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五答案

202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五答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要知识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二大B.七大C.六届六中全会D.八七会议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枣宜战役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要》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C.《反共产国际协定》D.《大陆政策》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的方针是()A.“绝对不抵抗”B.“以华制华”C.“自强之术,必先练兵”D.“攘外必先安内”13.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4.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党关于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论持久战》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A.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C.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D.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16.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21.毛泽东比较完整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4.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A.第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27.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经验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主观主义28.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B.豫湘桂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中共七大C.洛川会议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3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A.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B.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C.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D.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1.C2.C3.D4.A5.A6.C7.A8.B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B 26.D27.D 28.B 29.C 30.A(二)多选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是()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C.关门主义D.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日军屠杀我同胞 南京惨案死难者 300000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主观原因是:
第第二第一,三在,,战国国略民战民党术军党上队,片派国系面民林党抗立军,事战各当为路局己没线谋有。造采在取成战积斗的极中防。往御往蒋的为方了保 介针的存赶,预石自到而备集己而是队的贻进,团实误行一在力战单旦,机纯被决不 。的敌能再阵心突协加地破抗同上防一作国御道战战民战防的甚党。线至军由,同互队于就时相纪兵会倾律力引,轧松分起却,弛散全常,,线又常内又动因部实缺摇援腐少和行军败强崩不,大片溃能部。及分时高 面级抗将战领畏的敌路如虎线,毫,无即斗志不,敢闻敌放即手溃,发弃动职而和逃。武装民 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 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一二·九”运动
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合作?
第一,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 再次合作的主要动 力。
第“国二共,之国再共合两作党,都就作是了从政共策同上的的利让步。 害中从产中生国出共来产的党。方民面族看危,机中已国到共严产党的政策转变经过了 “重反关蒋头抗,日日”本到帝“国逼主蒋义抗要日灭”亡再我到们“,联蒋抗日”的过程。 中日从之国间民的党民方族面矛看盾,已国是民主党要政矛策盾的,转变经过了由内战和对 外这不个抵矛抗盾逐成步为转一向切和问平题、的民根主据和。抗”日的方向。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日本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 策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目的: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 庸经济。
2021/6/16
15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目的: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日本侵略者按照“以 华制华”政策和“思 想战”的方针,在其 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 教育,企图以此泯灭 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和反抗精神、达到维 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对于国民党政府 对于日本占领区 政治诱降为主、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军事打击为辅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 于对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行“扫荡”
2021/6/16
9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的妥协退 让政策及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 采取的对日姑息纵容政策,使得日本 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
2021/6/16
长沙“文夕大火”
7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2021/6/16
10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1/6/16
视频:南京大屠杀
11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Biblioteka 的侵略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

1935年开始,日本入侵华北, 让华北政权“特殊化”,策动华北 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 傀儡政权。并开始着手全面侵华的 准备。
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济南、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 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调整:
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兵力:70万 日本兵力:30万
中国伤亡:30万以上 日军伤亡:6万左右
美国报纸发表的图片《中国娃娃》 (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
忻口会战(1937.9.13—11.8)
中国兵力:28万 日本兵力:7万
中国伤亡:10万 日本伤亡:2万
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以后,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
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
发展进步势力
策略总方针 →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策略原则 → 有理 有利 有节
A . 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c.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殖民统治
在中国的东北和其他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生杀予夺、掠取资源和财富、奴化教育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1)民主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第六章历史

第六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A.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一•二八事变2.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
A.淞沪会战B.豫湘桂战役C.南昌战役D.武汉会战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的时间是()。
A.1932年4月15日B.1935年8月1日C.1935年12月9日D.1937年7月8日4.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举行,中国解放区代表()出席了会议。
A.董必武B.林伯渠C.周恩来D.王若飞5.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6.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指()。
A.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B.1935年华北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C.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D.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7.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左权8.()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忻口会战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B.保存富农经济C.减租减息D.没收一切土地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1.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12.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A.大陆政策B.中立政策C.均衡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13. 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6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 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6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 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 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7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事端,炮轰宛平城,攻
击卢沟桥,此即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 开始。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 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日军在 1938 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 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发出了“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1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 进步文化工作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
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 响应。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打乱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国共两党配合得较好的战役,八路军 取得平型关、雁门关战役和袭击阳明 堡机场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 重大胜利 武汉、广州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9月--10月
1938年4月--5月 1938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赵登禹1933年喜峰口抗战有功,晋升为二 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7月下旬,被任命为二 十九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28日,在奉命转 移时,遭日军截击而牺牲。31日国民政府追赠 为陆军上将。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平津作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1937年7月 1937年8月--11月
1931年9月18日夜,依据石原莞尔的策 划,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 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 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 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 之花”。1929年任关东 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 侵华活动。1948年被判 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 刑。
1931年9月18日夜, 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
正面战场
形势恶化
大
政治诱降 枣宜 豫湘桂
陆 交 通 线
汪
蒋
积极反共 “溶共、防共、 消极抗战 限共、反共”
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
独裁统治的加强:保甲制度、特务统治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日本的 “诱降” 政策 国民党 的反共 立场
转向 反动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五届五中全会”
“溶共、防共、限 共、反共”
消极抗战 分裂 投降 退步 积极反共
独裁 掠夺 垄断
抢夺 果实 果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 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红军派出北上抗 日先遣队。
(五)七•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 抗击日军的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 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毒气战和细菌战
☆劳工和慰安妇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对抗日根据地 集中大量兵力 进行“扫荡”
(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精卫一派
1938年底汪精卫等人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 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 ▲蒋介石一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 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单选](2)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 主要任务。 [单选、多选](3)国民党爱国将士有: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等。 [单选](4)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失利。 [单选]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 场对日军的进攻性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建立以及中国远征军 的作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多选]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第六章
本章重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地位和作 用。 4、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 地位。
5、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多选、简答、论述]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 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接受党外人士“精兵简政 ”的建议,克服困难。 (2)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既减轻了 农民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针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 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 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 产运动。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7)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 一二· 九运动 (1)1935 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口号:“反对华北 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 致对外” (2)意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 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 抗战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 2.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南 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 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力条件; 4. 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1945.4联合国制宪会议(识记 P120)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代表团董必武等出席。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
2. 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1935.8.1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 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 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2)1935.12 瓦窑堡会议: 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 新政策,批评党内长期存在“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 义错误。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 准备。 (3)1936.5 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 为联合的对象。1936.9.1 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 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2. 《论持久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1)1938.5-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讲演系统 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持久 抗战的总方针。 (2)内容:①中日双方存在四大特点:敌强我弱、 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②抗日战争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 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持久战战略的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 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 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 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战争,分别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50年代的人民解放战争。
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起因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军队不断侵略中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
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抗议和抵制,而中国人民则团结起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经历了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初期失败和长时间的抗战相持局面,然后逐渐形成了战略防御,最后转入了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和民间武装组织进行了游击战争,发动了大规模的抗日运动,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起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政府军队之间的战斗。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多种战略策略,不断削弱国民政府的实力,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政府的据点,迫使其宣布投降,从而结束了国共内战。
五、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个重大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坚韧意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这两场战争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状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确立了新中国的地位。
此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选题1、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 D )A. 古田会议B. 遵义会议C. 直罗镇会议D. 瓦窑堡会议2、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成为时局转换枢纽的事件是( C )A. 红军长征胜利B. 一二九运动C. 西安事变D. 华北事变3、标志全国抗战爆发的事件是(A)A. 七七事变B. 华北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个大胜利是( B )A. 平型关战斗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平津战役5、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是( B )A.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 王明右倾机会主义C.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D.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6、中国共产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B )A. 瓦窑堡会议B. 洛川会议C. 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7.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指出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是(A)A. 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B.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C.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D. 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8、毛泽东全面总结抗战的经验,论述抗日战争客观规律和战略方针的著作是(B )A.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持久战》D.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9、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C )A. 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 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 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1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 D )A. 抗战、团结、进步B. 针锋相对,寸步不让C. 坚决消灭,毫不留情D. 有理、有利、有节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是(C )A. 土地革命B. 平分土地C. 减租减息D. 发展生产12、抗战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重要著作是(C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联合政府》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13、皖南事变是(A)A.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一次反共高潮B.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大屠杀C.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行动D. 蒋介石消灭党内反对派的阴谋活动14、1940年8月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 B )A. 平型关战役B. 百团大战C. 平津战役D. 忻口会战15、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A)A. 反对主观上义B. 反对官僚主义C. 反对宗派主义D. 反对党八股16、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D )A. 中共四大B. 遵义会议C. 中共六届七中会D. 中共七大17、抗战后期,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直接导致了1944年的军事大溃败,这就是( D )A. 台儿庄战役B. 枣宜会战C. 长沙会战D. 豫湘桂战役1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B )A. 鸦片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战争19、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的军事战略是(A)A. 速战速决B. 持久消耗C. 又华制华D. 以战养战20、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B )A.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 皖南事变D. 豫湘桂战役失败二、多选题1、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事件有(ACD)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华北事变D. 卢沟桥事变E. 皖南事变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这些罪行是(ABD )A.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 纵火焚烧圆明园D.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E.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ABCDE)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E. 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4、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著名共产党员有(ABCDE )A. 罗登贤B. 杨靖宇C. 赵尚志D. 周保中E. 赵一曼.5、以下人物中,与西安事变有关的人物有(ABCDE)A. 周恩来B. 张学良C. 宋美龄D. 杨虎城E. 宋子文6、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是(CD)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C.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E.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7、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大规模战役有( ACDE )A淞沪会战 B 桂南会战 C 忻口会战 D 徐州会战 E 武汉会战8、在抗日战场上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有( ABDE )A. 佟麟阁B. 赵登禹C. 谢晋元D. 张自忠E. 戴安澜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的根据地有(ABCE )A. 晋察冀B. 晋绥C. 山东D. 湘鄂赣E. 东江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CE)A. 发展进步势力B. 消灭顽固势力C. 争取中间势力D. 分化反动势力E. 孤立顽固势力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DE )A. 民族资产阶级B. 城市小资产阶级C. 知识分子D. 开明绅士E. 地方实力派12、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ACE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 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作风C.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政风E.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主要原因是(ABCD)A、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C、国民党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妥协退让方针D、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E、日本和德意结成了轴心国14、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其内容主要有(BCDE )A、速战速决,武力征服B、以战养战,以华制华C、残酷掠夺中国资源,以战养战D、扶植伪政权,以华制华E、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C )A、武装斗争B、党的建设C、统一战线D、工农运动E、土地革命三、辨析题1、七七事变后日本实行了“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政策。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她是一位出色的共产主义战
士,多次领导妇女、工人进行 大罢工,指挥游击队抵抗日军 侵略,即便在身受折磨的时 候,仍然不忘宣传抗日 。
她是一位无比坚强的女性,在
狱中无论是敌人的“怀柔政
黄埔美女: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策”,还是红烙铁、灌煤油、 老 虎凳、辣椒水等, 她都没有一点屈服。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 “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 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 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 的电报: “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 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全 会国 的各 抗界 日救 要国 求联
恩起 中 和 中 来) 央 一 共 、毛 主 致 中 博泽 要 抗 央 古东 领 日 发 。、 导 》 表 朱人通《 德:电停 、(时战 周右的议
1935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成立并举行游行示威
抗《 中 日停 共 》战 中 通议 央 电和 发 一表 致的
日本侵略军的装甲兵在进攻
日本采取的主要政策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扶植傀儡政权,建立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用主要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请思考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改变对 中国的侵略政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专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如何取得民族独立解放? (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
基本内容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战后日本在一系列问题上,不尊重历史 事实,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你知道哪些?
二、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3、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1931年9月20,中共文 告全国,号召工农团结, 民族自卫。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洛川会议(37.8)制定了《抗日救国 十大纲领》,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主张,集中反 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
1、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
(卢沟桥事变至武汉失守)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
忻口会战
卢沟桥事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2、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 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
(武汉失守至苏联出兵东北)
同学们,大家起来,
运动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 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 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 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 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 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
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 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 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 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 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 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 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
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 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 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现代历史中的抗日战争与抗战影响

中国现代历史中的抗日战争与抗战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段重要篇章,不仅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背景、战争进程和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逐渐崛起,在追求资源和扩张领土的野心驱使下,先后侵略中国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
而这一连串的侵略行为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抵抗的呼声。
抗日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与中国民众的反抗情绪的逐渐高涨,这场战争的开展不仅是中国人民对外抵抗的需要,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复兴的重要起点。
二、抗日战争的进程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淞沪会战和平津战役为代表的抵御战阶段;第二阶段是以长沙会战和武汉会战为代表的持久战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八年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为标志的最后决战阶段。
抵御战阶段,中国军队在卓越的指挥官和热血的战士们的带领下,在优势兵力的日本侵略者面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淞沪会战、平津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军队展示了坚毅的战斗精神和英勇的斗志。
持久战阶段,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刻。
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忍的斗争精神,经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毒气炮火,以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歼灭了大量日本侵略军,打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声势。
最后决战阶段,八年抗战胜利使得日本侵略者无法继续在中国境内游荡。
中国军队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组织了战役,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三、抗日战争的影响1. 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识提供了强大支撑。
抗日战争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觉醒推向高峰,人民自发组织起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游击队和抗日武装,壮大了中国军队的力量。
抗日战争也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也激发出了人民在困难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普遍经历了严重的物资匮乏和生活困境,但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形成了自力更生的艰苦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人民共同富裕的意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背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大陆政策”的提出炮制者丰田秀吉“大陆政策”的完成者田中义一、广田弘毅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逐步得逞的原因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
它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
国民党政府却将其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
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态度。
华北事变过程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中国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
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卢沟桥事变背景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
1936年8月,法西斯军人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旗号结成了反动同盟。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展开论述:日本在台湾设立总督府。
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烛台的日本军队。
建立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掌握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之权。
日本还在台湾进行疯狂的经济略对,攫取台湾的资源和财富。
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稻米的供应地。
殖民当局还接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2、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展开论述:扶持伪“满洲国”,它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借口下,确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大屠杀
•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 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 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 死者达30万人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 大屠杀”。日军在其他许多地方制造的屠杀中国 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 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其居民, 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光政策”。
•
•
3.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 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 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 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 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 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945.8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抗日战争
•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 • •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
九一八事变
• 背景 • 经过 • 各方态度
背景
各方态度
• 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的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 • 中国共产党主张发动群众抗日 • 国联变东三省为各国共管 • 日本趁机扩大侵略
华北事变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 华北地区。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 权大部丧失,话被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 的“真空地带”。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 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制运动”, 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2020/4/11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 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名将杨靖宇
2020/4/11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英雄赵一曼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 中国共产党开始与部分 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20/4/11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0/4/11
进军南京途中“百人斩”竞赛的元凶
2020/4/11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 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 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 伤亡人数近10 万人。战后, 至今还遗弃在 中国的200万发 毒气弹,继续 给中国人民造 成严重伤害。
100多年来,日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 走下去: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先夺得台湾;以 后又灭亡了朝鲜;九一八事变后,先后蚕食了 满蒙,七七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本部。五步 已经走了近四步,如果不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早就开始征服世界了。
自"东方会议"以来,田中的罪恶侵华计划 已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一步一步地变成 了现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1)国际因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 斗争日益尖锐。 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而这与美、英垄断资 产阶级的支持密切相关。
2、20世纪30
意大利虽然是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但其法西斯政权形成较早,对外扩张野心勃 勃。 日本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但仅靠经济实 力还不足与美国等国竞争势力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概述
基本特征: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 和两个战场
国 共
片面 全面
正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的分段
防御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到1944年1月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 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 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 深重灾难
第一,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 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屠杀我同胞 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 南京惨案死难者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300000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 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 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 抗日合作。 1、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 体的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掠夺的王羲之 《丧乱帖》
二、战争的防御阶段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论持久战》
中国军队抵抗日军侵略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历史背景:
七七事变标志全国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实现过程:(四件事)
①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目的
为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 势的好转。
概况
时间: 1940年8月20—12月5日 指挥: 彭德怀 部队: 八路军106个团 地点: 整个华北 战果: 歼灭和俘获日伪军近4万多人,毁据点3千多个,破交通 线2千多公里 。
意义
打击了气焰;提高了威信;坚定了信心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
1.淞沪会战:1937,8,13-11.12;上海失守 2.太原会战:1937,9,13-11,8,日本占领太原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3.徐州会战:1937.12-1938.5
上海火车南站被炸后的惨状
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忻口战役 徐州失守 4.武汉会战:1937年10月 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 武汉失守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 谋 长:叶剑英
南方八省游 击队 军长 : 新四军 副军长 : 项 英 叶 挺
游击战
百姓欢迎凯旋归来的 八路军
新四军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晋 察 破冀 袭根 铁据 路地 军 民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进入大青山
晋 晋察冀 绥
陕甘宁
晋冀豫
冀 鲁 豫
山东
三、抗战的相持阶段
②日军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以华制华)
①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内容
②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具体表现 : 1938年11月近卫声明、对华关系的三条原则,即“善邻
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 ①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 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作用:加强了各阶层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土地政策上
•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实际上承认了地主对土地所有权 •作用: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有利于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也减轻了地主的剥削,改 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调动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的积 极性。
参议会选举产生了 “三三制”的边区政 府
日 本 兵 装 束 的 伪 满 洲 国 学 生
伪满洲国国民优级学校 日语课本介绍伪满国旗
日军暴行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 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 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 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 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 失5000多亿美元。
日 本 侵 华 时 期 发 行 的 军 用 手 票
时间:1939年初 内容: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反动方针 影响:标志着蒋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 内,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战场大溃败
对外
国 民 党 政 策 转 向 反 动
废除英美等国的一些特权(成果) 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冬至1940年春
表现
反共
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
死难者的遗骨堆成了小山
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 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 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 据不完全统计,在晋冀鲁豫、山东、苏皖等7个根 据地,中国军民被杀戮者即达318万人,房屋被焚 烧达1 952万间。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 •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掠夺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 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中共“七大” 抗日大反攻
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的爆发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历史背景:1936年,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针
1937年,资本主义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时间:1937年7月7日 •事件:日军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中方反应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7月8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 •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
最终 的胜 利一 定属 于中 国人 民
1938年5月至6月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 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 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 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工农红军的改编
115师 师长 林 彪
西北工 农红军
八路军
(第18集团军)
120师 师长 贺 龙 129师 师长 刘伯承
皖南事变中被围攻的新四军
项英牺牲处--泾县蜜蜂桶
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
政治上
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 阴谋
中共:
军事上
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中央军委宣布重建 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新四军继续坚持抗日
国内中间党派和爱 国民主人士: 国际力量:
纷纷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促使他们 与中共积极联合,以反抗国民党的压迫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汪伪政权的建立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转变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1940年枣宜会战 张自忠殉国
枣宜会战
豫湘桂战役:1944年,是抗战 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发动的 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 军队一溃千里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 原因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 ④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标志: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影响 ①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 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 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发生改变 •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 • 蒋介石的政权本质决定
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内:投降危险日趋严重 ①日本改变侵华政策,汪集团公开投降 ②蒋集团政策的改变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背景
国际:德意侵略连连得手 ①德日法西斯处于优势,气焰嚣张 ②英美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对国民政 府进行劝降活动。不利于中国抗战。
Hale Waihona Puke 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937、7—1938、10)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毛泽东《论持久战》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 汪伪政权的建立 中共坚持抗战 战略反攻阶段
(1945、8—1945、9、2) (1938、10—1945、8)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调整
战略防御阶段
日军的细菌实验场
日军活埋南京市民
其次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 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 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 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 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 夺矿产资源。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兵工厂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 “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 和华中的经济掠夺。 日本军占据辽宁省财政厅
背景:1941-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 日军的残酷扫荡
原 因
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积极反共)
严重的自然灾害
表 现
根据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人口减少了一半 八路军、新四军人数也减少 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中共应对困难时期
•军事政策
•政权建设
•土地政策
•经济上
•思想上
时间: 1941年开始 兵力: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 侵华兵力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背景:国民党: 亲 日 派——亡国论
亲英美派——速胜论 2、根本目的:为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国 家
基本 特点
领 土
战争 性质
国际 援助
目前形势 最终结果
日 本 中 国
强国 小
非正义 侵略性
失道 寡助 得道 多助
不可能 灭亡中国 不可能 迅速打败 日本
正义的 弱国 大 反侵略
苏、英、美等国表示了对国民党的不满,要求中 国继续抗战
叶 挺 在 狱 中 写 的 《 囚 歌 》 手 迹
《 同 室 ﹃ 新 晋 突 操 千 华 察 围 戈 古 日 冀 出 奇 , 制 边报 冤 来 相 造 区》 , 的 煎 皖 人上 江 新 何 南 民周 南 四 急 事 抗恩 一 军 ? 变 议来 官 ! 叶 的 国 兵 ; 题 ﹄ 民词 党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引起的后果
•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使国民党军队丧失了抗战初期的锐气,导致了后来下 面战场大溃败的局面; •使中间派、民主人士进一步认清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 本质,日益倾向共产党; •国民党的统治更加黑暗,埋下了丧尽民心,最终被人 民唾弃的伏笔。
国民政府政策转变的原因
影响
②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 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 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调整
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国 民 党 五 届 五 中 全 会
背景:日本诱降下,国民党反共投 降倾向的滋长
大“扫荡” 范围: 敌后抗日根据地 军事上
方式: “三光政策”;放毒气和 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目的: 消灭抗日根据地
方针: 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运动战。 战术: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 反“扫荡” 抗日武装:蒙古游击队;回民支队
政权建设上
•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性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 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 产品。他们还推行 “粮食出荷”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 统制和垄断,强迫农 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 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 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 求外,大部分粮食被 运往日本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