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赏析素养课程教学标准(选修课)

合集下载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602045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经典作品赏析》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分析中外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

本课程在理解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影片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从制作的角度,分析电影的导演手法、剧作、视听表现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经典电影为教材,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其二,从电影理论的角度进行内容的分析,即从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电影作者论、后殖民文化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电影,如何在纷繁的影视产品中选择精品进行学习、鉴赏与研究。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影片观摩与影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影片分析部分以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

学生要定期提交观片笔记和进行课堂分析,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典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费穆的《小城之春》分析;(2)蔡楚生、郑君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的意境追求与民族化探索;(2)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中国电影的家国情怀;第二章谢晋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红色娘子军》分析;(2)《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分析;2.重、难点提示(1)理解中国电影如何人文化的表达政治;(2)谢晋电影创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的变化;第三章第四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黄蜀芹的《人·鬼·情》分析;(2)吴天明的《老井》分析;2.重、难点提示(1)女性导演身份与女性电影分析;(2)中国电影的人文化表达;第四章第五代导演的经典电影(5学时)1.教学内容(1)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分析;(2)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菊豆》分析;(3)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中的民族与历史的反思;(2)后殖民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第五章第六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分析;(2)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六代导演作为一个群体的“私语化”表达;(2)第六代导演的视听语言与内容的联系;第六章姜文电影分析(4学时)1.教学内容(1)《阳光灿烂的日子》细读与分析;(2)《鬼子来了》分析;2.重、难点提示(1)姜文电影的风格特点;(2)视听语言如何创造属于电影的“激情”;第七章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分析(5学时)1.教学内容(1)“红、白、蓝”三部曲分析;(2)《十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哲学表达;(2)现代电影中的宗教;第八章黑泽明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罗生门》分析;(2)《七武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东方民族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影片结构与内容表达;第九章伊朗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黑板》分析;(2)《小鞋子》分析;(3)《樱桃的滋味》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三世界”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第三世界”电影如何“带着镣铐跳舞”;第十章李安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分析;(2)《断背山》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性别问题;(2)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电影中的表达;四、实验教学内容无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电影赏析课 (教案)

电影赏析课 (教案)

电影赏析课 (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影赏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观看和分析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并能够用流利的口语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基础知识讲解:- 不同电影类型的介绍和解读。

- 各国电影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电影赏析:- 选取经典电影进行观看和分析。

- 分析电影的主题、剧情、人物塑造等要素。

- 思考电影中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3. 学生互动讨论:- 小组讨论和展示电影赏析结果。

- 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4. 口语训练:-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进行电影评论和讨论。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2. 电影赏析报告: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电影赏析报告。

3. 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展示等形式展现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电影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影进行赏析。

2. 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呈现相关内容。

3. 学生资料:提供电影赏析模板和相关背景材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学扩展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安排观看更多类型、题材和语种的电影。

2. 组织学生参观电影院或电影节,进一步了解电影制作和放映的过程。

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电影评论和理论文章,拓宽知识面。

八、课程总结通过这门电影赏析课,学生能够提高对电影和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

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

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1、一个主题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2、一部电影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3、一次互动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4、一次作业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5、一本好书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2、参考教材: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电影文化和影视行业的认知;4、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和流派电影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电影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影片选取:选取优秀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涵盖不同类型和流派的电影作品。

2、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通过对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影片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并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电影的主题、情节、角色塑造等方面。

4、影片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讲解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电影文化和影视行业的认知。

5、影片评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撰写影片评论,培养学生对电影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影片段、图像和音频,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2、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影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并进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对电影的实际感知和认知。

4、课堂演讲和写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和影片评论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表现。

2、影片分析和解读:评价学生对影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影片评论和写作:评价学生影片评论和写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4、考试和测验:设计考试和测验,评价学生对电影赏析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电影影片:选择优秀的电影片段和完整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电影片段、图像和音频。

3、电影资料:提供电影资料和相关文献,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师要求1、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电影知识和专业的影视制作背景。

2、教学经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特点。

(完整)电影鉴赏欣赏选修课教案

(完整)电影鉴赏欣赏选修课教案

选修课:电影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电影主人公的形象与品格:2,学会欣赏电影对人物语言的精心选用.3,介绍和传播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4,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的引进和赏析,为观众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电影文化和观看体验(二)能力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2,提高对作者在电影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正确对待科幻电影,引导学生反思人性。

二:教学重点1,结合电影情节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2,学习主人公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电影中语言的欣赏;2,从电影中品味人生道理。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器,课件六: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及内容1:导入主题首先对影视欣赏课进行介绍,然后介绍5部旧版的猩球系列,从而引入新版的猩球系列. 2:简介猩球崛起2《猩球崛起1》片末的致命病毒弥漫全球,遭此横祸的人类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聚居在旧金山。

智能进化的猿族首领凯撒也在深山密林中与族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试图将人性带入猿族社会。

然而随着一小队人类的到访,他们的宁静被打破.在这场人猿大战中,人类也分成了两个阵营,杰森·克拉克、凯丽·拉塞尔饰演的角色将与猿族成为朋友,而加里·奥德曼饰演的角色则与猿族敌对。

3:对主演人物,电影使用的CG技术,进行介绍;摘取一段精彩影评共同欣赏。

4:对影片进行反思。

5:播放电影.6:让学生谈谈看完影片后的感受.。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学时:32 学时课程学分:2 学分开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公共限选课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电影赏析》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

本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质,也为本科学生的继续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电影欣赏普及教育。

通过赏析电影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中外经典电影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电影的能力,养成欣赏电影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电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性质:(课内9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电影的分类概念、电影性质、功能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电影的知识和概念。

2.电影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影像的镜头、声音、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解电影中如何运用电影的技法进行电影创作;掌握几种电影手法的实际运用。

3.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课内3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西方东方的电影历史发展简况;理解各国电影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电影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内容。

4.电影的类型和体裁:(课内3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体裁;理解电影体裁的实际运用;掌握电影体裁的分类与类别。

5. 中外电影名家名作赏析和期末影评考试:(课内30学时+课外30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代表作品;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掌握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的主题思想。

6年级下册艺术素养课《电影赏析》教学设计

6年级下册艺术素养课《电影赏析》教学设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影赏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电影赏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经典电影清单:为学生提供一份经典电影清单,包括国内外知名导演的作品,如《罗马假日》、《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欣赏和分析。
(2)电影术语词典:推荐学生查阅电影术语词典,如《电影艺术词典》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影评文章: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影评文章,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人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
1.审美与人文素养:通过欣赏和分析电影作品,使学生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2.创新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电影欣赏方法,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电影作品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训练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为今后的艺术修养和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作业5:阅读一篇电影评论文章,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人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学会独立思考。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影赏析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课程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在校生开设学期:第二至第八学期制订人:郑皓星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电影赏析》课程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使学生建立起电影赏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此分析电影的艺术形式和价值内涵,掌握影视论文的写作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同时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和产业生态,并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社会观。

能够理性、准确地解读一部电影中的人物、叙事、风格、内涵等方面的文本特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写出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言之有物的影视批评,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系统的认识电影;了解电影美学的发展脉络,电影研究的主要学派,电影批评的形式要点等。

2.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理论:电影发展概述、电影美学概论、艺术片与商业片的界定。

第二章电影艺术思潮(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当代电影史上的几次著名艺术思潮。

2.通过欣赏相关电影代表作片段,解析几次电影艺术思潮的创作观念。

教学内容:理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实践:欣赏影视代表作片段,结合理论进行解读。

第三章动作电影的形式与风格(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电影艺术的相关概念界定,掌握电影文本形式与风格的内涵。

2.通过欣赏一部经典动作电影,分析电影的人物、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价值内涵等。

教学内容:理论:形式与风格。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__教学大纲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__教学大纲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2 先修课程:影视作品分析与鉴赏适用专业:表演戏剧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涵盖了传播学和广播电视、文管、编导、戏文等专业。

本课程主要以电影史为编写纵轴,以类型片与艺术片为编写横轴,纵横交叉,分别从叙事造型、声音画面、时间空间,蒙太奇、长镜头以及符号学等几个角度,分析鉴赏了中外经典电影二十余部,既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电影艺术本体、电影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也可迅速掌握电影赏析的方法及要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对影视作品的创造力和表达力;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作相应的了解,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对经典电影作品的鉴赏力和分析技能,为新世纪的影视创作与批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前言第一章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1.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为什么说电影是叙述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2)举例说明结构在影视剧中起着什么作用;(3)明确为什么说改编意味着全新的创造。

2.教学内容(1)电影是用画面讲出来的故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印第安纳·琼斯与失落的约柜》赏析(2)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对影片《生死朗读》中汉娜形象的分析(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式结构典范作品《魂断蓝桥》赏析(4)结构是支撑全剧的钢梁——德国电影《罗拉快跑》结构分析(5)改编是一种全新的创造——美国电影《特洛伊的海伦》赏析第二章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1.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电影声音包括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2)学习中国电影导演研究。

2.教学内容(1)声画对位含蓄且富有诗意——陈凯歌作品《霸王别姬》赏析(2)把电影拍得像MTV一样。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二、电影艺术的起源三、电影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二、发展时期(1922—1926)三、危机时期(1927—1931)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一、发明之初的分歧二、电影语言的确立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四、苏联蒙太奇学派五、好莱坞类型电影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十三、新好莱坞电影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二、电影分析的定义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一、描述性工具二、引述性工具三、资料性工具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一、文法书二、辩护分析三、影片解说单四、作者论五、停格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一、电影的外部特征二、电影的本体特性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第一节故事分析一、电影的故事二、主题分析三、内容分析四、结构分析五、人物分析第二节视觉分析一、电影的画面二、电影的画面思维三、场景分析四、景别分析五、光线分析六、影调分析第三节听觉分析一、电影中的声音二、语言分析三、音乐分析四、音响分析五、无声分析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一、电影剧作的涵义二、电影剧作的故事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四、电影剧作的地位五、电影剧作的特性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一、电影摄影概述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三、电影摄影的功能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二、电影音乐的特性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一、电影表演的本质二、明星制与观众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三、电影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一、“本事”时间二、“本文”时间三、“放映”时间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一、画格空间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三、镜头运动空间四、形象(影片)空间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一、因果式线性结构二、回环式套层结构三、缀合式团块结构四、交织式对比结构五、梦幻式复调结构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一、文化的阐释二、文化的构成三、电影文化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象征主义理论二、超现实主义理论三、袁现主义理论四、后现代主义理论五、未来主义理论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四、考查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二、电影艺术的起源三、电影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二、发展时期(1922—1926)三、危机时期(1927—1931)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一、发明之初的分歧二、电影语言的确立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四、苏联蒙太奇学派五、好莱坞类型电影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十三、新好莱坞电影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二、电影分析的定义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一、描述性工具二、引述性工具三、资料性工具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一、文法书二、辩护分析三、影片解说单四、作者论五、停格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一、电影的外部特征二、电影的本体特性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第一节故事分析一、电影的故事二、主题分析三、内容分析四、结构分析五、人物分析第二节视觉分析一、电影的画面二、电影的画面思维三、场景分析四、景别分析五、光线分析六、影调分析第三节听觉分析一、电影中的声音二、语言分析三、音乐分析四、音响分析五、无声分析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一、电影剧作的涵义二、电影剧作的故事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四、电影剧作的地位五、电影剧作的特性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一、电影摄影概述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三、电影摄影的功能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二、电影音乐的特性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一、电影表演的本质二、明星制与观众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三、电影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一、“本事”时间二、“本文”时间三、“放映”时间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一、画格空间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三、镜头运动空间四、形象(影片)空间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一、因果式线性结构二、回环式套层结构三、缀合式团块结构四、交织式对比结构五、梦幻式复调结构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一、文化的阐释二、文化的构成三、电影文化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象征主义理论二、超现实主义理论三、袁现主义理论四、后现代主义理论五、未来主义理论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四、考查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
经典电影赏析
【适用范围】
旅游系13-15级学生
【授课课时】
14课时
【学分设置】
2学分
【课程描述】
1.课程的性质
这是一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本课程精选若干部中外电影经典名作,简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就每一部影视名作的产生背景、制作情况、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品评。

重点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影视名作。

本门课程对于改善中职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思路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的知识面也应该相应拓宽。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能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的优秀电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

2.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影视欣赏;
(2)学习从哪些角度欣赏经典电影作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技术层面、美学层面);
【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随堂提问、课堂讨论;
(2)课堂讲授、实例分析;
(3)理论学习、独立评价;
(4)自主选择、课外观赏。

2.教学评价
3.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4.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5. 教材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