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 2 周至 6 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 )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 1 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

次30 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 1 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C,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 分钟,每日1 ?2 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 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

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 500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 )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

泉,用揉法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

下。配穴:小肠、肺。

(3)艾条温和灸:遵医嘱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脾肾阳虚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于腹部施回旋灸,每次20 分钟。

(4)葱白敷脐(行气通腑):取适量青葱洗净沥干、用葱白,加适量食盐,

置于研钵内捣烂成糊状后敷贴于脐周,厚薄约0.2?0.3,外用医用胶贴包裹,

用纱布固定,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5)必要时遵医嘱番泻叶泡水顿服。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的患者不适用。

(五)二便失禁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

2.保持会阴皮肤清洁干燥,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南瓜、胡萝卜等。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 )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门。

(3)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4)中药贴敷加红外线灯照射。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神阙穴,予红外线灯在距离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30?50 处直接照射,治疗30 分钟,注意防烫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胶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2.丸剂:如华佗再造丸,服药期间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服安宫牛黄丸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3.颗粒:如服养血清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低血压者慎服。

(二)注射给药醒脑静注射液含芳香走窜药物,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发;生脉注射液,

用药宜慢,滴速v 30滴/分钟,并适量稀释;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时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30?40滴/分钟为宜。

(三)外用中药

紫草油外涂(清热凉血、收敛止痛),适用于二便失禁或便溏所致的肛周潮红、湿疹。涂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四)特色技术

1.药熨(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五)皮肤按摩

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

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操作者右手大鱼际处喷取适量1%当归红花液,于受压部位或骨突处中心向外旋转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严禁按摩。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

(二)饮食指导

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方: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4.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

(三)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 恐胜喜;思伤脾, 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

肾, 思胜恐”。同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四)功能锻炼

1.良姿位的摆放

(1)仰卧位:①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②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③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

④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在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膝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保持患膝稍屈,足尖向上。

(2)患侧卧位:①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②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

旋;③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⑤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⑥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3)健侧卧位:①躯干略为前倾;②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③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在枕头上,避免足外翻;⑤健侧上肢摆放以患者舒适为宜;⑥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2.功能锻炼方法

( 1 )防止肩关节僵硬:平卧于床上,两手相握,肘部保持伸直,以健侧手牵拉患侧肢体向上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双手能触及床面。

(2)防止前臂伸肌挛缩:仰卧,屈膝,两手互握,环抱双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双肘受牵拉而伸直,臂也受牵拉伸展,重复做这样的动作,也可以只屈患侧腿,另一腿平置于床上。

(3)保持前臂旋转:坐在桌旁,两手掌心相对,手指互握,手臂伸直,身体略向患侧倾斜,以健侧手推动患侧手外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面。反复锻炼,逐渐过渡到两手手指伸直对合,健侧手指能使患侧大拇指接触桌面。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瘀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电解质、传染性疾病筛查、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心电图、胸部X线片、颈动静脉彩超、头颅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MRA、DSA 或CTA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双下肢血管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 (2)、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 (3)、阴虚风动证:滋阴熄风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针刺治疗 (2)、推拿治疗 (3)、熏洗疗法 (4)、诊疗设备 4、饮食疗法 5、康复训练 6、西药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起病急骤,致残率高,许多病人虽经抢救存活下来但常留有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往往给患者造成悲观情绪,对自身疾病产生种种忧虑,丧失生活和治疗信心。加之久病卧床,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而不能和医务人员合作,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因此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后遗症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89例,其中50岁以上72例(占8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基础护理 保持房间整洁、安静、空气新鲜,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病情较轻的患者鼓励其自己起床、穿衣、洗漱,按时大小便。重症患者由护士及家属协助每1~2 h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油按摩,改善局部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勤换床单、衣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由于患者患侧肢体感觉迟钝,对冷热的反应不敏感,所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防止烫伤的发生。 2饮食护理 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适量增加蛋白质如食用瘦肉、鱼类、豆腐、豆干等。食盐每天不超过3 g,少食精制糖和含糖类的食物如点心、糖果和饮料。多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对伴有饮食发呛、吞咽功能障碍者,一般先选择胶冻样如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和水。 3精神护理 来我院治疗康复的患者都已脱离危险期,但大多数为突然发病,患者对后遗症难以接受,产生厌世、悲观失望和急躁情绪,对自身疾病产生种种忧虑而丧失治疗信心。例如某患者,男,53岁,机关干部。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并语言不利来我院康复治疗,有一保姆陪护,住院后护理人员发现此患者情绪低落,平日不与人交谈。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主动与其谈心,才知道患者由于妻子及子女不经常来看他、陪护他,以为家人嫌弃他而产生厌世、悲观失望情绪,我们及时与其家人联系,说明情况,使其家人轮流照看,患者情绪大为好转,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训练,5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语言清楚出院。 4瘫痪肢体功能训练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中西医病名诊断: 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 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 (l)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①功能训练 运动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

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梗死脑)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四)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歪, 舌强语謇或失语, 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患者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调患者不能单独行动和入厕,告知穿防滑鞋,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6.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 8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护理方案_

脑病科四病区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精品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精品

脑梗塞的分类与中医治疗

脑梗塞的分类与中医治疗 发表于 2010-01-17已阅读21824次 脑梗死多数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还常见于眩晕、风眩、风痱、风懿等病证。 一、脑梗塞的分类与临床分型 (一)脑梗塞的分类常见的脑梗塞包括:动脉硬化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以及出血性梗死。 (二)脑梗塞的临床分型2005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提出:由于脑梗死的部位及大小、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继发脑水肿等的差异,可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其治疗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在急性期,尤其是超早期(3~6h内)迅速准确分型。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不依赖影像学结果,常规CT、MRI尚未能发现病灶时就可根据临床表现迅速分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临床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OCSP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一般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时间的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应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以免引起窒息;出现吞咽困难或中脏腑昏迷者,视病情可给予鼻饲流质及药物;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宜留置尿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液250ml冲洗膀胱,每日2次;保持大便通畅。 (二)辨证论治临床以分期为纲,分证为目。以分期、分证综合治疗为基本思路。分期主要根据发病时间与病情轻重。分证则以虚实为纲,邪气盛为实,精气不足属虚;邪实主要责之肝胃,正虚主要在脾肾。脑梗死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固脱、救阴固阳。所谓“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三)证治分类 1、痰热内闭心窍证脑梗死神昏、昏愦,鼻鼾痰鸣,项强身热,躁扰不宁,或频繁抽搐。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常用方剂:菖蒲郁金汤加减,配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鼻饲)基本处方:羚羊角粉(冲)2g、钩藤15g、黄芩15g、天竺黄12g、丹皮10g、石菖蒲12g、郁金15g、远志6g、姜竹茹12g、人工牛黄粉(冲)2g。水煎取400ml,鼻饲,每日2-3次。肢体强痉抽搐加全蝎9g、地龙12g;发热加金银花30g;便秘加大黄9g。可以配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最新脑梗塞中医治疗中药

脑梗塞中医治疗中药 【字体: 】 脑梗塞中医治疗: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常见的脑梗塞症型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 病因: 人脑需要的各种物质是靠血液的流动传递输送的,血液在心脏的博动下流动,在流动中,将氧料氧气等各种生命物质送向全身,同时也送向脑部。血液经脑动脉流入脑组织的微细血管,通过微细血管将氧气氧料等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送给脑组织,再把脑组织的代谢物通过静脉运出。血液在这里每循环一次仅仅需要四到八秒钟,可见脑血管承受了多么繁重的传递使命,这也说明脑血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状态才能保障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健康人和年轻人的血管,血流十分通畅,它的管腔宏大,表面光滑,富于弹性;患高血压的病人和中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粗糙,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加大,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了脑子的正常机能减弱。当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现象。由于脑血管变化的部位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人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有的嗜好睡觉;也有人肢体容易麻木,软弱无力;有的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恶心呕吐,这些现象常常是脑梗塞的先兆,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这也是容易发病的年龄阶段。 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梗塞。脑梗塞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等部位缺血,由于这些神经纤维下行交叉到对侧,所以左侧脑梗塞就会造成右侧半身不遂,同样,当右侧脑梗塞就会造成左侧半身不遂,因此即使抢救及时,也都留下了不同程度后遗症,据统计,在脑梗塞病的幸存者中,由于各种感染和旧病复发,绝大多数死于发病后的三到十年间,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病人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出现以上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 脑神经麻痹

2.影像学检查:CT、MRI 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 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 华医学会 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 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 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意识障碍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的评定 吞咽功能的评定 6)认知功能的评定 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意识障碍处理 运动治疗 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言语治疗 吞咽治疗 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 10)心理行为治疗 12)痉挛处理 3.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的治疗 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3)压疮的治疗 2. 康复治疗。 体位摆放与处理 1) 6) 认知功能训练 11) 中医治疗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㈠.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㈡.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 ⑴.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⑵.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⑶.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⑴.风火上扰证 ⑵.痰瘀阻络证

⑶.痰热腑实证 ⑷.阴虚风动证 ⑸.气虚血瘀证 ㈢.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㈣.标准住院日为≤28天。 ㈤.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㈥.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⑴.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文档Word ` 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 2 周至 6 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 1. 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 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 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 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2 项: 1 / 16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 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 15 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 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 1~2 次,每次 30 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 遵医嘱选穴每日 1 次,留罐 5~10 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 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 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 遵医嘱取穴。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得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与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得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 综合评定 推荐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 意识障碍得评定 (3) 运动功能得评定 ①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运动障碍(轻瘫/肌力、肌张力、单个手指运动、协调性) 得评估可能就是有用得(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②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上肢活动/功能评估可能就是有用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Fugl-Meyer 量表上肢运动部分或箱子与积木测验。 ③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平衡评估可能就是有用得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④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移动能力评估可能就是有用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腿部

运动障碍用Fugl-Meyer 量表下肢运动5部分或步行速度;对于能行走得患者,利用10 m步行测试评估步速有助于确定功能性步行能力。 ⑥可考虑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评估卒中幸存者对运动障碍、活动限制与参与性得感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⑦可考虑使用科技产品(加速度计、脚步活动监测器、计步器)作为评估现实世界活动与参与性得客观方法(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⑧使用相同得标准化工具进行定期评估以记录康复得进展 可能就是有用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4) 感觉功能(包括深、浅感觉、视觉、听觉)得评定 ①建议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详细得感觉检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很可能有必要对卒中患者进行感觉障碍评估,包括触觉、视觉与听觉(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 ②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听力障碍,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听力测验就是合理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 a级推荐;C级证据)。 (5) 言语功能得评定 ①建议由言语治疗师对存在交流障碍得脑卒中患者从听、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

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绎,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脏腑 (1)痰热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皮、栀子等。 中成药: 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局方至宝丸、牛黄清心丸、紫雪散等。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等。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摘要】报告了6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本组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护理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在我国,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减少偏瘫等后遗症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日常行为活动(ADL)的影响,临床上尤其重视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48~82岁,均系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焦虑、语言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日38 d,出院时均能床上活动,无一例护理缺陷发生。48例能独立行走,14例能扶拐活动,生活基本自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护理心理学认为,人患病后心理状态和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性。个别因性别、气质、职业、修养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亦有不同[2]。通过与患者的家属交谈和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和生活方式,然后与患者细心交谈,耐心倾听,进行仔细对比,从中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 2.1.2 通过鼓励性语言让患者说出内心所想,经过耐心倾听、观察与分析,可发现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特点为焦虑、无用感。 2.1.2.1 焦虑的心理老年人在患病后最常见的心理特点为焦虑,Mumma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为了不断适应其身体功能丧失而不断努力和抗争的结果[3]。这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和治疗很不利。应耐心给予患者安抚和劝解,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适时阻止不良的心理发展。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文化、家庭背景等,通过合适的方式耐心讲解此病的知识和信息,并注意适时反馈,了解患者接受知识的程度。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为机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心境[4]。笔者为患者提供了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在患者焦虑症状最为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使用时间、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5]。 2.1.2.2 无用感心理这一内心体验很可能演变为抑郁、自责情绪,其主要表现在挫折、绝望、厌世等,有研究认为这主要与身体功能缺损、认知感知功能改变、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评定 推荐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意识障碍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 ①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运动障碍(轻瘫/肌力、肌张力、单个手指运动、协调性) 的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②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上肢活动/功能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Fugl-Meyer 量表上肢运动部分或箱子和积木测验。 ③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平衡评估可能是有用的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④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移动能力评估可能是有用的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腿部运动障碍用Fugl-Meyer 量表下肢运动5部分或步行速度;对于能行走的患者,利用10 m步行测试评估步速有助于确定功能性步行能力。 ⑥可考虑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评估卒中幸存者对运动障碍、活动限制和参与性的感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⑦可考虑使用科技产品(加速度计、脚步活动监测器、计步器)作为评估现实世界活动和参与性的客观方法(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⑧使用相同的标准化工具进行定期评估以记录康复的进展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4)感觉功能(包括深、浅感觉、视觉、听觉)的评定 ①建议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感觉检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很可能有必要对卒中患者进行感觉障碍评估,包括触觉、视觉和听觉(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 ②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听力障碍,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听力测验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 a级推荐;C级证据)。 (5)言语功能的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