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基本内容.
民法典全文完整版跟民法典全文完整版婚姻概述
民法典全文完整版跟民法典全文完整版婚姻概述有缘千里来相见,希望全文完整版民法典全文完整版婚姻能很好的解决你要查找的问题!和你一起进步共同成长!本文目录全览: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3年1月1日起生效)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新的民法典新增了哪些内容?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七编“侵权责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要点一:确立“自甘风险”规则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
要点二:规定“自助行为”制度。
要点三:“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明确列为人身损害赔偿项目。
要点四: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要点五:完善公平责任规则。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要点六:增加规定委托监护的侵权责任,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一、修改内容民法典修改了关于民法总则,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收养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是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
民法总则包括哪些内容
民法总则包括哪些内容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的基础性法律,是整个民法体系的总纲。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一般规定。
民法总则首先对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了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等内容。
这些一般规定为整个民法体系的适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确保了民事关系的正常运转。
二、人格权。
人格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关于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方面的权利。
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方面的保护,确保了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关于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
民法总则对财产权的保护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不动产、动产、金钱、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的财产权的保护,确保了个人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四、合同和侵权责任。
民法总则对合同和侵权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侵权行为的认定、责任承担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合同和侵权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五、继承和赡养。
民法总则对继承和赡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继承的方式、继承的范围、继承的顺序、继承的放弃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赡养的义务、赡养的方式、赡养的范围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继承和赡养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六、法律责任。
民法总则对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各种形式的法律责任的认定、责任承担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法律责任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总之,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体系的基础,它对个人在人格权、财产权、合同和侵权责任、继承和赡养、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权利进行了充分的保障,确保了民事关系的正常运转,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宣传内容
民法宣传内容
民法是调整一定社会范围内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主要涉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民法宣传的内容:
1.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公平正义、平等互利、法律至上等。
这些原则是民法规范的基础,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2. 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各种民事关系,包括家庭、企业、组织、个人等。
3. 民法的主体:民法上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等。
除了自然人,其他主体都有权利参与民事活动。
4. 民法的权利和义务:民法规范中规定了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
5. 民法的管辖:民法规定了一系列管辖范围,包括直接受理型管辖、专属管辖、普遍管辖等。
6. 民法的调解和仲裁:民法中也有调解和仲裁的机构,可以当事人自愿选择。
调解是解决争议的重要途径,仲裁则是公正、快速、有效地解决争议的有效手段。
7. 民法的发展和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关系到个人和社会之
间的利益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法上册知识点总结
民法上册知识点总结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合同、侵权行为等。
一、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关于自己身体、生命、姓名、肖像、声音等权利。
《民法》对人格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保护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权益。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法律权利,它保护了个人的人身和人格利益,是每个公民和法人必须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民法》规定了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范围,包括了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护,使得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保障了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尊严。
二、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个人和法人对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权利。
财产权是民事关系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它涉及到个人的财产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民法》对财产权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保护了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规定了财产权的内容和保护范围,包括了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护,使得财产所有人能够依法占有、使用和处分自己的财产,保障了财产的安全和稳定。
三、合同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约定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是民事关系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法律行为,它涉及到个人和法人的各种交易和合作活动。
《民法》对合同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内容,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兼约力、合同违约责任等。
这些规定保护了合同当事人根据自愿和平等原则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合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四、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民法》对各种侵权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护了个人和法人的权利和尊严。
侵权行为包括了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名誉权、荣誉权等,它是民事关系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之一。
《民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种类和责任,包括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行为人的责任、赔偿的形式和限制等。
这些规定保护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学概论第五章民法官方笔记精讲
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 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 控制;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 6 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布关程序终结吋起,诉讼时效 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 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三节 债权
【知识点 1】债权概述 ☆ 1.债权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 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2)特征:债权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债权关系的主体是特定 的双方当事人;债权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债权一般需要通过债务人的 行为才能实现。 2.种类: (1) 合同之债与法定之债 (2) 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 (3) 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4) 主债与从债 3.发生与终止 引起债发生的根据主要有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 引起债终止的原因主要有债务履行、互相抵销、混同(债权人与债务人合为一人)、 一方放弃债权或双方协议免除债务等。
【知识点 5】民事责任 ☆ 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构成民事责任的条件有以下四项: (1)民事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存在; (2)损害事实的存在; (3)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2.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可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两种形态。 3.侵权的民事责任 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使他人遭受损失时,行为人应承担 侵权责任。 4.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5.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因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3)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4)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基础知识
民法典基础知识第一编总则1.《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民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2.为什么说《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民法典》的实施时间?《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4.《民法典》总则编有什么作用?《民法典》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由此可知,总则是《民法典》的序言和总纲,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5.《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
6.《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是什么?《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也称意思自治原则,就是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设立、变更和终止,自觉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
7.《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是什么?《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实用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实用版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用版本,以便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该实用版对民法
典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简要概述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民法
典的核心要点。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三章法人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民事权利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代理
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九章期间、时效与期间第二部分物权
第一章物权概述
第二章所有权
第三章用益物权
第四章担保物权
第五章占有
第三部分合同
第一章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第二章合同的履行、变更与解除第三章合同的转让与终止
第四章违约责任
第四部分人格权
第一章生命权、健康权与身体权第二章姓名权与名称权
第三章肖像权与名誉权
第四章隐私权与荣誉权
第五部分婚姻家庭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家庭
第三章收养
第六部分继承
第一章继承概述
第二章法定继承
第三章遗嘱继承
第四章遗产的处理
第七部分侵权责任第一章侵权行为与责任
第二章特殊侵权责任
第三章损害赔偿
第八部分补充规定
第一章附则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法律问题请以实际法律条文为准。
如有需要,请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希望这份实用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民法基本概念大全
民法基本概念大全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但不限于:
1.民事主体: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
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包括
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3.民事义务: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应当履行的义务。
4.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
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5.代理:指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法律规定,以被代理
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6.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
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7.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
果的法律制度。
以上是民法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法的具体规定和实践应用。
《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总结.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民法先介绍一下民法里面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第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第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其中重点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掌握三点:(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第四,民事代理主要掌握四点:(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代理的分类重点是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3)代理权行使的原则(4)关于无权代理的有关问题第五,物权制度重点掌握:(1)所有权(2)担保物权第六,债权重点掌握:(1)债的保全和担保(2)合同在民法这一章,重点掌握以上六大方面,但这也是相对本章内容而言的。
从整个教材来看,民法也属于重点考试内容,所占考分比例较高。
因此,对于本章,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上六点。
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通则》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无论是概念,还是调整对象,主体都应该还包括非法人组织。
因此,我国的民法调整对象可以视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调整对象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权利体现的是财产关系;人身权利体现的是人身关系。
首先,民法中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次,人格权利的具体化,就是具体人格权,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隐私权,自由权、信用权、名誉权等;身份关系是指因血缘、婚姻等身份关系而发生的收养、抚养、赡养、监护等人身权利,如亲权、亲属权、荣誉权。
亲权指具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一种身份权;亲属权是指旁系血亲这样一些关系。
民法基本知识
第四章民法基本知识第一节我国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一、民法的概念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二、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民法“平等”之内涵:主体以平等身份介入具体的社会关系原则上:地位平等、适用规则平等、权利保护平等例外:身份法领域中的监护关系、合同法领域的强制缔约、格式条款与对弱者(消费者)的特殊保护、不动产的征收征用的补偿扩展:平等主体难以穷尽,亦可以反面举例“非平等主体”,例如行政合同(二)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人格与身份关系非财产性、专属性、人格关系的固有性(与生俱来)(三)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财产归属和流转关系第二节民法定位及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一、民法的定位(一)民法系私法(二)民法系市场经济(商品关系)的基本法(三)民法系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四)民法系权利法(五)民法主要是实体法(六)民法是平等者之法二、民法与其他部门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二)民法与商法相对民商合一主义: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三)民法与行政法私法与公法平等主体与非平等主体(四)民法与经济法(五)民法与社会法跨越公法与私法的法律部门(六)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法的渊源及适用一、民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简称为法源,民法的法源指的是民是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一)法源:正式法源与非正式法源1.正式法源: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司法解释、规章、习惯、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等关于政策:政策本身不是法源,如果国家政策涉及公共秩序、善良风俗,诸如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相关的内容,民事法律行为严重违反该政策将导致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的,则可以通过《民法典》第153条第二款作为认定民事法律事实无效的依据。
即公序良俗就是政策、其他规范性文件进入法源的通道2.非正式法源:法理、会议纪要等司法指导性文件、判决例(如指导性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判决例:“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山东齐玉苓案裁判文书不得直接引用宪法裁决案件,但是宪法可以成为裁判中论证说理的依据,如果适用法律出现复数解释,可依据宪法的原则、价值、规则为依据,确定文本含义,作出合宪性解释(三)关于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习惯1.习惯与习惯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民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平等原则:民法确立了人民平等的法律地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2. 自由原则:民法保障人民的自由,包括自由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行为等方面的自由权利。
3. 合同自由原则:民法倡导自由的合同订立,承认合同当事人的自由意愿,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4.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强调诚实信用的重要性,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保持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
5. 公平原则:民法追求公平的法律秩序,要求在民事关系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6. 保护弱势群体原则:民法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特别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7. 追溯效力原则:民法规定法律对过去行为的效力具有追溯效力,即按照法律的规定追溯到过去的时间点。
这些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核心价值观和指导原则,为民事关系的建立、发展和解决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准则。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法律类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民法典的适用范围2、民法典的基本原则3、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4、物权的相关规定5、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6、人格权的保护7、婚姻家庭制度8、继承制度9、侵权责任的认定和承担1、民法典的适用范围11 民法典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11 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民法典的基本原则21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11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12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秉持公平理念,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13 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214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15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1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311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12 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
4、物权的相关规定41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11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12 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413 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5、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51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511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我国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规定了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责任追究原则等。
下面将对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平等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自愿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基于平等的地位和自愿的意愿。
在民事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做出不符合其真实意愿的行为,也不能违背对方的合法权益。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国民法要求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婚姻权、知识产权等各项权益。
如果他人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进行维权。
公平公正原则也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应当对不同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法院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判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保持诚实和信用。
一方不得以欺诈、虚假陈述、恶意隐瞒等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一方违反了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受损方的损失。
除了以上几个基本原则,我国民法还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内容,包括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合同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人格权是我国民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根据民法的规定,任何人都有权享受和保护自己的人格权,他人不得侵犯或侵害他人的人格权。
婚姻家庭是我国民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民法规定了结婚登记、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终止、夫妻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为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法律保护。
民法总则部分知识点总结
民法总则部分知识点总结一、民法总则的基本内容1、民法总则的概念及其作用民法总则是指导和统一民法各分编的基本法律文件。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其他民法法律的依据,为其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原则和制度规范;第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总纲,对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第三,作为民事法律制度和具体法律规范的解释标准。
2、民法总则的内容体系民法总则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合同、侵权行为、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这些内容构成了我国民法总则的基本框架。
二、民法总则的主要知识点1、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利用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民法总则对物权进行了概括性、全面性的规定,包括物权的性质、取得、行使、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2、合同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撤销或者终止财产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调整民事关系的主要形式。
根据民法总则,合同必须符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合同负有诚实信用义务,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遵循合同的基本原则等。
3、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主体的因过错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法总则规定了侵权行为的种类、主体责任、行为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其中包括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举证责任等具体规定。
4、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
民法总则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婚姻的基本功能、婚姻的结婚条件、婚姻的效力、离婚程序、夫妻共同生活、子女抚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5、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后,其财产按法律规定分配给其继承人的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对继承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继承的效力、继承的顺序、继承的放弃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以上便是民法总则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民法总则作为我国民法体系的基础,对整个民法体系具有总纲性、指导性的作用。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本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自然人
第二编法人
第一章普通法人
第二章特别法人
第三编民事权利
第一章权利的保护
第二章财产权
第三章合同权利
第四编人格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
第五编婚姻和家庭
第一章结婚
第二章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一章继承的一般规定
第二章遗赠
第三章遗嘱的撤销和改易
第四章遗产的保全
第五章遗产的负债
第七编合同
第一章合同的成立、效力和解释第二章违约责任
第八编侵权责任
第一章侵权行为
第二章产品责任
第三章交通事故责任第四章医疗损害责任第五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编债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债权人的权利第三章债务人的义务第四章债权的转让第十编物权
第一章总则
第三章动产权
第四章担保物权
第十一编知识产权第一章专利权
第二章商标权
第三章著作权
第四章专有技术权第十二编国家人格权第一章人民民主监督第二章国家赔偿
第十三编法律责任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合同责任
第四章法定责任
第十四编附则
第一章适用法律的基本规定第二章金额计算
第三章时效
第四章期间
第五章民事法律援助
第六章民事制裁
第七章过错责任的改革
第八章国家赔偿
注释:
1. 本文档涉及附件:\。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2、意思自治(自愿)原则
概念: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决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 预。其实质是对民事主体的独立意思在民事活动中 的支配地位的法律确认,使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 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 意义:意思自治原则赋予或者增进了民事主体对交 易安全的指望,是其进行民事活动时抵御非正当行 使的公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的工具。 具体体现:物权法——财产自由原则;亲属法—— 婚姻自由原则;合同法——契约自由原则;继承 法——遗嘱自由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概念: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诚实、善意、 信守承诺,以维持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 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意义: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对其进 行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诚信原则也作为民法的 一般方法发挥功能。作为一项弹性原则,司法审判 人员可以在法律规定不足的情况下,依此原则公平 合理地处理民事纠纷。同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还 可以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以及解释和补充 法律。
具体内容:
任何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都要诚实不欺,恪 守诺言,讲究信用。 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不损害 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 益。 当事人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对于 约定的义务要忠实的履行。
4、公平与等价有偿原则
——公平原则 概念:民事主体应遵循文明社会所公认的公平合 理的价值观念去进行民事活动,并遵循文明社会 所公认的价值观念去分享从事民事活动之所得。 具体内容: 1.民事主体的机会均等 。 2.当事人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不能 显失公平 3 .民事主体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要公平合理。
民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内容二
民法知识点大全
一、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1、民法的概念民法,是指一定社会调整特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主要内容包括: 财产关系方面:权利的种类归属行使救济途径人身关系方面: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人格);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及身份关系;民事主体的行为(法律行为);民事主体违反义务时的法律责任等。
民法的地位:是国民生活的基本法。
2、民法的起源(二)民法的特征(调整对象)1、民法调整的是民事关系(属私法)民事关系是指自然人、法人为私利而实施的生产、生活、处分权利、履行义务等活动所引发的财产和人身关系。
民事:即私事,是与国事无关的私人事务。
如,投资、合伙、劳动力的雇佣,订立遗嘱、签订合同,婚姻的结合与离异,亲属间的扶养,遗产的继承等等。
国事:即国家公共事务。
如,国家机关的设置对市场的干预。
2、民法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在法律上,财产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这两类。
财产关系财产所有关系是指因占有和支配物质资料或精神财富而产生的经济关系。
如,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占有使用处分权等等。
财产流转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交换劳动成果或其他财产而发生的财产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经济关系,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如,因转移所有权而发生的财产流转:买卖、赠与。
因转移财产的使用权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出租物品、借贷。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具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如,姓名权、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
对财产所有关系的调整包括四个方面。
确定所有权的内容;确定所有权的归属;所有权的取得方式,确定所有权的保护方法对财产流转关系的调整,主要是设立债的制度。
对人身权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
规定人身权及其保护范围;确定对他人人身权应当遵守的义务,规定保护的方法。
3、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的人。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买卖、借贷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公民的权利保护和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七编,共 1260 条。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它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
比如,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愿,保障其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秉持公平理念,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物权编关乎着我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比如,我们购买的房屋、汽车等,都属于物权的范畴。
它明确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规定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保护等规则。
其中,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保障物权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编调整着各类合同关系。
从日常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到复杂的金融合同、技术合同等,都在其规范之内。
合同编明确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一系列规则,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法律指引。
比如,在网购时,我们下单并付款就构成了合同的订立,商家应当按照约定发货,若未履行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它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进行了详细规定。
比如,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为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再比如,当我们的名誉受到他人损害时,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婚姻家庭编关乎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它规定了婚姻的成立、效力、夫妻财产制度、离婚制度、收养制度等。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
民法典的基本内容民法典的基本内容1. 引言民法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事法律秩序的基本法律规范和原则的集合体。
它规定了私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权、人身权、债权债务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本文将介绍民法典的基本内容。
2. 民法典的性质和地位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民事法律的总称,包括民法总则和各专门法。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核心和基础,具有一般约束力,为各专门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框架。
3. 民法典的主体部分3.1 自然人权利自然人权利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荣誉权、财产权等。
民法典确保自然人享有这些权利,并为其提供了法律保护。
3.2 法人权利法人是指按照法律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如公司、合伙企业等。
法人权利是指法人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合同权利、知识产权等。
民法典规定了法人的设立、权利行使和责任承担等问题。
3.3 合同法合同是自然人和法人之间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条件、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事项。
3.4 物权法物权是指对物体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法规定了自然人和法人对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利和义务。
3.5 继承法继承是指在自然人死亡后,将其财产权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
继承法规定了继承的方式、顺序和程序,保障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3.6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婚姻的成立、终止、财产分割,以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4. 民法典的适用民法典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内民事关系、国际私法和涉外民事关系。
国内民事关系是指在国内范围内发生的民事权益、义务关系。
国际私法是指涉及外国法院、外国法律适用和外国民事判决承认和执行等问题的法律规范。
5.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民法典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法律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二)民事法律事实制度 民事法律事实是符合民法规定的法律要件,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 律效果的客观情况。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时效三种 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法律事实作了规定,由此形成了民事法律行 为制度、代理制度和时效制度三个民事法律制度。民事主体取得 权利与承担义务,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如订立合同,订立遗嘱,设 立公司,结婚,收养等。民法分别规定了各种行为的成立条件、 生效条件和法律效果。只有符合法律条件的行为,才能产生当事 人所希望的法律效果。民事法律行为是社会上最大量存在的民事 法律事实。但鉴于民事主体不可能对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亲力亲 为,如签订合同不妨委托他人代理,由此产生了代理制度,且现 代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已突破了民事法律行为的范畴,广泛适用 于诉讼行为、申请与申报行为等。为了防止权利人眠于权利之上, 民法之中还设立了时效制度,换言之,时间的经过本身也是一种 民事法律事实,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 •
(三)民事权利制度 各个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各自的 利益,难免发生利益冲突。民法对合理 正当的利益均予以不同程度的认可和保 护,遂产生了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 按其所体现的利益的不同,可分为物权、 知识产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对 这些民事权利之个别的、具体的规定, 构成民法分别调整不同民事关系的各个 民事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