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常规[定义]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来,因某种因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所有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疼痛旳性质、随着症状、既往病史等。

有无下腰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性疼痛,放射痛与否过膝;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麻木沉重,或因咳嗽、喷嚏而加重。

2.望诊。

患者行走与否困难,表情与否痛苦。

腰部皮肤有无红肿、瘀血;脊柱有无畸形;腰椎与否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或躯干偏歪于一侧,不能自如站立;或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无力,下蹲后症状减轻。

3.查体。

(1)触诊。

腰椎有无明显侧突畸形;腰部能否触及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局部肌肉与否紧张;棘突旁有无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腰后伸按压痛点与否疼痛加剧;病久患肢肌肉与否萎缩,感觉与否迟钝, 背伸力与否削弱或消失等症。

(2)腰部活动度。

腰部前曲、后伸、侧弯活动、左右旋转与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状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实验,如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与否阳性。

病理反射与否引出,如巴彬斯基氏征、奥本罕姆氏征、戈登氏征。

4.影像学检查。

如X线片显示腰椎与否侧弯、增生、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涉及正位、侧位片)。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根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过膝,腹压增长(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久者可浮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削弱或消失, 趾背伸力削弱。

6.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沿有骨赘增生。

CT和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旳部位和限度。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2011年修订版)中医:腰痹病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1.年龄与性别:好发于35-45岁长期从事工作的煤矿工人、搬运工人、建筑工人等多见,也常见于长期久坐工作者。

2.诱因及相关病史:可与外伤劳损等诱因有关,发病与椎间盘退变、腰肌乏力、劳累因素有关。

3.疼痛部位、特点、伴随症状:腰痛伴单侧或双侧放射性下肢痛,可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

【体格检查】一、症状1、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下肢麻木;2、无力可表现足趾活动不灵活或踇趾背伸力减弱或足的背伸、外翻力量的减弱;二、体征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腰椎侧弯;2、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典型者,压痛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3、腰部活动受限腰部的前屈、后伸及向患侧屈曲均可受限;4、神经系统检查:1)感觉障碍L3/4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大腿前区;L4/5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多出现在小腿外侧、后外侧或足背的内缘;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多出现在足跟部或足外缘。

2)反射改变L3/4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患侧膝腱反射异常;L4/5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患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可表现减弱或消失异常;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跟腱反射可表现减弱或消失;5、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2)健肢抬高试验3)屈颈试验4)股神经牵拉试验5)仰卧挺腹试验【辅助检查】1.常规拍X线。

2.CT片:椎间盘后缘变形或有局部突出影,硬脊膜和脂肪移位。

3.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出突出髓核的形状(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在矢状位图像中,可见到突出的髓核与硬脊膜和脂肪分界清楚,突出的部分髓核与未突出的部分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

【诊断与鉴别诊断】1.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2.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腰骶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癌、椎体原发肿瘤、进行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综合征。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属中医学“痹症”范畴,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寒湿之邪属阴,性寒冷而凝滞,致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

临床上主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方法1.穴位刺血拔罐【主穴】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患侧阳陵泉、丰隆、环跳、承筋、委中、承山。

每次选3〜4个穴。

【操作】穴位皮肤用75%乙醇消毒后,用梅花针中度手法叩击消毒部位5分钟,至微有血珠渗出,然后用闪火法拔罐,使每个穴位出血2~4mlo每隔3天1次,21天后观察疗效。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去皮肤表面血液,局部用75%乙醇消毒,并注意局部皮肤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2.穴位注射【主穴】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两腿伸直,充分暴露腰部月俞穴,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液常规消毒穴位后,用20ml注射器带7号腰穿针吸取亚甲蓝注射液ImI(IOmg),利多卡因10m(0.2g),以90°垂直刺入大肠俞L5寸,提插捻转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3ml缓慢注入穴位,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上45。

指向气海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下45°指向关元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

注入药液后患者俯卧休息15~30分钟。

其他部位痛点以上述药液配比方式配药后行局部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

3.耳穴压豆【主穴】腰椎、肾、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枕。

【操作】每次取3~5个耳穴行耳穴压丸进行治疗。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推拿疗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首先采用攘、推、擦、弹、拨等手法作用于腰部、臀部及下肢,重点是胆经和膀胱经循行路线;然后用拇指按揉或一指禅作用于病变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腰阳关、十七椎、委中,手法要求深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目前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正逐步年轻化,且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主要表现为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跛行,甚至二便失常、瘫痪,从而使广大患者饱受痛苦,严重的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化,目前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其治疗方式亦日趁成熟和多种多样。

因该病是一个涉及到骨科、神经内科、免疫科等多学科的特殊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繁杂,尚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固定的、通用的诊疗常规和模式。

目前对本病治疗的主体思想强调综合治疗,医生们均着眼于在该病的疗效情况、创伤因素、复发概率、风险系数等方面找到最佳结合点。

基于对以上方面的考虑,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微创的治疗方案是我们在本病治疗上追求的目标。

通过我科多年前对本病的探索研究和总结,结合本科室在诊疗本病上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套腰椎间盘突出症独特的诊疗常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显露出明显的技术优势。

一、诊断常规对本病的诊断上,我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强调辨“病”施治与辨“证“施治结合,即诊断上的中西结合,中西互补,既有西医的诊断依据,同时强调中医辨病辨症分析。

具体如下:(一)西医诊断依据:1、病史:了解有无外伤史、受凉史、手术史,有无慢性劳损等。

2、症状:了解是否出现腰部疼痛、僵硬或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跛行、肌无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3、体征:检查有无脊柱畸形,腰部活动受限,压痛或放射痛,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以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障碍,腱反射异常等;4、辅助检查:主要依据腰椎CT检查结果,了解有无椎间盘的突出,以及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和神经根、硬脊膜受压移位情况,同时了解椎板及黄韧带、小关节增生肥厚、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如椎体有畸形、滑脱、破坏等情况,应摄CR片;如病变节段较多或椎间盘和椎管内情况CT不能很好显示时,必要时行MRI或造影等其它检查。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docx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docx

(一)诊断标准:1.症状:腰痛及下肢放散疝2.体征:卜.肢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3.影像学检查:CT或MRl显示椎间盘突出、相应神经根受压(二)鉴别诊断:1.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卜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卜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

安静休息、骑自行车多无症状。

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CT和MRI检查显示椎管狭窄,可进一步确诊。

2.腰椎结核:腰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有神经根损害时可造成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中毒症状,拾物试验阳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X线、MRl显示骨质破坏,死骨形成,部分患者可见腰大肌冷脓肿。

血沉、C 反应蛋白、PPD 实验,结核杆菌干扰素释放试验,抗核抗体测定,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

3.腰椎肿瘤:腰痛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不因活动和体位变化而改变,疼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夜间加重,休息不缓解。

可查到原发肿瘤。

CT、X线、MRl可见椎体骨破坏、软组织肿块。

全骨扫描有助于判断全身其他部位骨破坏情况。

4.慢性腰肌劳损:长期反复的腰背部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症状可减轻,伸腰或者拳头叩击后缓解一,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

二、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检验腰椎正侧位X线,腰椎CT,腰椎MRL三、手术方式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微创手术:纤维椎间盘切除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应用耗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系统)。

(二)手术适应证:1.腰椎间盘突出症;2.腰椎管狭窄症:A.椎间孔狭窄;B.骨质增生;C.黄韧带肥厚;D.侧隐窝狭窄;3.盘源性腰痛:4.术后复发,因手术瘢痕或解剖结构不清影响二次手术者。

5.马尾综合征6.无法耐受全麻和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三)、手术禁忌证:1.穿刺部位、路径、椎间隙有感染性病灶(治疗椎间盘感染和结核除外):2.脊柱结核活动期;3.血液凝血功能障碍疾病4.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的5.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全身情况比较差不能承受手术的6.精神异常的患者(四)、手术方式,:腰椎融合固定术:横突间融合固定术,经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经椎间孔融合固定术,经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经侧方椎间融合固定术。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

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

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

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

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疾病简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根性放射痛及感觉异常:①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②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

因腰5和骶1神经根参与坐骨神经构成,腿痛又称坐骨神经痛。

③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

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大小便功能变化: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较重时,马尾神经损害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性功能障碍。

6.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1.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

(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

注意近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 •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

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5.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5.1.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5.1.2. 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1.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 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 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 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1.4/5、1.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诊断要点】(一)症状: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及麻木,主要表现在下腰部牵涉性痛,有时亦影响到臀部。

大多数患者有坐骨神经疼痛及麻木。

少部分患者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咳嗽、活动及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

(二)体征:1 .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腰部有压痛及舐棘肌痉挛。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出现加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小于60度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反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 .神经系统表现(1)感觉异常:80%患者有感觉异常,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压者可出现大腿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舐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但另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受压损害的征象。

(2)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拇趾背伸力下降;舐1神经根受累,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异常: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1.4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l神经根受压;马尾神经受压,则出现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特殊检查1. X线平片:了解腰椎曲度、腰椎间隙的宽窄、腰椎有无畸形、骨质有无破坏、骨质增生的部位。

2. 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

MRl 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到突出髓核和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康复评定】1 .临床评定:如上述,目的是明确诊断。

2 .疼痛评定:使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定,将疼痛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其重度痛”表示。

腰椎间盘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1.【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府”,肾虚肾精不足则不能温煦滋养腰膝,腰腿痛的形成,肾虚是基本,风寒邪湿乘虚而入,搏于肌筋脉骨是其标,跌闪扭挫也是造成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扁鹊心书》:“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则脏腑经络受损,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致房劳坠堕,皆能致”。

《仁斋直指附遗方》:“腰者,肾之外侯,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沥,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

《景岳全书》:“腰痛旧有五辨,一曰阳虚不足,少阴肾衰;二曰风痹,风寒湿著腰痛;三曰劳役伤肾;四曰坠跌损伤;五曰寝卧湿地”。

综上所述,腰腿痛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虚伤,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伤劳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瘀阻经络,不通为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迁延难愈。

1.1【病因病理学】腰椎在人们日常劳动生活中活动度最大,承受来自上肢及躯干的重力,是最容易产生劳损与外伤的部位,腰椎的椎间盘也最易受到损害。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一)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易产生退变,这种退变即老化的过程。

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

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产生病理性退变。

(二)外伤因素:当椎间盘有了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有了裂隙时,外伤;过度负重;长期震动;不良体位的影响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

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此症1934由Mixter和Barr首先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人类直立体位中,下腰部关节,尤其是腰骶关节.占着重力传导的枢纽地位,容易遭受压力的改变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下腰部位于人体身长的中点部位,在活动中承受的剪力及曲折力也最大。

下腰部随着动力学和静力学双重负荷,比其他部位的关节容易引起疲劳。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外在因素(外伤、劳损、不良的工作姿势和习惯)、内在因素(抵抗力弱、适应力差、生理缺陷、个人特点、年龄等)、诱发因素(风寒、潮湿、气候、气压及自然环境等)、继发因素(组织退变、萎缩、无菌性炎症、机械性压迫及刺激、骨质疏松、粘连、水肿、纤维化等)的影响,所以腰痛发病率很高。

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山较为少见。

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

(2)双侧型侧产生双侧下肢症状。

(3)中央型,可压迫马追尾神经。

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椎间盘突(膨)出症,90%以上涉及最下两个椎间隙。

国内外都以下位两个椎间隙多见,这一方面是因下位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多,易突出,另一方面是腰5及骶1神经在椎管内分别跨越下位两个椎间盘,当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牵拉神经根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易于被临床发现。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15%-22%。

【诊断要点】1.症状大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

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

反侧凸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6)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为迟钝或消失。

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7)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椎侧弯。

部分患者可见某一或更多节段腰椎间隙前窄后宽。

大多数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改变。

同时可除外局部结核、肿瘤等导致腰骶神经痛的骨病。

(2)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定义]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程序]
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

有无下腰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性疼痛,放射痛是否过膝;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麻木沉重,或因咳嗽、喷嚏而加重。

2.望诊。

患者行走是否困难,表情是否痛苦。

腰部皮肤有无红肿、瘀血;脊柱有无畸形;腰椎是否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或躯干偏歪于一侧,不能自如站立;或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无力,下蹲后症状减轻。

3.查体。

(1)触诊。

腰椎有无明显侧突畸形;腰部能否触及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局部肌肉是否紧张;棘突旁有无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腰后伸按压痛点是否疼痛加剧;病久患肢肌肉是否萎缩,感觉是否迟钝,背伸力是否减弱或消失等症。

(2)腰部活动度。

腰部前曲、后伸、侧弯活动、左右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巴彬斯基氏征、奥本罕姆氏征、戈登氏征。

4.影像学检查。

如X线片显示腰椎是否侧弯、增生、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包括正位、侧位片)。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过膝,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久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和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
急性腰扭伤表现为腰肌痉挛,可出现保护性脊柱侧弯,下肢放射性疼痛,但放射痛不过膝关节,或直腿抬高牵涉性受限,但无椎旁的压痛放射症状,屈颈试验阴性。

坐骨神经炎常有感受风寒湿病史。

下肢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夜间尤为明显。

腰椎外观无畸形,无椎旁压痛。

下肢直腿抬高虽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抬腿角度一般在50°以上。

腰臀部肌肉、筋膜炎可出现腰臀部疼痛,其性质为烧灼样疼痛,但无腰椎侧弯畸形。

梨状肌损伤可出现腰腿痛,或下肢放射痛,或直腿抬高50°~70°受限,大于70°则疼痛缓解,梨状肌挤压试验和抗阻试验阳性,腰椎外观无畸形,无椎旁压痛与放射症状。

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患者腰部怕受震动,叩击患部可有剧烈疼痛,常有低热,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可能有肺结核史。

X线片显示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模糊不清,有骨质破坏、寒性脓肿,也可发现腰椎小关节破坏。

椎管狭窄症可引起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站立行走时症状加重;卧床、下蹲时症状减轻。

X线片显示腰椎间隙变窄,关节突肥大而靠近中线,椎管的矢状径和冠状径缩短,必要时行椎管内造影。

腰椎骨折有明显外伤史,X线检查一般能确诊。

[证候分型]
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

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病理分型]
1.单侧型椎间盘突出:下腰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脊柱侧弯,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脱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脊柱侧弯,病变椎间盘双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治疗方案]
1.辨证施治
血瘀证:活血止痛,方如舒筋活血汤加减。

寒湿证:散寒化湿,方如麻桂温经汤、痹汤加减。

湿热证:清化湿热,通络止痛,如三妙丸加减。

肝肾亏损证:补肝益肾,偏阳虚者可用右归饮等温补肝肾,充养精髓类中药;偏阴虚者可用左归饮等补肝肾益精血类中药。

2.其他疗法
中成药:可选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类的药物。

外敷膏药:外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膏。

骶管封闭治疗:酌情对有些病情严重者,在严格执行常规消毒的基础上,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ml+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行骶管封闭治疗,一周一次,可连续治疗四周。

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超短波、低频或中频治疗仪等物理治疗仪。

[注意事项]
1.急性发作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床进行腰背肌的锻炼,时间及运动幅度可逐渐递增,随着腰腿痛症状消失和肌力的加强,减少腰围使用时间,直至不用。

2.采用内服外治的综合疗法,可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

3.经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者,或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做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局部体征消失;脊柱无畸形;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好转:腰腿痛大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有所改善或能生活自理者。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