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研究
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
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李宇;杨敬【摘要】针对农产品企业传统一体化模式的产业链条经营问题,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开放式创新的新型产业链整合模式,并选择正大集团和中粮集团为双案例研究对象,对采取产业融合方式的过程和侧重点进行比较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新型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既改变了传统产业链封闭性的弊端又不断带来新的创造力.通过产业融合的渗透、交叉和重组方式将产业链整合和开放式创新相联系,深化和拓展了农产品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具有高度融合性及动态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实现农业企业的产业链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0页(P27-36)【关键词】农产品企业;开放式创新;产业链整合;产业融合【作者】李宇;杨敬【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F062.9针对农业企业传统一体化模式的缺陷已有很多研究。
传统一体化侧重于在现有产业规模下单个企业独自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整个链条缺少同外部技术、资源的自发性交流与互动[1]。
同时,上下游链条之间的联结缺乏动态化和灵活性,一方面存在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制造,另一方面因追求规模经济人们往往忽视对顾客潜在需求的满足[2-4]。
此外,传统一体化模式是相对封闭式的组织形式,对产业环境、市场竞争态势和国家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反映迟缓,但相对封闭的产业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部不良资源和信息的进入,具有相对稳定的垄断利润和控制产业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安全[5-6]。
开放式创新模式已在工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企业动态地识别内外部机会,充分利用内外两种技术来源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农业产销体系创新的全产业链模式研究
与产 销体 系创 新 变革 的重 要 路 径 与模 式 , 对 于 提 升农 业综合 生 产 能 力 、 构 建高 效 的产 销衔 接 体 系
具 有十分 重要 的理 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实践 意义 。
二、 全 产 业 链 模 式 解 析
“ 大市 场 ” 与“ 大 生产 ” 的对 接 。 中 国农 业 要 全 面
政、 汪延 明 ( 2 0 1 0 ) 从 大 食 品安 全 的视 角构 建 了相
应 的全产业 链 治 理 模 式 。 中 粮 集 团是 全 产 业
链 理论 的重要 实 践 者 , 宁 高 宁 为 中粮 集 团提 出 了 全 产业 链 发 展 战 略 。冯 长 利 等 ( 2 0 1 2 ) 对 中粮 集 团 的全 产业 链 战略及 其价值 创造 路径 进行 了全 面解 析 。本 文认 为 全 产 业 链 作 为 我 国 农 业 产
的重 要转 型 期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及 农 业产 业化
究 。张利 庠 ( 2 0 0 7 ) 基 于 饲 料 产 业 研 究 了农 业 产业 链整 合及 可 持 续 发 展 问题 。谷 永芬 、 吴倩 ( 2 0 1 1 ) 从 产业链 延 伸 、 产 业链 拓 展 和 产业 链 整合 三个 维度 探 讨 了农 业 产 业 链 升 级 问题 。全 产
全产 业链 模式 主要 是在 当前 我 国农 产 品质量
安全 问题 凸显 及满 足居 民食 品消 费升级 需要 的大
究 了农 业 产业 链 的 利 益 协 调 机 制 , 其后又提 出了 农 业产 业链 构 建 的原 则 、 目标 和 主体 。郭 静 利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一、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一种集中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体组织形式。
传统的农村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而现代的农业合作社更加注重规模经营和市场营销,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
创新路径:1.加强组织能力与服务功能。
加强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组织的运营能力。
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等,增加农民的满意度和依赖性。
2.推进资本与技术的引入。
吸引社会资本和科技人才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组织。
在农业产业园区中,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企业,而企业则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品牌等支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增值。
创新路径: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和附加值。
2.打造农产品品牌。
通过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集中展示和推广高效农业模式的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示范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创新路径:1.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
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和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户中,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2.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而其创新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1. 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的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统一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民的组织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指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产业经营。
农业企业以其自身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可以在农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进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指跨越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农业企业,其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负责整个农业产业链,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
4.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宗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路径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生产技术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加工技术方面,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保存期限,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在信息技术方面,可以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
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的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
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的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第一篇范文湖南省作为中国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其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对于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研究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概述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是指通过多种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协同运作,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二、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较长,涉及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
然而,目前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一些问题,如流通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对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创新。
三、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的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策略1. 优化物流渠道2. 加强供应链协同3. 提升产品质量安全4. 降低物流成本四、结论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的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优化物流渠道、加强供应链协同、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降低物流成本等策略,可以为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篇范文一、What——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下的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物流多元体协同模式是指通过多种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协同运作,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研究在这种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涉及到农产品流通效率、食品安全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Why——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必要性1. 流通效率:湖南省农产品供应链较长,涉及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
提高流通效率可以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保证食品的新鲜度。
2. 食品安全: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可以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1. 引言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通过产业化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经营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也在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传统的分散单一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化经营组织,如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经营等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还推动了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够加强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其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农业现代化走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施产业化管理,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家庭农场或散户经济转变为现代企业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其意义在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拓展农产品市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带动农村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全产业链链条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全产业链链条发展路径研究作者:胡云郑杰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9期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提出,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持续关注。
最近,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为止,许多农业企业开始选择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但在该种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农产品限定为种植类农产品,通过对种植类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出现的相关问题分析,为农业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从而促进种植类农业全产业链链条的发展,也为其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企业;产业链链条;链条发展农业不仅是我国第一产业,也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它支持着一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较为薄弱,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要持续地关注着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显著。
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国需要打造一批创新能量强、产业链条全、安全可控的农业全产业链。
虽说,农业全产业链的构建已经在逐渐加快和完善,但对农业全产业链的相关概念依旧模糊不清,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仍存在多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对如何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全产业链的概念1.农业全产业链的基本概念全产业链最早是由中粮企业所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此模式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的源头开始延伸到产品的销售终端,其全部过程能够覆盖整个产业链,环节更为丰富。
相对于产业链来说,全产业链囊括的范围更为广阔,链条所涉及地也更为复杂。
简单地来说,全产业链即是以其制造环节或加工环节作为企业的核心,从而把产业链的上下游连接起来,将上、中、下游连接成一个有效整体,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和经营风险。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支撑方案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支撑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农业产业链概述 (4)1.2 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4)1.3 方案目标与意义 (4)第2章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 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概况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5)2.3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需求 (5)第3章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6)3.1 科技创新战略制定 (6)3.1.1 指导思想 (6)3.1.2 战略目标 (6)3.1.3 战略重点 (6)3.2 科技创新战略实施路径 (6)3.2.1 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6)3.2.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6)3.2.3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6)3.2.4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6)3.3 科技创新战略保障措施 (7)3.3.1 政策保障 (7)3.3.2 人才保障 (7)3.3.3 资金保障 (7)3.3.4 服务保障 (7)3.3.5 管理保障 (7)第四章农业产业链上游科技创新支撑 (7)4.1 种业科技创新 (7)4.1.1 基因编辑技术 (7)4.1.2 分子育种技术 (7)4.1.3 生物技术 (7)4.2 土壤改良与肥料研发 (8)4.2.1 土壤改良技术 (8)4.2.2 肥料研发 (8)4.2.3 土壤健康监测与管理 (8)4.3 农业机械装备创新 (8)4.3.1 智能化农业机械 (8)4.3.2 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 (8)4.3.3 适应性农业机械 (8)第5章农业产业链中游科技创新支撑 (8)5.1 农业种植技术创新 (9)5.1.1 高效栽培技术 (9)5.1.2 转基因技术 (9)5.1.3 农业机械化技术 (9)5.2 畜禽养殖技术创新 (9)5.2.1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9)5.2.2 畜禽繁殖技术 (9)5.2.3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 (9)5.3 水产养殖技术创新 (9)5.3.1 优良品种选育技术 (9)5.3.2 水质调控技术 (9)5.3.3 生态养殖技术 (9)5.3.4 水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10)第6章农业产业链下游科技创新支撑 (10)6.1 食品加工技术创新 (10)6.1.1 加速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现代化 (10)6.1.2 发展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10)6.1.3 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加工技术 (10)6.2 农产品储运技术创新 (10)6.2.1 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技术 (10)6.2.2 创新农产品运输技术 (10)6.2.3 研究农产品保鲜技术 (10)6.3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 (11)6.3.1 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 (11)6.3.2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与推广 (11)6.3.3 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11)第7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11)7.1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1)7.1.1 平台架构设计 (11)7.1.2 数据采集与整合 (11)7.1.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1)7.2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11)7.2.1 智能感知与监测 (11)7.2.2 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管理 (12)7.2.3 产业链协同与优化 (12)7.3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2)7.3.1 电商平台建设 (12)7.3.2 农产品追溯体系 (12)7.3.3 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 (12)7.3.4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12)8.1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12)8.1.1 立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作者:段理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8期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与新兴的几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并将其演变过程分解为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路径;产业化;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要形式(一)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1.“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又被称作订单农业和分包制,是农业产业化最早的经营组织形式,其中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是龙头企业,他们还会给农户提供一些农业技术服务、农用物资采购等产前与产中的服务,而农户就主要负责农夫产品的生产。
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由契约界定。
2.“公司+大户+农户”或“公司+合作+农户”这种组织形式中,龙头企业除了为农户提供服务之外,还会为龙头企业提供例如粗加工、收购等服务,这种形式的特点在于企业与农户之间存在一个中间人,起到节约双方的谈判交易时间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户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只是市场交易关系,而合作社与农户的关系既是合作的关系又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1]。
3.“公司+租赁农场”该形式下,农户属于企业的合同工,受雇于企业从事农业生产,企业可通过租赁农户耕地实施完全的一体化经营,能够进行标准化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二)新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1.“公司+家庭农场”该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的提升和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公司+农户”的升级,公司与家庭弄成之间是利益联结关系,主要靠契约界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以长期推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的广东温氏集团为例,为了改变生产效益增速不快、产业升级难、现代农业技术无法有效应用、农户生产规模小的问题,该集团将原有的经营组织形式向“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组织形式转变,将农户提升为能有效承载现代农业技术的、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2],利用高新技术推动农户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这次转变,该企业的生产效益实现了逐年递增。
农业产业链延伸研究报告
农业产业链延伸研究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概述 (4)2.1 农业产业链的定义与特征 (4)2.2 农业产业链的类型与构成 (5)2.3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内涵与外延 (5)第3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基础 (5)3.1 产业链理论 (6)3.1.1 农业产业链的结构与功能 (6)3.1.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动因与模式 (6)3.2 价值链理论 (6)3.2.1 农业价值链的构成与特点 (6)3.2.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价值创造 (6)3.3 供应链管理理论 (6)3.3.1 农业供应链的构成与挑战 (7)3.3.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7)第4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7)4.1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经验 (7)4.1.1 欧洲经验 (7)4.1.2 美国经验 (7)4.1.3 日本经验 (7)4.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实践 (7)4.2.1 巴西经验 (7)4.2.2 印度经验 (8)4.2.3 中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实践 (8)4.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8)4.3.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延伸能力 (8)4.3.2 发挥作用,完善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 (8)4.3.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 (8)4.3.4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8)4.3.5 促进农业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8)第5章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现状分析 (8)5.1 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概况 (8)5.2 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模式 (9)5.3 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制约因素 (9)第6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 (9)6.1 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延伸 (10)6.1.1 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10)6.1.2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保护 (10)6.2 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延伸 (10)6.2.1 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10)6.2.2 产后处理与加工环节的拓展 (10)6.2.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10)6.3 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延伸 (10)6.3.1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0)6.3.2 流通环节的优化与拓展 (10)6.3.3 消费者需求的挖掘与满足 (10)第7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路径与策略 (11)7.1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路径选择 (11)7.1.1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11)7.1.2 产业链中游延伸 (11)7.1.3 产业链下游延伸 (11)7.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策略制定 (11)7.2.1 技术创新驱动策略 (11)7.2.2 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11)7.2.3 品牌引领策略 (11)7.2.4 政策引导与支持策略 (12)7.3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政策建议 (12)7.3.1 完善农业产业链政策体系 (12)7.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2)7.3.3 优化金融政策 (12)7.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2)7.3.5 强化监管与评估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案例分析 (12)8.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实践 (12)8.1.1 背景介绍 (12)8.1.2 主要做法 (12)8.1.3 实践效果 (13)8.2 案例二:某企业农业产业链延伸成功经验 (13)8.2.1 企业概况 (13)8.2.2 主要做法 (13)8.2.3 实践效果 (13)8.3 案例三: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创新发展模式 (13)8.3.1 背景介绍 (13)8.3.2 创新发展模式 (13)8.3.3 实践效果 (13)第9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风险与防范 (14)9.1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潜在风险 (14)9.1.1 市场风险 (14)9.1.2 自然风险 (14)9.1.3 技术风险 (14)9.1.4 政策风险 (14)9.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1 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2 自然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3 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4 政策风险识别与评估 (15)9.2.5 资金风险识别与评估 (15)9.3 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5)9.3.1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15)9.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5)9.3.3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 (15)9.3.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5)9.3.5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5)9.3.6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15)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6)10.3 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农业产业链党组织建设研究(中)
小 型 龙头 企 业8 多家 。在 农 业产 业化 隶属关 系清 晰、职责定位 明确 ,紧紧 主任 或 工会 主 席 兼 任 ,党 组 织 活 动 相 万
快 速 发 展 的 同 时 ,党 的建 设 得 到 了明 围绕 党 的基 本 路 线 方 针和 企 业 生 产 经 对较 少 ,制 度 也 不 够健 全 。 但 也 有 一 显 加 强 ,党 组织 数 量 不 断 增 加 ,覆 盖 营 活 动开 展 工作 。 坚 持 党 管 干 部 的原 些企 业 对 党 建 工作 比较 重 视 ,组 织 机
我国农业产业链 党组织建设研究 I ) l = 中
9家 目前 ,我 国农 业产 业 化 发展 已 进 国家 重点 龙 头企 业 ,民营 企业 4 8 , O 2 务 组 织 、专 业 合 作 社 等 产 业化 组 织 快 3 家 ,集体 、合 资等 其他 企 业 3 家 。 底 , 中介 服 务 组 织 1 万 个 ,规模 以 上 党 组织建 设进 行 总结分 析 。 2 的专 业合 作 经济 组 织接 近 4 个 ,龙 头 万
8 1 2 地 党 组 织 等 新 型 党 组 织 ,使 党 的 组 织 部 5 个 ,共 有 党 员 1 3 名 。 集 团 党 益 。
面 不 断扩 大 。据 对 6 9 国家 重点 龙 头 则 ,探 索在 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的 有 效 活 构 相 对健 全 ,政 治 核 心作 用 得 到 充 分 6家
企 业 的调 查统 计 ,有 6 家企 业建 立 了 动 方 式 和 工作 方 法 ,着 力 加 强 企 业 领 发挥 ,为企 业 发展 做 好 参 谋 服 务 ,在 1 2 党 的组 织 , 占被调 查企 业 的9 . 。 13 %
导 班 子 、党 员 队伍 和 职 工 队 伍 建 设 ,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依法成立相互协作、共同经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民合作社可以发挥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
2.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以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核心,通过与农民、合作社等基层农业经营者合作,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并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一种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
它以特定的区域为载体,集聚相关的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生产、加工、批发、流通、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
4.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集中购买农资、集体耕作、集中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可以是村级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联社等。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水平。
2. 建立农产品品牌: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推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及进行宣传推广,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网络,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的供应链。
我国农业产业链党组织建设研究(上)
织 出现 多样化 ,依据行政 区划建设党 析相结合 的方法 ,在 归纳整理 已有文 产 业 链 涉 及 企 业 形 式 来 看 ,包 括 国有 组 织 的 习惯 做 法 已 经 不 能 很 好 适 应 新 献 的基础 上 ,深入 四川、内蒙古、 山 企 业 、集 体 企 业 、股 份 制企 业 、 民 营 形 势 下 农业 生 产 经营 发 展 的 实际 需 东 、 河 北 、 重 庆 、 湖 南 、 北 京 、 湖 企 业等 不 同所 有 制类 型 。在 农 业 产 业
些 专 家 学 者 对 这 个 问题 进 行 了初 步 研 立 党 组 织 ,就 是 依 托 产 业 链 各 主 体 ,
2 1 年 外 出 务 工 农 民数 量 达 1 5 以 究 ,多数是对农 业产业化某一种组织 把各环节上的党 员组织起来 ,充分 发 O O .亿
上 :农村 新 型 经济 社 会 组 织不 断 涌 建立党组 织的情况进行 经验介 绍和理 挥 产 业 链 党 组 织 推 动 发 展 、 服 务 群
组 织 和 党 的 工 作 全 社 会 覆 盖 ,做 到 哪 议 。
里 有 群 众 哪 里 就 有 党 的 工 作 、哪 里有 党 员 哪 里就 有 党 组 织 、哪 里 有 党 组 织 哪 里 就 有健 全 的 组 织 生 活 和 党 组 织作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场有效衔 接起来 ,提高 了农业 比较效
、
农业产 业链党组织建设理论分析 益 ,增 加 了农 民收 入 , 同 时产 业 化 组
农 业 产 业 链 涉 及 农 业 产 前 、 产 织 跨 区域 、跨 行 业 、跨 部 门从 事 生 产
用 的 充 分 发 挥 。 明确 要 求 ,积 极 推 广 中、产 后 ,集产 加 销 、 贸工 农 于一 经 营 活 动 ,人 员 流 动 的频 率 和 规 模 大 在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专 业 协 会 、 产 业 体 ,是对农 业生产经营相 关环节 的纵 大增加 ,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 链 、 外 出务 工 经 商 人 员相 对集 中 点建 向延伸和横 向拓展 ,是农 业发展 新的 了新 的课 题 。一 是 党 员管 理 难 度 加 立 党 组 织 的做 法 。许 多地 方 按 照 中 央 组 织 模 式 ,代 表 着 我 国 农 业 发 展 的 方 大 。部 分 党 员跨 村 、跨 乡 、跨 县 甚 至
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发展实战指南
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发展实战指南第一章农业产业链创新概述 (3)1.1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意义 (3)1.2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3)1.2.1 现状 (3)1.2.2 挑战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4)2.1 农业生物技术创新 (4)2.2 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4)2.3 农业装备技术创新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 (5)3.1 农业企业组织创新 (5)3.2 农业合作社组织创新 (5)3.3 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6)第四章农业产业链政策创新 (6)4.1 农业产业政策创新 (6)4.2 农业金融政策创新 (7)4.3 农业市场政策创新 (7)第五章农业产业链市场创新 (7)5.1 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 (7)5.2 农产品品牌创新 (8)5.3 农产品市场拓展创新 (8)第六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创新 (8)6.1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8)6.1.1 绿色种植技术 (8)6.1.2 绿色养殖技术 (9)6.1.3 绿色加工技术 (9)6.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 (9)6.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6.2.2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9)6.2.3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9)6.3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 (9)6.3.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0)6.3.2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10)6.3.3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10)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区域协同创新 (10)7.1 区域内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0)7.1.1 概述 (10)7.1.2 创新策略 (10)7.1.3 实施路径 (10)7.2 跨区域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1)7.2.1 概述 (11)7.2.2 创新策略 (11)7.2.3 实施路径 (11)7.3 国际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1)7.3.1 概述 (11)7.3.2 创新策略 (11)7.3.3 实施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 (12)8.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12)8.2 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 (12)8.3 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创新 (13)第九章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 (13)9.1 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3)9.1.1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14)9.1.2 加强职业培训 (14)9.1.3 创设实践平台 (14)9.1.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14)9.2 农业产业链人才引进策略创新 (14)9.2.1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 (14)9.2.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14)9.2.3 实施柔性引才政策 (14)9.2.4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4)9.3 农业产业链人才激励机制创新 (15)9.3.1 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 (15)9.3.2 实施股权激励 (15)9.3.3 加强职业发展激励 (15)9.3.4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15)第十章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实战案例 (15)10.1 农业产业链创新典型案例分析 (15)10.1.1 案例一:某省 dairy industry (15)10.1.2 案例二: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 (15)10.1.3 案例三:某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5)10.2 农业产业链创新成功经验总结 (16)10.2.1 坚持市场导向 (16)10.2.2 强化科技创新 (16)10.2.3 深化产业链整合 (16)10.2.4 发挥作用 (16)10.3 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趋势预测 (16)10.3.1 产业链智能化 (16)10.3.2 产业链绿色化 (16)10.3.3 产业链融合化 (16)10.3.4 产业链国际化 (16)第一章农业产业链创新概述1.1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意义农业产业链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中,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模式等,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
中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制度条件与模式创新研究
中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制度条件与模式创新研究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对于农业产业链的改革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国农业供应链金融还面临着许多制度条件和模式创新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制度条件和模式创新两方面展开探析。
一、制度条件1.政府支持,建立合理监管框架在农业供应链金融方面,政府需要对此进行支持,加强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监管,建立合理的监管框架。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监管,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操作,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2.提高信用体系建设农业供应链金融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农民和企业的信用度,由此增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做好质量检测和溯源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保证农产品健康有序发展。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上应加大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解决资金紧张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链的顺利发展。
二、模式创新1.构建整合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目前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单一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缺乏整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农业企业需要通过依托供应链金融手段,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研发出整合式供应链金融模式,打通守旧的金融服务界限,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无缝连接。
2.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全国“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应该更多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渠道。
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务实合作,从而共谋发展和繁荣。
3.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需要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特殊情况,设计出更为灵活的金融产品,提供适合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路径1.以科技为核心科技是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使得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新型种植业,利用微型节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效率,提供持续的农产品供应,并为在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提供依据。
2.加快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研发,增加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支持等措施,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3.深化农业国际化农业国际化开展多方面合作和议程,并加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和进口。
多渠道的开展合作,增强了我国农业科技含量,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了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4.借助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
大数据的应用,可支持精准农业、数字化农业等技术的提升。
通过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不断扩容和优化农业产业链。
5.宣传农业现代化思想宣传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意识,是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
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和教育水平,注重对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有助于形成农民的现代化意识,加速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策略1.科技创新的加强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要全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加强农业企业的科技研发力度。
以此为核心,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1. 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常见组织形式。
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农业资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模式适用于一些小型农业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收入水平。
合作社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
2. 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模式是指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通过与农户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
农业龙头企业还可以统一采购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拓展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公司模式是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
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公司则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支持,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产品特点,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注重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化农机具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农产品市场。
3. 创新营销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
全产业链模式是指从农业生产开始,通过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管理和价值提升。
本文将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背景、模式特点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背景1. 农业现代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应运而生,将各个环节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系统。
2. 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品质等信息有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和加工商必须建立起一个全程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特点1. 农业全产业链的完整性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包括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相关服务等各个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和经营系统。
每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对于实现全产业链的目标至关重要。
2. 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传统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推动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加工和创新,农产品能够生产出更多种类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需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传统农产品大多数只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较低。
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研究
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研究【摘要】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是指通过农业产业链各产业环节协同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培育与运行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本文认为,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培育应该实现六大目标:高效配置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发挥协同关联效应、升级农业结构、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培育;目标农业产业链是以农业或农产品为重要构成要素,以增强农业竞争力为动因,以农产品价值增值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链核,以产业组织系统为载体的由产业环节之间供给与需求的关联关系构成的链网结构。
[1]农业产业链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观产业层面的各产业环节之间的匹配与协调,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微观层面的各主体内部作业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宏观层面的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在农业产业链培育的进程中,必须首先全面清晰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从而在目标的指引下,在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培育与运行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本文对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培育奠定逻辑起点。
一、高效配置资源针对农业产业链培育的高效资源配置的目标,首先,要优化配置资源。
这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结构要与市场需求结构一致,从社会整体需求的层面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二是保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匹配,上游与下游环节的接口口径基本一致,避免上粗下细或者下粗上细带来的资源浪费,从产业链内部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高效。
其次,要节约使用资源。
努力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技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尤其,对贵重稀缺资源,要着重考虑替代品的寻找。
第三,保证重点农产品对资源的需求。
农业产业链内部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产业链资源协调与整合的过程,目的是使产业链内各环节/节点的资源配置达到动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从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以期更好地从组织上保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链组织包括农业产业链各组织成员及其联结方式,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主要是指创新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联结方式。
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动因是通过获得农业产业链整链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使链条各经济主体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农户通过产业链实现持续增收。
而农户通过农业产业链实现增收的一个前提就是提高其组织化程度,故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是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之一。
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较为健全的、组织关系紧密的、层级清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构建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家庭生产经营有着效率高、规模小但资源配置能力低的特点,集体经济则有实力强和资源配置能力高的特征,以农业产业链为载体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
首先,基于本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或是某种农产品的生产,组建农民合作经济基层组织。
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将从事相关生产的农户进行联合,吸纳到基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生产、服务、经营活动统一由基层农民合作组织指导或代理。
其次,乡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基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指导、管理与协调。
基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是由于生产的农产品不同,或是由于需要的农业服务不同,所以它们组建的合作组织也不同,形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乙等。
第三,构建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结构图见图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上级对下级有指导、管理与协调的职责,当下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受到侵害或者难以协调自身矛盾时可向上级反映,由上级组织出面协调。
同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作,但无隶属关系。
图1 层级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示意图
这种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基层是一种横向的联合,将广大农户联合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而通过层级制的纵向联合可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从而切实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真正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解决一家一户、一村一社办不成的事,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的靠山、成为农民的利益代言人。
这种模式,依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但是必须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改革。
一方面双层经营体制的腿太短,难以适应进入国内外大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集体层面基本瓦解,必须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基层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全国、省、地区、县、乡村五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系统。
这个组织系统的层级结构中,上级对下级主要是政策指导和引导,回答下级的咨询,代表下级与相应部门沟通协调,保护农民利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与协调。
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对农业的良性发展给予有益的指导。
首先,它可以对农业产区进行宏观规划,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和主导农产品的发展;其次,
它可以对下级的合作组织进行指导与协调,以避免过度竞争和不良竞争;第三,由于层级高的合作组织有较畅通的信息渠道,可以对农业、农产品的发展方向予以正确判断,避免和减小风险。
二、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链组织是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组织保障,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先进程度直接关系农业产业链培育的水平及农业产业链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效率较高及农户利益的切实保护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体化经营组织的出现及高度组织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出现。
培育农业产业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新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就是要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的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经营组织和培育高度组织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图2为农业产业链创新组织模式示意图。
图2 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模式示意图
如图2所示。
外实线圈内的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的经济主体,他们依托产业链成为经济联盟与利益联盟实行一体化经营。
农业产业链的一体化经营有内部组织一体化、中间组织一体化和内部市场一体化三种模式,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内部市场一体化是现实的选择。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链核组织,在产业链的运转上起主导作用。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通过契约联结,这种契约约束所建立的关联关系就是基于农产品供求的、带有一定计划性质的内部市场。
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契约,获得稳定质量、数量的原材料来源,这样的内部市场节约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市场风险;农户也因契约约束可以获得农产品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也避免了市场风险。
这样的方式既灵活又稳定,缺陷是风险分担机制薄弱。
农户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契约的谈判等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代理。
农户是合作组织的成员,二者是紧密的联结关系,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契约,契约约束也是一种紧密的关联关系。
故在图中用实线表示。
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需要相应的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户分别与科研、农资、金融、保险等机构联络,获得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必须的物资、技术、资金、信用、保险等支持。
这些机构是基于市场化的运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上述服务,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的,故采用虚线表示。
龙头企业存在于一个共同的专业市场中,在这个专业市场中龙头企业彼此竞争,带来价格均衡,故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的中间产品的定价因竞争的存在而趋于基本合理。
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组织关系,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组织结构。
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商品市场、高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循环,这样,更加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高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下层合作组织有指导、引导义务,在更高的层面指导农区布局、农业生产、农资协调与技术推广,参与调节基层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矛盾,指导基层组织的发展,同时,由于高层组织有较充分的信息来源,对信息的识别、判断能力较强,可以预先预警,帮助农户、基层合作组织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 张红宇、赵长保.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9.
[3] 陈少强.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