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王鹏;赵澄林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5)001
【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

该区第三系碎屑岩
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N12)地层中,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
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

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一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白三角洲相。

这一结论对正确估算柴北缘地区的第三系油气储量及促进青海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鹏;赵澄林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新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J], 杨永剑;黄柏鑫
2.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碎屑岩沉积相特征 [J], 武天祥;牟中海;薛建勤;吴海欧;周星合
3.江苏高邮凹陷马家咀-黄珏地区下第三系渐新统戴南组和三垛组一段含油气砂体
沉积相特征 [J], 袁义善;朱履熹
4.辽河盆地老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相 [J], 任作伟;李琳;张凤莲
5.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昆特依凹陷昆2井为例[J], 王琪;白斌;李小燕;陈国俊;禚喜准;张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其西部地区的渐新世沉积物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成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都对沉积物源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影响。

青藏高原是柴达木盆地最重要的沉积物源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最大的高原,其地质构造复杂,包括洛旺错-理塘断裂、昆仑造山带和羌塘北缘等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
单元的巨大强度和多样性贡献了丰富的沉积物源。

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地形和寒冷干燥的气候,形成了悬移质和风沙堆积等全球范围内的特有沉积物类型。

塔里木盆地是另一个重要的沉积物来源。

塔里木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它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喀喇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等。

这些山脉的环境差异和地质构造造就了多样的岩石和沉积物类型,如碎屑岩、火成岩和沉积岩等。

昆仑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另一个主要沉积物来源。

昆仑山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造山运动区之一。

昆仑山冰川的频繁扩展和收缩产生的冰川沉积物、山地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和风成沉积物等都是昆仑山成为沉积物源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渐新世沉积物源非常多样化。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的来源外,还有其他的来源,如沙漠和河流
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从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环境中运输和沉积,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记录和沉积物特征。

研究这些沉积物源对了解柴达木盆地的演化和青藏高原的成长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马雪;伊海生;夏国清【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0(29)9【摘要】应用砂岩碎屑成分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物源分析.砂岩组分镜下鉴定和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类型以沉积岩岩屑为主.镜下识别出一些标志性的矿物和岩屑,它们的出现及其含量在剖面垂向上的变化,指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上干柴沟组与下油砂山组界线附近的沉积物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在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约20Ma时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沉积转型事件.这次沉积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其他地区也可以找到一系列踪迹和响应,是探索青藏高原北缘构造隆升历史的一个重要界线.【总页数】10页(P1294-1303)【作者】马雪;伊海生;夏国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P588.21+2.3%P512.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J], 关平;简星2.川西中段地区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 [J], 钱利军;张成弓;陈洪德;林良彪;徐胜林;欧莉华;张玺华3.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记录的天山隆升剥蚀过程 [J], 陈熠;方小敏;宋春晖;孟庆泉4.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构造环境分析[J], 王涛;刘招君;孙平昌;白悦悦;宋朔5.地震剖面记录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J], 王亚东;张涛;李仕远;郑建京;郭建明;孙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昆特依凹陷昆2井为例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昆特依凹陷昆2井为例

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昆特依凹陷昆2井为例王琪;白斌;李小燕;陈国俊;禚喜准;张瑞【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2008(19)2【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第三系深部储层岩性由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岩屑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组成,而杂基含量较高(一般大于15%)是造成该储层物性先天较差的主要原因。

昆2井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微弱的溶蚀作用,其中,碱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成岩演化特征,压实作用和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成岩改造原因。

深部储层N1、E3和E1+2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的晚期和晚成岩阶段的A期和B期,其中上千柴沟组(N1)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夹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度在0.1%~15.59%之间,平均为7.75%,渗透率在(0.1~37.38)×10^-3μm^2之间,平均为13.23×10^-3μm^2,储集空间以粒间贴边孔为主,适于储集天然气,但也可储集少量石油;下干柴沟组(E3)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孔隙度在2.2%~14.3%之间,平均为5.0%,渗透率在(0.02~5.55)×10^-3μm^2之间,平均为0.58×10^-3μm^2,储集空间以裂缝孔为主,适于储集气态烃。

【总页数】8页(P157-164)【关键词】深部储层;成岩演化;孔隙演化史;昆2井;柴达木盆地【作者】王琪;白斌;李小燕;陈国俊;禚喜准;张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深埋藏气孔状流纹质熔结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区火山岩油藏为例 [J], 肖毓祥;李军;陈再学;丛玉梅;刘小燕2.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昆特依凹陷潜伏Ⅰ号构造昆2井储层微观特征 [J], 陈登钱;李叶平;姚熙海;崔俊3.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李乐;牟中海;汪立群;徐峰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相与成岩演化研究 [J], 何周;史基安;唐勇;丁超;张顺存5.南堡凹陷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J], 王恩泽; 刘国勇; 庞雄奇; 李昌荣; 吴卓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及沉积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及沉积特征研究
1 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
通过对四川盆地火山碎屑岩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 定可知:该区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埋藏 充填作用、挥发逸散作用、冷凝收缩作用、溶蚀作 用、火山热液充填作用、构造破裂作用、蚀变作用等 等[3]。
(1)挥发逸散作用。岩浆喷溢出地表之后,所喷 出的岩浆中含有挥发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由 于这些岩浆中的挥发成分会产生逸散残留从而在岩石 表层形成或大或小的气孔。挥发逸散作用主要发生在 中基性熔岩、这是因为中基性熔岩层中上部原生气孔 比较多。
(4)火山热液充填作用。当火山的岩浆等物质从 地表喷出之后,挥发份中含有大量铁离子、镁离子、 硅离子,并且热液会慢慢的进入到气孔之间,从而使 得火山碎屑岩岩体的温度降低而发生了沉淀结晶。
(5)蚀变作用。蚀变作用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 类是热液对岩石产生的交代作用,第二类是矿物在表
190
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些次生变化。但蚀变作用的 影响较小,一方面蚀变作用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 空间的形成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蚀变作用对火山碎屑 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的演化影响也不大。四川盆地地区 火山岩蚀变作用在浊沸石化中的发生比较普遍。
表1 分馏塔操作参数
项目
顶循抽出温 度℃
顶循返塔
冷回流流 顶循流
塔顶温度℃
温度℃
量t/h 量t/h
参数 110-130
65-80
95-105
25-30 550
4.2 对策措施
调整塔顶缓蚀剂加入量。分馏塔顶加注的缓 剂为弱碱性,通过调低加注量,缓蚀剂罐液位由每
班下降3%调整到每天下降3%~4%;分离罐脱液包操 作界位偏高,通过调校界位控制调节阀,液位控制在 20%~40%,修改操作规程,观察酸性水是否含粗汽油;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古近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古近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性 相 对 较 好 ; 者 对 储 层 的 发 育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 实 作 用和 胶 结 作 用 破 坏 了储 层 的储 集性 能 , 蚀 作 用 和 后 压 溶 破 裂 作 用 改 善 了储 层 的 储 集性 能 关 键 词 : 层 特 征 ; 制 因素 ; 西 地 区 ;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储 控 潜 柴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 T 11 3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 言
柴 达木 盆地 位 于青藏 高原北 部 , 中 国西 部一 是
个大 型 中一新 生 代 含 油 气盆 地 [2 I] -。柴 北 缘 断 陷位
于柴 达 木盆 地北 缘 , 东北 以南祁 连 山褶 皱带 南 缘 的
赛 什 腾 山 、 肯 达 坂 及 中吾 农 山 的南 缘 为 界 , 北 达 西
杨 永 剑 , 家 铎 , 万斌 , 刘 孟 祝 贺
( 成都理 工大 学“ 气藏地质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油 ) 摘 要 : 据钻 井 、 依 测井 资料 , 对岩 心进 行测 试分析 发现 , 西地 区古近 系储层 主要 成 分为成 熟度 较低 的 潜
岩 屑长石砂 岩和 长石岩屑 砂岩 , 次生溶蚀 孔 隙为储 层 的主要 储 集空 间 . 包括溶蚀 粒 间孔 、 内溶孔及铸 模 粒
以阿 尔金 走滑 断层 为 界 , 面与 盆地 的一 里 坪 断 陷 南 和三湖 断陷 的北缘 相接 口。柴 达木 盆地 北缘 西段 白 ] 2 0世 纪 5 0年代 开 始进 行 油 气勘 探 , 先后 在 冷 湖 三 号 、 湖 四号 、 冷 冷湖 五号 有 重要 发 现 , 探 明 了一 定 并 的石 油地质 储 量 ] 。潜西 地 区位 于小赛 什 山前 、 冷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3 1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3 1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l 地质背景及储层基本特征
1 . 1 研 究 区地质 背 景
柴达 木盆地 位 于青藏 高原 北缘 青 海省境 内 , 四周 被祁 连 、 昆仑 和 阿尔 金 等 褶 皱 山 系及 深 大 断 裂 所 围 限 。研究 区 内主要 储 油构 造 为南 北 方 向 的挤 压 应力
①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批准号 : 4 0 5 7 3 0 0 7) 资助 收稿 日期 : 2 0 0 7 - 0 2 - 0 7 ; 收修改稿 日期 : 2 0 0 7 - 0 9 - 2 8
山组 ( N ) 、 上油砂 山组 ( N i ) 、 狮子沟组 ( N i ) 。下干
柴 沟 组 下段 E 储 层 主 要包 括 与河 流 沉 积 、 三角 洲 沉
论分 析 。本 文不仅 对 研 究 区储 集 层 成 岩 作 用 进 行 了
系统 的研 究 , 建立 起 了本 区 的成 岩作 用 序 列 , 而 且 通 过热 力 学方法 针 对有 关 的成 岩 作 用特 征 计 算 出 了相
P 5 8 8 . 2 文献标识码
柴达 木盆地 是 我 国西 部 一 个 重 要 的中 新 生 代含 油气 盆地 。柴 达木 盆地西 部北 区 E 储 层 以碎 屑 岩储
形成 的 第 三 系 隆 起 , 构 造 从 南 向北 主 要 包 括 : 咸 水
泉一 油 泉子一 开 特 米 里 克 、 盐 滩一 油 墩 子 、 红 沟子一
层 为主 , 主要包 括 各 种砂 岩 、 粉 砂 岩 等碎 屑 岩 。根 据
以往 不 同地 区的文 献报 道 , 储 集层 物性 除受 沉积 相影 响外 , 受成 岩作 用 的控 制 亦 很 明显 ¨ J , 然 而 到 目前 为止 , 尚 未有 过 针 对 柴 西北 区 E 碎 屑 岩 成 岩 作 用 的 系统 研究 。另 一方 面 , 国 内外 有关 成 岩作 用 的微观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讨论 成 岩作 用 的作 用类 型 、 演化 阶段 和 时 间序列 方 面 , 而 缺乏 对成 岩作 用 的系统 的热 力学 理

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潜力及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潜力及勘探方向

探 明率为 1 .%, 有较 大的 资源发现 潜 力 , 中 的比值 ( / HC
找油 气资 源的主要 接替 区 。
TOC) 高达 2% ( 0 好生油 岩下 限为 6 ;有机 质热演 化 %)
第一作者简介 :尹成 明,男 ,工程师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 、油气资源规划研究工作 。 收稿 日期 :2 0 -0 - 5 06 9 2
摘 要 :通过 5 多年勘探研究表 明,柴达木盆地主要存在第三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 ,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0
总体偏低 ,烃转化率较高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柴西地 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 ,有机质类型为 I Ⅲ 型,主要分布在柴北 缘地 区。盆地 内具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 ,碎屑岩储层 是主 要储油层 ,在纵 向上分 I 一 布于侏 罗系 、古新统、始新统 、下干柴沟组下段 、油砂山组 ,在 区域上分布广 泛,以河流三角洲 、滩坝以及水下扇等不 同沉积成 因的砂岩类储层为主。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 2 . 15×1s,石油的探明率 为 1 .%,具有 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 , 0t 53 综合分析提 出了下步勘探 的重点预探 区带有 3 ,即柴西南构造岩性区、狮子 沟一油砂山深层 构造带 、柴北缘的潜伏 构 个
金 山 。盆地东西长 约 8 0 m,南北宽 10 0 k 5k 5 ~3 0 m,总 11 . 烃源 岩 特征 面积 为 1 . 2 1×1 m 0k 。盆地 内发 育 了古生界 、中生界
和新 生界 3 套沉积地层 ,中、新生界 沉积岩分布面积为 在 柴达木 盆地快 速沉 积 、 燥寒冷 、 干 成水环境 等特 9 6 0 m 最大 厚 度约 1 2 0 6 3k , 0 m,沉 积岩 体积约 6 定地 质条件下 , 气具 有不 同的生烃 机理 和演化 程度 。 7 0× 油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_王艳清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_王艳清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9卷第2期2012年4月Vol.39,No.2Apr.,2012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被阿尔金山、昆仑山所夹持的中、新生代大型咸化山间湖盆(据青海油田研究院),地理面积为3.4×104km 2(图1)。

柴西地区渐新世生储盖发育,是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富集区,已发现尕斯库勒、花土沟、跃进二号和昆北等10余个油气田[1-3]。

区内新生界地层出露齐全,分布广,厚度大,为干旱气候条件下闭塞、高钙、多盐的内陆盐湖沉积,以碎屑岩为主,发育碳酸盐岩和膏盐岩。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自下而上揭示了8套地层,即更新统七个泉组(Q 1+2),上新统狮子沟组(N 32)、上油砂山组(N 22)、下油砂山组(N 12),中新统上干柴沟组(N 1),渐新统下干柴沟组(E 3),古始新统路乐河组(E 1+2)及底部的基岩(Pz)(表1)。

本文研究的层位以渐新统的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物源分析为主,考虑到物源的继承性发育,本文未对上段物源分析论述。

沉积物源分析在盆地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分析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沉积物搬运路径、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古环境恢复的重要依据。

沉积物源的研究方法较多,如从重矿物组合、轻矿物组合、砂岩百分含量变化、古水流方向标志、地球化学、古构造与古地形等[4-11]方面进行物源研究。

前人对柴西地区的沉积物源特征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从重矿物组合判断沉积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6]、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沉积物源(2006年,东方物探敦煌分院);这些研究多是针对局部地区的沉积物源分析。

本文从重矿物组合、轻矿物组合、稀土元素分配和古水流恢复等系统分析了柴西地区渐新世的沉积物源特征,进一步明确了该区的物源方向及特征,为沉积体系、油气勘探指出了边界和范围。

1沉积物源确定本文从重矿物组合特征、轻矿物特征(碎屑成分及碎屑组分消光)、稀土元素、古水流恢复等资料着手,结合砂岩厚度、砂地比等单因素图件的平面变化规律,综合分析、确定柴西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方向。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储层保护措施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储层保护措施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储层保护措施王随继;黄杏珍
【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较低,一般小于4%大多数介于1%-2%,故对也孔隙度影响不明显,经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粘土矿物主要有4大类:伊/蒙混层粘土,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

它们的相对含量及形态产状,对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储层有着不同的潜在危害。

【总页数】1页(P112)
【作者】王随继;黄杏珍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2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J], 王鹏;赵澄林
2.渤中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李丽霞
3.吐鲁番坳陷中—上侏罗统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岩意义 [J], 刘林玉
4.渝东南地区黑色页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兼论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彭水县鹿角剖面为例 [J], 李娟;于炳松;刘策;孙梦迪
5.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 [J], 刘林玉;曲志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

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影响作用分析李慧;施辉;吴瑾【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12【摘要】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早弱晚强”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对于构造圈闭而言,隆升Ⅰ阶段更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岩性圈闭发育早而且多期次发育;3期原油充注分别对应于隆升Ⅰ期的B阶段(E32)、Ⅱ期的C(N21)阶段和E阶段(N23),配合沸腾包裹体群的发现,说明该区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隆升所产生的远程构造应力.高压系统内的烃源岩进行“突发式”排烃,经开启的断裂向常压系统内运移和聚集.青藏高原隆升晚期强烈构造活动是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可以判断在这种“自我封闭”的高原咸化湖盆内岩性油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输导体系.【总页数】7页(P20-26)【作者】李慧;施辉;吴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荆州43402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1【相关文献】1.柴西南区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E<sub>1+2</sub>)岩性油藏形成分析 [J], 吴瑾;王文卓;毛亚昆;连良达;王国彦;2.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 [J], 葛肖虹;刘俊来;任收麦;袁四化3.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J], 陈艳鹏;刘震;马达德;汪立群;张道伟;王中凡;杨乾政;冯旭军4.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I):对大气环流影响 [J], 范广洲;程国栋5.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Ⅱ):水汽收支及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影响 [J], 范广洲;程国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克鲁克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克鲁克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内容提要 :柴达木盆地上石炭统克鲁 克组 是该 区重要 的古生界勘 探层 位 ,组 内发 育多套 良好的碎屑 岩层。为探 究其岩石物性特征及控 制因素 ,本次 以野外露头 调查为基础 ,利用 普通 薄片 、铸 体薄 片鉴 定及 扫描 电镜 等手段 ,结合 物性测试 和压 汞资料 .对克鲁克组碎屑岩纵 向分布规律 ,储 层岩性 、物性 、孔喉 特征及孔 隙类型进 行分析 。认 为克鲁 克地层 中克 2段发 育的三角 洲前缘亚相和克 3段的具障壁海岸 潮坪相 的大套含砾 粗砂岩 、粗 砂岩砂体原 生 、次生孔 洞发育 。孔喉大 、分布 集 中、分选好 。为有 利的碎 屑岩储层 。早成岩 期压实作用 、重结 晶及 胶结作用 对克鲁 克组砂岩 的原生孑L隙破坏严重 ,晚成岩期储层改造形成 的溶孔 、裂缝一溶 孔是 油气成藏 的主要储存 空 间。该 研究 为预测柴东 石炭 系克鲁 克组油气有利区域提供依据 ,为今后该地 区的油气勘探 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 词 :柴 达 木 盆 地 ;克 鲁 克 组 ;碎 屑岩 ;相 控 ;储 层
柴 达木 盆地 东 部 地 区作 为重 要 的油 气 潜 力 区 , 得 到越来 越 多 的重 视 ,其石 炭 系作 为 上 古 生 界 重 要 油气 勘探 层 系 ,良好 的 生 烃 能 力 已被 证 实 (黄 纯 汉 等 ,1999;甘贵 元等 ,2006;杨超 等 ,2010;Liu Chenglin et a1.,2011;刘成林 等 ,2012;马寅生等 ,2012;商琳 等 ,2014),但 是 其 储 层 物 性 研 究 相 对 滞 后 ,亟 需 深 入 开展工 作 。岩 石 学统 计 发 现 .尽 管 石 炭 系 沉 积 以 来 经 历 多 期 次 演 化 (肖序 常 等 ,1998;汤 良 杰 等 , 2000;Rumelhart et a1.,2000:杨超 等 ,2010;彭 渊 等 , 2015),呈 现地 区 上 的 差 异 性 、复 杂 性 ,但 良好 的初 始 地质 条件 以及 较 少 的 晚 期 成 岩 改 造 (谢 庆 宾 ,管 守 锐 ,2000;汤 良杰 等 ,2000;刘 洛 夫 ,2001;杨 平 ,胡 勇,2006;王 勇等 ,2007;杨 超等 ,2010;Liu Chenglin et a1.,2011;付锁 堂 等 ,2015),使 得上 石 炭统 克 鲁 克 组 的碎屑岩总体发育 良好 。现今大多数油气藏都处 于有利 相 带 中 ,甚 至是 若 干 有 利 相 带 共 同作 用 的 产 物 (邹 才 能 等 ,2005;庞 雄 奇 等 ,2011;杨 宁 等 , 2013),基 于此 “相控 论 ”.笔 者对 柴 达 木 盆地 东 部石 灰 沟地 区 的克鲁 克组 (C,k)地层 有 利 相 带 的碎 屑 岩 进 行岩 石学 特征 、储 层物性 特 征及 其控 制 因素研 究 , 以期对 柴 东地 区石 炭系相 关 油气 藏勘 探提 供依 据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岩性油藏勘探与实践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岩性油藏勘探与实践

套 成 熟 的 技 术 和 思 路 ,岩 性 油 藏 也 没 有 成 为勘 探
陷和 抬升 剥蚀 3 构造演 化 阶段 ,第三 系厚 度超过 了 主攻 方 向 。 个 50m。 区地表 较为平 坦 , 00 该 中部沼泽 和盐 壳发 育 , 、 东 19 5年 以来 青海 油 田先 后 在 柴西 南 区部 署 了约 9 西部 主要为 戈壁和 小沙丘 , 部 以 山地 为主 , 北 平均 海拔 10k 的 三维地 震 , 0 m 7 通过 对三维 地震 资料的 解释发 现 为 30 m。柴西 南 区勘 探程 度相对较 高 ,是 青海 油 田 了一批 构造 圈闭 ,对 一些评 价较 好 的构造 圈 闭进行 了 00
海油 田尤其足柴 西南 岢 性地 层油气 藏的勘探织 桑了 艇J 成同i机背斜 }造 勾 尔金山前 陂一 系列发 宝贵经验 育较 早的鼻状构造 。在这蝗 背斜或 舜 构造的 辣 或 收 部
2 第三系岩性油藏形成条件
具有 形成 岩性地 层油臧的 良好戍瓶条 件,具有较 凡的 勘探 潜力。
也从 以寻 找构造 圈闭油藏 逐 渐转 向重视 寻找 岩性地 层 批 探井 也相继 获得 成功 ,初步 探 明了红柳 泉油 田岩 性 油 气藏 。 油藏 的规模 。2 世纪 9 年代初期 ,随着 老油 田滚动勘 0 0 自 20 年起青海 油 田先 后 在七个 泉 、红 柳泉和 跃 02 探 工作 的深入 ,相继 在 七个泉 油 田二 区块 、尕斯 库 勒 进一 号部 署 了一批 以岩性 地 层油 气藏为 勘探 目标 的探
维普资讯
石油地质
冲推 覆和阿尔 左行走滑的 l 重作用 . 昆 它山前形 厦 井 .永得了较 好效果 ,新增控制 f 油地质储量 3 7 54 1 新增预删 油地 储 量 3 0 0t 8 5×l … ,为青 成一 系列向缸内逆 冲的 ( H 逆 惭 . 托逆断 层 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图 2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湖泊三角洲相层序
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直线形夹少许指形 ;地震
相表示为中强振幅连续前积相及中弱振幅底积相 。 由于柴北缘地区在第三纪时期古地形较为平
坦 ,滨湖 —浅湖沉积环境发育 ,适于形成滩坝沉积和 中 、小型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 。 4. 2 滨 —浅湖亚相
滨湖亚相是北缘地区第三系分布最为广泛的沉 积相类型 (图 3) 。滨湖亚相位于平均高水面与平均 低水面之间 ,砂体呈现带状分布 。滨湖或漫湖环境 主要由泥坪 、砂坪和混合坪微相组成 ,泥坪沉积微相 以棕灰 、浅棕 、棕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夹薄层 粉砂岩 、泥灰岩 。由于滨湖区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 , 因此也常见石膏层及钙质层等湖间低水位蒸发相标 志 。沉积构造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 、冲洗层理 、波状 纹层 、上攀纹层以及各种小型浪成波痕 。生物潜穴 在滨湖亚相泥坪沉积中较为常见 ,由于该区水体动 荡 ,生物潜穴多以垂直和倾斜型为主 。
5 结果与讨论
前人[1 ]将北缘地区第三系主要沉积相类型归 结为河流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的主要根据是 : (1) 泥 岩的颜色 ; (2) 粒度概率曲线为二段式特征 。实际 上 ,就泥岩颜色来看 ,尽管部分井 (如仙 5 井) 以棕 红 、棕褐色为主 ,但并不能就此认定此地层是河流泛 滥平原相的沉积产物 。笔者认为 ,由于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时期气候干旱 ,降水量小 ,致使三角洲平原或 滨湖地带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而接受氧化 ,这才是 泥岩颜色显氧化色的主要原因 ,这从泥岩中常见斑 点状石膏和脉状石膏的现象也可以得到证明 。
浅湖亚相位于滨湖亚相内侧至波基面以上地 带 ,水下地形平坦开阔 (图 3) 。沉积物主要受波浪 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砂泥岩间互 、分 布稳定的沉积类型 。岩性以灰绿色 、褐红色 、浅灰色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钙质泥岩为主 ,并夹薄层泥砾 岩 、中 —细砂岩 、粉砂岩 。其韵律性明显 ,每个韵律 自下而上由粗砂岩 —中 、细砂岩 —细砂岩 —泥质粉 砂岩 —钙质泥岩组成 ,有时在韵律的底部还见到薄 层的泥砾岩 ,显冲刷构造 。在此沉积相中 ,总体上表 现为频繁的砂泥岩互层 ,单砂层厚度较为稳定 ,一般 为 10~30 cm 。其沉积中发育生物潜穴 、平行层理 、 冲洗层理及交错层理 ,常见浪成振荡波痕 。

柴达木盆地西缘第三系储层发育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缘第三系储层发育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

066城市地理柴达木盆地西缘第三系储层发育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韩富萍(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365101)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的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

本文以储层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石油地质学等多学科为理论指导,对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发育特征,即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岩石组合和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岩和煤。

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分布于第三系的各个层位;柴西缘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时期不同,其特点不同,主要烃源岩与储集岩集中在下干柴沟组下段与下油砂山组。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储层特征1.区域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被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这三大山系包围,盆地内部东南低,西北高,处于东经90ʎ 98ʎ20',北纬35ʎ55' 39ʎ10'之间,面积12.1ˑ104km 2,盆地海拔2600m 3000m 左右,外形近似菱形的山间盆地,是最大的高原盆地。

2.储层特征2.1储层岩石学特征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各个层位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碳酸盐岩和煤含量较少。

碳酸盐岩包括泥质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表1),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和上干柴沟组。

表1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岩石类型统计表2.2沉积构造特征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根据成因及形态分类由准同生变形构造,物理成因的层理、层面,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等沉积构造几大类构成。

沉积构造特征是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又较少受沉积后各种作用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综合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发现柴达木盆地下第三系沉积构造非常的丰富。

2.3储层分布特征本区储层岩性主要是砂、砾岩,还有少部分是碳酸盐岩。

碎屑岩储层主要沉积于洪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

纵向上,碎屑岩储层在各个层位都发育;平面上,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部位,但不同层位碎屑岩储层分布范围不同。

浅析有效碎屑岩深层储层的形成

浅析有效碎屑岩深层储层的形成

浅析有效碎屑岩深层储层的形成程昱【摘要】由建设性成岩所产生次生孔隙可使储层物性得到有效改善.深层储层的形成过程中,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可直接缩小孔隙体积,然而由构造应力形成的缝隙可使孔隙渗流、沟通能力得到改善,促使裂缝有效储层的形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储层物质的组成及成岩的模拟实验,尝试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新技术、新理论的创新利用,成为研究有效碎屑岩的储层形成机理发展的方向.【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有效碎屑岩;深层储层;机理【作者】程昱【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3;TD3270 引言近年来,有关深层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进行深层油气勘测的实践不断增多,有效储层在深层仍然可以发育形成得到验证。

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渤海湾开始实施深层勘探,后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均发现存在重大油气储藏。

而国外已有30多个埋深超过5 000 m的碎屑岩油气藏处于生产状态。

文中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沉积、成岩、构造等作用以及深层储层形成中环境条件的影响及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

1 影响有效储层形成的因素1.1 沉积作用对有效储层形成的影响在沉积环境下,有效储层形成的基础与前提即为原始的沉积条件。

通常来讲,沉积环境对沉积相带展布、储集砂体的形成等影响较大。

相同的沉积体,其相带不同,则砂体分布规模、特征、叠置形状均不相同。

微观分析,沉积物原始组分、粒度、成熟度、磨圆、杂基含量、分选等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而以上物质非均质性决定了储层物质的基础,并对后期成岩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1.2 储层形成受构造作用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相比于结构较低的应变区域,砂岩在高应变区域内,受侧向挤压的影响生成孔隙度减少, 5%~8%,同时实现了原来的低应变区域内的孔隙储层向高应变区孔隙裂隙储层的转变。

碎屑岩地层中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碎屑岩地层中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碎屑岩地层中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胡鑫;何宇;朱颖【期刊名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年(卷),期】2017(011)003【摘要】分析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对有利区块的预测十分重要。

根据已有资料,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地层温度、地层异常高压和烃类的充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分析发现,优质储层形成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硬矿物组成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粗颗粒、低杂基的沉积结构不利于压溶作用发育而容易形成好储层;弱硅质胶结作用、一定厚度的绿泥石环边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后期溶蚀等作用是有利的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产生的构造裂缝;地层温度可以影响流体与岩石的反应速率和有机质的演化,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产生影响;地层异常高压和烃类的充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次要因素。

【总页数】4页(P7-10)【作者】胡鑫;何宇;朱颖【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机理2.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3.碎屑岩地层中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4.准中地区侏罗-白垩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5.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沉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和形成机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思路及方法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思路及方法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思路及方法宗贻平;付锁堂;张道伟;张永庶【摘要】柴西南区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主要区域,石油资源量为15.35×108t,目前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53×108,整体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大,目前发现以构造油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技术的进步,岩性油藏勘探正逐步成为该区主要的勘探领域.油气地质评价表明,柴西南区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控制的古近-新近系碎屑岩岩性油藏,勘探领域广阔,具有良好勘探前景.近几年在红柳泉E13油藏、鸟南N12油藏、昆北E1+2油藏等地区的岩性勘探取得了良好成效,由此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勘探思路和方法.【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3页(P460-462)【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思路;勘探方法【作者】宗贻平;付锁堂;张道伟;张永庶【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22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以下简称柴西南区)位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的夹角地区,截至2009年底,该区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77×108t,探明率仅为22%,与国内成熟探区石油探明率相比,其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阿尔金山、古阿拉尔河流及祁漫塔格山物源为柴西南区古近-新近系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碎屑,具备广泛发育岩性圈闭的条件。

(1)2大主力生烃凹陷为柴西南区奠定了充足的油源基础柴西南区紧邻红狮及扎哈泉主力生烃凹陷,古近系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最厚可达2 000 m,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局部达1%,氯仿沥青A为0.07%~0.14%,总烃含量为0.03%~0.07%.该区油源条件充足,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充足的油源基础(图1)。

柴达木盆地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柴达木盆地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柴达木盆地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赵东升;李建青;胡勇;孔红喜;郑海鹏;赵建刚;崔俊
【期刊名称】《地质地球化学》
【年(卷),期】2002(30)1
【摘要】通过对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类型、组合方式和横向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影响粘土矿物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因素。

【总页数】7页(P34-40)
【关键词】储集层;粘土矿物;分布规律;柴达木盆地;组合方式;成岩作用
【作者】赵东升;李建青;胡勇;孔红喜;郑海鹏;赵建刚;崔俊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TE12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层分布规律 [J], 欧成华;蒋书虹;梁成钢;蒋建立
2.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 [J], 张振红;汪伶俐;朱静
3.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J], 王随继;黄杏珍
4.吐哈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J], 张小青;黄天雪;刘军;杨传宏
5.江汉盐湖盆地粘土矿物及储层中盐类矿物分布规律与油层保护措施研究 [J], 夏文武;罗杨棣;江绍静;王怀;陈良顺;王正团;黄克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曾旭;付锁堂;王波;龙国徽;吴志雄;崔海栋;王琛茜【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4(98)1【摘要】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32)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

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Pb 定年等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构造、物源系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祁连山前的XX-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692~15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8Ma和249Ma,L6-1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93~220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99Ma和415Ma;位于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内部的YIT-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796~26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3Ma和255Ma;阿尔金山前的N-105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481~242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2Ma和259Ma,N-109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38~228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4Ma和246Ma。

通过与主要源区年龄对比可知,盆地不同构造带下干柴沟组的物源差异较大,靠近祁连山前的XX-1井、L6-1井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内部;位于阿尔金山前相邻的N-105、N-109井物源主体来自于阿尔金山内部,但N-109井存在祁连山物源贡献;柴西坳陷内部YIT-1井物源受祁连山及东昆仑共同控制。

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在古近纪已大规模隆升,并且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为柴达木盆地持续提供物源;阿尔金山及昆仑山在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形成雏形,但并未大规模隆升,造成了山前带复杂的物源体系。

【总页数】17页(P79-95)【作者】曾旭;付锁堂;王波;龙国徽;吴志雄;崔海栋;王琛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闽西南下古生界东坑口组与魏坊组地层层序与物源区特征——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的约束2.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碎屑锆石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3.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控制: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4.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TSR 与储层改造5.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的粒径大小对储层性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两个方面 ,一是粒径越细 ,碎屑组分中的岩屑含量越 高 (图 2) ,尤其是浅变质岩及陆源碳酸盐岩等塑性岩 屑的含量也就越高 。因而细粒级储层在埋藏成岩过 程中更易于被压实 ,造成储层物性变差 。同时储层的 粒径越细 ,其抗压性能也随之降低 ;二是在相同的压 实条件下 ,粗粒级储层的孔隙和喉道往往要大于细粒 级储层 ,因而粗粒级的储层性质 (尤其是渗透率 )往 往明显优于细粒级储层 。统计结果表明 ,在埋藏深 度 、填隙物含量以及溶蚀量等基本相似的情况下 ,粉 砂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 13. 45% ,渗透率平均为 12
图 1 尕斯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塑性颗粒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定量关系 Fig. 1 Relation between the p lastic grain content and the p roperty of E13 reservoir in Gasi area
2. 2. 2 砂岩粒径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粒 。从储层的塑性颗粒含量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 之间的关系即可看出 ,随着储层中塑性颗粒含量的增 加 ,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明显减小 ,尤其是渗透 率的下降幅度更大 (图 1) 。如储层塑性颗粒含量从 50%增至 55%时 ,储层孔隙度约下降 2. 0% ,而渗透 率下降了约 70 ×10 - 3μm2 。
井号
跃 110 跃 110 跃 24 跃 24 跃 111 跃 111 跃 12 红 20
表 1 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下段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对比 Table 1 Reservo ir property com par ison of d ifferen t m icro - lithofac ies of E13 in the study area
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对储层性质有重要的控 制作用 。在柴西南区 ,砂岩储层的碎屑组分和粒径对 储层性质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 2. 2. 1 砂岩碎屑成分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柴西南区第三系的储集砂岩主要为辫状河 三角洲及滨湖沉积体系 ,部分为冲积扇沉积 。砂岩的 成分成熟度较低 ,富含火山岩 、浅变质岩及陆源碳酸 盐岩等各种岩屑 ,其含量可达 40% ~60%。由于碎 屑组分中的塑性颗粒组分的抗压性能较弱 ,在埋藏成 岩过程中 ,这些塑性颗粒易发生塑性变形 ,因而不利
第 4期 马达德等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591
于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 。为了说明储层的塑性颗粒 组分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程度 ,对埋藏深度位于 3 300 ~3 500 m、填隙物含量限于 6% ~10%的尕斯地区下 干柴沟组下段粉细砂岩和细砂岩储层进行塑性颗粒 组分与储层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这里所指的塑性颗粒 组分为火山岩 、浅变质岩及陆源碳酸盐岩等岩屑颗
1 前言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 (简称柴西南区 )具有非常 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 ,它紧邻盆地第三系红狮生油凹 陷和茫崖生油凹陷 ,油源条件很丰富 ;区域上为大型 的 S型走滑 —旋扭构造带 ,构造应力集中 ,有利于油 气聚集 ;该区早期 ( E3 —N1 )构造活动较强 ,构造圈闭 形成较早 ,而晚期构造活动又相对较弱 ,有利于油气 保存 。目前已发现的七个油田主要分布于柴西南区 。 该区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碎屑岩储层相对发育的 地区 ,分布于七个泉 、红柳泉 、尕斯 、乌南及东柴山等 地区近 2 ×105 km2的区域 ,纵向上碎屑岩储层主要发 育在下第三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 ( E13 ) 、上第三 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上段 (N21 )和下油砂山组 (N12 ) 。 但该区碎屑岩储层的储集性质在时空上变化很大 ,成 为影响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因素 。
表 2 研究区上干柴沟组和下油砂山组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对比 Table 2 Reservo ir property com par ison of d ifferen t m icro - lithofac ies of N1 —N12 in the study area
井号
跃中 625 跃 54 乌5 跃 634 跃 62 花 5242 花 5242
1 (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 杭州 310023)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甘肃敦煌 736202)
摘 要 运用大量的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 ,指出沉积环 境 、岩石学特征 、埋藏成岩史 、异常高流体压力和盐湖水介质环境是控制储层成岩演化和储集性质的主要因素 。该区 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的分流河道及滨湖砂坪微相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 。储层碎屑组分中的塑性 颗粒含量和粒径是储层性质的重要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是储层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最 大 ,胶结作用仅在局部地区成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溶蚀作用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而储层的压实作用主要受储层岩 性 、成岩胶结强度 、埋藏史和地层流体压力等 4个因素的控制 。岩性是通过储层中塑性岩屑含量随粒径的变化以及不 同粒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抗压性等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成岩期胶结物的发育可以使储层的压实作用明显减弱 ,埋藏史 可以造成储层性质的较大差异 ,而高压地层流体压力可以有效地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 。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 第一作者简介 马达德 男 1963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 油气地质勘查 中图分类号 P618. 130. 2 TE122. 2 文献标识码 A
深度 /m
微相
岩性
孔隙度 / % 渗透率 / ( ×10 - 3μm2 )
胶结物含量 / %
3417 ~3465 3354 ~3417 3612 ~3686 3612 ~3686 3324 ~3393 3324 ~3393 1787 ~1817 3274 ~3305
砂坪 砂坪 砂坪 砂坪 砂坪 砂坪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
花南 322 花南 322 花南 322
深度 /m
1761 ~1766 1667 ~1756 1445 ~1600 1753 ~1856 1902 ~1937 896 ~911 532 ~541 657. 3~659. 5 685. 4~687. 1 674. 6~677. 0
微相
分流河道 分流河道
×10 - 3μm2 ,粉 —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小于 100 ×10 - 3μm2 ,而粉砂级储层的孔隙度为 12% ~18% , 渗透率小于 10 ×10 - 3μm2 。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储层 的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储层物性与砂坪微相 相似 。 2. 2 岩石学特征是储层性质的重要控制因素

23卷 第 2005年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期 月
沉积学报
Vol. 23 No14
ACTA SED IM ENTOLOGICA SIN ICA
Dec. 2005
文章编号 : 100020550 (2005) 0420589207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马达德 1, 3 寿建峰 2 胡 勇 3 王少依 2 徐 宁 3
前人对柴西南区做过零星的沉积 、储层研究工 作 。雷卞军等 [ 1 ]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 砂山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特征 ,同时指出下 油砂山组砂岩以原生孔隙为主 。窦齐丰等 [ 2 ]研究了 红柳泉油田储层沉积相 ,提出该区沉积相为曲流河三
角洲沉积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控制作用明显 。沈安 江等研究了跃进地区 E13 、N1 、N12 碎屑岩储层的基本 特征 。邵文斌等 [ 3 ]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 系和新近系的沉积演化规律与储层的平面分布 。党 玉琪等 [ 4 ] 、金振奎等 [ 5 ]等对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 相以及相关储集体的基本特征作了分析 。宋明水 [ 6 ] 等从柴达木盆地咸水沉积环境讨论了盐湖盆地对储 层的影响 。以往这些研究侧重于柴西地区古近系及 新近系沉积相的研究 ,或者侧重于局部地区储层特征 的研究 ,而缺乏对柴西南区砂岩储层这一重要含油气 储层的整体研究 。本文利用该区 60余口钻井的测井 曲线 、岩屑录井和岩芯 (岩芯长约 5 000 m )资料以及 大量的岩石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孔 、渗等岩矿测试资 料研究了该区作为主要含油气层系的下干柴沟组下 段 、上干柴沟组上段和下油砂山组的砂岩储层特征 , 第一次从区域上系统地进行了砂岩储层形成主控因 素的分析研究 ,指出了沉积环境 、岩石学特征 、埋藏成 岩史 、地层流体压力和盐湖水介质环境是储层性质的 主要控制因素 ,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地认识和预测柴西 南区砂岩储层的区域发育规律 。
收稿日期 : 2005201231;收修改稿日期 : 2005205210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90
沉 积 学 报 第 23卷
2 储层控制因素
2. 1 沉积环境是决定储层性质的基础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碎屑储集岩岩性特征的
较大差异使储层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柴西南区下 干柴沟组下段 ( E13 )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滨湖沉积 , 发育滨湖砂坪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 储集体 。表 1列出了区内下干柴沟组下段典型沉积 砂体的储层物性 。从表 1 中可见 ,排除胶结物的影 响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岩由于粒径较粗 ,储层物性 最好 ,平均渗透率可达 290 ×10 - 3μm2 ;砂坪微相的储 层物性与岩石粒径密切相关 ,细砂级储层物性最好 , 平均渗透率大于 100 ×10 - 3μm2 ,粉砂级储层在埋深 小于约 3800m 的情况下孔隙度仍在 12% ~16%之 间 ,但其渗透率小于 10 ×10 - 3μm2。
细砂岩为主 细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