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视觉词汇隐喻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视觉词汇隐喻研究综述
摘要:作者通过对国内视觉词汇隐喻研究进行调查,发现视觉词汇隐喻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研究,英汉视觉词汇对比研究。
关键词:视觉词汇隐喻国内相关研究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基本认知机制。隐喻是不同领域内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语义延伸,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本质上就是以一种事物体验另一种事物,即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通过隐喻,我们能够以一个经验域理解和认识另一个经验域,从而建立起概念系统。
一、视觉的特点
隐喻植根于体验,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在这一认知活动中,知觉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人类心智和概念系统的重要源泉之一。而视觉是知觉之首,是最高级的知觉活动,只有视觉才有助于获得真理。赫拉克利特说过:眼睛是比耳朵可靠的见证。心灵的欲望是求知,而求知的工具主要是眼睛,视觉最直接,最容易获取,我们睁开眼睛所获得的信息是听觉、嗅觉等其他知觉无法比拟的。同时,视觉的主动性也最强,在很大程度上视觉可以由人的主
动认知控制。面对纷繁的外界和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人的视觉范畴包含光源、观察者的视觉感知、被观察事物的视觉特性等多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范畴。
二、国内相关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英语学者译介的推动,隐喻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近些年视觉词汇隐喻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视觉隐喻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研究和英汉视觉词汇对比研究。
(一)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
国内对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多集中在视觉域范畴向非视觉的思维、感情等范畴的映射,其中以陈佳为代表。陈佳选取了85个英语视觉常规隐喻表达,对英语和汉语中视觉词的常规隐喻用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实体的视觉源范畴向非视觉的思维、[1]感情、态度等范畴的映射,而且这些隐喻表达由于人们反复长期使用已成为常规用法固化在语言中,得出汉语和英语的视觉常规隐喻表达具有较明显的系统性。
此外,余红卫循着英汉两种语言隐喻性视觉词汇语料的轨迹,探析了隐喻认知系统的路径,即一个由五个认知层面组成的“树形”层级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是:文化—身体经验—意象图式—概念隐
喻—隐喻表达。指出隐喻性思维成为词义进化和延伸的重要理据,它还连接起语言、认知和身体经验。这种隐喻认知模式层层架起从基本具体经验到高级抽象经验之间的桥梁,并在语言层面留下了轨迹。曾玲玲在对英语和汉语视觉域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论证中得出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的结论,即从视觉域(属身域)向思维、情感、态度(属心域)投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
(二)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研究
在词义鉴别方面,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从动作和结果的角度对“看”和“见”做了区分,指出“看”表示视觉动作本身,而“见”或“看见”表示动作的结果,两者不能换用。
韩玉国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相关的语法化
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视觉的自然特性,物质力量和检测作用将视觉与心智联系在一起。
缑瑞隆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进行了分析和描写,提出了“眼是智能”、“看是获取知识”、“看是施控”、“看是对待”、“明白是理解”、“模糊是不理解”的隐喻关联,体现了由初级神经活动向高级精神活动发展的轨迹。
张云在其硕士论文中,对视觉动词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历时的考查,提出了“看”的义项是递增的过程,而“见”的义项则是一个递减的变化。她还对两个词的语法特征和带宾情况进行了描述。
(三)英汉视觉词汇对比研究
在汉英视觉词汇对比研究方面,陈佳从认知的角度入手,对英汉视觉词的常规隐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语言的视觉常规隐喻表达均反映出从具体的视觉范畴向非视觉的思维、感情、态度等范畴的映射,提出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相似的认知过程。吴新民对汉英常用视觉动词词义演变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汉英在视觉域的概念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汉英两个语言民族在以视觉体验为基础的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上既有较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文化特点。伍艳萍对英汉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词语的语义变化是从一个具体的语义域向另一个抽象的语义域投射的过程。
还有很多学者以具体的词汇分析英汉的隐喻对比。黄碧蓉在其博士论文《人体词语语义研究》中对“眼“和“eye”进行了语义对比研究。她使用了权威的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和《汉语大辞典》,将其中的义项进行了分析,提出“眼”和“eye”的转义都以其基本义为核心,围绕其形貌特征和视物功能特征经辐射而形成,不同的是汉语更加注重形貌取象,而英语的形貌取象和功能取象则大致相当,显示了不同民族间词义认知取象的差异性。
覃修桂对比了英汉语中“眼”的概念隐喻。研究的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共享了“眼”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所各自独有,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思维层面上存在的同一性及
差异性。大体说来,“眼”的投射范围包括知识、情感、社会、关系和形状/时间域。同时,他对比分析了光明概念和黑暗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发现明概念的隐喻投射范围也主要集中在智力、情感、社会关系等概念域上。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通过对目前所了解的国内外视觉隐喻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视觉隐喻已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语料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但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重要议题虽有论及,但也只是避重就轻,没有深入的分析,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虽然有学者对视觉词汇向其他领域的投射中也涉及感官见的
投射,但没有深入阐释。
总体看来视觉域向其他感官域的隐喻投射研究成果不太深入,也不够系统,有待更多学者的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
[2]陈佳. 英汉视觉常规隐喻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3]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
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