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扩招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扩招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通过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地方高校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办学,其发展受地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加之学校的历史与规模、声誉及影响力远不及国内知名大学,尤其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连续几年的大量扩招,使得地方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办学压力,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

1.教育投入的制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广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有的更是杯水车薪。大学扩大招生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世纪末要达到4%,但实际增长幅度十分缓慢。尽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021年走出2,4%左右的低谷,上升为3.19%,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很大,20世纪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8%,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6%,而发展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4%。虽然我国各级政府一再强调并努力加大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大学的扩招,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多,高等教育经费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地方政府的有限投入显得更为不足,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

2.生源质量的影响。虽然不能完全以高考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质量,但高考分数的高低确已成为衡量生源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生源水平无疑又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政府明确的目标导向、政策的积极促进,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1年,全国人口受教

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上大学的愿望、权利比以前得到更大的满足。现在,人们更多考虑的不是能不能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无庸讳言,每一位学生及家长都希望上国内知名大学,但事实上只有少数考分高的学生才能如愿,而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被地方高校录取,随之而来一些学生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问题及对毕业后去向的忧虑,这些势必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可以说,知名大学与一般地方性院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师资水平、校园文化、教学质量等方面。近年来,被一般院校录取的学生不去报到、或中途退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分考生中。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教育将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而教育的终身化、国际化,人才竞争的全球化,使得选择理想的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地方高校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会日益凸现其生源质量问题,而生源质量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吸引“高分学生”,比如,有的通过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特色来扩大影响,有的则大大提高奖学金的数额,对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的高分学生给予重奖。这些措施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不是根本办法。且不说奖金数额的有限性,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及家长可能更注重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办好一所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地方院校从总量来看,师资并不缺乏,然而却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与师资水平等问题。从师资结构来说,主要的问题有:一是教职员工中行政工勤人员偏多,一线教师相对缺乏;二是不同专业的教师比例不够平衡,一些基础课专业老师过于饱和,而一些新开专业往往缺少起码必需的师资;三是年龄结构上比例不够合理,有的是青年教师偏多,或以青年教师为主,有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多,中年骨干教师缺乏,所谓“两头大,中间小”。青年教师有自身年龄与学历的优势,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确实存在不够

成熟及难以稳定的问题。从师资水平上来说,许多地方高校与知名大学相比,一方面,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严重偏低,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也偏低;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尤其是难以产生重大的、具有原创性水平的成果。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对教师重“使用”而“培养与提高”,重教学而轻研究,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教学任务重,疲于应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参与学术研讨的机会,以致于不仅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且精神状态不佳、竞争性不强、知识结构陈旧,势必影响到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人往高处走”,一些颇有理想的青年教师便纷纷“跳槽”。虽然许多高校也会制定一些政策控制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外流”,但实际效果并不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失现象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

4.学校管理落后。长期以来,高校游离于社会的边缘,被称之为“象牙塔”,而教师的工作又相对独立且个性化强,因此,人们习惯把高校看成一个特殊的“小社会”。高校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地方高校却凭经验式管理,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管理上,学校各部门之间常常分工不明,关系不顺,是一种维持现状的低效管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当今高校的发展面临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复杂多样的环境,而学校的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深化内部改革,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地方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与知名大学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5.办学目标模糊。办学目标与特色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许多高校通过合并等方式提升规模与水平,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高校在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在合并与扩张的过程中,盲目求大求全,如理工院校或其他专科院校纷纷变成综合型大学,失去了原有的办学特色,打破了高校发展的格局,早晨高校发展千校一面的态势。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办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在政府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社会重视学历教育的形势下,有的学校不

管是否具有办学条件,不考虑有没有违背教育规律,什么专业热办什么,什么学科热开什么课,还有的甚至把开办自学助考作为学校创收的主要渠道,以致严重冲击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深受影响。

二、地方高校应对挑战的对策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地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地方高校要积极应对挑战,担负起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重任,就必须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1.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挖掘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渠道。首先,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制化建设,确保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指标的真正实现;其次,在高等教育经费不断扩大,学生家庭收入提高的条件下,要适当增加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负担教育投资的比例,适当提高高校的学费标准,逐步达到学生当年生均成本的1/4;再次,积极自筹资金办学,如吸引企业投资,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展社会服务和兴办校办产业,走“以产养学”的道路。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通高校都是“公立”、“公办”,地方政府集高校的举办者、投资者、监管者于一身,高校只是政府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当今高校办学面临着一个极为复杂的环境,面对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地方高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扩大地方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确实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

3.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搞好高校管理,首先要认清高校管理的性质。高校管理既不同于行政管理,又不同于企业管理,高校管理既有行政管理行政的性质,又具有学术性的特征,因此,要学术权力相对独立于行政权力,倡导学术自由。其次,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高校各项改革应协调统一,坚持管理与改革并重,实行校一院——系分级管理,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