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文本资源研读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文本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先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才能用好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非易事。如何化难为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单元前后和课文前后的导读训练、课文的注释及旁注、教师用书和作业训练,吃透文本本身的内容,达到熟悉教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辑的编排目的,从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利用教材文本资源研读课文,设计教学

1、研读课文本身

教师研读课文是教学设计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研读文本。只有教师先“入门”,才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否则是误导。语文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在研读课文的过程获得的,首先是读,然后才能“研”,阅读课文是“研”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间双向、互动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课文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等做出反应。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信息的同时,发现自我,获得阅读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朗读要求,让学生先读“正确”,再读“流利”。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充分地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样,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默读的方法,引导学

生一边读一边想;养成略读的习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圈、点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的口、手、脑多种器官并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教学设计应体现阅读方法的指导,突出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在弄懂“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么写”的问题,并要求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独立判断、求异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开展阅读活动课,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也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体验生活,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

(3)设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新课标强调“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指导学生阅读应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养成背诵优美篇段、积累运用喜欢的句段和名言警句的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朗读的过程中,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中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进而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投入情感,达到语言熏陶、潜移默化的目的。

2、利用单元导读,把握单元重点

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提示不仅概括了本单元的篇目和内容,而且设置了悬念,引你热切渴望走进这一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的单元导读:童年是金色的。这时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

味;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这个概语与本单元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贾平凹的《月迹》,程海的《三颗枸杞豆》,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宋学孟的《柳叶儿》是一一对应,且“这里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这句话成了很好的导语,也是单元教学设计的主线,更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围绕单元后的积累运用和写作训练进行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有诵读欣赏、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延续巩固及运用,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相关训练贯穿其中,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这个单元后的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韩愈的《早春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特有的景致,辛弃疾的《西江月》写夏季山村夜景,刘禹锡的《秋词》写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秋景。诵读欣赏也是围绕本单元多彩四季的主题,诵读欣赏时提醒学生将古人与现代人写四季景色进行比照,看他们是如何抓住四季特点来写的,你从中有什么启示,其后是文笔精华挑选的又是写四季美景的优美片段,让学生再巩固积累,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绘,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所以单元后的训练是积累与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时绝对不能偏废。

4、借助注释及旁注,研读课文

有些课文,特别是名家名篇,课文下都有详细的注释。它们注明了作者的国别、出生年月、代表作以及文章的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课前预习时,不可忽视,有的要设计到课前预习的练习。课下注解给读者传达了多种信息,在课前预习的提问或作业

设计中要抓住重点,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贾平凹的《月迹》、鲁迅的《故乡》等设计了[感悟。品味。欣赏],即旁注。教师在检查预习时对旁注里的提问可进行抽查,摸清学生预习的效果和理解课文的程度,以便教学时对症下药。

5、借助课后作业,确立能力的训练点

新教材课后一般都设计了充分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探究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为单元后的“综合学习与探究”作必要的铺垫,是突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的具体体现,是课文对学生能力训练点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有的可以溶入课文中完成,有的可在完成全文后单独讨论,但绝不能置之不理。否则,教师是否引导到位、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能力,教师无从知道,完成教学目标更是一句空话。总之,学课文是为了提高能力,而完成“探究练习”的程度则是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是检验以“教”导“学”是否成功的尺子。同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又及时反馈给教师很多信息,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做到查漏补缺。

二、借鉴教学辅助用书,帮助梳理文本,设计教学

与课本同步的《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等教学辅助用书能帮助教师理解教材,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流程,教学设计时可以为我所用。但不可照搬给学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加以筛选,加以综合,整体把握灵活处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组织教学时方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三、利用地方开发的训练题,理解文本,设计教学的重难点

省编《课堂作业》和县教研室编发的《单元训练题》每课设计作业有三步:水平测试,基础级;提高训练,发展级;综合运用、创新级。第一步字词训练重在积累。第二步精选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在阅读,第三步的课外阅读篇目与本课在结构或主题上有相同点,可以训练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