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被誉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其心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帮助了无数人解决了心理问题。
罗杰斯于1902年1月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户农家。
他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但却在亲身体验过自然界的魅力后变得勇敢起来。
在其教育经历方面,他的母亲在家中教他读书,并给他养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
他在中学时成为一名积极的成绩好、兴趣广泛的学生。
罗杰斯最初希望成为一名牧师,但很快就对这个想法改变主意,并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他在1924年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之毕业学位,而在两年后,他获得了国立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
其后,他继续在科罗拉多州大学攻读博士,并最终在1940年完成了他的荣誉学位。
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罗杰斯曾在俄亥俄州儿童指导中心工作,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问题。
他也曾在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心理学,并在1947年创建了心理学研究所。
罗杰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主要致力于研究关于人类自我概念、人格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罗杰斯对他的学科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
他开创了一种被称为“非指令性咨询”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让咨询师成为一位开放性的监听者,而非给予箝制或制约。
他的目标是让其病患者变得更自我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心理方面,如家庭治疗、工作场合咨询等。
罗杰斯也是一位著作丰富的心理学家,他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人际互动、人格理论、人格建设和社会变革的领域。
他的许多书籍和文章都探讨了人们如何储存自己内部的感情,并以怎样的方式在情感世界中取得联系。
他的代表作包括《人的公开过程》、《人的新心理学》和《原则的实践》等等。
在其私人生活方面,罗杰斯于1924年与Hellen Elliot结婚,并育有二子。
他的生活注重道德品质和自我反省,并逐渐成为更关注人类自由的人文主义者。
各派心理学家生平及主要观点简介
各派心理学家生平及主要观点简介S.弗洛伊德 (1)G.W.奥尔波特 (26)亚里士多德 (26)亨特,沃尔特 (30)伍德沃思 (30)伯恩斯坦 (31)克洛普弗,布鲁诺 (31)冯.亥姆霍兹 (32)冯特 (36)华生 (45)埃里克森 (47)奥尔波特 (50)德谟克利特 (57)斯宾诺莎 (57)安娜.弗洛伊德 (59)赫尔和斯金纳 (59)亨利.哥达德与测验狂潮 (65)勒温 (66)威廉.詹姆斯──卓越心理分析者的思想 (67)威廉.詹姆斯──詹姆斯式的矛盾 (73)安吉尔 (74)巴甫洛夫 (74)布洛伊尔 (76)斯金纳 (77)S.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建者。
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
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有过的情绪经验推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此则宣泄法或净洗法。
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
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
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
1900年出版《梦的释义》一书。
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地开创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性欲三论》一书,他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观察和概括。
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单一的先天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
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的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
1920年,弗洛伊德修正关于本能驱力的学说,提出死本能作为补充。
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精神装置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1927年发表了《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
阿德勒的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
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
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
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阿德勒5岁时上小学,9岁时进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过的中学。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
关于控制情绪的名人素材
关于控制情绪的名人素材
控制情绪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挑战,而一些名人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以下是一些名人素材,他们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达尔文·坎贝尔(Dalai Lama),作为藏传佛教的领袖,达尔文·坎贝尔一直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情绪的控制。
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对情绪的理解和控制,他的讲话和著作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Neil Donald Walsch),作为畅销书《与上帝对话》的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控制和内心平静的观点。
他的素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3. 莫妮卡·塞拉斯(Monica Seles),作为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选手,莫妮卡·塞拉斯在她的自传中谈到了她在比赛中如何控制情绪和焦虑的经验。
她的素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在高压环境下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4.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作为情商理论的提出者,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对情绪控制和情商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他的素材可以帮助人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情绪控制。
以上这些名人素材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情绪控制的探讨,通过学习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绪控制的技巧。
希望这些素材对你有所帮助。
卡尔古斯塔夫 荣格
人物生平
1
孤独童年
2
求学与就业
3
与弗洛伊德的 友谊
4
著书立派
5
晚年生活
孤独童年
荣格 卡尔·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凯斯威尔(Kesswil),家里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 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其父母不和睦,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荣 格便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
心理学史家舒尔兹说:“荣格的观念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而且新颖,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乐观主义的概念, 这种概念在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背离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欢迎的变化。”
就荣格与弗洛伊德二人的比较而言,另一位心理学史家墨菲认为弗洛伊德与荣格都是负有非常不同使命的先 知,弗洛伊德看到的是浩瀚的力量横扫一切,人世也不免罹难,只能略做些敷衍塞责的抗议,然而在荣格看来, “有不断扩大的领域容许同那庄严和那神圣的东西进行直接的接触,有一种患者和医生都甘愿接受的鼓励,自由 无阻地朝着神秘追求的方向运动。”人们或许会这样设想,前者是一位坚定的人物,“勇敢地对抗着一个异于宇 宙的虽然宏大却凄凉萧瑟的力量”,对于这个宇宙,人类只可能提出局部而有限度的防御;而后者却是一位通往 极富挑战性的世界的向导,在他看来,对于这个世界,人类是真正与之协调一致的。
自1916年开始,他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出版著作应邀演讲,在巴黎就自我和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了一次讲座。 此后他又在1923年和1925年作了类似的讲座。
1918年,他从诺斯替教派作家的作品和炼金术中得到灵感,开始以一个全新角度研究意识心理学。
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探讨意识头脑对于世界可能产生的态度,此书出版后荣格在心理学界的 声名大振。
弗洛伊德是谁
弗洛伊德是谁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世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西方的人文科学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依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弗洛伊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弗洛伊德的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父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
父亲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出生时,他已41岁。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
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
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
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
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
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
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世界心理学大师100名
世界心理学大师100名在世界心理学领域,众多大师级人物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理学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等阶段,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
本文旨在概括介绍这些顶级心理学大师,以及他们的理论与贡献。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多个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等。
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如弗洛伊德、荣格、华生、斯金纳、皮亚杰、约翰·鲍德里奇、马斯洛、罗杰斯等,他们的理论不仅在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提出了无意识、梦的解析等理论,为心理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格则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概念。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分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行为治疗和应用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流派的皮亚杰和约翰·鲍德里奇等学者,研究了人类认知过程、思维方式等问题,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教育领域的心智发展、学习理论等;医疗领域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企业管理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培养等;社会政策领域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援助等。
这些应用为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与国际接轨、形成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的特点。
心理学课程逐步走入中小学、大学课堂,普及率不断提高。
此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壮大。
展望未来,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世界心理学大师们的贡献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了解心理学、掌握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克尔凯郭尔的简介
克尔凯郭尔的简介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诗人,在他对哲学界的贡献和他创造的思想上颇有成就。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克尔凯郭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尔凯郭尔的简介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Aabye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
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
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
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
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
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
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倒真正人生。
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
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
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
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跨跃(leap)。
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激情来产生。
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激情,被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主体性(subjectivity)。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无意识、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对人类心理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卡尔·荣格(Carl Jung)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人istic心理学家,也是人istic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4. 伊万·巴夫理斯特(Ivan Pavlov)伊万·巴夫理斯特是俄罗斯的著名生理心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条件反射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现象,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5.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了心理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心理现象的目的在于适应环境。
6. 约翰·华生(John Watson)约翰·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行为是心理”的观点,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加以解释。
7.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阿尔伯特·班杜拉是加拿大心理学家,也是认知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产生的。
8.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心理学家领域的知名学者。
他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
我的最喜欢的心理学家
我的最喜欢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是一种热爱和关注人类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
在我看来,心理学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有温暖的心灵和耐心倾听的能力。
而在众多心理学家中,有一位让我特别喜欢和敬佩的,那就是卡尔·荣格。
卡尔·荣格(Carl Jung),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对心理学和人的内心世界做出了深刻的贡献,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心理学大师。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卡尔·荣格,是因为他的理论和观点深受我喜爱。
首先,我欣赏卡尔·荣格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
他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质疑,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个体心理学”。
荣格认为,人类拥有内在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认知范畴,为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带来了新的思考。
其次,我赞赏卡尔·荣格对于梦境和象征的解读。
他认为梦境是人类内心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是潜意识中的象征语言。
荣格通过解读梦境,探究人类内心的深层意识和不同心理层次的冲突。
他对于梦境世界的研究不仅拓宽了人们对于梦境的认识,更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奥秘。
另外,我钦佩卡尔·荣格的人性关怀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他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并主张通过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实现心灵的统一。
不同于传统心理学强调修复问题和疾病治疗,卡尔·荣格关注人的内心成长和提升,并提倡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他的人性关怀和积极心理学理念,给予了我人生的启示和正能量。
总的来说,卡尔·荣格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
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梦境解读和人性关怀观点,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我。
通过学习和了解卡尔·荣格的理论,我更加坚定了对于心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的决心。
我相信,每一个心理学家都应该像卡尔·荣格一样,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并且关怀人类的心灵成长与发展。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3)
拉扎勒斯:(Moritz Lazarus,1824—1903)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生于波森省费恩(今属波兰)。
曾任瑞士伯尔尼大学、柏林皇家军事学院、柏林大学教授。
受到赫尔巴特的影响,认为真理不能通过形而上学或演绎的抽象去寻找,而必须在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中获得。
1859年与语言学家施坦泰尔:(Heymann Steinthal,1823—1899)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
发表大量关于民族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和宗教方面的文章。
其研究对当时民族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心灵的存在》、《犹太教的伦理学》、《论真诚和自由:关于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论述》。
沙可:(Jean-Martin Charcot,1825—1893)法国神经病学家。
生于巴黎。
1853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在巴黎一家医院当外科医生。
后任巴黎大学神经病理解剖学教授。
1864年成为巴黎莎尔伯屈里医院的高级医生,并建立了神经病诊所。
1873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188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对心理学的贡献有:(1)创立“临床-解剖方法”,即将临床诊断和死后病灶确认联系起来的方法。
(2)对催眠和癔症的研究。
强调催眠现象由癔症引起,并且只有癔症患者才能被催眠。
主要著作有《神经系统讲义》(1873—1884年)、《大脑疾病定位讲演》(1875年)、《沙可全集》(1888—1894年)。
谢切诺夫:(MBaH MuxaIJOBM CeyeHOB,1829—1905)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俄国心理学中自然科学流派奠基人。
生于辛比尔斯克省的焦普雷伊区。
185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后留学德国、奥地利、法国。
1860年回国。
曾任圣彼得堡大学、敖德萨大学、莫斯科大学教授。
1863年发表《关于蛙脑中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抑制的生理学研究》、《脑的反射》,对心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其关于大脑反射的理论成为巴甫洛夫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基础。
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简介资料
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简介资料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
他的理论对于人类心理的研究与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今天的心理学和精神疾病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生平背景、主要思想以及他的贡献进行介绍。
一、生平背景奥地利弗洛伊德于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弗拉赫县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
他成长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毛皮商人。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并于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研究了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开始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还在巴黎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催眠术和精神病学,这对他后来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思想1. 无意识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其中,无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层次,它包含了人的潜意识和不能被思维所触及的心理过程。
他认为人的无意识中存在着一些秘密的欲望、冲突和童年的阴影记忆,这些因素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精神分析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的精神疾病和问题源于内心的无意识冲突。
他提出了“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等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谈话和解梦来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3. 性本能和性发展理论奥地利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是他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人的欲望和行为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本能驱动,特别是性欲。
他提出了性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认为这些阶段对人的性格和个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贡献与影响1. 形成了心理治疗的基础理论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的精神分析方法和技巧,如自由联想、解梦和分析转移等,不仅使心理治疗更加科学和系统化,也为后来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故事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故事弗兰克尔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他在心理治疗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著作《活出意义》成为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他的研究和治疗方法对全世界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兰克尔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从小就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浓厚兴趣。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在维也纳精神病医院担任精神科医生。
二战期间,弗兰克尔被纳粹俘虏并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
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数不清的犹太人被屠杀,以及无数人们在残酷的环境中丧失了尊严和人性。
在那种极度恐怖和绝望的环境中,弗兰克尔开始思考人性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在集中营中,弗兰克尔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他努力寻找生存的意义和希望。
他发现,即使在绝望的环境中,人们仍然有着内心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开始观察并分析集中营中的囚犯们,发现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都有着内在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意义的追求。
弗兰克尔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并没有因为在集中营中的苦难而停止,相反,他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心灵。
在那段时间里,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
战争结束后,弗兰克尔得以重返自由世界,并将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和对人性的思考整理成著作《活出意义》。
这本书深刻地阐述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和对生活的意义的探求。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弗兰克尔提出了“意志力意义疗法”的概念,强调人类内心的力量和对生活意义的探求。
他认为,人们能够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找到希望和勇气,只要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力量,并找到生活的意义。
他的治疗方法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弗兰克尔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们,他的坚韧和智慧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生活的榜样。
他的著作让人们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希望。
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果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荣格在心理学界的地位
荣格在心理学界的地位荣格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和观点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荣格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心理学领域,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荣格在心理学界的地位以及他的主要贡献。
一、荣格的生平荣格是瑞士人,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小城坎顿的基尔希伯格。
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性。
荣格在年轻时就对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
他在苏黎世大学学习了医学,之后在巴塞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荣格的职业生涯始于他在苏黎世大学的医学实习。
他后来成为了一名精神病医生,并在苏黎世的布尔克利疗养院工作了数年。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并开始了他的研究和探索之旅。
二、荣格的理论荣格的理论被称为“分析心理学”,它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扩展和发展。
荣格认为,人类的心灵是由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部分构成的。
个人无意识是指个人的经验和记忆,而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同的经验和记忆。
荣格的理论中还包括了“原型”和“自我实现”的概念。
原型是指一种基本的、原始的心理模式,它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并影响着个人的行为和思考。
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断地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
荣格的理论还包括了“个性类型学”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个性类型,这种类型是由心理能量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决定的。
荣格将人类分为了十二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倾向。
三、荣格的贡献荣格的理论和观点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扩展和发展,更是对心理学领域的一次革命。
荣格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深度心理学”,它强调对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探索和理解。
荣格的理论也对其他领域产生了影响。
他的观点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
他的理论对心理治疗产生了影响,推动了心理治疗的发展。
荣格还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为你心灵解密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为你心灵解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为你心灵解密心灵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领域,它包含了我们的思想、感情和灵魂的深层次抽象。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导师致力于帮助人们理解和探索心灵的奥秘。
然而,在近几十年里,有一位心灵导师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智慧,成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尼采。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和作家,他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思想和观点,尤其是对个体主义、自由意志和超人的独特理解。
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其独特的文体和宏大的思想体系,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和灵魂。
尼采的思想对现代心灵解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现代心理学和自我成长领域的重要基石之一。
尼采的心灵解密之道可以从他的超人哲学中找到一些重要线索。
尼采认为,人类应该通过个体主义和自我解放来实现超越常人的境界。
他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创造力,鼓励人们破除传统的道德桎梏和社会束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人们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和个人价值,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尼采的观点对于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期望和社会规范所束缚,很难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人们常常在追求功利和物质的同时,忽略了对自己内心需求的关注。
然而,尼采提出的个体主义和自我解放的思想,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它鼓励人们突破传统的限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和目标,实现自我解放和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尼采对于人类欲望的理解也对心灵解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本质上是无穷无尽的。
他提出了"欲望的意志"的观点,强调人类应该积极面对欲望,并通过个体的意志去驾驭它们。
这一观点告诉了我们,人类不应该让欲望控制自己,相反,应该学会如何与欲望相处,并通过自我意识和理性的控制,实现对自己欲望的有效驾驭。
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
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位被誉为精神分析学之父的伟大心理学家,其理论和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在于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并非完全由意识所控制,潜意识中隐藏着大量的欲望、冲动和记忆,这些潜意识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和行为。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的满足;自我则是在现实环境中形成的,遵循现实原则,试图在本我的欲望和现实的要求之间找到平衡;超我则代表着社会道德和规范,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
这三者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心理动力。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自由联想。
他让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说出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和意象。
通过这种方式,弗洛伊德试图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
例如,一个总是感到焦虑的人,在自由联想中可能会提及童年时期被父母忽视的经历,而这可能正是其焦虑的根源。
弗洛伊德还关注梦境的分析。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是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的象征性呈现。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能够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一个人梦到自己在飞翔,可能象征着他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心理发展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的发展如果不顺利,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比如,在口腔期过度满足或不足,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的依赖或攻击性人格。
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他的理论过于强调性的作用,且缺乏科学的实证支持。
但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的工作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打开了新的视角。
他的理论对文学、艺术和电影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潜意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内心的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
爱默生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思维探索
爱默生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思维探索爱默生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思维探索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思想家、作家和演说家,而弗洛伊德是20世纪早期奥地利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
尽管他们从事的领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对人的心灵和思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爱默生和弗洛伊德各自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爱默生的思维探索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化的精神领袖”,他的思想对美国的文化和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爱默生主张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个人内心的思考和直觉创作。
他认为,个人的心灵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内在力量和灵性。
爱默生提倡自我探索和发现真正的自我,他在他的著作《自古以来》中写道:“我们都有一个独特且固有的天赋,这是上帝留给我们的宝藏。
”爱默生的思维模式主张个人主义和自主性。
他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
他教导人们追求独立思考,勇敢面对困难,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的著作《自助》中写道:“你是你自己命运的主宰,你是你自己命运的缔造者。
”爱默生的思想在美国独立运动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洛伊德的思维探索与爱默生不同,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弗洛伊德的终身目标是揭示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和冲突。
他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动,人的个性和发展受到童年经历和心理冲突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思维模式主张潜意识和无意识力量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他提出了心理结构模型,包括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他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受到潜在的冲突和欲望的影响,这些欲望往往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但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梦境、症状和口误等。
他的著作《梦的解析》和《精神分析引论》详细介绍了他的理论和思想。
关于心理高峰体验的议论文
关于心理高峰体验的议论文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记得那年高二的盛夏,学校露天体育场欢呼阵阵,动员们热血沸腾,各班没有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同学自然就成了拉拉队,也是强有力的后援。
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我没有报名参加,其实,主要是因为不自信,害怕丢人。
所以,我只能坐在看台上为健儿们加油、呐喊,其实,内心也想象着,如果我参加了会是什么样的,毕竟没有参加过。
说来也挺戏剧化的,快到女子八百米比赛,突然体委带着惋惜的语气说:我们班参加女子八百米比赛的同学脚扭伤了,不能参加。
问我们有没有想参加的,毕竟浪费一个名额很可惜。
于是,我的同桌极力推荐我,在她的怂恿下,我脱完校服外套,穿着秋衣,没有一点准备就上场了。
怀着忐忑又紧张的心,我站在橘红色的跑道上,听着鸣枪,迟疑了几秒才冲出起跑线。
第一圈我跑的很快,跑过我们班观看台时,只听见一阵嘈杂的呐喊声,完全听不清楚他们在喊着什么,只想着快点跑。
由于平时没有训练,跑到第二圈就不行了,没有力气,感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
当时我们班的体委一直在陪跑,虽然这是不允许的,他还是一路上鼓励我,叫我坚持下去!还提醒我,快到最后一百米的时候冲刺。
那时我迎着风,感觉到空气被我踩在脚下,奋力的嘶吼着,高昂着头,以胜利者的姿态,拼尽全力往白色的终点线狂奔去。
跑过终点的那一刻脚底像是踩空一样要跪在地上,同学立马跑过来扶我,找到了支撑点,我全身的力量都压在他们身上,而且完全说不出话来,只听见他们一直在夸奖我,说我很棒。
世界最顶尖的20位心理学大师认识论马斯洛弗洛伊德人本主义社会心理学
世界最顶尖的20位心理学大师认识论马斯洛弗洛伊德人本主义社会心理学美国深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很早之前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
排名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
下面根据排名最前面的二十位心理学家分别介绍如下:1、斯金纳(美国)——世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全球地位: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
著有《沃尔登第二》(意译为《桃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言语行为》等。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杰出贡献: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
'这些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斯金纳对学习理论的研究是有重大贡献的,其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这项研究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可借鉴的。
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3)斯金纳所做的'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既深入,又具体,系统性很强。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趣味感 趣味感是维持个体继续学习与工作的动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 廉·格拉瑟
人不分年龄都需要乐趣,人做许多事,都是为了获得欢笑和 乐趣,乐趣可以帮助人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 廉·格拉瑟
格拉瑟阐释了自由感的重要性,他说人类没有自由,就不能 生存,一个人活着,必须能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人活在世 上,若没有了自由就活不下去,因为他(她)不可能整日被绑 着或完全不能动还能活。一个人是不是还活着,常以能看、 能动来评判。
其二,在言及珍惜生命的话题时,现在人们常说:活着真好。 那么什么叫活着,或者说什么是生命有无的标准,对于人来 说这不仅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也是一个心理的、伦理的、 社会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成长
心理的健康可以看做整个生命健康的核心。用一句广告语来 表达即是: 您想生命灿烂吗?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趣味感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同时也会与其他需要如归 属感、权力感和自由感等在一些层面有冲突。
(二)每个人都为自己选择了自己的生活 过快乐的生活也许是每个人的心愿,遗憾的是我们常会有许
多无奈、痛苦、愤怒和烦恼,会产生一些自己和别人看来都 不合时宜,但又似乎无法控制的行为,摆脱不掉令自己不开 心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外在环境造成的。
心理健康是一种协调状态,而且这种协调是积极的、建设性 的,是动态的、运动变化着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有悦纳的态度,愿意努力发展自 己的身心潜能,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安然接受,而不 以为羞;
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健全地适应,对生活中的各 项问题,能用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而不企图逃避。
马斯洛和麦特曼认为,健康的心理应有以下10项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探寻心力感在格拉瑟看来像是一种控制感,是一种能够掌握所有
面对的事物和一切东西的感觉;把事情做好,对大多数的人来 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事情做得好,代表能够掌握所面对的 事物。因为在处理事物时,满足这种权力的需求,则能使个 人感受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 要的,是能受别人的肯定和赞许的,也需要觉得自己是有价 值的人。 在格拉瑟看来,权力感包括了重要、竟争、成就、敬重、赞 赏、努力、技能和影响等内在多种感觉。他说到,权力感对 人来说是极具诱惑的,是受人喜爱且无法使人抗拒的。
下一页 返回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成长
其一,人的身心是交互作用的,人的心理有着人身体上的生 物学基础。不难看出,我们的身体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反应, 反过来心理活动又会引起身体的变化。
一方面,人的身体若有什么不适或有病,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会反过来影响到身体的康复。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活动和状 态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1.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心理健康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
结果。 改变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改变意味着发展。一个心理健康的
人就是一个接受、欢迎、愿意也有能力改变的人,他生活在 过程之中。
罗杰斯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这种人生: 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 它是一个方向,而非一个目的地。
(一)关注人的内在心理需要 格拉瑟认为有些人常置生命于险境而不顾,是不是内心深处
还有另外一种需要满足的需求呢?由此他提出了人的四种重要 的心理需要:归属感、权力感、自由感、趣味感。
下一页 返回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 廉·格拉瑟
1.归属感 格拉瑟指出:人生而具有被爱与属于的需要,对爱、分享、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成长
4.愿望与效能的协调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人,总是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或者
说人的主观的心理现象世界。在此意义上,人的一切成败、 得失、进退、荣辱、苦乐、祸福等都是人的主观感受。 愿望和效能的协调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关乎我们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的胜任感和做完事情之后的成就感,从而 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强调的是一种身心的协调,特别是身体、智能和情 绪的协调性。从身体来说,没有一个人在身体上是毫无缺陷 的,但他完全可以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其对自己身体的 认知与评价是否能客观、接纳,相应的情绪反应是否不因缺 陷而自卑。从这点上来说,即使一个人身体有残障,也完全 可以做到心理健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返回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 廉·格拉瑟
当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吃、喝等生理需要不再是问 题时,为什么有人还会选择轻生呢?这是心理学家威廉·格拉 瑟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关注人的生理需要,也更关注人的心 理需要的满足,他关注人类的困扰痛苦,但否认心理疾病的 观念,他认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不是人的过去和客 观环境所致,而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格拉瑟的心理学理论 会为开始新的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带来怎样的启迪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基于以上特点,至此,心理健康的标准所运用的是描述性的 方式
《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对一个条目的解释中指出,心理健 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各点:
乐于工作,且能将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 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且乐于与人交往,对人的态度常 是正面的态度多于反面的态度;
(1)无法像医学一样可以通过各种仪器进行诊断。由于人的心 理的复杂性,常常无法运用仪器去测查心理的状况而作出结 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2)不能用伦理道德去衡量。比如有不少同学上网,甚至逃课、 不完成作业他们违反了学校的规范,但是不能简单地称他们 心理不健康。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成长
3.心理与环境的协调 这是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 环境的问题除空间外还有一个就是时间,这是一个较为抽象
的问题,但在人的心理生活或成长中十分重要。心理健康常 讲“活在现在”,但是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统一的,发 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非常重视年轻人发展中的时间同一性问 题,一个活在过去,或者活在将来,或者活在和自己的过去 和将来相分离的现在的人,在成长上都是一个问题。无论在 什么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体验和把握都不能超越当 时的环境,包括环境中的限制和可能产生的变化、进展。
第1章 绪论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廉·格 拉瑟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活主题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成长
第1章 绪论
本章要点: 心理健康不是没有心理困扰,而是能否有效地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是一种协调的状态 走向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 大学生要学习给自己心灵以自由
满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二)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强调心理健康的和谐性
我们比较推崇的是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从四 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界定: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2.心理健康的界定 由此来看,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判定
一个人心理是否是健康的呢?
其实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一直是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学 科领域不断探讨而没有绝对标准答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人 的复杂性,特别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具有这样的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一个生 活主题
2.心理健康不是没有心理困扰 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生活在心理健康的过程之中。在过程
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但是不等于心理不健康,重要 的是能有效地解决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朝向心理健康的过程 也是一种状态,即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 (1)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成长中的困扰。大学生的生活也可谓 是充满了困扰的生活。 (2)特殊时期的发展任务带来的困扰。大学生多处在青春期, 青春期可以说是多事之秋,有着特别的发展任务,因此会面 临各种成长的烦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探寻心灵自由的心理学家----威 廉·格拉瑟
而格拉瑟却认为,所有的决定都是自我间接和直接选择的结 果。他认为选择是因内在的需求决定的,因为人的行为都是 因内在的需求而有的反应和抉择。
那么四年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 并同时满足格拉瑟所指出的四种心理需要呢?这是每个大学生 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探索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做到心理健 康,可以帮助大学生去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大学生活,去走 向心灵的自由,从中获得成长。因此我们将从理解什么是心 理健康开始。
与、照顾、关系、连接的需要;人若缺乏了朋友、家庭和爱, 他(她)的生活将会觉得一片空白,变得非常困难,他(她)会觉 得活在世上是极为难耐的。
由此可知,归属的需求对人来说多么重要。人从出生到老, 终其一生都希望拥有一份爱,希望能爱人也能被人爱。一个 人健康与否和快乐与否,都基于他(她)有没有能力取得它和 满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