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20.乡下人家

一、注音

檐()饰()捣()谐()

多音字注音、组词:

冠:①()()②()()

二、词语

pénɡ jiàfēnɡ qùzhuānɡ shìshùn xù

zhào lìqiáo jiàn shuài lǐnɡmì shí

dǎo yīxiànɡ wǎn ɡuī cháo héxiéxīnkǔ

jīɡuān huādàlì júcuī mián qǔ

fánɡ qián wū hòu tiān ɡāo dì kuòyuè mínɡ rén jìnɡ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有的是多选)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4.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四、选填关联词语

不论……不论……都……即使……也……倘若……那么……虽然……但……

1.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

2.们的屋后()有一条小河,()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

3.()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4.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1*.牧场之国

一、注音

镶()嵌()骏()膘()

垠()爵()悠()畜()

多音字注音、组词:

模:①()()②()()

圈:①()()②()()

二、词语

mù chǎnɡzhuān zhùduān zhuānɡsī rónɡ

xiānɡ qiàn jùn mǎzhē yǎn fēi chíchén mò

shǎn shuòwēi ruòjí mù yuǎn tiào

biāo féi tǐ zhuànɡliáo kuò wú yín yōu rán zì dé

chénɡ qún jié duìmò mò wú yán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

比喻拟人排比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

爵。()

5.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6.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2.古诗词三首

一、注音

蚕()昼()耘()

塞()箬()笠()蓑()

二、词语

cán sānɡyún tián bái lù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四、默写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23*.麦哨

一、注音

畔()兜()穗()裹()

嚼()肺腑()撩()

多音字注音、组词:

应:①()()②()()

和:①()()②()()

二、词语

lüèɡuòhú pàn chèn shān jīnɡ yínɡyīn fúzhāo hu qīnɡ liánɡfèi fǔmài lànɡ

hónɡ pū pūé huánɡ nèn lǜ

yá bāo chū fànɡcǐ qǐ bǐ luò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

比喻对比排比

1.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语文园地六

一、修辞手法

1.不光是我,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摆。(改为拟物、拟人句)

2.不再枯萎的小白菊,慢慢地变得挺立了。(改为拟人句)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走来走去。(改为拟人句)

二、默写《日积月累》:

20.乡下人家

一、注音

多音字注音、组词:

冠:①(ɡuān)(鸡冠)②(ɡuàn)(冠军)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有的是多选)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拟人)

4.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排比、拟人、比喻)

21*.牧场之国

一、注音

多音字注音、组词:

模:①(mó)(模仿)②(mú)(模样)

圈:①(quān)(圆圈)②(juàn)(牛圈)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

比喻拟人排比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拟人)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比喻)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比喻)

5.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排比)

6.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22.古诗词三首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答:山坡原野一片葱茏,河流倒映着天光;杜鹃声中,春雨如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答: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靠近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答:西塞山前白鹭自由地飞翔,桃花夹岸的江水中鳜鱼肥美。

23*.麦哨

一、注音

多音字注音、组词:

应:①(yīnɡ)(应该)②(yìnɡ)(答应)

和:①(hé)(和平)②(hè)(应和)

三、修辞手法(选择填空)

比喻对比排比

1.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对比、比喻)

语文园地六

一、修辞手法

1.不光是我,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摆。(改为拟物、拟人句)

答: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2.不再枯萎的小白菊,慢慢地变得挺立了。(改为拟人句)

答: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走来走去。(改为拟人句)

答: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直接写得数。 1.0.53+=2.7.6-6.7=3.5.+1.6=4.3.26-1.6=5.3.82+2.24=6.7-3.44=7.6.82+1.34=8.3.5+2.4=9.6.6+5.1=10.7.7-3.7=11.5.4+6.6=12.7.25+1.75= 二、填空(用小数表示结果) 1.5米7厘米+45厘米= 2.8元4角7分+5元6角= 3.3吨50千克+650千克= 4.4吨50千克-2吨70千克= 三、计算,并验算。 1.+=2.10-= 3.+=4.-= 四、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38.67+68.23+45.8 2.98.2-37.18-10.82 3.56.23+31.07-54.1 4.32.6+58.04+61.96 5.100-(28.4+32.05) 2.一支修路队要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64.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8米,第三天比前两天总数少

10.4米,第三天修了多少米。 3.一辆卡车运化肥,第一天上午运了吨,下午比上午我运了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了吨,此时已全部运完。这批化肥有多少吨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提高题)四年级3个班共有图书197本,二班比—班多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三个班各有多少本 2.(情境题)大西洋平均深度为3.627千米,印度洋平均深度比它深0.27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比印度洋深0.131千米,太平洋平均深度是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3.(竞赛题)甲、乙两数相差450,如果把甲数末尾的0去掉,就和乙数相等,求甲、乙两数的和。 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略 二、1.5.52米2.2.87元 3.3.7吨4.1.98吨 三、l.13.232.0.433.75.854.1 4.8 四、1.152.72.53.23.33.24.1 52.65.39.55 19.7+19.7+0.5=39.9(吨) 1.解析:可以以二班为标准。 一班比二班少5本,三班比二班少14本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万年牢》教学设计

第6课《万年牢》教学设计 邢台县宋家庄完小李圆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老师哼唱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

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二、初读感知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三、深入探究 (一)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期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整理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整理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丽。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花盆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暗红的,十分好看。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 2、用“——”画出表示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的词。 3、这段话写公园的景色很美丽。主要写了地上的______和花盆里的______十分好看。 小树苗,排队走,绿化祖国忙不休。走到马路站两旁,撑起绿伞在街头。走到田野站风口,挡住风沙保丰收。走到沙漠站稳脚,沙漠一片绿油油。走到荒山安下家,座座荒山穿绿衣。 1、小树苗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小树苗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小花猫的一双小耳朵直竖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它的嘴边有八根胡子又细又长又硬我知道那是用来量老鼠洞口大小的小花猫全身长满了黄一道,黑一道的花纹。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上面长着五个像鱼钩一样的小爪,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它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来回摆动。白天,小花猫总是爱睡觉,嘴里还不停地打呼噜。一到晚上,它就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象在侦察老鼠的活动。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花猫。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小花猫的尾巴是___________,眼睛是___________,胡子___________。 3、写小花猫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1、这段话有______句。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动物的______的作用。 3、请用“——”画出啄木鸟舌头的作用。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是__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是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1、在介绍农家别有风趣的装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装饰”本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这里采用而来对比的手法。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把农家小屋装点得色彩明丽,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2、作者为什么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 答:它们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简单,那样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 3、“探”改成“长”“冒”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竹笋想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让人感觉到竹笋的无比可爱。其他两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写鸡群觅食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再现了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画面。 5、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此处表现了小鸭子怎样的情态? 答: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6、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特点? 答: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边享用晚饭,便闲话家常,好不惬意。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闲适。 7、秋天到了,纺织娘……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拟人。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衬托了秋夜的祥和美丽。 8、作者描写了哪些乡村美景? 答:作者描写的景物主要有: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觅食的鸡群,嬉水的小鸭;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 声甜蜜地进入梦乡…… 9、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文章是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从“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株竹”“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秋天到了”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第二十二课《牧场之国》 一、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课内理解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的独特之处。 2、写牛吃草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万年牢》

《万年牢》教学反思 圪崂小学张金华 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啊?《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学生也甚是配合,很快的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课文顺利的讲完了。为了让学生能

够更好的理解,我给学生读了两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和学生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之后为了进一步的深挖,我提出了你们身边是否有父亲这样的人?这一次同学们竟然沉默了,他们眉头紧锁。这时,一个同学打破了宁静,我高兴的把他叫了起来,他大声的说:“前几天我看电视,我们吃的牛肉都是假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小脸立刻生动了起来,都高高的举起了手。“我看了电视,我们吃的肉都是注过水的!”“几天前,我看电视上有人买的核桃里面是水泥!”……真没想到,竟然成了一场控诉大会了。 我没有让他们再说下去,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例子在现今社会真是数不胜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他们指引到正确的轨道上,小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做好小学生应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又开展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怎样学会诚实,做到诚信。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 (2)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二) (一)神圣的跪拜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一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拜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海,朝别藏北雪,暮宿江河源。捕获猎物换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看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的猎物。沉睡了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儿,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祈求的目光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一个老猎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上动一下,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应声栽倒在地上。他倒地后仍然是跪卧的姿势,眼来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那天老猎人没有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些蹊跷,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唯一一次情景。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被打开了,老猎人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 天下所有父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猎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2、“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杀生”是指,“慈善“是 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3、从藏羚羊见到猎人时的表情中你能想想出当时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吗?请试着写几句话。 4、读完短文后,你最想对文中的那只藏羚羊说些什么? 5、你知道“羊羔跪乳”是怎么一回事吗?他是说小羊羔每次吃奶的时候都要跪下来。你认为“跪乳”跟文中的“跪拜”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 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要素: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要素分析: 新课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在这个单元复述故事的过程,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旨在加强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把握说明下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小学阶段学子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编排特点及编写意图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文章的内容都是反应学生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并且长文章都己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只需要在概括每个部分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

《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说说主要内容。编者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见一下这样的长文章的标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自己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家的男子汉》,它的阅读提示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男子汉,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直接借助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提示也提出了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要求。 《芦花鞋》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阅读提示是要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初步掌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先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以及四年级上册的怎样把握一件事,和多件事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教科书还在《小英雄雨来》中通过泡泡提示了阅读长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醒学生读完一个部分后,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及时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删繁就简,减轻记忆的负担。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遗忘了前面的内容,你可以回读。 教学提示: 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扣得过细,面面俱到。可以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你不必深究,比如,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基础知识与练习

6万年牢 一、多音字:bà刀把儿mēn闷热xiāo 削铅笔把bǎ把关闷mèn苦闷削xuē削弱、剥削 ②近义词:损伤—伤害熟练—娴熟公平—公正教导—教诲 有名—著名耽误—耽搁均匀—平均邀请—约请 漂亮—美丽认真—仔细 ③反义词: 马虎——认真熟练——生疏实在—虚假、虚伪公平—偏心 耽误——及时漂亮——丑陋满意——不满 二、生字组词: 三、词语解释: 火候:烧火的力大小和时间长短。本文比喻修养程度的深浅。 耽误:因某种原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万年牢:牢,牢固、经久。万年牢,经久不变。 亏心: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背正理。

四、中心思想: ①本课讲述了“我”的父亲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做糖葫芦的手工艺者, 却能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的商业道德,赞扬了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 ②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职业道德,赞扬了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 万年牢练习题 一、多音字:bà()mēn()xiāo () 把bǎ()闷mèn()削xuē() ②近义词:损伤—()熟练—()公平—()教导—() 有名—()耽误—()均匀—()邀请—() 漂亮—()认真—() ③反义词: 马虎—()熟练—()实在—()公平—()耽误—()漂亮—()满意—() 二、词语解释:火候:耽误:万年牢:亏心 三、中心思想: 四、看拼音,写词语。 Dānwùsǔnshāng chānjiǎyāoqǐng zǒujiēcuànxiang

( ) ( ) ( ) ( ) ( )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熟练(shóushú)去把儿(bǎbà) 越薄越见功夫(báobó)削竹签(xūexiāo) 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只有……才……无论……都……(1)每月有工钱,()不多,()比走街串巷强多了。 (2)()做什么,()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七、缩写句子。 (1)一辆崭新的奔驰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2)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有三处提到“万年牢”,第一处的意思是指:; 第二处的意思是指:; 第三处的意思是指:; 九、课内阅读。 做大买卖的老板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的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也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假,他不听。 (1)在文段在找出两对反义词。

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50分 1、这篇文章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2、汤姆索亚住在谁家里?() 3、家里还有谁?() 4、小说中的“好孩子”“模范儿童”是杰夫撒切尔;圣比得堡上公认的野孩子是哈克贝利费恩,他后来被寡妇收养。小说中的酒鬼是()。 5、“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做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 6、汤姆与(哈克贝利?芬)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把(罗宾逊)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穆夫?波特) 7、汤姆想当海盗,他和(乔伊?哈珀)、(哈克贝利?芬)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8、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才是杀害(罗宾逊)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穆夫?波特)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9、郊游时汤姆和贝基困在(迈克杜格尔)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第安?乔伊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第安?乔伊的下场是:() 10、过后,汤姆和()从侧洞进去找到了印第安?乔伊埋藏的金币,他们发了财。之后道格拉斯寡妇收留()在自己家里生活,他虽不习惯,逃了出来,但在汤姆帮助下,他愿回到道格拉斯寡妇家里,他们并商量着结伙做强盗。 11、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乔、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心境。 12、《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描写了()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 13、《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的姊妹篇。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14、《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的儿童心理。) 二简答20分 1、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多角度的列举理由。(50字左右) 2、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请结合《洞中历险》这个情节,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就是,聪明的, 您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就是有人偷了她们 罢: 那就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就是她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 呢? 我不知道她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就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她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就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她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她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 睁开眼与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就是新来的 日子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单元主题、目标、单元重难点、教学措施 第六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浓郁泥土芬芳的田园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田园生活的美”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6、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 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二、课文分析 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一、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课内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训练有答案(通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阅读训练命题设计 设计者:桐乡市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吕伟东 江南小镇 作者:余秋雨 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约了两个朋友从青浦淀山湖的东南岸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区。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一条船一家人家,悠悠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我们身边擦过一条船,船头坐了两位服饰齐整的老太,看来是走亲戚去的,我们的船驶得太快,把水沫溅到老太的新衣服上了,老太撩了撩衣服下摆,嗔色地指了指我们,我们连忙拱手道歉,老太立即和善地笑了。这情景就像街市间不小心撞到了别人随口说声“对不起”那样自然。 两岸的屋舍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窄,从头顶掠过去的桥越来越短,这就意味着一座小镇的来临。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时行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不知多少人是在这首儿歌中摇摇摆摆走进世界的。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驳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我们的船挤入这种热闹中,舒舒缓缓地往前走。与城市里让人沮丧的“塞车”完全不同,在河道上发觉前面停着的一条船阻碍了我们,只须在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猫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像把尺,能测出各个洞的大小。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子,能爬树、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______句话。 2、短文写了猫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用“__”划出描写猫的耳朵的句子。 4、这篇文章主要写:(选择正确的“√”) ①猫的耳朵很灵敏。……………………………………() ②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③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子。…………………………() (二)蚂蚁 蚂蚁整天辛勤的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很团结,见了面就相互摇着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候捉虫子给它们吃。 1.这段话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 。 2.“我”喜欢它们的原因:一是它们_______ ;二是它们__________ 。3.“我”喜欢它们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支铅笔花花绿绿,很美丽。铅笔上画着一支大白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水面上有一片片的荷叶,好像漂着一顶顶帽子。水早缓缓地流着,好像在说:“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呀!” 1、这篇短文______节。 2、第二节有______句话。 3、用“____”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用“√”) ①这支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②水要小朋友好好学习。…………………………() ③这支铅笔很美丽。………………………………() (二)春天的田野 春天的田野真美啊!柳树发芽了。桃树开了花。青青的小草悄悄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地上像插遍了密密的松针。金黄的油菜花,引得蜜蜂来回地飞舞。 1、这段话主要写了()的景色。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3、把这段话中比喻的句子画出来。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 姓 名 班 级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作业。 题 目: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喜鹊老兄这儿有水吗花喜鹊回答说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村村有口井只是井很 深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②乌鸦喝不到水③乌鸦第二次喝水④老办法不行了 (3)用“——”找出中心句。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用“‖”把短文分为四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 段: 第二 段:

第三 段: 第四 段: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课外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作业。 我爱漓江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的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 后荡着小船在江中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的面 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船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桔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我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美好。(1)给第四小节加上标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盘点第一单元 nuó yízhēnɡrónɡ yóu sī chāyānɡkūwěi jīyè xìnɡér ()()()()()()() yīfān kǎo yàn duàn liàn zhuǎn huà yōu yǎchì luǒluǒ ()()()()()() zhuān xīn zhì zhì wú yuán wúɡùyǔzhònɡxīn chánɡ ()()() kuánɡfēnɡbào yǔ bó bó shēnɡjīhán dān xué bù ()()() zhé lǐ yīnɡjùn jīnɡxiàn fú dùhuānɡluàn jiān nán xuān huá()()()()()()()fù hè mào xiǎn xiāo shòu jīmǐn tánɡhuánɡ mínɡyì bóruò()()()()()()() fù yōnɡ chà nà jiān zuòwú xūxí yì xiǎnɡbù dào jīnɡxīn dònɡpò ()()()()() yǎnɡzūn chǔyōu () 四字成语填空: 专心()()无()无故语重心()狂风()雨()()生机()无虚席()想不到惊心动()养()处优()()学步 日积月累: 《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说明:人人都不懂的地方。 《左传》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气全耗尽了。现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什么事情一气呵成的道理。 《墨子》中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意思是: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说明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传习录》中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意思是: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学弈》(选自《孟子》) 弈秋, 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___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一儿曰:“我以,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明日歌》(清朝钱鹤滩)

部审人教版4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教案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引入课题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读课题质疑读课题,并板书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1)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作者简介 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 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

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