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蛋白质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关联分子的组成、绝对结构等化学过程均有重要意义。

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氨基酸含量分析、蒸馏法、双杂质定量法、穆斯堡定律、电泳法、电晶体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1、氨基酸含量分析是分析蛋白质分子量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依靠氨基酸构成蛋白质,根据其组成比例结合穆斯堡定律,来计算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

2、蒸馏法的原理是依靠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其溶解度成反比,通过改变溶解度进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
3、双杂质定量法是指利用双重折射定量痕量并加上溶解度分析,来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大小
4、穆斯堡定律指的是将蛋白质结合其底物、激素等特定分子特定比例共存时,通过蛋白质分子质量计算法或重量法,得到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大小
5、电泳法是指用可吸收光谱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利用穆斯堡定律的原理,对蛋白质的分子量在空间形状上进行分析
6、电晶体谱法是通过电晶体技术分析实施蛋白质质量测量,在电晶体条件下,分子会向模式堆叠成固体,并通过电晶定质量的测定方法,得到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大小
7、最后,气相色谱法是指通过批处理和连续样品处理结合色谱技术,来分析蛋白质大小并计算其质量。

以上就是几种常用测定蛋白质分子质量的方法,此类方法大多利用一定原理来实现,在蛋白质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功能多种多样,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以及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

一、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复杂样品中,许多蛋白质的浓度很低,因此需要采用高灵敏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

1. Western blotting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体上,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探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腈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样品经过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记二抗或荧光二抗来使目标蛋白质可见。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蛋白质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解成肽段,然后通过质谱仪测定这些肽段的物质质量。

质谱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结果,适用于分析复杂样本中的低丰度蛋白质。

二、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蛋白质的浓度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某种化学试剂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布拉德福德比色法使用染料染色蛋白质产生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蛋白质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样品。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利用受体配合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受体配体(biotin-avidin 或biotin-streptavidin)与蛋白质中的特定残基(如组氨酸等)结合生成复合物,然后通过比色反应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

BCA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特异性反应。

三、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其功能和性质,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

常见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

常见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可以揭示其功能,并为药物设计、生物工程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

一、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最常用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

X射线晶体学需要先获得蛋白质的结晶样品,然后通过冷冻技术将样品冷冻到液氮温度下。

接下来,将样品置于X射线束中,通过测量X射线的衍射图样,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和优化,最终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磁性性质来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方法。

在NMR实验中,蛋白质溶液会被置于强磁场中,并通过给予一系列的脉冲序列来激发原子核的共振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获得蛋白质的二维或三维结构信息。

与X射线晶体学相比,NMR可以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可以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动力学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三、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与蛋白质样品相互作用来解析其结构的方法。

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子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在EM实验中,蛋白质样品被冷冻或固定在网格上,然后用电子束照射样品。

通过收集和处理电子显微镜图像,可以得到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电子显微镜在解析大分子复合物和蛋白质超分子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来解析其结构的方法。

质谱法可以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修饰和折叠状态等信息。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和串联质谱等。

质谱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分析蛋白质样品,特别适用于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五、计算方法除了实验方法外,计算方法也在蛋白质结构解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计算方法,可以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折叠动力学等信息。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分子力学模拟、蒙特卡洛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 凯氏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1.2 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是三分子的脲经180C左右加热,放出一份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链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和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

缺点:灵敏度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 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 酚试剂法原理:与双缩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和铜离子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 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

缺点: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Folin 酚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 和尿素均会干扰反应。

1.4 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 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 处的吸光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能回收。

缺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精确度差、专一性差;干扰物质多,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构建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一、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形成显色物,根据显色物的光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 低里氏法低里氏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试剂双硫苏三唑酮(DTNB)与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产生黄色的二硫苏三唑,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412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伯杰法伯杰法是一种基于酪蛋白与浊度试剂金霉素的显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酪蛋白与金霉素结合形成沉淀,通过比色法测定沉淀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3. 白蛋白-酷伊斯基(BCA)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BCA试剂中的铜离子络合生成紫色的离子螯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在562nm处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1. 紫外吸收法紫外吸收法根据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无损、非破坏性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溶液在近红外光区域(700-2500nm)的吸收特性与其含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蛋白质溶液的光谱图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通过光谱图像预测蛋白质的含量。

三、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生化技术和仪器设备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

1、凯氏定氮法: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向1、2号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另外两个烧瓶作为对照,在每个烧瓶中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加入浓硫酸,将4个烧瓶放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之后进行蒸馏。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各烧瓶中收集的氨量,直至指示剂混合液由绿色变回淡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结算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双缩脲试剂呈蓝色,是一种碱性含铜测试溶液,它由几滴1%硫酸铜,1%氢氧化钾和酒石酸钾钠制成。

3、考马斯亮蓝法:基本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可以与考马斯亮蓝G-250定量结合。

测定蛋白质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常用方法印迹法是一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电致沉淀效应,将蛋白质物质在电场中集中,形成一个凝胶层,以提取出蛋白质。

在实验中,先制备一个有活性、有保留度和有稳定性的蛋白质样品,然后将其放入体外,在受到电场作用下,蛋白质物质会被电致沉淀,形成一个凝胶层,从而获得蛋白质。

该方法的特点是准确度高,样品消耗量少,可以高效地完成蛋白质的测定,但对于那些含有非蛋白质物质的样品,其测定效果不理想。

(二)酶探针法酶探针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利用一种特殊酶和一种特殊探针,运用其特异性以及特殊的结构,来测定蛋白质的特殊部位。

实验中,首先选择一种酶,如DNase I、DNase II、RNase A,然后将其与相应的探针(如荧光标记的核酸或多肽)相结合,这样结合的物质会与蛋白质产生特异性的结合作用,从而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特定位点。

优点是准确度高,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特定位点,但由于其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技术难度。

二、定量分析(一)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利用某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激发光,以及荧光探针的特异性与蛋白质的特异性,激发一定的荧光,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荧光探针结合到蛋白质上,然后把探针/蛋白质混合物放入荧光仪中,将一定强度的荧光激发光照射到探针/蛋白质混合物上,从而发生特定的荧光反应,通过记录荧光发射强度,就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可以在不同范围内快速地进行测定,而且样品消耗量少,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较窄,只能用于测定那些可以与荧光探针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二)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利用蛋白质与一定比例的钠稀释液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稳定的色谱,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先将蛋白质样品与钠稀释液做混合,然后在420nm的色谱仪上测定色谱,测定出其颜色深浅,然后利用已知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比色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在较低消耗的样品情况下完成蛋白质的测定,而且在实验中只需要使用普通的外设,操作简便,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度,不能测定出瞬时变化的蛋白质含量。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1、分子克隆技术;2、DNA测序技术;3、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技术;4、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5、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技术;6、X射线晶体学分析技术;7、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8、蛋白质组学技术;9、蛋白质免疫技术;10、免疫沉淀技术;11、蛋白质组学技术;12、蛋白质结构综合鉴定技术;13、Western blot技术;14、ELISA技术;15、蛋白质聚类技术;16、抗原技术。

17、免疫印迹技术;18、蛋白质-核酸内切酶鉴定技术;19、亲和纯化技术;20、circle DNA筛选技术;2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22、同源重组技术;23、改造菌株技术;24、表观遗传学技术;25、神经发育技术;26、细胞周期鉴定技术;27、bioinformatics技术;28、信号转导分析技术;29、蛋白质组学数据对比分析技术;30、超声波鉴定技术。

31、比较分析技术;32、系统进化分析技术;33、多元统计法;34、数据库检索技术;35、组学联合分析技术;36、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37、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技术;38、基因组接合技术;39、细胞分类与表型分析技术;40、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技术;41、蛋白质序列变异分析技术;42、生物信息学技术;43、蛋白质组学信息分析技术;4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45、小分子复合物筛选技术;46、基因编辑技术;47、生物信息技术;48、蛋白质结构定量分析技术;49、蛋白质计算结构预测技术;50、蛋白质转录组分析技术。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生物素标记法是通过将生物素与蛋白质结合,然后用生物素与酶的结合作用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纯度。

第二种方法是免疫沉淀法。

免疫沉淀法是通过将抗体与蛋白质结合,然后用沉淀剂将蛋白质沉淀下来,最后通过洗涤和电泳等步骤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第三种方法是质谱法。

质谱法是通过将蛋白质进行分子质量的测定,然后通过质谱仪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组成和修饰。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比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蛋白质的检验。

总的来说,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蛋白质检验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经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现代的生物技术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

1. 布里奥涅法(Biuret法)布里奥涅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天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含有两个或多个肽键的氨基酸能与铜离子络合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

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待测的蛋白质样品与碱性溶液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样品中蛋白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 Lowry法Lowry法是另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与碱性铜离子和碱式离子交互作用而引起的氧化反应。

在测定中,蛋白质样品与碱性铜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蓝色离子复合物,然后加入离子交换剂将复合物转化为悬浮物,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含酚酞的产物。

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样品中蛋白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 BCA法(双硫腙法)BCA法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基于蛋白质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在该方法中,蛋白质样品与BCA试剂(含有双硫腙和铜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样品中蛋白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4.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结合产生吸光度变化的原理。

在该方法中,蛋白质样品与Coomassie Brillant Blue染料结合生成蓝色复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样品中蛋白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以上所述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

另外,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定量,例如免疫分析方法(如ELISA)、质谱分析方法等。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
1.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度分析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蛋白质样品被加入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过电泳分离,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在凝胶上形成多个蛋白带,通过染色或蛋白质标记物与凝胶上的蛋白质结合后观察,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纯度和相对分子量。

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这是一种利用溶液相流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在HPLC柱中按照其理化性质如大小、极性和亲水性等进行分离,可以通过检测紫外光吸收、荧光或质谱等来确定蛋白质的纯度。

3. 硫酸铵沉淀: 这是一种通过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铵使蛋白质发生沉淀而进行
纯化的方法。

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质谱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纯度。

4. 分子筛层析: 这是一种通过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混合物经过分子筛层析柱时,分子较小的蛋白质能够进入分子筛的孔隙中,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则被排除在外,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纯化的目的。

5. 亲和层析: 这是一种利用蛋白质与某种亲和固定相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进行
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亲和相可以是具有特定配体的固定相,如金属离子、抗体、
亲和标签等,蛋白质与亲和相结合后,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洗去,再用特定条件将目标蛋白质洗脱,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纯化。

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项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正确的蛋白质定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1. 布拉德福法:布拉德福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它基于蛋白质与染料结合产生颜色变化的原理。

该方法使用的布拉德福染料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反应,生成一个特定的吸收波长下的蓝色色素。

通过比较标准曲线上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可以推算出待测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2. 低里德伯法:低里德伯法是一种基于腐蚀性或氧化性试剂使蛋白质产生特殊反应而定量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使用硫酸硫酸氨基酸反应,将蛋白质转化为酸解蛋白质,然后测定在特定条件下副产物的吸收光度。

通过比较标准曲线上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3. BCA法:BCA法是一种受欢迎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也是一种基于蛋白质染料结合并产生颜色变化的原理。

BCA(Bicinchoninic Acid)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蛋白质肽键和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残基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通过比较标准曲线上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4.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使用标准蛋白质溶液与待测样品比较颜色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使用深蓝色染料康氏试剂。

标准蛋白质溶液与康氏试剂反应生成一个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比较标准曲线上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描述复杂的方法,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在定量蛋白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总结起来,蛋白质定量是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适用的方法来准确测量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
1. 布里亚蛋白定量法:利用蛋白质与荧光素的发光作用。

首先将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质与荧光素混合后测定发光强度,制作标准曲线。

然后将待测蛋白质与荧光素混合后测定发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低里德蛋白定量法:根据蛋白质中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定吸收波长进行测量。

直接或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3. 比色法:利用蛋白质与染料中亲合基团之间的反应测定蛋白质含量。

如利用布拉德福德染料,将蛋白质溶液与染料反应后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4. 尿素/巯基乙醇(Urea/ME)法:将蛋白质加入含有尿素和巯基乙醇的缓冲液,等待蛋白质的还原和解离,根据吸光度测定巯基乙醇的浓度,再根据巯基乙醇与蛋白质的比例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5. Kjeldahl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分析方法。

将样品加入强酸,使其分解出所有氮,然后用强碱滴定测定氮酸的含量,最后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凯氏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1.2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是三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份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链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和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

缺点:灵敏度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Folin酚试剂法原理:与双缩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和铜离子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

缺点: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Folin酚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尿素均会干扰反应。

1.4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能回收。

缺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精确度差、专一性差;干扰物质多,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

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

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功能分子,其结构对其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其功能和参与药物设计、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其空间构型、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层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

1.X射线晶体学:这是分析蛋白质结构最常用且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蛋白质晶体与X射线的相互作用,得到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原子级别的结构信息,但需要得到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

2.光学方法:包括圆二色光谱、拉曼光谱等。

圆二色光谱是根据蛋白质结构中的手性部分对偏振光的旋转度进行测量,从而得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信息。

拉曼光谱则是通过测量蛋白质结构中的振动模式,来揭示蛋白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构变化。

3.核磁共振(NMR):这是一种无需蛋白质晶体的方法,可以在溶液中研究蛋白质的结构。

通过测量蛋白质中核磁共振现象的信号,可以得到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信息。

4.电子显微镜(EM):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蛋白质的结构信息,尤其适用于大型复合物的研究。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得近原子级别的结构信息。

5.质谱(MS)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的质量鉴定和结构分析。

质谱技术通常用于测量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翻译后修饰等信息。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辅助分析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来解析蛋白质的结构。

例如,计算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建模、模拟等手段预测蛋白质的结构。

此外,还可以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酶切等策略进行结构解析。

总之,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势和应用范围。

通过这些方法的结合应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药物设计、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定量分析蛋白质,可以揭示许多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化学反应机理。

但是,不同的蛋白定量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蛋白质定量的几种常见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染色剂Bradford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比色法来定量蛋白的含量。

Bradford法使用简单,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之前,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检测。

同时,Bradford法不太适用于含有一些干扰物质的样品。

2. BCA法BCA法是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离子,并在还原过程中与一种染色剂Bicinchoninic Acid(BCA)发生反应,然后根据比色法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

BCA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样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蛋白质定量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将蛋白质与碱式铜离子形成蛋白质和铜络合物,然后使用Folin-Ciocalteu试剂进行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在测定种类和样品方面都非常广泛。

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同时与其他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4. 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在波长280nm处的吸收光谱,从而进行蛋白质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且对蛋白质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的特点。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所测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实验室设备,操作步骤等因素。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组成之一,扮演着许多关键生物学功能的角色。

为了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蛋白质鉴定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原理和技术,以确定蛋白质的特定属性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

一、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其原理基于蛋白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的变化。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技术,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吸收、特征峰和色素。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利用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和酪氨酸)的吸收特性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在特定波长下,蛋白质可吸收特定量的光并产生峰值。

通过比较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和纯度。

另一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是红外光谱(IR)分析。

红外光谱利用蛋白质中化学键振动的变化,能够确定其结构和功能。

特定波数下的振动频率可以提供信息,比如蛋白质中存在的化学基团。

二、电泳分析电泳分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速率的原理来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状的不同,蛋白质在凝胶状介质中迁移的速率也不同,从而实现鉴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最常用的电泳方法之一。

SDS使得蛋白质在凝胶中获得负电荷,使得蛋白质的迁移速率与其质量成正比。

通过分子量标准品与待测蛋白质的迁移距离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出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另一种常见的电泳方法是等电聚焦电泳(IEF),该方法基于蛋白质的等电点,其可以由电解质梯度和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进行测定。

等电聚焦电泳可用于分离和定量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高分辨率技术。

该方法通过测量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或电荷比,以确定其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修饰。

质谱分析通常涉及两个主要步骤:样品的离子化和离子的质谱获取。

样品通常通过质子化或电子轰击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获取离子的质谱图。

这些图谱可以用于确定蛋白质的质量,推断氨基酸的序列以及检测修饰。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凯氏定氮法、生物素标记法、吸光光度法等。

1.凯氏定氮法(Kjeldahlmethod):这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包括消解、蒸馏和滴定三个步骤,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氮,然后通过滴定测定氨氮的含量,进而计算蛋白质含量。

2.生物素标记法(Biotin-labelingmethod):这是一种利用生物素(Biotin)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方法来检测蛋白质含量。

首先将生物素标记到目标蛋白质上,然后利用亲和层析法(如生物素-亲和素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3.吸光光度法(Absorbancemethod):这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具有在紫外光区域(如
280nm)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这一波长处的吸光值,可以计算蛋白质含量。

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蛋白质的评价方法

蛋白质的评价方法

蛋白质的评价方法
蛋白质的评价方法有多种,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蛋白质评价方法:
1. 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BV是评估蛋白质质量的一种指标,它衡量了蛋白质中所含氮的利用率。

高BV值表示蛋白质中氮的利用率较高,即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能够较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常用的评价标准是鸡蛋蛋白的BV为100。

2. 氮平衡法(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法通过比较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来评估蛋白质的摄入和利用情况。

当人体摄入的氮量等于排出的氮量时,称为氮平衡。

正氮平衡表示摄入的蛋白质高于排出的氮量,说明人体正处于蛋白质合成状态;负氮平衡表示摄入的蛋白质低于排出的氮量,说明人体正处于蛋白质分解状态。

3. 蛋白质消化率和吸收率: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是评价蛋白质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特定蛋白质摄入后血浆中氨基酸的变化,可以评估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速度。

消化和吸收速度较高的蛋白质可以更有效地提供氨基酸供给机体使用。

4. 胱氨酸指数(Cysteine Content):胱氨酸是一种硫氨基酸,它在蛋白质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胱氨酸含量较高的蛋白质通常被认为质量较高,因为胱氨酸在人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抗氧化作用、维持酶活性等。

5.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质谱分析是一种精确测量蛋白质组成的方法。

通过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然后用质谱仪测量和分析这些氨基酸的质量和相对丰度,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这些方法在评价蛋白质质量和消化吸收能力时提供了重要的指标和信息。

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评价目的、实验条件和可用资源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分析方法1、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 (1)2NH3+H2SO4——(NH4)2SO4 (2)(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3)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

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

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得。

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评价: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氮——>蛋白质含量灵敏度低,误差大,耗时长。

2、双缩脲法(Biuret法)(一)实验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

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1. 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 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 NaOH 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 1.50克硫酸铜(CuSO4•5H2O)和 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 器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1. 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

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钟,于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用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液。

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以蛋白质的含量为横座标,光吸收值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取2~3个试管,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注意样品浓度不要超过10mg/ml。

评价:采用540nm分光光度法测定。

测定快速,但是灵敏度差,不精确。

3、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一)实验原理这种蛋白质测定法是最灵敏的方法之一。

过去此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了第二种试剂,即Folin—酚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

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兰色的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

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兰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兰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Folin—酚试剂法最早由Lowry确定了蛋白质浓度测定的基本步骤。

以后在生物化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个测定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比双缩脲法灵敏得多,缺点是费时间较长,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标准曲线也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且专一性较差,干扰物质较多。

对双缩脲反应发生干扰的离子,同样容易干扰Lowry反应。

而且对后者的影响还要大得多。

酚类、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均有干扰作用。

浓度较低的尿素(0.5%),硫酸纳(1%),硝酸纳(1%),三氯乙酸(0.5%),乙醇(5%),乙醚(5%),丙酮(0.5%)等溶液对显色无影响,但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必须作校正曲线。

含硫酸铵的溶液,只须加浓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即可显色测定。

若样品酸度较高,显色后会色浅,则必须提高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1~2倍。

进行测定时,加Folin—酚试剂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该试剂仅在酸性pH条件下稳定,但上述还原反应只在pH=10的情况下发生,故当Folin一酚试剂加到碱性的铜—蛋白质溶液中时,必须立即混匀,以便在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破坏之前,还原反应即能发生。

此法也适用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定量测定。

此法可检测的最低蛋白质量达5mg。

通常测定范围是20~250mg。

(二)试剂与器材1.试剂(1)试剂甲:(A)10克Na2CO3,2克NaOH和0.25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

溶解于500毫升蒸馏水中。

(B)0.5克硫酸铜(CuSO4•5H2O)溶解于100毫升蒸馏水中,每次使用前,将50份(A)与1份(B)混合,即为试剂甲。

(2)试剂乙:在2升磨口回流瓶中,加入100克钨酸钠(Na2WO4•2H2O),25克钼酸钠(Na2MoO4•2H2O)及700毫升蒸馏水,再加50毫升85%磷酸,100毫升浓盐酸,充分混合,接上回流管,以小火回流10小时,回流结束时,加入150克硫酸锂(Li2SO4),50毫升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续沸腾15分钟,以便驱除过量的溴。

冷却后溶液呈黄色(如仍呈绿色,须再重复滴加液体溴的步骤)。

稀释至1升,过滤,滤液置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使用时用标准NaOH滴定,酚酞作指示剂,然后适当稀释,约加水1倍,使最终的酸浓度为1N左右。

(3)标准蛋白质溶液: 精确称取结晶牛血清清蛋白或g—球蛋白,溶于蒸馏水,浓度为2 50mg/ml左右。

牛血清清蛋白溶于水若混浊,可改用0.9%NaCl溶液。

2. 器材(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旋涡混合器(3)秒表(4)试管16支(三)操作方法1. 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6支大试管,1支作空白,3支留作未知样品,其余试管分成两组,分别加入0,0.1,0.2,0.4,0.6,0.8,1.0毫升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250mg/ml)。

用水补足到1.0毫升,然后每支试管加入5毫升试剂甲,在旋涡混合器上迅速混合,于室温(2 0~25℃)放置10分钟。

再逐管加入0.5毫升试剂乙(Folin—酚试剂),同样立即混匀。

这一步混合速度要快,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700nm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以蛋白质的量为横座标,吸光度值为纵座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注意:因Lowry反应的显色随时间不断加深,因此各项操作必须精确控制时间,即第1支试管加入5毫升试剂甲后,开始计时,1分钟后,第2支试管加入5毫升试剂甲,2分钟后加第3支试管,余此类推。

全部试管加完试剂甲后若已超过10分钟,则第1支试管可立即加入0.5毫升试剂乙,1分钟后第2支试管加入0.5毫升试剂乙,2分钟后加第3支试管,余此类推。

待最后一支试管加完试剂后,再放置30分钟,然后开始测定光吸收。

每分钟测一个样品。

进行多试管操作时,为了防止出错,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实验记录本上预先画好下面的表格。

表中是每个试管要加入的量(毫升),并按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顺序,逐管加入。

最下面两排是计算出的每管中蛋白质的量(微克)和测得的吸光度值。

2. 样品的测定:取1毫升样品溶液(其中约含蛋白质20~250微克),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取1毫升蒸馏水代替样品作为空白对照。

通常样品的测定也可与标准曲线的测定放在一起,同时进行。

即在标准曲线测定的各试管后面,再增加3个试管。

如上表中的8、9、1 0试管。

根据所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蛋白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溶液的蛋白质浓度。

注意:由于各种蛋白质含有不同量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显色的深浅往往随不同的蛋白质而变化。

因而本测定法通常只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浓度(相对于标准蛋白质)。

评价:显色后在700nm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

测试灵敏度高,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4、改良的简易Folin—酚试剂法(一)试剂1. 试剂甲:碱性铜试剂溶液中,含0.5N NaOH、10%Na2CO3、0.1%酒石酸钾和0.05%硫酸铜,配制时注意硫酸铜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最后加入。

2. 试剂乙:与前面的基本法相同。

临用时加蒸馏水稀释8倍。

3. 标准蛋白质溶液:同基本法。

(二)操作步骤测定标准曲线与样品溶液的操作方法与基本法相同。

只是试剂甲改为1毫升,室温放置10分钟后,试剂乙改为4毫升。

在55℃恒温水浴中保温5分钟。

用流动水冷却后,在660nm 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改良的快速简易法,可获得与Folin—酚试剂法(即Lowry基本法)相接近的结果。

评价:原理与方法三Folin—酚试剂法基本相同,,采用化学反应显色后,在660nm处用分光光度法分析。

但更为快速简易。

5、考马斯亮兰法(Bradford法)(一)实验原理双缩脲法(Biuret法)和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的明显缺点和许多限制,促使科学家们去寻找更好的蛋白质溶液测定的方法。

1976年由Bradford建立的考马斯亮兰法(Bradford法),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

这种蛋白质测定法具有超过其他几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因而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一方法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测定法。

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lmax),由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兰色。

经研究认为,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

在595nm下测定的吸光度值A595,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Bradford法的突出优点是:(1)灵敏度高,据估计比Lowry法约高四倍,其最低蛋白质检测量可达1mg。

这是因为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消光系数,因而光吸收值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Lowry法要大的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