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共3篇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共3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也在逐渐加强。
融合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共同增长,更重要的是两岸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深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现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现状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两岸开始了直接贸易的遣返、交流,逐渐发展为两岸经贸关系。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岸经济和社会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融合,如科技创新、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
目前,两岸经济社会仍处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带来的机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的第一个机遇是发展空间的拓展。
台湾的发展中受到了地域、资源等的限制。
而大陆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经过融合发展,两岸企业可以实现市场和资源的互补,在包括科研、资金、人才等领域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两岸融合发展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机遇。
台湾和大陆的传统文化风格不同,与此同时,两岸也拥有着相互了解与包容的优秀传统。
两岸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相互理解,推动文化科技等产业的发展。
最后,两岸之间还有空间合作方面的机遇。
目前,两岸经济社会联动已经成为两岸关系的核心,并不断为台湾地区带来质量提高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大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依托港口、港口城市等的优势,形成了以产业园区和经济特区为核心的沿海开放经济带;而台湾地区具备较高的产业技术和人员素质,两岸可以结合优势,共同发展东海经济带。
三、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政治问题的干扰。
由于两岸历史因素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岸之间在政治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台海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台海地区的形势一直备受瞩目。
台海作为一个敏感而复杂的地区,涉及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实现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台海形势的演变以及相关政策,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台海形势的演变台海形势的变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20世纪末,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经过多轮高层互访和交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得以推进,直接交流渠道的开放也改善了两岸民众的联系。
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两岸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台海形势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台海形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台湾的政治态度和趋势,二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台湾方面从一开始就积极推进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逐渐走向经济融合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岸之间的敌对情绪。
然而,随着台湾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台独”势力的复活,两岸关系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台海形势产生了影响。
随着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台湾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筹码。
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大国对台湾的立场也不尽相同,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博弈。
这些因素使得台海地区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台海政策的探讨面对台海形势的不确定性,各方应本着和平稳定的原则,努力寻找解决台海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两岸双方应加强对话与交流,保持现有的接触与合作渠道的开放。
在政治上,应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双方的分歧,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争议。
双方也应加强各层级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员往来和经济往来的顺利进行,为两岸民众的福祉做出实质性努力。
其次,国际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国际社会可以在道义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等方式为台湾的发展提供帮助。
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为解决台海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香港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中国内外舆论一直争议的焦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前途问题是中国政府与香港民众之间存在分歧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对香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香港问题的核心是香港的前途和治理模式问题。
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给予香港高度的自治权。
近年来香港的社会动荡不安,一些激进分子通过暴力手段以及外部势力的支持,试图推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这使得一些人对于香港的治理模式产生了质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来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安全。
香港问题的发生也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化有关。
近年来,香港的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房价高企,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财富差距拉大,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使得香港社会存在许多不满和不公平感。
这也是香港年轻人参与抗议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势力的介入也是香港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对香港问题表达关切,试图通过干涉香港内政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
他们对香港民众的抗议活动给予了支持和宣传,试图削弱中国政府的管治能力,影响中国的发展。
这种干涉不仅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也破坏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
香港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
中央政府应该加强对香港的管治,确保香港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也要加大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支持力度,解决香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不满情绪。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则应该加强与市民群众的对话,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改进政策,并且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解决香港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加大力度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的问题。
也需要增强对外较好势力的警惕,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3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字篇一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
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2023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港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
港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客观来说,这三个地区都是经济体,但是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不会一味地固守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入手探讨港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一、港澳台三地的经济情况及互补性
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经济情况比较相似,都是依靠贸易、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港澳台三地在经济上的互补性非常显著,彼此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市场拓展互补。
香港金融业的优势在澳门和台湾实现产品输出;澳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借助香港的优势进行海外推广;而台湾的科技产业领先水平和制造业的发达,也在香港实现更好的市场拓展。
二、港澳台的经济合作进展
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已经开展了多年,经过多年的合作,三地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三地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强合作,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
香港、澳门和台湾在自由贸易园区、金融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港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香港、澳门和台湾将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参与到国内经济建设大局中来。
未来,三地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包括创新科技、数字经济、现代贸易和服务业等,也可以通过三地市场联通和物流联运等方式实现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总之,港澳台三地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有很大的潜力和机会。
希望三地可以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香港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论文将对香港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述。
香港问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时。
回归后,香港一国两制的政策得到贯彻,保持了高度自治和自由经济的特点。
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政治动荡、经济下滑以及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香港社会的不满和抗议活动,使得香港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香港问题的分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香港民主化的问题。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由于历史原因具有相对独立的法治体系以及相对自由的言论自由。
香港的选举制度和行政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香港市民对政府的直接参与和监督。
香港多次提出对其政治体制的改革,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这也是引发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
香港问题还涉及到经济发展的问题。
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保持着开放的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香港在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香港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给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带来了困扰。
这些问题也是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的原因之一。
香港问题还涉及到中国与外部势力的博弈。
香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中既有国内矛盾,也有国际因素的介入。
一些外部势力利用香港问题对中国进行渗透和干涉,试图制造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对立。
这也给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香港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与香港市民的沟通和对话,听取民意,推动政治改革,增加市民对政府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加大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国际社会也需要摒弃对香港问题的干涉,尊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权力。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香港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社会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表达了巨大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旨在探讨香港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了解香港问题的历史背景。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于1997年回归中国,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在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拥有独立性,但仍然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自2019年开始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揭示了香港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我们需要分析香港问题的原因。
香港的经济不平等是导致社会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但富裕与贫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受到限制。
许多市民认为他们的声音无法得到充分的代表和照顾,因此产生了不满情绪。
香港的政治体制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认为香港政府在政策决策和领导方面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导致市民对政府的失去信任。
一些外部势力对香港问题的干预,也加剧了香港问题的复杂性。
为解决香港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香港政府应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互动,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政府应听取市民的声音,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香港应加大对经济不平等问题的关注,采取措施减少富贵差距,提升社会公正和平等。
国际社会应尊重香港的自治权,并避免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预,以免加剧矛盾和紧张局势。
香港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香港政府应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互动,改善政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国际社会应保持克制,尊重香港的自治权,避免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香港才能实现繁荣稳定的发展,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公正和民主的社会。
促进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与分工
促进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与分工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应该合理整合各自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
两岸三地经济合作发展迅猛,面临的机遇也日益增多。
如何实现两岸三地经济合作的发展,成为经济专家们关注的重点。
本篇论文将从政策层面、行业合作、金融合作方面分别展开,重点探讨促进两岸三地经济合作发展的措施,争取实现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共赢模式。
二、政策层面的探讨在政策层面,两岸三地应该加强政策的沟通,着力解决在合作中所面临的法律、人事、税收、环保等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同时在企业投资领域,应该为两岸三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保护补助,促进跨境投资,方便企业进行各方面合作。
提高两岸三地的贸易便利化,使贸易更加顺畅,互相投资成为可能。
三、行业合作方面的探讨行业合作是实现两岸三地经济合作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加强行业合作,需要两岸三地各方面合作达成合理协议,做到互利互惠。
三地还应该整合各自的行业资源,将两岸三地优势相互结合,进一步拓宽产业链。
同时应该针对自身优势加强产业内部竞争,提高品质和生产力,实现质量和产能的提升。
以此来拓展市场和业务,促进两岸三地间更大的行业合作。
四、金融合作方面的探讨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应该从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制定更为优越的政策,落实跨境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两岸三地间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合作,搭建更多的金融合作平台,以加快金融领域的开放速度,实现金融业合作的深度互通。
同时,慎重评估风险,推行严格的贷款监管制度,提升金融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资信评估技能,为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保驾护航。
五、两岸三地经济合作案例1、自贸区建设目前,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与分工的一大突破,是自贸区的建立。
2015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开展服务贸易协议后,两岸服务业开放步伐加速,服务贸易需要更加顺畅和自由。
建立两岸自贸区,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水平。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前,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探》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文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出发,提出应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平;合作;交流一、目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
(一)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
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
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
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历史必然。
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关于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关于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我们大家都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篇一:《试析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与挑战》由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蒋介石退守台湾及50年代起美国的霸道介入,导致1949年后两岸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台湾问题自此产生。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坚定目标,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难得历史机遇,也不得不面临现实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贯彻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机遇(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矛盾分析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陆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当属主要矛盾。
试想,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若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台湾的水平,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就不会成为问题。
当前,令我们自信和欣慰的是,主要矛盾的最终解决已大步行走在路上。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有目共睹。
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入宪,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丰富和逐步落实。
在不断超越中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6 000美元。
军事实力不断提升,蛟龙潜水、航母出海、神十问天。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基于这些,大陆在两岸博弈中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信。
两岸各方面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不断积累着正能量。
(二)国际上,中国大陆影响力日益提升东欧剧变以来,在西方国家按照“多米诺效应”来幸灾乐祸地围观中国“倒下”时,他们失望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他们的怀疑和惊诧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惊人奇迹,“中国道路”令世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震撼”。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和两岸经济关系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和两岸经济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而两岸经济关系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两岸经济关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双方经济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双方经济互补性明显,产业结构相对完整,这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需求,而台湾地区则以技术和资本优势为支撑,成为大陆市场的一大投资来源。
目前,两岸经济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
双方在贸易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岸贸易额稳步增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大陆对台投资也不断增加,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两岸合作的深化还带动了人员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二、两岸经济关系面临的挑战然而,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两岸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对经济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两岸之间存在着一些政治和军事的分歧,加之一些历史问题,这使得两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些限制,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影响。
其次,两岸竞争加剧也对两岸经济合作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两岸之间同质化产品和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由于两岸产业结构相对重叠,一些产业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双方合作的一些困难。
最后,两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庞大。
而台湾地区则相对较小。
双方在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上的差异使得两岸合作时存在一些不对称性,这也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两岸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两岸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了希望。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16篇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16篇第1篇: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论文摘要:台湾与大陆虽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在爱好和平与统一的广大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珍惜两岸交流得来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更要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台湾经济和两岸经济发展论文 电信一班2011级季泽方
台湾经济和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姓名:季泽方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电信一班学号:20110662143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台湾经济转型已经完成,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徘徊期;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处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两岸经济发展均处在战略的新起点上,必须牢牢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海峡西岸更应主动出击,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
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经济恢复时期二战末期,台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党退台初期,由于政局动荡,人口剧增,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经济形势严峻。
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加强外汇贸易管制及优先发展电力、肥料、纺织等民生工业,使台湾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与发展。
在台湾经济恢复与发展初期,土地改革与“美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湾土地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土地改革第一步是进行“三七五减租”,即将原地主收取超过收获量50%以上的地租一律降至37.5%以下,其他附带租金一律取消。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经济合作研究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经济合作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的增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就于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 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作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香港一直是内地经济合作重点之一。
香港的服务业发达,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教育等领域。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希望与香港建立经济联系。
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香港的保安局经济合作会议已经成为制定贸易政策、合同和计划的重要机构。
通过计划,两地能够优先开发特定的经济项目,共同推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状况下的内地与香港研究院亦提供了支持。
第二部分: 内地与澳门的合作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一直保持亲密的经贸关系。
澳门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博彩和投资产业,而这些产业在内地也很有价值。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内地与澳门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加深,双方利益也愈加密切关联。
除了旅游和博彩业之外,双方还在IT、金融、物流等领域展开了合作。
第三部分: 内地与台湾的合作虽然台湾与大陆的政治矛盾一直存在,但是经济上的合作却逐年扩大。
台湾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地区,大量的科技创新未来领域,对内地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而内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对台湾的IT和电子产业也有很大的支持力度。
除此之外,双方还在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总结总的来说,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不断深化,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互补性不强、政治和文化障碍等等。
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双方已经在不同的领域上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模式。
对于为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加深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合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同心共筑,港澳同胞融入湾区发展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同心共筑,港澳同胞融入湾区发展港澳同胞,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与内地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通。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港澳同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香港与澳门纳入了这一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区域。
如何让港澳同胞更好地融入湾区,拥抱祖国发展大局,是当下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融入湾区,文化认同是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促进人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港澳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元素。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影视合作等,加强港澳与内地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让港澳同胞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内地也应积极吸纳港澳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
融入湾区,经济合作是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独特的经济优势,港澳地区金融、贸易、航运发达,内地则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加强经济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让港澳同胞在湾区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例如,港澳的金融服务可以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内地的科技创新成果可以在港澳市场推广应用。
在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港澳同胞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利益,同时也为湾区经济的腾飞贡献力量。
融入湾区,青年发展是重点。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在湾区学习、就业、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深入了解湾区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加强港澳与内地青年的交流与互动,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港澳青年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努力,让港澳青年在湾区这片热土上绽放青春光彩,成为促进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的生力军。
作为一名内地青年,我坚信港澳同胞融入湾区、服务祖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趋势。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香港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全面了解香港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香港的历史背景。
1842年,香港岛成为中国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割让地,之后又经历了《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土地条约》的割让,最终形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7年,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了香港的特殊地位和“一国两制”原则,表明中国政府将在香港实行高度自治,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普选制度是一个重要争议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了“港人治港”的原则,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仍然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并且立法会的一半席位由选举产生,另一半由委员会产生。
这引发了香港民主进程的争论。
香港的经济问题也是香港问题的一部分。
香港曾经是亚洲金融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香港的地位也逐渐受到挑战。
加上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因素,香港的经济状况变得不稳定。
香港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
房价高涨、就业压力大、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社会不满情绪上升。
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直没有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这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我们也不能忽视香港的优势和机遇。
香港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流桥梁,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与文化优势。
香港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和创新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继续保持其繁荣稳定的地位。
面对香港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应当与中央政府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原则的优势,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也需要加强民主制度的改革,增加公民的参与度,减少社会矛盾。
香港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香港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央政府也应给予香港更多支持和理解,保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共同打造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
加强港澳台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港澳台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港澳台经济合作以及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增加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互利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港澳台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一章:港澳台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本章将分析当前港澳台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将分析当前三地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情况,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在、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加强港澳台与内地贸易往来本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加强港澳台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我们将分析当前贸易往来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加强合作的措施。
其中,我们将关注贸易便利化、关税减免、贸易促进区等措施,并提出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建议。
第三章:促进港澳台与内地投资合作本章将重点研究如何促进港澳台与内地的投资合作。
我们将分析当前投资合作存在的问题,如市场准入难、投资环境不稳定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建立更加开放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强沟通和协调机制等方面。
第四章:深化港澳台与内地金融合作本章将着重研究如何深化港澳台与内地金融合作。
我们将分析当前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如监管不一致、跨境支付障碍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中,我们将关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跨境支付便利化等方面。
第五章: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本章将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将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
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
第六章: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本章将重点研究如何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将分析当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其中,我们将关注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国际化企业等方面。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
关于香港问题的论文1000字篇一香港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自1997年回归以来一直享有高度自治权利,这使得香港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
近年来香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政治局势紧张、社会分裂、民众抗议等,引起了广泛关注。
香港问题的背后存在一系列原因。
香港的政治制度存在着问题。
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欠缺民主和透明度,导致了不满情绪的积累。
香港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就业和住房问题,这也造成了社会不满情绪的蔓延。
香港问题还与国际社会的干涉有关。
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制造分裂和动乱,并试图在香港建立起与中央政府对抗的势力。
这种干涉不仅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也严重损害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针对香港问题,中央政府一直积极采取措施。
中央政府坚决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中央政府也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快经济发展、改革政治制度,增加民众的民主参与,以解决社会矛盾。
中央政府还积极通过与香港的对话和沟通,了解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并积极回应香港社会的合理需求。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不仅是香港自身的利益,也是中国的利益。
中央政府一直强调“一国两制”的原则,坚决维护香港的高度自治权利,并将继续支持香港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政府也呼吁国际社会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停止干涉香港事务,为香港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香港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解决香港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问题最终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
加强两岸合作-提振台湾经济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加强两岸合作提振台湾经济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当前,台湾经济内部需求不振,消费低迷,财政赤字严重,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使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台湾受创甚重,雪上加霜。
如何使台湾经济走出低迷,加强两岸合作是主要途径之一。
一、加强两岸合作利于台湾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1997年启动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以经济合作为中心,逐渐延伸到政治、安全、教育、文化等领域,已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机制。
2001年,大陆与东盟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2002年12月,大陆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2003年大陆与香港、澳门分别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正式建立起自由贸易关系,内地与港澳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入新阶段。
由于目前台湾被排除在这些区域合作安排之外,因此无法享有低关税的优惠,影响台湾对外贸易的拓展;同时,台湾还无法参与自由贸易区内有关信息科技、电子商务协调等合作的机会,影响台湾产业的发展,对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严重威胁。
加强两岸合作是台湾融入区域经济的关键一环。
台湾要靠缓和两岸关系来拓展经济空间,只有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台湾经济摆脱当前的困境,使海峡两岸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更快地发展,实现两岸互利共赢。
2008年国民党重新获得执政权,同年6月两岸两会恢复商谈,马英九方面希望与大陆讨论综合经济合作协定,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成为两岸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性步骤。
大陆特别重视两岸四地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大陆与香港及澳门经济合作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逐步消除在一国之内的经贸关系中的制度障碍,中央政府分别于2003年6月29日和2003年10月17日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cepa),并立即开始了具体实施工作。
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
《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广东如何进行产业转移——金融危机到来之际金融危机使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地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
一、中国产业结构缺陷在危机中暴露无遗广东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提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没有人考证过。
但在我的印象中,至少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就提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从那时算起,整整20年过去了,我由一个中学生“升级”成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仍然是一个未展开的进程。
细究其中的原因,大概是与广东人缺乏战略有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能苟且下去,就绝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次金融危机将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
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两块:第一,外向型产业,尤其是低端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其中又以来料加工企业倒闭最多,像服装、鞋帽、玩具企业等。
而有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影响并不很大,如格兰仕微波炉、国星光电、南方风机等,出口基本未受影响。
因为广东省出口依存度超过7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又占出口总额达66%,因此,广东经济受金融风暴影响之深不难想见。
第二,房地产业及房地产相关产业。
房地产业以其暴利持续扩张,各企业不顾潜在风险,在地价最高时期将大量流动资金用于置地,结果宏观政策一紧缩,又受金融危机影响。
广东的情况其实只是金融危机中全国经济形势的一个缩影。
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其实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依赖于出口,出口在GDP中的贡献率近五年来一路攀升,从当初的不足到现在的超额。
现在,美国经济每下降一点,广东经济也将随之下降一个点。
二是过分依赖于房地产,以至于根本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房地产业竟然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是过分依赖于投资。
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国际,广东经济被美国挟持;在国内,广东经济被资本尤其是房地产业绑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
广东如何进行产业转移
——金融危机到来之际
金融危机使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地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
一、中国产业结构缺陷在危机中暴露无遗
广东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提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没有人考证过。
但在我的印象中,至少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就提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从那时算起,整整20年过去了,我由一个中学生“升级”成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仍然是一个未展开的进程。
细究其中的原因,大概是与广东人缺乏战略有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能苟且下去,就绝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次金融危机将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
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两块:第一,外向型产业,尤其是低端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其中又以来料加工企业倒闭最多,像服装、鞋帽、玩具企业等。
而有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影响并不很大,如格兰仕微波炉、国星光电、南方风机等,出口基本未受影响。
因为广东省出口依存度超过7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又占出口总额达66%,因此,广东经济受金融风暴影响之深不难想见。
第二,房地产业及房地产相关产业。
房地产业以其暴利持续扩张,各企业不顾潜在风险,在地价最高时期将大量流动资金用于置地,结果宏观政策一紧缩,又受金融危机影响。
广东的情况其实只是金融危机中全国经济形势的一个缩影。
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其实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依赖于出口,出口在GDP中的贡献率近五年来一路攀升,从当初的不足到现在的超额。
现在,美国经济每下降一点,广东经济也将随之下降一个点。
二是过分依赖于房地产,以至于根本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房地产业竟然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是过分依赖于投资。
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国际,广东经济被美国挟持;在国内,广东经济被资本尤其是房地产业绑架。
二、产业结构升级现在急不得
有人说,金融危机不正好给了产业升级以好的契机吗?以前无法做的事情现在正好可以做。
但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在经济景气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产业结构急调,成本可能高得离谱。
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总体上讲分两块。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支付诸如设备更新、自主研发等有形成本。
在企业景气好的时候,企业可以将利润进行再投资,以解决结构升级需要的有形成本;即使是本企业资金不足,只要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就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加以解决。
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本身利润下滑,连维持基本的简单再生产都困难,哪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而同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中的流动性整体不足,企业想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要么是高成本,要么根本融不到资。
从宏观层面看,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涉及到的成本大致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出现短暂的放缓周期,政府财政收入将因此下降;二是结构调整所带动的就业岗位调整,必将增加结构性失业。
只要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所带来的放缓很有限,结构性失业也将很快被边际增长的结构更高的产业消化;而一旦宏观经济形势吃紧,此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可能导致经济加速下滑,另一方面必定会导致失业现象加剧,且短期内无法消化。
因此,从经济学基本道理看,经济景气攀升、预算与时间约束宽松条件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是最合适的时机;而一旦经济景气下滑、预算与时间约束趋紧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从我在广东调研的情况看,广东过去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很小,所以尽管也一直在抓产业结构升级,但总体上并不得力。
尤其是东莞,本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足以支付产业升级成本,但因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的产品在海外一直有价格竞争力,资本相对利润并不低,所以20多年产业结构基本没有任何变动,以至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深。
从2007年开始,在中央不断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广东经济成长倍感压力,于是,政府主导的一场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拉开了序幕。
从广东长远发展看,此次产业结构调整当然完全有必要。
但现在看来,在时间上并不是没有可检讨之处:正好与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撞头了!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远未完成,较高级产业并没有在经济增长与解决就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产业政策影响下的传统产业空间本来已经被压缩,金融危机的冲击肯定让传统产业雪上加霜。
两方面效应一叠加,微观层面,企业十分困难;宏观层面,经济增长下滑、失业率急剧上升就成为必然。
有人说,政府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支付成本。
目前情况看,只能如此。
但我们同样可以算算账:在经济景气上升阶段,不仅如上文分析的那样,产业升级成本低,而且企业本身就可以支付绝大部分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政府只需要用税收等政策予以引导;而在景气下滑阶段,产业升级成本不仅高,而且因为企业无法支付,几乎只能由政府直接买单。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产业升级,触动的是增量,纳税人意见较小;而政府直接为企业买单,触动的是财政存量,纳税人意见较大。
由此导致的所谓“正当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与失业问题一样,都会成为社会危机的一部分。
广东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过去太慢、太急”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高的外汇储备占款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中央政府几次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并且提高出口企业台账保证金。
这些措施从微观上看,有助于抑制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不断扩张;从宏观上看,有助于减少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
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清代文人王庭奎说得好:“缓事急办,急事缓办”。
所谓“缓事急办”,就是考虑成熟的事,一定不要拖延,而要迅速行动,快则早见成效;而“急事缓办”,就是说紧急之事应慢点办,防止慌乱之中出错。
在产业结构升级上,过去我们“缓事没急办”,一直拖到不得已去办;而这两年我们可能是“急事急办”了,没有给企业以及宏观经济以过渡时间。
三、可以有更好的兼顾眼前与长远的战略
缓办不是不办,但要在正确的时间出台正确的政策。
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出台正确的政策,结果仍然可能是错误的。
具体地说,就是在当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中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
为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广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过去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被当下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取代。
从短期看,广东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这些政策当然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说,在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行趋势,但基本面仍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预期能够获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从财政政策看,中央政府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救急”:一是利用政
府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这两项措施当然都能取得即时效果。
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都知道,广东过去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成长过份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
也因此,中央政府总是想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包括控制投资总规模、通过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等措施控制沿海劳动密集型低端出口加工业的成长速度。
此次为了应对危机,可以说将近一年的宏观调控成果前功尽弃。
尽管可以“救急”,但却可能把宣示了多少年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度变得遥遥无期。
2008年年初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酿成金融危机之时,仅仅由于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使得广东部分房地产业出现了资金链危机问题,部分城市楼市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少部分人群选择“断供”应对,这实质上已经在提醒国内银行注意房贷的系统性风险。
但由于一方面广东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已经形成,而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信贷占商业银行信贷比例过大,使得商业银行风险全系于房地产业发展前景,于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保经济增长,更为了控制国内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中央政府与央行不得不牺牲刚刚获得的宏调成果,转而重新对房地产业发展采取支持态度。
这与其说是主动的,不如说是被迫的。
因为房地产业真正成功地绑架了广东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
但是,在此次“救急”过程中,中央政府选择放松房地产信贷,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广东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发展的进一步依赖,其前景将是很可怕的。
所以,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如果仅仅是出于救急考虑,这些政策可能在长期将使得广东经济成长中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