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2009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其自身固有缺陷的不断显现,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很大的挑战。

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发展环境、金融危机的影响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期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为融资困难、生存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系不科学四个方面。

严峻的内外形势迫切要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因此,本文最后又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应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较快地克服自身缺陷和外部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转型升级
一引言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上缴税收占50%,就业人数占75%,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于2009年9月22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加明确了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呈现出诸多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还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健康合理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这就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摆在了国家战略高度,因而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江苏省社科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吴群认为:“所谓的企业转型升级就是企业为了动态适应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变化,或为了利用潜在的机会,从一个战略转向另一个战略,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从企业整体层面提出了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性对策。

”据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其可以选择的转型升级路径包括: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加强创新、建立自主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重视人才、完善科学管理,实行“走出去”战略等。

二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阿里巴巴《2010年中小企业生存状态报告》显示:约有31%的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在这些企业中,平均每家中小企业需要贷款金额约130万元,若估计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数超过600万家,那么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为2.5万亿,在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中,45%的企业需要59万元以下的贷款,63%的需要100万元以下。

如下图所示:
图1 2010年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图2 2010年中小企业对贷款金额的需求
注:数据来源于阿里巴巴《2010年中小企业生存状态报告》
概括地说,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原始资本有限、融资渠道少、政府扶持不够。

从世界范围看,中小企业主要是依靠内部融资建立起来的,创业阶段的资金需求量较小,使得企业能够凭借内部资金建立起来,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企业将逐渐面临大的市场风险,在内部资金不济的情况下,对外融资难度又较大,企业便处于资金链短缺的状态。

为什么对外融资难度较大呢?这要从我国的金融环境和企业自身两方面考虑:首先,从我国的金融环境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选择时都戴着“有色眼镜”,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贷给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效益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小企业在银行借贷中颇受“歧视”。

有数据表明:2010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7.37万亿元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

此外,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的门槛又较高,使得企业很难通过非银行贷款的其它渠道融资。

其次,从企业自身来看,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对外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造成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还有些企业法制意识淡薄,
逃债欠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最终导致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更易做出逆向选择。

(二)发展空间小、生存压力大
企业的发展空间小、生存压力大主要表现为税费负担重、生产成本高利润薄。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缺乏人才以及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已成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困难。

如下表所示:
表1 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
注:“—”表示当年调查结果未涉及此项
资料来源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的调查报告
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对内贬值,造成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的价格都不断上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另外,由上表还可以看出,4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税费较重。

在以上两重压力之下,本就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订单减少的中小企业利润更少,发展空间更小,因而有许多企业家表示“压力很大”、企业越来越难做。

(三)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强
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薄弱、创新能力差、竞争力不强的现象,由表1可以看出创新能力的缺乏也以相当的比重困扰着企业经营者,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动力,我国中小企业多是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生产技术过于依靠国外引进,更是有些不思进取的企业家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愿进行技术创新;二是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太大,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乏、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自主创新的机会成本较大,并且一旦创新失败,企业就有面临破产的危险。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缺少知名度。

中小企业多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同质性现象普遍,大多数企业对品牌的知名度重视不够,在营销管理上也仅仅依靠广告宣传,未真正意识到市场细化、分销管理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创新能力的不足连带着企业自主品牌的缺乏,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不得不承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创新能力的不足必将成为企业的“致命伤”。

(四)不科学、不规范的家族化治理模式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公经济组织课题组关于企业产权形式的调查,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式企业,有72.6%的企业主和家庭成员拥有的股权比重占90%以上。

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所有制企业,但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三年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麦肯锡在我国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5%的家族式企业能在第三代之后生存下去。

家族式企业平均寿命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不科学,人才观念落后,常常“任人唯亲”。

在家族式企业的管理中,重要职位多由家庭成员担任,实行家庭式领导。

在员工结构中存在“内核”和“外围”的“二元性”,顾名思义,“内核”即指家庭内部成员,“外围”即是非家庭成员,他们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别,家庭内部成员会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内部成员之间有很高的信任度,而处于“外围”的非家庭成员在企业内部没有归属感,在工作上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猜疑排斥,上下级之间沟通受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非家庭成员能力的发挥,进而使得企业人才流失,最终导致整个管理水平的下降。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只有“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才能起到更好的经济调控作用。

因此,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广大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真正从中受益。

1、完善、落实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离不开政府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正确合理的法律体系能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当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保护和规范中小企业,但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对此,国务院应提高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度,并及时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意见》指出:要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该政策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在鼓励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同时,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制定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在间接融资上,要放松金融管制,降低证券市场、集合债券的进入门槛,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健全创业投资体制,为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法律保护和政策扶持;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合法的民间借贷。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税负,就要尽快或逐渐从税收机制或体制的弊端上着手,政府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的税负规划。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如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
调整等,还要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用社会资金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要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收费的项目,减少不必要的冗杂收费,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收取费用。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也与诸多的税惠政策未能落实有关,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也应加大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

(二)中小企业应“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在生存环境复杂的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帮助,更需要自力更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以坚强的姿态来迎接多重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广大中小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有两种途径,一是原始技术能力的创新,二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原始技术创新的能力有限,因此可以更多地采取第二种创新方式,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更有利于产品生产,但决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国外技术。

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与高校联合,形成产学研联合,运用高校的科技优势,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2、注重品牌建设、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差异化战略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等“差异性”在短期内不易被模仿,能够使企业发挥独特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企业要通过详细而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准市场的差异化,从而细分市场,吸引并形成企业特定的消费对象和群体。

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主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差异化:一是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二是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及分销渠道制造市场差异化,三是通过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形象差异化,四是通过完善服务链强化服务差异化。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从“红海战略”走向“蓝海战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政府大力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更要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大多采用“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大大污染了环境。

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在保证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的要求。

因此,中小企业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绿色生产、低碳生产,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4、改革治理模式、科学管理
“家庭式公司向经理式公司转变是企业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能够打破‘家族化治理’存在的治理结构封闭性、管理决策随意性、代际传承排他性等诸多局限”,所以,广大中小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任人唯亲”,在企业的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互信、分享、共治、多赢”的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的利益,把员工收入、成就感、幸福感切实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员工第一”。

此外,中小企业也要改变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定期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企业融资奠定基础。

5、实施战略联盟、推动集群发展
现代商业竞争已经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中要学会“向对手要利润”,实现彼此的共生共赢。

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是企业间实现竞合的重要组织形式。

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风险,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之间通过共同使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

所以,中小企业在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之后要选择适当的战略伙伴,并利用集群条件重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以适应集群文化环境。

6、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来说,既形成了冲击又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方面,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在我国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国又与多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就为一些企业向海外扩张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小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实行经营国际化,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出路。

7、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以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私益”和社会“公益”的关系,通过保障消费者权益、重视商业道德等措施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让“企业家的身上流着道德的血”,这不仅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保证,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结语
2011年是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元年,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中小企业都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后危机时代的转型升级期在给中小企业带来多重困难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克服转型升级期的种种困难,实现“凤凰涅槃”。

【参考文献】
[1] 陈乃醒.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其成因[J].求是,2009(08).
[2] 辜胜阻.中小企业后危机时代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界,2011(01).
[3] 辜胜阻,杨威.“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J].江海学刊,2011(05).
[4] 李睿超,许刚.后经济危机运用财税政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22).
[5] 沈海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俊荣.做梦都盼着减税中小企业税负有多重[N].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4日.
[7] 王禹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科技产业,2010(04).
[8] 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11(08).
[9] 杨继刚.问道中小企业转型[J].企业管理,2011(10).
[10] 余丽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1(08).
[11] 张叶,王生花.中小企业转型机制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