对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明确等。
学习阶段
是指个体在实际的学习中,通过教师指导和课堂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通过听课、做题等方式来获取和理解数学知识。
巩固阶段是指在学习完成后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进行复习和练习,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运
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数学学习的具体过程中,还有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
好地学习数学。
首先是理解做题思路,学会归纳总结数学方法和规律,从
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是培养数学思维,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
性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合理安排
学习时间,加强数学练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数学
运算和解题能力。
此外,还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交流
来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激发个体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是个体对数学知识和思维
的组织和构建。
而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和巩固阶段,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过程,而且是真 正意义上的再创造(主观意义上,非客观意义上):学生 从事对数学知识的提炼和组织--通过对低层次活动本身的 分析,把低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经过提炼和 组织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再把数学放 到现实中去加以使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获得经验、对 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至关 重要。
认知结 构锥形
初步形 成新的 数学认 知结构
输出 阶段
形成新 的数学 认知结 构
预 期 的 目 标
相互作用阶段(理解阶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在学生有了学习需要和一定的知识准备之后,学生原 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发生作用,并以同 化和顺应两种基本形式,进入相互作用阶段。
实质是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数学知 识和经验去解释新的数学知识及揭示其内在的性质。
知识结构
(客体)
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
认识结构
(主体心理)
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结构
(知识+组织)
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①知识结构
数学内容及其组织形态(外在之物—客体) 知识结构是指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所连结而成的整 体,它包含两个要素: ①最基本的知识; ②其它知识与最基本知识的联系.
例:初中阶段关于方程和方程组的知识 结构 (1)最基本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一 元二次方程。 (2)其它知识与最基本知识的联系: 以换元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为中 介,将各类方程和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 多元方程(组) 高次方程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化”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化”[摘要]: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过程性,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这一点,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经历体验探索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与研究突显出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应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过程化的目标要求呢?一、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型城市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
校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决定了数学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拿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关键。
可采用如下的方法体现全过程:首先,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来,自己想办法求它的面积。
学生有的量边的长度,有的画方格,有的用剪接的方法,从而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其次,采用多媒体分两步延时一个不断变化的平行四边形,第一步演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逐渐延长,另一组对边及夹角不变,从而感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有关。
第二步演示各边长度均不变,相邻两边夹角由小到达变化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和两边的夹角大小有关,而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
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数学思维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认知阶段、发展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阶段。
1. 认知阶段在认知阶段,儿童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
他们学习数的概念、数的排列与比较等基础内容。
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儿童能够初步理解数学的作用和意义。
他们逐渐形成了简单的数学思维,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常见的问题。
2. 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儿童逐渐掌握了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他们开始学习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
同时,他们也开始接触算式的表示形式,学会运用代数符号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数学思维逐渐发展为具有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数学模型、图表等形式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3. 创新阶段在创新阶段,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为创造性思维。
学生开始学习几何、概率、统计等更高级的数学领域。
他们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构造证明等方式进行数学思考。
在创新阶段,数学思维不再局限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是能够在多种数学领域中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基础的认知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创新阶段。
通过逐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和挑战。
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对个人的智力发展、创造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游刃有余,做到灵活应对,做到游刃有余。
数学学习的视角从多个角度解读问题
数学学习的视角从多个角度解读问题数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头疼的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从多个视角出发,对数学学习进行解读,或许能够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和容易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数学的实际应用、历史角度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来解读数学学习的问题。
一、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日常的购物计算、理财规划到工程建设、数据分析等,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日常购物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商品的折扣、税收等。
这些计算需要运用到数学中的百分比、比例等概念。
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另外,数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数学为我们提供了描述物体运动、电磁场变化等现象的工具,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加有动力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数学的历史角度数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就开始进行数学的探索和研究。
从埃及的金字塔测量到中国的古代算盘发明,再到希腊的几何学和印度的代数学,各个文明都为数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的优美之处。
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符号的堆积,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我们与古代数学大师们的对话和交流,从而继承和发扬数学的精髓。
三、思维方式的变化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发展我们思维方式的过程。
数学要求我们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思考方式。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时,我们需要根据方程的特点进行分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解决其他问题时也同样适用,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和高效地思考。
此外,数学学习还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数学学习的步骤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
数学学习的步骤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学习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然而,只要能够正确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步骤,就能够轻松地提升数学水平。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为大家梳理数学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一、学习基础概念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基础概念的掌握。
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前,我们应该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有所了解。
比如,整数、分数、小数、代数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是参加数学辅导班等方式,系统地学习这些基本概念。
然而,光是掌握基础概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题目,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掌握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幂运算、开平方等。
掌握了数学运算,我们才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推理。
在学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规律和实践操作来掌握不同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学术论文,深入理解各种数学运算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三、学习数学定理和公式数学定理和公式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定理是经过证明的重要数学命题,而数学公式则是根据数学定理得出的结论。
学习数学定理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和推理过程。
在学习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数学教材和研究论文来进行学习。
我们可以先从基础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入手,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更为复杂的数学定理和公式。
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实践科学研究等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总结:数学学习的步骤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数学知识的形成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
摘要: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三个环节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来看,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生动有趣、多变、复杂的。
从数学知识的形成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特点;个性;重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
在数学学习中,充满着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其过程也是一个奥妙无比、有趣、多变、复杂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知识形成中全面了解、读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从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及特点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掌握这三个环节。
1.感知
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
它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其
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知基础。
2.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解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弄清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和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理解。
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掌握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充满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原动力。
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知识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例如:某校120名三好学生去省科技馆参观,中巴车每辆限乘24人,租金185元;大客车每辆限乘36人,租金235元。
怎样租车花钱最少?
方案一:
120÷24=5(辆) 185×5=925(元)
方案二:
120÷36=3(辆)……2(人)
3+1=4(辆) 235×4=940(元)
方案三:
24×2+36×2=120(人)
185×2+235×2=840(元)
此题正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2.在多样化活动中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作图、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形象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儿童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决策略,实现数学知识“再创造”,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
5.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工具或手段、多样化的解题途径或方法,允许答案不唯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从数学知识的形成读懂数学学习过程
(一)重视数学学习活动,从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
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激动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然后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这样的活动,学生很快就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是面积等于底×高。
2.多布置课外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
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空间,布置一些数学课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如,在学习“什么是周长”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围一围桌面、电视机屏幕等,亲身体验周长的含义。
学生从课外数学活动中,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重视数学知识应用,从中读懂数学学习过程
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都必须到生活实际中去实践,去运用,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中的快乐。
如,在教学完“认识时间”后,让学生分组演示学具钟面,拨上学时刻、放学时刻、父母的上班时刻等,既巩固了“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个性差异,从中读懂不同的数学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个性得到发展。
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就有这一样一道题:下图空白部分是个正方形,阴影部分是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有困难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理解了整个长方
形面积减去正方形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也会用mn—n2来表示。
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以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个体差异,从中关注不同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让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生活,从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把握数学学习过程,会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亚.构建良好的数学认识结构的数学策略.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2]张春莉.读懂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研究.小学数学:数学,2011(7/8).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梅山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