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阅读专题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b82f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4.png)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初中语文总复习--阅读专题PPT PPT课件 图文
![初中语文总复习--阅读专题PPT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ea5e30e45c3b3566ec8b05.png)
点,使鲜明)
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 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
散文阅读考点
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 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 气氛。3.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 垫(埋下伏笔)。 4、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交代 内容。点明行文线索。
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 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
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原句能概括用 原句,不能概括时也要从原文中找原句进行概括整理。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A.概括文章内容
压缩语段 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括公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 地方+时间+事件。
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6.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感悟) 7.文中采用什么写法
解题思路
A.面对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 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子 (与题目有联系 位置较特殊 单独成段 与本文主 题相关等)
B.看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 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
分析说明语言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 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严密、科学的特点。
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 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
散文阅读考点
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 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 气氛。3.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 垫(埋下伏笔)。 4、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交代 内容。点明行文线索。
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 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
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原句能概括用 原句,不能概括时也要从原文中找原句进行概括整理。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A.概括文章内容
压缩语段 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括公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 地方+时间+事件。
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6.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感悟) 7.文中采用什么写法
解题思路
A.面对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 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子 (与题目有联系 位置较特殊 单独成段 与本文主 题相关等)
B.看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 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
分析说明语言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 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严密、科学的特点。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16d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9.png)
开头
引出文章主题,交代背景,为 下文做铺垫。
主体
详细叙述事件或故事情节,包 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留 下深刻印象。
记叙文主题思想把握
抓住文章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是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句子
。
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往往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通 过分析标题可以推测出文章的中心 思想。
科学常识
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有助于理解文章中涉及的 科学原理和概念。
06
模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
典型题目解析与讨论
阅读理解题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理解题目,详细解析答题思路和方法,
强调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关键能力。
语言表达题
02
针对语言表达类题目,分析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注重词汇积
累、语法运用和表达逻辑。
阅读理解重要性
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对 于提高语文成绩和未来的学习、 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阅读理解基本原则
01
02
03
忠于原文原则
阅读理解应以文本为依据 ,忠实于原文,不偏离主 题。
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把 握文章主旨和结构,不局 限于个别词句。
推理原则
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 理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 结论。
说明文结构特点分析
标题
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开头
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常用引用、描 写等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主体
结尾
详细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 作用等,常采用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发出号召或提出希 望等。
初中语文阅读课件ppt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22c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0.png)
山神庙等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03
《西游记》片段探讨
选取《西游记》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探讨和分析,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取经路上的种种磨难等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奇幻色彩和人
生哲理。
06
阅读训练与提高途径
阅读速度提升方法
01
消除干扰
在阅读时消除一切可能干扰的因 素,如手机、电脑等,集中注意
品味语言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表达深情 厚意。
《荷塘月色》
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表达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之情。
记叙文实例分析
抓住主题
自然美景、热爱生活、向往之 情。
分析结构
开头点题,中间描写荷塘月色 美景,结尾抒发感慨。
关注细节
荷塘、月色、荷花等细节描写 ,展现自然美景。
品味语言
优美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 式,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
言魅力。
记叙文实例分析
《背影》
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的场景,展现父爱的伟 大和深沉,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抓住主题
父爱、感激、怀念。
分析结构
开头点题,中间叙述送行过程,结尾抒发感慨。
记叙文实例分析
关注细节
父亲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生活的向往之情。
03
议论文阅读理解
议论文基本特点
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且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 。
论据充分
议论文需要通过事实、数据、例子等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使其具 有说服力。
逻辑性强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名著阅读(共44张ppt)
![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名著阅读(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07b627f61fb7360a4c6596.png)
人物形象
• 寿镜吾 • 作者读私塾时的老师,他是一
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 学生要求严格,但又比较开朗 ,对爱玩的孩子们并不严加斥 责。
《繁星·春水》
• 作者介绍 冰心(谢婉莹),现代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 主要内容 以歌颂自然、赞美母 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多,也有的是 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 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先驱者 。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此文记述 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 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 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 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 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 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 本文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 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 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 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 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 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 酷。
• 范爱农 •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
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 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 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 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人物形象
• 父亲 •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
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 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 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 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 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 烈的爱。
主题思想
• 《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 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 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 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 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 愿望。孙悟空的积极乐观、敢于斗争 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生活的 艺术概括。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知识(共30张PPT).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知识(共3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48af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f.png)
考点扩展
②看开头、结尾 有的文章在开头的总写部分会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有的文章则会在结尾处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结尾处“再见了,亲 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既表现了志愿军 战士与朝鲜人民亲人般的关怀和难分难舍的深情,也 歌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伟大。
考点扩展
(4)议论:指作者对某个对象或某种现象发表见解,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是一 种主观色彩鲜明的表达方式。
(5)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在叙述和描写融入自己的感情,又 分为借景、借事、借物抒情。
认一认:
表现手法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 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 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 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词)、 烘托、象征、用典、白描、托物言志、借 景抒情、心理刻画、联想和想象等等。
手法作用
①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含蓄地表达作者或主人公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②对比:两个事物或一个主要事物和其他对比。 作用:通过比较,鲜明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③讽刺:巧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 作用: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④欲扬先抑:先贬抑,再颂扬,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⑤前后照应(也叫首尾呼应):具有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作用。
知识补充
常见文章线索作用: ①对主题的作用,可以使内容充实更集中。 ②对人物的作用,可以使形象丰满更突出。 ③对结构的作用,可以情节更缜密更严谨。 ④对顺序的作用,可以脉络更明朗更清晰。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8ee5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a.png)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33张PPT)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33张PPT)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24a5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8.png)
本题句群论述的中心是第④句,这是首句,也是中心句;接着⑤③句举《十六字令 三首》为例作论据;然后②句以古人“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理论来进一步证明; 最后得出第①句的结论。 【参考答案】 C
三、表达交流(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例1 (2023·江西)学校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
A项“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带有居高临下的评价类语气,不符合学生 面对专家时的晚辈身份,不合适;B项“家父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 是谦辞,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带有敬慕和尊崇 之意,表达不合适。 【参考答案】 C
例2 (2021·江西)某班围绕“交友之道”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
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甲:我认为交友要讲原则。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就体现了管宁的交友原则。 B.乙:我认为交友须谨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言行会对我们产生影 响。
C.丙:我认为交友要真诚。诚信是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D.丁:我认为交友应重志趣。伯牙与子期志趣相投、结为至交的故事,就是最好的 例证。
例2 (2023·黑龙江绥化)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
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⑤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
【错漏举例】 选A或D。 【错因归纳】 考生选A项或D项,可能是对“管宁割席断交”以及“伯牙与子期志 趣相投”的故事内涵不清楚。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讨论。从口语交际的层面分析,解答此类讨 论题,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要围绕议题展开,有理有据,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二是要理性表达观点,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的意见;三是发表看法时,不要离题万 里,东拉西扯。本题C项中 “经商之魂,为政之要”与交友无关,谈论的是“经商” 和“为政”,偏离了中心议题。 【参考答案】C
初中语文阅读ppt课件ppt
![初中语文阅读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ef51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1.png)
强化理解与思考
通过阅读理解题和思考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阅读技巧与方法
略读与速读
教授学生略读和速读的技巧,提 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精读与研读
教授学生精读和研读的技巧,深入 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
笔记与总结
教授学生做笔记和总结的技巧,帮 助记忆和理解阅读材料。
02
逐项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 跳过,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
来处理
填空题型的解题方法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根据上下文,推断填空答案
迅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注意语法和拼写,避免因小错误失分
问答题型的解题方法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 求
提炼要点,组织语言回 答问题
01
02
03
迅速浏览文章,了解文 章大意
3. 品味散文语言:讲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优美和深刻。
详细描述
2. 分析散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脉络, 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4. 探讨散文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主题和思想, 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外国小说阅读
总结词:外国小说阅读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 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详细描述
考生在阅读考试中,首先应通读全文,了解 文章大意和结构,然后仔细阅读问题,带着 问题回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对于生词和难句 ,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句子结构 。推理判断题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细节和逻 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推断。
阅读评价标准与方式
总结词
初中语文阅读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文章理解程度、阅读速度、 词汇量、阅读理解准确性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人工评价或 机器评价。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b0473e76c66137ee061971.png)
作者:吴承恩 印象最深的人物:孙悟空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孙悟空对
强势压力不畏不惧,启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 中的一切困难,并努力战胜它。
16.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 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 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 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 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 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 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故事情节类试题与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密 切关系,做此类试题要求我们要熟记名著中 相对著名的人物和与之对应的主要故事,这 是备考的重点。命题者看中的故事情节往往 是相对精彩的部分,这部分也是我们印象最 深的。因此此类试题要求我们平时有计划的 广泛阅读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熟悉新课标 推荐篇目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从容应考,取得佳绩。
•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 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 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 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作者是 奥斯特洛夫斯基 。
必答题
A BCD E FG H
必答题 A.西游记写的是怎样的 一个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 取经的故事
必答题
B《鲁滨逊漂流记》 作为笛福的成名作, 使他被称为“英国 和欧洲 小之说 父。
C.说说照片中的先生是谁?并猜猜左图
是哪里? (鲁迅,浙江绍兴)
D.猜猜右图的
罗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孙悟空对
强势压力不畏不惧,启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 中的一切困难,并努力战胜它。
16.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 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 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 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 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 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 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故事情节类试题与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密 切关系,做此类试题要求我们要熟记名著中 相对著名的人物和与之对应的主要故事,这 是备考的重点。命题者看中的故事情节往往 是相对精彩的部分,这部分也是我们印象最 深的。因此此类试题要求我们平时有计划的 广泛阅读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熟悉新课标 推荐篇目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从容应考,取得佳绩。
•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 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 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 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作者是 奥斯特洛夫斯基 。
必答题
A BCD E FG H
必答题 A.西游记写的是怎样的 一个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 取经的故事
必答题
B《鲁滨逊漂流记》 作为笛福的成名作, 使他被称为“英国 和欧洲 小之说 父。
C.说说照片中的先生是谁?并猜猜左图
是哪里? (鲁迅,浙江绍兴)
D.猜猜右图的
罗
初中语文总复习:阅读ppt课件
![初中语文总复习: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f0bee35ef7ba0d4a733b6a.png)
1.看题目; 2.看开头和结尾; 3.看抒情和议论部分; 4.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5.综合各段段意; 6.分析文章写作背景; 7.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 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 揣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键词的方法
1.三段式:记叙文一般按事 件起因、经过、结果这样 的三段式来安排层次,议 论文则按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 来安排层次; 2.按时间顺序分层次; 3.按空间顺序分层次; 4.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 次; 5.按材料的性质划分层次; 6.按作者的认识过程划分层 次。 1.删留比较法:把关键词句 删去与原文比较,体会被 删词句为什么用得好; 2.换词比照法:用另外的词 句替换,然后进行比较; 3.明确指代法:明确文中代 词的具体指代对象; 4.语序易位法:把句子变换 顺序,比较哪一种表达方 式更好; 5.语境体味法: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里品味词句含义。
•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按 照事情发生发展过程的先后来叙述叫顺叙。倒叙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交代出来, 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一种是将事件的高潮提到前面叙述。插叙是在叙 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 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在初中语言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重最大。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等类课文均属于记叙文范畴。
3.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作者的 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具体内容体 现出来的,理解时可以从整体理解文章的 内容入手去把握。如:《羚羊木雕》中, 作者通过“我”在爸爸妈妈的逼迫下,向 好朋友万芳要回送给她的礼物羚羊木雕经 过的描述,告诉人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孩子们的友爱是真诚无私的,做父母的要 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初中语文总复习
• 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 揣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键词的方法
1.三段式:记叙文一般按事 件起因、经过、结果这样 的三段式来安排层次,议 论文则按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 来安排层次; 2.按时间顺序分层次; 3.按空间顺序分层次; 4.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 次; 5.按材料的性质划分层次; 6.按作者的认识过程划分层 次。 1.删留比较法:把关键词句 删去与原文比较,体会被 删词句为什么用得好; 2.换词比照法:用另外的词 句替换,然后进行比较; 3.明确指代法:明确文中代 词的具体指代对象; 4.语序易位法:把句子变换 顺序,比较哪一种表达方 式更好; 5.语境体味法: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里品味词句含义。
•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按 照事情发生发展过程的先后来叙述叫顺叙。倒叙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交代出来, 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一种是将事件的高潮提到前面叙述。插叙是在叙 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 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在初中语言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重最大。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等类课文均属于记叙文范畴。
3.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作者的 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具体内容体 现出来的,理解时可以从整体理解文章的 内容入手去把握。如:《羚羊木雕》中, 作者通过“我”在爸爸妈妈的逼迫下,向 好朋友万芳要回送给她的礼物羚羊木雕经 过的描述,告诉人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孩子们的友爱是真诚无私的,做父母的要 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初中语文总复习
初中中考阅读理解ppt(共59张PPT)
![初中中考阅读理解ppt(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76ed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c.png)
原因剖析
针对每个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如词汇量不足、语法掌 握不牢、阅读技巧欠缺等。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词汇记忆、 巩固语法知识、学习阅读技巧等。
坚持不懈,持续提升阅读能力
01
02
03
04
保持热情
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积 极参与阅读活动。
持之以恒
坚持每天进行阅读训练,不断 积累阅读经验。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章类型与结构分析
记叙文
以叙述事情为主,包括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等元素,通常按 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组织。
议论文
以阐述观点为主,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等元素,通常按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组 织。
说明文
结合常识判断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有助于得出 正确的推理结论。
分析文章逻辑
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 这些关系有助于推断出文章未明确表 述的内容。
词汇短语运用指导
积累常见词汇短语
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积累常见 的词汇短语,提高运用能力。
理解词汇短语含义
在积累词汇短语的过程中,要注 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 章,如《背影》、《荷塘月色》 等,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 美、意境美。
欣赏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分析 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文章 进行阅读,分享阅读感受,培 养阅读兴趣。
名著导读与经典段落分享
介绍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 《西游记》、《水浒传》等,让 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情节和人
针对每个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如词汇量不足、语法掌 握不牢、阅读技巧欠缺等。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词汇记忆、 巩固语法知识、学习阅读技巧等。
坚持不懈,持续提升阅读能力
01
02
03
04
保持热情
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积 极参与阅读活动。
持之以恒
坚持每天进行阅读训练,不断 积累阅读经验。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章类型与结构分析
记叙文
以叙述事情为主,包括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等元素,通常按 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组织。
议论文
以阐述观点为主,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等元素,通常按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组 织。
说明文
结合常识判断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有助于得出 正确的推理结论。
分析文章逻辑
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 这些关系有助于推断出文章未明确表 述的内容。
词汇短语运用指导
积累常见词汇短语
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积累常见 的词汇短语,提高运用能力。
理解词汇短语含义
在积累词汇短语的过程中,要注 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 章,如《背影》、《荷塘月色》 等,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 美、意境美。
欣赏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分析 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文章 进行阅读,分享阅读感受,培 养阅读兴趣。
名著导读与经典段落分享
介绍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 《西游记》、《水浒传》等,让 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情节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容理解题(筛选、提取文本中的信息)
例1 .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例2. 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 的。 2. 感悟启发题(归纳、概括、分析) 例1.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 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例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理解。 3.人物评价题 例 、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 截然不同的态度。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 评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古二今一”要注意。
(07)
衔/远山,吞/长江
夫/大国,难测也
可/以一战 遂/许先帝/以驱驰
(05)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告之/于帝 吾谁与/归 (05)
今齐地/方千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08)
王之弊/甚矣(09)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08)
一、字词(实词)
一般题型 :解释加点的字词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其他题型:
例1.(阅读《愚公移山》一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中的“易”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学过和这个“易”字意思 相同的文言句子吗?请写出这个句子和课文的题目。
例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中的“固”是”顽固“的 意思,“固” 在文言文中还有什么意思?请在学过的文言 课文中举一例说明。(要写出含有”固“的文言句子) 例3.(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写出 “既克,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和“彼竭我盈” 中的 “克” 、“靡” 和 “盈” 的意思相同的四字成语各一个。 例4、“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 的理解?
三、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
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 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 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1、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
4、从传神字词入手(动词、形容词、声音颜色味道视觉听觉味觉)
一、析动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案: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
夜已撕破,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 !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 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写出了新生的锐 气。
阅读专题
课标要求
1.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 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 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 4.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 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 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 、句子 用现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翻译句子) A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重要句子 :B富有哲理的句子 C文笔优美的句子 特殊句式 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
翻译句子的技巧:
1. 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 要翻译出来。 2. 体现句式特征如(判断句)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宾语前置)吾谁与归(介宾短语后置 句)(被动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反问句)。 3. 以课本为本,熟记文下注释,吃透文 后练习。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逐字逐句 落实。 4. 带上标点。
文意把握、词句理解、要点概括、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
课标推荐文言文
阅
读
记叙文 散文 议论文 说明文
一、断句
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2、根据发语词、 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 奏 。3、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 1.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2.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二、炼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பைடு நூலகம் a. 叠词: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萋萋:茂盛的模样。这两个叠词描绘
三、特殊词
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b.表颜色的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题目类型:
1、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对某句诗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 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结合具体诗句对名家诗词内容风格比较赏 析。(李白、杜甫、苏轼)
答题要领
一、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
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 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 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 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首词表 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2、含哲理句子: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象征意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 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 3、从修辞入手:运用的修辞+作用(生动写出景物或事物的某种特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诗人巧设比喻,把北风比作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既把雪的洁白、 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