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ppt
三叉神经痛 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63e53edd36a32d737581fe.png)
*眶上神经射频
其余特点
• 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 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 痛发作;
•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 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 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 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 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 裂入眶,为感觉神经。
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 为感觉神经。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经卵圆孔出颅在颞下 窝内即分出许多分支。为混合性神经。
各神经支配区域简易图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发病机制
• 各种学说 • ⑴部分影响学说;(2)压榨学说;(3)牙合系统杂 乱学说;(4)缺血学说;(5)中枢病因学说; (6) 失常反响学说;(7)其他学说 •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 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 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 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鉴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少有扳机点。
•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 三叉神经炎
• 可因感冒、邻近组织炎症、糖尿病、中毒等引起。 • 疼痛为持续性,有时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三叉神经的诊断:
• 二、有症状的三叉神经痛 诊断标准 • 1.发作性疼痛持续1秒到2分钟,在两次发作之间有或者 没有持续的疼痛,影响一个或者几个三叉神经分支,并 且满足标准2和3。 • 2.疼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 • ①强烈、锐利、表浅的活着刺痛性的。 • ②在触发区域或者由触发因子诱发。 • 3.对患者个人来说发作是刻板的。 • 4.特殊检查和(或)后隐窝探查表明有损害的原因,而 不是血管压迫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aefabd10661ed9ac51f309.png)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91c8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2.png)
目 录
• 三叉神经痛概述 •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 患者教育与生活调理 • 总结与展望
01
三叉神经痛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 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剧痛。
发病机制
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 瘤压迫等因素有关、恶心、呕吐、皮疹等,严 重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剥脱性皮炎 等较为罕见。
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副作用情况 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 、调整剂量等。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 等指标;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以免产生相互作用;孕妇、哺乳期妇 女及儿童需谨慎使用。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01
02
03
疼痛缓解程度
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 ,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的程 度,如完全缓解、部分缓 解等。
发作频率减少
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发作 频率,观察药物治疗对发 作频率的影响。
生活质量改善
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如睡眠、饮 食、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常见副作用
微波疗法
通过微波辐射作用于人体组织,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激光疗法
利用激光照射病变部位,刺激机体 产生光化学反应,达到消炎、止痛 的效果。
其他物理疗法
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疗法等,均 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 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提高疼痛阈值。
患者心理支持与辅导
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01
三叉神经痛(PPT)
![三叉神经痛(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f94c4883c4bb4cf7ecd1d6.png)
苯妥因钠(Sodium Phenytoin)
药理作用:高度选择性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阻 止异常放电,增加GABA含量,并能稳定细胞膜。
用法:常规剂量100mg po tid,最大剂量不超过 60服用副作用较小
长期服用可出现眩晕、嗜睡、头痛、厌食、便秘、 齿龈增生等,较少见可出现共济失调、白细胞减 少、神经性震颤、巨细胞贫血等。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3)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自桥脑中部运动核发出,支配咀嚼肌、颞
肌、内外翼状肌、鼓膜张肌、下颌舌骨肌 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内, 大脑皮层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配。
流行病学
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50~70岁 王忠诚等1984年报告北京市区患病率为
18.28/10万,男15.17/10万,女21.18/10万 国外资料统计发病率数人/10万到100万不
急性青光眼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虹视,视蒙
无
情绪激动 无
说话、洗脸、刮胡 须等
有
眼球胀痛
电击样痛
视力减退、角膜水 无 肿、眼压增高、恶 心呕吐
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率
少见
多见
疼痛部位 疼痛深度
舌咽神经分布区,左侧 三叉神经分布区,右侧
多见
多见
深
表浅
扳机点
咽后壁、舌根
唇、鼻翼、口角
或耐药加用
三叉神经阻滞法
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身体状况不适
于手术治疗、作为过渡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常用的三叉神经阻滞法 (1)眶上神经阻滞法 (2)上颌神经阻滞法 (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法 (4)眶下神经阻滞法 (5)下颌神经阻滞法
三叉神经.ppt
![三叉神经.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1c73aa31126edb6f1a10a9.png)
谢谢!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含有起自三叉
神经运动核的躯体运动纤维和终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群的躯 体感觉纤维。
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鼻睫神经
眶下神经
三 叉
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
颧神经 上牙槽神经
神
翼腭神经
经
下牙槽神经
下颌神经 (混合性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颊神经
咀嚼肌神经
Ⅴ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头面部皮神经分布示意图
脑桥
基底部 小脑中脚
交界处
卵圆孔
圆孔
眶上裂
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
鼻粘膜和 鼻背
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
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
三叉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病,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任何一 个分支,疼痛范围与该分支在面部的分布区一致,当压 迫眶上孔、眶下孔或颏孔时,可诱发或加剧患支分布区 的疼痛。
分布
眼神经分布于眼球、泪腺、结膜、部分鼻腔粘膜、上睑和 鼻背的皮肤以及额顶部的皮肤。
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鼻腔和口腔顶的粘膜、上颌牙齿 和牙龈以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临床上做上颌手术 时,常在眶下孔处进行麻醉。
下颌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颞部、耳前以及口裂以 下的皮肤,口腔底和舌前三分之二的粘膜,下颌牙齿及 牙龈等;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
脑神 经
The cranial nerves源自(三叉神经)脑神经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PPT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3aef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6.png)
互助小组建立与活动组织
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搭建
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交 流平台,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沟通交 流。
组织三叉神经痛患者成立互助小组, 开展经验分享、康复训练等活动。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面部麻木、角膜反射减弱、 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等。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 化等都可能增加三叉神经痛患者 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 防措施,如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过度 劳累等。
执行情况监督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确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并发症出现时紧急处理流程
立即就医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剧烈的面部疼痛,表现为短暂的电击样或刀割样疼痛,突发突止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三叉神经痛。同时,需要与其他面 部疼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牙痛、颞颌关节痛等。Biblioteka 100%治疗中配合
协助医生确定穿刺点,观察患者 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分散其 注意力。保持治疗环境安静、整 洁,避免不良刺激。
80%
治疗后护理
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注意有 无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保持局 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定期随 访,了解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技术应用及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 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向患者介 绍射频消融技术的原理、过程 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护理查房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护理查房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3e21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e.png)
护理查房三叉神经痛PPT课件目录CONTENTS •引言•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与表现•三叉神经痛的护理评估•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措施•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健康教育•三叉神经痛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改进01引言目的通过护理查房,提高护士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和护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专业、有效的护理。
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三叉神经痛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护理查房。
目的和背景定义和概述定义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电击样疼痛。
概述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疼痛部位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
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每次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
02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与表现疼痛常局限于单侧,但也可累及双侧。
疼痛部位常有明显的压痛点,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
疼痛主要位于面部,尤其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包括眼、鼻、口、下颌等。
疼痛呈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
疼痛常因进食、洗脸、刷牙等动作而诱发,称为“触发痛”。
疼痛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
寒冷、刺激性食物、机械刺激、情绪激动等均可诱发疼痛。
吹风、口腔运动、触摸面部某些区域等也可触发疼痛。
有些患者可在疼痛区域找到“触发点”,轻轻触摸即可引发疼痛。
疼痛的触发因素03三叉神经痛的护理评估01020304观察法询问法测试法评估量表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等。
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时间、疼痛频率等。
使用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测试患者的面部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评估疼痛对患者的具体影响。
01疼痛部位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如面部、牙齿、下颌等。
02疼痛性质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如锐痛、钝痛、电击样疼痛等。
03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可以使用数字评分法或其他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三叉神经痛医学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765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a.png)
.
【病因与病理】
可能为三叉神经根受颅后窝小 团异常血管压迫而脱髓鞘, 产生异位冲动或突触传递。
.
三叉神经:
1.感觉:面部感觉。 2.运动: (1)两侧咬肌和颞肌用力后触知。 (2)示齿: (3)张口: 3.角膜反射:直、间接反射。 4.下颌反射。
一侧三叉神经损害的表现:
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无力, 角膜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年轻体健者可用。
.
【愈后】
可渐轻,但很少自愈。
.
常反复发作。 9.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0.入睡后不发作。
.
【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 2.查体和辅助检查:多无异常。
【鉴别诊断】
主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下列 疾病鉴别:
1.牙痛: 2.鼻窦炎: 3.偏头痛: .
【治疗】 1.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首选: 首日:0.1,2/日,口服。 次日晚加量至0.2。 第三日 0.2,2/日。 如无效则换药,如有效还可继续
加量,最大为0.2,4/日,痛止则减 量维持。
.
(2)苯妥英钠: 0.1,3/日,口服。
如三日后无效可逐渐加量至0.6/日。
可与卡马西平合用。 (3)氯硝安定:
上两药无效时使用。
.
2.物理疗法:针刺治疗。 3.神经阻滞疗法: 4.手术治疗: (1) 上颌支可行三叉神经根切断术。 (2) 微血管减压术。 (3)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特点: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突发、 短暂、反复性剧痛。
1.年龄:40 岁以上多见。 2.性别:女多于男。 3.多为单侧。 4.发病:突然。 5.诱因:所有刺激面颊部的动作。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f661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0.png)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 出现更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 疗、细胞治疗等。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加强神经科、口腔科、疼痛科等相关 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实现三叉神经痛 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 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 疼痛逐渐加重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部疼痛的疾 病如牙痛、鼻窦炎等。
03
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部分药物可能与三叉神经痛治疗药 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身用药 情况。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 患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应谨慎,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针灸治疗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疏通 经络、止痛的目的。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分析
眼部并发症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第一支与眼球联系紧密,疼 痛发作时可能导致眼部充血、水肿。
口腔并发症
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不敢洗脸、刷牙, 容易导致口腔卫生状况差,引发口腔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由于三叉神经与面神经相邻,疼痛刺 激可能引发面神经的异常放电。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cdd13a804d2b160a4ec04e.png)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 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
频率:早期发作较少,可数日一次,以后多逐渐加重, 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
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 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上颌神经
含有躯体传入纤维,行经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 部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 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眶下神经: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分布于下睑、鼻 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分布于颧、颞的皮肤。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分布于上 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粘膜。
翼腭神经:分布于腭、鼻腔粘膜及腭扁桃体。
-
15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痛(PPT)完整版
![三叉神经痛(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589a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4.png)
等面部刺激而诱发。
03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涕、患侧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患侧面部肌肉反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 性质、诱发因素、持续时 间及伴随症状等,以了解 病情。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面部感觉、运动 功能及反射等,以排除其 他疾病引起的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定义及分类
• 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 痛。
•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 叉神经痛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占绝大多数,具体分类如下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真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 疾病之一。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呈电击样、 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 常。
深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本质和寻找更有效的治 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共同推动三叉神经 痛的研究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 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 的其它表现。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cce8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f.png)
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 能。
心理社会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社会支持 系统等。
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影 响。
制定护理计划
疼痛管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心理护理计划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护理评估与计划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护理与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掌握护理要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
病因分析
01
02
03
04
血管压迫
三叉神经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 导致神经脱髓鞘及传导异常。
肿瘤压迫
颅内肿瘤、鼻咽癌等压迫三叉 神经,引起疼痛。
炎症因素
口腔、颌面部炎症等刺激三叉 神经,导致疼痛发作。
其他因素
如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 也可能引起三叉神经痛。
发病机制
01
02
03
神经传导异常
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 后,神经纤维传导异常, 产生疼痛。
定期随访与复查安排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安排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评估药物疗效 和监测不良反应。同时,可进行面部神经功能检查,以了解三叉神经恢复情况。
08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fe77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1.png)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5e9b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9.png)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治疗
继发性TN的治疗: 对因治疗
原发性TN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首选,无效时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首选药物:
卡马西平
药理作用:为抗癫痫药,作用于网状结构-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
-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元反射,对约70%的病例有效。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病因
❖ 原发性TN的病因学说:
中枢病变学说
①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属于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其发放 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 ②病变在脑干; ③病变在丘脑。
周围病变学说
认为病变在周围部,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 或其周围支及末梢。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TMD
一般无自发痛,其临床表现为在张大口及咀嚼时诱发颞下颌关节区及 其周围肌群出现疼痛,常伴有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歪曲等症状,并 在关节后区、髁突部及相应肌群和骨质破坏区有压痛。
(三)与鼻窦炎的鉴别:
急性上颌窦炎、 额窦炎等
疼痛呈持续性,不如TN剧烈;多在感冒后发生,可伴有嗅觉障碍、 流脓性鼻涕、鼻阻塞等症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及其他炎症 表现;X线可见鼻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 面。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鉴别诊断
(一)与牙源性疼痛的鉴别:
临床上有不少TN患者误认为牙痛而要求拔牙,此时必须认真鉴别。
牙髓炎
疼痛呈持续性,对冷热刺激敏感,夜间疼痛加剧,有病灶牙存在。
髓石
疼痛多在体位改变时或睡下后发生,无扳机点,无周期性,X线查见 牙髓腔内有结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1. 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查
鉴别 臂丛损伤: 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后根神经节近端损伤: 此电位波幅正常 鉴别 脱髓鞘病变: NCV明显↓, EMG失神经支配(-) 轴索病变: 波幅↓, NCV正常&轻度↓, EMG失神经(+) 鉴别
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年轻患者 典型三叉神经痛 特别是双侧性 应高度怀疑MS
见于 多发性硬化(MS) 延髓空洞症 原发性&转移性颅底肿瘤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2) 易误诊为牙痛
牙痛为 持续性钝痛 局限于牙龈部 进食冷\热食加剧 X线检查可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3)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舌咽神经分布区 (扁桃体\舌根\咽\耳道深部) 发作性剧痛, 颇似三叉神经痛, 数秒~1min
吞咽\讲话\哈欠\咳嗽常诱发
触发点 (咽喉\舌根\扁桃体窝)
患侧扁桃体&咽部涂地卡因可暂时阻止发作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4) 蝶腭神经痛
少见, 刀割\烧灼\钻样剧痛 鼻根后方\颧部\上颌\上腭\牙龈, 可累及同侧眼眶, 向额\颞\枕\耳部放散 无扳机点, 发作时病侧鼻粘膜充血\鼻塞\流泪 每日发作数次~数十次 每次持续数min~数h
症状学
2. 运动神经损害 (2) 运动神经麻痹症状 ①肌力减低&丧失
多发性神经病: 肢体远端肌无力, 轻症仅下肢受累 GBS(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四肢瘫 卟啉病\铅中毒\副肿瘤综合征\淀粉样变性神经病, 主要累及双上肢
症状学
2. 运动神经损害 (2) 运动神经麻痹症状 ②肌萎缩 肌肉失神经营养&不可逆性失神经损害 与肌无力程度一致
卵圆孔
下颌牙、舌前2/3、口裂以下皮肤(感觉) 咀嚼肌、鼓膜张肌等(运动)
上颌神经
分支: 1.耳颞神经 2.颊神经 3.舌神经 4.下牙槽神经 5.咀嚼肌神经
眼神经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下颌神经 耳颞神经
颊神经 下牙槽神经
舌神经 颏神经
头面部皮神经分布
眼神经 枕大神经 上颌神经
枕小神经 下颌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3-5颈神经后支
A 35-year-old woman complains of spasms of excruciating pain of the right cheek and chin. These pain episodes last for a few seconds and are intense. She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2 years previously. She is not taking medications currently, although she previously received intravenous corticosteroid therapy. Her physician says that her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nerve that innervates the skin of the cheek area. the right cheek and chin——右侧的脸颊和下巴 last for a few seconds——持续数秒 intense——紧张 the skin of the cheek area——腮部的皮肤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 intravenous corticosteroid therapy——静脉注射类固醇
治疗
1. 药物治疗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痛可能是 周围性癫痫样放电
抗痫药治疗有效
治疗
1. 药物治疗
(1) 抗痫药物
①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首选 起始剂量0.1g, 3次/d。 常用0.6g/d, 最大1.0g/d 疼痛停止后渐减量, 用最小有效维持量(0.6~0.8g/d)
2. 运动神经损害 (1) 运动神经刺激症状 ◙ 放射性损伤 ◙ 周围神经局限受压 ◙ 代谢性疾病
②肌痉挛或肌纤维颤搐 运动单位短暂自发的痉挛性收缩 较肌束震颤缓慢, 持续时间长
症状学
2. 运动神经损害 (1) 运动神经刺激症状
许多神经疾病常见 用力收缩可诱发
③痛性痉挛 肌肉&肌群短暂痛性收缩 --正常生理现象 腓肠肌常见
症状学
1. 感觉神经损害 (1) 感觉缺失
多发性神经病— 肢端对称性痛温觉\触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 受损, 下肢明显, 逐渐向近端发展
症状学
1. 感觉神经损害 (2) 感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缺失 (痛温觉受损\触觉保留) 通常提示脊髓损害
◙ ◙ ◙ ◙
淀粉样变性神经病 麻风性神经炎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选择性 小神经纤维→分离性感觉缺失
D:神经元胞体变性继发轴突髓鞘破坏
临床表现
1. 中老年多见, >40岁起病(70%~80%), 女:男=2~3: 1 疼痛局限于1 & 2个分支,
2, 3支常见, 多为单侧, 面颊\上下颌\舌部明显
电击\刀割\撕裂样剧痛,
数秒至1~2分 突发突止, 间歇期正常
扳机点(轻触鼻翼\颊部\舌诱发),
(二)上颌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感觉性 三叉神经节
海绵窦、圆孔、翼腭窝、眶下裂 入眶 颧神经
分支: 1. 眶下神经 经 3. 颧神经 4. 翼腭神经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眼神经 三叉神经
2. 上牙槽神 三叉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上牙槽神经
眶下神经
(三)下颌神经 性质:混合性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②上牙槽神经后支:从上颌骨体的后方穿入骨 质,分布于上颌窦、前磨牙、磨牙及附近牙龈。
③神经节支(翼腭神经):为2~3支,入翼腭 神经节、出节后分布于鼻、腭、咽部的粘膜及 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三支中最粗大的。
(1)性质:混合性神经(一般躯体运动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神经)。 (2)起止、行程: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一)性质:混合性神经(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 殊内脏运动纤维)。 (二)起止、行程: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眶上裂 眼支 上颌支 下颌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脊束核 圆孔
咀爵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卵圆孔 运动支
三叉神经中脑核
感觉支
注:三叉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中枢突组成感觉根
周围突形成三大分支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分支: 1.眼神经: (1)性质:感觉性神经 (2)起止、行程:
三叉神经节 眶上裂 眼眶
(3)分布范围: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 膜及部分鼻腔粘膜、额顶部、上睑及鼻背的皮肤。
(4)分支:
①鼻睫神经:经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斜向眶内侧壁, 分布于鼻背、泪囊、筛窦、鼻粘膜、眼睑及眼球壁。 ②额神经:经上睑提肌上方前行、分2~3支,其中 较大的分支—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出眶,分布于上 睑及额顶部皮肤。 ③泪腺神经:沿外直肌外侧缘前行,分布于泪腺、 结膜及上睑皮肤。
不敢洗脸\进食\讲话, 面色憔悴
临床表现
2. 严重病例伴面肌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可伴面红\皮温高\结膜充血&流泪
可昼夜发作, 夜不成眠
临床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3. 病程呈周期性 发作期--数日\周\月 缓解期--数日~数年 病程愈长, 发作愈重, 愈频繁 神经系统检查无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根据
疼痛的部位\性质\扳机点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舌咽神经痛 •蝶腭神经痛 •鼻窦炎 •非典型面痛 •颞颌关节病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1)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出现面部持续疼痛
\感觉减退 \角膜反射迟钝 常合并其他脑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眼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感觉性
三叉神经节
滑车上神经 眶上神经
海绵窦、眶上裂 入眶 滑车下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颧神经 眼神经
分支: 1. 额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2. 泪腺神经 3. 鼻睫神经
鼻睫神经 滑车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上颌神经 翼腭神经节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节 脑膜支
压迫三叉神经根&延髓外侧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Pathological Processes
• • • •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xonal degeneration Neuronal degeneration Segmental demyelination
B:远端轴突髓鞘变性向近端发展 C:营养致轴突髓鞘变性向近端发展 E:髓鞘破坏而轴突完整
症状学
1. 感觉神经损害 (3) 疼痛
单神经病可见
神经痛(neuralgia) 如刀割样 挤压样 电击样疼痛
症状学
2. 运动神经损害 (1) 运动神经刺激症状 1.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某些正常人可出现
①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 肌肉静息时运动单位自发放电 →肌肉颤动
症状学
2.上颌神经:
(1)性质:感觉性神经。 (2)起止、行程:
颅 三叉神经节 圆孔 翼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