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示例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x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第18页/共90页
第19页/共90页
第20页/共90页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第60页/共90页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 费用等条件选定。
第61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第62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2.匝道回旋线参数:
第45页/共90页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 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 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 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 大,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 市道路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 辆/小时(小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第71页/共90页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第72页/共90页
二、变速车道设计
▪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 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 速车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加速车道。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具体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原则、选型、方案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
[关键词]设置原则间距交通量出入口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高速公路延线会与相邻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等交叉,交叉型式主要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较为复杂。
本文以泸州某高速公路的设计为例,研究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方案。
1高速公路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泸州市,区域内的隆纳高速公路发、厦蓉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均已建成通车,项目路线起点接泸州市泸县境内隆纳高速公路,延线经得胜镇、玄滩镇、毗卢镇等乡镇,向东布设止于毗卢镇,路线全长约41.6Km。
本项目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26m。
为带动及加速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据各路段的交通量调查及预测,结合路网和城镇规划,立体交叉处地形、环境、收费管理等因素,并征求当地政府意见,本项目分别在隆纳高速、荣泸高速、得胜镇、毗卢镇等乡镇共设置7处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研究设计2.1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设置原则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综合考虑交通量、远景规划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地质、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有如下方面:1.相交道路性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考虑相交道路的等级及任务。
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一般地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最小为4公里,最大为30公里。
3.地形地质条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等条件,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体交叉
04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高效利用空间
详细描述
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是一种常见的立体交叉形式,通过在不同高度上设置交 叉口,使得四个方向的车辆能够同时进行交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性。
实例二: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缓解交通压力
详细描述
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通常用于高速公路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通过建 设高架桥将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分流,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和 道路通行能力。
立体交叉设计需注重人性化,提供方 便的步行、自行车道等设施,促进绿 色出行。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 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等。
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 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设计要素
01
交叉口布局
合理规划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 车道数、交通信号灯等。
道路线形
确保道路线形与交通需求相匹配, 减少行驶难度和安全隐患。
03
02
车流组织
优化车流方向和流量分配,提高交 通流畅度。
选型依据
1 2
交通流量与流向
根据不同方向和车流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立体 交叉形式,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道路等级与功能
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特点,选择适合道路功 能的立体交叉形式,以满足交通需求。
3
工程造价与施工难度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立体交叉的工程 造价和施工难度,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 体交叉
• 立体交叉概述 • 立体交叉设计原则与要素 •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规划 •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 立体交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4道路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示例2011
• ④ 设计匝道起点线形。在曲线单元编 辑栏输入匝道起点线元的偏向、横向 错移值及各相关参数,针对本例的匝 道起点线元为一段缓和曲线,输入完 毕点击“计算显示”按钮,绘制出该 段线元。
• ⑤ 终点接线模式及参数设置。在“终点接 线”栏设置第一次接线的线形模式及接线 目标,已知终点接线目标为已经绘制好的 辅助圆,可以选择“圆+缓+缓+圆(S型)” 的接线方式并在曲线单元编辑栏设定第一 段圆曲线的转向。然后点击“拾取>”按钮, 鼠标点选终点接线的目标圆,系统自动读 取该目标圆的半径及圆心坐标到接线目标 参数栏,S型缓和曲线参数比值默认为1:1, 在接线设计过程中这些参数可以随时修改。 终点接线的模式设置如图8所示。
两点直线 点加方位角 文件控制-1 文件控制-2
对话框中的“拾取”按钮可以直接拾取 CAD 图形中的 已知曲线单元,并将该曲线单元作为本项目线形中的 一个线元添加到平面曲线数据中。该功能可连续拾取 CAD 中的连续线形单元,以恢复形成新的项目的平面 线形数据 不接线 圆缓直 直缓圆 圆缓圆 圆缓缓圆 圆直 圆圆
• ⑤ 开始匝道终点接线的设计。点击 “实时拖动”按钮,指定拖动基点并 横向移动鼠标,匝道已有线形(即缓 和曲线)即沿主线开始滑移。当满足 设定的线形组合构成条件时,即动态 显示出环形匝道的完整线形,拖动线 形到合适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完成匝道 终点接线的设计。
• 在匝道线形确定后,使用“测试”命 令将终点接线的缓和曲线参数进行取 整操作,然后点击“存盘”按钮将该 环形匝道的平面线形文件保存。
设计路面26米宽,其中中央分 隔带宽2米,左侧路缘带宽 0.75×2米,行车道4×3.75米, 硬路肩(包括右侧路缘带) 2×3.00米,土路肩2×0.75米
互通式立体交叉说明
二、设计标准2.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6m;2.2设计速度:100 km/h。
2.3设计荷载:公路-I级。
2.4地震:本标段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5桥下净空:项目区内目前没有通航河流,基本无水路运输量。
2.6设计洪水频率:1/100。
2.7通道的长度,满足路基宽度的设计要求。
三、互通式立交和服务设施本标段共设置互通立交1处,为车村互通式立交;天桥1座。
3.1铁门枢纽互通式立交(1)设置位置及地形状况根据现场地形条件,结合遂平县规划及政府意见,车村互通式立交布设于车村镇东侧约6公里处,距离东侧木扎岭景区约6公里。
连接道路为北侧的国道G311,与本项目进行交通转。
车村镇位于伏牛山腹地,洛阳市嵩县南部,地域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众多的的奇山秀水、原始生态等自然风光,又有不少古迹、寺庙、革命纪念地等人文景观。
互通的设置为车村镇及周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环境基础。
本互通采用混合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主线上跨连霍高速。
匝道设计时速采用60/40公里/小时,双车道匝道路基宽10.5米,单车道匝道路基宽9.0米。
(2)主要技术指标①主线:平面设计:立交范围为K0-850~K2+150,总长3000米,最小平曲线半径R=1070米。
纵面设计:立交区最大纵坡为-2.100%,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R=10000米。
横断面设计:本互通式立交区主线路基宽26米,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度为3.75米;中间带宽4.5米(中央分隔带宽2.0米,路缘带宽2×0.75米);硬路肩3米(含路缘带0.5米);土路肩宽0.75米。
横坡设计:主线最大横坡为4%,土路肩采用4%的横坡。
变速车道:单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25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90米;单入口加速车道按平行式设置,长度不小于2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
双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9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双入口加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35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5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160米。
城市道路与立体交叉之立体交叉设计实例[全面]
1.主线的横断 面
2.被交线横断 面
3.匝道的横断 面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四、交叉口连接部设 匝道计两端与主线、被交线的连接区域,以及匝道与匝道间平面 的交叉区域为交叉口的连接部.由于连接部线形复杂,形式多样, 其平、纵、横设计非常复杂.通常用连接部高程设计图表示连 接部的详细设计.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6.2.1 概述 主要概述所设计的立交的位置、相交道路情况、等 级、作用、意义及相关条件的说明.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吕小寨立交方案设计.西安 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上 的重要组成路,是国家规划的2000年前重点建设的 “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的一条东西大通道.建设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是贯通连霍国道主干线的迫切 需要,也是联网西安市周围干线公路,解决西安过境交 通、缓解西安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的迫切需要.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6.2.2 立交远景交通量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6.2.3 立交设计原则及设计技术指标 (1)设计原则 主要结合道路情况、交通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周 围环境确定在立交设计时应满足或结合的基本条件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1. 计算行车速度 2. 桥下净空 3. 路基及车道宽度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5、匝道连接部标高数据图 示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简图 及连接部位置,绘出连接细部平面(包括中心线、中央 分隔带、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鼻端边 线等,不绘地形),示出各断面桩号、路拱横坡和断面中 心线以及各部分宽度,各点高程,比例尺一般用1:200.
6、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图 表 参照路段施工图要求中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面结构图及排水工程设计图 等图表绘制,并根据需要绘制必要的设计图表.其他
33-9-3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外环匝道: )外环匝道 按S型曲线设计。 型曲线设计。 型曲线设计 半径R 半径 2=R1+5.50m。 。
JD2
2.52.0Fra bibliotek2.5
JD3
匝道(双向双车道)
2)外环匝道: )外环匝道 型曲线设计。 按S型曲线设计。 型曲线设计 半径R 半径 2=R1+5.50m。 。 双车道部分可按非对称设计。 双车道部分可按非对称设计。 S型曲线的公切线最好与主线及上跨线构成等腰三角形。公 型曲线的公切线最好与主线及上跨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型曲线的公切线最好与主线及上跨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切线到圆心的距离为R 切线到圆心的距离为 2+p2。 JD2到交叉点距离 到交叉点距离=(M+ R2+p2)/sin(θ/2) JD2到JD3距离 距离=2(M+ R2+p2)tan(θ/2) JD3的半径 3按S型曲线设计。 的半径R 型曲线设计。 型曲线设计
1.选型:确定喇叭型立交类型(A、B型) .选型:确定喇叭型立交类型( 、 型 结合地形情况及跨线桥位置,确定采用类型。 结合地形情况及跨线桥位置,确定采用类型。 一般情况下跨线桥设在互通区左侧时可采用A型 一般情况下跨线桥设在互通区左侧时可采用 型 , 右侧时可 采用B型。 采用 型
A型 型 B型 型
(3)确定左转匝道线形 ) 1)内环匝道:按回头曲线(虚交点)设计(偏角约260°) )内环匝道:按回头曲线(虚交点)设计(偏角约 ° 确定半径R 及缓和曲线参数: 确定半径 1及缓和曲线参数: 匝道设计速度40km/h; 匝道设计速度 ; 半径R 一般值为60m,极限值为 半径 1一般值为 ,极限值为45m(表9.4.4)。 ( ) 缓和曲线参数A≤1.5R为宜,并不小于表 为宜, 缓和曲线参数 为宜 并不小于表9.4.5值。取A=80m。 值 。 圆心位置的确定: 圆心位置的确定:角分线方向 (θ=80°) 内切线长度 T=(R1+p1)/tan(θ/2)-q1 ° 圆心距 M= (R1+p1)/sin(θ/2) 曲线长 L=R1α+Ls1 (α= 260°) = ° E= (R1+p1)/sin(θ/2) +R1 外距
道路立体交叉口设计92.pptx
第3页/共61页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 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右侧合流驶入。
特点: 行车安全-消除了左进左出的缺点 绕行最长 跨线构造物多
第4页/共61页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
第14页/共61页
Vk
L L0 C
(m/s)
式中 L——车长(m); L0——安全距离(m),一般L0=5~10m; C——制动系数(s2/m),一般C = 0.15~0.30 Vk——一般为40~50km/h。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 右转匝道:取中~上限值, 定向式匝道:取上限, 半定向匝道:用中值左右, 环圈式匝道:用下限值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加速车道。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平行式
第32页/共61页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 特点:车道明确,易于辨认,
▪
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
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2.平面布置: 结构尺寸:
L/S=3; L=5-20m,一般取10m 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度(收费站前后):L0 L0: 单向付费式:30,50m 双向付费式:25,40m
第13页/共61页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根据立交的类型、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 条件选定。
期望:主线的平均速度
一般:(50%-70%)V主
选择计算车速时的注意事项:
交通运输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第四节 匝道设计
1.右转匝道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第31页/共38页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 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第32页/共38页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 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第35页/共38页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 达到左转的目的。 特点: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差。
第36页/共38页
第37页/共38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38页/共38页
三路立交
第26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 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第27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第28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第29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 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
多路立交
第30页/共38页
第11页/共38页
9.2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
9.2.2 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
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
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第12页/共38页
1. 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课件
立交布局设计还应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升城 市形象。
立交线形设计
立交线形设计是指根据交通流向 和道路等级,确定立交各部分的 线形参数,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立交线形设计应满足车辆行驶的 轨迹和速度要求,避免急转弯和
车道宽度优化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型比例,调整车道宽度。
排水系统优化
完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
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
01
节能设计
使用节能型照明系统,降低能耗。
绿化植被
在立体交叉区域内增加绿化植被, 改善空气质量。
03
02
环保材料
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
雨水收集系统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绘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 求和细节。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立交桥:介绍该立交桥的设计理念、结构 特点、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案例二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析该互通立交在交通组 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案例三
某山区立体交叉设计:探讨在山区地形条件下, 如何实现立体交叉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还应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合理配置信号灯和控制设备,以保证 交通秩序和安全。
04 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与案例
设计实践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立体交叉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包括交通 流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多个设计方案,并评估 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结构、排 水、照明等方面的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课件
利用地下通道将道路交叉口分隔,提供更安 全的行车环境。
高架道路
通过高架结构将交通流量分离,提供更顺畅 的行车体验。
环形立体交叉
采用环形结构,车辆在环路上绕行,实现无 信号的交通流动。
优点和局限性
1 优点
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 局限性
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建设道路立体交叉的需要
1 交通流量大
确保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地形和环境的考虑
建设立体交叉需要考虑地形和环境因素,如土壤情况、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 以确保结构稳固和保护自然环境。
交通安全和警告标志
交通安全标志
在立体交叉中设置明确的交通 标志和警告标志,以指示正确 的行车方向和注意事项。
交警执勤
交警在立体交叉处执勤,维护 交通秩序和安全。
合理设计匝道和出口,减少交叉口阻塞。
3 考虑美学和环境
结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使设计融入周围环境。
基本参数和标准
高度
根据车辆通行的需要,确定 桥梁的高度。
跨度
根据道路宽度和地形条件, 确定桥梁的跨度。
标志和信号
根据交通规则,设计明确的 标志和信号系统。
实例和案例分析
上海外环高速
上海外环高速是一个典型的道 路立体交叉项目。
当道路流量高,且频繁的交叉口导致交通阻塞时,建设立体交叉是必要的。
2 地形复杂
地势起伏或道路走向交错的区域,通过立体交叉可以更好地利用地形。
3 安全问题
存在高风险的交通事故黑点,可以通过建设立体交叉来提高交通安全。
设计道路立体交叉的技巧
1 考虑交通流量
根据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量确定桥梁件
道路立体交叉PPT课件大纲: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57
3、 需要沿现在公路两侧铺设管线时,有关部门亦应根据上述原则, 事先与交通部门协调。
第七节-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
END
紫花苜蓿属于豆科多年生优质牧草,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为广泛的牧草之一,被誉为“牧草之 王”。适应性广泛,喜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气候条件。抗寒性很强,能够忍耐低于-30℃的严寒,有 积雪覆盖时,即使气温达到-40℃也能安全越冬。冬季寒冷少雪的高寒地区(北纬40°以上),由于气 候变化剧烈,春季返青时易遭受倒春寒引起的冻害,因此,这一地区需选用抗寒品种(休眠级1-3), 或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使其安全越冬。
Y互通式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
菱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
半苜蓿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
苜蓿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
直连式立体交叉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第三节-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形式选择 1、高速公路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除在控制出入的地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采
70
50
35
30
20
回旋线长度(m)
70
60
50
40
35
30
25
第四节-匝道设计
分流鼻处的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
曲率半径(m) 主线设计速度 (km/h)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极限值 回旋线参数A(m)
120 100 ≤8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
140 120 100
120 100 80
最小值
一般值
3000
3000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020/6/21
4
二、 立体交叉的组成
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图9-1所示。
出口
左转匝 道
右转匝
绿
正
道
化
线
加速
车道
入
口
减速 车道集散车
道
跨线 桥
入 口正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如图9-4所示
可根据转弯交
通量的大小或场 地的限制,采用 其中任何一种形 式或其它变形形 式。
主线
主线
a)
b)
c)
图 9-4 部 分 苜 蓿 叶 式 立 交
2020/6/21
13
这三种形式立交的主线直行车快速通畅;仅需一 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小;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 式立交。但次线上存在平面交叉,有停车等待和错路 运行的可能。
空间上分离,上、
下道路无匝道连接
的交叉方式。
图9-2 分离式立交
这种类型立交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
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只适用于高速公路与与
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的交叉。
2020/6/21
10
(二)互通式立交
如图9-1所示,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 空间上分离,而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 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这种立交车辆可转弯行驶,全 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 交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占地多,造价高。
2020/6/21
a)
b)
图 9-3 菱 形 立 交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立交案例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立交案例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立交案例是指立交桥的支撑桥墩呈现类似苜蓿叶的形状,交叉点为立交桥的交汇处。
这种立交桥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城市,旨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一个著名的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立交案例是中国上海的苏州河立交桥。
苏州河立交桥位于上海市中心,连接中山南北路和中山西路,是上海市重要的道路交通枢纽之一。
该立交桥采用了苜蓿叶形的设计,由四个相交的弯曲路面组成,形状独特,给人以摩登的感觉。
苏州河立交桥的设计使得来往的车流能够更加顺畅地通过,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同时,该立交桥的互通性极强,方便了不同方向的车辆行驶,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苏州河立交桥的建设也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其苜蓿叶形状独特且美观,成为了上海市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观赏。
总的来说,苜蓿叶形立体交叉立交案例是一种创新的交通设计形式,能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美化城市环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匝道线形设计
• (1)直连式匝道 • (2)半直连式匝道 • (3)环形匝道
(1)直连式匝道 图2
• 直连式匝道
• 左转弯匝道属于左出左进的线形
• 右转弯匝道属于右出右进的线形
• ① 首先新建一个项目,在项目管理器 中指定其“项目类型”为“互通式立 体交叉”,在“项目标识”栏输入该 匝道的标识名称,如A、B等。其设置 如图3所示。
• ④ 进行匝道的终点接线设置。纬地系统针 对不同的终点接线目标,集成了七种不同
的终点接线模式(见纬地用户手册)。对 于图2中的直连式匝道,终点接线目标位置 处于主线的直线段,可采用“圆+缓+直” 的终点接线模式,然后点击“拾取>”按钮 设置接线目标,按照匝道前进方向的顺序
在终点接线目标直线上点取第一点和第二 点,以得到所需参数,如图5所示。针对不 同的终点接线目标实体可相应选择不同的
• 至此完成该半直连式匝道的平面线形 设计,点击“结束接线”命令,该匝 道所有线元参数亮显于曲线单元编辑 栏,点击存盘按钮保存该平面线形文 件。
(3)环形匝道
图10
• 环形匝道属于右出右进的左转弯匝道
• ① 新建一个项目,在项目管理器中设 置项目类型和项目标识。
• ② 设置起点接线。选择“文件控制2” 的起点接线方式,指定起点接线的平
• ③ 在曲线单元的设置窗口开始匝道线形的 设计。首先输入起点线元的参数,如曲线偏 向、曲线长度或参数、线元起点和终点的半 径等,如果线元起点需要横向位移,还可以 输入横移值。点击“计算显示”即可绘出当 前线元。如图2所示的单曲线直连式匝道, 用户只需在曲线参数栏输入起点线元(即起 点缓和曲线)的相关参数,然后就可以使用 终点接线模式自动生成后续线元。如果起点 线元末端还需搭接其它线元,可点击“插入” 按钮,继续输入下一段线元的参数。
二、立交设计示例 图1
1、匝道的分类
• 互通式立交的匝道 • 左转弯匝道和右转弯匝道 • 右转弯匝道采用右出右进的直连式匝
道。 • 左转弯匝道主要有直连式、半直连式
(又称半定向式)和环形匝道
• 如图1所示为一座混合式全互通四路立 交的线位图,其中C、D、G、H线为 直连式右转匝道,而左转匝道中有两 条半直连式匝道(A、B线)和两条环 形匝道(E、F线)组成。
• 相关参数。拖动匝道线形到合适位置 点击鼠标左键确定当前线形,曲线单
元参数编辑栏自动显示出所生成线元 的参数。点击“测试”按钮,在CAD 命令行输入S型缓和曲线的取整参数 (例如键入80回车)进行取整操作, 至此完成第一次终点接线的操作。终 点接线生成的线元参数如图9所示
• ⑦ 继续进行匝道线形设计。点击“结束接 线”按钮,第一次接线生成的线元即亮显处 于可编辑状态。点击“插入”按钮,曲线单 元栏则增加一行(即增加一个曲线单元), 在该行输入接线辅助圆的半径、曲线长度 (大概长度、负值为弧长)及线元偏向,点 击“计算显示”按钮可绘出该段圆曲线。鼠 标勾选该行前端的“拖动”单选框,使用 “实时拖动”按钮可拖动延伸或缩短该圆曲 线的长度到合适位置。针对本例可继续在曲 线单元输入栏中插入两段缓和曲线(S型) 并绘制出来。
0.5+0.5+3.50+0.5+1.7 5=6.75米
匝道置0.5道外。+中侧即1心附1..75偏加5+=移车0匝侧111.距道..7257道附5米离中+5+=中 加为心071.心车7.行线255偏道米0+车位+移中7.距心50离线+为位0.行置5 +车。道即外
匝道中心偏移距离为行车 道中心线位置。即 0.5+0.5+1.75=2.75米
土路肩2×0.50米
硬路肩(包括右侧路缘带)
2×2.50米,土路肩2×0.75米
设计路面13米宽,其中中央分隔 带1.0米,左侧路缘带2×0.50米, 行车道2×3.50米,硬路肩 设计路面12米宽2×,1其.5中0米行,车土路肩2×0.50米 道2×3.75米,左右硬路肩 2×1.50米,土路肩2×0.75米
• ⑥ 终点接线线元的曲线参数取整。系 统自动计算生成的线元参数都是当前 线位的精确参数,包含了多位小数, 为了便于施工计算复核,需要将终点 接线的缓和曲线参数设置为整数。点 击“测试”按钮,系统在命令行显示: “请输入目标接线 A 值 A=”,参照终 点接线的曲线参数键入整数A值并回车, 系统自动计算完成并自动刷新当前图 形和设计参数。
终点接线方式,如果终点接线目标为圆曲
线,可根据情况相应选择“圆+缓+圆” 或“圆+缓+缓+圆”等不同的接线方式。
• ⑤ 开始匝道的终点接线。设定待生成线元的偏向 后,点击“实时拖动”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在 图形屏幕上点击确定拖动基点,横向移动鼠标, 起点线元(包括中间曲线单元,如有)即开始沿 着起点接线设置的已知平面线形移动,系统开始 “圆+缓+直”模式的实时自动测算。如果满足终 点接线条件,图形屏幕即实时显示出与终点接线 目标直线相衔接的红色圆曲线和黄色的后缓和曲 线,并在命令行实时显示当前生成线元的相关参 数。当拖动匝道线形到所需位置时,点击鼠标左 键以确定当前线形,系统自动将测算生成的各线 元参数暗显于曲线单元参数输入栏,如图6所示。
• 在匝道线形确定后,使用“测试”命 令将终点接线的缓和曲线参数进行取 整操作,然后点击“存盘”按钮将该 环形匝道的平面线形文件保存。
某立交设计示例 设计路面26米宽,其中中央分
设计路面8米宽,行车道 3.50米,左侧硬路肩1.0
隔带宽3米,左侧路缘带宽
米,右侧硬路肩2.50米,
0.75×2米,行车道4×3.75米,
• 通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即完成了图2所 示的单曲线直连式右转匝道的平面线 形设计。点击“结束接线”按钮,所 有接线参数亮显于“曲线单元输入栏” 中,点击“存盘”按钮保存当前匝道 线形。
(2)半直连式匝道 图7
• 半直连式匝道
• 又称半定向式匝道,根据匝道进出相 交道路的方式不同,分为左出右进、 右出左进、右出右进三种基本形式
• 3、平面智能布线 • 从路线单元的几何特性可以知道,路
线是由若干的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 线相互衔接组成,在这些线元中直线 和圆曲线可以视为“控制单元”,缓 和曲线只是这些控制单元之间(直线 和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的连接 过渡——“辅助单元”。在路线的平 面设计过程中,通常我们首先需要确 定的是路线中控制位置的控制单元 (直线和
面线形文件,如本例中的主线平面文
件,并输入匝道起点位置方位角的偏
置值(弧度单位)和相对于主线位置
的大致桩号。如果设计的匝道线形前
进方向与主线前进方向相反,可在方 位角偏置编辑“Alpha”栏输入一个π 值,即匝道起点线元绕起点旋转180°, 以实现匝道起点的反向接线。
• ③ 开始匝道起点线形的设计。对于本 例只需要在曲线单元编辑栏输入匝道 起点线元(前缓和曲线)的相关参数、 偏向和起点横移值等,而后利用“计 算显示”绘制出该段缓和曲线,在随 后进行的终点接线设计过程中也可根 据需要随时调整这些参数。
• ⑧开始第二次终点接线的设计。首先 设置终点接线方式及接线目标,本例 中的终点接线目标为直线,可选择终 点接线方式为“圆+缓+直”的线形组 合模式。根据匝道终点偏离主线的距 离(如11.25m),使用CAD偏移命令 复制出一条直线做为终点接线目标, 然后点击“拾取”按钮按匝道前进方向
顺序
• 指定该直线上两点(使用捕捉命令精 确拾取)。设置完毕后即可使用“实 时拖动”命令开始终点接线计算。其 操作方法同前面所述直连式匝道相同。 在匝道终点接线设计完成后,可使用 “测试”命令对终点接线的缓和曲线 参数进行取整。
• ④ 设计匝道起点线形。在曲线单元编 辑栏输入匝道起点线元的偏向、横向 错移值及各相关参数,针对本例的匝 道起点线元为一段缓和曲线,输入完 毕点击“计算显示”按钮,绘制出该 段线元。
• ⑤ 终点接线模式及参数设置。在“终点接 线”栏设置第一次接线的线形模式及接线 目标,已知终点接线目标为已经绘制好的 辅助圆,可以选择“圆+缓+缓+圆(S型)” 的接线方式并在曲线单元编辑栏设定第一 段圆曲线的转向。然后点击“拾取>”按钮, 鼠标点选终点接线的目标圆,系统自动读 取该目标圆的半径及圆心坐标到接线目标 参数栏,S型缓和曲线参数比值默认为1:1, 在接线设计过程中这些参数可以随时修改。 终点接线的模式设置如图8所示。
道路交叉设计
-立体交叉设计示例
一、纬地系统设计方法
• 1、交点设缓圆缓”三线元捆绑结构 的可组合式交点曲线模型进行设计, 并结合设计需求开发有多种反算模式。
• 2、曲线设计法
• 立交平面设计采用的是以线元相互首 尾搭接(积木法),再辅以起终点接 线约束和终点智能化自动接线的方法 。
• ⑥ 开始第一次终点接线的设计。点击 “实时拖动”按钮,并点击鼠标左键 确定拖动基点,横向移动鼠标,匝道 已有线元即开始沿着起点接线指定的 平面线形滑动,系统按照“圆+缓+缓+ 圆”模式搜索计算目标线元。达到终 点接线条件后,屏幕上即实时显示出 与终点接线目标圆相衔接的圆曲线和S 型缓和曲线,命令行实时显示出生成 线元的
某立交设计示例 匝道中心偏移距离为行车
道中心线位置。即
匝道中心偏移距离为行
0.5+0.5+1.75=2.75米
车道外侧车道中心线位
置。即1.5+0.75+3.75
+1.875=7.875米
匝道中心偏移距离为
行车道外侧车道中心 线位置。即1.5+ 0.75+3.75+1.875 =7.875米
匝道中心偏移距离为行 车道中心线位置。即
• ① 新建项目,在项目管理器中指定项 目类型并输入项目标识。
• ② 绘制辅助圆,根据立交方案中确定 的线形位置在相交道路上绘制辅助圆, 并调整其半径和位置以确定做为线位 主要控制要素的左转弯长圆曲线的位 置,该辅助圆的一部分将做为匝道线 元组成中的一段主要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