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现状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现状与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西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治疗的缺陷和不良反应也日益明显。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治疗理念得到广泛的倡导,这就需要在传统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成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本文从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中医如何认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效评价及临床治疗反思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标签: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现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然目前已陷入僵局。

而中医在此方面的相关记载有几千年历史,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

在此,本文以心律失常的治疗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 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
西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遵循对症和病因进行治疗[1],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抗凝剂等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器械(如射频消融术)为辅助治疗,疗效显著,但所存在的不良反应[2]却无法避免。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一证一方和多证多方辩证治疗。

穆氏等[3]从辨疾病论治、辨单药论治、中药制剂静滴、辨证型论治、辨古方论治、辨体穴论治和辨耳穴论治综述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治疗方法各有千秋。

杨氏[4]从不同体质患者产生的征象,采用不同经验复方进行辅助治疗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心悸、口干、心烦、胸闷等症状改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白氏[5]运用饮食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梁氏[6]将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选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体现了中西医结合,集西药的强针对性和中医的整体调节的优点,既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又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和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2 中医如何认识心律失常
现代医学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分为快速性(如早搏和心动过速等)和缓慢性(如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以反复性、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为特点,常伴有胸闷、气短、喘促,甚至晕厥猝死等。

中医学中并无心律失常的病名,其临床症状多与中医学“心悸”、“怔忡”、“虚劳”、“昏厥”等相似。

《黄帝内经》中有“心下鼓”、“心中憺憺大动”、“心怵惕”及脉“参伍不调”等记载,古代医家认为心律失常多以“气滞、血瘀,痰浊”为病理基础,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临床证候,表现出“本脏自病,它脏及心”的特点,其病因病机交错复杂,认为心多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临床辨证分九型:痰饮内停、热邪扰
动、血脉痹阻、心气不足、阴血亏虚、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胆虚怯等。

现代医家把中西结合对心律失常进行证候对比研究,杜氏[8]从证候演变及分布规律进行综述性研究,发现心律失常患者多以阳虚、痰热为主,心脉瘀阻和痰浊内阻型多见室性早搏,心阳虚多表现为传导阻滞。

3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反思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所以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显的尤为重要。

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重视中医在临床观察性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有从阴阳辩证入手,有从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有从心脑异病从络同治的角度论治,有的把西医的症(征)和中医的证对比论治的,也有从康复医学角度对心律失常进行干预性治疗的。

然而目前临床中对心律失常的辩证分型论治尚未在认识上统一,大多以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各执己见,治疗方法各有千秋,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必然导致了疗效的千差万别。

4 结语
中西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那么到底怎么更好地把中西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其一,把西医先进的诊断技术应及时、准确的运用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早期和急性期的诊断上,诊断明确后及时药物干预治疗,不应忽略偶尔或单次的发病,避免漏诊和错诊,在西医早期介入治疗的同时,中医的诊断也及时跟进,整体辨证,对证治疗,整体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保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其二,在制定心律失常临床指南时应把中医的整体观念增加进去;其三,面对现在的医院环境,可以把中医的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医学的康复技术相结合,运用到心律失常的早期预防愈后护理中,必将缩短疗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使患者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 林谦.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29-131.
[2] 王凤,杜文婷,章怡祎,等.辨病症论治心律失常概况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4):217-220.
[3] 穆志明,樊娟娟.心悸、惊悸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10-1112.
[4] 杨保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5,(5):45-46.
[5] 白雪.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治疗[J].中医中药,2013,
(12):256.
[6] 梁镇忠,林连枝.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