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
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
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
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
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
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
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
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
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
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
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此外,通过高
能正负电子对撞的物理实验,丁肇中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实验依据。他进行的高能下电
磁作用与弱作用干涉效应的实验,为弱电统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1981年起,他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小组──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
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的L3组。在欧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负电
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
理的新现象。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正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探索宇
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
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
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
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
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
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
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两弹一星”最
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和氢
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
“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
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
的空前壮举。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邓
稼先等科学家研究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非常厉害的核武器。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
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
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炸药的震动波性质相同。一枚当量为100万吨TNT的核弹在
爆炸时会即刻摧毁5.6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筑。冲击波直接作用于
人体可造成各种直接冲击伤。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爆
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来的Y辐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种
杀伤破坏因素。人体在早期受到核辐射影响时,易出现休克和中枢
神经系统失调,造成器官损伤、内脏组织损伤和免疫系统功能退化
等症状。瞬间电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
巨大的电磁场,电压为几百千伏。瞬间电磁波可破坏各种武器装备
的电子设备,杀伤人员。放射性沾染,这是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
物质对地面、空气、人员和武器装备等各种物体的污染,主要释放
粒子的Y辐射。这些放射性裂变的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造成地面、人员和物体表面沾染,可引发人体引起造血障碍、眼睛白内障、白
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生育能力下降或胎儿畸变等症状。
既然核武器有这么多的危害,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研制它呢?以
下是我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发表的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
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
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
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
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