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城”关系演进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文化的传承,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1.加强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设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加强对城市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监督。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通过组织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加公众对于城市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加强保护措施:建立科学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如修缮古建筑、修复历史遗迹等。
二、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以下是几个城市文化传承的方法:1.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教育。
培养年轻一代的城市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2.丰富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增加市民的文化参与度,传承城市文化。
3.加强跨界合作:城市文化的传承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工作。
三、建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为了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和传承城市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
以下是几个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1.制定城市文化保护规划: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城市文化保护规划,明确目标和路线图。
2.加强资源整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3.建立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保护意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名城一、背景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传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着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名城。
二、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和历史风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 制定法律法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明确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责任和保护原则。
2. 划定保护范围: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精确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的边界,严格控制开发和建设活动,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组织保护工作: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制定保护方案,组织实施,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
4. 宣传推广: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增加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关注和重视。
三、传承工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
1.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内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各种手段和技术对文物、建筑等进行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
2. 教育培训: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培训传承人才,让年轻人了解和热爱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3. 研究和保护计划: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工作,制定长期的保护计划,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4. 旅游开发: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历史文化名城。
四、问题与挑战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人为破坏:一些人为原因导致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如盗窃文物、违规建设等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2. 经济压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和资源投入,面临着经济压力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城市是一个融汇了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场所,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要注重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一、保留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城市的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历史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在保留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
例如,可以将古老的建筑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区或文化中心,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外,城市的文化景观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古老的街道和巷弄,使其成为城市独特的历史风景线。
同时,对于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和建设,确保其得到长期的保护。
二、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得到广泛传播,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和认识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教育中心,开设相关的历史文化课程和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
同时,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让市民和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另外,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将城市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传播给更大的受众群体。
同时,注重将城市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通过艺术表演、音乐会等形式,让历史文化得到年轻一代的接受和喜爱。
三、加强城市规划与保护法规的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应加强城市规划与保护法规的建设。
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范围和措施,并进行严格的执行。
同时,建立健全专门的保护机构和管理团队,负责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进行监管和保护。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建筑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形成跨学科的研究和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国度,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比如西安、南京、北京等。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我们认识自己国家文明的重要窗口。
但是,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
此外,加强监管和管理,避免因过度商业化和私人拥有导致文物流失和破环。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需要依托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由当地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合力开展“不破坏、不盗窃、不倒卖”的文物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与价值,发动量化监测、宣传、护送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应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文物保护的管委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制度,尽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独特性,创造有利于文物保护并带有文化特色的环境,引导城市向文化建设转型。
特别是对针对城市历史文物表现的特色局部进行保护,进行升华性的装点式处理,变化应该以历史为特色,让古老地方生机嫣然,阐明居民民族文化身份,推进文化振兴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者们,我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去宣扬这些文化遗产。
一方面,可以通过全媒体渠道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多方位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爱护历史文化名城。
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和文化爱好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感。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引言: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是城市的灵魂和记忆。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还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城市的独特标志和宝贵财富。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居民对城市更加热爱和自豪。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城市自身的责任,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投资。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保护的挑战尽管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压力使得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被迫让位于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
其次,历史文化保护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历史文化保护还需要政府、社区和专业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规划需要与历史文化保护相融合。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规划的整体框架和目标。
规划应该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供经济支持等。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和发展中。
第四部分:历史文化传承的策略历史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策略
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忽视。
城市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历史记忆、社会凝聚力和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和传承城市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一、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它包括了城市的历史、风俗、习惯、建筑、艺术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标志。
城市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延续。
保护和传承城市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更能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二、城市传统文化保护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导致了城市空间的重塑,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街区被拆分和重组,传统的社区关系被破坏。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下降,传统技艺和手工艺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
此外,商业化和旅游化的冲击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保护和传承城市传统文化需要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相结合。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空间形态和景观,合理利用城市历史遗产和传统建筑,使其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社区传承,保护传统街区和社区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鼓励传统技艺和手工艺的传承,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
四、城市传统文化保护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南京市通过修复和保护明清时期的建筑,恢复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同时,南京市还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开设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培训班和活动,吸引了年轻人的参与。
另外,杭州市通过保护和利用西湖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融合的典范,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城市化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文化保护的意义与挑战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城市的灵魂。
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建筑、习俗、语言等文化元素逐渐消失,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
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文化冲击,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1. 建立文化保护法律与政策为了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措施,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保护,设立专门的文化基金,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 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需要全民参与,而教育与宣传是培养公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将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同时,城市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宣传本地的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化保护的关注度。
3. 保护传统建筑与历史遗址传统建筑和历史遗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城市应加强对传统建筑和历史遗址的保护,修缮和维护古建筑,保留历史遗址的原貌。
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应尊重传统建筑风格,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4.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可以通过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地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同时,城市还可以建设文化创意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古城西安为例,该城市在城市发展中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桂林“山水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思考
关键词:山水城市;文化景观;城市建设;历史文化;桂林山水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1 年 4 月 1 日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进程中,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 展工业等口号让人们忽视了太多本土的特色,盲目引入西式风格,逐 渐遗失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导的传统建设理念,以致如今大量过 度开发带来的各种负影响—城市病爆发、千城一面、文化遗失等。20 世 纪 90 年代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21 世纪中国未来城市的
No.7s 圆园21
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
经济 / 产业
桂林“山水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思考
□文 / 智秋博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桂林)
[提要] 现代城市的建设模式大多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使得存在城市内部的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们遗忘,城市与文化的结合度尚低。对此,本 文首先提出和解释“山水城市”和“山 - 水 - 城”两种城市建设模式的由来和相关概念;其次以桂林市为例,分析说明桂林市概况和城市发展过程中 山、水、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由“山 - 水 - 城”向“城 - 景 - 文”模式转变的猜想。最后从“山 - 水 - 城”角度出发,对桂林市城市建设提出多 学科参与、多尺度规划、新技术运用、新产业搭建的意见,以打造符合桂林当地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后经千年的变更,山水格局不断变化。群山以独秀峰为中心,圈层 环绕坐落;得益于“两江四湖”工程,在市中心通过桃花江和漓江连通 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等湖塘,形成环城水系,将宋代“一水抱城流” 的景象再次复现于世间。
二、山水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一)山水孕育文化。“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放眼世 界,中国不是历史最长久的国家,却是唯一即使朝代更替但文明依旧 延续的国家,所有呈现出来的城市面貌都是以数千年历史发展痕迹为 基础的。 文化是从山水中孕育出来的,这不仅是对文化的起源在唯物论层 面上的肯定,也是对城市文明发展起源的简要概述。纵观我国各大城 市的营城史以及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特点,不难看出,山水地貌在城 市营造中的重要地位。古代称相地为风水,为城选址都是有法门的,首 先便是靠近山水,毕竟山水资源皆为自然的馈赠:山可取木石造城、借 为屏障防守,水可提供水源、滋泽方圆。有山水而有城,有城而兴人,有 人自然就有了文化。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进行了描绘 和讴歌,留下的艺术文学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 与桂林相关的文艺作品中,山水诗近 1 万首,散文游记约 200 万字,其 中尤以桂林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有关桂林的文艺创作始发于南朝, 兴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繁荣于当代。众多历史名人如韩愈、柳宗元、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黄庭坚、范成大、刘克庄等都为桂林留下了诗 文。 (二)文化点睛山水。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自有人类以来,这 山水就和人类血肉相连,人类世代的情感、思想、希望和劳动都在这山 水里刻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样的关联中,自然山水自然而然地成为 了贯穿古今的文化艺术素材和情感投射对象,衍生出无数优秀作品, 而这些优秀作品也反过来赋予了自然山水以新的意境、情境。 如果仅仅将“山水”理解为自然的山与水,那么许多城市里都还大 体保留有当地山水的基本格局。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是城市山 水景观,不同城市的山水在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所展现出的知名度 与影响力确各不相同。除了有景观资源美景度、稀缺度等因素决定外, 最关键的原因之一便是山水所关联的文化丰富度了。国内每个省份都 有属于自己的山水地貌,但城市选址自然是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的 区域为主,耳熟能详的自然山水多在远离城市的山林地,且基本都被 开发为旅游风景区。这样一来真正在全国闻名的城市中的山水则少之 又少。城市中有名的山水之所以至今都有较大影响力,主要还是因为 有十分优秀的文化伴随着这些城市的山水印记在人们心中。 类似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样人人皆知,不过可以发现,桂林作 为国际旅游名城,主要还是依靠的喀斯特地貌与漓江相结合的景观稀 缺度与美景度。文化宣传方面,在国内市场中,人们一谈到桂林,首先 的反应便是它的“山奇水清”、如在画中游。不过这些宣传的地点大多 为阳朔等城郊旅游风景区,反观桂林城市中心内的山水地貌,虽有着 丰富的城历史文化背景,但很明显文化结合还不够到位,还有大量没 被充分启用。 这些来自传统文化的点缀,相当于为城市的自然风貌做了文化形 式的宣传,让这些城市中的山水有别于其他同类风景,脱颖而出。毕 竟,中国传统观念意识里,信奉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挖掘优秀的文化, 相当于开发城市的软实力。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它为朴素无闻、历经 沧桑的山水带来的是岁月流变后的活力焕新,为作为观赏主体的人类 带来的是感官上的新层次体验与情感意识上跨越时代的共鸣。文化, 无疑能为山水点睛。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第一章:引言作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城市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文化侵蚀、历史遗漏和城市化进程的威胁。
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章: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念是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发展第三。
具体来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托制度保护。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制度。
制定细化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树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法治意识。
二、加强建筑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建筑风格、文化印记而闻名的,因此,加强对于建筑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这包括重视对于建筑物的历史研究、保护、修缮和再利用。
三、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建筑、文物、各类文化遗址等。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刺激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包括建筑物、文物和城市布局,城市环境也是保护的重要内容。
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古城的生态、环境、城市气息,保障古城的永久保存。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非常重要。
传承一方面可以让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和继承,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提升和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扬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在城市规划和保护工作中,充分展现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民俗文化价值,让游客和市民有机会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俗和文化。
保持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应该让这种文化连续性得到充分的保持。
通过开展文化节日、庙会等活动,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继承和创新。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规划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活动,而历史文化遗产则是城市的重要精神和文化符号。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发展需要历史文化遗产的支撑,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需要城市发展的支持。
城市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淀,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城市发展的资源和条件来得以保护和传承。
首先,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独特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遗址、传统街区等,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城市的独特标志和吸引力。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更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其次,城市发展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条件和资源。
城市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经济支持和人才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也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持。
例如,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可以方便人们前往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提高其保护和利用的便利性;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和人力资源。
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然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矛盾。
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往往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又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资源。
首先,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区域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
例如,一些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街区被拆分和改造,这些都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城市发展的限制。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历史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城市文化,制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记忆,是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
同时,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城市,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可以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确保城市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承。
二、保护与传承方法1. 建立保护机构和法律法规为了有效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样可以明确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管理和监督。
2. 划定保护范围和区域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中,应该明确划定保护范围和区域。
对于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和场所,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其原貌和特色。
3. 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中,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了解历史文化的脉络和演变,为保护和传承提供依据和参考。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民参与。
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中,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三、规划策略1. 综合规划和整体布局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中,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整体布局。
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确保历史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传承。
2. 引入新的功能和活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中,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功能和活动,为历史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
例如,将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文化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关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布局,更是关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所在。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
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为因果。
城市规划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来保护和传承文化,而文化的存在也会影响城市规划的方向和决策。
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传统街区等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通过规划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提供了展示和传播文化的场所,还可以成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等也可以成为文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文化参与和交流。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保护和发展传统产业和手工艺等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文化。
传统产业和手工艺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术。
通过规划和扶持这些产业,可以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文化保护与传承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
1. 制定保护规划和政策。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明确文化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这些规划和政策应该包括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对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求,以及对传统产业和手工艺的扶持政策等。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
在城乡规划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它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演变。
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城市的精神和价值观。
在城乡规划中,有必要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整个城市发展的考虑范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历史文化保护的策略1.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意味着封闭和僵化,相反,应该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在城乡规划中,可以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城市功能的更新,使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例如,将历史建筑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艺术区,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2. 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标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标准,以保护历史文化的特色。
限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保证历史建筑物的视觉与环境的协调。
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历史街区的布局和风貌,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以维护城市的历史连贯性。
3. 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度,保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权益和保护义务,严禁随意拆除和改建历史建筑。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4. 引入市民参与机制在城乡规划中,引入市民参与机制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也能够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过程。
三、建议1. 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提供经济和法律上的保障。
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私人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保护项目。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如何传承与发展城市文化,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历史保护的重要性城市历史保护是对城市过去发展的一种珍视与尊重,也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保护城市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可以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保护城市历史,就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在城市建设中注入文化底蕴,使城市更具魅力与活力。
二、城市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方法城市文化传承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城市文化传承,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与保护,让城市中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其次是开展文化传统的传承活动,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让市民了解和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推广,将城市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培养市民对城市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三、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结合,相互促进。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修复历史建筑,使历史与现代融合,实现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同时,也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通过景点开发、文化活动等方式,将城市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四、城市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挑战与对策在城市发展中,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城市快速建设带来的“拆旧建新”现象,容易造成历史建筑的破坏与文化传统的断裂;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文化传承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市民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市民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基于山水城市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探索和研究
Urban Planning
基于山水城市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探索和研究
邵 华
摘要:山水城市需要遵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 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自然环境与人 工环境的协调发展,将自然山水画和园林构筑艺术移 植、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市总体 规划从保护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入手,通过新老 城功能分区、划定保护区、保护和完善山水景观、城 市风貌和高度控制、快慢交通结合等措施,处理好城 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地域特色明显、充 满吸引力的城市空间,为小城镇规划提供了好的设计 理念和方法。
过适度开发实现山水环境的永续利用和不断优化,实 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必须 对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容量进行科学测算,合理控制开 发容量、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保证城市发展与山水 资源环境的协调。
三、基于山水城市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总 体规划模式
我国法定规划体系中,主要通过总规对城市整体自 然景观和环境进行控制,而总规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规 划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想落实山水城市及历史 保护的理念,就必须在总规层面提出措施和方法。结合 上文分析,笔者提出总体规划层面融合山水城市及历史 保护的规划模式(见图1)。该模式重点提出在资源评 价和特色调研、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专向规划措施与 规划控制引导4个方面的内容模块和阶段融入城市总体 规划。
两岸古村落。
保护水体和两岸古村 落,滨水地区开发旅
游设施。
鱼梁坝*、太平桥。
严格控制两岸开发 内容。
许国石坊*、新安碑园、 南谯楼、东谯楼、曹氏二 宅等。
需严格保护。
棠樾牌坊群*、鲍氏支 祠、清懿堂、世孝祠等。
需严格保护。
贞白里坊、明建郑氏宗 祠、黄宾虹故居等。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的威胁。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方法和挑战。
一、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是一座城市独特之处的体现。
在现代化进程中,过度的城市化往往导致了历史文化的破坏和流失。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们是国家和城市的宝贵财富。
保护这些价值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
2. 空间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代表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层次和文化氛围。
3. 旅游资源: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它们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带动经济的繁荣。
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方法为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需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的方法:1. 文物保护: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维修、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保持。
2. 空间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空间利用,充分考虑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需求,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3. 教育传承:通过教育活动、培训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社区参与:通过建立社区参与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增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三、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虽然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商业开发压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商业开发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策略
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被忽视和遗忘。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现代化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消失。
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保护和传承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策略。
一、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城市的独特性和个性。
传统文化承载着城市居民的情感和记忆,是他们认同和归属感的来源。
传统文化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城市文化的瑰宝。
因此,保护城市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保护的挑战城市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空间的重塑,许多传统建筑和场所被拆除或改建,导致传统文化元素的丧失。
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统技艺的传承也面临断层。
此外,商业化的影响也使得传统文化变得商业化和表面化,失去了其独特性和真实性。
三、传统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整合城市规划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考虑,保留和修复传统建筑和场所,保护传统文化的空间基础。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传统文化提供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例如,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传统文化活动中心和展览馆,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吸引居民和游客参与。
四、社区参与与传统文化保护社区参与是城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环节。
社区居民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
因此,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培训和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政府和社区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传统文化保护的策略和计划。
五、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业的结合旅游业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物的兴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需要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传承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是城市的瑰宝,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域,对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等进行保护,确保其原貌得以保存。
同时,还可以通过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
其次,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需要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广。
文化教育是培养市民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城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市民了解和参与到城市的文化传承中来。
此外,还可以在学校加强文化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通过文化教育的推广,可以增强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文化传承的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城市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例如,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销售。
同时,还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历史文化景点打造成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传承的延续。
最后,城市建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需要注重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社区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基础单元,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等方式,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的重要问题。
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城市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独特的标志和特色。
文化保护不仅能够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还能够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城市文化保护可以激发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此外,城市文化保护还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城市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的挑战历史遗产传承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遗产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导致历史遗产的流失。
其次,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往往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经费来源。
此外,历史遗产的传承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但是很多地方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这些都给历史遗产传承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城市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传承规划的策略为了有效地保护城市文化和传承历史遗产,规划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维修。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历史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历史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历史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开展文化旅游等活动,增加历史遗产保护的经济来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历史遗产保护基金,为历史遗产保护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最后,加强对历史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历史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传承
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传承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中的历史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许多城市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挑战。
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城市规划,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传承其价值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保护与传承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一、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考验。
城市化的过程中,许多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面临拆除或改建的命运,这对于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相反,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可以相辅相成,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二、历史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历史保护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历史建筑、历史遗址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历史保护的目的是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城市的文化基因,使城市在发展中不失去其独特的历史面貌。
在城市规划中,历史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根据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的价值,确定其保护等级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要合理规划历史保护区域的空间布局,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相互融合,形成统一而有序的城市景观。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保护责任,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维修和修缮。
三、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传承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文化遗产传承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城市规划中,需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将其融入到城市化的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区,将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有机地纳入城市规划中,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培训,使传统技艺和文化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山-城”关系演进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以太原市为例【摘要】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历史,名城太原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积淀于周边的山林中。
随着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及建成区逼近,该区域成为旅游休闲和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
但由于城乡统筹、规划改革进程滞后,开发建设处于部门分割的无序状态。
本文梳理了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太原“山-城”关系的演变与问题,认为目前处于山城融合阶段,但对“山-城”整体文化价值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在分析现有城市总体规划、名城保护规划和城郊休闲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山-城”空间修复与文化传承对策,即在认识层面应重估“山-城”整体价值,以文化主题统筹保护与利用活动;在政策层面应加快“综改试验”制度创新,推进“山-城”融合发展;在技术层面应以城市设计法规化为手段,修复“山-城”空间格局。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山-城”关系;空间修复;太原市1 引言太原市有着2500年建城历史,2011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太原城市的产生和每一次变迁,都与周边的山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周边的山林由此积淀了丰富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功能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快速工业化期间,该区域成为煤炭开采、化工建材等工业仓储区,除零散的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区外,其整体文化价值一直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及城市扩展逼近,该区域的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价值凸显,政府、企业、村民等纷纷投资。
然而,这些开发建设行为却带有自发性与盲目性。
在总体规划层面,该区域大都属于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并非城市主体功能延伸区域;在国土规划层面,相当多的项目位于建设用地之外,属于违法利用;在统筹协调方面,由于规划、林业、文物、农业、旅游、环保等部门各施其政,各类开发与管理行为之间缺乏整体统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缺乏共享与衔接,导致该区域整体价值缺乏认知和保护缺位。
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名城保护地位提升、保护范围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新认识该区域的整体价值,以城乡统筹、“三规合一”、生态红线划定等规划创新为契机,重构“山-城”关系,将该区域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整合到新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中,是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
2 历史上山与太原城市的关系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汾河河谷平原,正所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东、北群山属于太行山余脉系舟山,统称东山、北山;西边群山属于吕梁山脉,统称西山。
传说“台骀降龙”变龙山,夏禹治水改龙头山为系舟山,由此形成太原盆地,孕育了早期文明和聚落。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中说:“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
乡山,左右经水若泽。
”《周礼.夏宫》中主张建城时“若有山川,则因之”。
古晋阳城的建立,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城市营建理论,城依山而建、因水而名、以山川形胜而称雄。
在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周边的山石、林泉不仅容纳了宗教、游憩等功能,而且也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成为城市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图1 太原府境图资料来源:《太原府志》二十六卷,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1山是太原作为军事重镇而影响历史的基础和要件太原周边的山,是城市作为军事重镇而凭借的天险。
太原素有九朝古都、天下肩背和“龙城”之说,皆凭借“三山环抱、汾水中流”的特殊地形而来。
《后汉书·冯衍传》描述太原:“东带名关,北逼疆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也,攻守之场也”。
著名的“太原三关”天门关、石岭关、赤塘关皆因险峻的山势而天成。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的西晋、隋、唐、五代时期山西境内的重大战役,皆与西山有关。
宋灭晋阳后在汾河东岸另立新城,也与东山的屏障作用有关[1]。
《宋史地理志》认为,宋太原城“其地东际常山,徙州治焉,然犹为重镇,屯精兵以控边部云”。
东山自古是太原锁钥,明代李自成军队由此攻入太原,1937 年日寇从这里向南进犯。
1948年的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阎锡山在东山建了3000 多个碉堡,自称为“华北第一工事,足抵精兵50 万”,东山一失,太原即失[2]。
图2 太原战役作战示意图与东山攻城情景资料来源:/info/125752_8.html2.2 山是城市存放精神信仰的宗教祭祀场所宗教是古代城市作为统治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
太原作为“九朝古都”,太原周边山林也逐渐发展成为其宗教祭祀空间。
《旧唐书·裴休传》云“太原……近名山,多佛寺”。
元好问《威德院功德记》云“并州,唐以来图经所载,佛踏庙处示他郡为尤多。
”不论是民间对祖先的崇拜、对水神的祭祀,还是统治者对佛教、道教的弘扬,都以山林为重要载体[3]。
现太原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东、西山就有22处,包括宗教遗迹11处。
此外还有大量省级、市级和区级文保单位星罗棋布。
最著名的晋祠位于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相传是为西周晋国开国的唐叔虞而建。
与晋祠相似的名人庙宇还有位于烈石山的窦大夫祠、崛围山的多福寺(红叶洞傅山著书处)和清徐狐突庙等。
数量最多的是佛教遗址,与悬瓮山相连的龙山、天龙山、蒙山一带,从南北朝到唐朝期间一直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
唐《北齐书》记载,高欢与高洋笃信佛教,以晋阳为陪都,大兴寺塔,开窟造像:“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天龙山石窟经东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成为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天龙山样式”成为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模式。
唐代李世民曾作《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表达了对太原佛寺的重视。
到唐代中后期,童子寺(石门寺)、开元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西山吸引四方信众朝圣巡礼[3]。
宋代以后,西山北部崛围山一带成为又一处佛教胜地,留下多福寺、净因寺等名胜。
明请时代,太原东山有永祚寺、白云寺等香火兴盛。
永祚寺明代双塔,是全国最高的砖结构建筑,同时也是太原的标志和象征。
除佛教外,道教也把太山、龙山作为主要营建区域,现存有太山龙泉寺、龙山石窟(全国最大的道教石窟)等。
此外,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道教寺观。
2.3 山是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郊游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
先秦的“上巳节”是古代青年男女郊游的节日。
到唐代,“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4]。
宋代设有“踏青节”。
太原的西山很早就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休闲场所。
隋炀帝杨广曾在汾水源头辟建“汾阳宫”,开筑“天门关栈道”勾通晋阳与静乐、宁武的交通[5]。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写道“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6],明代杨基《太原春日郊行》写道“步屟爱沿流水曲,开怀欲与众山齐。
诗成谁复吹萧和,却向藤罗石上题”[7]。
晋祠周边的前山地带一直以来就是避暑胜地,建国后有五星级宾馆晋祠国宾馆、工人疗养院、干部疗养院等,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和认同度。
登临是古代文人重要的精神生活。
多少千古名篇都产生于诗人登高望远、感怀千古之时。
李白在太原留下“抗目远览,凭轩高吟,汾河镜开,涨蓝都之气色;晋山屏列,横朔塞之郊原”之句[8]。
元人姜彧有诗云:“满谷萧萧落叶黄,绣衣骢马驻平岗。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溪山影里联金勒,箫鼓声中倒玉舟。
苍壁秀,锦屏幽。
……不信青山两鬓秋”[9]。
2.4 山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光凝翠,川容如画,自古名都并州”,这是宋代沈塘咏太原的名句。
在历史上,山已经成为太原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的山,既是俯瞰城市全貌的视点、城市画卷背景和城内街道庭院远眺的借景,又是城市审美的精神载体。
不同版本的“太原八景”、“阳曲八景”多在山上(表1)。
山峰、高塔、寺庙、大佛……都是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标志性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
如明嘉靖年间所修的《太原县志》对天龙山作如下的评价:“此山松柏苍翠,林木葱茂,既具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
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幽雅绝俗,游者于此,辄有不忍即返者”[10] 。
历代描写太原景色的诗词大部分都与山有关。
金代诗人元好问在登临太原西山时写下“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诗句。
明王世贞《九日登镇楼小宴》:“晋阳风色更重阳,闲眺千岩万木苍”[11]。
图3 太原八景、阳曲八景部分(依次为:古塔凌苍、崛围红叶、蒙山晓月、五峰聚秀、冽石寒泉、土堂怪柏)图4 开化寺、天龙山、多福寺表1 西山各级八景(十景、十二景)内容注:西山由“五山”“九峪”组成,为晋阳龙脉所在。
“五山”即天龙山、悬瓮山、龙山、太山和蒙山。
“九峪”则由山间沟谷形成,从南向北依次为南峪、黄芦峪、柳子峪、马坊峪、明仙峪、风峪、开化峪、冶峪和西峪。
当地人称“西山九峪”为龙的九子,九子之首为风峪。
2.5 山是晋阳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晋阳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晋阳古城遗址,由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和地下埋藏遗址三部分组成[12]。
城池遗址坐落于在汾河西岸明太原县城和古城营村一带;宗教祭祀遗址在古城区遗址以西2000米的西山一脉,以石窟佛寺为主,包括晋祠、天龙山石窟、天龙圣寿寺、龙山童子寺、燃灯石塔、石门寺、姑姑洞石窟遗址、高欢避暑宫遗址、开化寺遗址、蒙山大佛和连理塔等;地下埋藏遗址主要分布于西山东麓和东山前坡,建国以来共计抢救性发掘历代古墓葬5000余座,重要的有晋国赵卿墓及其附葬的车马坑、晋源果树场大型汉墓、王郭村北齐娄睿墓和隋代虞弘墓、王家峰村北齐徐显秀墓等,或轰动世界,或填补了考古学的空白[13]。
图5 晋阳古城遗址3部分资料来源: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晋阳古城遗址2002-2010年考古工作简报.文物世界(J).2014(5)图6 太原市域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资料来源: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独特的山水形胜及其军事与农业价值,是晋阳古城选址兴建的基础和前提。
西边的群山是晋水的发源地,逐渐成为文人名士的游赏、居住地和佛、儒、道等宗教活动的开展地。
晋水流域的水神崇拜直到今日仍然盛大,成为非物质遗产[14]。
独特的小气候和多样的自然环境,为动植物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古树名木大多与宗教寺院关系密切,具有了文化景观价值。
3“山-城”关系的历史变迁3.1 农业文明时期:“山-田(村)-城-河”逐渐过渡的有机整体两千多年来,城市周边的山前地带背靠群山,怀抱河谷良田,并有山泉水系横贯,处处清泉绿树,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晋阳古城“依山临河、晋水萦绕”的山水格局,因其视域空间、交通路线和历史文脉的内在关系而具备了观赏游览的整体性价值。
古城周边的村镇历史格局、寺观民居等,是古城军事防御、宗教祭祀和商业活动空间网络的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龙天祭祀文化、忠义信义文化、根祖文化等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