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 巧ppt课件
目录
•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 阅读技巧解析 • 答题技巧解析 •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 • 阅读与写作的关联 • 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
01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的定义
01
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 解其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等 ,并能够进行相关分析、推理和 评价的能力。
02
阅读理解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语 言基础、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01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 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02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3
阅读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填空题
根据上下文,准确填写关键词语,注意句子通顺和连贯 。
03
简答题
抓住问题核心,简要回答,注意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提炼文章主旨的技巧
01
02
03
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意图 。
提炼中心思想
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 总结出中心思想,注意不 要偏离文章主题。
分析写作手法
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如 象征、对比、比喻等,分 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
•·
细读文章: 逐句阅读文章,理解每个 段落和细节的含义。
分析结构: 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 落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意 图。
思考与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对重要信 息进行标注、总结和反思,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
提问与回答: 对自己提问并尝试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 和意义。
目录
•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 阅读技巧解析 • 答题技巧解析 •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 • 阅读与写作的关联 • 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
01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的定义
01
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 解其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等 ,并能够进行相关分析、推理和 评价的能力。
02
阅读理解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语 言基础、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01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 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02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3
阅读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填空题
根据上下文,准确填写关键词语,注意句子通顺和连贯 。
03
简答题
抓住问题核心,简要回答,注意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提炼文章主旨的技巧
01
02
03
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意图 。
提炼中心思想
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 总结出中心思想,注意不 要偏离文章主题。
分析写作手法
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如 象征、对比、比喻等,分 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
•·
细读文章: 逐句阅读文章,理解每个 段落和细节的含义。
分析结构: 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 落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意 图。
思考与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对重要信 息进行标注、总结和反思,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
提问与回答: 对自己提问并尝试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 和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完整ppt课件
❖ 中间段:①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②内容上,呼应前文....启示下文....
❖ 最后一段:①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篇 末点题;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 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如下: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考试大纲规定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文 章结构框架),理解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 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 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 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 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 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 对比:A和B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 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 铺垫;
❖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最后一段:①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篇 末点题;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 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如下: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考试大纲规定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文 章结构框架),理解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 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 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 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 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 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 对比:A和B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 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 铺垫;
❖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5
(五)能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和表达方式, 进行分类阅读、对比阅 读
6
(六)有一定拓展表达能力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进行书面表达。
7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指导
8
(一)、掌握说明文 的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 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11
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一)总分式(二)递进式等。
12
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 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3
(二) 说明文答题技巧: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 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 象的特征,分点答题。 )
3
(三)理解能力。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 意,句意,段意,能准确概 括。 2.理解选文中一些句子的 深层含义 。 3.能根据需要,筛选文中 的主要信息和材料。
4
(四)领悟能力 1.能赏析选文优美,精辟 的语句。 2 .能就选文内容,语言, 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和想象,做好开放性试题。
9
3、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2)、列数 字(3).作比较(4)、分 类别(5).打比方(6)、下定义(7).配图 表(8)、作诠释(9)、摹 状貌 (10)引用
10
4、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 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 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 序。
17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五)能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和表达方式, 进行分类阅读、对比阅 读
6
(六)有一定拓展表达能力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进行书面表达。
7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指导
8
(一)、掌握说明文 的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 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11
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一)总分式(二)递进式等。
12
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 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3
(二) 说明文答题技巧: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 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 象的特征,分点答题。 )
3
(三)理解能力。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 意,句意,段意,能准确概 括。 2.理解选文中一些句子的 深层含义 。 3.能根据需要,筛选文中 的主要信息和材料。
4
(四)领悟能力 1.能赏析选文优美,精辟 的语句。 2 .能就选文内容,语言, 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和想象,做好开放性试题。
9
3、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2)、列数 字(3).作比较(4)、分 类别(5).打比方(6)、下定义(7).配图 表(8)、作诠释(9)、摹 状貌 (10)引用
10
4、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 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 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 序。
17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ppt课件
ppt课件
19
分析人物形象
一是通过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 物描写(外貌、动作、心理、语言、肖像描写)的 分析来把握人物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 描写、细节描写。
一些特定人物的共同形象:
老师:敬业、无私奉献、善良有爱心、关爱学生、有责任 心、懂的教育教学艺术等。
农民:勤劳朴实、热情善良、勤俭、疼爱孩子等。
作用可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
念上等方面作答,如可以这样答:拟题巧
妙新颖,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概括了文
章的中心意思。
ppt课件
7
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 1、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 2、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 ❖ 3、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 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
❖初中语文基础知 识 及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ppt课件
1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
二、表现手法 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 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三、修辞手法 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
对比、借代、反语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 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 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 题,是文章的主旨句或主旨段。
ppt课件
10
6、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
ppt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66784精品课件
•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
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
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
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
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
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
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 第一人称 • 第二人称 • 第三人称
叙述的人称
• 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与效果
• 1、第一人称:一般优点是给人真实感,令 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插叙例子——藤野先生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 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 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 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顺叙例子-藤野先生
•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望 去确也像绯(fēi)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32页,共38页。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 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1页,共38页。
优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2页,共3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
▪ (一)认读能力(主要指融入阅 读中的字词基础知识,包括
▪ 1.字词的形、音、义。 ▪ 2.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及
语言运用环境
第3页,共38页。
(二)整体感知能力
第24页,共38页。
7、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 ××的传说?
•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
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第25页,共38页。
8、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增
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引出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 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 对象的什么特点。
第20页,共38页。
(6)、下定义:科学、 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第21页,共38页。
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①不 能;②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 了,④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 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1页,共38页。
优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2页,共3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
▪ (一)认读能力(主要指融入阅 读中的字词基础知识,包括
▪ 1.字词的形、音、义。 ▪ 2.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及
语言运用环境
第3页,共38页。
(二)整体感知能力
第24页,共38页。
7、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 ××的传说?
•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
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第25页,共38页。
8、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增
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引出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 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 对象的什么特点。
第20页,共38页。
(6)、下定义:科学、 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第21页,共38页。
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①不 能;②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 了,④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课件
总结词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生词或难词的含 义。
上下文线索
利用上下文中的线索,如同义词、反 义词、解释等,推测生词的含义。
语境分析
通过分析语境,理解生词在句子或段 落中的含义。
常见词汇积累
平时多积累常见词汇,提高对词汇的 敏感度和熟悉度。
主旨概括技巧
总结词
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
提炼关键词
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题 和重点。
05
阅读理解练习与解析
练习题一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
总结词
分析文章结构
总结词
提炼文章观点
总结词
推断文章含义
练习题二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人物形象
总结词
理解人物情感
总结词
分析人物关系
总结词
把握人物性格
练习题三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环境描写
总结词
分析环境作用
把握环境特点
总结词
总结词
理解环境与人 物关系
感谢观看
主旨大意题
总结词
主旨大意题主要考察学生 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 把握能力。
详细描述
在答题时,学生需要概括 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准确 、全面地回答问题。
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注意把握文章的 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避 免只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 。
词义猜测题
总结词
词义猜测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上 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详细描述
在答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细节,并准确、全 面地回答问题。
推理判断题
01
02
03
总结词
推理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 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 断,得出结论。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生词或难词的含 义。
上下文线索
利用上下文中的线索,如同义词、反 义词、解释等,推测生词的含义。
语境分析
通过分析语境,理解生词在句子或段 落中的含义。
常见词汇积累
平时多积累常见词汇,提高对词汇的 敏感度和熟悉度。
主旨概括技巧
总结词
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
提炼关键词
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题 和重点。
05
阅读理解练习与解析
练习题一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
总结词
分析文章结构
总结词
提炼文章观点
总结词
推断文章含义
练习题二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人物形象
总结词
理解人物情感
总结词
分析人物关系
总结词
把握人物性格
练习题三及解析
总结词
理解环境描写
总结词
分析环境作用
把握环境特点
总结词
总结词
理解环境与人 物关系
感谢观看
主旨大意题
总结词
主旨大意题主要考察学生 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 把握能力。
详细描述
在答题时,学生需要概括 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准确 、全面地回答问题。
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注意把握文章的 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避 免只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 。
词义猜测题
总结词
词义猜测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上 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详细描述
在答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细节,并准确、全 面地回答问题。
推理判断题
01
02
03
总结词
推理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 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 断,得出结论。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式与技巧精选课件PPT
阅读模式
LOGO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说 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 置悬念、前后呼应、欲 扬先抑、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反复、互文、对
比、 借代、反语
阅读模式
LOGO
四、记叙文六要素
LOGO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人物形象、故事情 节、具体环境
阅读模式
LOGO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十八、论据分类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论点、论据、论证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面的ppt课件
语文解题方法指导
1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 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
2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 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8
四、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 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
五、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 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 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 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 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 先》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 一句中的“标致”。
10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 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25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 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 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 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 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 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 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1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 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
2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 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8
四、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 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
五、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 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 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 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 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 先》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 一句中的“标致”。
10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 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25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 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 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 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 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 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 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共41页PPT
END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和题技 巧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ppt课件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 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 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知识点精析:
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 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 质教育导向。按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 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 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 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 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 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Fra bibliotek第二课时
知识概
1. 从语言的角度: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 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 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 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 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知识点精析:
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 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 质教育导向。按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 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 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 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 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 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Fra bibliotek第二课时
知识概
1. 从语言的角度: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 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 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 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 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 换。
❖ 六、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写作手法,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 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 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 等。
❖ 2、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 过渡的作用。
❖ 3、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 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二、、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 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
❖
❖ (6)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 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 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 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 (7)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 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 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
❖ 八、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 什么作用?
❖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 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 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 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 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 一、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 1、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 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 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 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 十、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 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 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 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 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 痛、遗憾等。
❖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 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 直抒胸臆。
❖ 九、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 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 的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 点
❖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
❖ 十三、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 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 谬法。
❖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 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 十一、概括文章主旨。
❖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 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 行回答:
❖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 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 道理。
❖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 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 达的主题。
❖ 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 公的某种精神”。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 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 成……,与事实不符。
❖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十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 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 言表达角度)。
❖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 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 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 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 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 层层递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