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16中吕娟娥版)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16中吕娟娥版)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16中吕娟娥版)《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青岛16中吕娟娥老师:上课!(同学起立)同学们好!学生:(鞠躬)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在初中课本中,陶渊明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学过他的很多文章,有——生答:《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老师:你能结合其中的句子谈谈你对陶渊明个性的理解吗?生1:“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生3:“好读书,不求甚解”生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老师问:这表明了他什么个性?,学生追加“不与当时的世俗同流合污”)老师: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他莫不是生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世外高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在朗诵中行走于他的田园,去认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陶渊明吧!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全面深入的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板书题目,然后问:怎么理解文章的题目?学生:归去来是归去的意思,来兮是语气词,辞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可以歌唱。

老师:现在咱们就在诵读中感受一下辞的特点。

咱们PK读,第一排同学读1、2段,第二排同学读3、4段,看看哪个组读得字音最准、最整齐响亮、最有节奏感。

(老师起头,读书)(全读完)老师:咱们找两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学生1:“曷”读错了,应该读2声。

学生2:很多同学没有捧起书来读,读书应该捧起书来读,声音不是太洪亮。

老师:有一个组的声音特别洪亮,其他组的所有同学都不如这一组洪亮。

总起来说:虽然不洪亮,但是比较整齐,如果语速再慢一点会更好。

3.现在请大家紧扣题目,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归去的原因---归去的乐趣---归去的感触老师:哪一部分是作者着力描写的部分?学生:第二部分老师:作者主要写得是归去的欢乐。

板书:乐老师:身处东晋讲究身份等级的环境,陶渊明从拥有铁饭碗且身份高贵的机关领导降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有收获的底层农民,为什么欢乐?你从文中能找到答案吗?学生:的确,他选择归隐,不是像个愣头青,一时冲动。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教学目标: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大诗人在一篇文章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这篇文章是——《桃花源记》。

这篇文章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则是作者辞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方法二:以选择题导入1、假如可以选择,你会生活在哪个朝代?A、秦、隋B、魏晋C、汉、唐D、今天2假如你可以选择,你会生活在哪个地方?A、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B、故都北京西安C、繁华的都市上海广州D、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2、假如你可以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身份?A、我若为王B、甘心为奴C、我愿为民D、隐士重点不在于学生的选择正确与否,而在于如何辨证分析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本质。

《我若为王》中“为王”之好处,为王之耻辱,为王之悲哀,看来——“为官”肯定亦有其好处、难处与坏处。

(官场之黑暗与尔虞我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引出陶渊明这个人物。

二、精要了解作者学生读注释1。

补充:年轻时有过“大济苍生”之志,但当时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严重地阻碍了陶渊明的仕途发展。

所以,他五次出仕,也只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

(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看过资料,现实中的他喝酒上瘾,(估计因此性功能有障碍),五个子女都患有痴呆症或弱智。

李白、杜甫都是这样。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ZHONGXIAOXUE KETANG JIAOXUE YANJIU师:通过诵读,同学们感受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为辞赋的韵律之美,也了解了辞赋的相关常识,并梳理了文脉——归途,归家,归田,归心。

同学们还用白话散文诗的方式翻译了这篇文章,分享了彼此的创意和美好的语言表达。

我很喜欢《归去来兮辞》,因此,我想对文章做些修改。

我有三个大胆的尝试,请同学们帮忙评判一下,看看这几个尝试好不好。

第一个尝试,我对文章里的三个句子做了修改。

第一个句子(PPT呈现):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闲步入室,把酒畅饮。

我这么修改是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陶渊明的闲适自由,心情舒展,举杯畅饮,自得自乐。

同学们认同吗?生1:我觉得改了不好。

把“携幼入室”改成诗人独自“闲步入室”,前文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陶渊明辞官回家,他的家人很早就知道他要回来,很希望赶快见到他。

古时候无论是做官还是求学,都是一个人在外,不能和家人团聚,因此这里是家人早早地等候在家门口。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生活,小时候,爸爸妈妈出门回来,我们是不是很高兴?爸爸妈妈也很高兴,会抱着我们进家门。

师:好,刚才说是“抱着我们进家门”,陶渊明有五个孩子,这回可热闹了,有拉手的,有拉衣襟的,小一点的扯着裤腿,哇,一家人围拥着进门。

那为什么这样就好了呢?生1:这样能体现一家人的温情。

我们看到的陶渊明不只是一个很飘逸很洒脱的隐士,他也是一个父亲,“携幼入室”更有人情味和接“烟火气”的温情,也使得这个句子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他独特的生活情趣。

师:(掌声)是不是说得很好?这位同学特别强调了家的温情。

陶渊明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有人情味和接‘烟火气’的温情”这句话说得很好。

这个句子被我一改,陶渊明倒是飘逸出来了,一家人的和谐和温情却给改没了,并且不符合陶渊明真实的生活。

还有同学要发言吗?生2:原来的句子是有人把他的酒给倒好了。

师:有人?会是谁啊?生2:可能是他的妻子吧。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师:古人说“学而优则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

师:对,陶渊明。

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记》,一篇是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我们就不多‎加介绍了。

但是,我想大家肯‎定都会有一‎个疑问: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归‎田呢?今天,让我们从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和‎作者)师:标题五个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想请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生:“辞”是一种文体‎,“兮”是一个虚词‎,在“辞”这种文体中‎大量应用,没有实际意‎义,“来”是一个助词‎,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归去来兮辞‎”五个字,就是“归去吧”的意思。

师:他说得非常‎好,看来是经过‎了充分预习‎的,请大家在课‎本上标记出‎来。

“辞”这种文体是‎屈原根据楚‎地民歌整理‎创造出来的‎,所以又叫“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有人‎称“辞”为“骚体诗”,“兮”实际是楚地‎方言中的一‎个叹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但“归去来”这三个字,除了课文注‎释中的解释‎之外,学术界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种认为“归去来”是“归去,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还有一种认‎为,“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正如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弟弟时说“他是我兄弟‎”,实际是说“他是我弟弟‎”,课本的解释‎实际是同意‎第二种观点‎。

(点评:由导入到释‎题,可看作课堂‎的开端,这一段落中‎,以教师介绍‎为主,鉴于学生已‎读过陶渊明‎的几篇文章‎,教师舍弃了‎作者简介,提出“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归‎田?”的疑问,引出课文,这一疑问实‎际也是解读‎本文的密码‎所在。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创作背景
该辞创作于东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作者陶渊明深感仕途的险恶和人生的 无常,因此选择辞官归隐,回归自然。在归隐生活中,他创作了大量表现田园生 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文,《归去来兮辞》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别别号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 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关键语句及意象分析
关键语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归隐 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决心。
意象分析
本文中出现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田园”、“菊 ”、“酒”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新自然、远离尘 嚣的归隐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
情感表达
本文充满了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作者通过描绘归隐生活的美好和 自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真题二

(201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问题。(节选自《归去来兮 辞》)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云无心 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句话的理 解。
答案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 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归 隐生活的向往。其中,“云无心”和 “鸟倦飞”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出岫”和“知还”则表达了作者对 归隐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句话也暗 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即追 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不同风格诗人对比评价
杜甫与陶渊明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关注社会现实 和民生疾苦;而陶渊明的诗风清新自 然,注重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两者 在诗风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开场白](音乐声中)同学们,非常高兴能有缘和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探讨和交流。

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喜不喜欢这首把我们带入大自然奇妙境地的音乐?好,接下来请听下面这首曲子。

(多媒体播出大自然之音《黎明》)教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学生1:鸟鸣声。

教师:又听到了什么?学生2:箫声。

教师:这鸟鸣声,这乐曲声把我们带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方,展开想象,作一描绘。

学生3:仿佛走进深邃的丛林,有一条小溪,全部是绿色。

学生4:高山流水相照应,意境悠远。

…………教师: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

这来自天籁般的音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使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用自然美来表情达意,抒情言志,寻找精神家园,这是文学作品常常采用的手法。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描写的自然美景吗?一起欣赏。

(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有关节选内容,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这段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学生:荷塘里的月色。

教师:这段自然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1:宁静。

学生2:柔和。

学生3:朦胧。

教师:我们常常说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那么这里作者借荷塘里的月色表达怎样的心情?学生:心里不宁静,进而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所在,有点喜悦。

教师:此外还表现了什么情感?学生:失落。

教师:作者心里不平静,来找一个平静所在,找到了这样的地方,心里有一丝快乐喜悦,但着环境又不属于自己“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自然会有一丝怅然。

说到月光、莲叶,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同样写到月光、莲叶的唐诗《山居秋暝》。

(多媒体展现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同时播放与诗歌相配合的古典乐曲。

)教师:王维的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那么这首诗描写自然美的是哪几个句子?学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教师:具体来说展现了哪些景物?学生:明月、青松和清泉。

教师:此中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1: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词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归去来兮辞》;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的诗意、诗境和诗情;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感悟诗词背后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案例分析法:以作者的生平经历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去来兮辞》;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归去来兮辞》,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内容;3.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寓意和哲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感悟诗词背后的情感;5. 案例分析:以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为例,深入剖析《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赏析文章:评估学生在赏析文章中的观点独到性、论证充分性和文笔优美程度;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够解释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会通过文本细读和背景研究,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理解并感悟文中表达的归隐思想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的文学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文中难点的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古代汉语用法。

作者表达的归隐思想和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如何深入理解和感悟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写作等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合文本细读和背景研究,深入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体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古代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归隐思想的起源和演变。

2. 文本细读:分组朗读文中的重要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式。

3. 背景研究: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时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归隐思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 个体写作:让学生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如感悟、评论等。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表达对文本的思考和评价。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

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程度,包括文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

上星期我要求大家对照课文的注解将全文仔细地读两遍,划记好弄不懂的字词句,以便今天上课时提出来,下面哪位同学先说说自己的不懂之处?(无人应答)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

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

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

“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师:请坐。

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

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

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

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

归去来兮,预备起!(生读)师:恩,读完了。

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

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

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生点头赞同,兴奋。

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师: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见啊。

(生笑)生:我觉得“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要读得更恬淡些,因为我觉得作者此时心情是平静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应该读得节奏更快些,此时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体现他回家的高兴心情。

生:首句“归去来兮”声音不应太高,应稍低一点。

生:“田园将芜胡不归”要读得更有变化,“田园将芜”声音要高些,“胡不归”要降下去。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一中杨爱丽版)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一中杨爱丽版)

《归去来兮辞》实录(青岛一中杨爱丽版)《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路青岛一中杨爱丽导入:几天前的一场大雨将夏日的闷热一扫而空,此刻的我们已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在这个万物都开始萧条的季节,有一种花却傲然盛放,那就是菊花。

菊花因它的孤傲和坚贞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对菊花可谓是情有独钟,那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可谓是大家的旧相识了。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初中时都学过他的哪些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归园田居》)。

下面请大家结合初中所学文章中的句子来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慕荣利、性嗜酒好读书、向往田园、安贫乐道、洒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坚守自己的志向(可追问学生,他的心愿到底是什么?若回答回归田园,则继续问,他的心愿是否仅仅是回归田园?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在大家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遗世独立、洒脱旷达、向往田园的隐者形象,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归去来兮辞》,期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

下面请大家放声朗读这篇美文,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学生齐声朗读)好,大家读的非常流畅,看来预习的字音工作做得不错。

下面请大家带着思考再次来品读这篇美文。

左边两组的同学你们负责找一找文中的哪些描述与你之前对陶渊明的认知是相吻合的?也就是说哪些句子依然能体现他的不慕荣利、嗜酒、好读书、向往田园?右边两组的同学你们的任务难度系数较高,你们需要找出哪些描述让你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也就是说你发现陶渊明还有哪些品格是我们还没有总结到的?请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每一小组选择一到二处最能代表自己观点的句子进行分析。

下面先请左边两组的同学发言。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体现他的嗜酒,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陶渊明写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么?这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愉悦、闲适)那你能不能用愉悦闲适的语调再来读一遍呢?大家觉得他读出来那种闲适没有?那请你领读,让大家跟着你一起闲适一回,愉悦一回吧。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doc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doc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归去来兮辞》实录,11728 字。

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生:(齐)陶渊明!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师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师:大家看题目是什么意思?生:(七嘴八舌)就是归去的意思。

辞是一种文体,来、兮是语气助词。

师:对,辞是一种诗体,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

“兮”是辞这种文体的独特助词。

师: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诵读,回到 1600 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古筝曲《归去来》响起,教师全文范背,声情并茂,全场师生静心倾听,都沉浸在老师忘情诵读营造的陶渊明“归去”的境界之中。

师:同学们,文章美吗?生:(异口同声、大声的)美!师:想不想纵情的诵读一次?生:(七嘴八舌)想!想!(台下笑声)师:(问一生)你想吗?生1:想!师:(问一生)你想吗?生2:想!师:(问一生)你呢?生 3:想!师:好!现在同学们就自由的诵读吧!(老师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台下会意的笑声!)(学生纵情自由诵读全文,教师巡回指导诵读)师:通过诵读,大家感受到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美,(指多媒体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

(学生默读思考)师:陶渊明为什么归去?请从第一段找出答案。

(板书:归去)生4:首先是因为“田园将芜”,然后是因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都是他要归去的原因。

师:结合具体句子回答原因,方法很好。

师:第一段中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他归去的原因?生5:“心形役”!:什么?生5:因他不想因做官而累!自己是想田园生活的!:因做官他来是什么?生5:一种身心的累!:“心形役”,很准确!:同学知道他辞官的直接原因?生:(七嘴八舌)好像是因“不五斗米折腰⋯⋯”:能具体个故事 ?生6:他在彭当令的候,上来工作,手下人“束之”,要穿戴庄重去上。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引题:汉魏六朝,文风绮靡,多数文人都追求艳丽的辞藻和华美的形式,然而,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他辞官归田,躬身自耕,饮酒赏菊,娱情山水,想必我们都还记得1600多年前,他为我们设计的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和谐美妙的画面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那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陶渊明的一篇向往田园的佳作《归去来兮辞》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再恰当不过了听人说不如自己切身感受来的真切,接下来让就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音韵谐美,清新自然的《归去来兮辞》师:朗读听完了,我们说诗词曲赋的鉴赏贵在诵读,诵读时要注意语调,语气,语速,和语顿要能读出情意,读出韵味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品味文章(学生自由读)师:诗的美,诗的韵味,只有在诵读时才能感受到,因为语言是由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好,那位同学来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生配乐进行诵读)(师评价)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感情投入,读的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集体诵读《归去来兮辞》通过诵读,我们对《归去来兮辞》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到诗人躬耕垄亩,诗酒琴书的田园生活在这平淡自然的旋律中你感受到诗中弥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远离官场,逍遥闲适,宁静淡泊,自得其乐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我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但是如果认真品读课文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字里行间潜藏着人生悲凉,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让人们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这些词句都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诗人隐藏欢快喜乐下的人生悲凉我们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古时读书人的理想,那么陶渊明为什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哪?他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哪?“心为形役”那么诗人的心志怎样被形体役使,心为形役的含义是什么哪?我们先来看两段话看《宋书陶潜传》里的一段话幻灯片显示:“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不愿做官,不愿羁身宦海,折腰事人,仰人鼻息,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做了官哪?我们来看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一段话幻灯片显示:“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师:从这一段话我们看出陶渊明后来为什么又做了彭泽令哪?生:为口腹之计师:做官之后,未过多久,为什么便“眷然有归欤之情”哪?生:质性自然结合《宋书》和小序,我们可以看出心为形役的含义有两个幻灯片显示:心为形役含义: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在这中间我们可看出诗人虽然质性自然,但为了口腹之计,还是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做了许多不愿做的事,因此心为形役,惆怅悲伤然而诗人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虽然最后大梦初醒、了然彻悟,回归田园,但之前陷身官场,心为形役的悲痛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中间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的心为形役之悲但是回归田园之后的陶渊明真的就摆脱了心为形役的悲哀,真的就那么闲适自在吗?我们说他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也有与家人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幻灯片显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幻灯片显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师:而现实中的诗人怎么样哪?生: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白云飞鸟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更加反衬出现实中诗人的不自由不自在,这种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幻灯片显示:诗人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相同的感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诗人羡慕飞鸟游鱼的自由自在,而生活中自己就像羁鸟池鱼一样受人羁绊,失去自由他内心的痛苦溢于言表在文章中除了这一句暗示诗人的痛苦之外,还有一些词句也隐含了诗人的痛苦,同学们找一下哪些词句也隐含了诗人的痛苦幻灯片显示:“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酌自斟,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世,孤愤不平之意“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这些文句,看似逍遥闲淡,实则忧愤满怀,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看似闲适自在,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看似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安逸中隐含着居家涉园之痛那么诗人的田园生活是不是就充满了乐趣哪?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体力行、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在字里行间照样潜藏着人生的悲凉幻灯片显示: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这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悉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幻灯片显示: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却情有独钟,乐而忘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陶渊明就是一位遗弃世人同时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他特立独行,遗世独立,孤高自许,与俗相违,他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孤独的,痛苦的幻灯片显示: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诗人内心里充满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貌似融洽欢悦的交往,逍遥自在的出游,其实隐藏了更多的交往出游的忧患和忧虑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交往出游之忧陶渊明曾在他的一首《杂诗〉里这样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那么诗人有着什么样的生死观哪?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下委心乘化,乐天安命归隐后的陶渊明真的就能那么委心乘化,顺应自然,安于天命吗虽然我们一直强化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但是,文中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有诗为证:幻灯片显示:“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师: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哪?生: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的生活而不管他生死呢?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哪?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生:为什么会心神不宁,孟子曾经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在他不得志的时候做到了独善其身,洁身自好但作为一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一定也很想兼济天下,大济苍生,但是黑暗的现实把他那“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他的一生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最后他选择了归隐的道路然而归隐后的陶渊明,他总有感时伤怀,不忘尘世的时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是折射出诗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而心力不足的痛苦和无奈“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是什么意思哪?姑且,暂时是不是暗示诗人归隐田园的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然而现实中的诗人却在尘世中扭曲心性,失去自由,“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说明诗人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但神仙居住的地方又找不到所以他“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只好醉情山水,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保持自己纯真质朴的天性这些文句,看似诗人要委心乘化,顺其自然,但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和挣扎,他的委心乘化里,夹杂着对尘世的愤慨,在这中间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委心乘化之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乐而忘忧,忽略了诗人的隐曲痛衷。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实录归去来兮辞1窗外狂风大作,屋内是其乐融融。

其实你越是在这样极致的天气之下,你能有的一处避风港,这其实是人生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们走入另一个东晋作家东晋散文家的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这位作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陶渊明,对于陶渊明的诗作,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

高一我们大家学了他的归园田居。

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背一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关于他的一些生平,同学们应该都很清楚。

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他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他还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他曾经任过一些官职,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官就是做彭泽县令做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所以我们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也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

那他的最后一次做官,然后辞职归去,于是写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归去来兮辞。

所以历年来二十多年来,我们的教材进行改革改版,这一篇归去来兮辞仍然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之中,从来不曾被拿走,所以他有他学习的一个意义。

与这个归去来兮辞有密切关联的,我们还知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来表现陶渊明的情操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泉泉是乡里小人也。

拳拳我们在孔雀东南飞里面接触过。

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们说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词赋中的经典之一,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重大选择和激烈的思想矛盾的产物,也是他诀别官场守拙归田的宣言书。

因为他几归几隐,在这一次,他是彻底的归隐了田园,所以这是一个彻底决裂的宣言书。

所以他以知心慧眼来透视生活……孤傲心态。

北宋非常有名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的,他说东晋无闻,为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上一篇学的什么呀?兰亭集序写于什么时候?东晋时期?同学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欧阳修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归有光曾说,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这里我们要注意,欧阳修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但这里也涉及到一个每个人他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评判标准,并不是说欧阳修认为东晋只有这一篇好文章,那就真的只有这一篇,并不是。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能够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提升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诗意和诗艺;2.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3.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3. 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归去来兮辞》全文;3. 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料;4. 投影仪和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5分钟)引导学生朗读《归去来兮辞》,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人的情感。

3. 解析(15分钟)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写一篇短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7. 板书设计《归去来兮辞》意象:X、X、X情感:X、X、X背景:X、X、X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拓展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欣赏,可以组织一次拓展活动,如古诗朗诵比赛、古诗书法展示或古诗主题绘画。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辞赋风格。

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如何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隐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的诗意和辞赋特点。

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和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为学习《归去来兮辞》做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注意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PPT展示,总结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态度,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归去来兮辞》的背诵。

2. 写一篇短文,分析《归去来兮辞》中的辞赋特点。

3. 选择一篇与《归去来兮辞》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对《归去来兮辞》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含义。

分析陶渊明的辞赋风格,如用词、意象、情感表达等。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古代辞赋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归去来兮辞》的特点。

七、课堂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归去来兮辞》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023年《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整理_1

2023年《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整理_1

2023年《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整理海口一中语文组姚卿云一、导入:芸芸众生,谁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谁又能抗拒权势的魔力?在东晋有一个,他就是大诗人陶渊明。

二、老师配乐范读,同学整体感知课文。

师:大家觉得我读得怎么样?生:(多少有点敷衍的)好--师:是文章好还是我读得好?(生笑,课堂气氛开头变得轻松起来。

)三、解题师:本文的题目《归去来兮辞》,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什么?生:归!师:对,“归”是本文的灵魂,我们待会的争论也要围绕这个字绽开。

那么“兮”字呢?生:那是语气词,没有意义。

师:不错,这个词我们在屈原的作品中见得最多,它虽然没有意义,却是表达感慨与喟叹的词语。

那么“辞”字呢?生:表明文体师:对,它表明白这篇文章的文体。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从文中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投影显示)1、陶渊明归去的缘由2、归去后陶渊明的生活情形3、归去后陶渊明的人生思索四、理清思路师:现在我们来理清一下这篇文章的思路,请大家一起回答。

生:第一段:归去的缘由--厌恶官场其次、三段:归去的生活--欢乐闲适第四段: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五、赏析品尝,感受情怀师:陶渊明为何辞官?生:“以心为形役”--师:“心为形役”怎么理解?生:原来不情愿出仕,但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出来做了官。

师:对,关于陶渊明,流传的最广的就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老师开头叙述典故,进行课外学问拓展。

)师:如今回到了家乡,是不用再被束缚了,我们来感受一下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请四组同学每组从文中自由选择几句话,完成以下工作:1、有感情的诵读2、概括说明本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或画面,结合关键字词,说明它寄予了陶渊明怎样的情怀?并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约8分钟后,同学开头回答问题。

)生1:我选择的是“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这一句。

其中的“遥遥、轻颺、飘飘”等词语,表现了陶渊明辞官之后轻松开心的心情。

师:这里的“摇摇”是解作“轻快”好还是解作“慢”更好?生2:解作“轻快”好,他那时最终辞了官,想到以后可以不用再待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心情格外轻松。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课堂回放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来去》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求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

小说如此,生活也是如此,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看透了黑暗的官场,不满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的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生:陶渊明是东晋著名大诗人,人称五柳先生,初中学过他的《桃花源记》。

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田园,写了很多田园诗。

生: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江州祭酒等官。

师:研究者往往只是就其人格或诗品进行论述,容易忽略对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寻找精神家园过程的探求。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深入探讨了解丰富多面的陶渊明。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师:本文序和辞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先叙述序的内容。

生: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师:直译得流畅。

请同学们找出序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生:“生生所资”,第一个“生”是动词“维持”,第二个“生”是名词“生活”。

生:“求之靡途”,“靡”读“mǐ”,“没有”的意思。

生:“心惮远役”,“远”,形容词活用为状语“到远方”;“役”,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官”。

师:大家找了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序中有特殊句式吗?生:“遂见用于小邑”是“见……于”表示的被动句。

生:“皆口腹自役”是宾语前置句。

师:现代汉语的语序是“皆口腹役自”。

师:很好。

谁能描述辞的大意?生: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师:好,语言生动流畅,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继续努力!师:辞中有哪些重点文言现象?生:文中“以”有很多用法,请老师帮助分类,好吗?师:好,文中含“以”的句子很多,我选典型的句子讲解。

(1)云无心以出岫;(2)木欣欣以向荣;(3)乐琴书以消忧;(4)聊乘化以归尽;(5)请息交以绝游;(6)问征夫以前路;(7)农人告余以春及;(7)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山西省静乐一中胡艳《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五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因此,情感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知人论世,不可以把这篇文章简单地理解为陶渊明辞官归去的生活记录,更应该体会他在东晋时期对社会的失望希望交替的复杂情感,最终,多次做官辞官的经历,已让他身心疲惫,最终明志归隐,写下《归去来兮辞》。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依照辞的文体特点,找到了这篇散文的朗读韵律和节奏,并且大家根据这些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朗读,大家在朗读中对韵脚的音长把握得很好。

大家在反复朗读中有没有思考为何要如此处理呢?生1:好听!生2:便于感情的表达。

师:声音是情感的另一种形式的抒发,那么你能具体说明吗?生2:快节奏的四言句,表达了快乐,急切的心情,比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而六言句就相对舒缓,我们会感受到其中的闲适之情。

师:从句式的变化和节奏的快慢来分析情感,这是你对这篇散文的“爱之初体验”呀!我们要将这爱进行到底了。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赏析《归去来兮辞》的情感。

(教师板书:赏情)师:陶渊明为后世留下的诗句中,多次提到“归”。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地以“归”为中心。

我们不妨从这个字来入手。

(教师板书:归)师:序言中提到过对于曾经出仕,陶渊明也是“脱然有怀”,如今又为何归来?(多媒体呈现问题1:为何归来?)生1:质性自然生2:“程氏妹丧于武昌”师:由此可见,“归”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界因素。

“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违己交病”,字里行间体现个人的痛苦是主要因素。

由起初的有意向做官到后来的决意归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多媒体展示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原一心报国有所作为的陶渊明对现实充满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现实里随波逐流。

因此从29岁开始出仕,共历五次出仕和退隐,前后历时13年。

)师:从这段背景中大家能读出什么?生:陶渊明对当时官场充满了厌恶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归去来兮辞》实录,11728字。

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生:(齐)陶渊明!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师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师:大家看题目是什么意思?生:(七嘴八舌)就是归去的意思。

辞是一种文体,来、兮是语气助词。

师:对,辞是一种诗体,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

兮是辞这种文体的独特助词。

师: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诵读,回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古筝曲《归去来》响起,教师全文范背,声情并茂,全场师生静心倾听,都沉浸在老师忘情诵读营造的陶渊明归去的境界之中。

师:同学们,文章美吗?生:(异口同声、大声的)美!师:想不想纵情的诵读一次?生:(七嘴八舌)想!想!(台下笑声)师:(问一生)你想吗?生1:想!师:(问一生)你想吗?生2:想!师:(问一生)你呢?生3:想!师:好!现在同学们就自由的诵读吧!(老师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台下会意的笑声!)(学生纵情自由诵读全文,教师巡回指导诵读)师:通过诵读,大家感受到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美,(指多媒体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

(学生默读思考)师:陶渊明为什么归去?请从第一段找出答案。

(板书:归去)生4:首先是因为田园将芜,然后是因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都是他要归去的原因。

师:结合具体句子回答原因,方法很好。

师:第一段中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他归去的原因?生5:心为形役!师:为什么?生5:因为他不想因为做官而劳累!自己还是想过田园生活的!师:因为做官对他来说是什么?生5:一种身心的劳累!师:心为形役,很准确!师:同学们知道他辞官归隐的直接原因吗?生:(七嘴八舌)好像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师:谁能具体讲讲这个故事?生6:他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上级来检查工作,手下人说应该束带见之,要穿戴庄重去见上级。

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不愿为填饱肚子丧失人格,就辞官归去。

师:这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真好!(学生掌声)师:第一段写的是他——辞官归去的原因,咱们写做归去之因!(板书:之因)师:他归去后的生活怎样呢?从第二、三段来看。

一个字,怎么说?生7:爽!(笑声)师:爽是口语,书面语怎么说?生8:闲!师:闲逸的情致!如果说第一段写的是归去之因,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写的就是——生:(纷纷的)归去之情。

师:第二段写的是在哪里的归去之情?生9:回去之时!师:只是写归途上的吗?生9:还有回家后的情!师:第三段呢?生10:田园游玩的快乐!师:就是出游的快乐!师:第二段和第三段写归去后的生活情感,我们写做归去之情!至于是什么情,一会儿再具体研讨。

(板书:之情)师:归去后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呢?内容在第四段。

生11:(插话)人生感悟!师:对,就是归去的感悟,我们写做归去之悟。

也留在一会儿探讨。

(板书:之悟)师:陶渊明归去后的日子确实轻松、快乐,大家看第二段和第三段。

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请左面纵排的同学从第二段中选择句子,右面纵排的同学从第三段中选择句子,按照我们分好的小组——1、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辞句,将辞句内容设想成一幅画面。

2、用形象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画面,展现陶渊明的某种生活情趣,写下来。

时间限定在三分钟,看哪些小组的合作效率最高,开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创作,场面气氛热烈。

)师:同学们,可以了吗?生:(齐)不可以!师:那再给大家点时间!师:同学们讨论得这么热烈,我不忍心的打扰大家!但时间已经超时了。

师:咱们刚才体会到意境的美。

现在请富有情感的诵读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进行描述。

哪一组先开始?生1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我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小舟。

站在船上引颈遥望,船儿轻轻摇摆,小风吹来,我的衣襟也随风飘扬,风吹松涛听天籁,舞动风铃美和谐。

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

师:很有创意!生1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在秋天凉爽的风中,靠着熟悉的南窗,望着灰鸟三五成的南飞,我心傲然自得,像秋天一样辽阔高远。

寒舍虽小能避风雨,给予我心灵的温暖。

师:好不好,同学们?生:(齐)好!师:鼓励一下吧?(学生鼓掌)师:他刚才想到了秋天,归去的时间大家知道吗?(学生七嘴八舌的猜测)师:是在乙巳年十一月,基本上已是冬天了。

你能联想到秋天已经很接近了,因为它们都是萧瑟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一种美——倚南窗以寄傲的傲然自得之美!生1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静静的荡漾着几点波纹,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动,船在轻轻飘荡着前进,微风吹过身上的白衣,随风招展,人与大自然和谐而统一。

师:他说的哪一句最精彩?生15:人与大自然和谐而统一。

生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日光黯淡,夕阳还残。

我独自徘徊在孤寂的小林,独念天地悠悠,苍茫人世,吾生还需何求!师:很有知识储备,富有诗意!真棒!生17: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夕阳将入,阳光黯淡,留下一地余辉。

我手抚孤寂苍松,盘桓徘徊,留恋不去,沉寂在夕阳余辉之中。

师:多么沧桑啊!他徘徊在夕阳余辉之中,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师:刚才我们体会的是辞的意境之美,陶渊明归去之后,陶醉在田园生活的快乐中。

他来到旷野,看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由得心生悲叹,他在感叹什么?生:(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师: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18:感叹万物能够及时的生长繁荣,而自己的一生却将要过去。

师:自然万物蓬勃生长,可是我的一生却将要结束了。

陶渊明究竟准备怎样度过余生呢?请从第四段寻找答案。

生:(七嘴八舌)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师:最后两句是他的人生观。

咱们能不能找到辞中描绘的一些具体的理想人生图景?很美的!生19:(激动的)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呼啸,临清流而赋诗。

师:太激动,他读错了哪个字?生:(齐)舒啸的舒字!师:你知道什么叫怀良辰以孤往吗?生19:就是爱惜美好的阳光……爱惜美好的春光独自出去。

师:他出去干什么呀?生19:游玩!师:怎么游玩?生19: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有时登上东边高高的山岗放声长歌,有时到涓涓的细流旁边作诗。

师:他在这里描绘了三幅图画。

或植杖而耘籽是在那儿劳动,这种劳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心情怎么样?生19:很高兴!师:你来高兴一次!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下这句诗!生19:或植杖——而耘籽!师:(问其他学生)同学们,高兴吗?生:(齐)不高兴!师:再来一次!先面部堆笑,想着……生19:或植杖——而耘籽!师:(又问其他学生)同学们,高兴吗?生:(齐)还不高兴!(台下笑声)师:那怎么样才能高兴呢?师:植杖是什么意思?生19:拄着手杖!师:你仔细看书上的解释!生19:把手杖立在一旁。

师::把手杖立在一旁干什么呀?生19:放在一旁,自己除草么!师:就是非常悠闲!我把手杖放在这儿,然后我除草——,我培苗——很悠闲!你再来悠闲一次,好吗?(台下笑声)生19:(略带悠闲之味读)或植杖——而——耘籽!师:(问其他学生)大家看到他的悠闲了吗?生:(纷纷的)没有!(学生、老师笑声一片)师:还没有!(向读的学生)看来还不够悠闲。

师:我们来设想,这里不是课堂,而是美丽的田园,你就是陶渊明,你现在把手杖放在一边,拿起锄头,一会儿除草——,一会二培苗——(老师一边用缓缓的、沉浸陶醉的语气说,一边用两只手左右缓缓摆动,做一会儿除草、一会儿培苗状)!或——植杖———而——耘—籽!(台上台下师生气氛和谐,大家都发出了会意的笑声)生19:(陶醉的,完全进入了状态)或——植—杖———而——耘—籽!(热烈的掌声)师:太陶醉了!这是一种悠闲的状态!师:往下看,登东皋以舒啸是什么意思?生:(纷纷的)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师:书上解释为放声长歌,也有解释为放声大喊的!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放声长啸或者放声大喊的经历?生:(七嘴八舌的)有!没有!师:谁有?(笑声)师:(面对一个说有的男同学)你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声长啸的?生20:心情非常压抑!(台下老师笑)师:需要释放!现在你就来释放一下,读一下登东皋以舒啸,体会这种释放的感觉!生20:(激动的)登东皋—以——呼(舒)啸!(笑声、掌声)师:太激动了!别激动,再来!生20:(纵情的)登东皋——以——舒啸!师:好不好?生:(纷纷的,声音不够大)好!不好!师:大家还不太满意!你应该让这个舒字彻底舒出去,登东皋——以——舒(气息充足、自由酣畅的)啸!来——!生20:(伸长了脖子,使劲全力喊出)登东皋——以——舒—啸!师:(充满激情的)好不好?生:(齐)好!(众鼓掌)师:同学们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什么状态?生21:有活力!生22:有激情!生23:生命力!生24:(有激情)有一种大河向东流的感觉!(掌声)师:好,你也来大河向东流一次!生24:(纵情的)登东皋——以——舒啸!(众鼓掌)师:(充满激情)好!这是一种生命勃发的自由状态!我们写做自由!(板书:自由)师:往下再看,临清流而赋诗,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生25: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师:悠闲自得,你说呢?生26:悠闲自得,惬意!师:你也来惬意一次!(笑声)生26:临清流——而赋诗。

师:找到惬意了吗?同学们?生:(齐)没有!师:现在这里不是会场,而是一条小河,你就是陶渊明,在这儿陶醉的赋诗,抒写自己的心灵!来,再来惬意一次!生26:(还是较快)临清流而赋诗!生27:(较慢,较好)临—清流——而—赋诗!师:可以吗?同学们?生:(齐)不可以!(众笑)师:不可以!谁可以?生28:我来试试!先酝酿酝酿情感!(众笑)(富有诗意、宁静的诵读)临清流——而——赋—诗(众鼓掌)师:同学们,大家对品味到了语言确实很美!陶渊明一会儿悠闲的除草培苗,一会儿登上高冈自由的放声长啸,一会儿宁静的临流赋诗!啧,悠闲自得!这里写了他生活的三种状态,但都是自由。

我们来做个对比,登东皋以舒啸是非常释放的,而临清流而赋诗是非常宁静的,把这两句连着读一下。

生28:(先清清嗓子咳嗽一声)(台下笑声一片)师:你可以从前一句开始,这样可以酝酿一下情感!生28:不用了,就直接从这句读吧!(众笑)生28:(充满激情的)登东皋——以——舒——啸—,(非常宁静的)临清流——而——赋诗!(热烈的鼓掌)师:可以吗?同学们?生:(齐答)可以!师:咱们一起体会一下!师:(高昂的)登东皋——以——舒——啸—,(低缓的)临清流——而——赋诗!(师生欲鼓掌)一二!生:(齐)(高昂的)登东皋——以——舒——啸—,(低缓的)临清流——而——赋诗!(鼓掌)师:同学们的语感能力特别强!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勃发和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