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发展史
民国以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之回顾
是相 当一部 分历 史地 理 研究 成 果 还 缺乏 科 学
严谨 的学术 风格 , 这表 现在 引用 资 料 较 为 随意 , 于 疏 或根 本 不加 考 辨 ; 无 顾 忌 地 抄 撮 他 人 成果 汇 编 后 毫
以为本 人作 品 , 叠著述 较 多等方 面 。 重
一
它又 有 自身 的特 点 : 国时期 又 可分 为 1 1 — 1 3 民 92 92
沿革 地 理学 的发 展轨迹 。
一
为 中国藏学 和 中 国历史 地 理 学 的一 部 分 , 藏 高 原 青
历史地 理研 究也经 过 了产 生 、 展 、 折 、 复 发 展 , 发 挫 恢 到今 天渐呈 繁 荣 的历 程 。在 大 的 阶段 性 发 展 方 面 , 它 同藏 学和 历史地 理学 一样 基 本上 可 分 为 民 国时 期 和新 中 国时期 两 个 阶段 。在 小 的 阶段 性 发 展 方 面 ,
考 , 具历史 地 理学著 述 之气象 。 初
备等 , 这一 系列 重 大 事 件 的发 生 引 起 了 中 国学 者 们
收 稿 日期 :O 8 6 5 2 0 一O 一O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科研 项 目“ 藏 高原 历史 地 理研 究 ”项 目批 号 :2A J 4 0 0 系 列 成 果 之一 。 教 青 ( 0 J Z D80 1) 作 者 简 介 : 保 见 ( 9 3 , 南 信 阳 人 , 南 大学 历史 文 化 学 院 讲 师 , 士 。 张 1 7 一) 河 河 博
维普资讯
第 2 3卷第 7 期
( 00 2 8)
Jl CURNAL EII OF N JANG NORM AL UNI VERS TY I
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
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
陈国达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青藏高原自中、上新世大幅度的隆升、形成,是亚洲大陆壳体演化-运动历史中,与地洼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生大事件之一。
对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运用历史-动力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众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根据上地壳结构、历史背景、古植物区、地热活动状态等资料,对隆升运动的物质基础、物理因素、内动力和外动力因素;及其对壳体演化-运动史的制约等的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的隆升运动发生于来
【总页数】14页(P95-108)
【作者】陈国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1
【相关文献】
1.苏北盆地早、中更新世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 [J], 苗巧银;姜丽;黄顺生
2.青藏高原隆升与西宁市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 [J], 孙莹;隋嘉;魏赛拉加;张睿
3.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油气充注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关系的包裹体证据 [J], 李慧;吴瑾;于保禄
4.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从季风角度研究 [J], 包浪;王楠;倪志耀;卢涛
5.青藏高原第四纪大陆冰盖与高原隆升——试论青藏高原第四纪大陆冰盖的地壳均衡过程 [J], 韩同林;郑英龙;唐哲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范文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对于全球气候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旨在揭示该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二、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历史回顾自1960年代开始,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揭示了青藏高原整体上呈现气温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主要采用气象观测数据、遥感数据和模型模拟等方法。
其中,气象观测数据主要用于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遥感数据则用于获取更大尺度的气温变化信息,模型模拟则用于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趋势。
(二)数据来源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气象观测站点和遥感观测数据。
此外,还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数据和成果。
四、气温变化趋势及特点根据大量研究数据,青藏高原自1960年代以来呈现出明显的气温上升趋势。
这种上升趋势在近几十年内尤为显著,特别是在高原的南部和东部地区。
同时,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和年际差异也较为明显,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此外,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还受到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五、影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等。
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大气环流则通过影响冷暖空气的流动和交换,进一步影响气温的变化。
此外,海陆分布也会对青藏高原的气温产生影响,例如海洋的调节作用可以减缓气温的波动。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关于青藏高原史前的公共考古学
上 旧湖 藏 住 缺 自 世 学 南
高 原 给 予 生 动 而 准 确 地 描 述 : 三 千 世 界 形 成 之 “ 时 ,世 界 为 一 大 海 ,海 面 上 有 被 风 吹 起 的沉 渣 凝
结 , 如新鲜酥油 , 状 由此 形 成 大 陆 。 ” 不 过 考 古 学 家 不 这 么认 为 。在 考 古学 家 眼里 , 青 藏 高 原 一 度 是 一 块 与 人 类 起 源 相 关 的 古 老 土 地 。青 藏 高 原 史 前 文 明 的神 秘 性 , 给学 者 们 带 来 了 巨大 的遐 想 空 间 。上 个 世 纪初 , 时其 史 前 文 化 尚 当 不 为 人 知 的青 藏 高 原 被 认 为 有 可 能 是 人 类 最 初 的
时 代 比喻 为 冬 天 的话 , 新 世 初 的 “ 暖 期 ” 然 全 大 显 就是 春天 了 , 也 是青 藏 高 原 的 春 天 。春 天 里 , 这 生
来 看 , 新 始 末 , 更 或者 说 旧石 器 时 代 末 ,人 们 只是 偶 尔或 短 期 性 光 顾青 藏 高 原 , 古 上我 们 称 作 食 物 搜 寻 者 , 们 的特 征 是 考 他 只有 石 器 工 具 而没 有 或 者 较 少 和 很 薄 的 地 层 , 也 就是驻扎营地 , 这种 营 地 在 青 海 湖 的 黑 马河 、 西 江 种 特 有 的 蒙 古 齿 型 ( ioo t Snd n )发 生 在 2 0 0~ 50 10 0年 前 , 而 这 种 齿 型 是 由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类 80 Sn d n 齿 型演 变 而 来 。此外 , 西 伯利 亚 、 io o t 在 贝加 尔 沟、 海西 州 的西 大 滩 、 牛 沟 、 洛州 的 下 大 武 , 野 果 以 及 贵南 的拉 乙亥 等 地 均 有 发 现 ;而 在 距 今 10 0 00 年左 右 , 物 搜 寻 者 开 始 开 发 青 藏 高 原 。所 谓 “ 食 开 发 ” 指 较 为 长 期 和 比较 固 定 地 移 居 在 青 藏 高 原 , 是 他 们 的特 征 是 有 工 具 , 地 层 , 遗 址 和墓 地 , 有 有 也
地史学八大运动
地史学八大运动1阜平运动:是指太古宙末期(26-25亿年)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该地区ar活动类型沉积物固化、硅铝质地壳增大―华北古陆核2吕梁运动:指中国北方早元古代末发生的构造运动。
随着这一运动,发生了大量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
晋宁运动是指晚元古代晚期(1-8亿年)发生在扬子地区的构造运动,它抬升了川鄂地块和下扬子海槽周围的所有边缘海褶皱,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和区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扬子板块基底4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理历史分布的影响: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形成东南造山带。
除了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留的海槽和华南其他地区未被滇东泥盆系剥蚀的古陆或山脉外,加里东运动在华南形成了同一板块,改变了中国东部的古地理格局,它已成为南中国海的北部陆地,以秦岭为界,南为海,北为陆。
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1)祁连山构造带:晚元古代,南、北伸展断裂沉降成海槽,早古生代海槽发育深海沉积,晚志留世南北祁连海槽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柴达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加里东-祁连运动)(2)华南构造带:晚s组(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拼合)5海西运动及其影响:由德国海西山得名。
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
海西运动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
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构造阶段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海西构造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晚古生代晚期,全球发生重要的板块构造运动,该运动结果使得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板块拼合,形成了天山褶皱带。
青藏高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青藏高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最高、最广、最年轻的高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
在这片广袤而崎岖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形成,为这片区域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一、文化背景青藏高原的文化背景极其丰富,这里是藏传佛教、苯教、土司文化等传统文化的聚集地。
藏传佛教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青藏高原上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在这里,会经常发现黄色经幡、宝塔、佛教传教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除了藏传佛教,苯教也是青藏高原上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苯教源于西藏东南部,在青藏高原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
苯教的信仰特点是教徒可以同时信仰佛教和苯教,这也成为了苯教在青藏高原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土司文化是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
在古代,青藏高原上的土司制度相对独立,有着很强的民族色彩。
土司是负责统治本地区的领主,不同土司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但都是以农耕经济和传承的文化独具特色。
二、历史背景青藏高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形成了以捕猎、游牧和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历史发展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较为迅速,不少寺庙、塔院、道观等建筑开始兴建,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不少文化元素。
在元代,青藏高原开始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随着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这片区域,土司制度逐渐消失,成为了唯一的政治权力,独立性逐渐降低,与中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到了明清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又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这个时期,封建军阀逐渐崛起,世居民族间的战争更为激烈,社会经济形态一度陷入泥潭。
三、文化与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文化和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文化方面,藏传佛教、苯教等宗教信仰在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土地和人民都深入融入了这些信仰中。
西藏发展史心得体会
西藏发展史心得体会
西藏是我国的重要自治区之一,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研究西藏的发展史,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多元文化的融合:西藏作为地处青藏高原的地区,与内地有
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
西藏的发展史告诉我,多元文化的
融合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关键。
在西藏历史上,汉族、藏
族等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西藏是一个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西藏面临的难题。
通过研究西藏的发展史,我认识到要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的政
策措施。
只有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等手段,才能推动
西藏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文化保护与传承:西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
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研究西藏发展史,我
深刻认识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
社会应该加大对西藏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推动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西藏地处于青藏高原,拥有独特而宝贵的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西藏发展史,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西藏的发展史,我认识到西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应该珍惜西藏的独特文化和珍贵的生态环境,为西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国以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之回顾
文章编号:1673-2103(2008)04-0135-04民国以来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之回顾3张保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作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自1912年起的近百年间,其学术研究进展在大的阶段性发展方面,可分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阶段,而民国时期又可分为1912-1932年的初创时期和1933-1949年的初步发展时期两个时段;建国后,可分为1950-1965年的继续发展时期、1966-1977年的严重受挫时期、1978-1989年的恢复发展时期和1990年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并渐呈繁荣之势四个时段。
我们简要探讨了各个时段的成绩与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助益于青藏高原区历史地理研究。
关键词:青藏高原;历史地理学;阶段;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K 928 文献标识码:A 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区所具有的特殊条件,诸如漫长的国境线及其历史遗留问题、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环境、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集中分布等情况,使本区的历史地理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自中华民国起,经新中国成立至今近百年间,作为中国藏学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也经过了产生、发展、挫折、恢复发展,到今天渐呈繁荣的历程。
在大的阶段性发展方面,它同藏学和历史地理学一样基本上可分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两个阶段。
在小的阶段性发展方面,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民国时期又可分为1912-1932年的初创时期和1933-1949年的初步发展时期两个时段;建国后,可分为1950-1965年的继续发展时期、1966-1977年的严重受挫时期、1978-1989年的恢复发展时期和1990年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并渐呈繁荣之势四个时段。
一1912-1932年的十一年时间,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和以英国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干预,导致康藏局势变幻剧烈,西南边疆一再出现危机,再加上青海于1929年正式建省,西康建省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等,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国学者们对本区的关注。
西藏发展史的深度解读
西藏发展史的深度解读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深入解读西藏的发展史,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演变过程。
古代西藏古代西藏是一个封建社会,政权主要由寺庙和贵族统治。
在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著名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通过与唐朝的联姻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并推动了的传播。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行政管理。
同时,西藏的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许多著名的寺庙和文化遗址在这个时期建立。
中华民国时期在中华民国时期,西藏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西藏政府继续保持与中国中央政府的联系,并参与国内外事务。
同时,西藏也面临着一些内外部的挑战,包括与英国的边界争端和内部的政治纷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成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保护和发展西藏的文化传统也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
当代西藏当前,西藏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西藏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西藏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
结论通过对西藏发展史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
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我们希望西藏能够在保护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沧海亦桑田 青藏高原地史变迁有感
超 级 国 宝— — 藏 羚羊
变得不 同 非洲板 块和 南美板 块相 对 漂移继续 加快 。此 时的 印 板 块 电丌
性 变形 ,一旦 突破此 极限 就会 发生强 不 同海深 环境 下的化 石时 ,就像 是在 ・
烈的应 力释放 :岩石 断裂 ,产 生强而 观 察一 次宏大 的关于 变迁 的摄 影展 , 由它们来 描绘 记录 。这种 描绘 或许残 缺 ,但依然是证实过去的关键所在。 在 青藏 高原 抬 升的过 程 中 ,主要 以剥蚀作 用为 主 ,所 以那 些陆 表的生 物 在 地 表地 喷 的 作 用 下 只 能 很 少 保
板块 F 方的印 度板块 抬升 ,逐渐 抬离 海底 ,抬 出地表。
一
次 又一 次的挤 压 ,一 次又 一次
的叠 加 ,经过 漫长 的磨难 和历 练 ,青 域高 终于排 开东特 提斯 海洋 崛地而 起 。站 在他 宿膀上 的世 界最高峰 系 , 喜马拉 雅山 脉 也随之 形成 。 当如今 的
无 数向 往西 藏的人 们都 可以乘 火车 去
感 受 屹 立 住 “ 界 屋 脊 ” 上 的 这 片 神 世
面可敬 的旗帜 。乘上 这列 火车 ,绝非 那 个陆地 还相对 紧 密的联 系在一起 的
泛 大陆时 期 ,它 呈竖 长条 状 ,横 亘于 洋——特提斯洋所 包围。
秘 之地 。这条 被称 作天路 的铁 路是 世
板 块就 倾着 印良板块 俯冲 的方 向产生 了 多条 大断裂 。这 些断裂 在印 吱扳块
碰撞 。这 场 惊天动 地的 碰撞 酝酿 了 一 个新 的奇迹——喜 马批牲 一
继 续北移 所提 供的 持续的 廊 力条 件 下
不 断 叠 加 ,造 成 继 续 隆 起 。 这 可 以 想
青藏高原的简介
青藏高原的简介青藏高原的简介一、概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东起青海省,西至西藏自治区,南接喜马拉雅山脉,北界昆仑山脉。
海拔3000米以上的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自然环境条件最恶劣、生命活动最为艰难的地区之一。
二、地理特征青藏高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高原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是世界上大陆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山脉层峦叠嶂,峰峦耸立,有许多超过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著名山峰,被称为“屋脊之上”。
三、气候环境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日夜温差大,风力强,降水少。
高原上有大面积的冰川、雪峰和高山草甸,是中国最大的冰川蓄水库。
高原植物丰富多样,有高山植物、荒漠植物、草原植物等多种类型。
四、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高原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有西藏猕猴、青海藏羚羊、藏野驴、藏狮、黄鼠狼等珍稀物种。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高原生态环境正在受到破坏。
五、人文历史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分布在高原上。
高原上还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佛教文化遗址,是佛教徒朝圣的圣地。
六、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有广阔的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区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珠穆朗玛峰、纳木错、阿里地区、贡嘎山、青海湖等。
特别是大规模的“环青藏线”旅游路线,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线路之一。
总结: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生态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提供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也才能更好地保障青藏高原的永续发展。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3300万年前,至今仍在继续。
青藏高原隆升对于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现象、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现象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其面积达到了270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区域占到了高原面积的三分之二。
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地质学家认为,青藏高原隆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撞向亚洲板块而导致的。
在这个撞击过程中,岩石被压缩,并随之形成了一系列地质现象,如地震、岩浆喷发、火山爆发等。
二、青藏高原隆升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青藏高原隆升的进行,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压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导致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并随之形成高气压系统。
这个高气压系统会影响周围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2. 降水及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数量,并随之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
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会影响大气环流,使得降水发生的地方发生变化。
此外,由于高原处于高纬度地区,因此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影响全球气候,使得全球温度变化发生变化。
3. 地形、土壤和植被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土壤和植被都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隆升后,青藏高原的地形变得更加陡峭和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受到影响。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其主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导致本地区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变化。
西藏历史介绍
西藏历史介绍
西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在吐蕃王朝时期,西藏地区首次实现了统一,并形成了较为繁荣的文化和经济体系,对藏族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宣政院来管理藏区事务,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使西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明朝时期,中央政府承袭了元制,设立了乌斯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来管理西藏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
到了清朝时期,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清政府先后册封了达赖和班禅,并制定了噶伦制度来管理西藏事务。
1727年,清政府设立了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
1790年,清政府设立了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
此后,清政府又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在新中国时期,1949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此后,西藏经历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之,西藏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逐渐加强,西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青藏高原地史演化科普
青藏高原地史演化科普青藏高原啊,那可是个神奇又神秘的地方。
很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好奇,今天咱就来唠唠青藏高原地史演化这事儿。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那它可不是一下子就长成这样的。
就好比一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大力士,得慢慢成长、变化。
青藏高原也有它自己漫长的成长史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啊,青藏高原这个地方还不是像现在这样高耸入云。
它那时候呢,可能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汪洋大海啥样儿?就像个超级大的水盆,水满满的,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游来游去。
那时候的地球啊,板块就像拼图一样在慢慢移动。
有几块板块就朝着青藏高原这个地方凑过来了。
这些板块凑一块儿的时候啊,就像是几个小伙伴挤在一块儿。
这一挤可不得了,地面就开始慢慢往上拱起来了。
这个过程就像咱们蒸馒头,面在蒸笼里一点点膨胀起来一样。
不过这可不像蒸馒头那么快,那是相当相当慢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这个地方越来越高。
那高山上的石头呢,就像一群坚强的战士,在风啊、雨啊、雪啊这些自然力量的洗礼下,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模样。
它们有的被风刮走了,有的被雪水冲下山去了。
再后来啊,青藏高原的气候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可能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变得又干又冷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原本住在温暖的南方,突然搬到了寒冷的北方,得慢慢适应新环境。
这时候的青藏高原啊,动植物也得跟着适应。
那些适应不了的动植物啊,就只能慢慢消失了。
留下来的呢,都是些生命力顽强的家伙,就像那些在艰苦环境中还能茁壮成长的小草一样。
青藏高原的高度不断在变化。
越高的地方啊,空气就越稀薄。
这空气稀薄得像啥呢?就像咱们把一碗粥稀释得很淡很淡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啊,人的身体都很难适应,更别说那些动植物了。
可就是有那么些动植物,它们像是掌握了特殊的生存秘籍一样,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生生不息。
咱们再看看那些山脉。
山脉就像大地的脊梁骨,支撑着整个青藏高原。
这些脊梁骨啊,可不是平平常常的骨头,它们蕴含着地球历史的秘密。
科学家们就像侦探一样,从山脉的岩石、土壤里寻找线索,想知道青藏高原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化到现在这个样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
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州、非州、澳大利亚、南极州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 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青藏高原抬升过程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
它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态得以演进。
高原第一次上升,发生在距今340万年~170万年,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从1000米左右上升到2000米以上,此时高原已经形成,这次上升运动被称为“青藏运动”。
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发生在110万年~60万年左右,高原面在80~60万年平均高度达到
3000~2500米左右,高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原上山地全面进入冰冻圈。
高原的新旧断裂活动活跃,高山深谷地貌形成并发展。
环流形势被打乱,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旱,地域差异性明显增大。
高原第三次强烈隆升发生在距今15万年左右,这段时间,高原的平均高度已达到4000米以上,一些高山超过了6000米,使高原内部的气候更加寒冷干燥。
地质历史进入全新世(距今一万年前),高原继续抬升,形成了今天高原面平均高度达到4700米。
高原的强烈降升,给亚洲东部的自然环境以深刻的影响,高原的动力作用和势力作用改变了周围地区的环境。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发展阶段
(1)震旦纪时期:青藏高原分为古冈瓦纳大陆与祁连海两个主体,古冈瓦纳大陆处于西边,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一带,祁连海位处青藏高原东部,即现在的昆仑山脉与祁连山山脉一带;
(2)寒武纪到奥陶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下沉,祁连海向其扩展,原特提斯洋范围大大收缩;
(3)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进一步下沉,祁连海逐渐消失,原祁连海位置抬升;
(4)泥盆纪到二叠纪:出现冈瓦纳古陆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欧亚大陆,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为海洋;
(5)二叠纪到三叠纪:原祁连海中部和东部一带再次上升为大陆,西部则下沉为深海,
冈瓦纳古陆的浅海与其相连;
(6)侏罗纪:中特提斯海已抬升为陆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形成新特提斯;
(7)侏罗纪到白垩纪:新特提斯收缩,拉轨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积的海域;
(8)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新特提斯全部闭合,欧亚大陆基本成型;
(9)第三纪:由于欧亚板块激烈碰撞,促使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动,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剧加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其边缘的喜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大的,据地质学家考证,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并且这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在地质历史时代还处在婴儿期,还会继续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