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PPT)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30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
18
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1903年,一名外国医生率先应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手术通过注射的药 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 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 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 月 ,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 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 率达50%。
三叉神经痛
2016-9-20 申惠芳
·
1
•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 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 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 样、烧灼样、顽固 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
·
7
4.诱发因素
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 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 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 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
8
5.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 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6.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 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
11.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 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 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
14
12.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目 录
• 三叉神经痛概述 •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 患者教育与生活调理 • 总结与展望
01
三叉神经痛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 剧痛。
发病机制
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 压迫等因素有关,导致三叉神经受 到刺激或损伤。
患者心理支持与辅导
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01
三叉神经痛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
心理干预和治疗。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02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措施
03
包括倾听患者的疼痛经历,给予关心和理解,提供疼痛管理的
建议和指导等。
生活作息调整建议
调整治疗方案
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 重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剥脱性皮炎 等较为罕见。
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副作用情况 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 调整剂量等。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 等指标;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以免产生相互作用;孕妇、哺乳期妇 女及儿童需谨慎使用。
发病机制不明确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限制了针对性药物的研发和治 疗手段的创新。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诊断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 三叉神经痛的精准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个性化治疗 基于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未来可制定针对个体 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鉴别诊断
需要与牙痛、偏头痛、颞动脉炎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详细询 问病史、仔细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进行鉴别。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PPT幻灯片课件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PPT幻灯片课件
“面风”、“偏头风”等。
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病在阳明,又涉肝胆脾。 病因分内外,风火痰瘀痹阻阳明 经脉为重要病机。 从阳明入手,以疏通阳明经脉为大法。 临床证治体会。
7
病在阳明

肝胆脾
8
病在阳明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
在阳明经在头面部的循 行区域,与阳明经气功能 失调有关。
17
内因当分正虚与邪滞两端
经云:“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虚之所正是受 邪之处。
阳明本为多气多 血之经,若胃虚脾 弱,则阳明脉虚, 气血无以上荣,
一则易招邪气 侵 袭,络阻气滞;
二乃络虚失养,筋 脉绌急,而致面痛 发生。
18
风火痰瘀痹阻阳明经脉
风火虽可因于外感,然得之于内伤者尤多,其中又 以胃火炽盛或肝胆风火窜扰阳明之分最为常见。
23
胃火上冲
患者素有蕴热,更因嗜食辛热炙之品,或为风热之邪内犯, 致阳明火邪内燔,循经上炎于面。 症见面颊呈阵发性灼痛,日晡甚,或伴牙龈肿痛, 面部潮红,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或洪数。 治宜清胃泻火,佐以祛风通络。 方用《兰室秘藏》清胃散合《景岳全书》 二辛煎加味。 黄连、升麻、生地黄、当归、牡丹皮、 石膏、细辛、黄芩、大黄、露蜂房
三叉神经痛病因以邪滞阳明经为主, 故治从阳明,祛邪通滞,畅通脉络, 令血气调和,则病可向愈。
20
【证治分类】
风寒外袭 风热上犯
风痰阻络
胃火上冲 气虚血弱
辨证论治 瘀阻脉络
胆胃郁热 胃阴不足
21
风寒外袭
常因感风受凉而诱发,发作时头侧面呈刀割样剧痛, 面肌紧束感,畏惧风冷,局部喜暖,遇凉则痛剧,口淡 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05803_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05803_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未来展望
2024/1/24
5
02
三叉神经痛基本概念
2024/1/24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4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 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剧痛
分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 神经痛
7
发病原因及机制
2024/1/2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 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 、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 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生物制剂, 如神经生长因子、抗炎因子等 ,为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2024/1/24
24
THANK YOU
感谢聆听
2024/1/24
25
9
03
药物治疗方案
2024/1/24
10
常用药物介绍
卡马西平
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卡马西平能有效缓解 疼痛,减少发作频率。
奥卡西平
与卡马西平类似,奥卡西平同样具有抗神经痛作用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苯妥英钠
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也可用于三叉神经 痛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合并癫痫症状的患者。
指导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 续时间、诱发因素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疼痛规律和 寻找可能的治疗策略。
教育患者识别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并学会采取 相应的措施。
2024/1/24
20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 复至关重要,应鼓励家属积极 参与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教育工 作。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病程长——间歇期短 单侧性:右>左
I支少见,双侧少见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原发) 卡马西平及神经阻滞治疗有效
临床特点
诊断标准(原发性)
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灼烧痛 疼痛程度严重 刺激扳机点可诱发 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疾病
8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舌 神 经
粘膜
颏 神 经
颊 长 神 经
下 牙 槽 神 经

内容大纲
1 相关解剖 2 临床特点 3 鉴别诊断 4 治疗及相应问题 5 病例 6
临床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TN的病因学说:
周围病变学说 :
1.血管神经压迫学说:脑桥小脑角部的微血管压迫邻近的 神经感觉根是引起TN的主要原因,其压迫血管常见的有小 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椎动脉、岩静脉、或多血管压 迫,血管的压迫可导致神经出现切迹、神经移位或扭曲, 并发生脱髓鞘性变,这种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的无鞘纤维 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 枢,而中枢的传出冲动亦可再通过“短路”而成为传入冲 动,如此很快达到一定的“总和”引起一阵疼痛发作。
(三)与鼻窦炎的鉴别:
急性上颌窦炎、疼痛呈持续性,不如TN剧烈;
额窦炎等
多在感冒后发生,可伴有嗅觉障碍、流脓性鼻涕、鼻阻塞等症

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及其他炎症表现
X线可见鼻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 面。
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痛讲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讲ppt课件
(2)痛性抽搐:严重时可伴同侧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 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
(3)病程:
.
17
6.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 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
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 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
.
12
▄机械压迫学说
硬膜鞘或岩骨嵴的压迫:三叉神经节及后根 受包裹它的硬膜鞘及岩上窦的压迫或后根 通过硬膜孔时在高起的岩骨嵴处成角扭曲 受压而致病 .有人检查了130例三叉神经痛患 者的两侧岩骨嵴高度,在岩骨嵴稍高的一 侧发病率高3倍。
.
13
▄缺血学说
见于中老年人,易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及 脑缺血缺氧,反复发作 ,血循环阻断后产生的 致痛物质而致三叉神经痛。
.
4
特殊内 脏运动
三 叉 N
躯体 感觉
三叉神经分布图
三叉N 运动核
三叉N 运动根
三叉N 脑桥核 脊束核
半月N节
咀嚼肌
眼神经 上颌N 下颌N
.
5
.6.7Fra bibliotek2.分类:
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
8
3.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清.几种学说: (1)血管压迫学说: (2)机械压迫学说 (3)缺血学说 (4)中枢病源学说 (5)其他:
.
22
▄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
.
21
疼痛亦为阵发性,大多在吞咽时发作。痛从 扁桃体区及舌根起,向外耳道放射,亦可 向耳前、耳后、耳廓或本侧半个面部放射。 发作时患者多用手压迫下额角下方。在舌 根背面外侧及扁桃体处有“扳机点”,颈 外皮肤无“扳机点”。吞咽、说话及转头、 大笑均可引起发作,更怕吞咽酸、苦食品。 易伴发心动过缓或眩晕。患者多为35~65岁 的人。此病颇为少见,发病率大约为三叉 神经痛的1%。用1%的卡因液涂布咽后壁或 扁桃体区的“扳机点”可停止发作。此外, 三叉神经痛,痛在舌尖及舌缘,亦可资鉴 别。

三叉神经痛(PPT)完整版

三叉神经痛(PPT)完整版

等面部刺激而诱发。
03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涕、患侧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
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患侧面部肌肉反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 性质、诱发因素、持续时 间及伴随症状等,以了解 病情。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面部感觉、运动 功能及反射等,以排除其 他疾病引起的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定义及分类
• 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 痛。
•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 叉神经痛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占绝大多数,具体分类如下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真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 疾病之一。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呈电击样、 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 常。
深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本质和寻找更有效的治 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共同推动三叉神经 痛的研究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 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 的其它表现。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 能。
心理社会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社会支持 系统等。
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影 响。
制定护理计划
疼痛管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心理护理计划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护理评估与计划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护理与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掌握护理要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
病因分析
01
02
03
04
血管压迫
三叉神经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 导致神经脱髓鞘及传导异常。
肿瘤压迫
颅内肿瘤、鼻咽癌等压迫三叉 神经,引起疼痛。
炎症因素
口腔、颌面部炎症等刺激三叉 神经,导致疼痛发作。
其他因素
如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 也可能引起三叉神经痛。
发病机制
01
02
03
神经传导异常
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 后,神经纤维传导异常, 产生疼痛。
定期随访与复查安排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安排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评估药物疗效 和监测不良反应。同时,可进行面部神经功能检查,以了解三叉神经恢复情况。
08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三叉神经痛.ppt

三叉神经痛.ppt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面颊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 的、反复发作的剧痛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原发性居多

病因

中枢学说:
由于三叉神经痛突发突止、无预兆、时间短、间歇期 完全正常、服用抗癫痫药物有效,故有人认为TN是一种 感觉性癫痫,病变在中枢

周围学说:
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外周,包括后根、半月神经节 及周围分支。病因有病毒感染、压迫等

牙痛:
常为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可因进食冷、热食 物加剧。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鼻窦炎:
鼻窦部持续性钝痛,可有局部压痛、发热、流脓涕、 血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 封闭治疗 射频电凝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药物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 药物首选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用法:起始剂量0.1g,3次/d。以后每天增加0.1g ,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

中老年患者 三叉神经Ⅱ、Ⅲ支分布区突发、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 有扳机点 间歇期正常 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① 表现为面部持续性疼痛和感觉减退 ② 合并其它脑神经受损 ③ 由多发性硬化、颅底肿瘤和延髓空洞症等引起 ④ CT和MRI可鉴别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中、老年人多见,40岁以上者占70~80% 女性多,约为男性的2-3倍 多为单侧 第二、三支最常受累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突发突止,无先兆


疼痛性质: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妥因钠(Sodium Phenytoin)
药理作用:高度选择性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阻 止异常放电,增加GABA含量,并能稳定细胞膜。
用法:常规剂量100mg po tid,最大剂量不超过 60服用副作用较小
长期服用可出现眩晕、嗜睡、头痛、厌食、便秘、 齿龈增生等,较少见可出现共济失调、白细胞减 少、神经性震颤、巨细胞贫血等。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3)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自桥脑中部运动核发出,支配咀嚼肌、颞
肌、内外翼状肌、鼓膜张肌、下颌舌骨肌 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内, 大脑皮层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配。
流行病学
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50~70岁 王忠诚等1984年报告北京市区患病率为
18.28/10万,男15.17/10万,女21.18/10万 国外资料统计发病率数人/10万到100万不
急性青光眼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虹视,视蒙

情绪激动 无
说话、洗脸、刮胡 须等

眼球胀痛
电击样痛
视力减退、角膜水 无 肿、眼压增高、恶 心呕吐
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率
少见
多见
疼痛部位 疼痛深度
舌咽神经分布区,左侧 三叉神经分布区,右侧
多见
多见

表浅
扳机点
咽后壁、舌根
唇、鼻翼、口角
或耐药加用
三叉神经阻滞法
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身体状况不适
于手术治疗、作为过渡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常用的三叉神经阻滞法 (1)眶上神经阻滞法 (2)上颌神经阻滞法 (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法 (4)眶下神经阻滞法 (5)下颌神经阻滞法
伽玛刀治疗
适应症: 药物和阻滞治疗无效 手术治疗失败或复发 身体状况不适于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2,3支)的范围
三叉神经痛发作
诊断要点(一)
(1)性别与年龄:中老年好发,男女无性别差异 (2)疼痛部位:右多于左,以第二、第三支最易
受累,范围绝对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区(不超过 中线) (3)疼痛性质: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 样剧痛(天下第一痛) (4)疼痛规律:发作无预兆,疼痛发作一般有规 律,每次发作时间由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而 止。夜深人静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手术治疗
适应症:长期受疼痛折磨而严重影响生存质 量及身体健康的患者。 1 破坏性手术 2 功能性手术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因钠、 丙戊酸钠、妥泰等
(2)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氨苯氨丁酸(巴 氯酚)
(3)氯硝西泮: (4)神经营养剂: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1)药理作用:抑制三叉神经脊束-丘脑的病理 性多神经元反射,并能稳定细胞膜
(2)药代动力学:口服70%缓慢吸收,半衰期 10~12h,故每日用药2~3次。
临床表现
(1)发作性疼痛: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一支或多支电灼、针刺、 撕裂样短暂剧烈疼痛(天下第一痛),可出现“痛性抽搐”
(2)疼痛部位:多单侧发作,右多于左,严格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 内
(3)扳机点和诱发因素:口唇、鼻翼、牙龈、口角等“扳机点”, 洗脸、刷牙、刮胡须等触发因素
(4)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疼痛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 间由开始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以后症状常常可逐渐减轻而消失或明显缓解(数天到数年)。缓解期 无发作。
(3)用法:每日2~3次,每次100mg开始,常 用维持量为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可适当增加或减少 剂量,个体化治疗。原则上每日最多不超过 1200mg。
(4)副作用:常见的是嗜睡、头晕、乏力、走路 不稳、震颤。其次为肝损害,最严重的是血液系 统毒性(极少见),如持续性白细胞减少、单纯 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桥脑小脑区角肿瘤,三叉 神经瘤等继发,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 长或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多见于40岁以下, 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脑脊液、CT 或MRI检查有助于鉴别。
牙痛 鼻窦炎症 舌咽神经痛 急性青光眼
牙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诊断要点(二)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刮胡 须、刷牙等均可诱发
(6)扳机点:又叫“触发点”,常位于上 下唇、鼻翼、齿龈、舌等
(7)表情与颜面部变化:痛性抽搐,皱眉 咬牙、张口掩目、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8)神经系统一般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 部感觉减退。头颅CT、MRI等无异常
的运动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2)
三叉神经感觉支周围分布: 眼神经(经眶上裂入颅)-接受结膜、角膜、眼
睑皮肤、前额皮肤、眼旁颞区、鼻、蝶窦和额窦 粘膜的感觉冲动 上颌神经(经圆孔入颅)-接受眼下方和鼻下方 的面部皮肤、上唇、和前颞区皮肤、中颅凹硬膜、 上颌窦与蝶窦粘膜、鼻中隔粘膜、硬腭、上颌牙 齿等部的感觉冲动 下颌神经(经软圆孔入颅)-接受舌前2/3、下颌 牙齿、面颊内粘膜、面下部、耳廓前部皮肤等的 感觉冲动
诱发因素
咀嚼、吞咽
说话洗脸刮胡须
进食情况 发作频率
食物入口或吞咽直接引 食物入口后吞咽容易,
起疼痛
无痛
较少
频繁
试验性治疗
阻滞三叉神经无效,咽 阻滞三叉神经有效,咽
部涂可卡因有效
部涂可卡因无效
治疗
(一)保守性治疗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中医药治疗 组织疗法 物理疗法 (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适应症:初发患者,年迈或伴有严重系统 性疾病不适于手术者或其他疗法治疗后的 辅助治疗
三叉神经痛 (Trigenminal Neuralgia)
定义
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 复发作性剧痛。

脑桥
基底部
小脑中脚
交界处
卵圆孔
圆孔
眶上裂
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
鼻粘膜和 鼻背
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
三叉神经
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1)
三叉神经为第V对颅神经,是混合神经 感觉核自上而下分为3部分: 脊束核-接受同侧颜面部的温、痛觉 主核-同侧颜面部触压觉 中脑核-同侧颜面部本体感觉 运动核在桥脑主核旁-支配咬肌等咀嚼肌
(5)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受累半侧面部可出现痉挛性歪扭,发作终 止后出现交感神经症候,表现为患侧面部血管运动紊乱,如面部先发 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伴有流泪、流涕,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交感神经三联症:疼痛+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6)神经系统检查:局部皮肤粗糙、局部触觉、痛觉轻度减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周围病原学说: 1 局部刺激学说:三叉神经支配区组织器官炎性病灶(如 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等)刺激使神经发炎、纤维化 2 局部压迫学说: 血管性压迫: 硬膜鞘、硬膜带或骨性压迫 3 缺血学说:
(二)中枢病因学说:癫痫样放电 (三)变态反应学说: (四)病毒感染学说: (五)家族遗传学说:多数学者不赞同
氨苯氨丁酸(Baclofen)
药理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类似物,可抑制脊 髓三叉神经兴奋的传递,与卡马西平或苯妥因钠 等一线药物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用法:10mg Po tid,最大不超过60~80mg/天 副作用:常见的有嗜睡、恶心、呕吐、偶见头痛、
失眠、低血压、皮疹等 该药一般推荐为卡马西平或苯妥因钠等一线药物
年龄、性别
牙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任何年龄和性别 40岁以上,女性多见
疼痛性质和持续时 间
病史
跳痛,时间长 牙病病史
电击样痛,短暂 常无
疼痛加剧时间
夜间加重
夜间减轻
诱发因素 扳机点
冷风吹,牙齿冷 说话、洗脸、刮胡子
热刺激
等,对温度不敏感

常有
急性青光眼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先兆症状 诱发因素
扳机点 疼痛性质 伴发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