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

合集下载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炁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难以静性。

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

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

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

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

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

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

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张三丰注: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

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

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

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导读: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真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调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功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吕祖百字碑》为唐代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吕洞宾所作,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宇。

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理解了百字碑,如法修炼不仅可以祛病延年,甚至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一切身体健康的人乃至亚健康状态的人,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都有良好作用,是现代人修身养性之法宝.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这里的“养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也就是说涵养自己的元气。

“忘言守”就是忘掉说话、忘掉意守,也就是去掉说废话的习惯,去掉对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别意守。

这就是保持清净的心态。

降心为不为:“降心”就是降伏自己的心,也就是将躁动不安的心绪给予理顺,从而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为不为”就是不为而为,也就是不能强制性的压制念头,必须合情合理的化解心结。

动静知宗祖:“动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

那个知道“动”也知道“静”的,就是“宗祖”。

这个“宗祖”是什么呢?那就是道家所说的“元神”,也就是我们最清净的心态。

无事更寻谁:没有事情干了,还要去搞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要你依动离动、依静离静,那个清清净净的心就是“宗祖”。

明白了这个“宗祖”就是标准的悟道的状态,就不用再去特别的造作了。

真常须应物:“真常”就是真常之道,也就是大道。

整句的意思是修真常之道的人还是要入世待人接物,也就是不能消极避世。

应物要不迷:这一句的意思是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不要迷失了清净心,也就是不要迷失了那个“宗祖”。

不迷性自住:永远保持清清净净的心态,真常之性永住矣!也就是“宗祖”永不迷失!性住气自回:这句的意思是真性常住、形与神俱、神返身中气自回。

《吕祖百字碑》释义

《吕祖百字碑》释义

《吕祖百字碑》释义《吕祖百字碑》按:《吕祖百字碑》,唐末吕洞宾真人作。

此篇虽止有百字,而简明深刻,概括了中华道家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是一部重要的传世丹经。

养炁忘言守,【字解】炁:指先天内炁,非后天呼吸之气。

忘:泯忘,忘去。

言守:所谓意守。

【释义】内丹养炁之道,在于除去一切思虑念想,返还于先天境界,方可涵养先天之炁。

欲入此境,必须忘去所谓意守,一切大静,直人坐忘境界。

如此则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自然神不外游,真炁不散,而得涵养于丹田之中。

一说,“忘言”二字为一义,即要泯忘一切文字语言以守之,因为一切后天有形之物,皆可以文字语言描摹之,惟其如此,才能人于无形无象之先天境界。

虽日“忘言”而“守”,其实无守。

二者似有分别,其理相通,皆不主张用意死守,而倡无为自然,以养真炁。

降心为不为。

【字解】降心:降伏心念。

为:做功曰有为。

不为:做功之时泯去心念,致虚守静,曰不为。

【释义】一般人经常处于思虑念想之中,迷失本性,扰乱身心,不能自主,而不自觉察。

修炼之士,须要降伏心念,无思无虑,归于虚极静笃。

虽在做功,似乎有为,其实致虚守静,处于不为,谓之“为不为”,此中要妙,在于“降心”,对应上句“忘言守”之义,皆须降伏心念,方可做到。

动静知宗祖,【字解】动静:一动一静,在于日常。

动静二字,又可以解为男女,经曰:“男动女静”。

宗祖:即先天本源,先天本性。

【释义】降心之后,为而不为。

进入先天虚无之境界,方知动静之本源。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动即静,而不知动静之本源,在于先天之虚无。

知其本源,方获究竟。

否则动静流转,永无了歇,如何能够为而不为,忘其言守?动静亦为男女,男女之宗祖本源,在于父母未生之前,一点虚无灵明之性,为生男生女之先天根本。

故此知其虚无,即是宗祖本性。

此句更加深一层发明前两句“忘”、“不为”之义,使人愈加体会虚无境界之高妙。

无事更寻谁?【字解】无事:降心之后,知其宗祖虚无,便得无事。

【释义】既能做到“忘”、“降心”和“不为”,知其“宗祖”,自然人于先天虚无之妙境,返归生身之本源。

历代丹经汇编3隋唐五代经典吕祖百字碑

历代丹经汇编3隋唐五代经典吕祖百字碑

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呂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靜,保養心猿定。

酒不何曾飲,色欲己罷盡。

財又我不貪,氣又我不競。

見者如不見,聽者如不聽。

莫管他人非,只尋自己病。

官中不系名,私下憑信行。

遇有不輕狂,如無守本分。

不在人殼中,免卻心頭悶。

和光且同塵,但把俗情混。

因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

黄震寰教授解读太极拳《授秘歌》(精要)

黄震寰教授解读太极拳《授秘歌》(精要)

黄震寰教授解读太极拳《授秘歌》(精要)黄震寰先⽣,1933年⽣于上海,太极拳研究学者、⼤道太极拳创始⼈,北京航空航天⼤学教授。

师从⽥兆麟、吴图南、⽯明等太极⼤家。

黄教授旁证博引,对《授秘歌》进⾏了详实的解读,因篇幅所限,这⾥精选了⽂章要点呈现给拳友,希望能对《授秘歌》的理解有所启发。

⼀、概论 太极哲理是⼈类社会和⾃然界的最⾼哲理,太极⽂化是中国最古⽼的本⼟⽂化的结晶,太极拳艺是中华⽂化的瑰宝。

太极拳源于道家,其理取于“易⽼哲学”。

太极拳由“太极”和“拳”组成。

“太极”者,道也;“拳”者,技艺也。

就是说以“太极”之理修⼤道,以“太极”之理练拳技。

修道为了养寿、明理,是体。

拳技为了强⾝、防⾝,是⽤。

体⽤结合乃是“⼤道”,道家仙学派也是以太极之理炼丹⽽修道养寿并长⽣。

所以有“拳道同源”、 “拳道合⼀”之说。

太极拳的上层功夫是“⽆形⽆象”的,因为“⼤道⽆形”、“ 拳和道合”。

太极拳《授秘歌》是太极拳的内炼秘诀和全体⼤⽤。

很多⼈花了毕⽣⼼⾎来参悟它的真义。

⼆、太极拳《授秘歌》来源太极拳《授秘歌》由唐朝⾼道李道⼦所传。

他宏⾔⾼论,其道独⾼,所传太极拳叫“先天拳”,也叫“长拳”。

所授理论秘歌为:⽆形⽆象全⾝透空应物⾃然西⼭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命太极拳《授秘歌》⼜称“⼋四秘诀”,是太极拳的内练秘诀,由李道⼦授其学⽣,故叫《授秘歌》。

《授秘歌》的内容既道出了太极拳修炼的⽅向、原理和⽅法,⼜指出了修炼的⽬标和归宿。

(⼀)发现《授秘歌》现在到处传播和刊登的太极拳《授秘歌》是吴图南先⽣⾸先发现和传播的。

吴⽼发现太极拳《授秘歌》是有⼀段历史故事的。

⼤约在清光绪末年(1908-1909),吴⽼从朋友张熙铭处得到了⼀本《宋⽒家传太极功源流⽀派论》。

后⼜在京城结识了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叫宋书铭的⽼先⽣,⾃称是宋远桥的后⼈。

他也有⼀本书叫《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派论》,只是书⽬“宋⽒家传”和“宋远桥”之别,其正⽂内容完全相同,说明这本书确是宋远桥在明时和张三丰学太极拳时所记载的东西。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百字碑》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共一百字,又名《百字铭》,出自唐朝著名道士吕洞宾之手。

南怀瑾说,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还说吕纯阳的百字铭,是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起首两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是全诗的“诗眼”,这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总纲,意思是人们培养先天真气应该忘言忘守,以保持心神宁静为根本宗旨。

养气:培养先天真气。

先天真气:不同于后天的形而下之气,是形而上的无形之气。

忘言守:忘言忘守,意思是摒绝思虑。

守:意守。

就是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

言语与意守都是后天的杂念,不足以修炼先天真气。

先天真气,古人又称之为“祖气”。

祖:根本。

先天:就是超越后天,是形而上。

降心:就是“降服其心”。

为无为:以无为作为修炼的根本,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用现代话说就是宁静。

什么叫“降心为不为”?意思是默默觉察而无思无虑。

通俗说,就是“清醒的睡眠”。

保持清醒,但脑海中呈现深度睡眠状态,内心中无思无虑。

这种状态就是入静。

这是修炼内丹的关键,也是最大难点。

达到入静必须具备三个要点:其一是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其二是坚持默默觉察,顺其自然;其三是内心中非常宁静,无思无虑。

这些都不是虚构。

有一次我在打坐中,出定后竟发觉自己眼睛有眼屎,这说明,连身体都“以为”我刚才打坐是在睡觉。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意思是培养先天真气就是知道动与静两个字,此外再没有别的。

后人很多修炼内丹的所谓有为之法,如“调息以匀气,闭息以藏气,升降搬运以聚气,守窍以凝气”以及各种呼吸导引等,这些都只是在后天意念上下功夫,只能作为入门的起手功夫,与入静相比,都不是修炼内丹的根本大道。

吕祖《百字碑》讲解(上)

吕祖《百字碑》讲解(上)

吕祖《百字碑》讲解(上)今天,我们学习中国道学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短篇——吕洞宾的《百字碑》。

《百字碑》有《先天百字碑》和《后天百字碑》两种,都是20句的短篇。

现在我给大家解释的是吕洞宾的《后天百字碑》,参照的注解是张三丰的注解。

《百字碑》总共20句,只有100个字,但是非常完整地讲述了古人在身心修炼方面的方法、整个过程,还有效果,所以是极其经典的一个篇章。

吕洞宾和张三丰都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道学家,也是养生大师,更是被推崇为神仙的人物。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在身心的修养过程中,最开始从什么地方入手呢?就是养气。

道家讲的养气,贵在气和神两个方面。

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是借助呼吸之气来带动我们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能量系统,或者说点燃我们的生命之火,让它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养气忘言守”,首先修道从养气开始,方法在忘言守一。

道教认为我们人实际上时常在泄露之中,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力都在不断的耗散。

耗散很快的话,对我们的身体会有损伤,会造成我们脏腑气机的不平衡,甚至会得病。

所以,道家要求我们把耳目口三宝闭起来。

耳目口是泄露元神、元气和元精的三个通道。

耳朵通于肾,肾主精;眼睛通于神,是心灵的窗户;口通于肺,肺主气。

我们的精气神都要守住,所谓“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很多人讲闭关,实际上真正的闭关是关闭耗散我们生命力的这些通道。

言为心声,忘言不仅仅是不说话,少说话,更主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情绪、思想、心念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或者得到很好的调理。

守一是什么意思呢?一指的是我们身心凝聚、神气交合的一个地方。

从初级练习来讲的话,比如说站桩、打坐,我们要调养身体的时候,还是关注在下丹田比较合适。

有人讲玄关窍,或者讲神气交合的地方,有下丹田(小腹部位)、中丹田(心脏部位)、上丹田(两眉之间)。

一开始练习时不需要那么复杂,我们就把它集中在整个小腹部的区域,感觉小肚子这个地方就像一个热气球,这是非常好的入手方法。

守一,就是使我们的思想、心念,通过呼吸和感知,能够停留在身体之内的某个地方。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

吕祖百字碑注解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炁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难以静性。

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

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

吕祖百字碑注

吕祖百字碑注

吕祖百字碑注养气忘言守丰祖注: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孔德解:内丹养生最基础的命功功夫就是养气。

养气就是先制止生命物质精华的不流失,并使之蓄养起来。

养气的方法就在于“忘言守一”。

忘言,就是闭口不说话。

这里关键在一“忘”字,即无思可念,故无话可说。

如果不能清心寡欲,脑子里杂念丛生,就是紧闭口不说话,那话也在脑子里团团打转。

“忘”之诀,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杂念,自然无话可说。

故欲闭口言,先须除心言。

守一,就是守混沌。

此混沌是无人、无我、无天地万物之境界,因无所分别,故名为“一”。

“一”是用数字表示,若用图像表示,“一”就是个空虚之圆圈。

动言即耗气,动心即劳神。

故,能忘言则气不散,能守一则神不出。

神凝气聚,养生之益得矣。

忘言守一的法子是:口唇闭合,舌顶上腭;洗心涤虑,神定气活。

降心为不为丰祖注: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物,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

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

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孔德解:平常人的心是动荡不已的,一刻也不得安静。

而修行人要想让心静下来,去守那混沌之一,在练功中要采取的方法,关键在于制伏两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眼是心灵的门户,眼去看外物,外物就通过对眼的感染把信息传到心里,心就要产生反应,就不得安静。

制伏两眼就像放下窗帘一样把眼皮合上,不再观看外边事物。

但闭眼之法是练功中一时的所用之法,根本上还得安心。

安心的问题,说到底要放下心来。

放心的根本问题又在于把一切事想穿想透,想到世上一切事情都是虚幻不定的,不必执著;一切执著都是自寻烦恼,于我无益。

这样一想开,心就能放下了。

心一放下,杂念的邪火就消除了。

消除以后不要再去贪染,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心的问题。

消除杂念在于树立正念,正念像一把正义之剑,杂念一生,即行斩除,久而久之,杂念即无滋生之源。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是一篇普及道家金丹文化的通俗读物。

在这篇《吕祖百字碑》注里面,张三丰先生对道家的金丹大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成为我们理解钟吕派和三丰派的金丹思想,难能可贵的一篇道学经典。

张三丰先生在注《吕祖百字碑》里面,大量的引用了一些往古丹书口诀,他欲借助对这些口诀,来阐释炼金丹的具体方法,故这些引经据典的口诀,是这篇注的重点内容这一。

如:“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一句,是在教授我们炼金丹的姿势、方法与技巧,要大家在姿势上,先要注意“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接着是要走出“心息相依”的境界,再进入“着意玄关”的求安生悟,也就是只有“玄关窍开”的动,才能起到“便可降伏思虑”的“知雄才能守雌”(吕祖《黄鹤赋》)的真正意义上的静,故此一再强调,这些都是师承的道家炼金丹的秘密与核心思想。

所以,张三丰先生反问大家:“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道言浅近说》)。

如此直白的强调,金丹的修炼,大家要是不懂玄关,就不能实现“七返还丹,因有动而方有静”(《吕祖黄鹤赋》)的奥妙。

就是这句不能降伏思虑的中心意思,是道家炼金丹的根本,也是起点。

否则,一切打坐,在道家金丹文化来讲,都是孤修,都是枯禅。

《百字碑》仅仅一百字,就将整个金丹大道的原理论述出来了。

故《百字碑》一直被视为道家金丹文化的宝典,是微言中蕴含着大义,平淡中隐藏着神奇的大道丹经。

这篇《百字碑》注,通过吕洞宾和张三丰两位历史上的金丹文化集大成者的相互补充参证,故研究这篇文章,将对我们认识我国道家整个金丹文化体系,理解道家炼金丹的性命双修主旨,寻找道家的金丹大道文化源头,获得修命的至理,均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大家能够读懂这篇《百字碑》及张三丰先生的注解,需要结合系列的道家金丹文化知识,才能领悟的明白。

所以,后世缺乏传承的道教人士,简单的以为这篇《百字碑》是单单在讲金丹的修命,故而莫名其妙的弄出个无实际修真价值,冠名吕祖的“修性”《百字碑》来,寻其文,解其义,真假自清。

追忆张至顺真人|炁體源流|註吕祖百字碑

追忆张至顺真人|炁體源流|註吕祖百字碑

追忆张至顺真人|炁體源流|註吕祖百字碑吕祖后天百字碑養氣忘言守,降心爲不爲動静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註吕祖百字碑張三丰真人註養氣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須養氣。

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

訣曰:“緘舌静,抱神定”。

降心爲不爲凡人之心,動蕩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貴乎制伏兩眼。

眼者心之門户,須要垂簾塞兑。

一切事體,以心爲劍。

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着。

訣云:“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着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動静知宗祖動静者,一陰一陽也。

宗祖者,生身之處也。

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

心之下,腎之上,彷彿之内,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

所謂動静者,調和真氣,安理真元也。

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户之謂坤,闢户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

一闔一闢,一動一静,贵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

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無事更尋誰若能養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炁穴,意注規中,混融一炁。

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須臾不離。

日久工深,自然現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於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

若不應接,則空寂虚無。

須要來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結。

訣曰:“着意頭頭錯,無爲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增,變態無常。

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静性,必要有真懲忿則火降,真寡欲則水昇。

身不動名曰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

心不動名曰煉氣,煉氣則龍吟,元氣存守。

《吕祖先天百字碑》赏析

《吕祖先天百字碑》赏析

《吕祖先天百字碑》赏析
《吕祖先天百字碑》__吕洞宾
⽗母未⽣前,与母共相连。

⼗⽉胎在腹,能动不能⾔。

昼夜母呼吸,往来通我⽞。

剪断脐带⼦,⼀点落根源。

性命归真⼟,此处觅真铅。

迷失当来路,轮回苦万⼲。

若遇明师指,撒透妙中⽞。

时时拴意马,刻刻锁⼼猿。

都来⼆⼗句,端坐上天梯。

——————
吕洞宾在梦中度过了荣华富贵的仕途,跌落到流放的当⼝,梦被吵醒。

此时锅台上蒸煮的黄粱⽶粥,还没煮熟;
钟离权⼿拿着浮尘,正对着他微笑,“富贵宰相美⼥抱,跌倒流放⽆⼈送啊!”
吕洞宾顿感谅谔,他怎知我梦中之事!“⼈的⼀⽣追求的也就是这些吧。


钟离权淡淡地说道,似乎看透了吕洞宾⼼⾥所想。

“这是个神仙!”吕洞宾由此认定了钟离权;
也看透了,由此顿悟!跟着钟离权开始了修⾏之旅。

…………此顿悟就等于是“戒住了,定住了”,产⽣了诸多的“智慧”的诗词!
这先天百字碑,就是修⾏的写照,也是我等后来修⾏者的追求!
我欲成仙飞升天!
知晓名号瑜伽公。

千年超度只⼀⼈,
吾辈楷模吕仙祖。

百字碑

百字碑

百字碑修性百字碑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

酒又何曾饮,色欲已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

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论它人非,只寻自己病。

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

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

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修命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

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此二碑文,皆藏于今山西永乐宫。

《百字碑》注解明·张三丰【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绒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气。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玄机直讲·注吕祖《百字碑》

玄机直讲·注吕祖《百字碑》

玄机直讲·注吕祖《百字碑》注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绒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

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难以静性。

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

则水升。

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

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

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

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

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吕祖百字碑全文白话解释

吕祖百字碑全文白话解释

吕祖百字碑全文白话解释一、引言吕祖百字碑是中国古代的一块重要石碑,记录了吕祖国家重臣吕洞宾的行事言论。

该碑刻有吕洞宾所写的一百字,包含了他对人生、修行、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和教诲。

本文将对吕祖百字碑的全文进行白话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二、吕祖百字碑全文白话解释2.1 “天地玄门中”、“道法自然奇”、“人间皆假设”、“忠孝与名利”1.“天地玄门中”:这句话意味着吕洞宾认为天地间存在着深奥的玄妙之道,人类应该在这个玄妙之道中追寻真理。

2.“道法自然奇”:吕洞宾讲述了修行的道法应当自然而然,才能达到极致的境界。

人应当顺应自然法则,从而获得奇特的力量。

3.“人间皆假设”:这句话暗含吕洞宾对尘世纷扰的看法,他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修行者能够看破一切。

4.“忠孝与名利”:吕洞宾强调在人生中应该重视忠孝和名利的追求。

忠孝是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名利则是对自我的追求,二者都是平衡的。

2.2 “煞气施灵物”、“有神能化土”、“忧乐未必分”、“男女各有性”1.“煞气施灵物”:吕洞宾指出阴阳之气可以造成各种奇特的现象,灵物受此影响也会表现出特殊的能力。

2.“有神能化土”:吕洞宾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精神力量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人们应该修炼自己的心灵,以达到神明的境界。

3.“忧乐未必分”:这句话表达了吕洞宾对忧愁和快乐并不分离的看法,他认为人们要学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绪,无论是忧伤还是喜悦。

4.“男女各有性”:吕洞宾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每个性别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责任,应当互相尊重与配合。

2.3 “存心如海底”、“不为物所侵”、“学道须勤恳”、“有志莫自轻”1.“存心如海底”:吕洞宾告诫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受外物所侵扰,就像海底深处一样宁静。

2.“不为物所侵”:吕洞宾强调修行者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不受物质的干扰,保持自己的纯净和正直。

3.“学道须勤恳”:吕洞宾告诫人们修行之路必须勤奋不懈,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修行成果。

【古】吕祖《百字碑》.pdf

【古】吕祖《百字碑》.pdf

成滴,或四日或五日咽纳完,嘴里有甜味。此甘露至黄庭,五脏六 腑如泡在水中,脏腑漂漂荡荡,此为真境界,得药之人自知也。 “须弥”指“须弥山”,山喻高,在人喻头部泥丸。吕祖此句直指 这段真功,无此真境,难得快活之意! “独饮长生酒”, 此酒(甘露)保汝长生,非为玉液(喻指唾液),实乃金液。此酒 自斟自酌自可醉,从来花酒出神仙,无花无酒道不成。花指春情, 活子时动乃人身之春。大自然之春,百花齐放,修炼者不要错过此 春,以免至死不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意! 此酒乃人自身之元精所化,不为别人之性能量,学士不可因花酒之 喻而堕入男女双修之邪道,应学清净无为诀,独自性命双修。此吕 祖“独”之真意!陈泥丸祖师《罗浮翠虚吟》云:“宁可求师安乐 法,不可邪淫采精血。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静诀。” “逍遥谁得知”? 张紫阳真人(南宗始祖)《悟真》云:“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 由更上心”。此时身心逍遥,乃人世之大快活也。以前访道万苦千 辛,修道百煎十熬,皆为得此真一,既得此真一,夫复何求? “坐听无弦曲”, 此曲无弦,修道之人要“坐听”。丹经云:“如鸡抱卵心常听”,
【古】吕祖《百字碑》
“养炁忘言守”, 炁,为道门专有之字,炁字中含“一、无、氵、灬”。“一”为真 一,为元精。要使元精逆流,要在得明师真诀。学士如能得命功真 法诀,则能得此真一。《悟真》云:“得一万事皆毕”。“无”为 养性,于万事中无心,一心清静,此为炼己之功。“灬”(四点) 中含“氵”(三点),三点为三点水(氵),四点为火。四点中如 不见三点,为见火不见水,为火水未济之卦。四点中见三点,为水 火既济之象,得明师真传能坎离交媾。 吕祖讲养炁,乃为养精炁。人身有精则存,无精则亡。学士立志修 道,切勿贪房事。吕祖另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悬剑斩 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却教君髓枯”。学士于子女长大成 人,父母百年之后,寻拜明师修道,以求长生。养炁之要在忘言。 为何要忘言,因人之上腭有一腭缝,此缝连任脉,通泥丸,故打坐 时舌抵上腭。人说话多,会从此缝泄真炁。丹经云:“念经伤炁养 太和”,又云:“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忘言指不要多说话。 “守”,守何处?此必要得明师口传心授。守在守中宫,又名祖 窍、玄牝之门。

《百字碑》注解

《百字碑》注解

《百字碑》注解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绒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气。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

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难以静性。

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

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

三元混,元气自回矣。

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

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

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阳光返照,一心中存。

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

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

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

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

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

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张三丰注:
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
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

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

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
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
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
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

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
应之,事去不留。

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难以静性。

必要有真
惩忿,则火降;真寡欲。

则水升。

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气。

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

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

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

性住则身屯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上
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

二气纟因缦,结成丹质,而宠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杰、杰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

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
规中。

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杰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

坤即腹也,又名曲江。

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

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

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

即复卦天根现也。

天根现即澜
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

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女后卦也。

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

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

烹之炼之。

丹自
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杰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
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

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

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

诀日:流珠灌
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
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

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

遇之不行,罪遭天谴。


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决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

得悟
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

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