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尤显其独特和重要之处。

季梁公园位于随州市迎宾大道两侧,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对整个新区起到了主要的环境景观协调作用,是随州市对外良好形象构建的门户位置。

故本文将季梁公园为载体,分别以滨水轮廓线、建筑退让线及建筑高度的把握为设计要点,制作出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方案,为随州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滨水区空间形态门户景观
1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意义
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滨水区。

水由城过,城因水活。

灵动的河流给予城市盎然的生机,也为跨河城市增添了全新的景观视角,同时也是形成跨河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和主要组成部分。

开阔的水面展现了优美的城市形态,因此,滨水区是城市的“门户”和“窗口”。

滨水区开发有助于重塑和谐的城市形象,在寻求城市特色与个性时,滨水区的开发不失为一条合适的途径。

2 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大到几十至上百公里的海岸线,小至城镇乡村的河流湖滨,正在日益成为城市
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热土。

伴随着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滨水区开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破坏城市生态和谐等一系列问题。

3 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现状
随州市总体规划(2009年至2020年)对随州市景观风貌特色定位是“三山四水会随州、三城环绕白云湖、琵琶古城滨水建、兰色水链串绿珠”,随州市城区现河流水域有厥水、涢水、府河、漂水、白云湖、花溪河、古护城河,以及在建的季梁公园人工湖。

由此可见随州市水域面积广阔,良好的水景观在整体城市特色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环境的存在是把双刃剑。

例如:白云湖北岸体育公园的修建和各高中档小区的建设开发,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整体空间形态,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品质,滨水区的开发利用起到了正效应;然而,东护城河由于历史原因保护不足,使其水质恶化,私建居民楼侵占河道,居住品质极差,水环境起到了负效应。

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好新增滨水区空间,是当下最为迫切紧要的事情。

特此把在建季梁公园人工湖周边环境设计作初步研究。

4 季梁公园滨水区周边环境空间形态设计
季梁公园位于随州市迎宾大道两侧,城东新区的重心位置,距离随州市火车站约1200m,对整个新区起到了主要的环境景观协调作用,是随州市对外良好形象构建的门户位置。

4.1 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力求加强与城市母体的联系,防止将滨水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单元。

滨水区设计要以城市为载体,在将市区的一些重要活动有意识地引向滨水地区时,应以开敞的绿地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联系在一起。

(2)公共性原则: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也是城市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区,应保证滨水资源的公众性,严禁将滨水区作为某些部门或集团的独享空间。

(3)可视性原则:滨水区应建立与城市腹地之间的视线通廊,沿湖一带建筑以点为主,以利于视线穿透,使城市中心区的人们能够感到水域地带的存在。

(4)亲水性原则:滨水区的设计应尽量满足人们近水、亲水的需求,提升生态与心理的感受质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

(5)安全性原则:解决防洪排涝是滨水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要保证人们在滨水区活动的安全性。

(6)生态性原则: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驳岸的设计、建造,原生植物的栽植,小范围的活水处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

4.2 设计的要点
(1)对滨水轮廓线的控制:城市滨水区既是观赏自然河道、湖滨、海岸风光的一处观赏点,同时,由于人们在水域内的活动,沿湖建筑往往也成为代表城市边沿的一道风景。

这里,我们可以把临水建筑的轮廓线称为第一轮廓线,而把其后的建筑或自然山体的轮廓线依次称为第二轮廓线,第三轮廓线……第一轮廓线是表层轮廓线,而第二、第三轮廓线则是中远景轮廓线。

(2)建筑退让线和界面控制:蓝线是规划水
陆用地的分界线,控制滨水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如同控制街道建筑后退红线同样重要。

建筑后退蓝线距离为建筑物距水岸的最小距离,与水体尺度、滨水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

对蓝线距离的控制应满足滨水开敞空间、绿化、滨水活动组织的用地要求,同时与控制滨水开敞空间、滨水绿化带相统一,与滨水区内的建筑高度相协调,以达到舒适协调的空间尺度效果。

建筑后退蓝线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建筑高度,即D>H(图2)。

(3)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和优美的天际线,使建筑高度从临水处向陆域方面逐渐地增大;保留足够的开口,使通向水面的视线不受阻隔,营造一种丰富的景观层次。

滨水建筑高度控制要以水体尺度、景观视廊分析、天际线组织和标志性建筑布局为依据。

对于临水建筑,为了体现滨水空间的开敞性,考虑视觉与观赏效果的心理感受,通过高度控制来引导建筑形体向水体跌落,形成向上收分的建筑形式。

5 结语
随着中小城市的发展,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随州市滨水区环境对整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随州市季梁公园周边环境的景观设计作初步探讨,力求在城市土地开发和人居环境协调中寻找平衡点,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俞孔坚.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5(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