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亚元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
【 摘要 】20 0 8年 国际金 融危机 的发 生使 中国承担 了来 自国
际 国 内的 巨 大压 力 , 着 中 国 国 内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在 世 界 经 济 中 随 地 位 的提 升 , 统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已不 能 维 持 , 济 转 型 的 呼 声 传 经
也 更 为 迫 切 。 中 国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发 展 , 累 了丰 富 的 经 验 , 累 积 也 积 了一 定 的优 势 。在 新 时期 的 经 济 转 型 中 , 文 主要 讨 论 了 经 本 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 以期 更 充分 地 发 挥 优 势 因素 的 作 用 。
08 西方大 国 2从劳动力供应来看。虽然劳动力增长速度放缓 , 、 但未来 分之一 。20 年美 国次贷 危机 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
中 国经 济经过 几十年 的发展 ,经 济发 展水平 已有很大 提 高 , 济发展水平占比约 为 1. 6 8 %;5岁及 以上人 口占比约为 8 %; 4- 5岁 5 . 1- 6 5
人 口占比为 7%,人 口抚养比为 3. 3 6 %,仍远低于人 口红 利期 9
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 :‘ “十二五’ 期间, 中国 城镇每年需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 20 万人。其中, 50 青年学生
约 10 万 , 40 包括 70 高校毕业生 , 0 0万 7 万的 中专 、 0 技校 、 中 初 和高中毕业生 ; 其余的 10 多万人 , 00 包括军队转业人 员 、 下岗失
统的优势, 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将为经济的转型注入强大的云
1 有利 的 国际 国 内环境 为经 济 转 型提 供 了良好 的 前提 务 件 。 、
5% 0 的标准红线。 据商务部针对“ 民工荒” 问题所做的研究分析,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板块化及其对中国的挑战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板块化及其对中国的挑战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板块化及其对中国的挑战作者:杨荣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1期摘要:在后危机时代重新思考新兴市场国家的预期和未来的前景,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

目前的经济和商业的發展是的,世界经济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趋于对抗性、平民主义甚至是民族主义化,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

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出现了矛盾和危机。

中国在经济和资产市场中也面临着同样类型的危机。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可能动摇中国的汇率体系等。

危机更易于管理,因此要做长期的稳定的打算和规划。

我国在应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板块环境中,以开放长远的视角来审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

实施本国的体制经济的改革,维持经济的活力和长期增长的能力。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经济格局;板块化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板块化全球化经济格局在发生变化,全球化经济发展放慢或停止带来的经济影响。

其中有的国家面临着经济衰退和倒退的现象和后果。

对世界世界事儿市场产生了破坏力贸易壁垒及其岁数阻碍了出口资本及货币管制,有可能限制信贷和金融,随着全球需求的减少,交通运输业的成本不断上涨,使得供应链比较分散,开放式的经济或许对世界产生严重贸易依赖的国家形成严重的影响。

全球化以及维持全球化公平高效运转的国际关系和制度,在新兴市场以及后危机时代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西方经济体在未来中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是在关系和制度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的板块化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全球环境变暖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和温湿气候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谁知道人类深思的问题。

二、中国在后危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和挑战(一)中国在后危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中国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等新兴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传播价值。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协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探索就业机会,促进创新创业等形式提高整体生产力。

后危机时期亚洲金融发展的新环境

后危机时期亚洲金融发展的新环境

后危机时期亚洲金融发展的新环境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0年第11期口文/巴曙松后危机时期亚洲金融发展的新环境(一)国际经济环境:G3经济体缓慢复苏,全球增长格局分化后危机时期亚洲所面临的第一个常态化环境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分布将出现重大改变。

美、欧、日G3经济体的经济呈现缓慢、浅度和曲折的复苏进程。

2009年,美国GDP增速2.4%,欧洲4.8%;印度7.3%,中国高达8. 7%。

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从西方移向亚洲,尤其是向亚洲新兴经济体转移。

这个模式至少会持续到下一个五年,世界经济格局将由此改变。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对于美国而言,虽然零售数据显示美国的消费规模正逐渐接近危机前的水平,而工业部门的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则显示工业部门的状况远远低于危机之前,因此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和调整或将持续更长的时间,这将对美国持续的经济复苏形成压力。

同时,IMF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表明,未来这三大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可能只维持在危机前2/3的水平。

这意味着未来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将面临重大的转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将在全球增长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更为重要的一个变化体现于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上,由于这次危机是从发达经济体开始的,因此亚洲输往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流量骤然降低。

相反,亚洲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将得以加强。

未来发展中国家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急剧增加,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将逐步成为核心组成部分。

(二)国际金融环境: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环境成为常态化主题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遏制经济走向更大的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大量的货币发行和低利率成为央行的备选工具。

其中,美国的利率调整政策引领了全球降息的风潮。

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发达国家经济的结构性放缓渐成趋势,因此为了减小经济下行周期所带来的冲击,美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将被迫由危机应对时期的“紧急政策”不断走向常态化。

2025年全球经济前景预测:新兴市场的增长机遇

2025年全球经济前景预测:新兴市场的增长机遇

2025年全球经济前景预测:新兴市场的增长机遇随着2025年的到来,全球经济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遭受多重冲击,尤其是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建发展势头。

特别是新兴市场,因其强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本文将对2025年全球经济的整体趋势进行分析,并聚焦于新兴市场的增长机遇,探讨未来几年这些市场的潜力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概述随着各国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措施优化,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预测,全球经济在2025年预计将恢复至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崛起也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并不平衡。

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速度较快,但增长率趋缓;相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势头相对较强。

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非洲部分国家,因其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口结构、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被认为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二、新兴市场的增长优势1.人口红利与消费升级2.新兴市场国家往往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且这些国家的中产阶层正在快速壮大。

以印度为例,该国在2025年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中产阶层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这一趋势不仅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还将促进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3.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仅体现在传统消费品领域,还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旅游、金融服务等新兴消费领域。

这些需求的增长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促使各类企业加快布局新兴市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4.数字化转型加速5.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旋律,而新兴市场则因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活跃参与者。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等领域呈现出爆炸性增长。

危机之后,路在何方

危机之后,路在何方

危机之后,路在何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始终伴随着危机、萧条、复苏以及繁荣的循环往复,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近一年来,金融界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逐步蔓延,很多企业都在忧虑、观望以及等待,很多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也都在积极寻找度过危机的方法,而<金融大未来>这本书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总页数】1页(P7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危机之后:危机马赛克与马赛克危机传播 [J], 简贵灯
2.爆雷潮之后,P2P行业路在何方 [J], 颜之宏
3.爆雷潮之后,P2P行业路在何方 [J], 颜之宏;
4.教师资格证升值: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尴尬之后路在何方? [J], 唐正华;唐梦洋;吴露
5.经济危机下,美国401(k)计划路在何方?——美国401(k)计划简述和经济危机下的现状 [J], 张旸;项仲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亚元区建立的可行性探讨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亚元区建立的可行性探讨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亚元区建立的可行性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2007年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沉重的打击了美国经济,随后又席卷到全球。

亚洲各国对自身应对危机的机制缺乏,且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只能依靠自身来对抗危机的缺点日益显露出来。

亚洲经济一体化什么时候、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经济合作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欧元区的形成为亚元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各国的经济贸易中,亚元成立的条件已初步显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建立,如何从国家利益出发,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中国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亚元区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1 亚洲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1.1 东亚经济开放性分析经济体开放程度越高,交易成本就会越低,建立货币联盟就会越有利。

根据各国贸易往来程度,东亚地区对外开放度是比较高的,对汇率就变的尤为敏感,因此建立货币同盟的要求也就更加迫切。

并且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东亚各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水平,这也加强了东亚各国建立共同货币联盟的需求。

1.2 东亚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hazel yuen就东亚地区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东亚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为货币联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东亚各国在经济上保持稳定提出了要求。

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加大了东亚各国经济的相关性,进一步推动了东亚货币联盟实现的进程。

1.3 通货膨胀相似性指标分析汇率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而通货膨胀的差异是影响汇率不确定的因素之一。

如果东亚各国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汇率的波动,这对亚元区的建立是很有益的。

对比“通货膨胀相似性”的标准,东亚地区存在着与欧盟一样具有最佳货币区的某些特征。

但东亚各国通货膨胀率并不趋于一致,甚至差异较大,这就使得货币区的建立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和阻碍。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篇一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本篇论文将分析当前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并对其新态势及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引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尽管各国经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复苏,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

相反,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本文旨在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二、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1.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2. 供应链全球化重组: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纷纷对供应链进行重组,以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生产和分销模式。

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资源配置,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各国纷纷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IB)的成立、欧盟的深化等,都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1. 多元化发展: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补性发展。

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2. 绿色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方向。

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3. 创新驱动: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1. 风险与机遇并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2025年,全球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

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从低迷中回升。

然而,复苏并非一帆风顺,通货膨胀、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都为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机会,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和投资者如何在新常态下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一、经济复苏背景分析1.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2.经过数年的全球防疫和疫苗推广,2025年世界各国逐渐控制住了疫情,经济活动恢复正常。

各国经济政策从大规模救助转向刺激增长,企业和市场也逐步回归正轨。

然而,疫情留下的深远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复苏较慢,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3.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转型4.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线上购物、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需求的增长,使得科技行业和创新型企业在复苏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2025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新常态”中,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共存,并推动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升级。

5.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旋律6.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5年,碳中和目标、绿色能源技术以及环保政策的推动,使得新能源、环保科技和循环经济等行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

二、2025年经济复苏的机遇1.科技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2.科技创新成为2025年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5G等技术迅速应用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特别是AI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分析和决策,精确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业务布局。

3.在消费端,线上购物、智能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体验,使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电子产品、消费电子等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谈谈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谈谈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讲授的《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

(说明:PPT课件整理)主要内容一,全球“再平衡”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美国私人储蓄率的变化趋势美国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亚洲能否填补发达国家留下的消费需求缺口金融危机前后亚洲需求结构的变化亚洲对区域外市场的依存度(2009年)为推进“再平衡”而开展的国际合作二,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碳关税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不同国家与产业的碳密度(吨/百万美元,2004年,直接与间接合计)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你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生活”。

# “但你们要像我们一样减排”。

来自碳减排与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生产、国内最终消费需求与进口产品的碳排放(百万吨,2004年)三,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难度加大重启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与出口翻番战略Lamy :Climate First, Trade Second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四,在不损害发达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推进全球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美国金融改革法案巴塞尔Ⅲ金融业——发达国家财富的来源(1)美国金融业的收益率金融业——发达国家财富的来源(2)为什么美国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并未损害全球其利益?一个例子1980年美国的海外净资产为3650亿美元,投资收益为300亿美元。

1980-2004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累计45,000亿美元,按理说美国的海外净资产应该为-41,000亿美元,但统计显示美国的海外净资产只有-25,000亿美元(反映美国实现了16,00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

更令人奇怪的是,2004年美国仍然有3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美国对外投资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外国对美国投资的收益率!五,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困难重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全球经济份额重新划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面条碗效应¡±危险的前景六,全球经济呈现低速增长经济危机对增长的持久性危害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与全球经济的前景金融监管与融资成本说明:以下根据新丝路网校新疆2014年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班课件辅导整理(新疆天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2013年伊始,全球经济增长一片低迷。

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 史晋川

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 史晋川

—— 三大需求变动态势

关键: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
① 投资:势头减弱,政府投资增速递减,民间投资开始启动, 企业投资意愿仍不够强劲(浙江民企投资上升较快)
② 出口: 持续回升2009年-6个百分点,2010年+1.5~2个
百分点(一季度国内>20%, 浙江>35%) ③ 消费:增速不稳,消费倾向基本稳定,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放缓,且有所下降(2009年3季度后) 供给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和资金趋紧
—— 宏观政策动向

关键:平衡保持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预期(避免政 策短期化) ① 货币政策更谨慎 ② 财政政策更灵活 ③ 产业政策更放松 ④ 社会政策更积极
(2010年经济增长先高后低 GDP9%左右,CPI 3~5%)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1、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转型发展 ——影响大、下行深、回升慢 表层原因:出口依存度、外需影响 深层原因:发展中结构调整滞后

(需求收入弹性=消费需求变动百分比 ÷ 货币收入变动百分比)
2、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态势

总体判断:经济复苏加速,通胀预期抬头,扩张性宏 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减弱,推行节奏放缓。
—— 本轮宏观经济周期的轨迹
2007年7月
(顶部)
2008年11月
(转折性下行)
2009年3月
(底部)
2010年6月
(顶部)
① 总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已经
发生极大的变化。

总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之一: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与拉动大幅度上升

总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之二:消费需求结构从“吃穿(用)” 转向“住行”,新的需求力量开始释放

浅析后危机时代亚元发展前景

浅析后危机时代亚元发展前景

浅析后危机时代亚元发展前景作者:吴逸群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5期【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高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亚元发展进程缓慢。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暴露诸多不足,亚洲各国更加意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结合亚元发展的条件和遇到的困难,分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亚元亚洲一、亚元发展历程及现状“亚元”指的是一种类似欧元的区域性货币。

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就开始探索区域货币合作机制。

1997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最早提出了“亚元区”设想。

2001年,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预言,未来10年,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

之后几年中,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各国都为推动亚元化进程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失去昔日荣耀,而中印等国率先实现了本地区经济的稳步回升。

亚洲当前正处在“后危机时代”的复苏阶段,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健复苏,亚洲各国必须立足长远发展,加强区域内合作,夯实亚洲经济复苏基础。

其中,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一种全新的区域货币——亚元,成为被广泛看好的设想。

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波,国际社会也正大力推进全球合作协力救市,争取及早恢复金融系统正常运转,发展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议题,正被提上日程。

当今世界经济总量业已形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东亚新兴经济体是带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唯有三者在现代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中以相当的份量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方能有效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公正、健康和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美元、欧元、亚元鼎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发展。

二、理论基础: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亚元的诞生基于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而与区域货币一体化现象直接相关的理论便是由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提出、经麦金农( R. I. Mckinnon)和凯南( P. B. Kenen)等人发展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李源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金融危机带给全球的噩梦还在持续,虽然各国在此次危机中表现各异,但一个全球共识是,世界经济格局将从此发生改变。

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将逐步扭转,金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而这些,将给中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李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物探行业发展趋势 [J], 李进勇;孙王敏
2.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J], 郭园庚;种项谭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钢铁业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J], 刘岚
4.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中国股市与世界重要股市联动性的思考——基于金融危机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 [J], 母宇
5.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及走向 [J], 郑海兵;王菲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王向明;闫海潮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15(004)002
【摘要】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抢占世界产业链的制高点;在政治领域,国家民粹主义再次泛滥,政局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国际领域,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相对下降,并采取不负责的手段阻碍国际格局和秩序转型。

面对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国要以自身发展来做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器,国际新秩序的推动者,同时要防止国内民粹主义化。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王向明;闫海潮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2]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天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争与认证 [J], 贺方彬
2.后危机时代中国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个问题 [J], 肖爱民
3.中国应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路径选择 [J], 肖爱民
4.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中国的挑战及其应对 [J], 李保国
5.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新变化及中国应对 [J], 张保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元”的发展及推行障碍

“亚元”的发展及推行障碍

“亚元”的发展及推行障碍作者:唐姝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07期【摘要】亚元的创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存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障碍。

亚洲各国应该立足于当前,从自身发展情况入手,从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入手,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同时,在金融领域注重对风险的共同防范,建立相应的金融危机防范机制,寻求亚洲各国共同稳定发展。

【关键词】亚元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障碍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亚洲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

一种共同货币的推出将有助于解决亚洲区域性贸易中遇到的问题,“亚元”概念由此诞生。

“亚元”作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统一货币的构想,从提出到发展,已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

目前,“亚元”的推行情况如何,在概念提出到推行“亚元”的过程中,又陆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亚元”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亚元”指的是一种类似于欧元的区域性货币,其基本设计概念是一揽子货币方式,其中包括人民币、日元、韩元及东盟10国的货币,是根据各国货币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及贸易规模等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东亚各国在亚洲地区模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了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亚元”概念由此被提出。

亚元从提出至今已10余载,经历和伴随了以下一些重要的发展历程。

(见左表)创设亚元的困难现在世界上唯一的区域统一货币是欧元,从欧元的诞生可以看出,它是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历史渊源的。

另外,欧洲各国经济实力、货币政策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差距不大。

这些都为共同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但亚洲各国要想仿照欧洲推出亚元的话,则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亚洲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国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与建立单一货币机制的要求大相径庭。

亚洲目前的情况和当时的欧洲有所不同,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

展望后危机时代

展望后危机时代
第三个主要的趋势是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失衡,亚洲的全球供应链必须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在短期内,亚洲出口企业的生产产品将会过剩,利润也将受到压缩。2009年夏季亚洲国家的出口复苏实际上是由于美国大规模的政府财政计划,例如“旧车换现金”项目——鼓励美国的车主将费油的旧车换成更加节能的新车。而且,金融危机时进口商削减了其进口量,消耗了库存,但是现在他们需要新的订单来补充其存货。然而,当美国的失业率超过劳动力总数的10%,消费者将开始存款并减少借贷,我们可以预计美国的消费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会保持疲软。因此,亚洲的国家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更多地依赖本国消费,也就是说,公司将商品销入人口稠密的国家,而不是借债消费的发达国家。
请享受市场回升过程中财富增加带来的喜悦,但是切记,退出和进入的时机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主要趋势是全球气候的变暖。在十二月内,很多世界级的环保问题专家将出现在哥本哈根,就如何处理碳排放问题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达成一个全球性的协议。1998年12月在京都讨论碳排放量问题时,因为布什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而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一次,很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似乎都同意,全球变暖真正威胁到世界农作物的生产。如同北极和南极的冰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一些地区将出现水资源短缺,另外一些地区将出现剧烈的气候变化。一些国家,比如马尔代夫,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在于,由于大量投资能源、水和其他资源的新举措,工业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有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仍然使用能源消耗型方式进行生产的公司将成为最大的输家,而那些投资在绿色科技上的公司会成为赢家。昔日的霸主在未来可能会有恐龙一样的结局。
总的来说,现在的共识是,全球的权力均衡正发生改变,话语权已明显从富裕国家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产油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其他高速发展的国家。最近我看到一个预测报告,说在2020-2050年的某段时间,印度和中国的GDP都会超过日本,甚至美国。但是,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以前,中国以农业为基础,但如今,中国正努力把经济转型为综合型经济,以经济结构的改进为中心。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有一些优势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拥有大量的工人劳动力。

中国人口规模大,劳动力便宜。

在多年发展中,中国开放旗帜鲜明,放宽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拓宽了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口可以参与劳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运用。

其次,中国拥有良好的技术水平。

中国政府实施“双一流”的政策构建,扩大技术支持和科技投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自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与国外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有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国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有效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全面,培养信用水平,拓宽金融投资渠道,增加投资资金,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最后,政府开放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亚元,是否有未来1

亚元,是否有未来1

亚元,是否有未来?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 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发展将成为世界金融稳定的主要基础。

为了维持亚洲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亚洲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亚洲应吸取欧元的成功经验,创立亚洲统一货币——亚元。

欧元的诞生和发展使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建立“亚元区”的观点不断被提出,亚元说法的热度不断上涨。

与此相对应的,我们小组就亚元是否有未来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亚元说法的起源1.何为亚元即将诞生的“亚元”英文名称为“ACU”,其基本设计概念是一揽子货币方式,其中包括人民币、日元、韩元及东盟10国的货币。

是一种根据亚洲十三个国家货币价值、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贸易规模等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

2.“亚元”说法的兴起过程货币合作源于“最优货币区”理论, 它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于1961 年提出。

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 在经济内部同质的情况下实行单一货币, 既有利于该地区微观经济效率的提高, 又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做出灵活反应, 从而实现预定目标。

从昔日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到今日欧元的崛起,那么现在亚元构想也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尽管亚洲经济在目前还不完全具备推出亚元的条件,但亚元将成为继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区域性国际货币,正在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1967年宣告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现已成为该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了一系列合作机制。

1997年12月举行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首次邀请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出席,共同磋商亚洲的安全与稳定,即“10+3”机制。

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清迈倡议》中达成了互换货币的协定,东亚地区经济事务逐步走向机制化。

东盟与10+3机制是亚洲不断加强经济合作减少贸易摩擦的表现。

从最初的建立到今日的发展壮大,亚洲货币统一的趋势随之不断加强,经济一体化必将导致货币一体化,当东盟与10+3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亚元推出亦将水到渠成。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主动国际化政策研究(第二次修订)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主动国际化政策研究(第二次修订)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主动国际化政策研究杨森温耀庆摘要: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冲击。

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

而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率先走出了此次危机。

近期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抓住机遇推行早已提上日程的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这一非常时期为参照,探究了人民币首次主动寻求国际化的政策转向,即从被动国际化转向主动区域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非常态化人民币主动国际化主权货币人民币区域化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步入“后危机”时代1.我国率先从危机中复苏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仿佛给本不安分的资本市场投入一颗深水炸弹,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由于缺乏流动性,企业借贷成本增加,大量小企业倒闭,导致失业率上升。

最终,金融危机通过开放的资本市场,波及世界各地,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以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我国,亦难免受到危机的影响。

随着政府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政策的出台,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危机的信心下,我国走出了漂亮的V型曲线,率先走出危机底部,2009年圆满完成经济增长“保8”重任。

步入2010年,一季度GDP增长11.6%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进一步确认,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向好。

2.世界主要经济体,还尚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潭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伤及实体经济。

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1.6%,欧元区和欧盟27国GDP同比下降1.6%和1.5%,日本GDP下降了3.2%。

2010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美国GDP实际增长3.2%,同比增长2.5%,东亚一些出口导向型国家甚至达到美国GDP增速的两倍,是否全球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阴影?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评价:“美国经济再次依靠消费回升,它的增长所依靠的更多是储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长。

“后危机时代”,我国应有先导性战略安排

“后危机时代”,我国应有先导性战略安排

“后危机时代”,我国应有先导性战略安排
袁蓉君
【期刊名称】《当代社科视野》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明确提出,未来两到三年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增长、绿色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的先导性战略安排等新动向,中国对此应密切关注并对国际上可能出现花样翻新的“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威胁论”有所准备,应针对新情况制定发展战略。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袁蓉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31.3
【相关文献】
1.后危机时代美元弱势战略及我国应对之策 [J], 郑云峰;朱珍
2.后危机时代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协同战略研究 [J], 杨斌
3.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J], 白云伟
4.刍议后危机时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J], 胡剑波;张平
5.后危机时代我国机电产品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 [J], 赵志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动向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动向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动向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卢中原
【期刊名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按照西方政治家的说法,政治经济的力量正在由西向东转移;未来几年世界将进入低速增长期,这是一个大家比较公认的判断;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在作后危机时期的先导性战略安排,不仅是制定应对性战略,他们更看重的是研究全球新型经济体市场、中国经济体市场等,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卢中原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3
【相关文献】
1.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
2.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可能走W型的调整之路
3.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特征分析
4.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从“金砖现象”透视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后危机时代亚元发展前景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高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亚元发展进程缓慢。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暴露诸多不足,亚洲各国更加意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结合亚元发展的条件和遇到的困难,分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亚元亚洲
一、亚元发展历程及现状
“亚元”指的是一种类似欧元的区域性货币。

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就开始探索区域货币合作机制。

1997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最早提出了“亚元区”设想。

2001年,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预言,未来10年,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

之后几年中,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各国都为推动亚元化进程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失去昔日荣耀,而中印等国率先实现了本地区经济的稳步回升。

亚洲当前正处在“后危机时代”的复苏阶段,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健复苏,亚洲各国必须立足长远发展,加强区域内合作,夯实亚洲经济复苏基础。

其中,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一种全新的区域货币——亚元,成为被广泛看好的设想。

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波,国际社会也正大力推进全球合作协力救市,争取及早恢复金融系统正常运转,发展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议题,正被提上日程。

当今世界经
济总量业已形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东亚新兴经济体是带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唯有三者在现代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中以相当的份量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方能有效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公正、健康和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美元、欧元、亚元鼎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发展。

二、理论基础: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亚元的诞生基于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而与区域货币一体化现象直接相关的理论便是由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提出、经麦金农( r. i. mckinnon)和凯南( p. b. kenen)等人发展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所谓“最适度货币区”是指由一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较为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地区所组成的货币区。

在区内,各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各种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

其最适度性表现在,这样的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和有弹性的对外汇率来达到三个目标:保持区内各成员的充分就业、保持内部的物价稳定以及保持对外收支平稳。

三、亚元产生的条件及面临的困难
目前,亚洲各国虽然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总体发展较为稳定,且东亚、南亚、中亚等区域内部,历史文化背景相近、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各国间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密切,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
稳定的局部环境。

此外,亚洲经济合作逐步深入,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运行机制,如“10+3”合作机制、“10+1”合作机制及中日韩协商对话机制。

尤其是东亚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使得东亚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进一步开展货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提出“亚洲货币单位”,在贸易计账、清算和储备领域进行试验性运用,通过分阶段逐渐过渡、推进,促进亚元区的诞生。

然而,由于亚洲地区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合作难度很大,致使货币一体化面临重重挑战。

东亚各国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增大了东亚各国货币合作的难度。

在经济体制方面,既有中国、老挝、越南等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又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而日本、韩国等国虽然市场经济发展早,已相对成熟,但各自之间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又有不同。

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经济水平相近,而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

在金融市场方面,除日本、香港、新加坡外,其他国家都不发达,且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

而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及历史遗留问题和边界争端带来的隔阂,也给各国之间的协调合作造成了障碍。

由此可见,亚元区的建立困难重重,需要亚洲各国不断协调、相互配合,在长期努力下,共同促成这一目标。

四、相关建议与结论
针对当今亚洲地区整体差异大,但又局部相似的特点,亚洲货币合作可以采取渐进式的、从局部到整体的模式。

根据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以及地域、政治历史等状况,亚洲可建成东亚、中亚、南亚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又可以再建立几个货币区域。

那些经济发展程度类似,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进行货币区域化,再带动周边区域。

以东亚为例,在日本和“四小龙”之间建立货币联盟,是可行之路。

理由在于:它们同为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四小龙”的开放程度在东亚地区也是最高的。

这些条件都将为东亚地区局部性的货币一体化创造条件,参照这一模式,中华区、东盟区也可以通过分别协调内部贸易、金融政策,建立区域货币联盟,进而推进整个亚元区的建立。

综上可知,虽然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差异使亚元在产生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但是,通过各国长期努力和调整,终将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促进“亚元”的诞生,在后危机时代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参考文献
[1] 蒋申.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亚元”构想[j].经济研究,2012(02):44-45.
[2] 黄娴. 亚元区分区域建立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观察,2010(8):15-16.
[3] ]李小娟.亚洲货币合作前景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04):21-23.
[4] 黄梅波.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j].世界经济导刊, 2002(01):28-30.
(编辑:刘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