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简介

合集下载

贵州乌江寨简介

贵州乌江寨简介

贵州乌江寨简介乌江寨坐落在贵州省内的大山深处,是中国著名的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名胜,被称为“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的宝库”。

它位于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赫章县,在乌江上游河段,相传是明代名将乌江元帅李砚称为乌江寨,故有此名,是明清两代紧邻河谷山险的重要城寨,也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文化名区,是贵州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乌江寨全长4.4千米,其中3.8千米在陆地上,而与水道相连的600米在水面上,是一座建筑工艺十分完美的重要城寨,它因为地处偏远地区,以及特殊的构造特点,如今仍为大山里的一道红砖砌的迷宫,在贵州的每一位苗族的齿轮里,仍可见它的印记。

乌江寨的建筑以雄踞大山的城堡为主,四周环以长城,附有以山墙和土墙筑成的围墙。

城门两边各有一排石头,形状各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青翠色彩,这是寨中最标志性的建筑特色。

许多宅院、商店、神殿等各种建筑,相互穿插,犹如一个小天堂,弥漫着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史籍记载,乌江寨始建于中国明朝,主要用于当时防御外敌入侵,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仅是苗族乃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重要文物,更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现存的乌江寨保存完整,内部通道宽敞,城墙及围墙方正,除了主要建筑外,还有宫殿、水车、礼拜堂、庙宇等许多古建筑和古,全部由明清时期的砖石砌成,极具历史文化的气息。

今天,乌江寨仍然保留着明清风情,是一处古老而神秘的景区,是苗族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象征,也是贵州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乌江寨给人以无尽的美妙惊喜,正因此,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

以乌江寨为标志,贵州的古老文化仍然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胜,更是中国文明的桥梁。

乌江寨把过去的繁华融入当下的生活,以一种神奇的方式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传承着每一位苗族人的历史文化。

如今,这里是一片宁静的净土,成为学习中华文明、传承中国文化的绝佳去处,乌江寨正等着您来探索。

贵州简介

贵州简介

名称:供贵州孵化机湖南意达孵化机厂在贵州省主要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都匀、兴义、凯里供应电孵箱,孵化箱,孵化机,全自动电孵箱,全自动电孵机,微电脑电孵箱,微电脑孵化箱,微电脑孵化机,各种大型,小型,中型,孵化机孵化设备。

贵州百科名片黄果树瀑布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中文名称:贵州外文名称:GuiZhou别名:贵、黔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9个地级行政区,88个县级行政区政府驻地:贵阳市中华北路电话区号:0851邮政区码:550000面积:176167k㎡人口:3975.48万(2007年末)方言:西南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火车站:贵阳站,遵义站车牌代码:贵A、B、C、D、E、F、G、H、J主要高校:贵州大学主要民族:汉,苗,侗,彝,土家,布依等基本概况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唐[1]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别致景区众多,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典雅肃静的遵义会议会址、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赤水丹霞、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了无边际的威宁草海等。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79.87万人,农业人口74.73万人。

赫章属于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1985年6月,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第1278期报道了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贫困状况。

该报道很快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同年7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赫章县视察调研,之后,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成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赫章被列入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省委统战部、省林业厅定点帮扶的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属于《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

赫章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煤炭储量约57亿吨,已探明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1亿吨,已探明储量4.2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50%以上;已探明铅锌矿储量114万吨,居贵州之首。

赫章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野生韭菜之乡”、全省草地生态畜
牧业重点县之一、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资源2000多种,半夏产量和品质均居全省之首。

境内有天上石林、天上花海、阿西里西大草原和平山、水塘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0年可乐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贵州赫章旅游景点

贵州赫章旅游景点

贵州赫章旅游景点贵州赫章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

这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以下是一些贵州赫章的旅游景点。

1. 赫章古城赫章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是贵州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古代贵州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石雕和木雕艺术品,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2. 赫章大峡谷赫章大峡谷是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是贵州省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清澈见底的溪流,是一个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观光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还可以体验到原始的自然风光。

3. 赫章黄果树瀑布赫章黄果树瀑布是一个著名的瀑布景点,是贵州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许多壮观的瀑布和湖泊,是一个非常适合拍照和观光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4. 赫章龙宫赫章龙宫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庙,是贵州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一个非常适合信仰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到许多佛教文化和历史知识,还可以感受到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5. 赫章草海赫章草海是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是贵州省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许多广阔的草原和湖泊,是一个非常适合野外露营和观光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体验到原始的自然风光。

总之,贵州赫章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一个非常适合放松和休闲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体验贵州的美丽和文化,不妨来赫章看看。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

以下是赫章旅游的十大景点:
1. 解放碑:赫章县城标志性建筑,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赫章而建立的,具有历史意义。

2. 龙宫洞景区:有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包括了丰富的溶洞、石笋、石柱等地下奇观。

3. 铁铃山风景区:主峰海拔2023米,是贵阳市最高峰之一,在此可以欣赏到壮丽
的山水美景。

4. 日月山景区:以耸立于山顶的巨石而著称,形如日月,同时也享有秀丽的自然风光。

5. 九龙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赫章县境内,是中国闻名的大瀑布景区,拥有众多壮观的瀑布和峡谷景观。

6. 蒙顶山景区:以著名的道教圣地蒙顶山而闻名,有悠久的历史和灵秀的自然景色。

7. 武陵山: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植物生态系统。

8. 羊角塔:位于赫章县郎岱乡境内,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风格。

9. 赫章岩画群:分布在赫章县境内的多个地方,是中国重要的岩画遗址之一,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10.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包括了九龙黄果树瀑布群和周边的自然风景,是贵州省最
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些景点展示了赫章丰富的自然美景、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一、总体情况介绍(-)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

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县城距省会贵阳300公里,距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

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

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

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

赫章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

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C~13.6°C,年总积温3650°C~4964°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

光照条件较好,太阳幅射较高。

政区及面积。

赫章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田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941年设置赫章县。

现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

全县南北最大宽度77.6公里,东西最大长度84.45公里,面积3245.1平方公里。

(二)资源概况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是黔两北很有经济开发的一块宝地。

土地资源:在全县总面积中,有农耕地163.84万亩(习惯亩为59.98万亩),其中水田4.22万亩(习惯亩2.2万亩),旱地159.62万亩(习惯亩57.78万亩)。

赫章县的民俗工艺

赫章县的民俗工艺

赫章县的民俗工艺赫章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要民族的县级行政区。

赫章县地处高原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工艺传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赫章县的民俗工艺。

1. 布依织锦:布依族是赫章县的主要民族,他们善于纺织和绣制,布依织锦是布依族独特的民俗工艺之一。

布依织锦以手工编织为主,采用纯天然无毒染料,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布依织锦融入了布依族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符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 苗族银饰:赫章县是苗族聚居的地区,苗族银饰是赫章县重要的民俗工艺之一。

苗族银饰制作精美,工艺独特,常见的银饰有耳坠、项链、手镯等。

银饰的图案多以动植物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苗族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常常作为婚嫁的重要礼品。

3. 编竹器:赫章县是中国南方竹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各种竹器。

编竹器是赫章县独特的民俗工艺之一,编竹技艺传承已久。

编竹器种类繁多,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竹筐等,具有坚固耐用、轻巧实用的特点。

编竹器主要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储物和容器,也是当地居民进行民俗活动的必备物品。

4. 扎染:扎染是赫章县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也是布依族民俗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染是一种手工染色技法,通过用线索绑扎纺织品,然后进行染色,最后解开绳索,形成特殊的图案。

扎染的图案多样,包括动植物、人物、花纹等,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扎染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被广泛应用于赫章县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中。

5. 木雕:木雕是赫章县重要的民俗工艺之一,制作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地居民善于利用木材雕刻出各种精美的雕塑和工艺品。

木雕的图案包括神话传说、传统人物和动物等,形象生动,富有审美价值。

木雕作品常被用于装饰住宅及公共场所,也是赫章县的特色旅游产品。

以上介绍了赫章县的一些民俗工艺,这些工艺承载着当地居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赫章县人民医院简介

赫章县人民医院简介

赫章县人民医院简介赫章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5月,历经60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集全县医疗、急救、教学与预防保健为中心的唯一一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1997年在中央统战部的帮助下,由深圳市福田区捐赠400万元和我院自筹资金90万元,另选址在小康一路东侧新建了赫章县人民医院,于2001年4月全面启用。

新医院的建筑规模和设计布局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全院占地32.76亩,建筑面积10326m2,可设病床200张,分门诊楼、住院部、传染病楼、行政楼,全为外墙面白瓷砖、琉璃瓦,布局合理,房间明亮宽敞,环境优美,院内绿化面积在50%以上,绿草成茵,成行的紫玉兰、杜鹃花、棕树,间以桂花、铁树等相映成辉。

随着附属配套工程的不断投入,一座花园式医院已初具规模。

医院现有职工145人(编制人数170人),业务技术人员12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职数7%),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76人,编制床位120张,现实际开放床位200张,设有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传染科、综合门诊、麻醉科、五官科、医技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心电图室、病理室、理疗室、中医科等临床医技科室,拥有进口CT机、进口彩超和进口黑白B超机、500mA隔室遥控X光机及CR数字化处理系统、24小时动态心电分析仪、心电监护仪、母婴监护仪、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前列腺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音频治疗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

还拥有多功能脊柱牵引床、电子腹腔镜、电子胃镜、碎石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开展了电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技术。

我院历来重视对业务技术人员的不断培养与提高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努力学习钻研成才,在职医技人员均要送出去进行多次的短、长期进修学习培训,并鼓励医技人员撰写论文,积极安排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学术会议,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贵州简介

贵州简介

贵州省概况贵阳市乌当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六盘水市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铜仁地区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贵州省概况简称贵,别称黔,省会贵阳市。

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525万(2000年)。

2004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6.28万人。

贵州以贵山得名。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市总面积30762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733.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9.60万人,非农业人口104.20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红花岗区,邮编:563000。

代码:520300。

区号:0852。

遵义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遵义市面积30763平方千米,人口723万人(2004年)。

红花岗区面积 595平方千米,人口 50万。

邮政编码563000。

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

汇川区面积 709平方千米,人口 32万。

赫章彝族年

赫章彝族年

彝族年都弄啥
1、请客人来家中欢聚后,又到各家各户串门喝酒、叙事,欢庆节日。
2、午饭完毕,牵牛出来,在牛角上挂上花,插上米糍粑,由男女青年牵到 水塘边饮水,让牛在倒影中看到节日的喜庆。
3、之后把糍粑让牛吃掉再放上山,青年男女们就开始对歌。对歌还是一种 相亲方式。 4、晚餐过后,村寨中人们集中到神树、神庙或神山前一起祭拜(祭拜对象 是“三皇五帝”,各种神灵)。
彝族年来历
自古以来,赫章县境内彝族尚 “十月初一”年节谓之“凹洪打 偷”,也就是“建亥元年朔旦纪 念日”的意思。彝族重于礼仪 道德,后世不忘先祖,夏时虽 改行建寅元年制,但仍过“十 月初一朔旦年”节,一是对先 祖颛顼的纪念,二是告诉人们 建寅历来自建亥历,在赫章彝 族集居的地方,十月年节犹如 春节般隆重,同样烤酒杀猪, 欢聚一堂,欢歌跳舞为乐。
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明的 出现,“彝族年”这种古老而神秘、 浪漫而瑰丽的传统节日受到重大 冲击,许多彝族人民对自己这一 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缺乏认识,追 赶时髦,民族特殊文化得不到发 扬,加之各民族混居,相互吸收 和同化,使原有的独特节日品位 逐渐消失淡化。保护彝族年的独 特文化刻不容缓。
谢谢观赏
5、祭拜完毕,家家张灯结彩,然后点起熊熊篝火。篝火一般是三种类型: (1)老人们围坐的篝火一般烟雾小,火势稍低,他们把自家的好酒都带上,团 团围坐在火旁,由年纪最长者先把自己的酒向右边依次递出,这样,每个人都 把其他人带来的酒品尝了一轮又一轮,直至酒喝完为止。 (2)青年男女们则燃起火势最旺的篝火,围绕火唱歌跳舞。此时,如果他们在 白天对歌中有产生感情的男女,就会主动拉上对方的手尽情欢跳,其他的人则 把花儿向他们的身上狂抛,表示祝福。家长们都很通融,允许他们眉目传情。 (3)少儿们则先给长者拜年,礼毕后放鞭炮,在四周点起篝火,往返于篝火之 间奔跳、唱歌、玩游戏。整个晚上唢呐声、月琴声、笛子声、二胡声,悠秧婉 转在山间回荡,非常热闹。

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

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

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贵州省地图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别名“毕城”的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

与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相连,与云南省、四川省接壤。

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红星闪耀的地方。

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是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是古夜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祥地。

毕节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

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700万。

下辖1个区:七星关区;1个县级市:黔西市;5个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金沙县、大方县;1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个管委会:百里杜鹃管委会;1个新区:金海湖新区。

毕节市人民政府驻七星关区碧阳大道518号。

毕节市地图毕节市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境内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93条,分别流入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4大水系。

境内已建成大型水库支嘎阿鲁湖,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

毕节市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量较为充沛。

但毕节市海拔相对较高,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

境内有药用植物半夏、天麻、茯苓、党参、杜仲等;有黑颈鹤、白鹤等珍稀保护鸟类。

全市有7个区县属全国生漆基地县,5个区县属全国烤烟基地县,2个县属全国核桃基地县。

境内主要矿产有煤、铁、铅、锌、硫、磷、锰、铜等。

毕节市主要景点有:1、大方县:百里杜鹃风景区(含米底河景区)、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毕节大方古彝文化产业园)、水西湖、奢香博物馆、龙昌坪大山、奢香九驿水利风景区、大方双烈园;2、织金县: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织金关水利风景区、织金古建筑群、恐龙湖水利风景区、织金财神庙、织金大峡谷、织金文庙、织金瀑布(织金桂果瀑布)、寿佛寺、织金县关帝庙、织金兴隆寺、“期颐偕老”坊、斗姥阁、织金炎帝庙、月华桥、日升桥、童生桥、回龙庵、小街龙王庙、仲机桥、兴隆桥;3、威宁县: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灼甫草场、乌江源百里画廊、石缸洞、涌珠泉、凉水沟、云贵红军桥、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百草坪天然草场、百年石门坎、中水遗址、马摆大山景区、泰丰园、西凉山、龙凤山森林公园;4、纳雍县:总溪河风景名胜区、宣慰大田、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名胜区、宣慰府遗址、吊水岩风景名胜区、木空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老凹仲鱼洞河风景区、雍熙风景区、大海坝风景区、拦马墙、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三锅桩与岔河古桥、补洞、断藤桥、白泥屯水西战争遗址、千年细叶青冈树、大虫卡门;5、黔西市:百里杜鹃、九狮闹莲雕塑、刺猪洞、柳岸水乡解放村景区、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黔西观音洞遗址、六广湖景区、柯家海子天然岩溶湖群旅游区、黔西水西国家湿地公园、水西公园、毕节八仙洞、黔西净莲寺、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园、穿洞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6、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岩孔农业旅游示范区、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安底温泉、契默土司庄园、化觉喀斯特自然生态旅游区、茶园万寿宫古戏楼、黄沙河风景旅游区、钱壮飞烈士墓、毕节市金沙县温泉度假中心;7、七星关区:泰丰农业生态植物观光园、毕节国家级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橙满园、毕节市博物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川滇黔省委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烈士陵园、溜洱河峡谷、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大屯土司庄园、天河水利风景区;8、赫章县: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旅游景区、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赫章可乐遗址(可乐古夜郎国遗址)。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

赫章旅游十大景点赫章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的地方。

这里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下面是赫章旅游的十大景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新民湖景区新民湖景区位于赫章县城西南部,是一个以水上运动和垂钓为主的旅游景点,也是赫章县著名的水利工程。

这里有着如画般的美景,四季皆宜,尤以春夏两季最为宜人。

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钓鱼、观鸟,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2. 赫章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赫章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赫章县境内,被誉为“小黄山”的赫章县的地貌特征之一,也是贵州省的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里森林茂密,环境清新,有着许多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深受游客的喜爱。

3. 赫章天井沟景区赫章天井沟景区位于赫章县境内,是一个以自然美景和文化历史为主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着非常清澈的河水、神秘的石窟和壮观的瀑布等景点,还有广西岜沙钵岩、云南石林等景点的自然奇观。

此外,这里还是古代苗族部落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4. 赫章石人山自然风景区赫章石人山自然风景区是一个以红色风景为主的旅游景点,位于赫章县城西南36公里的石门镇石人山。

这里山峦叠嶂,千姿百态的红色地质奇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许多路段需要步行爬山,不仅能体验到自然的雄伟壮观,更能锻炼身体。

5. 赫章文庙赫章文庙位于县城区南门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始建于明代。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是道教的圣地,也是赫章地区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承之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诸多文化古迹和艺术精品。

6. 赫章龙泉寺考古遗址赫章龙泉寺考古遗址位于赫章县新屯乡龙泉寺村,是一个以古代文化和历史为主的旅游景点。

这里是中国唐代高僧怙仙禅师的道场之一,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也是研究唐代佛教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遗址。

7. 赫章罗汉山景区赫章罗汉山景区位于赫章县城东南部,是一个以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为主的景点。

赫章简介优美语句

赫章简介优美语句

赫章简介优美语句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是贵州省10个取消GDP考核县之一、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13个同步小康经济发展困难县之一、12个国有企业结对帮扶重点县之一;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省委统战部、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广州市番禺区、恒大集团、盘江集团、中天金融集团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乡镇48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7.63万人,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1个民族。

境内最高海拔2900.6米(即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最低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古属夜郎腹地,因“夜郎与汉孰大”而赫赫有名,章章成典,享有“神秘夜郎故里、大美贵州之巅”的美誉。

赫章是一块政治高地,1985年6月,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写的“内参”《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一文在“国内动态清样”刊发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

1986年4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海雀村调研,并于1988年6月亲自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

海雀村成为了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赫章环境优美、底蕴厚重。

境内绿树成荫,植被绵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美奇绝。

“贵州屋脊”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世界唯一“野生韭菜花—多星韭”深隐云端,被誉为“云上花海”,阿西里西·韭菜坪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韭菜坪景区和天上石林景区预授牌为省级地质公园,赫章被纳入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县,荣获“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水塘林场被列为全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32%,居全市第一。

可乐古夜郎墓葬被誉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彝族“铃铛舞”、苗族“大迁徙舞”古朴淳厚,花山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伴随着《敬酒歌》、《留客歌》等民族笙歌传承千年,赫章本土元素创作的歌曲《阿西里西》《核桃娃》被选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飞天音乐,唱响苍窘;赫章夜郎健身操队荣获“谁是舞王—中国广场舞民间争霸赛”全国总冠军,《阿西里西》舞蹈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全国广场舞十二套规定套路”之一在全国推广,大型民族舞剧《坪上花开》获毕节市乌蒙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大赛金奖长饮不醉的彝家咂酒回味悠长。

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简介 (1)

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简介 (1)

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简介一、基本情况贵州屋脊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

风景区东起巫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地跨东经104°37′47″—104°44′55″,北纬26°46′21″—26°52′48″。

景区距六盘水水城11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23公里,距威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70公里,距赫章县城37公里,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14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200公里在,距省城贵阳340公里,距昆明市500公里。

风景区于2003年11月省政府审定批准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规请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规划,经组织专家评审后,2007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景区以贵州最高峰小韭菜坪为纽带,融自然风光(喀斯特迷宫)、历史古迹、民族风情(阿西里西)于一体,由大坪子景点、上满定景点、韭菜坪景区(贵州屋脊)、石林景区(喀斯特迷宫)组成,总面积25.5平方公里。

2007年成立了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行政管理工作,注册成立了阿西里西风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风景区开发、建设、融资、管理。

采用景区管理处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景区17公里油路工程路面工程已全部结束,正式建成通车。

景区的定位策划工作2008年5月已经结束,在贵州屋脊小韭菜坪2008年、2009年在香港城市研究院组织专家评比中连续评为十大避暑名山(赫章县委政府2008年7月已在贵阳召开过新闻发布会),阿西里西民歌评为全国十大民歌,景区以“全球变暖,我自清凉”为主题,充分打造“阿西里西”(意为:朋友,我们一起来跳舞)民族文化品牌。

公司已将“阿西里西”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

2009年5月启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建设设计,设计文本现以通过县级评审。

在修规完成后,2010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在景区内村庄整治工作正在建设中,景区的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已建成。

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

美丽的韭菜坪晨曦
韭菜坪晨曦 光环在黑夜中开始蔓延,环绕着天地。 旭日缓缓升起照射着万物,有了生命的奇迹。置身紫色花
海中看着触手可及的云雾层层包裹着大山,仿佛一 切都已不存在,只剩自己,深深地吸着清爽的 空气,静静聆听着心跳的节拍!
江南 在贵州赫章境内,有一座披着神秘面纱的
最高的山峰,这就是海拔2990.6米的小韭菜
鄂头狮身
韭菜坪
韭菜坪的奇石
韭菜坪的奇石
韭菜坪的奇石
韭菜坪石林
贵州屋脊韭菜坪
韭菜坪的奇石
韭菜坪石林
韭菜坪的奇石
韭菜坪的奇石
韭 菜 坪
大韭菜坪——韭菜花——第二高峰

(苗族的韭菜花节——芦笙舞)
天上花海
国 十 大



小韭菜坪——洛布石林——第一高峰
山 之
奇形怪状 千姿百态
赫章雪景
在雉街河上,有一令人神往的佳景——双龙飞瀑, 瀑布宽40余米,高15米余,是赫章境内的第一大瀑布。
在雉街河上,有一令人神往的佳景——双龙飞瀑。瀑布宽40米,高15米, 是雉街河多级瀑布中最大的一级,也是赫章县境内的第一大瀑布。
双龙飞瀑原名“母猪潭瀑布”,神话相传:东海龙王的一对金猪游离东海,来到 雉街河的源头钻出水面,欣喜若狂地往河的下游漂去。冷不防随水流坠入一处 深潭,芽猪(当地人对公猪的称呼)拼命挣扎浮出水面,母猪却沉入了水底, 于是当地人把这个潭叫做“母猪潭”。潭上方从悬崖处垂下的瀑布叫“母猪潭瀑布”。 芽猪见失去“妻子”,调头准备钻入水中营救,却被一股急流冲走,从悬崖上栽进 另一深潭,仰着嘴沉浮几下,就再也未露尊容了。人们又把这个潭叫做“芽猪潭”。 曾有水性上好的人潜入潭底,见两潭底部各有一个形如猪状的巨石,这便是那对 金猪的化身了。十几年前,有些吃鱼爱好者常往潭中投炮炸鱼,据说那对石猪经 受不住“炮火”轰击,双趁涨水时显金身冲出水面结伴逃走了。

赫章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巩固措施

赫章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巩固措施

与保 护并重 , 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5 逐步改善退耕 () 还林 者 的生 活条 件 。退 耕还林 还 草工 作 不是 单一 的
经济 活动 , 当在 确 保生 态 目标 实现 的 同时 , 应 切实 解
1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的 意 义
退耕还林就是从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出发 , 将 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 、有步骤地停止耕 种,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 因地制宜 的植树造林 , 恢
草植 被恢 复较 快 , 土流失 得 到有效 遏制 。 水 T程 区 山 变绿 了 , 水变 清 了 , 去 的荒 山秃 岭 开始 绿 化 , 态 过 生
效 益初 步显现 。
5 退 耕 还 林 工程 的成 功 经验
51 加 强领导 , . 明确 职责

是成 立 以分管 县长 任组 长 ,县 直有 关单 位 负
义务 监督 员制 度 以及林 业局 行 政 、业务 人 员联 系退
42 直接增加农 民收入 。 _ 退耕农户 生活质量得 到提高
陡坡 开 垦 、 种 薄收 是我 县农 村贫 困 面大 , 困 广 贫
程度 深 的主 要原 因之 一 , 坡耕 地大 多坡 度较 陡 , 土质 较 差 , 单 产远远 低 于全市 平均水 平 。 粮食 国家 实施退 耕 还林 , 每年每亩给予30 0斤原粮和2元 的现金补助 的 0
因地 制 宜 , 林 则林 , 草 则草 , 合 治理 ;4 建 设 宜 宜 综 ()
粮 总 产量 25 5 , 业 人均 口粮 35 斤 , 民人均 02吨 农 2公 农 纯 收入 14 元 。 乡均通 公路 ,2 国道和 22 道 穿 75 各 36 1省 越 县境 , 通条 件较 好 。 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志学
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班级:2010历史学
学号:20100803036
姓名:赵磊
任课老师:郭国庆
赫章县简介
赫章之名,古曰“黑张”。

最早见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二十九日朱元璋《洪武敕谕》载:“黑张迤南,瓦店迤北分中立一卫,如此分布定守,往来云南便宜……”;其次见于《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卷二中记载:“(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三月十四日,水西头目阿乌谜等……屯住盐仓,安位亲扎盐仓边氏,已在黑张地名洗菜河”;最晚见于《威宁县志》中:“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平乌蒙土司安万钟判及墨特川(今县城东南土城一带)夷酋乌姆拒命,改墨特川地为黑张”。

旋即更名“赫章”。

一、地理沿革与现状。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
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

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

2007年末,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行政村,有汉、彝、苗、回、布依等18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4.28万人,人口中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98.66人。

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

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

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县县境内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乌江流域,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

二、历史沿革。

赫章在历史上开发比较早,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文物考古证实,赫章在新时器时期属“赤水”部落;夏时,县境为梁州之南荒服地。

商周为鬼方,春秋为牂牁国西北徼外春秋属蜀国境,战国时为夜郎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汉阳县(今可乐),属象郡。

汉初汉阳县被废,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复置,隶犍为郡。

汉永初二年(108),将犍为
南部改置犍为属国,治朱提,汉阳属之。

蜀汉时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领汉阳等5县。

两晋至南齐,隶南宁州朱提郡。

梁太清二年(548),地方豪族爨瓒占据宁州,所属郡县俱废,汉阳县行政建制解体。

唐代置羁縻小州,今县境属宝州。

天宝十年(751),附南诏。

宋属乌撒部。

元至元十年(1273),乌撒部附元,十三年(1276),置乌撒路,十五年(1278),设乌撒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为乌撒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1287),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今县境属乌撒辖地。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改隶四川行省。

明代,今县境一直为乌撒所辖。

洪武十四年(1381),乌撒附明,置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指挥司,隶云南都司;十六年(1383)改隶四川布政司。

永乐十二年(1414),改隶贵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裁乌撒卫,置安宁府;五年改称威宁府,今赫章属之。

雍正八年(1730),降威宁府为州,今县境属之,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威宁改州为县;七年(1918),威宁县得胜坡分县移治赫章,改称赫章分县;三十一年(1942),隶属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2日解放,1950年,隶属贵州省毕节专区,今属毕节市。

从1942年置县至今共70年。

三、文物古迹及旅游
赫章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景区一个,民族风情浓郁,位于珠市彝族乡境内的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08年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有占地千亩以上的石林与溶洞相连,石林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贵州屋脊”与石林遥相呼应,附近有天然草场上万亩,地势平缓,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便来这里举行赛马等活动,欢庆节日;此外,还有平山乡万亩林场、山塘水库、峡谷溶洞风光和大小天桥、双龙飞瀑、可乐云海、乌江源头、江南春色、水塘林场夜郎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和壮丽景观。

此外,还有“双龙飞瀑”、“小天桥”等旅游景点。

赫章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

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璨夺目。

境内古迹甚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岩石刻遗址32处,古彝文碑刻100条(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可乐古遗址,可乐
遗址(古墓群)位于可乐乡集镇中央,主要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

上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汉墓7座,出土文物300余件,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轰动。

2000年,研究人员在可乐发掘出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其中葬式奇特的“套头葬”入选2000—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并由此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乐遗址出土文物主要反映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夜郎文化特征,被有关专家称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入选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2年被列为全国六大考古最高成就之一。

2001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乐考古遗址公园是以可乐考古遗址为中心区,计划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0年10月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此外,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窝剡写字岩、石板孤耳岩、哲庄红军战斗遗址。

四、矿产资源及土特产
县内蕴藏着3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煤的远景储量约40亿吨,全县27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的产出;铁矿石的远景储量4.0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40%),重点分布于南西部北西走向的区域构造带---垭都至锰硐构造带上;铅锌矿储量居贵州之首,占全省己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主要铅锌资源储量产地38处,其中有99%以上分布于全国有名的滇东黔西有色金属成矿区;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

并伴生有许多贵重金属如银、铜、锦、铍、镓等。

硅石储量上亿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高钙石灰石遍布全县各地:花岗石、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莹石等也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赫章县的“财神漆”质地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可乐猪(又称乌金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

核桃以壳薄、仁满、味香、出油率高闻名;大蒜以个大、色白、耐贮藏广受欢迎;樱桃则色泽鲜艳如珠,味道甘美似密;芸豆香甜味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赫章被誉为天麻的故乡,有中药材上千种,其中茯苓、何首乌、龙胆草、续断、天麻、柴胡、独脚莲、元木香、厚朴、山楂、乌梅、半夏、升麻、淫羊霍、黄柏等,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可乐猪简介:
可乐猪是黔西北有名的地方猪种,赫章县的彝族苗族可乐乡为其中心产区。

彝族先民中的武僰支系曾在“东有今之遵义,中至大定,西连曲靖,而西北包东川、昭通,南跨安顺、兴义而止乎泗城”之地建立了夜郎国。

彝文古籍《益那悲歌·益那城池》记夜郎的城池有益那(即夜郎)阻姆、宰拜赫嘎、可乐阻姆、须濮陇邓、陇邓大革、多同米谷。

可乐阻姆即今可乐,因当地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的古夜郎文物中有陶猪,可乐猪因为而得名。

贵州省威宁、赫章县是可乐猪的中心产区,此外还分布于毕节、水城、纳雍、盘县等地区。

由于该猪种资源珍贵,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畔,为此便合称为“乌金猪”。

可乐猪作为乌金猪的主要支系,与在赫章县可乐镇一带出土的“陶猪”极为相似,可乐猪因此而得名。

并推断可乐猪在毕节的养殖历史已达3000年之久。

在明清时期,仅可乐镇每场就约有近千头猪上市交易,是西南地区比较有名的猪市集散地之一。

耐粗粮、抗劣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宜放养。

饲料多以玉米、马铃薯、野生牧草为主当地民谣曰:“养猪不放,难得养壮”。

一般仔猪出生15-20天即随母猪出圈游动,断奶后便随群出牧。

放牧时以啃草、拱草根块茎等为食。

出牧前或归牧时补饲一时,也有的补饲二次。

除补大量采集的野菜、青料外、还喂给洋芋、瓜类并拌合少量的荞麦、玉米、豆糠等。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长的是健美肉。

”这一度作为对毕节地区可乐猪绿色无公害、肉质鲜美的高度评价。

可乐猪属放牧型猪种,适应高寒气候和粗放饲养,体制结实,后腿发达,其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鲜用,又是制成腊肉火腿的优质材料。

可以用其腌制火腿、腊肉,产品以色鲜、清香味美及耐贮而享誉国内外。

为此,可乐猪还以国家级优良地方猪种被列入《国家猪种资源志》。

据了解,在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云南宣威火腿,威宁火腿原料绝大多数取源于可乐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