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与特征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美源于自由创造 1.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 特征之一; 2.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
第二节 美和真善
真:合乎规律性。 善:合乎目的性(合乎功利性,人的目的性都体现 一定功利要求)。 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康德:无目的的 合目的性)。 狄德罗:“真善美是些十分近似的品质,在前面两 种品质至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 美,善也显得美。”
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是在论述和研究美而不是在研究丑, 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是在论述和研究美而不是在研究丑,研究 丑远不及研究美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 丑远不及研究美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 上丑只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附带提出的话题, 上丑只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附带提出的话题,丑还未成为一个 独立的审美形态,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范畴。 独立的审美形态,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范畴。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人的本质——实践 美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生活的本质——实践
马克思批判两种倾向:
旧唯物主义:美是客观存在的,把美看作事物的纯自然属 性的感性形式(见物不见人)——亚里士多德、博克。 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否认美的客观存在本身,认为美是主 观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丑的事物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和中介的范畴。 阿多诺:“丑的事物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和中介的范畴。该范畴或许是在
古风艺术向后古风艺术过渡时期出现的……原始崇拜对象的面具与画脸 原始崇拜对象的面具与画脸 古风艺术向后古风艺术过渡时期出现的 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丑,是对恐怖的实体性模仿, 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丑,是对恐怖的实体性模仿,一般散布在忏悔的形式 之中。随着神秘的恐怖性逐渐淡化与主观性的相应增强, 之中。随着神秘的恐怖性逐渐淡化与主观性的相应增强,古代艺术中丑 的特征变为禁忌的目标(尽管这些特征原本作为强化禁忌的载体)。 )。继 的特征变为禁忌的目标(尽管这些特征原本作为强化禁忌的载体)。继 主题及其自由感形成之后,和解的思想随之产生, 主题及其自由感形成之后,和解的思想随之产生,丑也随之展露出自 己。”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美的本质与特征讲解

美的本质与特征讲解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意境” “形神兼备”
(三)感染性
美的感染性是指美
具有一种使人感动 的特性。它意味着 一种精神性快感。 这种快感不同于生 物本能的满足,而 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和升华。
(四)无功利性
1、主体的无功利性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现实 功利性考虑被忘却,在对 美对象的静观中获得自由。 2、客体的无功利性 客体的直观形象执著地从 功利性中超脱出来,抢夺 观察者注意的中心。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 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 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巷 戴望舒
像梦中飘过 消散了,甚至她的 一枝丁香地, 太息般的眼光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丁香般的惆怅。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到了颓圮的篱墙, 彷徨在悠长、悠长 走尽这雨巷。 又寂寥的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我希望飘过 消了她的颜色, 一个丁香一样地 散了她的芬芳, 结着愁怨的姑娘。

美的本质和特性

美的本质和特性

学史上第一次美学大计论。在这次美学计论中,有关美旳本
质讨论是最主要旳和最丰富旳。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以李泽厚为代表旳“实践论”美学进一步成为主流,代表性 旳说法有李泽厚旳“自然人化”说,蒋孔阳旳“人旳本质力 量对象化”说,以及高尔泰旳“美是自由旳象征”说,等等。
——美旳本质及其特点
第一节 美旳本质及其难解性
一、美旳现象与美旳本质
美旳现象存在于各个领域里: 1、物理世界:自然美、科技美 2、心理世界:心灵美、精神美、道德美 3、生活世界:行为美、服装美、人体美、工艺美、 建筑美…… 4、艺术世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美旳本质(美本身)即美者之所以美旳根据,任何 物只要具有美本身就肯定是美旳。所以美旳本质是唯 一旳,而美旳现象是多样旳。
一、高尔泰、吕荧:美是观念、美是自由旳象征
二、蔡仪:美是经典
三、朱光潜:美是主客观旳统一
四、李泽厚: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
第一派,主观论,“美是观念”
1、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吕荧以为,美是人旳一种观
而不强调以情感人,所以它富于哲学旳思辨性和逻辑性。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美学家论美旳本质
中国当代美学经历了两次“美学热”,有关美旳本质探
讨与这两次“美学热”紧密有关,也大致能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从黄药眠批评朱光潜
旳美学文章开始旳;随即,蔡仪、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均刊
登文章,对别人旳观点展开批评和争论,引起了中国当代美
黑格格旳哲学、美学思想—— 1、宇宙旳本原是“精神”,宇宙旳终极本原是“绝对精
神”,世间万物就是由“绝对精神”派生出来旳。

第6章 美学

第6章 美学

艺术美(artistic beauty):是艺术作品的精华内涵,通过人体感官触及人之心灵。
(一)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
1.艺术美的本质
断臂维纳斯
以现实生 活为创作 基础
齐白石作品
以物态化 形式呈现 艺术作品
(一)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
典型性
经社会层面的整体把握, 塑造个性鲜明、具体可 感的形象,反映生活的 真实性。
3.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形成的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而产 生,是以诉诸听觉器官为主的。
(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整齐与参齐 对称与均衡 比例与匀称
调和与对比 节奏与韵律 多样与统一
(一)优美
1 优美的含义
优美源于社会实践。是 优雅、柔性的偏于静态的 美,它完全排除了任何丑 的因素,以安静祥和的特 征营造感官的宁静协调、 情感的平和愉悦。
美德是真善美的统一。 道德最终目的是让个 体在道德修养中成为 德行高尚的人,使生 活更有价值和美好。
2.美德的主要形式
职业 道德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 们在其特定工作和 劳动中的行为规范。
以儒家为主干的 伦理规范熏陶下 形成的传统道德。
传统 美德
社会 公德
人们在社会生活 中所需要共同遵 守的行为准则。
(三)职业情操美
马克思
Add Your Title
黑格尔
解决思维和存在、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问题,“美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是黑 格尔美学的中心思 想。
把美学问题与人 类社会实践紧密 联系起来,把美 的本质问题与人 的本质紧密结合 在一起。
(一)护理美学的历史和发展 1.护理美学的形成及内涵
南丁格尔把护理升华为艺术,奠定了护理美学学科的基础。
1.自然美的形式特点与欣赏 雄伟,秀丽,奇特,险峻,幽深,开阔┅┅ 2.自然美的领略与升华 选择最佳时空角度,使自然注入人的情感┅┅ 3.自然美的人性陶冶功能 乐山乐水,启心养性,比德畅神,塑造人格┅┅ 4.人与自然的和谐化 欣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
具有形式美、内容美和精神美。
美的表现形式
自然美
风景、动植物和大自然都展现了 自然美。
人文美
文化艺术、历史建筑和日常生活 中都蕴含着人文美。
技术美
工业产品、数字产品和设计作品 都展示了技术美。
美的品味
文化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背景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具有重要影响。
价值观念
个人的价值观念也会影响对 美的品味。
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和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结语
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和创造美,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的本质和特征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美的本质和特征,了解美的意义以及美的表 现形式。美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赞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什么是美?
1 美的本质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同时也是客观存在。
2 美的意义
美在于其所具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意义。
美的特征
客观美
具有顺序美、韵律美和协调美。
主观美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 • • •
序 对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一.对西方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1、奴隶制时期的美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公元前6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公元前6世纪 主要由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哲学 团体。他们认为抽象的数是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 象的最后原则,因此努力探求一般的美的“ 象的最后原则,因此努力探求一般的美的“数的 原理”。如“黄金分割率” 原理”。如“黄金分割率”。
• ③关于“乐”的作用: 关于“ • A.乐统同,礼辨异。同则相亲,异者相敬, A.乐统同,礼辨异。同则相亲,异者相敬,
相敬则不争,相亲则不怨,不争不怨,天 下安宁。强调感化作用。 •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世纪中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世纪中 • •
叶—20世纪) 20世纪) 马克思最主要的美学思想是在《1844年经济学— 马克思最主要的美学思想是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哲学手稿》中,主要美学思想如下: ①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的角度谈劳动与美的关系,他 说:“ 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 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 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什么是劳动异化?


• 二、中国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 • • • • • •
先秦美学思想(道、儒美学) 孔子: (公元前551—479)美学观如下 孔子: (公元前551—479)美学观如下 ①里仁为美(与仁人交往) ②“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政治理想与审美境界 ③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诗兴观群怨 ④内容与形式统一: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⑤审美尺度: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第一讲: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讲:美的本质和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
1. 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2. 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 组成之物--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 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 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 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 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 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 整一性。“
S: 美是难 的。


H:美是恰当的

《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 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 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理 式 (Idea) 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
桌子 的理式
适用于不 同用途的桌子
某种物质材料构成的桌子
谁 更 美?
87版《红楼梦》
新版《红楼梦》
第一讲
美的本质和 特征
流云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中,飘来流水音,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第一节 中西论美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代表性观点 (二)中国美学史中的观点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 代表性观点
(一)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二)墨子论美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 者,非以大钟、鸣鼓、 琴瑟、竽笙之声,以为 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 之色,以为不美也;非 以犓豢煎炙之味,以为 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 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 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 甘也,目知其美也,耳 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 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 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 子曰:“为乐非也。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美学原理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的主要特征第一节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学原理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本课重点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 • 美的根源
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 寻找美的本质有三条路线
1. 2. 3.
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从生活中去寻找美。(主、客观的统一)
二、美的根源。 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的过程显示了人的智慧、 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还培养锻炼 了人的勇敢、坚毅的品质。



自由自觉的创造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 别之一。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本身。
第二节 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 产物 4、形式对于美有特殊的意思,形式是构成 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柳宗元:“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休谟:“美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 的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高尔泰: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 莺与蝴蝶的并不少什么。
2、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西斯廷圣母像》与“臭水沟”

3、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感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 性就是人类社会。)

美的本质与特征作文

美的本质与特征作文

美的本质与特征作文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玄乎但又特别有意思的话题——美的本
质与特征。

说起美,那可真是无处不在。

有时候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有时候是一幅
让人惊叹的画,还有时候是一个温暖的微笑。

那到底啥是美的本质呢?
我觉得吧,美其实就是能让咱们心里头觉得舒服、愉快、感动的东西。


像你看到一个小宝宝天真无邪的笑容,那一瞬间,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这就是美,它触动了咱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再来说说美的特征。

美是多样的,就像咱们每个人的性格一样。

有的美是
那种轰轰烈烈、一眼就能抓住你的,比如说壮观的瀑布、绚烂的烟火;而有的
美呢,则是含蓄内敛、需要你细细品味的,像是一首优美的古诗,初读可能没
啥感觉,但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美还具有独特性。

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太一样。

就拿衣服来说,
有人觉得简约的风格美,有人却喜欢花花绿绿的款式。

这就说明,美没有一个
固定的标准,全看咱们自己怎么去感受和发现。

而且啊,美是会变化的。

时尚潮流一直在变,过去觉得美的东西,现在可
能就觉得一般般了。

比如说以前流行的喇叭裤,现在看来可能就有点过时啦。

总之呢,美这玩意儿既神秘又亲切。

它就在咱们的生活中,等着咱们去发现、去欣赏、去感受。

只要咱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无数的美好!
好啦,关于美的本质与特征,我就跟大家唠到这儿,希望咱们都能成为美的发现者和追求者,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美学

美学

1.美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为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知的。

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是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再次,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

美来源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的、向上的,因此美必然同人类的社会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的。

2.应该如何认识美的本质特征?答:①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为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知的。

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是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抽象的概念、道理,以及科学的定义、公式,它们可以是非常正确的,甚至是真理,但却不能成为通常意义上的审美对象。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美的感性存在,仅仅看作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的感性存在,也是在这种统一中表现出来。

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通过它以情感人、激励人、愉悦人。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

3.人的美由哪些方面构成?试评价人造美女的现象。

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源于品行、修养、人格等内在方面的精神特质,包括道德、理想、才识、情感等,称内在美;二是人的外在体现,包括语言、举止、服饰、仪容、形体等,称外在美。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征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词义分析,美学史、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探讨,以及从哲学层面对美的本质界定,使学生对美学中最大难题,即美的本质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进而了解美的各种特征。

第一节美的本质一、美的词义分析美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是关于美的本体的重大理论问题。

其中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即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

从词源学和日常生活用语两个角度分析“美”这个词的含义,虽然不能直接揭示美的本质,但可以对深奥的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提供通俗易懂的经验基础。

现代汉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

“羊大则美”,肥大的羊可作膳食(“主给膳”,)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美与善同意”。

另有解释说,“大,人也”。

“大”字像人形,所以“大”就是“人”,所以“羊大则美”也可以说是“羊人为美”。

有人说“美”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又有人说“美”就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

但都是装饰之美,都有功利价值。

还有人说,“大”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美。

无论是肥美、味美,还是饰美,都意味着美对人与社会具有价值。

有人对《论语》作了统计,“美”字讲14次,竟有10次是“善”、“好”的意思。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对“美”的理解还有独到之处,他认为“美”与《论语》中“告朔之饩羊”,即每逢初一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时敬献的生羊有关。

他把“美”与其他两个相关的汉字“義”(义的繁体)和“善”联系起来考察。

如果一个人在祭神活动中双肩扛上一只羊献上,那么,他的精神就达到“义”的境界。

如果有人不仅献上一只羊,而且还用一种容器“豆”给装上,就达到“善”的境界,因为“善”字的下部分是由“豆”演变过来的。

如果有人不仅用“豆”装上羊献上,而且他献的羊比别人大,那么他就达到了“美”的境界。

仅献上羊是尽了自己的义务;按一定规矩献上羊是遵循了一定的伦理规范,因而是善的;而贡献大则是美的。

美学基础

美学基础

1美学基础--美的本质1●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只有“全面”,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智育与美育并举、科学与艺术并举、世之有道德者,无不有赖于科学与艺术”●“哈佛的传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美学:通过领悟历代哲人、美学家的智慧之思,通过考察美的来源、性质和形态等问题,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感受美追求美思索美创造美美学基础基本框架:一、美论:6美的本质和特征(美是什么?)、美的产生二、美的形态论:12美的形式(形式美)、美的分类(自然、社会、艺术、科学、技术美)、美的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三、美感论:4美感特征、审美心理(感知、联想、体验、玩味)四、美的创造:10美的生活(服饰、居室、饮食、人之美)、美的艺术(各类艺术美)1、美学释义●生活与美●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探讨1.1 生活与美1)、生活与审美的距离生活的功利性、审美的非功利性1.2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美学”一词的产生,汉语中有美和学,但是直到现代才产生美学一词。

它是日本人对德语“Aesthetik”的翻译。

美学作为“美的科学”,意味着它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了美学(Aesthetik)这门学科,他因此而被成为“美学之父”。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作为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分支。

这是基于西方对人的知、情、意/真、美、善划分的结果。

美学对应的是情和美。

哲学:逻辑学——真——知伦理学——善——意美学——美——情1.3 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学作为感性学(Aesthetik),作为一门美的科学,把情感和感性认识当作美学的研究对象。

2)把艺术为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3)将美学看作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审美现象。

4 )归纳●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模块二:什么是美

模块二:什么是美
(2)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
柏拉图:美是理念。有了“美”的理念,才产生美。 康 德:美是主观精神。美感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黑格尔:美是感性的理念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 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严格地说只有艺术才能算是真正的美,因此 他研究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所以黑格尔把美 学也称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
-3 近代中国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一派
第二派
第三派
第四派
蔡仪
吕荧、高尔泰
李泽厚
朱光潜
第二派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认为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 物,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有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高尔泰《论美》
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 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一只山鹰 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寻找一些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 由“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苏格拉底
VS
希庇阿斯
《大希庇阿斯篇》
将“什么是美”和“什么是美的东西”进 行了区分,揭开了后世两千多年对美的本 质探求的序幕。
01 中西方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 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博 克:美的特质在于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 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 狄德罗:“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对 称、秩序,就是美。 毕达哥拉斯:美即是数的和谐。凡是物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 比例协调,变化自然,就会显得美.

美的产生、本质和特征教学课件

美的产生、本质和特征教学课件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统的阴 一动阳 法态双 则展方 ,现彼 实,此 现象依 和征存 谐 、 。着制 宇约 宙、 万消 象长 遵、 循转 对化 立
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 性
需要上升
理 性
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
马家窑文化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尖底瓶
的的装陶 成自饰器 分由具的 和有造 想更型 象多和
仰韶文化彩陶
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
彩陶鱼纹盆 二次连续纹样 四次连续纹样
彩 绘 鹳 鱼 石 斧 纹
美运地比 的用娴较 法形熟自 则式地觉
马家窑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结论
• (四)女色之美、两性关系之美 • 依据:马叙伦认为美是“媄”、“媺”的转 注字,而不是会意字。 • 意义:三、四属于同一理论。 • (五)羊的视觉、味觉和触觉等综合性感觉 • 依据:笠原仲二认为羊代表了诸多感觉的会 合,成为美的意识的载体,其中味觉仍是主 导感觉。 • 上述六种理论都揭示出:美的存在离不开人 的存在;美善同源。
• 美产生于劳动 • 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 价值 • 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 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 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 造出来的。
意 识
1)人类
实 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美的本质和特征

美的本质和特征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

劳者不得歇
2)“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 鸣鼓、琴瑟、芋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 刻镂华彩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然上考 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是故子墨子曰:为非乐也!”
3)“与民同乐”的思想:乐民之乐者,民 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
女 高 音
女 高 音
天体音乐
男 高 音 假 声









13
黄金分割:0.618
•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 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其比值近似值是0.618。
•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 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个数值 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 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 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章 美的本质与特征
一、美的产生 二、美的本质 三、美与真、善的关系 四、美的特征
1
第一节 美的产生 (一)美的雏形
2300万年前,人科动物与猿类分化; 400万~370万年东非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200万~170万年前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人类进入
旧石器时期,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75万~50万年前,爪哇和北京猿人,能够控制火; 40万~25万年前,阿舍利文化,从生理解剖学判
义。
26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 斯宾诺莎“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 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 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 我们便说它丑。”
•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三、学习美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丰富的审美经验为基础。 艺术家格罗塞曾说:没有理论的事实是迷糊的,而没有事实的理论则是空洞 的。 那么,理论怎样联系实际? 第一,要加强对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的分析; 第二,要与艺术作品的欣赏、解释、评论、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要把美学 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问题。 四、学习美学,必须加强理论思维的锻炼。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如果想登上文化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 维。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必须具有一定理论思维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美学理论和进行美学研究。 五、学习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为指导,又要吸 收各派美学学说的积极成果。 六、学习美学,必须提倡师生对话与交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 精神。
美的本质与特征
社会因美而文明和谐! 生活因美而充满快乐! 人生因美而富于诗意!

一、学习美学,首先要深刻认识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席勒有句名言:只有完整的人才游戏,只有游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 在席勒看来,自 由对于人生是尤其重要的,自由就是人在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人要达到 自由的路径就是审美的教育。换言之,通过审美,人们才可能走到自由。而游戏的本 质是自由,与审美是相通的,所以,把席勒的话作另一种表达就是:只有完整的人才 审美,只有审美的人才完整。 朱光潜把人生分为两种,一是“实际的人生”,一是 “艺术的人生”。所谓“实际人生”,就是一切生命活动都为生存而奔波,把人生的 时间都花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生活情趣干枯无味。这种人生不过是“衣架饭袋的人 生”,平庸人生、不自由的人生。“艺术的人生”,则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础 上,把人生当作一种艺术,追求人生的艺术化。这种人情趣丰富,对于好多事物都觉 得有趣味,并总是去追寻和体验这种趣味,从中发现人生的至美境界。这里所说的 “艺术的人生”也可称作“审美的人生”;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是 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是真正自由、至美至乐的人生境界。 二、学习美学,必须打通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把美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有一段话: 我现在相信: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 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事隔四五十年之后,朱先生在《怎样学 美学》一文中补充说:我现在相信: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 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总之,学习美学时多读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美 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美学就要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拓展。
• ①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 ②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的讲法,认识到美是 生活与形象的统一,注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是人的 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 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并把生 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 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移 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 目的性”,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 • ①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 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 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 • ②代表性观念: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 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等观点。
• • • • • •
• • •
•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的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 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 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是理想的美;只有当理 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的美才诞生, 换言之,美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的产物,艺术才是真正 的美。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 式。 • 唯心主义者在美的本质论上头足倒置,但他们在具体论 述过程中也包含着不少合理的内核,例如柏拉图第一个提 出“美的事物”和“美本身”的区别;康德指出审美中的 “无目的”一面;黑格尔把美的本质和人的创造本质联系 起来,等等,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后世影响甚大。 •

•索 西人重思辩,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一开始就表 现出思辩的特点,而且一般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 探索。西方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 种不同的美的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 拉斯 早就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著 名的“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是 有用”即美是善的观点。其后,柏拉图、亚理斯 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的本质发表 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的美的 本质论和唯物主义的美的本论。这两大派别探索 美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 •
• • • • •
(二)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 这是一条唯物主义的途径,古希腊的亚理斯多德 和后来的柏克 、狄德罗、车尔尼雪夫 斯等走的是这条途径,但具体着眼点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从客观事物的形式中探索美的本质 主要从事物的对称、平衡、秩序、比例等着眼,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我们称之为 “美在形式”的美论。 (1)亚理斯多德认为,美在事物的秩序、均称和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 和安排。体积指事物大小的限度;安排指事物各部分和谐统一。 (2)柏克(1729-1979,英国经验主义派美学家)认为,美即事物的一种品质,是物 体形式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或品质“能够引起爱或类似的感情”。他列举了几个方 面的美的属性,有合理成份,但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 2.从事物的关系中去探索美的本质 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我们称之为“美在关系”的美论。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先驱)。他的“关系”有 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物的关系。由此 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3.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 先驱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 去研究美”的原则,下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 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 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 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 上述唯物主义理论的正确一面是强调美的客观性,但其共同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人或实 践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 ①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 ②代表性学说:有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 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这就是说,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引 起快感,一个引起痛感。休漠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 心里”。博克认为:美的愉快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康德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 具有使每个都愉快地普遍性。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 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 观化了的快感”。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美的快感说:“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 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①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 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 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②代表性观念: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苏格拉底: 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如果画家作 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 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 们有缘看见这幅画,能不捧腹大笑么?”。 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美。(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 “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狄德 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 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 • • • •
(一)从精神意识中的探索美的本质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后来的休谟、康德、黑格尔都走这条道路,这也是西方美学家普遍的道路。
1.柏拉图的“美的理念”说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写出《大希庇阿斯》专门探讨美是什么。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和“美本身” 不同,“美本身”是“理念”,即各种美的事物有了它就美的那个品质;理念不是现实世界的各个 美的事物,而是独立于人和客观事物之外的一种宇宙精神,它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事物如果分得 了这美的理念,就成为美的事物。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2.休谟的“美是人的感受愉悦”说 休谟(1711-1776)是英国十七世纪经验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美是对象的形状在人心上产 生的效果,是“人心的特殊构造”引起的,要到事物中去找美是徒劳的。他说,凡是你感到愉悦的 事物就是美,否则就是丑。概而言之,主观感受决定美。 3.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说 康德这一美的定义是调和经验主义美学与理性主义美学的产物。他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 求和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的外在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心理能力,即想象力和知解力,并引起这两 种心理能力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产生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判断美的真正原因。就是说,事物 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的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又是天赋的。 4.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但他说他的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的理念是感 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形式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的显现。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