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3 防烟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摘要: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概述二、设计计算方法1.防烟设计原则2.排烟设计原则3.设计计算步骤三、示例解析1.建筑防烟设计示例1.建筑概况2.防烟分区划分3.防烟设施设计2.建筑排烟设计示例1.排烟区域划分2.排烟口设置3.排烟量计算及设备选型四、注意事项与建议正文: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概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火灾自动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火灾时防止烟雾在建筑物内部扩散,保障人员疏散的安全。

防烟系统主要包括防烟区和防烟设施,排烟系统主要包括排烟区和排烟设备。

二、设计计算方法1.防烟设计原则(1)合理划分防烟分区,确保烟雾不扩散至其他区域;(2)设置防烟设施,如挡烟垂壁、防火卷帘等;(3)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便于人员疏散。

2.排烟设计原则(1)根据建筑物的特性、火灾风险和人员疏散需求划分排烟区;(2)设置合理的排烟口,利于烟雾迅速排出;(3)保证排烟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设计计算步骤(1)收集建筑物的基本资料,如建筑高度、面积、用途等;(2)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划分防烟区和排烟区;(3)计算防烟分区和排烟区的烟量,确定防烟设施和排烟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三、示例解析1.建筑防烟设计示例1.建筑概况某商业建筑,高度为50米,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共分为地上三层。

建筑内设有两个防烟区,分别为A区和B区。

2.防烟分区划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防火分区划分,将A区划分为两个小分区,B 区划分为一个分区。

3.防烟设施设计在A区的两个小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卷帘,防火卷帘的宽度为1.5米,能够在火灾时有效阻止烟雾扩散。

在B区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的高度为5米,可有效防止烟雾上升。

2.建筑排烟设计示例1.排烟区域划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将整个建筑划分为两个排烟区。

2.排烟口设置在建筑的每个排烟区内设置两个排烟口,分别位于建筑的两侧,以确保烟雾迅速排出。

3.排烟量计算及设备选型根据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和相关规定,计算每个排烟区的排烟量。

2018《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_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2018

2018《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_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2018

2018《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_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2018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防烟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2 自然通风设施3.3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 排烟系统设计4.1 一般规定4.2 防烟分区4.3 自然排烟设施4.4 机械排烟设施4.5 补风系统4.6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 系统控制5.1 防烟系统5.2 排烟系统6 系统施工6.1 一般规定6.2 进场检验6.3 风管安装6.4 部件安装6.5 风机安装7 系统调试7.1 一般规定7.2 单机调试7.3 联动调试8 系统验收8.1 —般规定8.2 工程验收9 维护管理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1.0.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1.0.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浙江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浙江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浙江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以及火灾安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浙江省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建筑物的火灾烟气控制和排烟设计,包括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住宅楼、工业建筑等各类建筑类型。

2.烟气控制目标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高度和使用功能确定烟气控制目标,包括控制火灾烟气传播、提供人员疏散通道、保护逃生楼梯等。

3.烟气控制方式烟气控制方式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适用于低层建筑或未超过一定高度的建筑,机械排烟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存在特殊火灾风险的建筑。

4.排烟系统设计要求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烟道系统的布置应合理,确保烟气能快速排出建筑物;排烟风机应满足烟道内的最大烟气排量要求;排烟出口应设置在烟道末端或建筑物外部,并与周围建筑物、通风口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5.疏散通道设计要求疏散通道应布置在防火分区的边界位置,并设有防烟门或防烟垄断系统,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疏散。

通道内的防火门应具备防火、防烟和紧急通行的功能。

6.烟气探测和联动控制烟气探测系统应能及时发现建筑物内的烟气并发出报警信号,与联动控制系统配合使用,控制防火门、排烟风机等设备的运行。

7.施工和验收施工和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建筑的排烟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总之,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必须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以及相关法规要求,合理设置烟道系统、疏散通道、排烟设备等,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火灾控制效果。

以上是浙江省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实际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dgtj08-88-202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

dgtj08-88-202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的重要安全设施,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烟气的排除和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和人员疏散的有效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以规范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

以下是dgtj08-88-202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1. 标准适用范围dgtj08-88-202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安装和验收。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包含了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例如“烟气层”、“排烟口”、“输入风口”等,以便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运用。

3. 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了烟气层的形成与控制、排烟口的设置与布置、输入风口的位置与数量等方面要求。

4. 设计基础标准明确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基础要求,包括了建筑物的功能分区、人员密集场所的烟气控制等方面,为系统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5. 系统组成标准规定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了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输入风口、控制系统等,对每个部分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6. 设计参数标准中规定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各项参数,包括了排烟风量、排烟口尺寸、输入风口面积等,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7. 设计计算标准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了排烟风机的选型计算、排烟管道的阻力计算、排烟口与输入风口的面积计算等。

8. 系统控制标准明确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控制原则与方法,包括了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火灾信号输入与系统联动等内容。

9. 安装与验收标准规定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要求与验收标准,包括了材料与设备的选用、施工质量要求、系统调试及验收测试等内容。

10. 系统维护标准中还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进行了规定,包括了系统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等事项。

dgtj08-88-202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其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物内部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和烟气排放,确保了建筑物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

火灾应对与逃生
火灾报警
01
火灾探测器: 感烟、感温、 火焰等类型
02
报警系统: 自动报警、 手动报警、 消防控制室 等
03
报警方式: 声光报警、 短信报警、 电话报警等
04
报警处理: 确认火情、 启动消防设 施、组织人 员疏散等
消防设施使用
01
灭火器:使用方 法、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02
消防栓:使用方 法、适用范围、
安装不规范
排烟管道安装不规范,可能导致 排烟不畅
排烟口安装不规范,可能导致排 烟口无法正常开启
排烟风机安装不规范,可能导致 风机无法正常工作
排烟系统与其他系统连接不规范, 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联动
维护不到位
01
04
消防人员培训不足:消 防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 无法正确使用消防设施
03
消防器材缺失:消防器 材未及时补充,导致火 灾发生时无法使用
03 减少财产损失:通过排 04 保护环境:通过排烟,
烟,降低火场温度,减
减少火场烟雾排放,降
少可燃物,降低火势蔓 延速度,减少财产损失。
低对环境的影响。
消防防排烟系统的分类
01
自然排烟系统: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通过自然通风进行排烟
02
机械排烟系统:利用风机等机械设备,强制将烟气排出建筑物
03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 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配备等
应急预案的制定: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演练:定期进行应急预 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火灾预防
火灾隐患排查
检查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有效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 是否存在乱接乱拉现象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息: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于 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 年 08 月 01 日实施。

前言▼▼▼▼▼▼▼▼▼▼▼▼▼▼▼▼▼▼▼▼▼▼▼▼▼▼▼▼▼▼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 (建标 [2006]77号 )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 章和 7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 号,邮政编码:610036)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防烟系统设计3.1一般规定3.2自然通风设施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排烟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4.2防烟分区4.3自然排烟设施4.4机械排烟设施4.5补风系统4.6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系统控制5.1防烟系统5.2排烟系统6系统施工6.1一般规定6.2进场检验6.4部件安装6.5风机安装7系统调试7.1一般规定7.2单机调试7.3联动调试8系统验收8.1 —般规定8.2工程验收9维护管理附录 A 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 B 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 C 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 D 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 E 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 F 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 G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0.1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实用版)目录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计算2.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计算3.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的计算方法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范防火设计5.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时间正文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计算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设计风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 1.2 倍。

此外,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按照本标准第3.4.5 条和第 3.4.8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

二、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计算在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时,需要按照本标准第 3.4.5 条和第 3.4.8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 和表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三、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的计算方法当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负担的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时,需要按照计算值与表 3.4.2-1 和表 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四、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范防火设计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 年 05 月 01 日联合发布的,旨在规范防火设计,确保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安全有效。

五、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时间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于 2018 年 05 月 01 日发布,并于 2018 年 08 月 01 日正式实施。

GB51251-2022《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

GB51251-2022《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

GB51251-2022《建造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一、概述《标准》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2月29日发布,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适合于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和公共建造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第1章: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合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等;第2章:设计原则,规定了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依据、设计分类和设计要求等;第3章:防烟分区,规定了防烟分区的原则、方法和要求等;第4章:排烟系统,规定了排烟系统的类型、功能、参数和配置等;第5章:送风系统,规定了送风系统的类型、功能、参数和配置等;第6章:控制系统,规定了控制系统的类型、功能、参数和配置等;第7章:电源系统,规定了电源系统的类型、功能、参数和配置等;第8章:施工与验收,规定了施工与验收的普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等;第9章:维护管理,规定了维护管理的普通要求、维护内容和周期、维护记录和报告等;附录A: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示例;附录B:防烟排烟系统检测方法;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验收报告格式;附录D:防烟排烟系统维护记录格式。

正文:按照《标准》的各个章节进行编写,详细说明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验收方案和维护方案等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图表、数据和计算过程等支撑材料;附录:按照《标准》的附录进行编写,提供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示例、检测方法、验收报告格式和维护记录格式等内容。

页边距: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页脚:页码居中,宋体,小五号;标题: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顺序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1.1”、“1.1.1”等,标题内容居左,宋体,一级标题为小三号,加粗;二级标题为四号,加粗;三级标题为小四号;正文:正文内容两端对齐,宋体,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20pt;图表:图表应有清晰的标题和编号,编号格式为“图1-1”、“表1-1”等,图表标题居中,宋体,五号;图表内容应清晰可辨,图形采用CAD制图软件绘制,表格采用Word制表软件制作;公式:公式应有清晰的编号,编号格式为“(1-1)”等,在公式右侧标注;公式内容应清晰可读,采用Word公式编辑器编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照引用顺序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等,在正文中引用时在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的内容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22《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指导意义。

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我国新颁布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变得至关重要。

二、技术标准概述1. 标准目的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内烟气积聚的有效排除,提供人员疏散和消防通道的安全。

它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具体规范。

2. 适用范围该技术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烟排烟系统,包括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

无论建筑的用途如何,都必须符合该标准要求。

3. 技术要求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包含了以下方面的技术要求:- 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使用;-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的要求;- 防烟和排烟系统的测试与检验。

三、防烟排烟系统设计1. 防烟门和排烟口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GB51251-2023技术标准,这些门和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必须满足相关规定。

例如,防烟门应设置在人员疏散通道中,以便迅速疏散烟雾。

2.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排烟风机是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建筑。

根据技术标准的要求,排烟风机和管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烟雾排出的要求,同时确保排烟系统的高效运行。

3.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在防烟排烟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规定了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布置和安装要求,以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四、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与维护1. 系统使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要求符合技术标准规定。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精)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精)

目录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防烟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2 自然通风设施3.3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 排烟系统设计4.1 一般规定4.2 防烟分区4.3 自然排烟设施4.4 机械排烟设施4.5 补风系统4.6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 系统控制5.1 防烟系统5.2 排烟系统6 系统施工6.1 一般规定6.2 进场检验6.3 风管安装6.4 部件安装6.5 风机安装7 系统调试7.1 一般规定7.2 单机调试7.3 联动调试8 系统验收8.1 —般规定8.2 工程验收9 维护管理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 总则1.0.1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1.0.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1.0.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求。

一、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1. 烟气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在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生的烟气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首先要明确烟气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防烟原理防烟的原理是通过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控制,将烟气限制在火灾现场,防止其向其他区域扩散。

防烟系统通常包括烟雾探测器、防火门、防烟阀等设备,通过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烟气传播的控制。

3. 排烟原理排烟的原理是通过引导烟气从建筑内部排出,减少烟气对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的干扰。

排烟系统通常包括烟气排放口、排烟风机等设备,通过控制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烟气的排放。

二、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1. 人员疏散安全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首要目标是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

同时,疏散通道和出口的设计也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2. 烟气控制效果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能够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范围,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的干扰。

烟气控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合理性和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烟气传播的规律,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控制策略。

3. 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因此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备份和冗余,确保在某个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

同时,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得到保证,避免误报和误操作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4. 维护和管理便捷性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其长期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防排烟系统是一种用于引导和排除火灾排放产生的烟气和有毒气体的措施。

它由烟气引导系统和烟气排除系统组成。

二、烟气引导系统设计1. 引导管道:选用耐火材料制作,管道直径和材料厚度根据火灾场所决定,确保烟气的畅通引导。

2. 引导方向:根据场所布置和火源位置确定引导的方向,避免烟雾堆积和扩散到非火灾区域。

3. 引导高度:根据建筑高度和人员疏散需求确定引导管道的高度,保证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4. 引导道路:引导管道应尽量避免路径交叉和弯曲,保证烟气流动的畅通。

三、烟气排除系统设计1. 排风机:选用适当的排风机,根据烟气量和引导管道长度确定风机的容量。

2. 排风口:根据场所布局设置合适的排风口,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排除。

3. 排风管道:选用耐火材料制作,最大限度减少烟气对管道的腐蚀和磨损。

4. 排出口:排放到室外时,设置高度符合建筑规范要求,并远离人员疏散通道。

四、监控与控制系统设计1. 烟感探测器:根据火灾场所的需求设置烟感探测器,及时发现火灾,并触发防排烟系统。

2. 排烟风机自动控制:通过检测到的火灾信号,自动启动排烟风机,实现烟气的迅速排除。

3. 手动控制:设置手动控制开关,供人工控制系统的启动和停止。

五、应急电源设计1. 应急电源:为防止火灾期间电力供应的中断,设置备用电源,确保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2. 电源切换装置:设计可切换至应急电源的电源切换装置,保证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顺利切换。

六、安全措施1. 防火涂料:在防排烟系统的引导管道上进行防火涂料的处理,提高系统的耐火性能。

2.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防排烟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3. 警示标志:在烟气引导系统和烟气排除系统的关键位置设置合适的警示标志,便于人员疏散时的识别。

七、总结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防排烟系统能够及时引导和排除火灾产生的烟气,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建筑物的完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场所的特点和人员疏散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并落实安全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防排烟系统(第七章第二节)汇总

3防排烟系统(第七章第二节)汇总
5、了解防排烟系统设置要求(国家标准)
一、概念
防烟系统
机械加压送 风防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 统
防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

1、防排烟系统:是指建筑内的用以 防止火灾烟气蔓延扩大的防烟系统
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2、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
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建筑
物发生火灾时烟气进入疏散通道和 避难场所等区域的系统。
机械排烟-自然进风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 根据补风形式的不同,机械排烟又可分 为两种方式:
1—排烟风机; 2—通风机; 3—排烟口; 4—进(送) 风口; 5—门; 6—走廊; 7—火源; 8—火灾室
机械排烟-机械通风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系统组成: 挡烟构件
排烟口
挡烟梁示意图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排烟口
排烟口的种类 排烟口有板式和多叶式两种 (1) 板式排烟口。如图所示,板式排烟口的开关形式 为单横轴旋转式,其手动方式为远距离操作装置。
3.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排烟口
(2) 多叶式排烟口。如图所示,多叶式排烟口 的开关形式为多横轴旋转式,其手动方式为就 地操作和远距离操作两种。
组成: 送风口、送风管道、 防火阀、 送风机和防烟部位(楼梯间、前室 或合用前室)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
*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宜单独设置。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 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
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与设置
加压送风口
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与设置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排烟口
排烟口至最远点水平距离
3.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它的设计与施工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设计要点1. 确定排烟量:排烟量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来说,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功能以及人员疏散的速度来计算。

排烟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火灾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气的稠密程度以及烟气对人体的有害程度等。

2. 确定排烟位置: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位置应合理确定,一般应布置在楼层顶部或者高处,以便将烟气快速排除建筑物。

排烟口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防烟排烟效果。

3. 确定排烟方式:排烟方式一般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是利用外部自然风力或者建筑物内部气流来排除烟气,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或者不具备机械排烟条件的场所。

机械排烟则是通过安装风机或者排烟机组来强制排除烟气,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者需要大量排烟量的场所。

二、施工要点1. 管道设计:排烟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管道的选材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应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要求进行布局和连接,确保排烟系统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2. 风机与排烟机组:在选择风机和排烟机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类型和规格。

风机和排烟机组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同时也要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电气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应合理设计和布局,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控制面板、联动设备等,能够及时监测烟气浓度并控制风机或者排烟机组的运行。

4. 防火墙与密封门:排烟系统的通风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密封门等。

防火墙和密封门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达到有效隔离烟气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及要求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及要求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

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

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

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例如:2003年2月18日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

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

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

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

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保养好,保证使用期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及分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及分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严格规范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才能保证火灾发生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消防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中产生大量的烟气,由于其毒性、遮光性和高温性的影响,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疏散逃生构成极大威胁。

同时,高温烟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速度较快,会使火灾迅速蔓延到其他楼层,造成更大的灾害。

所以,设置合理的烟气控制方式、建立有效的烟气控制设施,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消防;消防安全;防烟排烟设计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概述顾名思义,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包括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其中,防烟系统是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等空间的系统。

排烟系统是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2建筑防烟系统设计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 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定,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防烟。

其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m2的可开启外窗;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楼梯间可开启外窗尚应满足每5层的总面积不小于2m2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的要求。

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可开启外窗应能满足每层不小于2m2的要求;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可开启外窗每层应不小于3m2。

当建筑高度较低时,提倡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防烟,火灾时不受机械或电气系统故障的影响,相对可靠。

2)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当建筑物的楼梯间和前室不满足自然通风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假设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构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自然通风设施
主要分类 沉管隧道法 钻爆隧道法 顶管隧道法 盾构隧道法 定向钻法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 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 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3.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 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 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
2 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标准第3.4.2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20%; 3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
3.2.2 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 积不应小于2.0m2,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
3.2.3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 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
3.2.4 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 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主要分类 沉管隧道法 钻爆隧道法
0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
顶管隧道法 盾构隧道法 定向钻法
定义
3.4.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 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标准第3.4.5条~第3.4.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 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 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建筑防排烟
防烟系统设计
01.一般规定
定义
特点
定义
3.1.1 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2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 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
3.1.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 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 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0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主要分类 沉管隧道法 钻爆隧道法 顶管隧道法 盾构隧道法 定向钻法
定义
3.3.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 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3.2 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 设置送风井(管)道,送风口(阀)和送风机。
注:1 表3.4.2-1~表3.4.2-4的风量按开启1个2.0m×1.6m的双扇门确 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系数0.75计算。
2 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 3 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
谢谢大家的观看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