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从角度出发, 把军事与、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 开展全防教育, 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色。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 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 但依然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教育理念。人创造的人民战争思想, 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在现代国际体系中, 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的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政合一,统一战线,软实力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 阶级的产生, 战争的阴影时常出现。于是, 认识战争、学习战争法则、准备战争、防范战争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系列活动都具
有培养军事人才, 训练战斗实力, 教育组织人民的特点, 是属于国防教育范畴的活动。不同历史时期, 国防的内容和重点不尽相同, 国防教育也具有其时代特色。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防教育成就与特点
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国防教育是周代的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教育体系中直接和战争有关的是射和御。礼和乐属于才能, 书和数属于必备的文化素质。在顺序安排上, 礼乐为首, 射御居中, 书数为末。这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表现。先秦时期,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 所谓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1]。周代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实行宗法制, 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家族统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祭祀祖先与忠君爱国紧密相连。同时,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地位, 实际上就确立了国家统治体系。维系这个统治体系的常用手段是礼乐制度, 当礼乐制度遭到挑战时, 才会动用斧钺甲兵, 此为先礼而后兵的战争理念。所以, 六艺的教育内容, 从维系政权的角度来说, 应该属于当时国防教育的范畴。国家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 而是能够治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把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政权管理体系中, 是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最大特色。
从军事技能训练上看, 从射御开始, 逐渐扩展到士兵的体能训练, 技击训练, 到唐代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 从此把军事训练纳入科举考试体系, [2] 推动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也促进了国防实力的提升。
但这些基层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是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成才标准。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是统帅三军, 驰骋疆场的最高境界。奉行忠孝节义, 报效君王是古代将帅的价值追求。在这样的理念下, 武将的杀伐之气糅合进了文士的儒雅风度, 使很多文人进入了军事指挥领域, 成为驰骋疆场的统帅。因此, 儒将就成了中国古代将帅成长的标杆。素养、文化素养、军事素养三者合一, 就成了古代国防教育体系中培养将帅的三个必要条件。
二、中国近现代国防教育的应变与实践
近代中国, 国土主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中国传统的军
政合一的军事思想遇到了坚船利炮的技术挑战, 于是, 中国近代的国防教育被迫转向了纯粹的军事技术层面。洋务运动期间, 清政府大批量购买西式武器, 并打造了一支从装备上足以称雄亚洲的北洋水师。同时, 为了培养西式武器使用与仿制人才, 先后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聘请德国教习, 培养中事人才。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 单纯装备水平的提升不足以保证中国的国防安全。从1 8 9 5年小站练兵开始, 清政府采用西式练兵方法编练新军, 开启了中队的近代化历程。新的国防教育手段, 近代有了一些新气象, 但辛亥后, 这些所谓新式依然换汤不换药, 成了军阀武装割据的工具。
购买武器装备, 学习军工技术, 培养军事人才, 编练新式, 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国防之路, 但统统归于失败。这表明单纯的军事科技教育和军事训练模式的学习, 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
由此看来, 近代中国国防的失败, 不能仅从军事上来找原因, 更应该反思、经济乃至文化的问题。时期着名军事家蒋百里前瞻性地提出了进行全民教育, 建立为国家服务的国民军的思想, 但在各派军阀所构成的争权夺利的旧政权内无法实施。[3]以为代表的人, 把马列主义的国防战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充分运用中国古代国
防思维中的军政合一理念, 虽然武器装备落后, 但最终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个结合点就是人民战争和人民思想。所领导的, 来自于人民, 服务人民, 把自身奋斗目标与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传统的以主权、领土、财富为争夺对象的战争环境中, 建设是核心的战争手段。而通过战争组织人民、教育人民, 开展人民战争, 是中国与国防建设成功的基本经验。
此外, 人民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是坚强的思想工作。从黄埔军校到1 9 2 9年古田会议, 创造性地建立了的工作制度。在之后的进程中, 党组织始终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给人民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使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永葆本色, 以昂扬的斗志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不断前进。因此,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信念和精神的培养。建军, 思想建军, 是人在实践中的重大突破, 解决的灵魂问题, 使从单纯的武装力量转变为有境界, 能打仗, 懂生产, 会宣传的力量。
当然, 中国成功的经验并不排斥武器装备和战争手段的作用。以正义的战争非正义的战争, 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正义一方装备了相对先进的武器, 那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战争损失, 同时, 也会起到敌人, 保证自身安全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两弹一星工程, 火箭技术, 核潜艇技术等先进军事手段的出现,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加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这是无数群众和国防科技人才勇于奉献, 艰苦奋斗的结果, 同样得益于人民战争思想和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历史证明, 在任何历史条件下, 只要坚持从人民需要出发, 紧密依靠人民群众, 就能不断取得胜利。
三、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转变
1 9 8 5年, 中国政府宣布裁军1 0 0万, 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战略性调整, 是以为代表的把握新的世界形势与中国国情做出的重要决策。这个新形势就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国际社会,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逐渐让世界各国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战争与对抗只会一损俱损, 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道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纠纷更适宜用外交谈判手段和平解决, 而不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