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二、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
1、与心室肌细胞的区别
① 2期电位历时较短
② 3期复极结束时膜电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最大 复极电位
③ 4期膜电位不稳定,具有自动除极的能力
1
0mv
2
阈电位 最大复极电位
0
3
4
2、形成机制
0~3期:同心室肌细胞 4期:Na+内流逐渐增强,K+外流逐渐衰减,能够 自动发生除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爆发新的动作电 位。
➢ 一个段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心室各部
分均处在去极化状态
1、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 B.前者有较小的幅度
√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E.前者有超射现象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 Na+内流,K+内流 B. Ca2+内流,K+外流 C. K+内流,Ca2+外流
产生一次新的AP 原因: 大部分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
3. 超常期: 时间:复极至-80mV → -90mV 特点: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产生一个新
的AP 原因: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且膜电位与
阈电位间差距小
注意: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虽能产生AP,但 因钠通道尚未完全恢复,所以产生的AP幅度 和速度较小,时程较短,兴奋的传导速率较慢。
心室肌 ( 1m/s )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 房-室延搁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使 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收缩,避免心房和心室 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 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人工刺激或病理性 刺激,可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期前兴奋) 和收缩(期前收缩),其后常伴有一次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代偿间歇)。
56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全或无”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53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 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 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 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54
55
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0期 复极达-60mV),相 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期
K+ Na+
Ito通道: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
成 分 为 Cl- , 现 在 认 为 Ito 可 被 K+
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
吡 啶 ) 阻 断 ,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Hale Waihona Puke K+。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36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二、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心室舒张搏末出期量容积×100%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③20mmHg以上, 平或轻度下倾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V回心血量↑ 初长 度↑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蛋 白位点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的 数目↑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心室肌抗过度延伸的机制:
富含连接蛋白,具有强 黏弹性 富含胶原纤维 肌纤维交叉排列 最适初长度时静息张力 大
异长自身调节(Staring机制) 通过心肌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 缩强度变化,继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意义:维持心输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平衡,防止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度的改变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1.前负荷 (1)定义: (2)前负荷=
心肌初长度 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房舒张末期压力
(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骨骼肌
心肌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生理学血液循环大全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大全PPT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第三节
心脏的泵功能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第五节
特殊器官循环
.
1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 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循环系 心脏 统组成 血管
血循环的动力,泵 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
.
2
.
3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6
心室肌和窦房结. 动作电位模式图
7
(一)静息电位
形成原理与骨骼肌和神经 纤维的静息电位相似
静息状态下 内向整流钾通道 IK1(开放, K+外流) 钠内向背景电流
静息电位初于开放, 去极化-20mV以上, 通道几乎堵塞,外流
量几乎为零
IP(少量内流)
.
8
(二)动作电位
❖ 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
❖ 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
Slow
Fast
说明:形成它们的离子流的基础. 不同
9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特点: ①复极过程复杂 ②持续时间长 ③升降支不对称
.
10
1 2
0
3
去极化达阈 电位,通道快
速激活,也启
动失活过程
4
去极化过程:
去极化过程:
膜电位去极化到 -30~-40mV时激 活,但迅即失活.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南华大学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南华大学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 前负荷对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可通过心室功 能曲线进一步说明:
左段:较陡。表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前负荷时, 搏功随初长度↑而↑。 中段:稍平。说明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但对搏 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张力(过 度前负荷)的特性,保持搏功基本不变。 (与骨骼肌的前负荷-张力曲线不同!)
• 左心室每搏功(J)≈(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 mmHg) ×13.6(mmHg换成mmH2O ) ×0.001(mmH2O换成mH2O ) × 搏出量(L)×9.8 (1公斤=9.8牛顿) • 设平均A血压92mmHg,左心房平均压6mmHg,搏出量70mL: • 左心室每搏功(J)≈(92-6)( mmHg) ×13.6(mmHg换成 mmH2O ) ×0.001(mmH2O换成mH2O ) ×0.07(L)×9.8 (1公 斤=9.8牛顿) • 左心室每搏功(J)≈86 ×13.6 ×0.001 ×0.07×9.8 ≈0.8023456 (J,焦耳) P92
房缩0.1s 房舒0.7s ; 室缩0.3s 室舒0.5s
• 心室舒张期的前0.4S,为全心舒张期. • 心率↑↑→收缩期↓,舒张期↓↓→充盈↓, 不利于心肌供血、休息和长时间的工作.
• (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 P88 • 心室的泵血功能比心房的泵血功能 更重要.(如心房纤维性颤动) • 以左心室为例,学习心脏泵血的过 程和机制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P92
• 心力贮备 (心脏射血功能的贮备) • 概念:机体代谢增强时,心脏增加(每分)心输 出量的能力(潜力)。 • 例: (1)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6L; (2)大强度体力活动时,心输出量可大于20L; (3)心力贮备=20L- 6L = 14L • 年老体弱者,心力贮备下降。 • 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心力贮备下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结(右侧)、房室交界(左侧)、房室束、
心房/心室肌
ppt课件 4
正性变时作用:窦房结细胞, Ica和If电流↑ ,4期舒张 去极化速率↑,心率加 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 0期去极化速率↑ ,传导↑。 正性变力作用:肌膜和肌浆网Ca2+通道开放↑,心肌收缩能力↑ 。
右侧交感神经以变时作用为主,左侧交感神经以变力作用为主。
ppt课件 13
(三)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
心血管反射主要感受短时程、快速血压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① 传入和传出神经:
A. 传入神经:
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B. 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和支配血管 的神经
ppt课件 14
② 反射路径 动脉血压↑→动脉管壁被牵张↑→颈动脉窦/主动脉 弓压力感受器↑→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舌咽/ 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心交 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 →心肌收缩力↓,心率↓,
在生理学中,将控制心
血管活动的相关神经元集中
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
ppt课件
12
1.脊髓心血管运动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心血管中枢。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核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核部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最高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下丘脑 ·大脑 ·小脑
ppt课件 9
· NE与α1型受体结合能力强于β1型受体,因此缩血管神经
纤维兴奋时主要引起血管收缩。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称为 交感缩血管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血管舒张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血管紧张素Ⅲ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
醛固酮
保钠排钾
血 压 回 升
循环血量↑
血Na+↓ / 血K+ ↑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
颈动脉窦 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 迷走神经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神经 Ach ↑+ M受体 心脏
心交感神经
NE↓-β1受体
心脏
交感 缩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神经 血管平滑肌
NE↓-α受体
延髓心血管中枢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Ⅰ通过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作用强,主要表现 :①直接促进全身微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
增大;促进静脉收缩,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故使血压升高。②作用于交感缩血管中枢, 使其紧张性加强,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③促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 上腺素,增强交感缩血管效应,使血压升高。④与血管紧张素Ⅲ共同刺激肾上腺皮质球 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 用,使血量增多,动脉血压上升。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髓质激素及RAAS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对比
作用
肾上腺素(Adr)
对心脏的作用 β1受体
对血管的作用
临床应用
Adr+β1受体 → 心率加快 心内传导加速
心肌收缩力加强
Adr+ α受体→血管收缩 (皮肤、内脏血管)
Adr+β2受体→血管舒张 (心、骨骼肌血管)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Action potential in purkinje cell
48
TP
Na+(If) K+(Ik)
49
(三)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50
mv 0
-40 -70
Action potential in sinoatrial node(P- cell)
51
波形特点:
1.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TP(-40mV)均高于浦氏细胞
2. 无明显的超射
3. 除极幅度小(70mV), 但除极时程长(长达7ms)
故称为慢反应细胞
4. 无明显的1, 2期 5. 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
7
C AB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8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9
瓣膜的关闭,血液的冲击+心肌收缩产生的振动
心音
二尖瓣关闭
产生第一心音,S1 收缩期的开始
特点: 调低,持续时间长
主动脉瓣关闭
产生第二心音,S2 舒张期的开始
特点: 调高,持续时间短
10
室缩 房压< 室内压 <动脉压


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systole 0.05s
3
血管生理
心脏射血后,血液如何从 动脉经静脉回到心脏?
动脉、静脉血压的 形成和影响
在毛细血管中,是怎样进行 (物质交换)的
微循环与组织液 的生成
心血管活动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4
心脏活动的三个周期
心电周期: 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ppt课件
心动周期:定义?与心率的关系?特点? 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泵血过程可以分为几个
时期?各期室内压与心室容积怎样变化? 3.推动血液在心房、心室以及主A之间流动的主要
动力是?是什么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 4.心音是什么?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差别。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3)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细胞的生物电有何特征?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8
期待您的关注,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1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要 内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2
第一部分 心脏生理
主(一)心脏泵血 要 (内 容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3
心脏泵血
泵血过程 泵血功能的评价 影响因素 泵血功能的储备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5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自学导引:
1.搏出量和射血分数? 2.心输出量和心指数? 3.每搏功和每分功?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6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自学导引:
1.心肌收缩的前负荷是什么?心肌的异长自身调 节是指? 2.心肌收缩的后负荷是什么?它对心脏泵血有何 影响? 3.心脏泵血功能的等长调节是指什么? 4.心率是怎样影响心脏泵血的?
生理学-血液循环(心脏泵血)
7
即将说再见
1.请你归纳、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2.预习第二部分: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有何特征?是由 什么离子的流动产生?钠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循环
肺动脉
右心室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D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 2.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 D ) 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B.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C.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 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血液发生的变化 静脉血
右 心 室
动脉血
血液在哪发生变化 肺部毛细血管网
思考1、它们有先
后顺序吗?
血 液 循
2、谁将它们连在 一起? 3、血液循环的动 力是什么?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

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

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
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
动力来自心脏。于是组成
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途径。
他通过计算血液量推断血液必然 是循环不已的。如果心室容量为56.8 克,心跳每分钟72次,则1小时由心脏 压出的血液为(72×56.8×60)245376 克,合540磅(约合245千克),相当 于人体重量的3、4倍,由此断定血液 在体内必然是循环的。
小活动:验证哈维猜想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1. 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哈维
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 和胚胎学家。
他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彻 底否定了统治1000多年的盖仑关于心 血运动的错误看法,为近代生理学和 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动 脉 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
血 管 生 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 官 循 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一、心动周期
(一)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二)时程:T∝1/f=60s/75=0.8s 房缩 0.1s 房舒 0.7s 室缩 0.3s 室舒 0.5s
(二)心室肌RP和AP的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
(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2)机制:=K+平衡电位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 [K+]o=28∶1 [Na+]i <[Na+]o=1∶13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Na+=100/1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 到K+平衡电位。
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机制,可通过心室功能曲线 进步说明: 左 中 右 左段:较陡。心功
正常工作段:表明初 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前 负荷时,搏功随初长 度↑而↑。
中段:稍平。说明
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 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
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 延伸的特性,保持搏 功基本不变。
心肌收缩性
前负荷
神 经 体 液 调 节
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
充盈时程 静脉血回流速 剩余量
后负荷
每搏出量


每分输出量

压↑
心力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 的能力。 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 心率贮备 组成 搏出量贮备:
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 ∧ 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
变),而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实现调 节每搏输出量的内在特性。 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 节作用。 收缩能力↑:NE→β受体 → cAMP↑→Ca2+ 通 道 开 放 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2.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 念 :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 概
随着心室内血 液的充盈,心室与 心房、大V间的压力 差减小,血液流入 心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V 的血液经心房流入 心室;后半期为心 房收缩期的挤血入 心室。
小结:
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 心脏缩与舒(主要矛盾) 压力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 血液进与出 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心舒末期容量↑) 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 → 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 心肌初长度↑ 的现象。 → 特点:调节范围小 (∵ 心肌初长度 ≯2.25~ 心肌收缩力↑ 2.30um)。 →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 心搏出量↑ 搏输出量。 → Starling定律: 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
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 0期:
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70mV激活,-55mV 失活,持续1-2ms,特异性强 (只对Na+通透),阻断剂(TTX), 激活剂(苯妥因钠)。
复习思考题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瓣膜的状态有何变动?其 变动的机制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2.在心脏收缩、舒张过程中,何部位、何时其压力 最高?何部位、何时期压力最低?并说明理由。 3.说明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4.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 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 (原理)。 5.说明心排出量的调节,并简述其机制。 说明评定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6.为什么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三)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 →→心舒期↑ ④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 动的指标。
心率 40 75 150 心动周期 1.5 0.8 0.4 室缩期 0.35 0.30 0.50 室舒期 1.15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
→ 心房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
(二)心室的泵血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
四、心泵功能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意义: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因与心 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③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 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④后负荷:后负荷↑ → 等容收缩期延长 → 射血期缩短 → 射血量→
三、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
特 音调低沉(勒) 音调高清(哒) 音调低浊 音调低沉 点 持续较长 持续较短 持续短 持续较长 心室肌收缩和 动脉瓣关闭; 心室充盈减 心房强烈 成 房室瓣关闭的 射血突停导致 慢,流速突 收缩,挤 因 振动;射血大A 大A和心室壁 变导致室壁 血击撞室 扩张及产生旋 振动。 及瓣膜振动。壁。 涡。 标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开始舒张 快速充盈期 房缩强烈 志 (心尖区) (动脉瓣区) 末(心尖) 意 心室收缩力与 义 房室瓣功能状 态 动脉瓣功能状 部分健康青 部分老年 态 年 和心舒末 期压力高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一)心房的泵血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右房↑4-6mmHg) (左房↑6-7mmH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房室瓣开放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
几个世纪以来,生理学家一直认为心脏是泵血的 装臵,近些年来,生理学家认识到心脏除有泵血功能 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心钠素、抗心率失常肽、内源 性洋地黄素等。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70岁一生泵血160000m3。 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 血功能的必要条件,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 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 和电生理特性。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变 异: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运动、 情绪激动、怀孕时);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 出量约低10%。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 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3.0~3.5L/min.m2 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4L/min.m2以上);以 后随年龄增长而渐降,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一)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的O期去极化速率和4 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将心 肌分为: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慢反应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④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其4期无 自动去极化。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①其时程长短与与肌缩 力、后负荷有关:
肌缩力→→等容收缩期↑
后负荷↑→等容收缩期↑
②房室瓣、动脉瓣处关 闭状态;
③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 最低; ④室内压上升速最快。
(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
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 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②用时少(≈收缩期 1/3),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

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三)心脏作功量
因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 部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在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心脏要射出等量的血液, 动脉血压高者的心脏就必须加强收缩。 因此,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 泵血功能更全面。 搏 功=搏出量×1/103 ×(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 ×13.6

心室舒张前期
特点:①用时长(≈收缩期 2/3),射血量少;②因外周血 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 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 压略>室内压。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