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及解析汇总
2012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
2012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2012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下面将对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对考生备考起到一定的帮助。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主题理论就是根据党的论断、战略战术和政策,坚持或调整自己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这个观点的党的主题理论是指A.实事求是B.党的基本路线C.解放思想D.改革开放答案:B.党的基本路线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党的主题理论根据党的论断、战略战术和政策,坚持或调整自己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是具体指导思想、决策、解决问题和推动事业发展的理论和路线,是党的主题理论的核心。
2. 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三次历史性突破,首次历史性突破是指A.人类最初进入狩猎时代B.人类最初进入农业文明时代C.人类最初进入工业文明时代D.人类最初进入信息社会答案:B.人类最初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解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三次历史性突破,首次历史性突破是指人类最初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之前是原始社会,人类依靠采集漫游为生,直到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也需要A.符合党的意志B.群众的积极参与C.各级政府的领导D.政府的执政合法性答案:B.群众的积极参与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还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党是领导核心,但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群众,紧密依靠工农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活力。
第二部分: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认为事物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2.请简述文化市场的主要特征。
2012考研必备 政治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 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发展论)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唯物论考点决 定辩证法考点 绪 论 唯物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观定义方式——根本特性——存在形态意识观 实践观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语言外壳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能动作用的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考点历史唯物论考点矛盾基本属性两大特征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
适度原则-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大规律 普遍性 特殊性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内 容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五对范畴 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具体和抽象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四个方法同一性 斗争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主体 客体 中介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反映论和先验论 能动论和消极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的内容——反映性与创造性统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过程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形式主观性——真理的一元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思维和至上性非至上性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逻辑证明——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范畴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功能——价值观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必要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价值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论 认识的目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源 动力 标准 目的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指导——理论指导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大现象生产方式历史 唯 物 论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存在结构——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强大推动力 改 革——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强大杠杆社会发展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众路线人的 本质现实的人人的属性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人 民 群 众历 史 人 物杰出人物特殊作用——个人作用的必然与偶然生产力结构——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结构——三要素 四环节 客观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意义经济基础内涵——生产关系总和上层建筑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哲、艺、宗、道、法、思 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 政法设施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与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资本主义本质论考点资本主义本质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帝国主义论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劳动力商品二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及实质资本的本质及划分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资及实质垄断的形成、实质、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所概括的帝国主义五个经济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价值形式科学社会主义论考点社会主义论 共产主义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长期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大差别——自由时间——第一需要——自由王国 党的最高纲领与当前党的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科学社会主义论资本主义发展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策略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总 论 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个基本条件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二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内涵及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旗帜 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基本内容重新确立和发展 形成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四章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理 论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三章第七章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理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的全面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九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经 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结合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政 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人民民主专政第十章第十一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文 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祖 国 完 全 统 一的 构 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建设巩固的国防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第十五章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为新中国而奋斗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屈 辱 史 中 国近 现 代史纲要奋斗史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 略及近代中国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社会的演变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反抗外来侵略的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斗争历程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抵御外来侵略、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反对 外 国侵略的斗争发 展 史第二章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农民斗争的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国家洋务派的形成出洋务运动的兴起路地主阶级统治洋务新政的兴办的集团“自救”早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期洋务运动的历史探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索戊戌维新运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动的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维新运动的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进行和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亥革命爆发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资产阶级革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革命的旗帜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辛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亥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命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的统北洋军阀的统治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开与五四运动天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辟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传播与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事共产党诞生变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章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中国革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命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第六章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从局部抗战到全国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性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华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民族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的抗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日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七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为创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国民党政府处在新全民的包围中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中国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奋人民共和国: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历史性的战略决战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共同纲领》的全面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会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主命任务的胜利完成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义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本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度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全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第九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社良好的开局会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主建“大跃进”及其纠正设在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探索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中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折发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第十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改革开放的起步改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开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现代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建设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界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A【解析】选项B和选项C说法正确,但是和题干无关,所以不选;选项D是人和动物的共性,所以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答案】B【解析】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他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
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量变引起质变。
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答案】B【解析】本题选项A说法错误,因此不选;选项C说法错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不选;选项D是资本主义工资的表象,不是本质,因此选项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4.【答案】C【解析】本题漫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是由于资本积累的规律,即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不选。
5.【答案】D【解析】A选项讲的是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观点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选项“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说的是“下马看花”这一种方法;C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表述错误,正确表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的“下马看花”主要强调了在调查研究中要注重中国的具体实际,D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D【解析】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最完整2012考研《政治》大纲变化详细解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与落实”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创设恰当的情境”,把教学情境比喻成学习活动的发动机,其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思考、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它为课堂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
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师生如何互动?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教师只有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才能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3、新课程理念也认为,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名师马延臣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
名师马延臣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
今年大纲公布,除了将以前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两本书合并为一本书外,考点条目的变动还是比较大的,四门主干课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学科,变动范围最大。
整体而言,变动部分涉及到的考点达到66个,其中新增1个,删除16个,修正26个,合并23个。
最终形成的考试大纲考点数量从2011年的571个减少到2012年的543个。
具体考点的对比我们做了详细的列表说明如下:
新大纲变动对照表。
解析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总体变化
解析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总体变化世纪高教编辑部张剑锋老师为2012考生带来政治大纲变动的深入解读分析。
【文字部分】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修订情况介绍一、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总体变化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总量减少、局部调整、要求提高。
关注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的修订,主要表现在对大纲内容的“增、删、调”,具体表现在:(1)增:根据当年的时政热点和理论热点问题,对大纲中新增知识点进行考核,主要依据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或活动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政策以及党的中央全会的决议等。
(2)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删除一些内容重复的知识点;二是对一些很少命题的知识点进行删除。
(3)调:一主要指内容上的调整,跨章节调整,目的在于使表述更加完善;二是形势政策考核时间进行了调整。
2012年把形势与政策考查的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二、对2012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复习这一部分变化较大,其特点是:考查知识点本身没有变化,但是对知识点阐述的内容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特别重视对中东、北非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分析与介绍。
考生仍应重点复习四门学科,尤其是第一和第二部分,这两门课程分值为52分,《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值一共占16分,其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占10分,《形势与政策》占6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各一道。
考生应该高度关注2012年国际国内最热的话题。
三、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大纲新增知识点为当年的命题重点,分值一般在25分-30分左右,这部分应该引起广大考生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2012年政治考研四门学科一共新增了31个知识点(主要指内容的增加)。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增16个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增5个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增9个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增1个知识点。
大纲新增知识点有两个显著特点:(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分析和阐述。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及备考指导汇总
一:充分的了解你的产品首先应该能准确的对你的客户阐述明白消费这个产品有什么用处,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二:喜欢自己的销售的产品只有当你对你所销售的产品真正喜欢认可的时候,才能感染到你的买家,如果你都表现不出自己对该产品的喜爱,那么你凭什么让人家喜欢,又掏钱购买你所销售的产品呢?三:觉得自己销售的产品物有所值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大多都不会直接跟客户讨论价格,而是从产品的性能,实用性等各个方面介绍产品的优越性,让买家觉得,恩,这个东西掏这点钱买,值!那要说服你所面对的客户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物有所值,前提就是你要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卖的价格是与它所带给使用者的价值是相符合的,让你的客户通过你的介绍,觉得你推荐给他的产品的确物有所值,这样自然人家才会购买。
如果你都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价格有点高,不值所销售的价格,凭借自己的优惠权利不断让价,要么你所面对的客户掉头就走,要么你就只能损失自己的利益,向公司申请低价卖给你所面对的客户群,随后你会利益受损而且还会让客户在心底觉得你不专业.四:把控好自己的客户销售任何产品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面对你所要销售的买家,能够做到把人家对你所销售的产品所存在的疑虑都化解了,同时针对客户的一些奇怪的问题能巧妙应对,能够通过你的解释说服人家购买你所销售的产品,的确对他来说是有用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不断的向更加专业的人讨教解决的办法,多学习如何更好解决的方法,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学习,更加专业的话,你就休想做好销售.!五:为你的客户着想销售人员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公司,更多的时候需要就买家的切身利益出发,就产品的优势能为所面对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和好处出发,把产品的优势逐一介绍给你所面对的买家,这样在整个销售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你本身的素质,同时也能使买家觉得你不是在给他推销或者强加销售一个产品,从这个角度销售,不仅仅能使买家觉得你在为人家着想,同时在价格,产品本身的一些略势等问题方面,可能更容易征得买家的认可,进而对你所销售的产品或者你所在的公司的社会形象更加认可,这样你才会被定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
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22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目录第一部分考试性质 (2)第二部分考查目标 (2)第三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第四部分考查内容 (2)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8)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2)性质第一部分考试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第二部分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内容考查内容第四部分考查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2012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徐之明我听完讲座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希望对考研的兄弟姐妹有帮助,加油!●总体稳定,变化有限,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变化:一.文字的调整二.考点的分合三.位置的移动●注意:其中多处假变化●实体变化①增加五个考点(有效考点一个,无效增加四个)②减少15个考点(马原减少一个)③调整时政范围(考2011全年,即1—12月)●有效变化:删除的十五个考点:马原第二章第二节:联系与发展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毛中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和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十四章第二节: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代史近第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九章第一节: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第九章第二节: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第十章第一节: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第十章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思法第一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第七章第三节:确定新的国家安全管理新增了四个考点马原第七章: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应当追寻的原则有:①.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③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④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毛中特第六章: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①. 主题:科学发展,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②. 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基础要求是五个坚持③. 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措施:五点2. 2011胡锦涛七一讲话①.建党九十年来,中共完成的三件大事.A,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B确定了社会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上三件大事中得出的结论:A在近代以来中共社会发展,社会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B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3.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需做到五个坚定不移.4.第十二章: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两个考点1.历史近现代史第八章第二节: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改为--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详解(全面解析)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答案】D【解析】坚持就是胜利,体现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即两者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和范畴,正确答案是选项D。
3.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暖给人类发出的警示是人在对于自然的作用过程中,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保护自然,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大势所趋,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肖秀荣考研 政治 冲刺串讲班 2012政治考试大纲解析第一段
大纲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变化与应对(一)2012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终于公开发布了。
经过认真研究,我的总体看法是,除了《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考查的时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值得重视外,关于知识点,可以说变化是很小很小的。
由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一般都在11月初讲授,书籍一般在10月底后出版,因此,考研政治大纲的修订对考生此前的复习,包括已听的课、已看的书、已做的题,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的修订,大体上有四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考查内容的,如2012年把形势与政策考查的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属于这一种。
第二种是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考试大纲中没有而现在又非增加不可的重要知识点,如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观点、新决策等。
第三种是文字上的修订,是为了使知识点的表述更精练、更准确。
第四种是删除一些从考试角度看不太好命题或不太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研究考试大纲的变化,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在大纲增加的知识点上,也就是第二种情况。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前一段的听课、看书、做题是否遗漏了知识点,而且,这部分修订往往包含着重要的命题信息。
当然,第一种情况也值得关注。
一、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增加的知识点及其分析2012年的考研政治大纲,只增加了三个知识点,补充了六个知识点。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一个知识点,补充了三个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增加了二个知识点,补充了三个知识点。
有三门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个知识点也没有增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和补充的三个知识点:1.增加的一个知识点是在第七章第二节,增加了“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但这个增加的知识点,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二节删除掉的知识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移到这里。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及预测题
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必考题及解析(试卷部分)1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必考题及解析【试题部分】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表明A.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货币更加扩大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D.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性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C.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D.坚持改革开放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对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B.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体C.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D.实践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二者的相互关系表现在A.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C.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D.斗争性可以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21世纪,我们除了应坚持马克思这一基本观点,更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A.科学技术本身能创造价值B.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科学技术为人所掌握,可以提高劳动效率D.科学技术为人所掌握,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4.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全部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答案】A【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3.【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识记性考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
2012政治理论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详解与2011年相比,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特别增加了“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中比较详细的解释了考查目标、基本题型及其命制说明、考查要点说明。
考研政治考查目标包括五个等级,分别是再认再现、理解掌握、论证辨明、比较分析、认识评价。
五个考查目标要求的能力不同,再认再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论证辨明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别能力,比较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鉴别能力,认识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运用分析能力。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知识点考查范围方面相对去年相当稳定,无任何大的变化,不再有任何科目、章节的调整,主要是文字表述上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文字表述更加精准,以及个别细节知识点的删减与增加,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章节的知识点等常考点均无变动。
马原理部分除第八章没有变化外,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表述各有不同程度变化。
具体如下:第一章更改处: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改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二章更改处:删掉了“联系与发展”;删掉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将“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改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改成“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第三章更改处:有两处更改,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改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改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第四章更改处: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改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将“经济基础的内涵”改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删掉“上层建筑的含义”;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删除“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将“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改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金露萍)新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武汉新东方学校金露萍2011年9月15日一、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总体说明期待已久的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终于和大家见面了,目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尽快地熟悉新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中与2011年相比没有变化。
正如大纲中所表述的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应对这样一场作为高学历的选拨考试,对考试的范围与考查方向的把握以及具备相应的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与2011年相比,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特别增加了“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中比较详细的解释了考查目标、基本题型及其命制说明、考查要点说明。
考研政治考查目标包括五个等级,分别是再认再现、理解掌握、论证辨明、比较分析、认识评价。
五个考查目标要求的能力不同,再认再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论证辨明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别能力,比较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鉴别能力,认识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运用分析能力。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考试的时间、试卷内容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与2011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这说明研究生考试对政治学科的测试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关于考查知识范围的变化及解析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知识点考查范围方面相对去年相当稳定,无任何大的变化,不再有任何科目、章节的调整,主要是文字表述上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文字表述更加精准,以及个别细节知识点的删减与增加,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章节的知识点等常考点均无变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2%,总分22分。
2012年考研政 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2 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对于众多考生来说,是一次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检验。
这一年的真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题目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有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辨析题,需要考生清晰地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对于哲学范畴的考察,也要求考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方面,紧密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等重要内容。
其中,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和实践成果的理解,成为了很多题目的核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考察考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把握。
例如,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的分析,需要考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关注社会热点和道德法律问题,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例如,在一些案例分析题中,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形势与政策部分,则紧跟当年的国内外时事热点,要求考生对国际局势和国家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部分真题及答案解析。
比如有一道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答案是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观点的理解。
要回答好这道题,考生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认识到其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根本差异。
再看一道分析题:“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道题要求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材料阐述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劝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休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改革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改善党的领导(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扣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鉴本内容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亚(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必要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口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浸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苹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国民党在全国统抬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长征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六)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战的开始3、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万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七)为新中国而奋斗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贾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八)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目录I.考试性质 (2)II.考查目标 (2)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Ⅳ.考查内容 (3)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 (7)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4)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6)Ⅴ、题型示例略 (16)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时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 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发展。
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a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劝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
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休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的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
剩余价值的含义。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
资本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3.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