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概况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_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_青藏高原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f7db33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c.png)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_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怎么样?气候有什么特征?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藏高原地貌特征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
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
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
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
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一东南的倾斜的趋势。
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边缘区存在一个巨大的高山山脉系列,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
东西向山脉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是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除祁连山山顶海拔高度为4500米-5500米之外,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的山顶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
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
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还分布有数量广泛的宽谷、盆地和湖泊。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
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和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和自然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0faad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b.png)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和自然地理特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区域,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
它绵延纵横,地域广阔,带有壮丽景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与其壮丽的自然地理特征密不可分。
地质学家认为,青藏高原形成于约6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晚期,通过亚欧大陆的碰撞和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相互挤压形成。
这个过程中,地壳发生了巨大的抬升和挤压,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巍峨山脉和峡谷。
因此,青藏高原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海拔和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其中包括一些山峰和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这些山脉不仅给高原增添了宏伟的景象,还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保护着高原内部的生态系统。
除了山脉,青藏高原还拥有广阔的高原草原、河流和湖泊。
高原草原是青藏高原上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之一,覆盖着广阔的地域。
这里有着茂密的青稞和野花,悠闲的牦牛和藏羊漫步其中。
在高原的某些地区,还可以找到冰川和雪峰,形成了壮丽的冰川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
青藏高原还是亚洲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冰川和湖泊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位于高原中部的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而最大的冰川则是位于乌鲁木齐河流域的维西梅里巴冰川。
这些湖泊和冰川的形成既源于地质结构,又源于高原自身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高原的气候也是其自然地理特征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内陆,受到温带季风和地形气候的影响,其气候变化十分剧烈。
在高原的不同地区,可以体验到从寒冷干燥的高寒气候到温暖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的巨大差异。
这种气候多样性也导致了高原植被的多样性,从高寒草原到森林,再到亚热带的灌木和树木。
总之,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和自然地理特征使其成为地球上一处独特的区域。
其高山、冰川、湖泊和草原,以及多样的气候和植被,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探索和欣赏之旅。
对于地理学家和旅行者来说,青藏高原无疑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青藏高原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青藏高原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321a1d8483d049649b665808.png)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7月/19日/第001版在前期完成空白区1∶25万区调填图基础上青藏高原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地质—资源—环境图件,建成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板块构造演化历史新模型记者刘振国田雪莲刘维余思自2006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项目进入结题阶段。
记者从7月16日~17日在京召开的项目成果专家评审会上获悉,青藏高原地质研究达到历史新水平,取得了一批令世界地质领域瞩目的原创性成果,主要包括一套服务于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的地质—环境—资源图件,一个收纳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的基础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描述青藏高原演化历史的新的板块构造模型等。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如何积极开发利用青藏地区的优势资源,成为我国地质工作的重大课题。
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将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于2005年完成了青藏高原空白区152万平方公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全面覆盖。
从2006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组织实施“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项目。
5年来,研究人员对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海量资料系统集成、综合研究和专题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具体包括:——编制了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图、大地构造图、构造岩浆岩图、变质岩地质图、前寒武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新生代地质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系列图件100幅,为区域国土规划、地质找矿、环境评价、重大工程建设和地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地质—资源—环境图件。
——重新描述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层—构造时空格架,重塑了5亿年来位于南部印度板块和北部欧亚板块之间、数千公里宽的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建立了“一个特提斯大洋、南北两个大陆边缘弧盆体系”的大地构造演化新模式,提出了原创性的板块构造演化模型。
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
![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d7890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d.png)
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之一。
它位于中国西部,横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四个省份,总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的主要自然特征包括高原地貌、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
一、高原地貌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原地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高原地貌的特点是地势平缓,山峰不高,但是地面海拔较高,地表积水不易形成。
青藏高原的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峡谷等。
其中,高山地貌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青海西部,海拔在5000米以上,山峰陡峭、峰峦叠嶂、雪峰终年不化。
高原地貌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平缓,地面积水不易形成。
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地区,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峰不高,但丘陵连绵起伏。
盆地地貌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和新疆地区,地势低洼,盆地内的湖泊较多。
峡谷地貌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和四川西部,地势陡峭,峡谷深邃,风景壮观。
二、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不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由于高原海拔较高,大气压力低,日照强烈,夜晚气温骤降,日温差大。
青藏高原的气候可以分为寒温带干旱气候、高寒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几种类型。
其中,寒温带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和西藏北部地区,气温极低,降水少,风大沙尘暴多。
高寒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气温低,降水少,草原植被茂盛。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地区,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植被丰富。
三、水文地理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众多河流发源于此,流经中国和周边国家,对区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水文地理特点是河流众多、湖泊分布广泛、冰川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其中,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大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知识点
![青藏高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5562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a.png)
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世界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青藏高原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四川盆地,南接喜马拉雅山脉,西邻帕米尔高原,北界昆仑山脉。
它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谷等地形。
其中,珠穆朗玛峰、唐古拉山、昆仑山等是青藏高原上的著名山峰。
二、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呈现出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
由于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日照强烈,气温昼夜差异大。
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三、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高山草甸、高寒草原、高山湿地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雪豹、藏狐等。
四、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青藏高原的冰川和雪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和水资源减少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对于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
在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藏族、羌族、土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总结:青藏高原作为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地理、气候、生物和人文资源。
“青藏高原”资料汇整
![“青藏高原”资料汇整](https://img.taocdn.com/s3/m/e06595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c.png)
“青藏高原”资料汇整目录一、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二、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动态及其限制因子三、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区划四、—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气候驱动作用五、青藏高原构造结构特点新重力异常成果的启示六、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七、青藏高原东缘中生代若尔盖古高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八、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盆地晚新近纪地质及其环境演化九、冈底斯地壳碰撞前增厚及隆升的地质证据岛弧拼贴对青藏高原隆升及扩展历史的制约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亚洲大陆的“巨型山脉带”。
它拥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文化传统。
然而,青藏高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
青藏高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
当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相互碰撞,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使得青藏高原逐渐抬升。
这一过程持续了数千万年,形成了现今我们所见的高原面貌。
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板块运动的机制和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壳运动、地层构造、岩石成分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和机制。
他们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挤压所致,这种挤压力量造成了地壳的抬升和变形。
除了板块运动外,青藏高原的形成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地壳内部的热流动、以及地壳下方的岩石性质等都对其隆升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形态和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仅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大量冰川和积雪形成,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也改变了全球的气候格局,影响了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流动。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4dab48bc77da26925c5b057.png)
青藏高原介绍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旧称青康藏高原。
位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南部及云南省西部。
北纬27°20′~40°00′,东经73°40′~104°20′。
东西长27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
面积24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4000~5000米。
地形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原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北有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为横断山脉,西为喀喇昆仑山脉。
内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脉许多山峰超过8000米。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冰川、湖泊、地热高峰终年积雪,似冰川营垒,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最大冰川活动中心。
冰川面积3.4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冰川面积的77%。
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盐湖最大分布区。
如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上随地势升高,分布着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冻土厚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厚。
在多年冻土区内,季节融化层中水的融化和冻结,发生冻胀丘、冰锥、寒冻石流、热融沉陷等现象,给施工、建筑物、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困难。
高原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多地热活动带,形成许多温泉、热泉、沸泉,如羊八井地热田。
气候高原地势高峻,对该区和东亚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气压大部分在625毫巴以下,为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密度0.71~0.80千克/米3,平均为海平面的60%~70%;空气含氧量0.166~0.186千克/米3,比海平面减少35%~40%;水的沸点也降至84~87℃。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https://img.taocdn.com/s3/m/2150be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6.png)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王立全;朱弟成;潘桂棠【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4(23)5【摘要】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总页数】8页(P413-420)【作者】王立全;朱弟成;潘桂棠【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J], 王立全;朱弟成;潘桂棠2.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北区) [J], 李荣社;杨永成;孟勇3.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北区) [J], 李荣社;杨永成;孟勇4.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北区) [J], 李荣社;杨永成;孟勇5.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J], 王立全;朱弟成;潘桂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或者资料
![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或者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57f115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a.png)
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或者资料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
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知识: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演化与构造分析
![地质学知识: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演化与构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1e59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1.png)
地质学知识: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演化与构造分析中国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
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历程长达数亿年,并经历了多次隆升和下沉,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多样化的地质构造,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历程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当时这里是一个被海洋覆盖的浅海区域。
在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早期,青藏高原发生了多次弧-陆碰撞和洋-陆碰撞,形成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抬升了高原地区的地壳,形成了横断山系、唐古拉山系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地形。
随着高原的抬升,高原内部的岩石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变形,形成了众多的三角洲、双峰、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在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喜马拉雅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撞,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在喜马拉雅期间,青藏高原的地壳产生了剧烈的变形和破碎,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这个时期的构造带上。
同时,受到地质力学和地球化学的影响,高原地区的地壳产生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大量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除了地质构造上的变化,青藏高原还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影响。
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温差大、降水少、风大等特点使得高原地区常年覆盖着冰雪,形成了冰川地形。
同时,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促成了该地区特有的植被类型,如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地等。
这些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对于高原内部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青藏高原是一个地质演化历程非常复杂的区域,在其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和调整。
在高原内部的地理环境中,地质构造对高原的构成和风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对高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也有助于探索如何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发掘高原地区的资源潜力。
青藏高原的简介
![青藏高原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5e165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2.png)
青藏高原的简介青藏高原的简介一、概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东起青海省,西至西藏自治区,南接喜马拉雅山脉,北界昆仑山脉。
海拔3000米以上的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自然环境条件最恶劣、生命活动最为艰难的地区之一。
二、地理特征青藏高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高原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是世界上大陆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山脉层峦叠嶂,峰峦耸立,有许多超过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著名山峰,被称为“屋脊之上”。
三、气候环境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日夜温差大,风力强,降水少。
高原上有大面积的冰川、雪峰和高山草甸,是中国最大的冰川蓄水库。
高原植物丰富多样,有高山植物、荒漠植物、草原植物等多种类型。
四、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高原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有西藏猕猴、青海藏羚羊、藏野驴、藏狮、黄鼠狼等珍稀物种。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高原生态环境正在受到破坏。
五、人文历史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分布在高原上。
高原上还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佛教文化遗址,是佛教徒朝圣的圣地。
六、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有广阔的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区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珠穆朗玛峰、纳木错、阿里地区、贡嘎山、青海湖等。
特别是大规模的“环青藏线”旅游路线,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线路之一。
总结: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生态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提供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也才能更好地保障青藏高原的永续发展。
青藏高原总结
![青藏高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0f291b0b4e767f5acfce4a.png)
青藏高原地质情况总结一.地质背景青藏高原是地球是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介于东经7 5º一1 0 5º。
北纬2 7º3 0´一4 0´之间,面积约2 4 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m之上除柴达木盆地海拔相对较低外,其整个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约占58.4%,5000m以上的约占23.7%。
高原内5000m以上的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呈近东西向展布和近南北向走向的横断山,它们构成了高原基本格架,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众多大小不同的盆地和长短各异的高原宽谷、峡谷。
在这些盆地谷地中,分布着数千个大小湖泊。
北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为界;东跨秦岭,分界不明显;东南以龙门山、贡嘎山至大雪山一线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为界;西南止于国境边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 高原地势总的趋势西高东低,在藏北及川青边境尚保留面积约80万平方公的原始剥蚀面,高原周围河流切割比差最大5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冰川面积为46169km²,冰川储量达38563.3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固体水库。
自燕山期由于印度古陆不停的向北挤压俯冲,致使青藏地块向北顺时针方推移,构成青藏地块向塔里木地块、阿拉善地块及相子陆台上逆冲的局面。
形成阿尔金山逆冲断裂、河西走廊深大逆冲断裂和龙门山深大断裂,在青藏地块腹地产生了一系列近于东西走向的地背斜、向斜和逆冲断层。
在祁连山——西秦岭褶皱带中形成祁连山北部地向斜、祁连山中部的背斜、祁连山南部地向斜。
在昆仑山及阿尼玛卿山隆起带北侧分别形成柴达木盆地和同德一甘南沉降带,在它南侧分别有可可西里和松潘一甘孜沉降带。
在唐古拉山脉隆起带南侧形成革吉——羌塘沉降带。
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隆起带以南形成,噶尔河——雅鲁藏布江沉降带,在喜马拉雅隆起带南侧为恒河平原。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7cdfdb97375a417876f8f8a.png)
青藏高原地理概况
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 至 : 喀 喇 昆 仑 山
东 至 : 横 断 山 脉
南缘:喜玛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行政区划上包括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甘 南州、四川阿坝与甘孜、云南迪庆州,总面积约250万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纬度低、地势 高、空气密度小、太阳 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 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 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 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 风气候,降雨量比较少
青藏高原
一、青藏高原地理位置 二、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三、藏药材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 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 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 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 “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喜玛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气候特征青藏高原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降雨量比较少显著自然特征药物资源得天独厚天然藏药材2300种植物类2085种动物类159种矿物类50余种
藏医药文化学习资料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显著自然特征
高
寒
藏 药 材
药物资源得天独厚
天然藏药材2300种(植物类2085种,动物类159种,矿物类50余种)。
藏药材
由于这些植物所处的生境条件
严酷,如低温、生长期长,太 阳辐射强,生境基质不稳定
青藏地区ppt课件
![青藏地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dc91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3.png)
(3)想一想,珠 峰南坡雪线比北坡 低的原因
注:雪线高低影响因素:
1.降雪;2.气温(纬度高和低;向阳和背阳;夏季 和冬季)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
2、气候(寒) 3、河湖 4、植被
5、土壤类型:寒漠土和草甸土为主(藏北 分布高寒荒漠土)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
2、气候(寒) 3、河湖 4、植被
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
___黄______河,图
示湖泊C名称是
_青___海__湖___.
(2) 据图分析B 河地此河段开发 利用的特点及原 因.
特点:水能开发。
原因:黄河在此河段位于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 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
2、气候(寒) (1)三江源(澜沧江.长江.黄河) (2)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成因)
远看是 山近看 是川
横断山脉
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
藏北高原
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青)地势:第一阶梯,西北高,东南低 1、地形 (2)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
(3)主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地质:藏南地壳活跃,多地震
3、河湖 (3)青海湖(成因类型.湖面缩小原因.观鸟 时间).纳木错.察尔汗盐湖
4、植被
4、植被
青藏地区植被的地域差异
• 水平地域差异
8844.43米 垂直地域差异
高寒荒漠带
(1)分析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的原因 (2)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珠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4)北坡山麓自然带为高山草原的原因。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96bf6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0.png)
青藏地区地理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青藏地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青藏地区地处中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该地区东临中国内地腹地,南界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濒临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北隔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相望。
凭借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壮丽的地貌特征。
首先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同时也是青藏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包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等。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被广大登山爱好者视为征服的目标。
其次是青藏高原,这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被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地势辽阔,海拔起伏,含有丰富的高山湖泊和大大小小的草原。
例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著名湖泊拥有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再次是昆仑山,它是青藏地区的北界山脉,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
昆仑山自古以来便因其险峻和雪峰而著名,它是青藏地区横贯东西的天然屏障。
最后是柴达木盆地,它坐落在青藏高原的中部。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闭流盆地之一,河流大多不通向大海,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里的柴达木盆地峡谷、戈壁、湖泊等自然景观形成了迷人的风景线。
二、气候特征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气候带:寒温带高寒气候带、寒凉带高原气候带、高原亚寒带气候带和寒凉带气候带。
在青藏高原的中西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地表的防护层较薄。
这种气候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高原草甸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而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夏季稍微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干燥。
这里的降雨量较大,草原覆盖广泛,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地质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形地貌与地质演化
![地质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形地貌与地质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7200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4.png)
地质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形地貌与地质演化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山脉之一,它的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和地质演化的课题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演化进行探讨。
一、青藏高原地形地貌青藏高原由众多山脉和高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这些山脉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形。
青藏高原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其高度为海拔8,848米,是全球最高峰。
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峡谷、高原草原、冰川、湖泊等等。
青藏高原的高原草原是世界闻名的,高山峡谷则是另一种典型的地貌类型。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数量众多,其中最大的是青海湖和纳木错,这些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青藏高原上还存在大量的冰川,这些冰川反映了气候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冰川正在逐渐消融,这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地质构造和地球演化史上。
1.喜马拉雅的隆起高山峡谷和其他地形的主要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引起的。
在这种构造运动中,喜马拉雅山脉发生了隆起,这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
2.河流的冲积和侵蚀在青藏高原的山区,雨水和融雪水产生了许多小河流,这些河流在流过山地的时候不断地冲刷、移动和侵蚀山石,进而形成了峡谷。
这些峡谷的壁面一方面是由于侵蚀过程而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地震活动而裂缝形成的。
3.地球活动造成的地貌变化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还有很多地质活动造成的地貌变化。
这些地质活动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和岩浆喷发等。
这些活动时刻在地质体中发生,进而对地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地方,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演化都对地球的演化和生态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而言,对青藏高原的研究不断推动着人们对于地球环境的认识。
青藏高原的资料
![青藏高原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4164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1.png)
青藏高原的资料青藏高原是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一个广阔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
其地势复杂多样,山脉林立,河流纵横交错,气候条件恶劣。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的重要区域。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介绍青藏高原的资料。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纵横跨越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五个省份,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
作为全球居高不下的高原,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峰如云的山脉给高原带来了丰富的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冰川群体,包括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部的昆仑山脉。
同时,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世界最高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探险者。
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点。
由于海拔高度的缘故,青藏高原上的气温极低,冬季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
此外,高原的降水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在500毫米以下。
然而,尽管气候条件恶劣,青藏高原上还是存在着多样的生物资源。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高原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很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例如,藏羚羊、雪豹、藏獒等是青藏高原的独特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此外,高原上还生长着一些特殊的高山植物,如杜鹃花、藏红花等,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青藏高原的资源状况也备受关注。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锡、煤炭等。
此外,高原上还有丰富的水源资源,是中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之一,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然而,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资源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方面,严格限制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和土地保护。
青藏高原气候地质
![青藏高原气候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4d64d5f50722192e4436f643.png)
青藏高原气候地质1、青藏高原简介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1)青藏高原气候地质扩展资料: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1、地质构造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2、地貌特征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
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
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
3、气候特征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藏高原2、青藏高原的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青藏高原的环境和灾害问题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高原总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由于地势高亢和山脉阻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一、水土流失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二、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三、土地沙漠化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四、地质灾害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3、馆藏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概况庞振山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面积257.24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壳最厚、地层最新的大陆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O卷 第 5 期
Z1 0 1年 5月
中 国 矿 业
CH I NA I NGHale Waihona Puke AGAZI M NI M NE
V o.2 1 O.NO. 5
Ma 2 1 y 01
馆 藏 青 藏 高 原 地 区成 果 地 质 资料 概 况
丁克永 ,庞振 山,颜 世强
(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 北 京 1 0 3 ) 中 0 0 7
s r e c iv me t a e b e b a n d Es e i l i c h e c f ll e a i n o b t u v y a h e e n s h v e n o t ie . p cal sn e t e p a e u i r t fTi e ,Ch n s o e n y b o ie eg v r —
摘 要 : 藏 高 原 的 地 质 调查 研 究 已有 2 0多 年 的历 史 , 中外 地 质 学 家 开展 了 大 量 的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青 0
究 工 作 。特 别 是西 藏 和 平 解 放 以 来 ,我 国政 府 在 青 藏 高 原 地 区 进行 了 系 统 的 基 础 地 质 调 查 、矿 产 勘 查 和 科 学 研 究 工作 ,取 得 了丰 硕 的 地 质成 果 ,编 制 了 大 量 的 地 质 报 告 及 论 文 ,形 成 了海 量 的 地 质 资 料 数 据 。
中 图分 类 号 :F 0 . 一 4 4 7 1 1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4 5 ( 0 1 5 0 6 0 0 4 0 1 2 1 )O —0 1 — 3
T eg n r l i a in o n h i i e l ta e lgc l a a h e e a t t fQig a’ b tp ae u g oo ia t su o T d
a d a h e e e s k p tNa i n lGe l g c l Ar h v s n c i v m nt e t a to a o o i a c i e
DI NG — on Ke y g, PA NG Zhe h n, YA N iqi ng nsa Sh — a
本 文从 馆 藏 青 藏 高 原 地 区地 质 资 料 人 手 ,对 其 馆 藏单 位 分 布 、地 质 资 料 类 别 、形 成 时 间 、形 成 单 位 等 进
行 了 分析 ,以期 对 青 藏 高 原 地质 资料 服 务 的 集 群 化 和 产业 化 起 到 引 领 作 用 。 关键 词 :青 藏 高 原地 区 ;成 果 地 质 资料 ;开 发 利 用
( e e p n n e erh C ne f hn e lgc l u v y B in 0 0 7 C ia D v l me t d R sa c e tr iaG oo i re , e ig 1 0 8 , hn ) o a o C aS j
Ab ta t sr c :Th e l g c l e e r h OIt e Qi g a Tie lt a e a v r2 0 y a sa o e g o o ia r s a c F h n h i b tp a e u b g n o e 0 e r g .Ch n s n ie ea d
c l cin u isdsrb t n,g oo ia aatp s o lt n t n ntfrp oe t ne p caint a ol t nt itiu i e o o e lgcl t y e ,c mpei i a du i o rjc,i x ett h t d o me o
g e ta u t f aa ae B sd o h e lgc l aao n h i b tpae u hsp p ra ay e h ra mo n so tb s . ae n te g oo ia d t fQig a Tie lta ,t i a e n ls st e d
t i r a,a d h s ma e a g e t d a f r s a c e u t n l d n o f g o o ia e o t ,p p r n h sa e n a d r a e lo e e r h r s ls i c u i g a l t o e l gc lr p rs a e sa d
f r in e o s s h v a re ta l e l gia u v y a e e r h wor Lo sofg o o c ld aa o eg g olgit a e c r id ou otofg o o c ls r e nd r s a c k. t e l gia at nd
i c n p o t n h i b tp a e u g oo i ld t e v c l s e ig i d s r 1 a in t a r mo e Qi g a— e lt a e l g c a a S r iec u t rn n u ti i t . Ti a az 0 Ke r s ywo d :Qi g a— b tp a e u;g o o ia a aa h e e n s x l i t n nhi Ti e lt a e lg c l t c iv me t ;e p o t i d 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