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做法: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比如,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还可以通过模拟教材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教师应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信息,让学生知道教师喜欢所教学科、喜欢学习和钻研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使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记忆和遗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记忆和遗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记忆和遗忘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记忆过程以及忘记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记忆和遗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记忆的基本原理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和回忆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记忆可以被划分为感知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感知性记忆:感知性记忆是指我们对外界信息的直接感知和感觉经验。
它是一个短暂的记忆形式,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即时的信息。
例如,听到一首歌曲的旋律或者看到一张照片的颜色和纹理都属于感知性记忆。
2.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一个临时性的存储系统,可以暂时保留一小段时间内的信息。
它的容量有限,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一些信息的活跃。
然而,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关联,它们很容易被遗忘。
例如,记住一串电话号码直到拨号完成属于短时记忆。
3.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相对稳定且容量较大的记忆储存系统。
它包括了人们在一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长时记忆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指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信息,比如我们的生日。
隐性记忆是指不需要有意识回忆的信息,比如骑自行车的技能。
二、遗忘的原因尽管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适应环境,但遗忘也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遗忘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1. 时间的流逝: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逐渐消逝。
这是因为长时记忆存在着遗忘曲线,即记忆遗忘的速度在起初较快,然后逐渐减慢。
2. 干扰:干扰是指新旧信息之间的干扰或者相似事件之间的干扰,可能导致记忆的混淆和遗忘。
例如,遇到一个与他人名字相似的陌生人,可能会让我们忘记对方的真正姓名。
3. 缺乏巩固:如果我们没有对信息进行足够的巩固和加工,它们就很容易被遗忘。
巩固是指将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过程,可以通过重复和深入理解来实现。
三、记忆和遗忘的应用记忆和遗忘的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梅里斯二中周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咱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是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等。
要完成以上目标,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系统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心理学原理于数学教学中。
因此掌握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应用心理学原理于我们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和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一般地说,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分析即是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数学学习心理学正是数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根本依据所在。
在从事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具体分析的同时,又应特别注意从认识论的高度去揭示数学学习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本质,同时把握好研究的三个关键:明确基的立场、突出数学学习的特殊性、努力吸取国内外的积极研究成果,并以此来指导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并非是人脑对于外部世界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对象是一种纯粹的建构,即正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建构活动创造出了数学对象。
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在思想中实际地“建构”出相应的对象,即使“外化”了的对象重新转化为思维的内在成分,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建构”活动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在头脑中机械地去重复有关对象的形式定义,应把新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对主体而言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
新的数学对象作为施加于已建立对象之上的具体运算抽象出内在的数学结构。
并非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而是代表了认识的—次飞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如何帮助学生去实现所说的“客体化”予以高度重视。
真正的数学认识应当是“形式建构”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团队建设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团队建设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和互动关系直接影响着团队的效能和成果。
为了有效地促进团队合作和发展,必须借助心理学原理并且灵活应用。
本文将探讨团队建设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实践的价值。
1. 团队目标设定团队的明确目标是团队建设的基础。
心理学原理中,目标理论提供了对团队目标设定的指导。
根据这一原理,一个明确、具体和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团队成员的激励和努力非常重要。
团队领导者应该与团队成员共同设定团队目标,并确保团队成员充分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和达成目标的价值。
例如,在一个销售团队中,团队领导者可以设定一个挑战性的销售目标,如达成每月销售额的30%增长。
这个目标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既是具体又是有挑战性的,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 团队角色分配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对于团队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心理学原理中,个体差异理论提供了理解个体角色适应和团队角色分配的依据。
根据这一原理,每个成员在团队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技能来为团队贡献。
团队领导者应该通过了解团队成员的个性、技能和经验来进行有效的角色分配。
例如,一个团队成员擅长组织和计划,可以被分配为团队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而另一个成员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商能力,可以被分配为团队的沟通纽带和谈判代表。
通过合理分配团队成员的角色,可以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团队沟通与冲突管理团队沟通是团队合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心理学原理中,有效沟通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团队沟通方式和管理团队冲突的方法。
根据这一原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应该是明确、及时和尊重的,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理解。
同时,团队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冲突的能力,及时处理团队内部的分歧和矛盾。
团队领导者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团队会议、使用社交媒体工具和提供培训课程等方式来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
例如,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意见的表达,通过定期团队会议可以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果。
教师应用心理学60个案例
教师应用心理学60个案例教师应用心理学60个案例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
教师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以60个案例的方式,探讨教师应用心理学的实践。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肯定、赞赏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2. 运用沟通技巧,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采用开放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 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与学生建立互助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关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共鸣。
通过故事、音乐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
利用游戏、实验等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别化教学1.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困难点,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 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管理1. 建立积极、公平和规范的课堂管理机制。
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的良好。
2. 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的原理及其应用
心理学的原理及其应用1. 简介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探索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1 感知和认知•感知: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知对于理解和解释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指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理解的过程。
认知过程影响人们的思维、记忆、学习等方面。
2.2 学习和记忆•学习:指通过体验和观察,使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等方式进行。
•记忆:指将过去的经验存储在脑中,以供将来使用和回忆的能力。
记忆可以通过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来进行。
2.3 情绪和情感•情绪: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强烈主观体验,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指个体对于特定事物或经历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情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3. 心理学的应用3.1 教育领域•教学方法: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学习策略: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识别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辅导。
3.2 医疗领域•心理治疗:心理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应激管理:通过了解人们对于应激的反应和应对方式,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应对心理创伤。
•生活习惯: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3.3 市场营销领域•消费者心理: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市场营销人员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差异,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广告设计:通过了解人们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设计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广告。
•用户体验: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产品设计师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及就业方向
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及就业方向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1、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学科。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心理的实质和结构、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论问题、以及感知觉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绪情感与动机意识、个性倾向性与能力、性格、气质等。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
3、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应用心理学学科。
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
4、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心理学有什么就业方向心理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市场调查等等。
尤其是搞人力资源方向研究的学生供不应求。
有些专门的考试机构,比如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的考试中心,都有一些人是学心理学专业的。
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都活跃着心理系毕业的学生。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去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方面和心理学是相通的。
比如说,在人才招聘时候使用什么样子的问卷,如何进行分析。
这些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强项。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去调研公司做数据分析和调查工作。
因为大学四年心理学的统计已经学得很不错了,而这些调研公司需要能帮助设计问卷的,还有能分析数据的。
到了大四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准备考研,继续深造。
少数人会通过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和市公务员考试,走上仕途。
还有一些人干脆就干的和心理学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或者自主创业,或者继承家业。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心理学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前景非常好。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旨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并将这些认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
一、认知原理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知觉、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其中,人们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对于思维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获取新信息时,通常会根据自己对既有知识和经验的理解进行归类和解释,这一认知现象被称为“归因”。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归因过程给予事件某种原因或解释,从而对事件产生感知,并对其作出反应。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运用归因理论,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行为的动机。
二、行为主义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观点,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而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塑造和加强来实现的。
例如,经典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概念之一。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多次同时出现时,这个中性刺激会逐渐产生与有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和应用经典条件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改变不良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原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其中,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与社会认知密切相关。
例如,观察者常常会出现“归因偏见”的现象,即根据个人信念和偏好对他人行为作出不公正的评价。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偏见和误解,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发展心理学原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
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中,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例如,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婴幼儿期是个体性格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青少年期则是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的重要塑造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发展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成长中的困惑和挑战。
心理学应用教案
心理学应用教案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健康等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2. 掌握常见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访谈、测试等。
3. 能够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1.1 学习与记忆1.1.1 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1.1.2 鼓励积极的学习反馈与激励。
1.2 行为管理1.2.1 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为管理计划。
1.2.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1.3 情绪管理1.3.1 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1.3.2 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2. 心理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2.1 观察法2.2 访谈法2.3 测试法2.4 心理干预方法3. 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1 基于心理学的学习活动设计3.1.1 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3.2 学生情绪管理的实际案例3.2.1 针对焦虑情绪的心理辅导方法。
3.2.2 针对冲动行为的行为管理策略。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访谈、测试等实践活动。
3. 个案分享: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效果。
3. 学生对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水平。
六、教学资源1. 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和资源。
3. 实践操作中需要的观察和访谈对象。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次教学计划为期三周,每周两节课,共六节课。
八、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对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吉布森提出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在认知和感知过程中,将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能力。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
1. 分类组织: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尝试将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
教师可以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可以将课程内容按照主题或者概念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网络,促进知识的联想和记忆。
2. 渐进复杂性: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认为,学习者在逐步接触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和问题时,会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增加课程内容的复杂度和难度。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层次结构和体系,提升学习效果。
3. 多模态呈现: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认为,信息以多种形式传递给学习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文字、图像、视频、互动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信息呈现方式的需求。
通过多模态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反馈与关联: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认为,及时的反馈和知识的关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互动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通过反馈和关联的方式,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设计课程教学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渐进复杂性、多模态呈现、反馈与关联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及其应用
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及其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系统地观察、描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对外部环境进行接收和理解的过程。
知觉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将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形成对环境的主观认知。
感知和知觉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知和观点,并为广告、设计和沟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二、条件反射与习得条件反射是心理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通过对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个体可以在某种条件下产生刺激-反应的联结,并在后续的刺激中产生相同或类似的反应。
习得则是指在个体经历与环境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对条件反射和习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形成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和反应,并为教育和行为改变提供方法和策略。
三、记忆与遗忘记忆是指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
它包括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遗忘则是记忆中信息的丧失或无法恢复。
记忆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记忆的工作原理,如何提高记忆效果,以及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四、情绪与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调整自己情绪的过程。
恰当的情绪调节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研究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机制,以及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五、认知与决策认知是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
它涉及到注意力、思维、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
认知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思考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误判。
这对于提高个体的决策能力和思维效果有重要意义。
六、人格与发展人格是个体内心特质和行为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特点,理解个体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并为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等基本知识,全面地认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从事普通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心理观;(二)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
主要知识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培养;动机与学习;人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教育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刘学兰等),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推荐参考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3次印刷。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运用。
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员工管理能力?
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员工管理能力?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职业能力和员工管理能力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首先,在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例如,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时间管理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并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以追求职业上的成功。
其次,在员工管理能力方面,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激励员工。
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他们。
例如,有些员工更关注工作内容的挑战性,而有些员工更关注工资待遇。
通过对员工需求和动机的了解,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工作风格,从而更好地分配工作任务和建立团队合作。
除了这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心理学原理在职业能力和员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认知心理学中的“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任”和“合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团队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在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职业能力和员工管理能力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有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及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我们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
3. 理解心理现象的分类和心理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生理现象、心理活动现象、心理特征现象。
4. 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过程。
5.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心理案例,加深学生对心理现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4. 实践操作法:进行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心理学基础》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心理学实验视频。
3. 心理学实验器材:如心理测验工具、幻灯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心理学概述和研究的意义。
2. 第二节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三节课:心理现象的分类。
4. 第四节课: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
5. 第五节课:心理过程(情绪、意志过程)。
6. 第六节课: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7. 第七节课: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8. 第八节课:心理学实验演示与实践。
9. 第九节课:综合复习与问题解答。
10. 第十节课: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心理学基础》教材或其他心理学入门书籍。
2. 在线资源:提供心理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和在线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熟知小学儿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基础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并会结合实际科学解释和应用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观点和基本原理,又能在学习中通过谈话、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科学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儿童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目标,学生学习从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和学习心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原理教案
心理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心理学原理的定义和作用;2. 熟悉常见的心理学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境中;3. 学会通过心理学原理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指的是描述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定律。
通过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常见的心理学原理(1) 认知原理:认知原理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等方面。
例如,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注意偏见的影响,会更容易注意到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信息。
(2) 情感原理:情感原理研究人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例如,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愉快时更容易接受风险和变动。
(3) 学习原理:学习原理研究人类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例如,通过奖励可以加强行为,通过惩罚可以减少不良行为。
(4) 社会心理学原理:社会心理学原理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例如,人们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表现出从众行为。
3. 应用心理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
比如,商业广告可以利用认知原理中的注意偏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学习原理中的奖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心理学原理的概念、定义和作用。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3. 讨论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心理学原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说明。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心理学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讨论和应用分析。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分析结论。
心理学精品课程新
二、心理
l 1、心理的含义 l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l 人的心理可分为无意识的心理与意识,意
识是指自觉的、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意识 是人类特有的。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l 2、1神经系统
l
传出神经
l
周围神经系统
l
传入神经
神经系统
脊髓
l
中枢神经系统
l
大脑、小脑
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l 心理与意识人的心理发生于实践,发展 于实践,表现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人 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从而使的心理得以 产生、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 中产生,并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化而得以深 化。人的各种心理特征也是在长期实践活 动中形成的。心理对于人的实践活动又能 产生调节作用。
l 要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轨。加强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创造教 育的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素质, 编写系统的创造教育教材与学材,为创造教育 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思考题:
l 1、什么是创造、创造力?简述创造力与 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l 2、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造 力?
二、创造力的培养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l 要转变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开展 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力不是 少数人的“专利”,绝大多数人都有创造 的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使学生创造 潜能得到发挥。
2、改进教育评价,培养创新人才
l 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推进教育改 革,鼓励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三、创造力的培养
l 3、创设良好心理氛围,鼓励创新 l 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创新,保护学生的积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抑郁心理论析【摘要】曾几何时,抑郁症已成为了一个流行的代名词,公众人物举凡政治家、艺人及艺术创作者等,纷纷现身说法,将自己与抑郁症奋战的成功经验与大众分享,让抑郁症不再令人闻之色变,反而堂而皇之地进入到现代社会中,无所不在。
WHO更是将它与艾滋病及癌症并列为21世纪的3大疾病。
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
其诱发原因主要是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及失恋等。
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手段进行矫治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理。
这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矫治、调适、压力、抑郁症、症状、药物、信心1、什么是抑郁症?喜和乐是明朗欢快的情绪;悲和哀是阴沉抑郁的情绪;怒和惊是突然心紧张情绪;恐则是较持久的紧张情绪。
抑郁者多表现为:闷闷不乐,心事重重,沉默少语,眼神痴呆,行动缓慢.……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情绪,一种异常、病态的情绪。
2、大学生抑郁心理主要缘于什么?大学生抑郁心理主要缘于:家庭境况;学习压力;认知偏差;能力困扰;目标缺失;失恋;悲观心境。
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廓清原委,把准“脉象”;真情实意,精心关爱;循序渐进,持之不懈。
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策略:顺应——打开心扉;劝慰——平稳情绪;开导——扩展思维;指导——转变认知;勉励——唤起自信。
对抑郁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艺术:精选方式;寻觅兴致;注重赞赏;多方配合。
3、大学生抑郁心理诱发原因 (一)、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学校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
新的日常活动环境是指宽松与自律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表现在与老师、父母、社会及网络交往中出现的新特点。
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思想游移不定、是非观念薄弱、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失衡,从而导致心理紧张、烦闷、抑郁,甚至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对人不感激(有敌意),对物不爱惜,对生活不满意,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我曾问过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同学,因吃不惯学校食堂的饭而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包伙,离开了家长的束缚,还经常喝点酒。
一次酒后,因打开水加塞与一男生大打出手,受到了留校查看的处分。
(二)、人际关系矛盾: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又具有鲜活个性的学子们,人际关系矛盾尤为突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深感人际关系复杂而孤独压抑。
在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水房,因抢座、占座、买饭、打水时的加塞而造成人际摩擦屡见不鲜。
也有一些学生因缺乏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方法,为找不到真正的知己而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学生,以及儿童时受虐有过家庭暴力经历的人,均在人际关系中显露出性格内向、孤僻与同学格格不入。
另外,个别沉迷于网络交往的网瘾者,也表现出了厌学自闭、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神情呆滞等抑郁心理症状。
我有个老乡开学第一天就因一点小事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发生口角,母亲当时送她还没有走,她就跟母亲哭闹,要求换班或者退学,无奈母亲托人花钱换了班。
接下来学习没有兴趣,经常以头疼为借口逃课,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即便是老乡也回避。
咨询中得知她父母离异前,父亲经常打她,后来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经常教育她,这个社会好人少,只能相信自己。
笔者在前述的SCL—90分类统计表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最困扰的问题”,选择“人际关系”的为161人,占测试总数的12.90%。
(三)、家庭贫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部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比例相对较高。
就高校的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贴上“贫困生”的标签,但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除了学习上的竞争外,还要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因缺乏经济保障而忧郁不安。
有位贫困的男同学向我痛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样家境贫寒的本院男学生的QQ号,本想与之探讨贷款和打工等情况,当他发出了“我们不是李嘉诚的儿女,贫穷不是我的过错”时,对方马上挂了线,从此拒绝与之聊天。
他因此闷闷不乐的。
(四)、失恋:有位学者说:“爱有多消魂,就有多伤人”。
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
据某大学调查,90对低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到毕业时正式确定关系的仅有17对,占18.8%。
由此可见,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
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笔者在工作中接待的心理问题学生当中,情感问题占很大一部分。
4、大生抑郁心理表现及特点 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是负性情感的增强。
悲观、自卑、心灰意懒,悲伤、抑郁的情绪经常占优势,什么事都不能令其高兴。
较轻的抑郁情绪,仅表现为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缺少兴趣,不愿和人来往,但外观上对人的态度变化不明显。
严重抑郁情绪则表现苦闷、悲伤、面带愁容、行动减少等抑郁症的症状。
它是大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在情绪上忧愁、伤感,心情压抑和苦闷;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我是班里最差的、最笨的、最无能的);兴趣减退,逃避校园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上缺少信心及主动性,成绩下降;在身体上出现疲惫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等。
偶尔有轻生念头出现,觉得活着太累。
大学生抑郁心理特点:从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容易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相当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因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休学、退学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
其中抑郁症占12%。
有关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5年笔者在我区某高校1200余人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中发现,女生抑郁的单因子分比男生高2.89%。
5、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和调适 (一)、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自始至终的、各年级侧重点不同的教育。
首先,优化校园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这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外,环境也是教育者。
特别是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智力、思想、行为,而且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激发人的毅力和斗志,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第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
各级领导、各科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对学生抑郁心理的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
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第三,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要作用。
对个案咨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多发的心理问题以讲座、集体咨询等形式进行辅导(对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教育,大四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指导)。
对心理健康档案中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给予高度关注,并做好回访工作。
同时在学生中招募自愿者,培训朋辈咨询员。
他们对身边的问题学生做情绪疏导效果更佳。
另外,可专门对失恋和人际矛盾的学生,分别采取6-8人团体咨询。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矫治大学生抑郁心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抑郁心理最常用的就是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共情、解释、反复保证和指导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抑郁心理的性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配合治疗,这当中支持和鼓励占重要地位。
第二,认知疗法对于人际关系不良、抑扬、焦虑等症状的缓解帮助较好。
通过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抑制和改变那种过分的、狭隘的情绪反应,使学生对人对事对己从新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结构,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恢复,心理状态达到平衡。
第三,还可以采用娱乐疗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等来陶冶性情,消除抑郁情绪。
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运用语言和行为策略,采用系统的、活跃的能使学生充分合作的调整干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对外界信息所做的不良反应,增强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适主要是指抑郁情绪的自我调理。
第一,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
及时向亲友、同学、心理医生、心理热线倾诉淤积在心头的苦闷和烦恼,则可以排淤化结,使受挫的心灵得以平抚,感情的伤口得以愈合。
第二,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
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第三,主动转换自己生活环境和内容,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尽量多参加一些校园的活动和社团组织,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及文体艺术等活动。
抑郁苦闷时,在校园里或郊外散散步,看看电视、电影,或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等,避开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人,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稳定情绪,调整心境的目的。
第四,自己创造好心境,学会快乐的生活。
积极的自我暗示,热爱生活,宽容、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诉,巧妙遗忘等,都可以使自己创造良好的心境,实现快乐的人生。
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承担生活压力的程度也不同,进行积极的自我身心调适,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
6我的建议:以下6件事情对抑郁患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1).有一个规律的就寝时间跨度;(2).每天进行适度的锻炼;(3).敢于处理紧张局面;(4).避免形成长时间的孤独;(5).健康饮食;(6).在工作或学习中避免从事新的或困难的工作。
针对抑郁症的症状和特点,专家提出了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综合心理疗法较为引人注意。
综合心理疗法是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有目的地实施综合治疗,包括:(1)认知疗法;(2)暗示疗法;(3)音乐疗法;(4)心理宣泄;(5)心理放松训练;(6)写心理健康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