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淮海经济区8个城市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目录1. 研究背景1.1 城市环境问题1.2 宜居城市需求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2.2 调查问卷设计3. 城市宜居指标3.1 空气质量3.2 城市绿化率3.3 交通便利性4. 典型宜居城市案例分析4.1 上海4.2 成都4.3 杭州5. 宜居城市建设建议5.1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3 增加绿地建设6. 结论7. 参考文献1. 研究背景1.1 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宜居城市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宜居城市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人们希望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居住,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了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包括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等,以全面了解各个城市的宜居情况。

2.2 调查问卷设计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对宜居城市的需求和期望,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对多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获取客观的数据。

3. 城市宜居指标3.1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PM2.5浓度、臭氧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各城市的空气质量。

3.2 城市绿化率城市绿化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是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性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影响深远,本研究将交通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等因素纳入考虑。

4. 典型宜居城市案例分析4.1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上海在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成为典型的宜居城市之一。

4.2 成都成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盛誉,城市绿化率高、交通便利性好,被誉为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

4.3 杭州杭州以其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居民,城市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典范。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与统筹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与统筹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e o o c c o d n t d d v l p n fdfe e tr g o s i a h ie o o c Z n . c n mi o r i ae e eo me to i r n e i n n Hu i a c n mi o e Ke r s y wo d :Hu i a c n mi o e; O r i ae e e o me to i e n e i n ;i td f co ; o n eme s r s a h ie o o c Z n C O dn td d v l p n fd f r tr g o s l e a tr c u tr a u fe mi e
上 逐渐 优化 。2 0 0 8年 , 淮海 经济 区的济 宁市 、 徐州 市 、 封市和 开 淮 北 市 产 业 结 构 分 别 为 1 .:583 . 、055 .: .、23 21 .: 1 1 .:293 6 2 .: 5 2 6 4 .: . 995 .: .。但是 与 四省发达 地 区相 比, 533 4和 .:993 2 2 0 还是 有
c o d n td e eo me t f dfe e t e i n . e , t i a e p t f r a d o o n e me s r s n s g e t n w ih o l p o t o r i ae d v lp n o i r n r g o s t n h s h p p r u o w r t c u tr a u e a d u g si s h c c ud r moe o
1淮海 经济 区概况 淮海 经济 区位 于苏鲁豫 皖 四省 接壤地 区 , 由苏 鲁豫 皖 四省 1 4个地 、 组成 。后来 发展 到四省 的 2 地级 市 , 市 O个 包括 江苏省 的 连云港 、 州 、 安 、 徐 淮 盐城 、 宿迁 ; 山东 省的济 宁 、 临沂 、 枣庄 、 日照 、 安 、 芜 、 泽 ; 徽省 的淮北 、 州 、 阳 、 埠 、 泰 莱 菏 安 宿 阜 蚌 毫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从多日的繁忙和疲惫..的狼毫,我仿佛发现一束久别重..那纯淬..中脱出身来,用手指碾开逢的微光流进心湖。

老墨在石砚中研磨出浓香,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胸中涌出画面。

润饱墨汁的笔尖与宣纸(交融/交汇)——烟雾氤氲,掩映着山涧,又蜿蜒出一道清溪。

我悬着腕,手执毛笔前后左右(起伏/游动),墨晕在宣纸上洇染..开,将我的思绪带入苍茫寂寥..的矮树(甲),忽而狂风(乙),卷土黄沙(丙)。

在路....的境地□缠满青藤的尽头,平静的湖水(映照/照射)出一片潋滟山光。

(虽然/然而)这光影须臾便逝,闪烁..着遁入..。

..水气中,只在我的心湖上留下层层涟漪我从梦境重回现实,将手中笔锋一转:清淡的墨色,追逐着山阴的行云徜徉;山阳的熙光..写意在纸上,然后题跋..落款。

横,是江南水乡碧苔染..了垄上新桑。

我将胸中丘壑..□明媚翠的幽径;撇,是塞外阡陌翩跹起舞....的孤烟□捺,是高原....的垂杨;竖,是西北大漠扶摇直上雄鹰开张滑翔....。

放下毛笔,我感觉倦怠涤净,继而心..的翅膀□皆为静中寓动,都在蓄势待发神生出了久违的空灵。

1.结合文中语境,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疲惫碾开洇.染(yīn)苍茫寂寥B.青藤闪烁遁入翩跹.起舞(qiān)C.熙.光(xī)明媚纯淬扶摇直上D.丘壑题跋.(bá)滑翔蓄势待发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交融起伏映照虽然B.交汇起伏照射然而C.交汇游动映照然而D.交融游动照射虽然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点缀着那条崎岖古道①掩埋了一个个过往的足印①侵袭出草木褪下的枯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润饱墨汁”“烟雾氤氲”“须臾便逝”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一道清溪”“一片潋滟山光”“笔锋一转”中的“一道”“一片”“一转”都是数量词。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原创版】目录1.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2.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3.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4.对 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展望正文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2023 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被提上了日程。

那么,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是什么?它有哪些重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未来,它又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淮海经济区,是我国最早提出的经济区之一,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四省交界地带组成。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023 年,国家首次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这意味着淮海经济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淮海经济区,是指以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城市为中心,包括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四省交界地带的经济区域。

这个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三、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区域内的经济协作和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2.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3.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区域内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

四、对 2023 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展望2023 年,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开局之年。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和民众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攀升,打造宜居城市已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

本研究透过对中国宜居城市现状的细致剖析及面临的挑战,融合国际国内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旨在提出贴合中国实际的策略与建议。

研究揭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及安全水平方面尚存缺陷,具体表现诸如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相应地规划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

在生态环境改善领域,本研究着重提倡大气净化措施、水质保护行动、城市绿化的增强与扩展,以及积极倡导并实施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

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我们主张加速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形态转变,强化职业能力培训配合高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同时,呼吁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和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在优化公共服务的讨论中,本研究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性与高效管理、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及运作效率的优化,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及协同治理模式。

对于安全领域的改进,我们集中关注于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建立更加周密的自然灾害防御系统。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宜居城市的整体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宜居城市建设还需注重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国际化交流与全球合作、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以及文化传承与特色塑造等方面的战略路径。

这些路径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中国宜居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安全性;建设策略;战略路径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成为了核心议题。

在此趋势下,"宜居城市"的概念愈发彰显其重要性,成为评判城市发展成就与民众福祉状况的一个标杆。

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袁冲(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32)[摘要]随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演进,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频繁,淮海经济区作为国内最早自发成立的经济协作区,现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目前,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5个因素出发,构建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8个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衡量,找出淮海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熵权法[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4-0052-03[作者简介]袁冲(1989-),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投资、区域经济、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评价研究(2020SJA2364);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项目。

第2023年第4期(总第560期)商业经济No.4,2023Total No.560一、淮海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1986年3月,淮海经济区成立。

作为国内最早自发成立的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区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4省20市组成。

在此后36年里,淮海经济区先后经历了20个城市横向联合发展时期、8个城市一体化建设时期、10个会员城市协同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现有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格局。

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确定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同年12月15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从省级层面支持徐州发展中心城市。

2018年10月,根据《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这不仅意味着淮海经济区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也意味以徐州为中心城市的淮海经济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Research Report on livable cities in China 2020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小泰温馨提示:研究报告分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

本文档根据研究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xxx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xxx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小泰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然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中央提出了建设淮海经济区的战略部署。

2023年将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关键一年。

本文将对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评估1. 经济发展淮海经济区由江苏省的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安徽省的徐州组成,这些地区都拥有较为丰富的产业资源。

然而,目前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区域内的各市应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交通网络建设淮海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但目前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

为了促进协同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应共同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这样可以提高区域内外的物流效率,降低交通成本,进一步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

3. 政府协同淮海经济区涉及江苏、安徽两个省份,各级政府在协同发展方面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建立跨地区政府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的协同发展规划,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推进。

政府还应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激发区域的发展活力。

三、建议1. 跨地区合作淮海经济区各市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组织交流会议等方式,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在共同关心的项目和重点产业上,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 创新驱动创新是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各市应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产业协同淮海经济区各市在产业发展上应实现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

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平台的建立,促进各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问题与原因摘要:由于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基础相近,1986年3月成立了横跨苏鲁豫皖四省的淮海经济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经济区,其由20个地级市组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却始终没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大部分是从政府政策以及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探讨,而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方面对淮海经济区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为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1986年为了振兴区域经济的共同梦想,苏鲁豫皖接壤的20个地级市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著名的革命老区,重要的农产品和能源基地,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区两个发达的政治经济区的结点要津位置的淮海经济区却一直处于两个经济高地之间的低谷。

众所周知,产业结构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会极大的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对于积极寻求经济发展的淮海经济区来说,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发展有着实际意义。

1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1.1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表现①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07年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共实现地区GDP 16 345.39亿元比2006年的13 621亿元超过了12%,其连续五年地区GDP超过或达到12%。

从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来看,2007年全国GDP为246 619亿元,淮海经济区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7%。

其中,增速处于前5位的城市是:菏泽(17.1%),莱芜(16.9%),日照(16.8%),济宁(16.3%),临沂(16.2%);处于后五位的城市是宿州(11.6%),亳州(12.1%),淮北(12.5%),周口(13%),开封(13.1%)。

新时代推进徐州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推进徐州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推进徐州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彭明唱;李雁【摘要】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是持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动力来源,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的重大创新.通过对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周边相关城市比较,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解放思想实施高质量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集聚人气;抓好城建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中心城市内涵化建设等方面获得突破.【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新时代;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对策【作者】彭明唱;李雁【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要通过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这不仅勾画了未来几十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政策方针,这将成为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

随着“一带一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徐州核心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在徐州交汇叠加,使得近年来徐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在淮海经济区的领军地位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高质量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自身优势,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在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中,如何跟周边兄弟城市错位竞争是新时代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思考。

一、建设区域高质量中心城市的战略内涵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城镇体系等级最高的城市形态之一,处于市场和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向整个区域输送物资及服务等,影响范围覆盖所在的地区。

淮海经济区简介及核心8市综合实力比较

淮海经济区简介及核心8市综合实力比较

淮海经济区简介及核心8市综合实力比较一、概况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城市,包括江苏省的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20个城市,2010年总人口超过1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3%。

其中,核心城市包括8个,分别是徐州、济宁、枣庄、连云港、宿迁、商丘、宿州、淮北。

二、交通优势铁路:淮海经济区铁路网密集,主要包括:京沪铁路、京九铁路、陇海铁路、新石铁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在建)、徐兰高铁(在建)、日菏铁路、漯阜铁路、符夹铁路、青阜铁路、新长铁路、徐州—淮北—宿州城际铁路(规划)。

铁路枢纽:徐州、阜阳、商丘、蚌埠、菏泽等,其中徐州是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和第八大火车站。

高速公路:京福高速、京沪高速、连霍高速、日兰高速、青兰高速、泗许高速、商周高速、长深高速、宁洛高速、徐州绕城高速、商丘绕城高速等。

枢纽城市:徐州、周口、开封、莱芜、淮安、连云港、蚌埠等。

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阜阳西关机场、盐城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临沂沐埠岭机场、济宁曲阜机场、商丘机场等。

枢纽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航运港口:海港:日照港、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内河港口:蚌埠港、济宁港、阜阳港、周口港、枣庄港(台儿庄)等。

三、环境、资源优势淡水资源:淮海经济区位于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与淮河(我国南北方界河)之间,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境而过,另有沂河、新汴河、颍河、浍河、泗河、大汶河等河流;湖泊主要有洪泽湖(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微山湖、骆马湖、独山湖、南阳湖、邵阳湖、沱湖、东平湖、堤岸水库、石梁河水库、林七水库、日照水库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占到区内城市总数的35%。

具体包括江苏的徐州、淮安,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泰安、曲阜(属济宁市)、邹城(属济宁市),河南的商丘、开封。

中心城市发展促进淮海经济区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中心城市发展促进淮海经济区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中心城市发展促进淮海经济区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陆晨宇;骆轩州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24()9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梳理学者研究现状,本文利用熵值法测度2019—2021年淮海经济区共同富裕指数,并借助关联度分析,探索中心城市徐州与9个核心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度。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并结合淮海经济区现状,给出相应建议:(1)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打通江苏省内外沟通渠道;(2)强化中心城市徐州与周围城市的分工与协作;(3)共建共享区内基础设施,仅供参考。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陆晨宇;骆轩州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新时代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路径——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为例
2.以高质量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3.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4.以高质量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海经济区 市场分析

淮海经济区 市场分析

1.0 市场调研分析1.1 淮海经济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淮海经济区位位于我国两大沿海经济圈之间,是连接两大经济圈的桥梁,未来具有较大的联动发展空间。

淮海经济区位于我国中东地区,其之北为环渤海经济圈、东南为长三角经济圈,淮海经济区是两大经济圈连通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环境中,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核心。

淮海经济区位于两大经济圈之中,在陆路交通上是连接两大经济圈的桥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1.1 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现况从区域划分上来看,淮海经济区分为四大省,四大省份分为四块。

山东省(临沂市、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日照市、泰安市、莱芜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安徽省(毫州市、蚌埠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分析:山东省总量最多,其中临沂市和济宁市占山东总量48%。

江苏徐州市市场总值超过2000亿,河南周口市超过1000亿,整个淮海地区市场总值超过1000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江苏和临沂。

1.1.2淮海经济区经济总量构成淮海经济区20市2009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表一:表二:备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栏内有的为规模以上,有的为全社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栏内有的为地方财政收入,有的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1.3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虽然自然条件和人文传统都具有相当的同质性,但被分割为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个省份而分治,全都位于各省的边缘地带。

尤山东主要沿胶济铁路发展,江苏主要沿沪宁铁路和长江发展,河南提出以郑州、洛阳、开封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安徽虽然还没有成熟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但安徽省对合肥的投入力度以及皖南芜湖经济中心的成长都是不争的事实。

宜居城市建模分析

宜居城市建模分析

宜居城市建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五一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它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授权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参赛题号:C参赛队号:03357参赛组别:本科所属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参赛队员:1. 戴潘宁2. 何逸茗3. 卢晓孟日期:2017年05月01日获奖证书邮寄地址: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邮政编码:611756收件人姓名:何逸茗联系电话:五一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宜居城市评价模型关键词:熵权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灵敏度灰色分析法粗糙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淮海经济区内的8个城市的宜居评价问题,建立了包括综合评价模型与灵敏度分析的数学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了求解。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选取了城市宜居指数作为评价城市宜居情况的一级指标体系,逻辑上肯定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的总要性。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统计分析,从性质上选取了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舒适性、可持续性共五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体系,以人均GDP、城市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年空气达标率等共45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了针对评价城市宜居的三级评价体系;其次,针对45个指标,在国内相关统计年鉴上收集相应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利用熵权法确定了45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得到了关于评价宜居城市的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气候宜居城市是指在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方面具备较好条件的城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城市宜居性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评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所需的指标也随之多样。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中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空气质量、水质与供水以及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等影响城市宜居性的因素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中国,空气质量是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细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评估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评价其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与供水也是一个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面。

清洁的饮用水和良好的供水系统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必不可少。

城市的供水能力、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因素需要作为评价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除了空气和水质,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也是评价一个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化可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带来更多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居民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指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空气质量、水质与供水以及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将在本文后续章节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和评估,我们可以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决策依据。

同时,本文也要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展开讨论,总体上可分为引言、正文、评价指标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说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在中国气候条件下的重要性。

十四届五一建模B题(宜居城市评价问题)

十四届五一建模B题(宜居城市评价问题)

x1 :职工平均工资; x2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 x3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x4 :人口密度; x5 :自然增长率; x6 :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数; x7 :中小学校数量。
3.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2]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 主观 赋权法主观随意性大,可靠性不足。因此,本文选择了主观性相对较小,能充分 利用数据特征的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的客 观赋权法,信息熵越小,则表明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重要程度越大。计算步骤 如下: Step 1:计算标准化后的指标 xij’的比重 Pij ,即: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1.1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 1.宜居城市指标的选取 城市的宜居性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 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适宜人类生活、工作和居住的性质, 那么,在建立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各方面考虑,选取科 技文化方便为科学投入、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教育支出三个指标,生态环境 方面分为工业废水排放量、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三个指 标,经济发展方面分为人均 GDP、职工平均工资、地方财政收入三个指标,最后 人口发展方面有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公共设施方面有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数、 中小学校数量,一共分为 5 个方面共 13 个指标。
x j 与 xk 的样本相关系数作为它们的相似性度量,即
rjk
(x
i 1
n
ij
x j )( xik x k )
1
2 n 2 2 ( x x j ) ( xik x k ) ij i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宜居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淮海经济区8个城市为例
作者:樊建瀚廖开吉唐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宜居城市的排名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利用主成分分析运用SAS软件编程实现最后,依据“差异驱动”原理进行客观赋权,建立了一套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数学方法,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淮海经济区8个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了排名。

关键词:主成分、客观赋权
背景分析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城市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也是政府和城市居民密切关注的焦点。

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主要参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和《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一套宜居城市指标体系。

二.数据预处理
本文根据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初级指标的数据搜集,数据主要来源于EPS数据平台支持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中国交通数据库》和《中国环境数据库》。

标准化处理
由于搜集的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量纲,所以采用如下的归一化处理方法,即
最后,通过上述公式分别对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求评分,从而通过这6个二级指标的评分和求得的权重得出最终的宜居指标结果。

求解的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SAS软件编程求解主成分,得到结果。

针对第一主成分,其中公差贡献率较高的是"高校学校数"、"剧场、影剧院数"和"公共图书馆数",公差贡献率分别为0.866、0.769和0.840。

所以,本文将第一主成分解释为"人文舒适性"。

针对第二主成分,其中公差贡献率较高的是"犯罪率"和"交通事故发生数",公差贡献率分别为0.953和0.911。

本文将第二主成分解释为"社会安全性"。

针对第三主成分,其中公差贡献率较高的是"邮政业务总量"和"公交拥有率"公差贡献率分别为0.739和0.445,本文将第三主成分解释为"交通便捷性"。

针对第四主成分,其中公差贡献率较高的是"公路客运总量"和"建成绿化覆盖率",公差贡献率分别为0.612和0.697,本文将第四主成分解释为"建设完善性"。

城市排名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余建辉,湛东升等.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C]// 2006中国科协年会9.2分会场. 2006:3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