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智能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智能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智能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智能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农业领域的创新带来了新机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种植、水肥管理等方面,推动着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发展。

2023年智能农业行业发展现状:智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地域限制和人力资源限制,具有种植技术高效、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度等诸多优势。

目前,智能农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智慧农业”技术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主要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无人机、信息化等。

未来五至十年智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推进: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智能农业领域还只是在初步应用,未来五年内,随着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病虫害监测、种植调控、营养控制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减少浪费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2. 农业机器人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自动驾驶、自主作业、高精度检测等技术的发展,将带动农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未来五至十年更多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将投入使用,如无人机进行范围内的作业、精准施肥、收割等。

3. 农产品溯源和品质监测将更为普及:有些智能农业企业通过自有的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从生产过程到销售环节的信息追踪、全流程的质量跟踪和检测、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等服务,未来五至十年内,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数字化农业,从农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自然裁决,备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青睐。

4. 家庭农业将更普遍化:未来的智能农业将更多地使用IoT技术,使得小型家庭农场可以通过智能管理获取相应的技术支持,并更好地扩大自己的生产或增加自己的收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摘要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摘要

摘 要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假设。

中国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综合各机构预测,假设2020—202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5.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1%和5.8%(以2019年为基期,扣除价格因素);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均增长2.6‰;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8.5%;CPI涨幅先升后降,展望前半段涨幅在3.0%~3.5%,之后涨幅保持在2.0%~3.0%;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走势,年度间小幅波动,2020—2029年1美元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年均值在6.3~7.0区间波动;国际原油价格短期波动剧烈且低位运行,长期呈震荡上涨态势。

从农业自身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现,将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4亿亩a(1.16亿公顷)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6 384万吨,连续5年站稳6.5亿吨台阶。

棉油糖、果菜茶等生产保持稳定,油料、糖料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2.2%;肉品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牛肉、羊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3.6%、2.6%、12.3%、5.8%。

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持续调优调精,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 400万亩(93.33万公顷),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近3 个百分点;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3 000万亩(200万公顷),启动实施长江重点流域禁捕,新认定41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解读之一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产业发展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解读之一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产业发展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强调要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兴产业,为脱贫攻坚后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的乡村振兴关乎着全局、关乎着根本、关乎着长远,对于小康社会建设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能够做深做透、做实做细,我们从本期开始特别开设《乡村产业》专栏,对全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包括解读政策、引领导向、报道先进、整合资源,力图在政府、专家和农业农村农民方面架起互联互通的桥梁,实现国家政策的有效抵达、智库资源的高效对接、多方信息的长效匹配,从而更好地履行党媒央刊的职责和使命。

敬请读者关注。

1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可以说,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的乡村振兴关乎着全局、关乎着根本、关乎着长远,对于小康社会建设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7月17日上午,记者接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的邮件,其就记者四天前关于《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出台背景和意义拟采访农业农村部领导给予了回复。

农业农村部称,此《规划》强调了要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上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主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振兴排在乡村振兴头一个作为中国著名的“三农”专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对农业、农村、农民研究颇深。

2024年中国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

2024年中国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

2024年中国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目录第一章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总体发展情况 (1)一、政策体系加快完善 (1)二、应用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5)三、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7)四、创新应用生态加快建设 (8)第二章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12)一、提升供应链全链协同协作能力 (12)二、赋能产品全生命周期可信溯源 (13)三、促进数据资源安全流通 (14)第三章区块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6)一、以高效政务数据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16)二、依托区块链打造智慧司法协同体系 (17)三、强化版权服务全链条保护与治理能力 (18)四、健全监管治理体系提升能力保障 (19)第四章区块链赋能民生服务持续革新 (21)一、提升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21)二、助力打造人社服务新模式 (22)三、推动健康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23)四、改善旅游出行服务质量 (24)第五章区块链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 (26)一、为贸易金融构筑信任底座 (26)二、助力构建智能化风控管理系统 (29)三、支撑打造安全可信股权交易服务平台 (31)四、优化跨境金融交易模式 (33)第六章地区区块链创新发展初见成效 (36)一、重庆市渝中区 (37)二、广东省广州市 (39)三、北京市海淀区 (41)四、湖南省长沙市 (43)五、江苏省无锡市 (46)第七章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挑战与展望 (50)第一章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总体发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24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2023年,我国区块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区块链在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暨“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研究报告。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新特点“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

但是,也应看到,目前农村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民生短板突出、村庄分化日益加剧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25.3%,约为1.24亿人。

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

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5省市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引领全国农村发展。

补短板、调结构、抓改革、强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治乡村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7.09•【文号】农产发〔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7.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农产发〔202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我部编制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农村部2020年7月9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加快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加快发展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的乡村产业,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2020-202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一节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要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乡村振兴的基础才牢固。

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因素分析

2021年第3期变量PS SA SIV DPS DSADSIV ADF 值-2.47014-2.61965-2.43454-6.55883-7.23788-5.968341%临界值-4.41635-3.75294-4.44073-4.44073-3.76959-2.674295%临界值-3.62203-2.99806-3.63289-3.63289-3.00486-1.9572010%临界值-3.24859-2.63875-3.25467-3.25467-2.64224-1.60817P 值0.33800.10360.35360.00180.00010.0012结论非平稳非平稳非平稳平稳平稳平稳一、引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到2025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可能会达到1.3亿吨,这让人们再次关注粮食安全。

农村农业部解释,这1.3亿吨粮食缺口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缺口,当前我国粮食供需领域存在结构性矛盾,我国目前的谷物能够基本自给,口粮是绝对安全的,粮食缺口最大的是大豆。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大豆每年进口约8000万~9000万吨,2017年其进口数量最大,达到9553万吨,2018年和2019年的大豆进口数量相比2017年略有下降,分别为8804万吨、8851万吨。

大豆是我国当前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其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85%。

当前,我国大豆出现严重的产需不平衡问题,粮食问题在大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大豆供给,进而保障大豆安全,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相关研究概述当前对大豆进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美贸易战和大豆进口价格的角度。

王瑞峰、李爽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成本的增加不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杨帆运用VAR 模型对我国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大豆价格的变动与大豆产量及城镇化率的变动相互影响。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解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解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021.1《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解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白如钰(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乡村产业的发展规划成了首要任务,基于此,农业农村部颁布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下文简称为《规划》),详细指出了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乡村产业;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1 重要意义目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速度,提升农业农村的经济,《规划》提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

乡村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结构占比,明显可得知,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发展仍然是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几率,缓解农民工往城市迁移的热潮,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是促进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柱,而且乡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促使农业的发展更加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丰富了农业产业的业态发展,使农业发展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2 发展目标在《规划》里,既提出了总的发展目标,也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

总的发展目标是力求在五年后,建设健全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显著提升乡村产业的质量,更进一步优化乡村就业结构,乡村产业的融合达到一个新高度,拓宽农民经济收益的渠道,稳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具体的发展目标分为了五个方向,一是扩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力求达到三十二万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要占据农业总产值的三成,转化率也要提升到百分之八十。

农业展望数据分析报告(3篇)

农业展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报告将对农业展望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农业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报告。

2.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根据分析需要,对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和计算,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 农业产值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值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65795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主要农产品产值均有所提高。

2. 农业产业结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等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3.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9.2%。

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农业发展展望分析1. 农业产值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未来我国农业产值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万亿元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未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等比例将更加合理。

同时,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不断延伸,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

3.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将继续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绿色发展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也是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本报告回顾了202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4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过去的一年,各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领域成绩显著,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的势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农民增收速度不减。

农业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增态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基础牢固。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期增长4.1%,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的7.12%。

2023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974.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685.5亿元,牧业总产值26818.6亿元,渔业总产值10442.8亿元。

农业基本盘扎实稳固。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7%,实际增长7.6%,较GDP增速快2.4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6个和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9,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粮食再获丰收,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显著。

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

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全国31个省(区、市)中,27个实现增产。

其中,新疆粮食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湖南等粮食增产达到或超过10亿斤。

大豆油料扩种行动稳步推进。

2023年,实现大豆播种面积1.57亿亩,比上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2.2%,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支持力度,示范面积达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左右。

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订购须知1、此定制服务由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

2、此报告为定制报告,在我们确认收到您的款项后3个工作日提供。

3、下载文档内容为定制报告大纲,最终报告不能通过下载方式获取,付款后我们会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邮件发送。

4、最终提供文档格式为PDF版本,价格不含纸介版。

5、如需发票,请与百度联系,发票提供方为百度。

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20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价格】电子版:8000元综合生物农业、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优点的农业系统。

该系统广泛采用常规农业或生物农业使用中的各种有益措施从事农业生产。

如用有机质的再循环保持土壤肥力、适量施用化肥提高产量,通过耕作和生物技术控制病虫草害,必要时也施用农药和除草剂,适量投入农田化学品和机械等。

这样既可保证高产出,而又不超过本身的自净能力,避免环境和农产品受污染,同时节省不少天然资源。

综合农业首先是由R·D·霍戈斯倡导,是一种折衷观点。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综合农业的概念一、定义二、特点第二节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成熟度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第三节综合农业行业价值链分析第四节综合农业市场发展历程分析第五节综合农业行业特征分析一、综合农业季节性消费特征分析二、综合农业政策准入机制分析三、综合农业经营模式分析四、综合农业技术门槛分析第二章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二节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政策发展建议二、综合农业行业政策分析三、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第三节综合农业税收及进出口关税第四节社会环境一、人口数量及老龄化分析二、网民规模情况三、90后消费群体特点分析第五节综合农业技术环境一、技术专利现状分析二、综合农业行业技术现状及趋势第三章综合农业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第一节全球综合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一、2019年全球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概况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1、美国2、欧盟三、全球综合农业行业发展趋势第二节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概况一、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概况二、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综合农业行业市场分析第一节国内综合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分析1、2014-2019年综合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2、综合农业行业市场饱和度3、国内外经济形势对综合农业行业发展的影响4、2020-2025年综合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二、市场结构分析三、市场特点分析1、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综合农业行业的影响2、差异化分析第二节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产量分析第三节2019年综合农业行业需求分析一、2014-2019年我国综合农业行业需求分析二、2014-2019年我国综合农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第五章综合农业行业竞争态势分析第一节综合农业行业集中度分析一、综合农业市场集中度分析二、综合农业企业分布区域集中度分析三、综合农业区域消费集中度分析第二节综合农业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第三节综合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9年综合农业行业竞争分析二、2019年中外综合农业产品竞争分析三、2019年我国综合农业市场竞争分析四、国内综合农业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动向第六章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第一节2017-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第二节2017-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产销分析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第三节2017-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四节产销运存分析一、2017-2019年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产销情况二、2017-2019年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库存情况三、2017-2019年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资金周转情况第五节2020-2025年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盈利水平预测分析第六节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一、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进出口二、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进口分国家三、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出口分国家四、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或所属行业进出口价格第七章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区域竞争全景分析第一节综合农业行业相关行业或替代品行业发展分析第二节综合农业行业细分产品分析第三节综合农业行业区域发展分析一、华东地区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二、华南地区现状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三、华中地区现状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四、华北地区现状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五、西部地区现状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六、东北地区现状分析1、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分析2、市场规模分析3、发展趋势分析第八章中国综合农业行业产业链分析第一节综合农业行业产业链概述第二节综合农业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上游原料市场发展现状二、上游原料生产情况分析三、上游原料价格走势分析第三节综合农业下游应用需求市场分析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二、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价格情况分析第九章国内综合农业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第一节企业一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二节企业二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三节企业三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四节企业四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五节企业五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十章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分析第一节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现状一、2014-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规模二、2019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结构三、行业投资形势1、行业投资壁垒2、行业SWOT分析3、行业五力模型分析第二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前景分析一、综合农业行业发展前景二、综合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三、综合农业市场前景分析第三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AK LT」二、原材料风险分析三、市场竞争风险四、技术风险分析第四节2020-2025年综合农业行业投资策略及建议第十一章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预测分析第一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产量预测第二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需求量预测第三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规模预测第四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竞争预测第五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发展趋势第六节2020-2025年中国综合农业行业价格或价格指数预测第七节影响综合农业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解读——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解读——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1 发布目的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快速,不仅改善了农村创新创业的环境,而且乡村新业态、新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目前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面临着乡村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村生产缺乏要素活力等发展困境。

《规划》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融合发展第一二三产业,扩宽农村农业的发展局面,充分提升乡村功能价值,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提高乡村产业的融合度,聚集乡村的发展资源,延长乡村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的价值,拓展乡村新功能,集中乡村资源以及聚集乡村的重点产业,明确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乡村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2 机遇挑战虽目前我国发展乡村产业的进程中,然碰到了诸多的难题,但是这恰好也是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

在《规划》中提出的主要机遇是乡村产业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

近几年来,我国的政策越来越向农业农村倾斜,发布系列利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优先发展农村农业,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农村聚拢,农村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得到了加强。

除了政策上的帮扶之外,市场导向也明显向农村倾斜,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再是简单单一的,而更多的是追求个性化的体验,要求质量高且可供选择的,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新型的消费模式,比如健康养生和休闲观光等,从而使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也跟随着增大。

此外,科学技术的加强,促使农业生产经营中,也不断地应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科技,不仅提升了农业产量,增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新业态和新产业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有机遇必定会有挑战,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因素大,此外乡村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资源的限制,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输入仍然受到诸多的阻碍,乡村的基础设施仍处于薄弱的状态。

2022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

2022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

2022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2022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与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点和中省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一、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产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

__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禀赋优越。

光、热、水、气等生态气候条件完全符合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要求,处于中国苹果产业带的核心位置。

纵横交错的沟壑山川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防疫隔离屏障,吸引了新希望、东方希望、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等企业集团投资建场;1100多万亩洋槐林和500多种蜜源植物,是业界公认国内最大的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和全国四大中蜂保护区之一;依托山地资源建成的“95式”日光温室,比川地温室光照__60-90分钟,夜间棚内最低气温提高3-5℃,采光更好、保温性更强;夏季气温凉爽,气候干燥,露地菜品质好,香菇花菇出菇率高,具有反季节生产的优势。

二是规模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苹果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粮食面积产量持续稳定在220万亩和70万吨左右;以__苹果、__苹果为主的绿色果品基地达到331万亩,今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以生猪、湖羊为主的规模养殖场达到1575个,正在成为全省生猪、肉羊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蜂群规模达到25万箱;以“南泥湾”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达到26.9万亩,播种面积达到46.89万亩,是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

2023年品牌农业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2023年品牌农业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农产品市场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以每年2.6%的速度稳步增长,而其中品牌农业的市场 份额占比达到了33%。这个趋势的背后,主要是由几个因素驱动的。
全球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长,农业技术推动 品牌农业发展,全球有机农产品市场预计五年内年均 15%增长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对有 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全球品牌农业增长迅猛
这个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那就是全球品牌农业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阶段。
全球人口增长,食品安全驱动农业科技发展
这个增长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驱动的,包括但不限于:全球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 以及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全球人口增长推动农业市场增长,品牌农业投资新型农业技术
品牌农业的市场需求
1.品牌农业发展深度:产业趋势与机遇
品牌农业发展深度:产业趋势与机遇
2.2022年,品牌农业驱动全球农业市场变革
2022年,品牌农业的发展正在深度影响着全球农业市场。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全球品牌农业的市 场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3.品牌农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复 合年增长率达XX%
2. 品牌农业的商业模式:从产品到体验的转变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品牌农业正在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体验转变。例如,一些高端水果品牌不 仅提供新鲜水果,还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定制包装、快递到家等。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
3. 产业链延伸:从种植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
品牌农业正在逐渐延伸产业链,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管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和优质。根据中国农业品牌 研究中心的报告,2021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2%。这表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正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023中国产业带发展报告

2023中国产业带发展报告
带的出口受到制约。
02
资源环境约束
中国产业带的发展长期依赖资 源投入,但近年来资源环境约 束日益增强。一些地区由于资 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得 不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03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产业带的产业结构过于单 一,缺乏多样性,导致抗风险 能力较弱。一旦主导产业出现 问题,整个产业带的发展都会
受到严重影响。
04
中国产业带发展模式与案 例
产业带发展模式分析
产业带发展现状
产业带发展模式分类
产业带发展模式优劣
中国产业带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 、结构不断优化、技术不断创新的发 展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 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中国产业带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市场自 发形成和政府主导建设两种模式,其 中市场自发形成模式又可分为企业协 作型和产业链整合型。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消费升级 成为趋势。这为产业 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空间,尤其是 高品质、高附加值的 产品和服务。
“一带一路”建 设
“一带一路”倡议为 中国产业带的发展提 供了新的机遇。通过 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产业带可以拓展国际 市场,提高国际竞争 力。
技术创新
近年来,中国在技术 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 进展,一些产业带在 人工智能、大数据、 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 突破。这些新技术将 为产业带的发展注入 新的动力。
04
技术创新不足
尽管中国产业带的发展迅速, 但技术创新仍然是短板。许多 产业带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在 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产业带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 业带的发展,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措施,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 惠、金融扶持等,为 产业带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5年新电商重塑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报告目录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 (1)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 (2)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 (2)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 (3)1.4农业总体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低 (4)2.农村新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产业链重塑提供机遇 (5)2.1新电商超越传统电商成为农村电商发展主流 (5)2.2传统电商推动工业品下行,重塑中国乡村发展 (6)2.3新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带来重塑农产品产业链的机遇 (7)3.新电商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农产品价值提升 (9)3.1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演化升级 (9)3.2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助力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11)3.3新电商发挥黏合剂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 (12)4.农村电商重配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4)4.1推动农民转变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加速人才返乡创业 (15)4.2新农商激活信息要素,推动订单式农业发展 (16)4.3新农商推动各路资本向农村地区渗透 (17)4.4农村电商催化“云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 (19)4.5新农商联合新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20)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前,2020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聚焦三农,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政策,农村电商、数字乡村建设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建设重点。

农村电商自2014年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商务部2020年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1.7万亿元,规模扩大8.4倍,远超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长速度。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带动了农产品进城,使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升。

农村电商自身模式的不断创新则进一步为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创造了机遇,农村电商还推动了农村地区信息、人才、资本、土地、科技等要素的重配,带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联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1.传统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发展面临多元化挑战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力则依赖于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以及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即规模化程度。

从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较晚,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一体化程度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低,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链条短、流通链长,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农业价值链位于微笑曲线底部,且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表现为农产品销路差,农民收入低,消费者买得贵、买不到优质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1.1农业加工链短、服务功能链滞后,流通链长农业产业加工链短主要表现为可创造附加值的环节较少,并导致服务链和功能链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同时农产品加工程度仍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开发度不够。

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率仅有55%,果品加工率仅10%,肉类加工率仅17%[1],远低于发达国家80%、30%、60%的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为2.3: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1至4:1(2018年数据)的比重[1],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较多,如我国果蔬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已超1亿吨以上[1]。

产业链短还表现为服务链发展滞后。

农户生产前的翻种、产中的田地管理以及产后的收获、销售仍以自我服务为主,专业的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不足,同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和金融服务较为薄弱。

可充分提升附加值的农业功能链发展起步晚,向三产延伸不够。

创意农业、医养农业等新功能开发不足,缺乏体验、文化、教育等高层次项目,同时各地功能性农业开发差异化较低,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

同时农产品产业链中流通环节则过长,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具体过程来看,我国传统农产品从生产到完全实现其价值的链条需要经过种植、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才能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而在这一产业链条中,真正创造价值的仅为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

受我国小农户经营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和储存时限短等特点影响,我国农产品自被收购到真正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则至少四个环节甚至长达六个环节,冗长的流通链条通过层层加价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最终结果是消费者花高价购买农产品,农民则低价卖农产品,导致农产品生产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收入水平低下。

1.2先进要素投入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低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的投入程度及各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影响着农业产业竞争力。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优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失、配置不合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

优质劳动力等要素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农村发展要素投入不足。

受城镇化进程加速影响,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城镇边缘农村建设用地被工业化、商业化征用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流失。

优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流失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闲置宅基地等要素难以有效利用。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要素投入不足和优质要素“沉睡”并存的困境。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导致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率低。

受土地细碎化、地区地形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制度进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资本和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和经营、服务领域应用不足,造成小农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仍较为普遍,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够,生产效率低。

表现为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规模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渔业以及果蔬业机械化水平低”[2],同时东部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丘陵地区果园种植广泛,但是种植面积以6.67-13.3hm[3]为主,同时受地形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仅为26%,南方为49%”[4](2016年),远低于全国65.2%的水平。

除此之外,生物肥料使用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较低,农业整体竞争力低。

当前单纯地增加要素投入已经很难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亟需引入先进资本与现代化技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1.3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低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难问题仍较为突出。

我国农产品销售难,除受销售渠道、物流体系不健全因素影响外,更重要原因在于小农户生产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约束不足,造成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产品品牌、深度加工、文化价值开发缺失等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如部分地区种植农产品仍存在跟风的现象,在缺乏专业种植指导的情况下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品种杂乱,商品率低,大部分农户仍以卖“原始产品”为主。

对比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多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精度、赋予文化价值、增加科技含量等方式提升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使农产品销路更广,产品价格更高,提升了农户收入水平。

如日本,其农产品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制作成零食、调味料、以及衍生的钥匙扣、杯、袋等产品;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达85万公顷[5],但其葡萄直接销售为辅,依次制作成葡萄酒和红酒则为其主要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荷兰则将花卉种植发展为创意农业,通过提高各环节的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绿色化生产的农产品比例仍然较低,生产中乱施化肥农药的现象仍然普遍,导致污染物残留过多,尽管我国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日益严格,但仍存在不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部分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2017年国家食药监局抽检农产品,发现大部分蔬菜中存在农残超标,部分茶叶农残超标。

2018年甚至曝出22天长到3斤的速成鸭,长期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耗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导致粮食外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价格低,同时需要大量进口的局面。

农产品销售难则直接影响到依赖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据2019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万元,截至2018年底我国依然有1600多万贫困人口。

相比之下日本普通农民年收入可达450万日元(2018年厚生省统计数据,约29万人民币),高于都市工薪阶层平均水平(420万日元)[6],但日本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仅为0.4公顷,远低于中国的0.9公顷(以农业人口计算)。

农民增收仍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1.4农业总体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及农业总体生产效率则在相对下降。

以中国大量进口的大豆和棉花为例,“2015年我国大豆亩均总成本达到674.71元,棉花达到2288.44元,分别比美国高出38.44%、222.84%”[7]。

同时美国大豆亩均产量比中国高出54.9%,土地生长率长期高于中国,中国自美进口大豆则不断攀升。

同时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也远高于美国,“2015年大豆人工成本是美国的8.5倍,棉花是美国的28.23倍”[7]。

农地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2015年大豆用地亩均土地成本高出美国55.45%,棉花高出美国200.51%”[7]。

农产品利润率低,农产品国内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自2015年到2017年我国国产大豆价格高出国际价格40%-50%,棉花价格高出国际价格30%-40%,肉类价格则高出国际市场近70%-80%,奶类价格高出119%”1[8]。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为粮食生产大国,但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农12016年全球奶类平均价格为1.85元/升,我国价格为4.05元/升。

产品国际竞争力低,导致不少品类的农产品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农产品逆差达到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5%,其中大豆进口8851万吨,为全球最大进口国,棉花进口180万吨,占全球总进口量的19%,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